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傣族舞蹈审美特征的几个因素_额瑜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蹈艺术研究

构成傣族舞蹈审美特征的几个因素

额瑜婷①

(玉溪师范学院音乐系,云南玉溪653100)

[关键词]傣族舞蹈;审美特征;三道弯;自然环境;生活习惯

[摘 要]傣族舞蹈以灵活、朴实、矫健,感情内在含蓄为主要特征,其舞姿富于雕塑性,下体多保持

半蹲状态,身体及手臂每个关节都有弯曲,形成了特有的“三道弯”现象。傣族舞蹈这种独特的审

美特征与其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是息息相关的。

[中图分类号]J 7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506(2005)09-0039-03

傣族在我国主要聚居于德宏州、西双版纳州、耿马县、孟连县,散居和杂居在澜沧江以东的景谷、景东、普洱,以西的凤庆、云县、临沧、双江,及新平、元江、金平、元阳等县。“谷子黄,傣家狂”是傣族人民喜爱跳舞最好的写照,每当节日或丰收的季节里,傣族人民的歌舞声彻夜不断。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活动中,傣族人民逐渐形成独特的舞蹈文化。傣族舞蹈优美、含蓄、轻盈、稳健,表现了傣族人民的心理状态和性格及其审美情趣。傣族舞蹈灵活、朴实、矫健,感情内在含蓄,舞姿富于雕塑性,下体多保持半蹲状态,身体及手臂每个关节都有弯曲,形成特有的“三道弯”舞姿徒型。傣族人民步伐轻盈、风格独特的舞蹈文化及审美特征与其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和经济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和生理结构是密不可分的。

一、自然环境对傣族舞蹈审美特征的影响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傣族人民居住的地方风光绮丽、土地肥沃、灌溉便利,非常适宜于农作物的生长,许多地区的谷物甚至可二熟至三熟。从历史上看,大约二千多年前,傣族先民就已进入了农耕时期。因此,傣族人民长期处于丰衣足食的安定环境之中。与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等生活环境恶劣的山地民族相比,傣族人民的心理特征总体上是平和的,安稳的。就像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一样,傣族人民被称为“水的民族”。傣族人民生活在水边,他们爱水、赞美水,人也像水一样纯净、柔美。夕阳下,一位少女挑着水罐到江边汲水,夕阳的余辉洒在她的脸上,她从水中照见自己姣好的身影,脸庞涌现出青春的喜悦……她散开秀美的长发,在清亮的江水中洗净。她开始坐在岸边,用双足拍水嬉戏,波光粼粼、清澈透明的江水吸引着她,她情不自禁地跳入江水中,冲洗去一天的疲劳。轻风徐来,她轻抚洗净晾干的长发。夕阳落山了,只见她起身三转两绕,盘起了傣家少女别具一格的发型。然后挑起水罐,踏着霞光,向着炊烟缭绕的竹楼款款走去……这就是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在舞蹈《水》中给观众展示的情景。“看了《水》,真像喝了一口傣家清亮的水;看了刀美兰的表演,真看见傣家少女水一样透明的心。”由于气候炎热,傣族一般居住在防热防湿的竹楼中,一座座竹楼又掩藏在了一片片茂密的竹林之中。因此,无论是在室外或室内,傣族舞蹈都受到了场地和天气的影响与限制,这也决定了傣族的舞蹈不可能大跳大动,动作必然是轻盈、幅度小、平稳的。此外,由于傣族生活的地方是大象、孔雀、大鹏鸟等动物经常出没的地方,所以傣族舞蹈中有三种舞蹈是最具特色、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象脚鼓舞、孔雀舞就是其中的两种。孔雀是傣族的崇拜物,傣族视孔雀为吉祥幸福的象征。孔雀舞是传统傣族民间中最具表演性质,动作语汇最丰富,也是傣族人民最喜爱的舞蹈,只有在盛大的节日和隆重的集会时才表演。孔雀舞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严格的程式和要求,它有固定的步法和地位,有自

39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第21卷)2005年第9期 J o u r n a l o f Y u x i T e a c h e r s C o l l e g e V o l .21N o .9S e p .2005①[收稿日期]2005-07-12[作者简介]额瑜婷(1976-),女,云南思茅人,助教,主要从事舞蹈教学与研究工作。

40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己的跳转翻技巧,且每个动作均有固定的鼓语伴奏。过去,孔雀舞均由男性表演,舞蹈时舞者头戴尖塔盔假面,身跨孔雀架子道具。1956年由金明编导的剧目《孔雀舞》搬上舞台表演时,舞台上的演员去掉了假面和道具,而以具有孔雀图案的长裙代替原来笨重的孔雀架子道具。近年来,孔雀舞又有了新的发展,舞者在孔雀舞模仿孔雀飞跑下山、漫步森林、饮泉戏水、追逐嬉戏、拖翅、晒翅、抖翅、展翅、蹬枝、开屏、飞翔等动作的基础上,吸收了一些傣族其它民间舞蹈中的动作和中国汉族古典舞的手势、姿态和步伐,形成了现在的傣族舞蹈基本动律、动作、姿态、神韵,并编成了傣族舞蹈教材。在有些教材中,舞蹈的动作或舞姿的名称就是根据孔雀的动作来命名的,如迎风展翅、展翅点水等。孔雀舞中所塑造艺术形象也间接地再现了傣族人民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舞蹈《雀之灵》是杨丽萍的代表作,她在傣族民间舞的基本动律的基础上又对该舞予以了发展和创新,充分运用了手臂、肩胸和头部的闪烁性的动作,突出了神奇、幽深的意境和孔雀强大的生命活力。对孔雀灵性的描写,也寄托了傣族人民对和平、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一只洁白的孔雀飞来了,它迎着晨曦,踏着露珠,轻梳羽翅,随风起舞;它展开缀着金色的雀尾,用舞蹈表现企盼吉祥、和平、幸福和欢乐的心声;它时而宁静伫立,时而飞旋身姿;它的美丽倩影,映衬在初升的太阳的圆形光环之中,那高洁、纯真和富有生命激情的形象是真、善、美的化身。

二、社会形态和经济形态对傣族舞蹈审美的影响

解放前夕,有的傣族地区的地主经济及其政权早已确立;有的地区处于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过渡阶段;有的则还保持着比较完整的领主经济。由于人们刚从古典农耕时代摆脱出来,所以在一些落后、闭塞的地区,农耕社会的那种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感觉模式、思维模式和心理经验都还是人们生活中的主导趋势,人们仍然生活在农耕时代的社会情境中,现代通讯、交通、传媒、经济的发达等所带来的外界的刺激也许在人们的内心中引起阵阵波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生活秩序和生存状况。

因此在审美活动中,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傣族社会,其舞蹈审美需要主要是以傣族人民在想象中努力修复和弥合欲望与满足之间的断裂为目的,以在心理上达到现实与愿望、对象与欲望和谐一致的一种心理需要。这种审美需要在傣族舞蹈审美活动中是以审美形象的优美和谐、现实世界与心理欲望的相符合、对象与自身的想象性一致为基本特征的。人们的欲望与满足、自身与对象、内在世界与外部世界总是能达到或趋向于一种和谐与一致,尽管这样的和谐一致通常是以想象和虚幻的方式来实现的。由此去考察农业经济时代的傣族舞蹈艺术及其审美活动,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傣族民间舞蹈是以优美和谐为主调的。在舞蹈剧目的创作中,即使创作者自身处于人与社会、自然以及人与自身的剧烈的矛盾中,他们也总是期望以舞蹈艺术和舞蹈审美活动去修复、弥补这种种裂痕与创伤。如表现神话故事的舞剧《召树屯与喃喏娜》等在舞蹈结束时均安排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这些都是受农业经济时代的审美需要和对象化方式制约及影响的结果。

三、宗教信仰对傣族舞蹈审美的影响

佛教传入傣族地区已至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小乘佛教对傣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都有着极深刻而巨大的影响。它的教义主张自我解脱和自我拯救,主张积善行、修来世,最终达到涅磐。要行善,就不能伤害任何生命,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能争吵打骂,甚至说话也不能大声。傣族男子从小就必须有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小乘佛教的这些主张,基本上已经渗透到每个傣族人的头脑中。因此,和平、善良成为了他们性格的主要特征。据说,“傣”的含义就是和平,傣族就是和平的民族。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文化、缅甸文化对傣族舞蹈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可以说,无论从题材、内容、表演形式、舞姿造型以及手式等,傣族舞蹈都从印度文化和缅甸文化里吸收了大量宝贵的东西,这大大丰富了傣族舞蹈宝库,对傣族舞蹈风格的形成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唐朝时,就有骠国(今缅甸)向唐代宫廷献演《骠国乐》的记录。缅甸舞蹈哥毕压洛、印度的“婆罗多舞”与傣族舞蹈的基本训练都是从膝的半蹲开始的。此外,在傣族舞蹈的体态与印度舞蹈、缅甸舞蹈的体态一样,同样都突出人体三道弯造型。傣族舞蹈的舞姿造型也与印度舞蹈和缅甸舞蹈一样具有雕塑感,在许多舞蹈中,舞者看上去就像是一个个泥菩萨。如,在古老仪式的腊条舞中,数人双手伸长在高低各个位置各抬一支蜡烛,站于一人身后,从前看就像一尊千手观音的造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