愿景·使命·心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愿景·使命·心灵
哲学作为人类的智慧之学,自产生之日起一直在反思着"我们是谁?我们在做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些人类的基本问题。哲学更多地关注生命的本源,生命的意义,从心灵中发掘幸福的源泉,从需要中开垦人从事一切活动的驱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哲学是提高生命境界的一种生存方式,哲学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教育的形式,引导我们从物的、功利化的生存方式中超越出来,走向"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的境遇之中,找到心灵安顿之所在。哲学启发并扩展人的主体性存在,提升人的主体意识,上升到对人之为人的根本问题的关注。今天,我们正是要在现实周遭之中,在面对历史与永恒的过程中,显现我们之为人、为独立个体存在的价值与尊严。这样,我们既能感受到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方便,又能享受到哲学带给我们精神上的生命超越,生活在意义的发现,精神的富足,幸福的追寻之中。
愿景-释义
你可以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可以雇一个人到固定的工作岗位,你可以买到按时或按日计算的技术操作,但你买不到热情,你买不到创造性,你买不到全身心的投入,你不得不设法争取这些。--弗朗西斯(C. Francis)
愿景这个词,当初在中国的词典里是没有的。愿,就是心愿,景就是景象,这个景象存在脑海里,是看不到的。就像佛教的释迦牟尼念佛学达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一个愿景。基督教、天主教也是。这是一个预见未来的美景。这个美景给人动力去做一件事情。
"愿景"一词与英语VISION(眼光、远见)一词关系密切,其含意为内心或脑海所持有的意义或景象。原景可以解释为对未来的愿望,发展前景;愿景的哲学意义建立在"你想成为什么,所以你能成为什么",而不是"你能成为什么,所以你想成为什么"!愿景是一种激发潜能的梦想。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愿景词义是:所向往的前景愿,就是心愿,景就是景象,这个景象存在脑海里,是看不到的。这是一个预见未来的美景。这个美景给人动力去做一件事。
个人愿景是人们心中或脑海中所持有的意向或景象。它根植于个人的价值取向,得到个体的深度关切,具有感召人心的力量。个人愿景是发自个人内心的,真正最关心的,一生最热切渴望达成的事情,它是一个特定的结果,一种期望的未来或意象。当你为一个自己认为至高无上的目标献上无限心力的时候,它就是一种自然的、发自内心的强大力量。有物质上的欲望;有个人的健康、自由、对自己诚实;还有对社会方面的贡献;对某领域知识的贡献等等,都是人们心中真正愿望的一部分。
个人愿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我形象;有形财产;家庭生活;个人健康;人际关系;职业工作;个人成果。个人愿景的十个目标障碍:(1)态度悲观;(2)害怕失败;(3)缺乏抱负;(4)怕遭非议;(5)做事拖拉;(6)低估自己;(7)目标不清;(8)计划不周;(9)感情困扰;(10)人际欠缺。
共同愿景是从个人愿景汇聚而成。因此,有意建立共同愿景的组织,必须鼓励成员发展自己个人的愿景,并激发个人持续不断的自我超越以提升愿景的层次。如果愿景只是领导者或其他人强加于组织上的目标,则成员顶多服从而已,不是真心的追求,愿景很难实现。共同愿景的建立虽然并不容易,但也有规律可循。集成式、凝炼式、影响式就是建立共同愿景的三个途径。
200多年前,美国的建国先贤们讨论的不是谁当总统,他们思考的是:"我们能够创建什么样的程序,使国家在我们死后仍然能拥有很多优秀的总统?我们希望建立哪一种长治久安的国家?要靠什么原则建国?国家应该如何运作?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指导方针和机制,以便创造我们梦想的国家?"
这个强大的愿景激励着无数的美国精英为之思考奋争,从华盛顿、亚当斯、富兰克林等先贤起步,一直到林肯到罗斯福到现在这个梦想感召着美国人为了这个梦想努力。在这个愿景的感召下,托玛斯·杰佛逊于1776年起草的《独立宣言》中一段至理名言,写的激情四溢正义慨然,可谓是对民主价值观的经典描述:"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建立起其正当权力来自被管理者同意的政府;任何政府形式,一旦破坏这些目标,人民就有权利去改变它或废除它;同样在这个愿景的感召下,这个自由的民族创造了世界上最雄厚的财富;也是在这个愿景的熏染下,任何破坏民主的企图都会在体制中得到纠正,当时名气如日中天的尼克松就是因为水门事件黯然退出历史舞台。当尼克松像个小孩子那样哭泣的时候,我们明白不是他多么伟大,而是这套体制以及体制背后的这个民族。
教育&愿景
人类对教学价值的认识及追求,也是随着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深入与发展,从远古落后时代的"注重知识"到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尊重生命"。①远古落后时代"为生存而教";②近现代发展时代"为发展而教";③当代知识经济时代"为享受而教"。
"为享受而教"就成为时代的强音,这种教育就成为了培养真正的人的活动--引导学生去欣赏和享受人类的精神文化遗产并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引导学生去过道德的、善的生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和创造性!有效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前人积累下来的各种经验与规则,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让学生变得更"会学"。但最重要的是,要能通过我们的教育,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与科学的美丽与神奇,充分体现学生个人的经验、价值与情感,使学生在教育中体会到自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充分享受到教育对人的精神需要的满足与促进,变得更"乐学"。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成为了学生生命意义得以彰显、生命价值得以尊重的场所,成为了师生一起成长共同享受的殿堂。我国目前进行的新课改把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教学指导思想也正是代表了这一发展趋势。
"为生存而教"和"为发展而教"的两个弊病:"一是学问成了政治和经济的工具,失掉了本身应有的主动性,因而也失去了尊严性;另一个是认为惟有实利的知识和技术才有价值,所以做这种学问的人都成了知识和技术的奴隶,由此产生的结果是人类尊严的丧失"。教学一旦为工具理性所统治,把知识、能力、分数作为根本的追求,教育就不再是给生命自由和幸福的"福祉",而是违反生命的本性,成为了生命的"痛苦之源"。
教育是神圣而崇高的。老师们从事教育的伟大使命是让孩子们从无知走向睿智,从幼稚走向成熟。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他们追求教育理想与民族理想的和谐统一;追求人的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和谐统一。老师们的教育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这是教师的职业愿景。教师职业愿景的实现是以学校教育愿景为前提,以学校愿景管理为承载。
目前的学校是一个工业化的产物,工业产生技术要求的"一致性",使得社会组织都有生产线化的现象。学校在一致的规范下运作,学生在一致性的要求下学习与思考,然而在面临资讯化后工业时代,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的创造力,并能积极追求"自我实现"的成熟个体。百年大计的教育事业在面对时代潮流的冲击下,不能不求突破,以因应新一波的社会变迁,因此一连串教育改革的历程,正积极持续进行中。由于传统价值等其她因素,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偏向"规范"取向,"考试文化"更强化了这个方向。为避免"一致性"的教育缺失,松绑全国集权教育目标,下放给学校作调整是未来的方向。
使命-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