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中于连的人物形象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与黑》中于连的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红与黑》是19世纪著名的批判主义小说。文章以主人公于连两次失败的爱情为主线,表现了19世纪欧洲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和教会的黑暗。司达汤通过对于连矛盾的性格,和分裂的思想有力的抨击了当时欧洲社会的社会状况。这样让《红与黑》成为了19世纪欧洲文学的里程碑。
【关键词】《红与黑》;于连;性格;人物形象
前言
红与黑是鲜明的颜色对比,也暗示了主人公于连的鲜明的性格特点。自卑的膨胀演化成为强烈的自尊,为追求金钱物欲社会地位,虚伪的虔诚,掩饰真实的自我,敢于向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困难发起挑战,但是又不得不向强大的社会以及政治妥协的无奈,这些都是于连丰富多彩的性格中浓重的一笔。
一、自卑的心理,扭曲的爱情
于连年幼时期长期被父亲和哥哥羞辱,唾骂,在于连的内心深深的埋下了自卑的种子。在19世纪的法国阶级明显,贫穷的于连经常拿自己和贵族比较,悬殊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是自卑在于连内心无限膨胀。于连每一次和女人在一起时,内心的自卑就会让他感到紧张甚至惶恐,因此也导致了他对德?雷纳尔夫人产生:“我一定要在这个女人身上得手”,的扭曲心。当于连收到德?拉莫尔小姐的情书时一度的不敢相信自己居然被一个富家小姐看中。在胆怯中约会,在自卑中挣扎。但似乎也正是因为富家小姐的喜欢,大大的激发了于连想跻身上流贵族社会的决心和斗志。在仕途中,于连无数次靠女人上位,但是到生命的最后于连发现自己深爱的还是德?雷纳尔夫人,这种真情也让人为之动容。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于连想尽一切办法跻身上位,他投靠了教会依靠这个自己都觉得耻辱的组织上位,靠一些贵族女人上位。内心的自卑让于连开始不择手段。强烈的自尊正式自卑的表现,侯爵极力的平等对待他,但于连依然感觉到被贬低,被凌辱。他恨欺负他的人,恨看不起他的人,就连艾连自己的市长夫人也刺伤了。在扭曲的自卑驱使之下,于连在侯爵家里用沉默和高傲维持自己所谓的尊严。在当时于连的内心中,自尊心受挫远远高于身体上的伤害,所以在陌生人的辱骂之后,他才会不惜一切代价和陌生人决斗。
二、虚伪的虔诚,真实的自我
在教会中于连不得不藏起自己心中的英雄“拿破仑”,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封闭。在教会中四处充斥着阴险邪恶,他不得不这么做,将自己伪装成虔诚的教徒最终成为比拉尔身边的红人。为了极力的讨好侯爵在大庭广众之下唾骂自己内心深处的偶像,于连在各种上流社会的宴会中卖弄自己的文学,这使得于连出尽了风头。带着虚伪的面具让于连尝到了所谓胜利的甜头。但是在瓦尔诺先生表达
对穷苦人名的鄙视和唾弃时,却引起了于连强烈的不满,情绪出现很大的波动。这就是于连的真实的自我。在于连上位中他用强烈的自尊心,包裹着虚伪的自己,不让任何人在奢华的上流社会中发现自己是一个自卑贫穷的人。为什么说于连最爱的是徳?雷纳尔夫人?文章中于连在德?雷纳尔夫人怀中的心里感受就说明了一切。不仅如此,在于连生命的最后说:只有德?雷纳尔夫人才会真心待他的孩子。虽然于连开始是为了报复才假装对德?雷纳尔夫人产生感情,但是在生命的最后于连才幡然醒悟,知道内心的真爱就是这个为了复仇而深爱的德?雷纳尔夫人。正所谓将死之人其言也,在生命的最后于连向这个社会坦露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很让人感动。
三、勇敢的反抗,无奈的妥协
正是由于幼年时期的不幸遭遇让于连更加坚信自己一定要出人头地,走出家门。从小就有自己伟大的梦想:跻身上流社会,成为自己心中那个样子。但是作为小资产阶级的于连来说他抱怨这个社会的不公平不敢信自己永远都是一个小商贩,并且因此浪费自己的年华。所以他决定追逐自己的梦想。他幻想着自己又一天可以站到这些贵族人的头上,那样就可以恶狠狠的欺负伯爵,就可以破口大骂瓦尔诺先生。于连看透了上流社会的肮脏黑暗,在内心积攒着对上流社会的不满和愤慨。但是于连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唾弃上流社会时也在不惜一切代价的称谓上流社会。在这个人人为人人的自私自利的社会中,根本就没有人会唾弃自己。在他入狱之后拒绝向上流社会低头祈求原谅,在于连看来这是一种侮辱,是一种蔑视,他甘愿以死来抨击社会,也不愿低头,这也体现了于连的不屈不挠,从这一点来看于连是勇敢的反抗者,但是胳膊终究是拗不过大腿,自己的微薄之力是无法撼动一个根深蒂固的社会现实的,他只好无奈的带着遗憾死去,这不仅是一种无奈更是一种无助。作者通过于连这个角色也反映了当时自己内心的矛盾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情感。借于连来反映现实,抨击社会。
结语
于连像一个哲学家经常思考人生,思考社会,这样的思考也让他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精神分裂者。小说的名字“红与黑”中。“红”代表了于连内心的正义与执着,也代表了19世纪拿破仑的,“黑”则代表了于连内心的阴暗与不满,和当时的僧侣黑衣。这是一部通过于连性格反映社会现实的政治小说。总而言之,于连的一生是爱恨交错的,这也造就了于连分裂的性和极端的思想,于连就是当时法国或者说当时欧洲的小资产阶级的代表。
参考文献:
[1]蒋小红.对《红与黑》中于连人物形象的辨证认识[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06)
[2]刘怀新;尚玉峰.谈于连的悲剧成因——重读《红与黑》[J].青年文学家.2009(03)
[3]夏金兰.论“红”与“黑”的真正内涵——《红与黑》中于连的爱情和野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2)
[4]张白杨.矛盾和无助中的于连——再析《红与黑》[J].科技信息.2014(06)
[5]冯少芬.《红与黑》的多重象征[J].小说评论.2012(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