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图文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数学千克和
克的认识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三年级上册《克与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扈文碧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克与千克的认识》这部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物体的轻重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通过一些实际的操作活动,归纳总结,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同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进一步理解学习质量单位的实际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虽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知道了生活中常用的质量单位斤、公斤,以及要想知道物品的轻重要用秤来称,但对质量单位概念还缺乏认识,所以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能力目标: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依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质量问题,对表示物体轻重的质量单位也已经有所了解,但缺乏对质量单位的感性认识,对质量观念比较淡薄,只有通过一些实际操作,才能加深对质量单位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表象,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依据:知道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但不能正确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运用,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体验,进行一些实操作活动,进而对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理解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等方法。
依据: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学法: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归纳总结。
依据: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操作、比较、交流、讨论、归纳等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去发现,体验创造获取新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五、说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调查常见的物品的质量。
2、多媒体课件、学具盒、每组一个台秤、每人一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盐。
六:说教学的整体构思
《克与千克的认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质量概念,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生活经验,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对教材进行了重新的编排,更加注重在课堂中通过实际操作、大胆猜测,例如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活动方式,强调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来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本课设计为六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3分钟);(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2分钟);(三)操作体验,获取新知(20分钟);(四)效果学习检测,巩固应用(5分钟);(五)学生质疑,师生解疑答惑(3-5分钟);(六)全课总结(2分钟)。
七、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去超市买东西吗超市里的东西真多呀!特别是一些吃的食品,食品包装大小有时是不一样的,那么,它们的重量是否会不一样呢
2、引出课题: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教学时我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以此来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读)
(设计意图:学生明确本节的学习任务,能更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增强学习的能力)
(三)体验操作,获取新知
1、出示自学提示(一)
(1)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质量的信息,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克和千克。
师小结: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发现物品的质量有的用“千克”作单位,有的用“克”作单位;比较轻的东西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千克”作单位。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爱数学的目的)
(2)活动体验,①“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那么“1克”和“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拿出准备的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说一说:有什么感觉(师说明一枚2分的硬币重量大约是1克)
②以小组为单位到物品袋里找一找,看哪样物品重1克。(两个图钉,一粒扣子,四五粒黄豆)
③1袋盐重1千克。小组内轮流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
④找一找:每一小组的物品中哪些约重1千克(
将找出的物品分别与1千克的盐对比,掂一掂),然后与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2、小组汇报交流:你们认为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
听了每一小组的汇报,发现大家一致认为这袋洗衣粉约重1千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包装袋上有质量标示或通过实物比对等)
3、通过教具直观演示,正确运用克与千克作单位。
我们用盘秤来称物体的质量,一般用千克作单位。盘秤的指针指向1就表示物品重1千克。因此知道1克与1千克相比较,1克比较轻,1千克比较重,相差很远,所以平时我们在称较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板书)
(设计意图:感受1克和1千克是本节的一个重点,我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掂一掂、找一找、比一比物品质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下感受1千克和1克的重量,这样学生印象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