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原理--空间解析
城市设计案例合集
必要性活动:必要性活动是人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进行的活动,如上学、上
班、购物、候车等,并且这种活动受外界环境影响不大。
自发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这类活动只有在环境条件恰
BREADPPTDESIGN
15
案例分析
②威尼斯——街道和广场是生活的场所
开敞空间的层级和 服务半径: 威尼斯的公共空间 并非是集中聚集或 随机散步在城市中, 而是按照城市具体 的需要将主要开敞 空间的尺度、数量 及位置等合理的配 置与设置。
BREADPPTDESIGN
16
案例分析
②威尼斯——街道和广场是生活的场所
BREADPPTDESIGN
11
案例分析
②威尼斯——街道和广场是生活的场所
实体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图形多样性:威尼斯城市中公众无法到达的实体空间 的图形是丰富多样的,基本都具有图形的完整性。而人们可以通达的公共空 间的多样性由实体空间侧面体现。
BREADPPTDESIGN
12
案例分析
②威尼斯——街道和广场是生活的场所
③人与场所的互动
迎合需求:具体体现在幵放空间的规划布局以及基础设施提供等方面。
其次,使用者从使用过程中获得愉悦感或产生不满情绪等主观意识要反映 到开放空间未来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过程中。
BREADPPTDESIGN
26
场所营造的影响因素
①可达性:
行动可达性(车行与步行)、心理感知可达性(是否可便捷到达)
展相结合、区域内交通不畅、卫生条件差、 建筑形象不统一,缺少商业、餐饮等基本服 务设施。
巴黎城市空间形态解析 城市的空间形态
74 国际城市形态论坛International Urban Morphology Forum / 南方建筑/ South Architecture 2010.1巴黎城市空间形态解析Interpreting the spatial morphology of Paris卞素萍Bian Suping1 巴黎拉德方斯2 巴黎的城市轴线3 巴黎协和广场4 凯旋门5 纪功柱6 巴黎埃菲尔铁塔摘要本文分析了巴黎的城市结构、城市肌理与城市的空间形态的关系,并介绍了两种经典的城市设计的发展方法在城市中的运用。
通过相互之间的关联,城市街道、城市交通和城市空间得到有效的整合。
最后阐述了在旧城更新过程中保护和改造问题及滨水区城市设计和绿地规划等,对我国诸多城市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巴黎城市形态空间结构城市交通整合保护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of three aspects ofcities, which are urban structure, urban texture and urban spatial form. Moreover it introduces two classic means of urban design. Through interrelation, urban streets, transports and urban spaces may be integrated. Finally it expatiates the problem of conserv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renovation of old cities. Discussion also focuses on design of urban waterfront and greenbelt planning. It provides many valuable teachings for the urban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 Paris, urban form, spatial structure, urban transport, integration, conservation中图分类号TU98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0-0232(2010)01-0074-03作者简介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210096)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如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满足居民现代化生活的需要的同时,保持城市应有的特色,一直是各国探讨的重要问题。
建筑外部空间概念和解析
日本街巷空间
理论产生的背景
20 世 纪 50 年 代 , 正 值日本战后经济复苏的 高潮,在建筑设计实践 过程中,芦原义信希望 对介于建筑设计与城市 规划之间的建筑外部空 间的构成与设计技巧加 以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以此在空间的处理方面 对大规模的建筑设计、 社区设计、城市开发计 划等做出相应的指导。
《城市意象》 Kevin Lynch 《存在.空间.建筑》 C·Norberg Schulz 《城市与广场》 P· Zucker 《城镇设计》 F· Gibberd 《图式语言》 Christopher Alexander
当时研究背景
外部空间:不是无限延伸的自然,而是“没有屋顶的建筑”。
两个国家内外空间的对比: 日本:内外空间区别明显 意大利:内外空间相似——功能相似,形式相似。
(3)公共建筑的中心庭 院或内庭院
(4)屋顶花园
(5)建筑周围的灰空间
二、相关的主要理论流派
1.空间的不同理解 2.牛顿空间和爱因斯坦空间 3.知觉空间 4.心理空间 5.意义空间 6.芦原义信和相关内容
1.空间的不同理解
空间理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划分 1)建立在牛顿物理学基础上的“牛顿空间” 2)建立在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基础上的“知觉空间” 3)建立在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基础上的“心理空间” 4)建立在海德格尔“存在论”基础上的“意义空间”
外部空间的形成: 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
内外空间的关系问题:逆空间:建筑周围的空间,应像内空间那样来 重视。
现代城市街道空间设计解析
2 0 1 3年 O 3月
江 苏 建 筑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J I ANGS U J I ANZHU I NS TI TUTE
Vo l _ 1 3 N 空 间设 计 解 析
M A J u n,ZHANG W i
(S c h o o l o f Ci v i l Eng i n e e r a nd Ar c h i t e c t u r e ,An y a n g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An y a n g,He n a n 4 5 5 0 0 0,Ch i n a) Ab s t r a c t : St r e e t s a r e n o t o n l y t he l e a d i ng e l e me n t o f ur b a n i n t e n t i o n s p a c e ,b u t a l s o i mp o r t a nt p a r t s o f c i t y l i f e a n d p u bl i c s p a c e .Th e y a r e t h e c a r r i e r o f t he c i t y c u l t u r e .Fr o m a s pe c t o f c o n t r a s t b e t we e n t r a d i — t i o n a l a n d mo d e r n u r b a n s t r e e t s p a c e ,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 t h e s t r e e t s pa c e d e s i g n o f mo d e r n c i t y .B a s e d o n c o n s t r u c t i ng p l e a s a n t u r ba n t r a ns p o r t a t i o n s p a c e ,i t pu t s f o r wa r d d e v e l o p me n t d i r e c t i o n o f f u t u r e u r — b a n s t r e e t s c a p e s u c h a s d e v e l o p i ng s ma l l — s c a l e s t r e e t s ,i nt e g r a t i n g s t r e e t wa l l f o r ms ,s t a n d a r d i z i n g bu i l d — i n g e l e v a t i o n,e s t a b l i s hi n g i d e n t i f i a bl e s y s t e m a n d p e r f e c t i n g wa l k i n g s y s t e m. Ke y wo r ds :s t r e e t ;c i t y;pu bl i c s pa c e;huma ni z a t i on;s p a c e d e s i gn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解析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解析摘要:滨水是指江河湖海等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
滨水景观可以笼统地解释为城市中水与陆域相连接的区域,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的城市陆地空间,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对于增强人与自然的亲密性、调节城市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引言城市滨水区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是很重要的,滨水区作为一个公共空间给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可以增进居民之间的感情。
因此吸引了很多城市居民前来,成为了城市中有特色的部分。
滨水区由水域和陆地组成,是水域和陆地的交界地带,同时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达到了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1城市滨水空间涵义、类别及特征1.1城市滨水空间的涵义城市滨水区连接着土地和水,滨水空间的范围一般是在200~300m。
滨水空间要求水与土地之间保持1~2km的距离,步行距离为15~20min,城市滨水空间更加注重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之间保持和谐统一。
河流、湖泊、海洋等水系属于自然景观,一些公开开放的区域,比如,滨水空间中的公共建筑就属于人工景观。
通过对自然景观、人造景观的展现,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让城市生态系统和人工建筑系统实现相互融合。
1.2城市滨水空间的类别城市滨水空间的形状会受到水体的影响,根据水体的不同,滨水空间的形状主要有平面状、带状、网状3种类型;由于相邻的水体有差异,滨水空间据此可以分为4种类型,即滨湖区、滨河区、滨江区、滨海区;根据土地用途命名不同可以分为3种类型,即滨水工业区、滨水湿地、滨水文化区。
1.3城市滨水空间的特征1.3.1自然生态性。
城市滨水空间主要具有自然、社会、经济3种功能。
自然功能主要是对城市生态环境实现进一步改善;社会功能体现在共享资源,并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进而增强城市活力;经济功能体现在通过对自然景观及人工景观的开发利用,使城市的服务业、旅游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让城市经济实现长效发展。
城市背景下建筑公共空间设计解析
城市背景下建筑公共空间设计解析摘要:建筑公共空间设计从传统的与城市公共空间相分离到如今的建筑城市一体化,其城市性、标志性、活力性等特点日益凸显,随着建筑空间设计的深入发展,建筑公共空间以城市为“底”的设计方法将成为发展集约型社会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建筑公共空间、建筑城市一体化从古希腊到古罗马,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人类一直没有停下改造自然环境的脚步,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建设也经历着从萌芽、发展到高潮的演变过程。
从维也纳拆除城墙形成环城林荫大道,到英国将皇家公园向社会开放;从美国的城市美化运动和城市公园系统的建设,到巴黎改建采取一系列空间环境更新整治措施。
“公共空间”作为一个专用名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
“公共空间”进入城市研究领域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随着二战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汽车的普及带来了城市建设尺度的变革,尽管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对现代主义城市扩张提出了质疑,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却越来越成为规划师与设计者有意识的科学系统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空间观念的日益深化和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建筑空间的设计也越来越多的朝着与城市公共空间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建筑内外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出现了许多可内可外、内外相互渗透的流动的空间形式。
笔者在这里所研究的公共空间正是这些与城市公共空间密切相关的建筑公共空间。
1. 传统城市建筑公共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柯林•罗(Colin Rowe)所提倡的用来识别城市的图—底法,可以很好的表明城市建筑与公共空间的关系。
以意大利为例,其中许多闻名世界的城市,无论建筑是图是底,都可以清楚地看出规划设计中的“图”与“底”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匀质空间,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涉及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甚至包括城市保留了那些完善的步行交通体系的关系。
人们可以在这样的空间里自由徜徉,所谓的外部空间,其实可以称作没有屋顶的内部空间。
结合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公共空间特征与对策评析
结合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公共空间特征与对策评析【摘要】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理论对场所进行了结构化剖析,将场所分为两个层面:空间和特性。
通过解析场所理论,分析实际空间体验案例,得出场所具有多样性、整体性和异变性三种特性。
突出场所特性在场所理论中的结构作用,探讨场所气氛的营造方法和意义。
【关键词】诺伯格?舒尔茨;场所理论;特性;特征因素【中图分类号】TU984.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7)18-0036-021.引言“天气,清新宜人,而且温暖。
我呆在拱廊里,坐在淡绿色的软垫沙发上。
这时,广场里古铜色的雕像伫立在高高的底座上,背冲着我,我望过去,看这双塔耸立的教堂......”。
[1]这是瑞士建筑师彼得?卒姆托在其著作《建筑氛围》①中的一段描述。
卒姆托为所见之物所感动,随后他做了一个实验:把广场拿掉——感受消逝了。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没有了广场的氛围。
场所氛围能引起人的直观感受,是场所特性的主要表现形式。
分析场所特性有助于理解场所理论,以及探寻场所设计的方法。
1.场所理论1.1 场所理论挪威建筑理论家诺伯格?舒尔茨(C. Norberg-Schulz)提出“场所理论”——“场所”(place)是有清晰特质的空间,是人、环境、建筑三位一体相互联系的一种实体存在,其中不但包括三维的空间,还有时间的维度。
(图1)场所理论强调人的需要和文脉特征。
任何场所都是空间,但空间不一定能成为场所。
图1 场所要素图1.2 场所结构和特性诺伯格?舒尔茨通过对场所现象的讨论,对场所进行了结构化剖析,将场所分为空间和特性两个层面。
“空间”暗示构成一个场所的元素,是三向度的组织。
[2]也就是说,“空间”给出场所的一切物质要素和组织方式,强调存在物的关系[3] ;“特性”一般指“气氛(stimming)”,是任何场所中最丰富的特质,强调人的感觉。
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了场所结构。
相同的空间组织,经过空间界定元素(边界)具体的处理手法,可能会有非常不同的特性。
城市综合体设计全面解析
• 北京万达广场
• 主力店面积占比40-60% • 深圳花园城 • 1-2个主力店 • 伊藤洋华堂
• 核心商圈1公里 • 社区中心 邻里购物中心 • 不超过4万平米 • 次级商圈3公里 • 郊区 • 4-10万平米 • 核心商圈3公里 • 次级商圈6公里 • 三级商圈20公里
• 主力店面积占比40-60% • 华润万佳 • 3以上个主力店 • 主力店面积占比70-90% • 0-2个主力店 • 上海新天地 • 北京金源茂
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占地面积:14685㎡ 总建筑面积:146122㎡ 地上建筑面积:97638㎡ 办公楼:39128㎡(40%) 零售商场:29813㎡(30%,含地下一层:7754㎡) 服务公寓:26765㎡(27%,高档公寓和酒店式公寓) 会所面积:1913㎡(2%) 附属用房及停车场:48249㎡(610 个停车位) 标准层建筑面积:2303㎡ 建筑控制高度:90m 容积率(地上部分):6.6
•城市的发展突出按照 居住、工作、游憩和 交通等不同功能分区 建设的规划思想
•区域建筑发展偏向功 能单一化,相互之间 缺少必要的联系 •城市中心规模巨大化, 形成城市中心区,同 时出现人口过度集中、 城市环境恶化等问题
•为应对城市规模积聚 扩张所带来的一系列 社会问题,伴随着汽 车时代的到来,城市 的发展出现了郊区化 趋势
必须营造齐备的生活系统
为满足城市精英阶层的居住、消费、休闲、娱乐、社交多种形态 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大型城市综合体建筑必须拥有齐备的生活系统,其 中必须具备一定规模的大型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和国际化写字楼。
三、案例分析:
1、来福士广场 2、三里屯soho 3、东京中城 4、洛克菲勒中心 5、时代天街 6、深圳万象城
17.城市设计-B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
─ 视觉秩序分析
一、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
空间——形体分析法
图形——背景分析基于格式塔心理 学中的“图形与背景”的基本原理,从 二维平面(底图)来分析公共空间及建 筑实体的形式与分布,研究城市环境中 的虚空间与实体间的存在规律。
─ 图形——背景分析
一、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卷调查法
获取有关社会信
息的资料收集方 法,在城市设计 中应用十分广泛。
二、城市设计的社会调查方法
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调查资料整理 ─ 调查资料分析
• 单变量统计分析:频数分布与频率分布分析、集中趋势分析(平均数、中 位数、众数等)、离散趋势分析(全距、四分位、方差、标准差等)和单 变量推论统计,包括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两个方面。 • 双变量与多变量统计分析:双变量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相关关系和因果关 系两大类。相关关系是指在双变量或多变量之间存在的不确定依存关系;
─ 虚拟现实的应用
三、城市设计数字化辅助技术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
“数字城市”的提出,源自前美国副总 统戈尔1998年提出的“数字地球”。城市 各个子系统之间具有复杂的空间关系基于空 间设计和管理的建筑和城市规划领域,虽然 已经广泛实现了CAD设计,但在论证和管理 方面仍旧停留在二维平面图纸以及物理模型 等传统表现工艺阶段,还谈不上真正的数字 化设计与管理。
二、城市设计的社会调查方法
城市设计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 准备阶段 • 调查阶段 • 分析阶段 • 总结阶段
城市设计社会调查的基本类型
• 根据目的划分: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 根据时序划分:横剖研究和纵贯研究
• 根据调查性质划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 根据调查对象不同划分:普遍调查、个案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等
(整理)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一、引言在战后20多年的经济增长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在70年代经历了数次经济衰退,最终导致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与资本主义历史上的各次经济危机一样,随之而来的是世界经济格局的重组,表现为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和新一轮的国际劳动分工。
伴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重组,城市和区域演化(urban and regional transformation)进入了一个活跃时期。
地域发展的不均衡状态更为突出,表现在各个空间层面上。
更为重要的是,城市和区域演化的内在机制变得更为错综复杂,包含了不同范畴中和不同层面上的各种因果过程。
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和区域的结构重组(urban and regional restructuring)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地域实证研究是这个领域的主要课题。
本文将回顾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在社会学科和地理学科的一些新发展的基础上,阐述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框架,并以西方大城市的空间结构演化作为示例。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发展城市空间结构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对象,由于各个学科的研究角度不同,难以形成一个共同的概念框架。
尽管如此,许多学者对于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Foley和Webber是试图建构城市空间结构概念框架的早期学者之一。
根据Foley(1964年)的观点,城市结构的概念框架应该是多层面的。
首先,城市结构包括三种要素,分别是文化价值、功能活动和物质环境;第二,城市结构包括空间和非空间两种属性,城市结构的空间属性是指文化价值、功能活动和物质环境的空间特征;第三,城市空间结构包括形式和过程两个方面,分别指城市结构要素的空间分布和空间作用的模式;Fo1ey认为,尽管每个历史时期的城市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一历史时期,城市结构的演变还是显而易见的,因而有必要在城市结构的概念框架中引入第四层面,即时间层面。
基于Foley的概念框架,Webber(1964年)的论述限于城市结构的空间属性,包括形式和过程两个方面。
城市规划中的公共空间设计理念解析
城市规划中的公共空间设计理念解析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中的公共空间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公共空间是城市中供人们休闲、交流和互动的场所,它不仅关乎城市的形象和品质,也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析城市规划中的公共空间设计理念。
一、人性化设计在城市规划中,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
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活动需求多种多样,因此设计师需要充分了解人们的需求和行为习惯,为其提供舒适、便利和安全的环境。
比如,在公园设计中,可以设置休息区、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此外,公共空间的设计还应考虑到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无障碍设施和便利服务。
二、多功能性设计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具备多功能性,以满足不同人群和不同需求的使用。
一方面,公共空间可以用于休闲娱乐,如公园、广场等;另一方面,公共空间也可以用于商业活动,如露天市场、文化展览等。
多功能性的设计可以提高公共空间的利用率,同时也能够满足城市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三、可持续性设计在城市规划中,可持续性设计是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
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比如,在公园设计中可以采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的方式,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同时,可以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植被,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
此外,公共空间的设计还应考虑到交通出行的便利性,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从而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四、社区参与性设计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注重社区参与,充分考虑居民的意见和需求。
社区居民是公共空间的主要使用者,他们对公共空间的设计和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力。
因此,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应该积极与社区居民进行沟通和合作,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参与公共空间的设计和管理。
社区参与性设计可以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参与感,提高公共空间的使用率和管理效果。
五、文化传承性设计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注重文化传承和历史保护。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1.空间形式理论卡米诺·西特他最早提出城市空间环境的“视觉有序”理论,这种思想主要反映在《城市建设艺术》这本著作中。
提出了城市空间艺术原则,是基于城市物质空间形态中,各实体要素之间功能关联及组合关系而得出的,其艺术原则的核心表现在注重整体性,注重关系,注重关联的内在性。
伊利尔•沙里宁他的“体型环境”设计观的代表作为《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和《形式探索:艺术的基本途径》。
他主张根据城市的功能和多种条件,把城市有机地分解和组合成城市的各个区域,各区由大小不同的建筑群体组成。
城市建设应是动态的,因而城市布局要有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有机体的生长。
他进一步认为,城市与自然界的所有生物一样都是有机的集合体。
戈登•卡伦戈登·卡伦被视为是对基于形式主义的、抽象的、松散的理性主义现代城市理论的反对者,他将城市主义的基础建立在体验、感受和特定场所的特殊性上。
代表作为《城镇景观》。
埃德蒙·N·培根他认为美好的城市应是市民共有的城市,城市的形象是经由市民无数的决定所形成,而不是偶然的。
城市设计的目的就是满足市民感官可以感知的“城市体验”。
为此,他强调美学上的观察,特别是建筑物与天空的关系、建筑物与地面的关系和建筑物之间的关系。
代表作为《城市设计》。
芦原义信他注重空间设计手法,空间要素及其与人的视觉相关性的研究。
提出了外部空间设计的理论方法,从空间的划分、空间的组成要素、空间的布局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点出了人与空间的关系,指出外部空间设计就是把“大空间”划分成“小空间”,或是还原,或是使空间更充实更富于人情味的技术。
比尔·希列尔比尔·希列尔1983年提出空间句法理论是建立在图底关系理论、联系理论和社区分析的基础上的城市空间分析方法。
通过对100多个城镇和城市设计方案的分析,希列尔证明,城市空间组织对活动与使用模式的影响主要涉及3个方面,即空间的可理解性,使用的连续性和可预见性。
城市公共空间空间结构形态解析
城市公共空间空间结构形态解析本文通过结合苏州城市公共空间的现状,试图从类型学的角度分析影响城市公共空间空间结构形态的的因素,包括围合形式、围合度、空间断面等,探讨其多样化塑造的可能性。
城市公共空间由限定空间的各个界面组成,包括底界面、垂直界面、顶界面。
由于这些界面的构建特征不同,塑造出多样化的城市公共空间空间结构形态。
城市公共空间因其空间结构形态的差异性,赋予人们多样化的空间感受,同时满足人们不同的使用需求。
在影响城市公共空间的空间结构形态因素中,尤以空间围合、空间断面形态最为重要,不论哪个因素的特征发生变化,都会产生公共空间空间结构形态的变化,从而形成空间感受的变化。
空间围合1.围合的形式空间的围合主要由垂直界面形成,其围合的形式由形成围合的垂直界面数量所决定,数量不同,围合产生的形式不同。
目前,依据围合的垂直界面数量形成的围合形式的不同,苏州城市公共空间围合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且每一种空间围合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1)一面围合――“―”型公共空间中的垂直界面,哪怕只是独立的一个垂直界面,也要比单一的依靠底界面对空间的限定作用强。
由于单一垂直面只能表达所面对的虚空间,因此对空间围合感的强弱与垂直界面本身的长度有关,垂直界面越长,围合的感觉越强,例如苏州近几年修复的相门等几座城墙,由于城墙本身又高又长,使所在的公共空间产生的围合感觉较为强烈。
当让,当垂直界面长度有限时,对空间只能形成限定,围合感则很弱,此时,往往利用其独立性及唯一性,作为空间的边界或空间的中心,引导人们的视线,使其成为视觉注目的焦点,作为景墙使其成为空间的中心(图1)。
(2)两面围合――“L”型和“=”型a.“L”型相交的两个垂直界面,对空间的围合感加强,越靠近角落,空间围合感越强。
此外,围合感也会随着两个垂直界面形成的角度而变化,角度越小,围合感越强,反之,则越小。
在苏州城市公共空间中,该类型的空间往往位于街角,由相邻建筑围合形成街头绿地、城市小广场,或是由转接的墙体围合形成,例如苏州齐门,新建的“L”型城墙因其大角度减弱了空间的围合感(图2)。
城市空间解析
城市空间解析提要:城市是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风景等共同组成的服务于人的空间。
城市规划解决的是上诸因素以及以人的六觉感受尺度为准组合而成的城市空,而建筑设计则解决诸因素中建筑个体功能以及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影响下与城市大环境小环境的协调。
关键字:城市规划、城市空间、城市设计、空间、空间结构城市空间,城市中的空间,即城市中的人们所体会到的包罗万象的感受。
德国建筑师Robert Krier提出过城市空间的概念:它仅是城市内和其它场所各建筑物之间所有的空间形式。
这种空间,以不同的高低层次,几何的联系在一起,它仅仅在几何特征和审美质量方面具有清晰的可辨性,从而允许人们自觉的去领会这个外部空间,即所谓城市空间。
简言之,就是城市中及各建筑物之间的可被人们领会的所有的空间。
人在任何时候都在领会城市,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便是城市空间。
城市空间的构成研究城市空间,必然要对其分解,以期得到它的构成要素。
既然城市空间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必然得从人的知觉、心理、行为角度加以分析。
舒伯格·舒尔兹在《存在空间建筑》中在谈及空间时讲到“如果把知觉心理学所带来的这些基本成果用常见词汇来表示,那就是初期组织化的图示是依靠中心(center),亦即场所(place,近接关系),方向(Direction )亦即路线(Path,连续关系),区域(Area)亦即领域(Domain,闭合关系)的成立而确立。
人为了给自己定位,尤其需要掌握这些。
”舒尔兹这里把空间用知觉心理学的方法分为了中心、方向、区域三部分。
美国奥斯卡·纽曼(Oscar Newman)从领域角度在居住环境中提出了一个由私密性空间、半私密性空间、办公共性空间及公共空间构成的空间体系的设想,这种构成是从人的行为心理来分类的。
从人的认知意向来研究城市空间,凯文?林奇(Kevin Lynch)在《城市意象》一书中,归纳了城市形象的五个要素:1.道路(Paths)2.边沿(Edges)3.区域(Districts)4.结点(Node)5.标志(Landmarks)这个分析是真正从人的认知角度去分析城市空间,尽管凯文?林奇本人也许并没有把城市空间当作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种感受,但他的城市五个构成要素恰恰是从城市所提供给人们的视觉感受即他所谓的人对城市的意象(Image)角度出发而得出的。
2建筑空间建构方式的解析
空间原理——建筑空间建构方式的解析
建筑空间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核心部分,正确理解和 把握好建筑空间设计,对每一个从事建筑与环境艺术设 计的人员来说是最基本的素质和要求。
当前,人们理解的环境艺术设计涵盖的范围很广。 人们习惯将环境艺术设计按照建筑的内外空间来划分, 以室内、家具、陈设诸要素进行的空间围合设计,称之 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以建筑、绿化、雕塑等诸要素进 行的空间组合设计,称之为室外环境艺术设计或景观环 境艺术设计。但无论是景观设计、建筑设计,还是室内 设计,其设计的灵魂与本质都是对于空间环境的丰富想 象与创造性塑造。
2,空间的造型与类型
空间造型文法是从设计方法学的角度,对空间的 形态、光线、色彩、材质等构成要素及其生成原 理进行提炼、抽象而形成的形式化描述方法。
② 空间的造型
文法
2,空间的造型与类型
▪形 态
形态是设计对象最基本的空间特征,形态的 创造结合了设计者在基本功能要求理解下的艺术 趣味和审美理解,基于空间的功能特征的表达、 材料和结构特点的发挥。空间的形态要素不光有 实体的“点”、“线”、“面”、“体”, 还包 含了“虚的点”、“虚的线”、“虚的面”,而 “虚的体”便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空间。
2,空间的造型与类型
▪形 态
不同的面构成的空间
⊙面
面是由线运动的轨迹形成。从概念上讲,面有长度和宽度,而没有深度。 面是可辨认的、有明确的轮廓线。面在透视的变化下会出现变形,只有正 面观察的时候,才是它真正的形状。面还可被看成是体或空间的界面,起 到限定体积或空间界限的作用。在建筑空间中,我们最常见的是楼地面、 墙面、顶面以及一些隔断等。平面比较单纯、简洁,缺少变化,有时显得 单调,但是经过很好地组合与安排后也会产生有趣和生动的效果。斜面可 以给空间带来变化,同时也带来空间的透视感。
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原理试题及答案
题目1:城市是以( )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A.以商业活动B.非农业人口聚集C.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D.公共活动聚集正确答案:c解析:考P1,本题考查知识点就是城市定义。
题目2: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进程作用表现在( )。
A.农村的引力和城市的推力B.农村的衰败和农村的衰败C.农村的兴起和城市的衰败D.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正确答案:d解析:考P1,本题考查知识点就是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进程作用。
题目3:下列哪个不是影响城市发展规律的主要理论( )。
来源:考试吧A.城市发展的区位理论B.城市发展的经济学理论C.城市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理论D.城市发展与交通通讯理论正确答案:a解析:考P2,本题考查知识点就是影响城市发展规律的主要理论。
题目4:后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主要体现为( )。
A.绝对分散B.绝对集中C.相对分散D.相对集中正确答案:c解析:考P4,本题考查知识点是城市进化理论中四个阶段的对应关系。
题目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土地价值比较高的是( )。
A.文物埋藏较多的地区B.风景良好的地区C.可达性较高的地区D.土地开发强度较大的地区正确答案:c解析:考P5,本题考查知识点就是可达性。
题目6:下列哪一个不属于现阶段我国城市社会演化趋势是( )。
A.设施智能化B.人口老龄化C.家庭核心化D.生活闲瑕化正确答案:a解析:考P5,本题考查知识点就是我国城市社会演化趋势。
题目7:按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所划分的后工业化时期的经济结构是以( )为主导产业。
A.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B.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C.第三产业D.第二产业正确答案:c来源:考试吧解析:考P6,本题考查知识点就是城市的不同发展时期与主导产业的对应关系。
题目8:使用城镇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具有很高的实用性,但也有其缺陷,主要原因是( )。
A.行政区划的变更和政治因素的影响B.城镇流动人口的数量波动较大C.不同国家对城镇人口统计标准的设定不同D.城镇人口难以准确统计正确答案:c解析:考P7,本题考查知识点就是城市化度量标准中使用城镇人口的缺陷。
城市设计的背景城市设计案例解析
城市设计的背景城市设计案例解析6、简要分析中外轴线之间的异同点。
(p241)异:中西轴线处理手法对比:四、论述题(共10分)结合温州市整体城市设计,总结出整体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
(p222)温州市整体城市设计目的在于从整体上梳理出清晰有序、特色鲜明的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框架和设计准则,为局部城市设计和详细规划提供控制引导依据。
在策略篇中,根据温州历史、现状与环境条件,城市设计对温州市形象总体策划为山水温州、文化温州和活力温州。
根据设计策略,汇总和提炼总体城市意象:在行动篇中,结合温州城市景观环境建设的实际需要,对高层建筑布局、城市色彩、城市雕像、城市夜景与城市滨水环境等五个专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研究。
在这五个专题中,温州规划管理部门最为关注的焦点是高层建筑布局与色彩设计两个问题。
最后,结合温州城市的整体景观意象,分别对城市不同区域、界面、通廊和节点确定范围、目的、功能定位以及设计准则,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管理城市建设开发提供切实的依据,依此增强整体城市设计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五、案例分析题(共25分)1、试述城市广场空间设计需考虑的要素,并结合国内外其中一著名广场进行分析。
(p310)①选址与布局②规模与特色③尺度与围合④空间层次⑤环境设计:绿化、水体、铺装、设施等案例分析:美国洛克菲勒中心广场1洛克菲勒中心广场建成于1936年,它是美国城市中心公认最有活力、最受人欢迎的公共活动空间之一2中心由十几栋建筑围合而成,空间构图生动,环境外部富于变化,中心布局上同时满足了城市景观和人们进行商业、文化娱乐活动的需要,所以被称为城中之城。
3在70层主体建筑rca(美国无线电)大厦前有一个下沉式广场,广场底部下沉4 米,与中心其他建筑的地下商场、剧场及第五大道相连通。
4该广场的魅力首先是由于地面高差而产生的,采用下沉的形式能吸引人们的注意。
5广场中轴线的道路称为“峡谷花园”(宽,长约60m),做成斜坡处理。
6中轴的尽端,是金黄色的普罗米修斯雕像和喷水池,以褐色花岗石墙面为背景,成为广场的视角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可以用这种图底关系来分析空间和实体的关系,一 般情况下我们习惯将实体作为图,而将建筑周边的空地作 为底。这样实体可以呈现出一种明确的关系和秩序。如果 将图底翻转、空间就成为了图、这样情况下,我们就更容 易明确地掌握空间的形状和秩序。
6
2、城市开放空间
7
概念
指的是供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括 街道,广场,1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共绿地及公园等,主要 是与专用空间(运动场等)相对。 城市开放空间可以分广义和狭义去理解:广义是指城市中 完全或基本没2有人工构筑物覆盖的地面和水域;狭义是指 城市公共绿地。 从19世纪开放空间的概念被提出以来,首先在城市规划界 引起重视。随着它的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的发展,地理学、 建筑设计学、景观设计学、景观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等多 个学科也参入其中。现在,城市开放空间已成为多学科交 叉的研究热点,其规划设计也需要多学科的参与协作。
8
2.1城市开放空间的要素
• 尺度:建筑物的整体或局部与人之间在度量上的制约关系。 • 质感:材质的使用,与观察者的距离有着密切的关心。
9
2.2开放空间的特质
开放性:既不能将其用围墙或其他方式封闭围合起来。 可达性:即对于人们是可以方便进入到达的 大众性:服务对象应是社会公众,而非少数人享受。 功能性:开放空间并不仅仅是供观赏之用,而且要能让人们
2、多功能体系:
大多数开放空间体系其实都是集多功能于一身的,像各类建筑、街道 、广场、公园、水域等均可共存于该体系中。
14
2.6开放空间的设施和小品
环境设施和建筑小品的含义和作用
环境设施 指城市外部空间中供人们使用、为人们服务的一些设施,其完善在某种 程度上体现着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和社会民主的程度。完善的环 境设施会给人们的正常城市生活带来许多便利,给人们提供休息、交 往的方便,避免不良气候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
1、单一功能体系:
以一种类别的形体或自然特征为基础形成的空间体系,如河谷;或开 发设计的某类专属功能的开放空间,如公园。其中由城市街道、广场 和道路构成的廊式空间体系是最为典型的此类空间体系。加拿大多伦 多滨湖区的河谷廊道开放空间、横滨的大冈川滨水地带、我国合肥和 西安的环城公园均属于此类开放空间。
建筑小品 一般以亭、廊、厅等各种形式存在,或单独设于空间中,或与建筑、植 物等组合形成半开敞空间,但同时许多饮料店、百货店、电话亭等又 都具有独自的功能。
15
2.6.1 城市开放空间中的环境设施和建筑小品功能与作用 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休息: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息与交往场所,使空间真正成为一种露天的生活 空间。为人们创造优美的、轻松的空间环境气氛。 2、安全:一方面利用一些小品设施和通过对场地的细部构造处理,实施“无障 碍设计”,使人们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则可以利用场地装修,照明 和小品设施吸引更多的行人活动,减少犯罪活动。 3、方便:用水器、废物箱、公厕、邮箱、电话间、行李寄存处、自行车存放处 、儿童游戏场、活动场及露天餐饮设施等等,这些都是为了向居民提供方便的 公共服务,因之也是城市社会福利事业中一个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遮蔽:如亭、廊、棚、架、公交站点等,在空间中起遮风挡雨、避免烈日暴 晒的遮蔽作用。 5、界定领域:设计中可根据环境心理学的原理,强化那些可能在本空间内发生 的活动,界定出公共的、专用的或私有的领域。
12
5、连续体:作为体系的基本特征,这不仅仅是个数的概念,而更多地 意味着系统各部分之间的一体化联系,即自然河道、公园绿地、广场 空间、水域乃至室内外步道等都可以形成连续系统。他不但可以给整 个城市的交通出行方式带来变化,也将在更大范围内刺激三产和房地 产市场的蓬勃发展。
13
2.5空间负载的功能属性
休憩和日常使用。
10Leabharlann 2.3开放空间的职能1、提供公共活动场所,提高城市生活环境的品质。 2、维护,改善生态环境,保存有生态学和景观意义的自然地
景,维护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体现环境的可持续性。 3、有机组织城市空间和人的行为,行使文化,教育,游憩等
职能。 4、改善交通,便于运输,并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
部分开敞的空间更具有方向性、明暗与光影变化,以及 与外界的联系,从而减少了空间限定的压力,使空间感 有所扩大。 全开敞的空间更减少了限定空间的面之间的作用而与四 周物体发生了明显的作用,形成了更为强烈的连续感和 融合感。
4
(3)空间的形式的认知与分析
图与底的关系 丹麦建筑师S.E.拉斯姆森在《建筑体验》一书中,利用 了“杯图”来说明实体和空间的关系。我们在观察事物时, 会将注意的对象——图和对象以外的背景——底分离开来。 主与次、图与底、对象与背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非常明确 的。同时,两者互换仍然可以被人明确地认知,杯图就是 这样的一个例子。
11
2.4开放空间的特征和构成
开放空间在城市体系中承担的角色:
1、边缘:即开放空间的限界。它体现在水面和土地交接或建筑物开发 与开放空间的接壤处。这常是设计最敏感的部分必须审慎处理。 2、连接:指起连接功能的开放空间区段。例如:连接绿地和实用开放 空间的道路和街道,他可以是一个广场和其他组合开放空间体系要素 的焦点,在城市尺度上,河道和主干道也可成为主要的起连接功能的 开放空间。 3、绿楔:这是一种真正的城市开发中的“呼吸空间”。它提供自然景 观要素与人造环境之间的一种均衡,也是对高密度开发设计的一种变 化和对比。 4、焦点:一种帮助人们组织方向和距离感的场所或标志。在城市中它 可能是广场、纪念碑或重要建筑物前的开放空间。
16
2.6.2 城市环境设施与建筑小品,按其内容和用途一般可 分为:休息设施、卫生设施、绿化设施、环境标识、阻拦 诱导设施等几大类,而且不同设施小品有其不同的设计要 求:
城市开放空间
L/O/G/O
1
1、对空间的认知
2
(1)空间的概念
建筑意义上的空间: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相互 关系形成的,建筑空间通常由地面、墙壁、天花板构成。 空间的形成,外界条件是要给予感觉他的人以影响的
3
(2)空间的形式:
全封闭的T空ext间in 给her人e 以明确的领地感,私密、T安ex 全in h、ere隔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