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其里,抒情其华”——浅论汪曾祺小说

合集下载

论汪曾祺小说中的“抒情人道主义”创作思想

论汪曾祺小说中的“抒情人道主义”创作思想

论汪曾祺小说中的“抒情人道主义”创作思想论汪曾祺小说中的“抒情人道主义”创作思想汪曾祺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和散文家,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而为人熟知。

在他的小说作品中,特别是《沙集》、《故都的秋》、《雨季的故事》等作品,体现了他鲜明的“抒情人道主义”创作思想。

首先,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充满了深邃的情感表达。

他擅长通过叙事、描绘细节、刻画人物等手法,将个人的内心感受转化为文字之间的情感流动。

比如,在《沙集》中,他用细腻的笔法描绘出了农村生活的质朴和人情味,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在《故都的秋》中,他通过对北京的独特描绘,传递出对故都的深情厚意,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历史和文化的厚重。

这些情感的抒发,使得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共鸣力。

其次,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强调人道主义关怀。

他对人性的关注和对人类普遍价值的尊重,贯穿于他的每一部作品中。

在《故都的秋》中,他通过对不同群体的描绘,展现出对人物命运的关注。

他描写的不仅是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不幸,更是对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真实呈现。

这种人道主义的关怀不仅能够唤起读者对社会不公平的反思,更能引起对他人命运的关切与尊重。

此外,汪曾祺的小说作品注重细腻的心理刻画。

他善于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绘,展现出复杂而真实的心理世界。

他的人物形象并不是简单的善与恶的二元对立,而是具有多重性格特征和矛盾情感的完整个体。

比如,在《雨季的故事》中,他描绘了女主人公苏珊成长的心路历程,她既面临着个人生活的磨难,又秉持着坚强和善良的品质。

这种细腻的心理描写不仅增添了小说的深度和艺术性,也更贴近人性的复杂和真实。

总的来说,汪曾祺小说的“抒情人道主义”创作思想通过对情感的抒发、对人性的关怀以及对心理的刻画,表现出对个体尊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人性的复杂性等方面的关注。

他的小说作品往往让读者在感受到情感的共鸣之余,也能够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体的命运以及人性的真实。

浅论汪曾祺小说的审美世界

浅论汪曾祺小说的审美世界

浅论汪曾祺小说的审美世界作者:宋阿娣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1年第02期【摘要】汪曾祺是一位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作家。

本文通过对其代表作的分析,论述了其作品所展现的新特的审美世界:主题之美,环境之美,情节之美,形象之美,结构之美,语言之美。

【关键词】汪曾祺;审美;形象;语言一、主题之美汪曾祺,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极为重要的作家,对当代文学影响深远。

他以《受戒》《大淖记事》为代表开创了八十年代小说的新格局。

其作品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淳朴、恬淡和高洁,另一方面又在创作技巧上接受了它的清新、隽永、自然,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世界。

汪曾祺的的不少作品是反映解放前的生活。

但不象同时期作品那样沧桑沉重和压抑。

读者反而能从中得到一丝美的享受。

甚至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

这是与汪曾祺善于发现在那特定生活历史中催人向上,闪闪发光的思想核心——人性的和谐,友情的和谐是分不开的。

汪曾祺自己曾说过:“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

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

”[1]《受戒》中写了一对活泼可爱的小儿女之间萌发的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

蕴涵着对生活和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

作者大胆而生动的描写了小和尚明海和少女小英子的恋爱故事。

明海和小英子两人之间的感情是由友谊渐渐发展为爱情的,作者在作品中将两人天真浪漫的爱情表现的淋漓尽致、浪漫温馨。

小和尚是个普通人,他有常人的七情六欲,也有健康的人性。

小英子是个乡村女孩。

她的感情非常健康、单纯。

表现在性观念方面也比较解放。

她的感情是热情奔放的,不受压抑的,健康快乐的。

写《受戒》,汪曾祺想要表现的却是不受戒的人生理想。

《大淖记事》中的巧云面对突如其来的祸端,并没有怨天尤人、自甘堕落,也没有抱着传统道德中的贞洁观念不放,为立个贞洁牌坊终生不嫁。

她找出了爹爹当年用过的筐子,为养活卧病在床的父亲和丈夫,俨然去做了一名挑夫,变成了能干的小媳妇。

汪曾祺在他的小说里正是描写出普通百姓的生活,展现了朴素的、健康的人情。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大师,汪曾祺先生的文学创作一直备受广大读者和文学界的推崇,他的小说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汪曾祺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深远,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

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在于其对中国传统文学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汪曾祺小说多取材于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运用古文化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注重情感的描写和人物的塑造,同时又注入了当代的思想和观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

他以古典艺术为基础,在创作中融入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内容,充分展现了中西文化融合的特色,为当代小说提供了宝贵的范本和启示。

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在于其对形式的创新与突破。

汪曾祺的小说在叙事技巧和结构上呈现出多样化和灵活性,在小说的叙述手法上常常采用“倒叙”、“抽象”等先锋技术,打破了传统的叙述方式,使小说的形式更具有变革性和新颖性。

他将小说写作提升至一种艺术创作的高度,使当代小说文体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内涵,对中国当代小说的文体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还在于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关注与反映。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大多表现了当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农村、城市、人情、风土等各个方面,通过对人物的心灵和行动进行描写,深入探讨了现代人的处境和命运。

他从古老的中国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通过对当代社会的观察和思考,进行了精准的创作,使其小说充满生活的张力和时代的韵味,成为当代小说中的一面旗帜。

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还在于其对人性的关怀与探索。

汪曾祺多以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为创作主题,借助小说的形式对人性进行深刻的剖析和思考,使其小说呈现出丰富的情感和饱满的人物形象。

他在小说中对人性、情感和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探索,呈现了当代人内心的真实状态和生活的本质,使其小说具有普世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多方面而深远,其在文学形式、叙事技巧、社会生活和人性等方面的创新和探索,为当代小说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和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论汪曾祺小说的精髓——寓奇崛于平淡

论汪曾祺小说的精髓——寓奇崛于平淡

论汪曾祺小说的精髓——寓奇崛于平淡汪曾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名垂青史的名字。

汪曾祺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而且也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和剧作家。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巧为人所称道。

他的小说在描写生活的平淡中,常常寓有奇崛之处,但这种奇崛却不是为了卖弄而存在,而是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哲学底蕴。

本文将详细阐述汪曾祺小说的精髓——寓奇崛于平淡。

一、寓意深刻,文化内涵丰富。

汪曾祺的小说中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不仅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而且也涉及各个方面的人文社会现象。

例如,他的小说《围城》所描绘的社会现象表现出了当时城市中的腐败和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而他的小说《钟鼓楼》所描绘的正是春秋时期的史实,用寓言的方式来探讨君臣之间的道德关系。

汪曾祺的作品常以一个平凡的小人物为主角,通过他们的视角来反映时代变迁和社会现象,让读者在平淡的故事中领悟到深刻的寓意和哲学道理。

二、情节曲折,寓意深刻汪曾祺的小说虽然平淡,但情节却多变曲折。

他可以通过一个看似简单的事件,展现出人们的矛盾与冲突,甚至可以反映出社会的问题和历史的局限性。

例如,他的小说《马桥词》所描写的就是一个经历多次转折后才被解决的农民遭受不公的故事。

这种情节的变化让读者在读完之后,对于故事中反映的事件和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同时也增强了故事的内在品质。

三、语言简单,直观易懂汪曾祺的小说语言简单,直观易懂,曲折的情节和深刻的寓意不会给读者带来阅读的障碍。

他的小说中多用平易近人的语言,描绘生活中的片段,不时添加一些耳目一新的描写,使读者可以轻松地了解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和道理。

他的小说中大量运用方言,把人物的语言真实地还原了出来。

这样的描述,不仅能让读者更好地领悟到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和特点,同时也让人物之间的交流更耐人寻味,更质朴自然。

四、细节描写,意味深长汪曾祺的小说中,细节描写十分传神,甚至可以用意味深长来形容。

他能够在普通的场景中,描绘出很多简单而独特的细节,从而让整个故事充满了神秘和诗意。

论汪曾祺早期小说的思想内涵与叙事风格

论汪曾祺早期小说的思想内涵与叙事风格

论汪曾祺早期小说的思想内涵与叙事风格作者:李新平来源:《中州学刊》2009年第03期摘要:汪曾祺以《受戒》、《大淖记事》等小说享誉文坛,但他的人格理想和艺术追求已经在早期小说《邂逅集》中充分地显现出来。

作品通过对普通人的平凡命运和生存状态的描述,充满着对世道人心、人类命运的关注,从他们乐观通达的人生态度中发掘民族心理的深刻内涵,表达对自然和谐的人生境界的执着追求。

由于他的人格理想和生活趣味与我们民族的精神生活以及集体无意识具有隐秘的深层联系,所以汪曾祺小说具有强烈的魅力和持久的影响力。

那种浸润作品的淡淡的苦涩,以及淡定自如的叙述风格,形成了汪曾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

关键词:汪曾祺;早期小说;思想内涵;叙事风格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09)03—0224—04汪曾祺先生以他的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享誉文坛,广为人知,在文学史上奠定了牢固的地位。

当我们沿着他的创作道路探寻其轨迹时,汪曾祺的人格理想和艺术追求已经在早期小说《邂逅集》中充分地显现出来,这些作品至今依然保持着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以它们特有的风神气度打动着读者。

由此可见,一个作家的早期创作对其一生的创作都具有着一种重要的引领意义,就像《狂人日记》之于鲁迅和《大堰河》之于艾青一样,他们后来的所有创作都是其早期作品思想底蕴的延伸和发展,他们后来成熟的艺术风格也均发端于其早期作品所表现出的美学追求。

因此,研究汪曾祺早期创作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追求,对其作品美学价值和文学史意义的总体评价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汪曾祺先生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邂逅集》出版于1947年,集子收有《复仇》、《老鲁》、《落魄》、《戴车匠》、《艺术家》、《鸡鸭名家》、《邂逅》等八篇小说。

作品通过对普通人平凡命运和生存状态的描述抒发生活内在的诗意,表达作者的人格理想和生活趣味,充满着对世道人心、人类命运的关注。

作者从他们乐观通达的人生态度中发掘民族心理的深刻内涵,即对自然和谐的人生境界的执着追求,这也是汪曾祺一生追求的至高境界。

汪曾祺论文抒情特征论文:试论汪曾祺小说的抒情特征

汪曾祺论文抒情特征论文:试论汪曾祺小说的抒情特征

汪曾祺論文抒情特徵論文:試論汪曾祺小說的抒情特徵摘要:汪曾祺的小說具有“詩化”、“散文化”的顯著特徵,在這些“形散而神不散”的小說中,作者所抒之“情”便成為小說的內在“線索”。

敘事之中有抒情,用抒情的筆調來敘事是他一貫的追求。

通讀汪曾祺的小說,便會發現作者的抒情是借助了多種手法來實現的,正是這些手法的運用使他的小說獨具特色。

關鍵字:汪曾祺;小說;抒情特徵汪曾祺是一位具有濃郁的抒情氣質的小說家。

他的小說以短篇見長,文體上同時兼有散文化和詩化的特徵,小說淡化故事情節,常運用散文、隨筆的筆調,向讀者述說優美動人的故事。

因此,抒情成為他的小說的一大鮮明特徵,他自己也說他的小說“大都帶有一點抒情色彩”,稱自己“是一個通俗抒情詩人”,他的現實主義為“抒情現實主義”。

①汪曾祺生活在一個極富藝術氣息的家庭環境中,自幼受到慈愛的祖父和多才多藝的父親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使他無形中養成一種“名士氣”。

他從小便有了一顆善於發現美、領悟美的敏感心靈,使得他對生活更多的懷有一種超然物外的達觀。

汪曾祺曾被劃為“右派”,境遇頗為不順,但他用“隨遇而安”來解釋自己能夠支撐過來的原因,並且還說“我當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

②這種生活經歷以及因此而養成的人生態度,使他在創作時自然而然的運用了抒情的筆調去發現生活的美,詩意的人生。

他要讓他的小說“使人得到安慰,得到溫暖”。

③從這種創作態度出發,作者或抒發對自然、人性的讚美之情,或抒發對舊社會黑暗現實的憤慨。

但他總是在“情”與“景”與“境”的融合中去抒情,使感情顯得含蓄而溫婉。

針對汪曾祺在小說中散發出的這些抒情色彩,本文將從以下幾方面來歸納和論述其小說創作中的抒情特徵:一、“童年視角”下的情感注入“文章淡淡憶兒時”,汪曾祺文學的創作大部分是對童年生活的回憶,他甚至說“一切文學達到極致,都是兒童文學”。

④從這種創作觀出發,他的小說常常採用了“童年視角”的敘事立場,使文章蘊含的感情顯得含蓄而凝練,雋永而意味深長。

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

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

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大淖记事》和《受戒》都是汪曾祺先生优秀的短篇小说。

汪老先生的文章,语言如行云流水般潇洒自如,信马由缰,充满了平淡之美。

他的文体清新别样,文字中充满了传统的文化底蕴,带有鲜明的风俗画特征。

汪曾祺小说处处浸润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人文主义及和谐氛围,他在小说中挖掘并赞扬人性美,突显健康人性,和谐人性。

个人觉得汪曾祺的文风很优美、淡雅,他的文章大多清新自然,采取民间化的叙事方式,为我们娓娓道来了类似江南乡下人的日常生活。

《大淖记事》和《受戒》这两篇小说正是其代表作品,充分体现了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

汪曾祺的小说,往往在浓郁的乡土风俗画的描写之中渗透着作者传统的哲学意识和审美态度。

他笔下的人物总是暗合传统的真善美,并在与假恶丑的对立中获得美的升华。

这是汪曾祺文化小说创作的基本审美态度和道德尺度。

汪曾祺不重人物性格,而重氛围渲染,以玄远清丽的真淳飘逸之气,表现健全的人性和健康的美。

温软的水,朦胧的`月,摇曳的云影,迷人的沙洲,感应着明海小和尚、小英子、巧云、十一子们细微神秘的心灵震颤;那混沌的爱,迷离的情,则展示了生命的腾踊,美的精魂的跃动。

汪曾祺纤笔一枝,将人的自然情欲写得如此美绝人寰,一尘不染。

作者既重视小说创作的潜移默化的认识作用,同时又欣赏和玩味顺乎自然、超脱功利的人生境界,这使他的小说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雾霭,释放出一种多义的主题内涵。

他的小说就像是一幅清新淡泊、意蕴高远、韵味无穷的水乡泽国风俗画,在《受戒》结尾处那充满着生活情越的水荡景色描绘那样楚楚动人,犹如一幅美丽的画画恒久地定格在读者的视觉之中。

汪曾祺的小说语言优美,有散文化的趋势。

他自己说;“我不善于讲故事,也不喜欢太象小说的小说,即故事性很强的小说。

关于汪曾祺小说600字心得体会优质范文5篇

关于汪曾祺小说600字心得体会优质范文5篇

关于汪曾祺小说600字心得体会优质范文5篇汪曾祺的故乡在江苏的高邮,高邮以它的咸鸭蛋着名,按汪曾祺自己的说法他的老家实在徽州。

他的家境很是殷实。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汪曾祺小说600字心得体会优质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关于汪曾祺小说600字心得体会优质范文一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文理自然,恣态横生。

”汪曾祺先生的作品自述都是不期而遇,行云流水的记录也注定了他的作品中不可磨灭的散文影子。

一切景语皆情语。

初读汪曾淇先生的作品不管是《复仇》、《老鲁》,还是其他的作品总有一股淡淡的韵味萦绕在心头。

一切语句中都有着气氛,人性的气氛。

不直接描写人物,只凭着这些气氛使读者体会出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动,在字里行间都浸透了人物,这便是散文的精髓,也是汪曾祺先生一向所贯彻的。

我认为散不是追求或故意为之而能做到的。

故意便破坏了散的自然与纯洁,散的意便会化散开去,这便失去了散的根。

汪曾祺先生在序中说:“我的另一个特点是:散。

这倒是有意而为之。

”散并不是刻意便可描摹得出的,没有一种深邃的体会,不对自己所创作的作品怀有一种强烈感情的人,是吐不出几句金玉良言的。

汪先生此处是没有意识到丰富的人生阅历,复杂的心路历程,百态的人性面目对他的创作产生怎样深远的影响,这些使他散得更加深刻。

文章形的散,也是汪曾祺所追求的。

布局严紧的小说,在他眼中就像是被铁箍捆绑住的南瓜,最终只能面临爆炸。

信马由缰,为文无法,这才是汪先生的心向往之。

《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之志,发言为诗。

”诗是一种最普遍的艺术,如阳光一般散落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诗的最本质特征是抒情美。

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

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

在艺术领域中,诗无处不在。

诗美是艺术美中普遍因素的最高体现。

诗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科学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至是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散发出智慧光彩都有诗的踪影。

关于汪曾祺小说心得体会优质范文

关于汪曾祺小说心得体会优质范文

关于汪曾祺小说心得体会优质范文汪曾祺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以其独特的笔调和深入人心的作品而闻名于世。

他的小说中经常描绘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和冲突,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我对汪曾祺小说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汪曾祺的小说描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比如对宗教信仰、封建礼教和家族观念的描写。

比如在《白银时代》中,汪曾祺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处于变革时期的封建村庄,其中的传统观念与现代思潮的碰撞充满了张力。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描写,汪曾祺不仅展现了几代人的故事,还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们对于生活和爱情的理解。

其次,汪曾祺的小说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善恶、懦弱与坚强、虚伪与真诚等方面的表现。

比如在《老年的心灵痛苦》中,汪曾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老人的内心世界,他的痛苦和无助令人触动。

通过对人性的描写,汪曾祺不仅让读者对人性产生共鸣,也让人们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同时,汪曾祺的小说也呈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他的作品中,自然常常作为一个重要的背景和环境出现,并且对主人公的情感和命运产生重大的影响。

比如在《白银时代》中,汪曾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和残酷,以及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抗争。

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描写,汪曾祺不仅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赞美,还让人们反思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此外,汪曾祺的小说也包含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对现实社会中种种不公平和不合理现象的批判。

比如在《旱地》中,汪曾祺通过对一个农村家庭的生活描写,展现了农民的贫困和艰辛,以及农民在面对社会变迁时的困惑和无奈。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写和批判,汪曾祺引发了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总的来说,汪曾祺的小说以其独特的笔调和深入人心的作品而广受赞誉。

他的作品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对人性复杂性和人与人关系的思考和探索。

汪曾祺作品特点

汪曾祺作品特点

汪曾祺作品特点汪曾祺作品特点汪曾祺的文风很优美、淡雅,他的文章大多清新自然,少有世俗之气,散文如此,小说亦如此,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汪曾祺作品特点,欢迎大家阅读了解。

1、浅谈汪曾祺散文的特点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

早年就读于西南联大,师从沈从文。

1943年开始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

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

1962年调入北京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

著有小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对于性灵散文在90年代的繁盛,汪曾祺的功劳是首当其冲,如孙郁所对他的评价:“他的杰出性在于,回复了传统的艺术品格,将非我的艺术,还原到真我的性灵世界。

当代文学的这种精神上的调整,可以说是从他开始的。

”他的散文似道实儒,他对文气的推崇,他从理论到实践对中国传统散文和现代散文的沟通,都可作为他的贡献。

他在第一本散文集《蒲桥集》的封面上自述:“此集诸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情致。

间作小考证,亦可喜。

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

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

春初新韭,秋末晚菘,滋味近似。

”(汪曾祺《蒲桥集·序》作家出版社2000年7月)这段自评从他的散文的题材和行文特点两方面作了印象式的评价,有益于我们对他的散文的欣赏。

他的散文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融自我于其中,蕴浓厚个人情趣就像他的老师沈从文教给他写小说要贴着人物来写一样,在讲求“真”的散文这一文体中,他更是紧贴着文中的人、物、景、事的,融自我于其中。

无论是记人类、游记类、随笔类、还是小品类散文,他都是通过“我”的情感浸润的,有鲜明的个人特点。

他说过“毕竟,人和自然的关系,人是主体”(《目看两不厌》,《汪曾祺全集》卷5,406页),他不会把自己淹没在景物和历史中。

论汪曾祺小说“性描写”的文化倾向

论汪曾祺小说“性描写”的文化倾向

汪先 生小说 涉及 性描 写 的作 品呈 现 出两 接 。4 一 二 0年 代
作品只偶尔写到少男少女朦胧 的性 意识 , 《 如 小 学校 的钟 声 》 O年 代 作 品 完 全 没有 , 符 合 那 。6 也
收 稿 日期 :0 20 - 1 2 1 —30
挣 不 到他 们 的钱 的 。媳 妇 , 是 自己跑 来 的 ; 多 姑 娘 , 般是 自己找 人 。她 们在 男 女 关 系上 是 比较 一 随便 的 。姑 娘在家 生私 孩子 ; 一个媳 妇 , 丈夫 之 在 外 , ‘ ’ 个 , 是 稀 奇 事 。这 里 的女 人 和 男 再 靠 一 不
作者简介 : 陈英 ( 98 16 一
)女 , , 副教授 。
常州工 学院学 报 ( 社科 版 )
21 02焦
事。其 中, 最具代表性的是小说《 薛大娘》 。
美 的笔 触在作 品 中有过此类 正面 的描写 。
二 、 曾祺 小 说 人物 的性 爱 观念 汪
薛大娘是汪先生小说《 薛大娘》 的人物 , 里 菲 莉 帕则 是 意 大 利 文 艺 复 兴 时 期 伟 大 作 家 薄 伽 丘 《 日 里 的人物 , 十 谈》 两人地域相 隔万里 , 时间相 差七百多年 , 但在性爱观点上却是惊人地相似, 值 得 研究 。
四” 精神哺育的一代知识分子, 从他的作品—— 尤其是涉及性爱描写的作品看 , 中西文化很 自 然地 融为一体, 有时甚至是非常矛盾地杂糅在一起 : 作者的描写方法是 中国式的、 传统的, 而人物的性观 念( 也是作者的观念) 则是 西方式的、 反传统的。文章探讨了其背后传递出的文化信息。
关 键词 : 曾祺 ; 汪 小说 ; 性描 写 ; 文化倾 向
人好 , 还是恼 , 只有 一个 标准 : 情愿 。 ”

浅析汪曾祺小说的内涵

浅析汪曾祺小说的内涵

浅析汪曾祺小说的内涵作者:李平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3年第7期河南省社旗县教育体育局李平对于一位作家而言,语言是其全部生活感受、生命体验、个性气质、文化涵养乃至审美理想的最直接的综合性体现,往往正是从语言上,最容易鉴别出一个作家的艺术风格。

汪曾祺的小说,读起来总让我们感到“有一股流曳飘忽的情调或韵味灌注其间”。

而他的超脱,他的灵感,他的天然,他的深厚的民族文化的“根”也正浸润其间,使其作品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美。

而这些都是通过他的“散淡典雅、含蓄蕴藉”的语言体现出来的。

汪曾祺的作品语言准确、简约、生动、传神,既有文学语言的诗化美,又有生活语言的清新、自然、鲜活,读起来韵味悠长,散淡典雅。

首先我们来看其散淡典雅的文学语言。

汪曾祺的作品语言简洁,平淡之中富有情致。

浏览他的作品就像走进一片清凉的绿荫,品着一杯淡淡的菊花茶,而正是这样的风致和逸韵,才使其作品有一种田园牧歌的风格。

而这种语言风格主要体现在写景状物上。

如《晚饭花》中对晚饭花的描写:“晚饭花开得很旺盛,它们使劲地往外开,发疯一样,喊叫着,把自己开在傍晚的空气里。

浓绿的,多得不得了的绿叶子;殷红的,胭脂一样的,多得不得了的红花……”,再如《受戒》的结尾,他这样写:“芦花才吐新穗。

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

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

青浮萍,紫浮萍。

长脚蚊子,水蜘蛛。

野菱角开着四蝉的小白花。

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噜噜噜飞远了。

”再来看汪曾祺作品中的生活化语言。

这种语言风格准确到位、简洁利落,而且不事雕琢,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提炼的基础上,尽量保持来自民间语言的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原始形态。

对民间口语的创造性运用,使汪曾祺小说的语言显得格外的朴实与自然。

在汪曾祺的笔下,这些来自民间的丰富的口语不仅自然朴实,而且由于打破了书面语言的呆板的模式,还令人感到是那样的清新别致,富有强烈的生命力。

诗意的生活----汪曾祺乡土小说的平民美

诗意的生活----汪曾祺乡土小说的平民美

诗意的生活----汪曾祺乡土小说的平民美本文以汪曾祺的小说为文本,通过阅读汪曾祺的小说来感受汪曾祺小说中独特的平民意识,以及那份人道主义精神。

以具体的人物形象及小说情节分析,来感受那份淳朴的人性之美,也透过他的文字来感受他对平民的关心与包容。

关键词:汪曾祺小说平民性人道关怀汪曾祺出生于江苏高邮,那是美丽的江南水乡,生在在水乡,传统的地域文化对他的影响可谓是非常深厚的,因此汪曾祺的小说有一种淡淡的清新的美。

家乡的一草一木,家乡的人都对汪曾祺产生了影响。

创作最初的来源便是自己身边的事物,汪曾祺正是从这身边的事物汲取自己创作的营养。

一、汪曾祺小说人物形象的由来汪曾祺的小说中,大多数的人物都是有原型的。

汪曾祺在《小说陈言》中写道:“小说就是虚构……但是虚构要有生活根据,要合乎情理。

”汪曾祺将自己家乡的生活融入到了自己的文章中,是虚构,但是合乎情理有生活依据。

那些人物仿佛是从水乡中走出来一样,带着水乡的清新,有着水一般的美。

小英子、巧云、《晚饭花》里馄饨摊老板的三个女儿……每一个人物都不是什么大人物,都是从田野乡间走出的农家小女子,她们带着乡间质朴的气息,带着那一尘不染的心,从汪曾祺的小说里走出,走进我们的视野里。

汪曾祺在《自报家门》中说:“读高中二年级,日本人占领了江南,江北危急。

我随祖父、父亲在离城稍远的一个村庄里避难。

在庵里大概住了半年。

我在《受戒》里写了和尚的生活。

这篇作品引起注意,不少人问我当过和尚没有。

我没有当过和尚。

”高二那一年在庵里呆的那半年,是汪曾祺日后创作出《受戒》这部经典小说的素材来源,正是因为和和尚曾经生活在一起,所以在不知情的读者看来,汪曾祺仿佛当过和尚一般。

小英子的形象来源则是离这个庵不远的赵家女儿,在陆建华的《汪曾祺传》中这样描写的“他们有个女儿叫小英子,以致后来局势稍稍平稳些,汪家还特地雇上小英子当了看管曾祺小弟弟的保姆。

”小英子的原型就来源于此,甚至名字都没有换一下,小英子就是普通人家的女儿,他的故事就是平民乡下女儿的故事,没有太多的民族责任和负担,纯洁的如美玉。

浅析汪曾祺小说审美追求

浅析汪曾祺小说审美追求

浅析汪曾祺小说审美追求作者:王亚杰来源:《神州·下旬刊》2018年第12期摘要:作家汪曾祺的小说别具一格,表现出对于和谐之美的独特追求。

文章从作家两篇典型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入手,结合其中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气氛渲染,深入分析作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并且与同时期同类别的著作《白鹿原》进行多方面的对比,从而分析汪曾祺的审美追求,并试图从时代背景、传统熏陶、个人经历等方面浅析作者审美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汪曾祺;审美追求;女性形象汪曾祺是京派作家的代表之一,他的小说多采用通俗化、生活化的语言,表现最为平凡淳朴的底层人民生活。

《受戒》和《大淖记事》是其乡土风俗小说中较为典型的两篇,展现了苏北地区的风貌,塑造了两个天真烂漫、勤劳善良的少女形象——小英子和巧云。

她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淳朴自然的民俗生活一起,构成了一幅世外桃源中的风俗画。

通过对这两个女性形象以及造就人物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汪曾祺追求和谐的审美观念。

一、浅析小说中的两个女性形象《受戒》中的小英子大胆泼辣,潇洒自由,勇敢而有主见。

自家田里种的一亩荸荠“一半是小英子的主意”;明子搭赵家的船进城买东西,闲时赵大伯划船,忙时小英子去,然而“划船的是明子”;收荸荠时拉明子一起,“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脚去踩明子的脚”;问:“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天真活泼、面对爱情毫不羞涩的小英子表现出了女性明丽的美。

《大淖记事》中巧云的性格更内敛,但同样的自由、坚韧、勇敢。

巧云在面临人生的三次转折时都坚强地承担起责任,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她独立勤劳,结网织席养活自己和半瘫的爹;破了身子也“没有淌眼泪,更没有想到跳到淖里淹死”,担着重担继续生活,并且显出萌动的抗争意识,隐忍地反抗自己厌恶的刘号长;十一子被打伤,为了一家三口人的生计“没有经过太多考虑”,主动地“去挑担挣‘活钱’去了”。

这两个人物形象和恪守纲常、处于男性从属地位的传统女性形象有很大差别,而与独立自主、追求平等自由的现代女性有不少相似之处,不受世俗束缚,勇于表达自我、追求幸福。

汪曾祺: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汪曾祺: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林贤治一 、“我是一个中国人”1980年10月,《北京文学》杂志发表了一个短篇《受戒》,人们开始注意到一个陌生的名字:汪曾祺。

及至《大淖记事》等小说接连刊出之后,人们便都记住,并且喜欢上了这位“年轻”的老作家。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高邮的一个地主家庭。

他三岁丧母,两位继母对他都很好。

汪曾祺在家中是个“惯宝宝”。

父亲是一位画家,擅长花鸟写意,在当地颇有名气。

在这样一个富足、温暖的书香家庭出来,他从观念到性情,自然脱不掉传统文化的影响。

从儿时一直到初中毕业,汪曾祺都在这座小城里度过。

他熟悉街巷和周围的店铺、作坊、摊子,熟悉大小店铺的老板、店伙、工匠和平民阶层中的各色人物,在封闭的、平静的气氛中感受着他们的生活,那扰攘于其中而又起伏不大的小小的悲欢。

汪曾祺承认,市民们的思想、道德,还有俗气,对他的为人是有影响的。

为文更不用说,许多作品直接取材于小城的人物和故事。

即便写作其他题材,也都受到少时故乡印象的熏染。

高邮是水乡,汪曾祺的小说常常以水为背景,人和事多带有泱泱水气。

人的性格也多平静如水,他喜欢的人物更是水一般的纯净、明澈。

论结构,论语言,他的小说都流溢着那种流动和灵气,充满水的感觉。

汪曾祺是一个热爱家乡、热爱土地的人,正如他赞誉他的老师沈从文时所说。

他的爱、悲悯、善感与智慧,他作品中的种种气息,都来自乡土的赐予。

他有一组自传体散文,取名《逝水》。

虽谓流年似水,而对于故乡的记忆,却也恒定如水般流贯他的一生,汩汩不息。

如果说故乡是人生的原点,那么在汪曾祺的一生中,还有三个重要的转折点,决定着他命运的走向:一是1939年进入西南联大;二是1957年经历反右运动;三是“文革”结束,最终脱除“帽子”,获得“解放”。

西南联大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奇迹。

这里集中了全国高校最优秀的教师,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以自由开放的校风培育了一大批人才。

汪曾祺考进中文系,从此获得一种现代的世界的眼光,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

论汪曾祺小说的抒情性

论汪曾祺小说的抒情性

论汪曾祺小说的抒情性作者:刘春晓来源:《人间》2016年第03期摘要:抒情性是汪曾祺小说的重要特征,是支撑其写作的基础,也是其独特创作风格的直接表现。

在某种程度上抒情性小说的叙事是为了抒情,围绕抒情而进行。

汪曾祺小说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其创作风格和内容两个方面,创作风格主要体现在语言方面,用语言来构建疏朗的抒情空间,以语言来承载文章的信息和感情,使的抒情性和现实性统一。

创作内容体现在中国文化特质与童年回忆对感情的传达,使文章总体呈现出和谐美的感情基调。

关键词:小说;抒情性;语音;文化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03-01汪曾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抒情性是其小说的重要特色,也是支撑其写作的基础。

汪曾祺的小说以其独到的笔触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自我感情,环境气氛更是如一幅幅写意画卷,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读汪曾祺小说有欣赏美文的感受,小说语言平淡却不平常,无论是在背景描绘上,还是人物刻画上亦或是故事情节中都洋溢着作者的深深情愫。

其小说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创作风格和内容两个方面:一、语言构建疏朗的抒情空间汪曾祺小说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读来轻松,文字平淡淳朴。

用朴素清新的语言构建了疏朗的抒情空间。

汪氏的语言负担着传达信息和表达感情的双重任务。

也就是说,小说中的语言可以让读者了解作者想要表现的事实和所要传达的情感。

汪曾祺的小说如同风俗画,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那些最真实的乡下市井风光,对词语的把握看似信手拈来,但却又那么的精确、地道。

在《受戒》一文中,描写到:“县城真热闹:官盐店,税务局,肉店里挂着成片的猪肉,一个驴子在磨芝麻,满街都是小磨香油的香味,布店,卖茉莉粉、梳头油的什么斋,卖绒花的、卖丝线的,打把式卖膏药的,吹糖人的,耍蛇的……”①在如此的风俗画中,作者完全尊重那淳朴的乡土民情,读者可以迅速进入情节,在这种特定的场景中,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内心。

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完美的表现出来。

士大夫情怀下的人道主义书写——论汪曾祺的小说创作

士大夫情怀下的人道主义书写——论汪曾祺的小说创作

Humanitarian Writing with the Feelings of Scholar-Officials:On Wang Zengqi′s Novel Creation
作者: 陈钰
作者机构: 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出版物刊名: 巢湖学院学报
页码: 71-77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1期
主题词: 汪曾祺;小说创作;人道主义;士大夫情怀
摘要:汪曾祺小说充满着对人的关怀、尊重与欣赏,呈现出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对士大夫人格的继承,使其在创作上融合了中国传统价值取向与自身气质上的异质因素,成为"中国式的抒情
的人道主义者".士大夫情怀深刻影响了汪曾祺的人道主义书写方式,他以雅趣表达底层关怀,以美德构建人道理想,以温情进行现实批判,以闲笔滋润世俗心灵,流露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以及对生命品质的思考.基于汪曾祺兼收并蓄的思想特质,从接受人道主义、在士大夫情怀影响下形成中国式的人道主义思想、小说特色书写三个层面,探讨汪曾祺中国式的人道主义小说创作.。

汪曾祺《我为什么写作》原文阅读

汪曾祺《我为什么写作》原文阅读

汪曾祺《我为什么写作》原文阅读
汪曾祺《我为什么写作》原文阅读
【汪曾祺《我为什么写作》原文】
我事写作,原因无它:从小到大,数学不佳。

考入大学,成天泡茶。

读中文系、看书很杂。

偶写诗文,幸蒙刊发。

百无一用,乃成作家。

弄笔半纪,今已华发。

成就甚少,无可矜夸。

有何思想、实近儒家。

人道其理,抒情其华。

有何风格?兼容并纳。

不今不古,文俗则雅。

与人无争,性情通达。

如此而已,实在无啥。

【汪曾祺简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

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

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

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

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

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人道主义 ” 在新 的历史 时期 有 了新的整合和体
现。
出文坛时 , 他却重新勃发出 了旺盛的创作生命 , 写 出了《 受戒》 《 、 大淖 记事》 等一 系列优 秀的乡土小
说 。 自此 , 曾祺就像 一条 埋在 地 下 的河 流被发 掘 汪 出来 , 爱 、 随 者 甚 多 , 然 形 成 一 种 “ 曾 祺 喜 追 俨 汪
中, 指导 着他们 日常生 活 中 的一 言一 行 。在 这样 的 “ 仁爱 ” 下 , 们 超 越 了身 份 和贫 贱 的差 异 , 之 人 和谐
生活在一起 。《 寂寞和温暖》 中的沈沅 , 在被打成
右派后依 然得 到 了周 围人们 的关 心 和保 护 , 没有 文 化 的老 工 人 王 栓 也 好 , 识 渊 博 的 老 技 师 “ 稻 学 早 田” 好 , 也 身上 都有 着 最 朴素 的善 良和最 单 纯 的是

地弥漫在小说中 , 传统的社会和道德观念在这里消 弭殆尽 , 僧人 们 的生 活 都 不 能 例 外 , 我 们 并不 连 但
觉得 这 是对 宗教 的亵 渎 , 而会 认 可 和欣 赏这 种真 反 实 的充 满 了亲 切 和美好 情 感 的生 活状态 。 这种 中国式 的世 俗 精 神 , 为 小 我一 己求 得安 在
6 5
自觉地遵 守 。于是 , 汪 曾祺 的小 说 中 ,“ 在 仁爱 ” 这

面前最 最本 真 的呈 现 。一 种 自然 的生 活 气 息 浓郁
思想其 实 已经 出于儒 家 的思 想 体 系 之外 , 不再 受 种 自觉 又 自然 的人 生 观 , 透 到 了 人 物 的思 想 渗
到任何 传统礼 教 的 约束 。这 种 “ 爱 ” 仁 已经 成 为 了
到 , 家 的“ 爱 ” 念 , 儒 仁 观 以及 与 之 关 联 的 “ 国式 中
2 纪 8 代初 , O世 O年 大陆 的乡 土小 说 创 作 进人 了一 个鼎盛 时期 , 曾祺 正是在 这 样一 个 时期 悄然 汪 出现 在人们视 野 中的一位 老作 家 , 是上 一个 时代 留 给我们 的奇迹 。当许 多 与 他 同龄 的作 家们 慢 慢 淡
素 的正义 感 的确 与 儒 家 的 “ 爱 ” 神 相 关 , 显 仁 精 但
在 汪曾祺 的创 作过 程 中 , 终把 西方 文 学 的现 始
代性意识 和 中 国传 统 文 化 精 神 完 美 融 合 在 一 起 。 作 为一位很 有 中国色彩 的 当代作 家 , 曾祺 的文化 汪
然他们 的行为已经成了一种 自然之举 , 了一种 民 成
浅 论 汪 曾祺 小 说
刘 小 佳
( 西安 邮电学 院 外语系 , 陕西
西安 70 2 ) 11 1

要 : 为 乡土 小说 的代 表作 家 , 曾祺在 当代 文坛 上 的姿 态 和地 位是 特 殊 而重 要 的。本 作 汪
文试 图从 汪 曾祺 小说 的世俗 精神 出发 , 讨 其作 品在 空前 繁荣 的新 时期 文 学 中独 树 一 帜 的 探 精 神特 质 。 关键词 : 世俗 精神 ; 和谐 ; 民俗 中 图分 类号 :26 A 0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 章编号 :6428 (0 0 0 —40 17 -85 2 1 )46 —3 意识 中 , 儒家 思 想 占据 了最 为 重 要 的地位 , 穿 了 贯 他 的创 作历程 。读 汪 曾祺 的小说 , 我们 能清 晰地 看
热 ” 。
汪 曾祺对 儒家 “ 仁爱 ” 想 的理 解 是从 情 感 出 思 发 的 。儒 家 的 “ 人 ” 泛 爱 众 ” 等 理 想 , 现在 爱 “ 等 体 汪 曾祺 的创 作 中 , 了一种 充满 人情 味 的单纯 朴素 成 的人 道主义 精神 , 这也 成 了汪 曾祺小 说叙 述一 贯坚 持 的情感立 场 。 在汪 曾祺 的 小 说 创 作 中 , 仁 爱 ” “ 的思 想 是 与 “ ” 义 的行 为 密 不 可 分 的 , 者 共 同构 建 了其 作 品 二 的精 神 内核 , 且 指 导 着 作 品 中人 物 的 形 象 和 行 并 为 。在 《 岁寒 三友 》中 , 丹 青 的 靳 彝 甫 对 几块 田 善 黄玉爱若 珍 宝 , 当朋 友 陶 虎 臣和 王瘦 吾 落难 之 但 时, 他毫 不迟疑 地卖掉 了 田黄 接济 了朋 友 。这种普 通人 中的正义感 体现 在 日常生 活 中 , 是一 种 自然 的
找寻 和谐生 存 的理 由。小 说 中 的人 与 人 之 间具 有

种诗 意般 的 自然生 态 , 精 神 内核就 是 隐藏在 小 其
说散 文化叙述层 面下 的世 俗精 神 。


“ 国式 的人 道 主 义 者 ” 中
仗义之举。在汪 曾祺笔下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多是 平等而平和的。他们相互尊重又相互帮助, 这种朴
距 离汪 曾祺 去 世 已有 十 多 年 了 , “ 曾祺 但 汪
热” 并没有降温 , 的作品近年来也被多次重新编 他 辑 出版 ¨ J喜 爱他 的读 者 依 然 醉 心 于重 读 他那 一 ,
篇 篇浸透着 水 渍 的散 文 化 的小 说 。汪 曾祺 的创 作
母题 多年来 不 曾改 变过 , 他一 直坚 持在 世 俗人 生 中
第 4
21 0 0年
陕西 青年 职业学 院学报
J u n l fS a n i u h Vo ai n lColg o r a h a x o Yo t c t a l e o e
NO. 4 2 1 00
【 文化与艺术】
“ 道其里 , 人 抒情 其华 ”
— —
间约定 俗成 的道德 规范 和行 为准 则 , 每 个人本 能 让
收 稿 日期 :00—1 2 21 0— 6
作者简介 : 刘小佳( 90一) 女 , 18 , 山西平 陆人 , 西安 邮电学院外语 系讲师, 主要 从事现 当代文学研 究工作。
“ 人道其 里 , 抒情其华 ” ——浅论汪 曾祺 小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