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方法、概念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1. 传媒形式:
- 传播学研究的首要对象是各种传媒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电影、互联网等。
传播学关注这些媒介如何传
播信息、如何塑造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并分析其对受众的影响。
2. 信息传播过程:
- 传播学研究的另一个对象是信息传播过程。
它探讨信息从发
送者到接收者之间的传播过程,包括信息产生、编码、媒介选择、
传输、接收、解码等环节。
该领域研究信息传播中的交互作用、媒
介效应以及信息传播模式的形成和变化等问题。
3. 传播效果与效果评估:
- 传播学研究的目标之一是评估传播活动的效果。
传播学家关
注与传播活动相关的效果,包括认知效果、情感效果、行为效果等。
通过对受众反馈和行为的研究,传播学可以帮助评估传播策略和传
播媒介的有效性。
4. 受众研究:
- 受众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传播学关注受众的特征、需求、观点以及其对不同媒介和信息的接受与反应。
通过受众研究,传播学可以更好地了解受众行为和观点,从而指导传播策略的制定
和调整。
5. 传播伦理与法律:
- 传播学研究不仅关注传播活动本身,还关注与传播相关的伦
理和法律问题。
它涉及到媒体道德、隐私保护、知识产权、犯罪与
传媒责任等方面。
传播学可以帮助制定相关的伦理准则和法律法规,以保障信息传播的正当性和公正性。
以上是传播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它们相互关联并共同构成了传
播学的基础。
通过对这些对象的研究,传播学可以为传媒行业和社
会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指导和决策支持。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几乎一字不差)
第一节传播学的兴起一、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人类社会建立在人们利用符号进行互动的基础上。
一、传播学兴起的背景传播学的诞生期: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传播学的诞生地:美国传播学诞生的背景:①(社会基础)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使得生产活动和范围走向国际市场,因而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
②(社会需求)传播业成为独立产业,社会急需要关注和思考传播带给人们的一切③(学科基础和需要)两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两次思想革命,人们的认识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传播学诞生于美国背景:(一)政治背景①战争时期,重视利用传播媒介宣传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哈罗德·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②和平时期:政治选举,利用媒介塑造形象,宣传政治主张,争取选票(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 1940年)(二)经济背景:①战后美国经济空前发展,自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生产扩大,产品增多,营销行为增加②战后大众传播业逐渐形成,媒介竞争激烈(三)社会背景:科技革命中产生的新媒介在推动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暴力、色情、特别是对儿童的影响),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四)学科背景:①学科基础: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政治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统计学、符号学的发展②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
此时大众传播学出现,大众传播学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就是传播学。
传播学发展轨迹: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传播学第二节传播学的发展国外传播学研究三阶段:(一)早期: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枪弹论”;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有限效果论”(二)中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从效果研究拓展到传播过程各方面;不同地区出现不同派别。
(三)当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时期的传播学研究扩展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的并峙传统学派、经验学派/实证学派地位:自20世纪初传播学在美国萌芽,传播学开始形成,并占据主流地位价值观:维护现存的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为占据统治地位的传播者和传播控制者出谋划策方法论:注重定量研究,强调从经验材料中总结出模式和理论,微观研究成果丰硕批判学派:20世纪60年代萌芽于欧洲,70年代兴盛,80年代成为主流之一。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播过程与规律的学科,研究形式包括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
2.传播学的范围和内容:传播学的范围涉及传播的过程、机制、效果等方面,内容包括发送者、接受者、媒介、信息等要素。
二、传播学的理论1.传播学的理论体系:传播学的理论体系由传播理论、传播模型和传播规律组成。
2.传播理论:包括"传播人内心理论"、"传播人行为理论"、"传播人价值理论"以及"传播受众认知及反应理论"等。
3.传播模型:常见的传播模型有拉斐尔传播模型、朴素模型、多步流程模型、差异模型等。
4.传播规律:包括"传播的普遍性规律"、"传播的效率优化规律"、"传播的稳定性规律"、"传播的传染力量规律"等。
三、传播方式与媒介1.传播方式:主要包括广播传播、电视传播、报刊传播、网络传播等。
2.传播媒介:包括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刊等)和新媒体(互联网、手机等)。
3.传播效果评价方法:主要有研究型、实践型和综合型三种评价方法。
四、传播过程与要素1.传播过程: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编码、信息传递、信息解码和信息反馈。
2.传播要素:分为人的要素(传播者和接受者)、媒介要素和信息要素。
3.群体传播:包括集群传播和社会传播,通过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来实现传播活动。
五、传播伦理与传播效果1.传播伦理:包括事实传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道德传播的依法合规、人文传播的尊重和包容等。
2.传播效果: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信息的准确性、传播的广度、传播的深度和传播的影响力等。
六、传播学的发展与应用1.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分为初级阶段、演进阶段和应用阶段。
2.传播学的应用领域:包括广告传播、公共关系、政治传播、国际传播、新闻传播等。
总之,传播学概论是传播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传播学教学大纲(一)2024
传播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传播学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和意识的传播现象。
本教学大纲旨在介绍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为学生建立起系统的传播学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传播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正文:一、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1. 传播学的起源和背景2. 传播学的学科定位和研究对象3. 国内外传播学研究的发展历程4. 传播学在社会文化变革中的地位与作用5. 当前传播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二、传播过程中的要素与理论1. 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信息源、媒介、受众2. 传播效果理论:以言说人理论、两步流理论为例3. 传播行为理论:犯罪媒体效应理论、媒介多元化理论4. 传播伦理与道德:公共关系伦理、媒体伦理5. 传播策略与战略:宣传理论、公关理论三、媒介与传播内容1. 媒介与传播技术:印刷媒介、广播电视媒介、网络新媒体2. 媒介产业与政策:传媒经济、传媒监管3. 媒介素养与传播职业:媒介写作、摄影摄像技巧、编辑设计基础4. 传媒创新与传播趋势: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与传播四、传播研究方法与应用1. 传播研究方法概述:问卷调查、实证研究、案例研究等2. 媒介内容分析方法:纵向研究与横向比较、文本分析与语境分析3. 传播效果评估方法:实验设计、调查问卷与统计分析4. 传播策略与传播评价:媒介计划、广告效果测评5. 传播实践:公关策划与执行、媒体管理与运营五、现代传播学与社会发展1. 传播学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2. 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学挑战与机遇3. 传播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4. 传播学与跨文化交流5. 传播学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总结:传播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本教学大纲对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传播过程的要素与理论、媒介与传播内容、传播研究方法与应用以及传播学与社会发展等五个主要方面进行了阐述。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为未来在传播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3.斯蒂文·小约翰在《传播理论》中认为传播学的 主要研究对象:
传播的本质和传播过程:考察人们处理信息含义的 过程,人们如何组织、翻译和理解信息,如何在不同的 环境中相互交换、产生与接收信息。
第一节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概括: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传播史的研究 2.传播过程的研究 3.传播环境研究 4.传播研究的研究
第二节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体系是进行传播学研究所使用的具 体操作方法,它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定量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和质的研究方法。 1.定量研究方法又称量化研究法或实证研究法,是 在占有大量量化事实的基础上,描述、解释和预测研 究对象,通过逻辑推论与相关分析,提出理论观点。 定量研究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内容分析法、实验法、 问卷调查法与个案研究法。 定量研究方法程序:确立研究对象-确定研究方法 -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验证最初的假设。
[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12页。
第二节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系统 1.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传播学经常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20
世纪20年代开始应用,拉斯韦尔创造。它指用系统的 方法分析传播媒介的内容。内容分析法将非定量的文 献材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并依据这些数据对媒介内 容做出定量分析和做出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
质的研究则注重在互动过程中系统收集、分析原始资料的 基础上展开讨论。
③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在方法论的层面,也坚守实证主义 的立场,认为存在真理和客观的现实,不论是定量的,还是 定性的,都通过定量的计算或者定性的规定来寻找事物中普 遍存在的本质。
传播学概念
传播学概念传播学概念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的学科,它涵盖了广告、公共关系、媒体、社交媒体、传媒、传媒技术、计算等领域,以及大众传媒中的新闻报道、编辑、出版和广告的行为。
传播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它既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和政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也涉及到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信息的传播途径、传播效果、传播规律以及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影响等。
传播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当时的奥古斯都大帝派遣使者传达命令时,就是一种信息传播的行为。
那个时候的信息传播主要依靠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
随着语言、文字、印刷术、电报、电话、电视、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传播学也随之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传播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意义。
意义是传播的核心内容,是信息传播中所要传达的核心信息。
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人们会给信息赋予不同的意义,这些意义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构的,取决于传播者和接收者的主观意识。
因此,意义的产生和传播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另一个核心概念是机构。
机构是信息传播的基本单位,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和中介。
机构可以是实体机构,也可以是虚拟机构。
实体机构包括新闻机构、广告机构、公共关系机构等。
虚拟机构包括互联网平台、社交媒体平台等。
机构通过发布和传播信息来实现自身目标,同时也承担着社会责任。
此外,传播学还研究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信息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影响。
传播者是信息的发送者,可以是个人、组织或者机构。
接收者是信息的接收者,可以是个人、组织或者机构。
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受到彼此的影响。
传播学还研究传播的途径和传播的效果。
传播的途径包括口头传播、书面传播、电视传播、广告传播、互联网传播等。
传播的效果包括认知效果、情感效果、行为效果等。
传播的途径和传播的效果是相互作用的,途径决定效果,效果又反过来影响途径的选择。
传播学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传播学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一、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的界定1.最早为传播学确定研究对象的是拉斯韦尔。
他在1948年出版的《思想传播》一书中,发表了传播学的经典论文《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在这篇文章中,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传播”概念的范围,提出了传播研究就是研究传播行为过程,进而研究传播行为过程的五个要素: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传播的效果怎样?他指出:我们在对传播过程进行科学的研究时,一般都集中在研究其中的一个问题,相对应上述五个要素的研究,称为: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对象分析、效果分析。
这也就成为了后人研究传播学的基本对象范围。
2.施拉姆认为传播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人所具有的社会关系及在此关系上共享信息的活动”,而德弗勒将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分为“社会与传播的关系、传播过程的基本性质以及传播效果”三个方面。
李彬在《传播学引论》中还补充了传播学研究的三个层面:自然科学的层面(传播技术)、社会科学的层面(社会信息传播的规律性)和人文科学的层面(社会信息传播的价值性问题)3.胡正荣将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人类传播的产生与发展:简言之,就是要研究人类传播的历史。
人类从蛮荒年月进化到高科技时代,其传播活动的产生、演化、进步对我们的社会进程和文明积累是不可或缺的。
研究主要包括传播思想的发展,传播实践的发展,传播技术的发展等(2)人类传播的形态:即人类传播活动的不同类型。
由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不同,产生了不同的传播形态。
在同一社会中,因社会所需功能的不同也存在着众多的传播形态。
因此传播学必须研究这些传播形态的结构功能及运动机理等。
这是对传播学进行的细化研究,到目前为止,已有相当多的学者对各种传播形态进行过研究。
例如:传播四种形态的研究,跨文化传播、发展传播以及新闻、舆论、宣传、广告、公关、营销等方面的营销。
(3)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所有人类传播活动都可以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和一个静态的结构。
《传播学教程》教案
《传播学教程》教案第一章:传播学的定义与发展1.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掌握传播学的发展历程理解传播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信息传递、符号交流、意义传递等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传播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新闻传播、广告传播、公关传播、社会传播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传播学的应用领域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学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二章:传播过程与模式2.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掌握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分析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2.2 教学内容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等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线性模式、互动模式、网络传播模式等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编码、解码、反馈、互动等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传播过程和模式的理解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传播过程和模式的案例分析,分享和评估成果第三章:传播媒介与技术3.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媒介的种类和特点掌握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影响分析新媒体和互联网对传播媒介的变革3.2 教学内容传播媒介的种类和特点:传统媒体、新媒体、互联网等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影响:印刷术、广播、电视、数字技术等新媒体和互联网对传播媒介的变革:社交媒体、移动传播、虚拟现实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媒介的种类、特点和传播技术的发展案例分析法:分析新媒体和互联网对传播媒介的变革案例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媒介和技术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四章:受众与消费者行为4.1 教学目标理解受众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消费者行为的动机和影响因素分析受众与消费者行为的关系4.2 教学内容受众的概念和特点:接受信息的群体、具有特定需求和兴趣的个体消费者行为的动机和影响因素:需求、欲望、态度、社会文化等受众与消费者行为的关系:受众对产品或服务的接受程度和消费决策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受众的概念、消费者行为的动机和影响因素案例分析法:分析受众与消费者行为的实际案例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受众与消费者行为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五章:传播效果与影响力5.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效果的概念和分类掌握传播效果的研究方法和评估指标分析传播效果的影响力和作用机制5.2 教学内容传播效果的概念和分类:认知效果、情感效果、行为效果等传播效果的研究方法和评估指标:实验研究、调查问卷、舆论分析等传播效果的影响力和作用机制:信息传播、意见领袖、社会影响等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效果的概念、研究方法和评估指标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效果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影响力和作用机制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效果与影响力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六章:传播与文化6.1 教学目标理解文化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分析文化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6.2 教学内容文化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文化传承、文化扩散、文化交换等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教育、媒体、移民、互联网等文化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文化冲突的解决、文化创新的发展等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文化传播的概念、特点和方式案例分析法:分析文化传播的实际案例,理解其作用和影响6.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文化传播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七章:传播与性别7.1 教学目标理解性别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性别传播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分析性别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7.2 教学内容性别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性别差异、性别角色、性别刻板印象等性别传播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内容分析、话语分析、社会建构主义等性别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性别平等的促进、性别歧视的消除、性别认同的塑造等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性别传播的概念、特点和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性别传播的实际案例,理解其作用和影响7.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与性别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八章:传播与政治8.1 教学目标理解政治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政治传播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分析政治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8.2 教学内容政治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政治信息、政治宣传、政治话语等政治传播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内容分析、话语分析、政治社会学等政治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民主参与的促进、政治意识的塑造、政治稳定的维护等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政治传播的概念、特点和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政治传播的实际案例,理解其作用和影响8.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与政治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九章:传播与伦理9.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伦理的概念和原则掌握传播伦理的判断和决策方法分析传播伦理在现代社会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9.2 教学内容传播伦理的概念和原则:真实性、公正性、尊重隐私、保护知识产权等传播伦理的判断和决策方法:道德哲学、伦理准则、案例分析等传播伦理在现代社会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媒体诽谤、网络欺凌、数据保护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伦理的概念、原则和判断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伦理的实际案例,讨论解决方案9.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与伦理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十章:传播与未来10.1 教学目标理解新媒体和互联网对传播未来的影响掌握传播技术的最新发展和趋势分析传播未来的挑战和机遇10.2 教学内容新媒体和互联网对传播未来的影响:社交媒体、物联网、等传播技术的最新发展和趋势:5G、大数据、虚拟现实等传播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数字鸿沟、隐私保护、版权问题等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新媒体和互联网对传播未来的影响、传播技术的最新发展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未来的实际案例,理解挑战和机遇10.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与未来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传播学的定义与发展补充说明:传播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涵盖了人类交流的各个方面。
传播学内容
传播学内容传播学是研究传播现象和传播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涉及到广告、公关、媒体、社交媒体、传媒等方面,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信息传播、意识形态传播、文化传播等,它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
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信息传播。
信息传播是指信息在社会中的传递、交流和传播过程。
信息传播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传播学通过研究信息传播的特点、规律和效果,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信息传播的过程,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传播学还研究意识形态传播。
意识形态是一种对社会现象、价值观念、信仰体系等的总称,它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对人们进行灌输和影响。
传播学研究意识形态传播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和分析社会中的意识形态现象,揭示意识形态传播的规律和影响,从而能够更好地引导和管理社会中的意识形态。
传播学还研究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是指文化信息在社会中的传递和交流。
传播学关注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效果等方面的问题,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文化传播的过程和特点,从而能够更好地传播和传承优秀的文化。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丰富多样。
实证研究是传播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它通过实证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来验证假设和推断。
文献研究是传播学的另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它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集和分析来获取研究材料和信息。
调查研究是传播学的一种常用研究方法,它通过设计问卷、访谈等方式来获取研究数据和信息。
案例研究是传播学的一种常见研究方法,它通过对特定案例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来揭示案例背后的传播规律和特点。
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
它不仅关注信息传播、意识形态传播、文化传播等方面的问题,还探讨了传播的规律和效果。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也非常多样,有实证研究、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
通过传播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播现象和传播规律,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应用传播学
传播是人类进行信息交流活动的双向流通 过程。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活动现
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传播现象 包括:传播活动现象、传播意识现象传播
关系现象、传播规范现象; 具体有:传播内容、传播方法、传播的社
会作用、传播效果、传播的控制、传播者和 受传者的特点,等等; 最重要的研究对象是大众传播活动现象。
定义: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负责搜 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与传播信 息的人或者机构,即为“把关人”。
3、我国的大众传播制度 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坚持党性原则; 执行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提供娱乐
等多方面的社会职能;
经济功能:为国民 经济发展服务,是新兴 的信息和知识产业的重 要组成部分。
“帕帕拉圾”:指那些专门追逐明星、拍 摄名人私生活的记者。这一称呼来自意大利影 片《滴露牡丹开》中一个专门偷拍明星照片的 摄影师的名字“Paparazzo”,意大利语中其复 数形式为“Paparazzi”,后被作为这一类人的 统称。“帕帕拉圾”是其意义相结合的中文译 法,也被俗称为“狗仔队”,形容他们有像狗 追骨头一样追踪名人隐私的劲头。
②哈罗德 • 拉斯韦尔(1902—1977年) 美国著名政治家
贡献:内容分析法;
传播的三大功能:监视社会、协调环境、 传递遗产;
传播的核心要素:5W
Who, What, Which, Whom, Which effect(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 对谁说、取得什么效果);
即控制分析、内容分析、渠道分析、受传者 分析、效果分析;
符号可以用一物代表一物; 符号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二、语言符号
一只兀鹰正盯着她。这张记 录饥荒的照片为他赢得了
传播学概论 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第一章:传播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和沟通过程的学科,旨在解释和理解人类社会中不同传播行为的原理和机制。
传播学的研究范围涉及广泛,包括传媒、社交网络、口碑营销等多个领域。
下面是一些与传播学相关的试题和答案:1. 请简要介绍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传播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其定义为研究信息在社会中传播和沟通过程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包括传媒、社交网络、口碑营销等多个传播行为和载体。
2. 解释“传播过程”的含义并列举其中的几个关键因素。
传播过程是指信息从一个发送者传递到一个或多个接收者的过程。
其中的关键因素包括发送者、信息内容、传播渠道、接收者和反馈等。
3. 请解释“传媒”和“媒介”的区别。
传媒是指以专业技术和设备提供信息服务的机构或组织,如报纸、电视台、广播台等。
媒介则是指用于传播信息的工具或方式,如报纸、电视、广播等。
第二章:传播学的理论与模型传播学的理论与模型对于解释传播现象和分析传播行为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下是一些涉及传播学理论与模型的试题和答案:1. 解释线性传播模型并说明其不足之处。
线性传播模型是一种简化的传播过程描述方式,假设信息由发送者直接传递给接收者,忽略了接收者对信息的反馈和意见的影响。
因此,不足之处在于无法全面反映传播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简要介绍符咒模型,并说明它的应用价值。
符咒模型是一种较为综合的传播模型,将传播过程视为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强调信息的符号性和文化背景对传播过程的影响,能够更好地解释跨文化传播和符号交流。
3. 请简要介绍网络理论,并说明它在现代社交媒体研究中的应用。
网络理论关注个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信息流动。
在现代社交媒体研究中,网络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分析用户之间的关系和信息传播的路径,对于理解社交媒体的传播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传播效果与社会影响传播效果与社会影响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分析信息传播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来评估传播行为的效果。
《传播学教程》教案
《传播学教程》教案第一章:传播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掌握传播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学派理解传播学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传播学的历史发展:从传统传播学到现代传播学传播学的主要学派:实证主义、批判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等传播学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1.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传播学的定义、历史发展和主要学派小组讨论:探讨传播学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案例分析:分析具体传播案例,加深对传播学概念的理解1.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传播学的定义、历史发展和主要学派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对传播学的应用和意义的理解传播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具体传播案例的分析能力第二章:传播过程与模式2.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和相互关系掌握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理解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2.2 教学内容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反馈传播模式的分类:线性模式、互动模式、控制论模式等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编码、传递、解码、反馈2.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传播模式的分类和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角色扮演:模拟传播过程,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和信息传递的过程小组讨论:探讨不同传播模式的特点和应用场景2.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传播模式的分类和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的理解程度角色扮演表演: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对传播过程的体验传播模式分析:评估学生对不同传播模式的特点和应用场景的理解第三章:人际传播3.1 教学目标了解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人际传播的基本形式和过程理解人际传播在人类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3.2 教学内容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面对面的交流、非语言交流、情感交流等人际传播的基本形式:语言传播、非语言传播、模拟传播等人际传播的过程:信息的编码、传递、解码、反馈人际传播在人类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建立人际关系、传递社会文化等3.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人际传播的定义、特点、基本形式和过程角色扮演:模拟人际传播的场景,让学生体验不同形式的传播小组讨论:探讨人际传播在人类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3.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人第四章:大众传播4.1 教学目标了解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理解大众传播对社会文化和个体行为的影响4.2 教学内容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广泛的覆盖面、单向传播、标准化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大众传播的功能:信息传递、舆论引导、文化娱乐、广告宣传等大众传播对社会文化和个体行为的影响:价值观塑造、认知框架构建、消费行为引导等4.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媒介分类和功能媒体素材分析:分析不同大众传播媒介的案例,探讨其对社会文化和个体行为的影响小组讨论:探讨大众传播对社会文化和个体行为的影响及其责任4.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媒介分类和功能的理解程度媒体素材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媒体素材分析中的表现和对大众传播影响的理解大众传播影响分析:评估学生对大众传播对社会文化和个体行为影响的分析能力第五章:文化传播与全球传播5.1 教学目标了解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机制理解全球传播与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关系5.2 教学内容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文化传承、文化扩散、文化适应等文化传播的途径:移民、教育、媒体、国际交流等文化传播的机制:文化扩散、文化适应、文化同化等全球传播与文化冲突与融合:文化多样性、文化霸权、文化融合等5.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文化传播的定义、特点、途径和机制文化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文化传播案例,探讨其在全球传播中的作用小组讨论:探讨全球传播与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关系及其影响5.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文化传播的定义、特点、途径和机制的理解程度文化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文化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和对文化传播的理解全球传播与文化冲突与融合分析:评估学生对全球传播与文化冲突与融合关系的理解能力第六章:传播与认知6.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与认知的关系掌握传播对认知过程的影响理解传播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6.2 教学内容传播与认知的关系:信息传递、知识分享、观点交流等传播对认知过程的影响:信息处理、认知框架构建、思维方式等传播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知识积累、认知拓展、思维训练等6.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传播与认知的关系、传播对认知过程的影响和传播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小组讨论:探讨传播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认知任务实践: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传播对认知过程的影响6.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传播与认知的关系、传播对认知过程的影响和传播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对传播与认知关系的理解认知任务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认知任务实践中的表现和对传播对认知过程影响的理解第七章:传播与社会心理7.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与社会心理的关系掌握传播对社会心理的影响理解传播在塑造社会心态中的作用7.2 教学内容传播与社会心理的关系:信息传递、观点交流、价值观共享等传播对社会心理的影响:舆论引导、社会认同、群体心理等传播在塑造社会心态中的作用:价值观塑造、社会共识形成、心理状态调整等7.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传播与社会心理的关系、传播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和传播在塑造社会心态中的作用小组讨论:探讨传播在塑造社会心态中的作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社会心理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传播对社会心理的影响7.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传播与社会心理的关系、传播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和传播在塑造社会心态中的作用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对传播与社会心理关系的理解社会心理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社会心理实验中的表现和对传播对社会心理影响的理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传播学教程》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环节需要重点关注。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象征符的性质 1.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 2.象征符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 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 3.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 通过学习来继承的; 4.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创造的。
整理课件
三、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
非语言符号的类型 第一类是语言符号的伴生符; 第二类非语言符号是体态符号(gesture), 例如动作、手势、表情、视线、姿势等 等; 第三类非语言符号是物化、活动化、程 式化的符号。
整理课件
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整理课件
一、符号的定义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 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 要素。
整理课件
二、信号与象征符
信号的特点: 1.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自 然的因果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自 然符号都是信号; 2.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通常具有一 对一的固定对应关系。
整理课件
(二)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整理课件
三、传播过程的特点
1.传播过程具有动态性; 2.传播过程具有序列性; 3.传播过程具有结构性。
整理课件
第二节 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整理课件
一、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
任何一个单一的过程都不是在真空中进 行的,其性质和结果也并不仅仅取决于 过程的内部机制,相反,许许多多的外 部因素和条件都会对过程本身产生重要 的影响。
整理课件
二、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
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 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 影响的过程。
整理课件
三、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
“文化” 一方面,由于象征符体系是作为“继承 性的观念体系”确立的,它通过形成文 化秩序也会反过来制约社会生活和人的 行为; 另一方面,正如文化本身不间断地发展 到今天一样,作为文化之表现形式的象 征符体系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传播学概论考试重点归纳
第一章:传播学的基本情况一、传播学兴起的背景1922年李普曼出版《舆论学》1927年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1944年拉斯韦尔《人民的选择》1949年施拉姆《大众传播学》经济背景1。
经济发展-拓展市场行销—调查企业对消费者—媒介对消费者2.大众传媒学-独立而完善的经济实体3。
社会背景:科技发展推动传播业发展(刑、腥、性)第二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1.人类传播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传播思想、船舶技术、传播实践、传播与人与社会的关系2。
人类传播的形态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3。
人类传播的过程(结构)宏观:系统中,传播和社会、组织、经济、文化等互动关系微观:自身轨迹:包括传者、内容、媒介、受众效果分析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
定性人文科学研究法人类历史上人文科学始终研究的正是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中的文本。
过去在人文科学对文学作品和其他主要文化形式研究中,大部分支队文本中所包含的文化传统、意境、时代精神和意识形态提出解读和注释,而没有从文化角度对文本中出现的概念、词汇进行分析,而这些和词汇本身的变化且具有相当丰富的意义社会科学定性研究法社会科学定性研究发是以长期的,第一手观察的形式,从近距离观察社会及文化层面的现象过程。
2.定量定量研究法又称量化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法.它是在占用大量量化事实的基础上,描述、解释和预测研究对象,通过逻辑推论和相关分析,提出理论的观点. 实地调查法步骤①提出研究假设、②按照研究假设的需要,确定实地调查的总体范围和样本数③确定抽样方案④设计调查问卷3。
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就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传播的讯息内容实验法来自实验心理学,实验法分为两种:控制实验法和自然是研发4.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心理学所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四传播学与奠基人1)拉斯韦尔:政治传播第一人—提出传播过程的主要因素,提出传播的社会功能。
1监视环境2联系社会3传递意义2)卢因:场论3)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论》民众——舆论领袖—-媒体4)施拉姆《大众传播学》小结: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构成了传播学学科建设的三根基柱。
传播学(第二版)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
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 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 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二、传播与信息
❖ 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 动形式。
信息
物理信息 生物信息 社会信息
(3)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既然与物质生产和物质 交往相区别,就意味着它具有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 往不同的特殊规律。
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 传播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入中国的。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播学,需要我
们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第一,正确处理“批判”和“借鉴”的关系; 第二,实现传播学的本土化和中国化; 第三,研究传播学,要从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人类生产 活动总体
物质生产 精神生产
物质交往 精神交往
人类交往 活动主体
❖ 马克思、恩格斯是把交往作为与生产力和分 工同等重要的范畴来看待的。
❖ 生产和交往是有机的成对概念。
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理论为 确立科学的唯物主义传播观提供了重要的出发点。
传递装置——神经系统 输出装置——语言、动作、表情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 2.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递)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的 相互连结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
❖ 3.群体传播
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这些个体系统的 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 体价值。
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服务这一基本宗旨出发。
《传播学概论》复习要点
(三)传播学研究的方法
1、社会研究方法三个层次: 方法论、研究方式、技术 2、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定性分析———哲学思辩、历史求证、法律判别 定量分析———实地调查、控制试验、内容分析
二、传播的主要类型 传播 非人类传播 人类传播 非社会传播 内向传播 社会传播 人际传播 (群体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国际传播) (网络传播)
2、传播者 施控——把关理论研究、潜网理论等 受控—— 制度上的各种控制:政治、经济、 受众、自律
(二)传播者概念
信息的发出者。
不仅指单个的人,还指一切从事传播的组织和机构。
(三)传播者任务、权利 任务: 搜集信息 选择信息 加工、制作信息 控制传播内容和过程 收集、处理反馈信息 权利: 采访权 报道权 批评权 保密权 安全权
1、研究人类传播的历史 口头---文字---印刷---电子---互联网络
2、研究人类传播的形态
内向交流---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3、研究人类传播的过程 (1)宏观层面: 研究传播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等的关系 (2)微观层面 研究人类传播活动过程的自身轨迹
二、从电视对社会的影响来看研究传播的意义 (一)传媒与人们的生活息息 共性 (二)传媒和政治紧密相联 1 电 “非语言”的传递方式 “电视明星” “颠覆性传媒”(托夫勒 美国未来学家)
有 高度文 化修养的人
美国社会的外部社会和文化条件 媒介的制作者和分布者
财政支持者、广告机构、市场研 究及商店信用评价机构
中等文化 素养的人
缺乏文化素养的人
消费者中趣味不同的受众
第三讲
传播者:角色、制度与控制
一、控制研究
二、 传播制度 三、传播控制
一、控制研究
传播学概论 笔记 胡正荣
传播学概论笔记一、传播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传播学是研究各种信息在社会中传播的学科,主要关注信息的传播过程、传播效果和传播影响。
传播学旨在通过研究传播现象,了解社会中信息的流动规律,以及信息对社会的影响。
二、传播学的研究领域1.传播理论:研究传播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包括信息传播的模型、传播效果评估等。
2.传播媒介:研究传播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媒介手段,如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
3.传播行为和心理学:研究个体和群体在信息传播中的行为和心理反应。
4.传播伦理和法律:研究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如言论自由、知识产权保护等。
三、传播学的重要理论1.媒介依赖理论:认为个体对媒介的依赖程度会影响其接收和传播信息的行为。
2.聚集效应理论:指人们更容易相信与自己意见一致的信息,形成信息聚集现象。
3.社会认知理论: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和决策,研究社会环境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4.文化决定论:强调文化因素对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的决定作用。
四、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实际现象的观察、实验和统计分析,获取数据并验证假设。
2.内容分析方法:对传播媒介中的内容进行系统性分析,了解信息的特点和趋势。
3.调查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个体和群体的观点和行为数据,了解他们对信息的接收和传播情况。
4.参与观察方法:研究人员加入被研究的环境,与被研究对象一起进行观察和交流,以了解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细节和互动情况。
五、传播学的应用领域1.传媒行业:传播学对于媒体产业的发展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供相关策略和指导。
2.公共关系:传播学可以帮助机构和组织有效地进行公众宣传和形象塑造。
3.政府宣传:传播学可以为政府提供宣传战略和传播效果评估。
4.社交媒体营销:传播学研究了社交媒体传播行为和效果,可以指导企业在社交媒体上进行推广和营销活动。
5.教育传播:传播学可以用于教育传播的研究和实践,帮助改进教学方法和教育资源的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难点:
• 研究对象
• 研究方法 • 理论概念
什么是传播 ----“人类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进行 着传播”什么是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 信息传播活动的科学。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人类传播的发生与发展,就是研究人 类传播的历史。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 • • • •
1.结构和功能主义观点 2.认知和行为主义观点 3.相互作用观点 4.阐释的观点 5.批判的观点
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 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 1、方法论基础的多元化。(行为主义、实 证主义、经验主义) • 2、方法的综合性。(在传播学研究方法多 为调查研究、内容分析等定量方法的基础 上,有逐渐引进符号学、文化研究等许多 定性方法。) • 传播学研究方法基本分为定性(符号学、 文化研究)和定量(实地调查法、内容分 析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两类。
传播
三、人类传播的演进
1、符号和信号时代(开始于早期类人灵长类到早期 猿人的进化时期。标志着人类与动物区别的开始) 2、口语时代(开始于9万年到4万年前。真正超越了 一般动物) 3、文字时代(开始于5000年到3500年前。大大跨出 了人类文化在时空上一步) 4、印刷时代(开始于公元450年。人类知识大量积累 并复制,从而导致了开花和进步) 5、大众传播时代(开始于19世纪中期。大众共享信 息) 6、网络传播时代(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全球交流、 速度宽度时空上的变质)
传播的类型
传播的类型
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非人类传播(自然界) 非社会传播:自我传播(个体对信息的加工过程) 人类传播(人类社会) 人际传播(两个以上个体之间进行的传播) 社会传播 组织传播(组织内部及内部与外部的信息交流) 大众传播(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西方对传播的定义: ▲共享说 “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
——戈德
▲互动、关系说 “传播可以定义为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 ——格伯纳 ▲符号说 “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传递信息、思想、 感情、技术等。这种传递的行动或过程通常称为传播。” ——贝雷尔森和塞纳 ▲目的、影响、反应说 传播就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 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霍夫兰
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 传播的两个要素: 1、信息——传播行为的内容 2、流动——传播行为的方式
因此,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传播的内容
传播的内容: 传播的内容就是信息。信息是事物运动的存在或表 述形式,信息无时无处不存在,只要有信息存在, 便有信息的流动,便有了传播 。人类社会的传播 便是人的信息的流动过程。 信息是“两次不确定性之差”。 换句话说,信息就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 西。 ▲物质 客观世界的组成要素: ▲能量 ▲信息
第二、人类传播的形态,是指人类传播活动 的不同类型。传播四种形态的研究(即人 们的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 众传播)跨文化传播、发展传播以及新闻、 舆论、广告、公关、营销等方面的研究。 第三、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所有人类传 播活动都可以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或静态 的结构。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可 • (一)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随着人类发展而不断 进步,不断打破时空界限,不断创造人类新的经 验类型。 • 1、加速度发展趋势。 • 2、传播方式是叠加的。 • (二)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 关。 • (三)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
人类传播的四次飞跃
传播:基本含义是表达某种事物的传递和散播、信息 的流动。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简 言之,就是研究传播的科学。
Communication
(包括传达、传布、交流、交通、交往等含义) ▲拉丁语源为communicatus和communis (分享、 共有) ▲印欧语源为kom-moini (共同---交易、交换) ▲communication,为“共有”加“交换”之意
1、第一次飞跃:从本能传播到主动传播 2、第二次飞跃:4万年前,语言产生 3、第三次飞跃:3500年前,文字产生 4、第四次飞跃:19世纪中叶,近代传播工具诞生 5、第五次飞跃:?
思考如下问题:
▲人类传播历史的演进过程是怎样的? 有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