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防热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 1.3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及设计原则
学习内容 Learning content
01 建筑构造的影响因素 02 建筑构造基本要求 03 建筑构造设计原则 02
具体教学内容
1.外力作用的影响 2.人为因素的影响 3.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 4.建筑技术条件的影响 5.经济条件的影响
建筑构造的影响因素
具体教学内容
建筑构造基本要求
1.必须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 2.确保结构安全的要求 3.必须适应建筑工业化的要求 4.必须注重建筑经济的综合效益 5.满足美观要求
实用
美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安全
经
济
具体教学内容
一、建筑保温 提高热阻措施 1.增加厚度 2.合理选材 3.防潮防水 4.避免热桥 5.防止冷风渗透
建筑构造设计原则
具体教学内容
建筑构造设计原则
二、建筑防热 防热措施 1.降低室外综合温度 2提高外围护构件的防热和散热性能 3带通风间层的外围护构件既能隔热也 有利于散热
具体教学内容
建筑构造设计原则
二、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措施 1. 选择有利于节能的建筑朝向 2设计有利于节能的建筑平面体型 3改善围护构件的保温性能 4改进门窗设计 5重视日照调节与自然通风
谢谢学习
任课教师:陈久权
地址:秦皇岛市海港区文育路8号 邮政编码:066004
论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的围护结构设计与节能的关系
论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的围护结构设计与节能的关系摘要:夏热冬冷地区的主要分区指标是最冷月平均温度0~10℃,最热月平均气温25~30℃。
夏热冬冷地区的节能建筑的热工设计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北方寒冷地区和热带地区不同,建筑的热过程涉及夏季隔热,冬季保温以及过渡季节的除湿和自然通风等四个因素。
因此,在进行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时应根据这一地区的气候特点,同时考虑冬夏两季不同方向的热量传递以及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建筑热湿过程的双向传递。
因此,不能简单的采用降低墙体,屋面,窗户的传热系数,增加隔热保湿材料厚度来达到节约建筑能耗的目的。
【1】建筑节能就是在建筑材料生产,房屋建筑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合理的使用,有效的利用能源,以便在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能耗,实现提高建筑舒适性和节约能源的目标。
【2】前言:在夏热冬冷地区开展建筑节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夏热冬冷地区涉及西南地区东部和长江中下游流域的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约有人口5.8亿,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48%,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
【1】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能耗都不断上升。
与工业耗能和交通耗能相比较,建筑能耗的资源种类更丰富且数量正与日俱增!同时建筑节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具体包括:1,国际能源危机加剧2,我国人均能源储量少,能源成为我国经济的命脉所在3,我国建筑耗总量大,建筑节能状况落后4,建筑节能是改善空间环境的重要途径)要求提高建筑节能水平,这样才能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篇将分别论述门窗、墙体、屋顶与地面的节能设计。
正文:一、在建筑围护结构的门窗、墙体、屋面、地面四大围护部件中,门窗的绝热性能最差,是影响室内热环境质量和建筑节能的主要因素之一。
就我国目前典型的围护部件而言,通过门窗的能耗约为墙体的4倍,屋面的5倍,地面的20多倍,约占建筑围护部件总能耗的40%~50%.据统计,在采暖或空调的条件下,冬季单玻窗所损失的热量约占供热负荷的30%~50%,夏季因太阳辐射热透过单玻窗射入室内而消耗的冷量约占空调负荷的20%~30%。
热防护服防热性能的探究
热防护服防热性能的探究热防护服是一种专门用于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工作的人员穿着的特殊防护服。
热防护服具有耐高温、防火、防热等特性,可以有效地保护人员免受高温环境的伤害。
热防护服的防热性能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对于不同材料和设计的热防护服来说,其防热性能也会存在差异。
本文将对热防护服的防热性能进行探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热防护服的防热性能指标热防护服的防热性能主要指其对高温环境下热传导、辐射热和对流热的阻挡能力。
一般来说,热防护服的防热性能可以通过以下指标来评价:1. 热传导系数:热传导系数是用来描述材料传热性能的一个物理量,它越小代表材料的绝缘性能越好,对高温的阻隔能力越强。
2. 耐热温度:热防护服能够耐受的高温温度是评价其耐高温能力的重要指标。
3. 防火性能:热防护服的防火性能是指其在高温下的防火阻燃能力,能否有效保护穿着者的安全。
4. 对紫外线和电磁波的阻挡能力:在一些特殊环境下,紫外线和电磁波的辐射对人体也会产生危害,因此热防护服的防紫外线和防电磁波性能也是需要考虑的。
以上指标可以综合评价一款热防护服的防热性能,对于不同工作环境和使用需求,这些指标的重要性也会有所不同。
热防护服的防热性能与所选用的防热材料密切相关。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热防护服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耐高温纤维:如防火纤维、防火皮革等,这些材料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能,能够有效地阻挡高温辐射和热传导,是制作耐高温热防护服的主要材料之一。
2. 陶瓷纤维:陶瓷纤维是一种轻质、耐高温、绝缘性能良好的新型热防护材料,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冶金、电力等高温工业领域,并且逐渐在热防护服领域得到应用。
3. 金属玻璃纤维:金属玻璃纤维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和高强度,可用于制作特殊工作环境下的热防护服。
除了以上常见的防热材料外,还有一些复合材料和功能材料也被应用于热防护服的制作中,以提升其防热性能和舒适性能。
选择合适的防热材料对于提高热防护服的防热性能至关重要。
2024运载火箭结构分析与设计要点
2024运载火箭结构分析与设计要点运载火箭是将人造卫星等载荷送入太空的重要工具,其结构分析与设计对于保证运载火箭的安全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下面是2024运载火箭结构分析与设计的要点:1.功能需求:首先需要明确火箭的功能需求,即要确定其运载能力以及是否需要可重复使用等特性。
这些需求将直接影响结构设计方案的选择和优化。
2.结构设计方法:可以采用传统的试验设计方法进行结构设计,也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进行虚拟仿真和优化。
结构设计方法包括材料选择、结构布局、载荷分析等。
3.材料选择:材料的选择对于火箭结构的重量、强度和耐久性都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材料有高强度钢、铝合金和复合材料等。
合理选择材料可以提高火箭的载荷能力和安全性。
4.结构布局:结构布局包括分段设计和连接方式的选择。
分段设计可以将火箭分为上、中、下段等,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更加方便。
连接方式的选择要考虑连接点的强度和可靠性,同时也要考虑拆卸和维修的方便性。
5.载荷分析:载荷分析是确定火箭结构强度的重要环节。
根据设计要求和负荷特性,进行力学分析,确定各个部分的强度和刚度要求,以确保在运行过程中结构不会发生破裂或变形。
6.结构优化: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优化,以确保结构在质量和安全性方面的最佳性能。
优化内容包括减少重量、提高强度和刚度等。
7.考虑热载荷:火箭发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能,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热载荷的影响。
合理的防热设计和材料选择可以有效保护结构不被过高温度破坏。
8.安全性分析:对火箭结构进行安全性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应考虑火箭在不同工况下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以及在发射和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9.制造和装配:结构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制造和装配。
制造过程中需要保证工艺的准确性和质量控制,装配过程中注意结构的整体性和连接点的强固。
10.维护和修理:火箭结构的维护和修理是其使用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维护和修理的便捷性,以降低维护成本和延长使用寿命。
建筑节能技术在建筑外墙外保温中的应用
建筑节能技术在建筑外墙外保温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通过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落实建筑节能措施等环节的阐述,着重介绍了我国外墙外保温技术的优越特点。
【关键词】建筑节能;节能设计;墙体保温系统;1 建筑领域建筑节能重要作用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能耗逐年大幅上升,,而在建筑中,又属建筑外墙围护结构的热损耗最大。
因此,从建筑节能设计来讲,加强及完善外墙保温系统,是一项重要节能措施。
我国现有建筑面积为400亿平方米,绝大部分为高能耗建筑,且每年新建建筑近20亿平方米,其中95%以上仍是高能耗建筑。
如果继续执行节能水平较低的设计标准,将留下很重的能耗负担和治理困难。
对于从事建筑设计工作者来说,要不断更新设计理念,掌握建筑节能材料在设计中的适当应用,以切合建筑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需求。
2 认真推进建筑节能设计工作2.1 建筑物的整体节能设计。
在建设前,一定要基于高标准起步,认真考察,科学论证,通过对建筑的选址、规划、外部环境和体型朝向等方面的设计统筹,精确分析建筑周围气候环境条件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个良好的外部微气候环境的建筑方案,最终达到节能的目的。
2.2 认真选址。
在建筑前,一定要本着为建筑节能创造条件,又要不破坏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的原则,在对当地的气候、地质、水质、地形及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仔细推敲,综合考虑的前提下,使其保持在适宜的微气候环境中进行。
,2.3 整体的统筹规划和设计。
在建筑过程中,通过建筑的日照及朝向选择,原则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防止太阳辐射。
建筑的朝向、方位以及建筑总平面的设计应从建筑的社会历史文化、地形、城市规划、道路、环境等多方面条件出发,找到一个平衡点,选择出这一地区建筑的最佳朝向和较好朝向,做到建筑物夏季防热和冬季保温,可以有效地适应和改善恶劣的微气候环境。
国内外有关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的研究状况综述
国内外有关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的研究状况综述发表时间:2019-09-09T15:06:39.7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卓见[导读] 摘要:当前,我们生活在一个新的全球文化氛围中,作为建筑设计者,除了在设计中考虑文化、功能之外,更要考虑建筑与气候的关系,研究应对气候的建筑设计手段。
广东华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摘要:当前,我们生活在一个新的全球文化氛围中,作为建筑设计者,除了在设计中考虑文化、功能之外,更要考虑建筑与气候的关系,研究应对气候的建筑设计手段。
本文以建筑气候设计指导原则和具体策略措施为论文的切入点,分析国内外研究动态,论述国外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建筑气候设计的理论和设计实践发展。
关键词:建筑气候学、生物气候地方主义、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1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1环境意识与能源危机人类的科学研究发现,自工业革命时代以来,引起目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
机械设备的发明使人们可以主动调节人工气候,这种无视气候要素的建筑消耗,浪费了大量能源以及引起环境危机。
“全球变暖”指温度上统一的,逐渐的,温和的变化。
除了温度外,它还影响了一系列重要气候现象,对人类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应该用全球气候破坏代替全球变暖一词,尽管听上去更沉重也更精确。
但是,让我们作为建筑设计者和建筑使用者感到更加沉重的是造起全球气候变暖的有害物中有50%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
1.2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建筑设计的初始阶段就把气候设计策略结合到建筑设计中,根据不同的地域特征、不同的舒适标准等选择建筑技术,科学合理的组织建筑朝向,使空间结构、整体布局、外部形体等与周边环境布置相适应,达到减少常规能源的消耗、实现最大自然资源节能效果的目的。
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最终达到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目的需通过三个层面来实现。
分别是基本建筑设计、被动采暖、降温和照明等技术和利用机械设备来满足舒适要求。
V形折板屋盖设计与施工规程 JGJ 21-93(规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V形折板屋盖设计与施工规程JGJ/T21-93主编单位: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北京石油化工工程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北京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4年6月1日关于发布行业标准《V形折板屋盖设计与施工规程》的通知建标[1993]771号根据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8)城标字第141号文的要求,由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北京石油化工工程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北京设计院主编的《V形折板屋盖设计与施工规程》,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JGJ/T21-93,自一九九四年六月一日起施行。
原部标准《V形折板屋盖设计与施工规程》(JGJ21-84)同时废止。
本规程由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归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北京石油化工工程公司负责。
本规程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三年十月二十五日目次主要符号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材料第三章设计规定第四章建筑设计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定位轴线第二节排水、防水第四节建筑热工第五章折板计算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荷载第三节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第四节折缝处有集中荷载的计算第五节截面验算第六章结构构造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钢筋配置第三节连接节点第四节开孔V形折板第五节边折及伸缩缝第七章施工工艺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构件制作第三节运输安装第八章屋面工程第一节保温工程第二节隔热工程第三节防水工程第九章屋盖工程验收第一节V形折板构件验收第二节V形折板结构性能检验第三节安装工程验收第四节屋面工程验收附录一非均布荷载作用下V形折板的内力分析附录二开孔V形折板计算附录三安装过程中V形折板单折倾翻稳定验算附录四常用施工机具简图附录五本规程用词说明附加说明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提高V形折板屋盖设计与施工的技术水平,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建筑防热围护结构的隔热措施精品PPT课件
2.外墙隔热:
外墙的室外综合温度较屋顶低,因此在一般的房屋建 筑中,外墙隔热与屋顶相比是次要的。但对采用轻质结 构的外墙或需空调的建筑中,外墙隔热仍需重视。
粘土砖墙;两面抹灰一砖墙;
为减轻墙体自重,减少墙体厚度,便于施工机械化, 近年来大量采用空心砌块、大型板材和轻板结构等墙体。
通风屋顶传热过程与影响隔热的因素: 通风屋顶是当室外空气流经间层时,带走部分从面
层传下的热量,从而减少透过基层传入室内的热量。如 图11-4:
间层通风量愈大, 带走的热量愈多。通 风量大小与空气流动 的动力,通风间层高 度和通风间层内的空 气阻力等因素有关。
风压和热压是间层内空气流动的动力
试验表明:在同样风力作用下,通风口朝向与风 向的偏角(即风的投射角)愈小,间层的通风效果 愈好,故应尽量使通风口面向夏季主导风向。由于 风压愈风速的平方成正比,所以风速大的地区,利 用通风屋顶效果显著。
上节教学内容
❖ 一、炎热气候特征与建筑设计原则 ❖ 二、夏季室内过热的原因及防热途径
夏季室内过热的原因 建筑防热的途径(重点)
❖ 三、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
隔热设计标准 室外综合温度(重点难点)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严寒地区 寒冷地区
严寒地区
严寒地区 寒冷地区
寒冷地区 夏热冬冷区
温和地区 夏热冬暖区
❖ 热气候类型
b.从室内进气; c.室内、室外同时进气。 另外,有的为提高热压作用,在水平的通风层中间,增设排 风帽,造成进、出风口的高度差,并且在帽顶的外表涂上黑色, 加强吸收太阳辐射,以提高帽内的气温,有利于排风。
间层通风组织形式:
隔 热 措 施 举 例
编 号
电子设备的散热及防热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AD & CAM…… ・
1 1 温 度 对 变压 器 、扼流 圈 的影 响 .
温 度 对 这 两 种 元 件 的影 响 , 除 降低 其 使 用 寿 命 外 ,绝 缘 材 料 的 性 能 也 将 下 降 。一 般 变 压 器 、 扼 流 圈 的允 许 温 度应 低 于 9 ℃ 。 5
26培育正确的工作理念民主式管理并非放任自流和无限自由化而是充分尊重员工意见和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营造和谐民主气氛这是外松但要注意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统一协调工作上产生的问题高度重视并寻求解决办法零缺点也许是苛刻的要求但应作为持续改进的终极目标薪资奖金与个人绩效密切相关这就是内紧
c o is b t ao iso e i l, u da e t ge uim e t, v nw i a a eee to isam a hiepic . e eo e l a re , u l re v rb gy wo l f c i q p n s e e ld m g lcr n c c n e eTh r f r , c n l we s o l o sd rt ee u p e t p e d h o e s r ,m a i g e uim e t r e t i h c p fis h u d c n i e h q i m n ss r a st eh tm a u e kn q p n swo k d wih n t e s o e o t t mp r t r d iso f osi l . e e au ea m s i no sb y p Ke y wor s d el tonc e ec r i quim en s p t t empe a u e r t r elc r i om pon t e tonc c en t er olsi h m y s h atpr ve ton e e ni
散热防热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散热防热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来源:新世纪LED论坛 根据热传导的途径来说,散热相应有以下三种主要方式:一、散热片导热式散热1、良好接触面:要求发热件与散热片要有良好接触,尽可能降低接触热阻,所以最好有大的接触面,接触面还需要有较高的光洁度,为了弥补因接触面的粗糙而导致的贴合不良,可以在中间涂抹导热脂,可以有效降低接触热阻;2、良好的导热材料:铜、铝都有较好的导热性能,铜的导热系数虽然优于铝,但铜有密度太高、价格贵的缺点,所以实际应用中铝材是应用最多;3、散热片固定方式:这个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环,如果不能把发热件与散热片良好接触,也是无法有效把热量传导到散热器上的,应用中有直接用螺丝钉紧固的,也有用弹簧片压固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设计,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功率器件和散热片之间有绝缘要求,中间选用的绝缘材料就一定要选用低热阻的材料,比如:聚脂薄膜、云母片等,实际安装中还要注意固定位置应使用受力均匀分布;4、散热片的形状:包括页片与基材的形状尺寸,要有尽可能加大散热表面积,这样散热片的热量才能快速与周围空气对流,比如说增加页片数目、在页片上做波浪纹都是好办法;基材要厚一些比较好,长而薄的散热片效率很差,在远端基本上是不起作用的了;二、对流散热1、自然对流:发热器件或者散热片的热量可以是依靠自然对流散热,这样的话,发热件或者散热片最好以长边取为垂直方向为佳,而且要尽量使散热片的横断面与水平面方向平行,因为热空气是上升的,这样才比较有利于空气流通,象单面页片式的散热器就比较适合安装在机体背板以自然对流方式散热;2、强制对流:采用风扇强制吸、排的方式拉动一个风场来加强空气对流,是比较有效的散热方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风扇规格与数目,在设计上要注意的有这么几点:A、各风扇风场方向要一致,不要互相打架,否则效率肯定大打折扣,对机箱内部来说最好有相应的进风口与出风口;B、采用强制风冷时,对于页片式散热片来说,要使页片方向与风道气流方向一致c、机箱上要根据风场的需要留出相应的散热孔,散热孔并非越多、越大就越好,首先散热孔的大小根据不同的安规等级有相应限制,还要考虑EMI的要求(可以参考一下附图);另外,重为重要的是:散热孔的分布要与风道气流的流向吻合,三、辐射散热这种散热方式给设计者留出的空间相对较少,对于发热器件与散热片来说,表面光洁度越高,辐射效率越差,所以比较廉价而且较有效的一个手段是把铝型材散热器表面做氧化处理,这层氧化层可以大大改善辐射效率(比如,一个表面研磨光洁的散热片,表面辐射率可能在0.1左右,做过氧化处理后,辐射率的值可以升高到1)当然现在还有其他多种多样的散热方式,如液体致冷,蒸发冷却,半导体制冷,热管传热等,但基本思路都是围绕这几方面来考虑的。
热防护服防热性能的探究
热防护服防热性能的探究热防护服是一种专门用于保护人体免受高温环境伤害的服装,广泛应用于冶金、焊接、玻璃制造、石油化工等高温作业环境。
它的防热性能直接关系到工人的安全和健康,因此对热防护服的防热性能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热防护服的基本构成热防护服通常由外层织物、中间织物和内层织物组成。
外层织物通常采用防火、耐高温的材料,如玻璃纤维、金属纤维等,以提供较好的热辐射防护。
中间织物多为隔热层,用于隔绝外部高温环境和内部低温环境的传导热流。
内层织物一般采用吸湿透气的材料,既可以吸收工人身体分泌的汗液,又可以保持内部相对干燥,提高穿着舒适度。
二、热防护服的主要防热性能1.热辐射防护性能热辐射是一种通过电磁波传播的热传导方式,对人体的伤害较大,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
热防护服的外层织物通常采用反射、吸收或吸收-反射结合的方式来减少热辐射的侵害,从而保护穿着者的皮肤不受热辐射的伤害。
2.热传导防护性能热传导是一种通过材料直接接触传导热流的方式,是导致穿着者皮肤灼伤的主要途径之一。
热防护服的中间织物起到隔热层的作用,有效隔绝了外部高温环境和内部低温环境之间的热传导流,从而保护穿着者的皮肤免受热源的伤害。
3.热对流防护性能热对流是一种通过气体或液体流动传导热流的方式,对人体的伤害较大。
热防护服的内层织物通常采用透气性好的材料,以便有效降低热对流对穿着者的伤害,提高穿着舒适度。
三、热防护服防热性能评价方法1.热防护服的热防护性能可以通过对其防热性能进行实验测试来评价。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热防护服防热性能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热传导性能测试、热辐射性能测试、热对流性能测试等。
2.热传导性能测试主要通过热传导仪器测试热防护服材料的导热系数,从而评价其对热传导的隔离能力。
四、热防护服防热性能的影响因素1.热防护服材料的影响热防护服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其防热性能。
一般来说,玻璃纤维、陶瓷纤维等无机材料具有较好的高温抗性能,可以用于制作热防护服的外层织物;而聚酰亚胺、芳纶、聚四氟乙烯等高分子材料具有较好的绝缘性能,可以用于制作热防护服的中间织物。
建筑物理第三版(柳孝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1.4章
建筑物理第三版(柳孝图)课后习题答案 1.4 章1. 建筑防热的途径主要有哪些?答:建筑防热的途径有:(1) 减弱室外的热作用。
(2) 窗口遮阳。
(3) 围护结构的隔热与散热。
(4) 合理地组织自然通风。
(5) 尽量减少室内余热。
2. 何谓室外综合温度?其物理意义是什么?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答:(1) 室外综合温度的定义室外综合温度是指以温度值表示室外气温、太阳辐射和大气长波辐射对给定外表而的热作用。
(2) 室外综合温度的物理意义一般用室外综合温度计算出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性能、建筑冷负荷和热负荷。
(3) 室外综合温度受影响的因素主要受到室外空气温度、围护结构外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太阳辐射照度、围护结构外表面与环境的长波辐射换热量、围护结构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等的影响。
3. 由【例 1. 4-2 】可知,该种构造不能满足《规范》规定的隔热要求。
拟采取的改善措施是:(a) 在钢筋混凝土外侧增加20mm厚的苯板(即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下同);(b) 在钢筋混凝土内侧增加20mm 厚的苯板。
试分别计算这两种构造方案的内表面温度是否能满足要求?哪种构造方案的效果更好?己知:苯板的热工指标为:干密度P o=30kg / m3;导热系数入=0. 042W / (m -K) ;蓄热系数S24=0. 36W / (m2 ? K) 。
答:略4. 冬季保温较好的围护结构是否在夏季也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试分析保温围护结构和隔热围护结构的异同。
答:(1)对于冬季保温较好的围护结构不一定在夏季也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
因为冬季保温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围护结构的热阻,而夏季隔热则与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蓄热性能密切相关。
(2)保温围护结构和隔热围护结构的异同①相同之处在于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对热阻都有一定的要求;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对热惰性指标也应该满足在谐波热作用下保证有足够的热稳定性的要求。
②不同之处之在于围护结构保温的设计指标主要是热阻。
建筑热工学 -建筑隔热与通风
其隔热性能与蓄水深度密切相关。
2014/10/9
蓄水屋顶的优点: 屋顶外表面温度、内表面温度、传热量大幅度下降; 随蓄水深度增加,内表面温度最大值愈低,15cm水深为宜 (见下页); 在夏热冬暖地区,不增加环境辐射反射。 严重的缺点:
╳
╳ ╳
夜间不能利用屋顶散热; 增大了屋顶静荷载; 一年四季都不能没有水。
2014/10/9
外围护结构隔热计算
在我国南方炎热地区,无论是夏热冬暖地区还是夏热冬冷地区,
房屋围护结构(特别是屋顶、西墙和东墙),都必须进行隔热设计。
夏季自然通风的房屋建筑,其围护结构外表面受到室外综合温度的 周期性热作用,内表面则处于室内空气周期性热作用下,这两种温 度的波动周期都是24h。因此,应按双向周期性传热理论计算。当围 护结构构造方案确定后,便可进行隔热性能的验算,其目的是检验 内表面最高温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imax temax
temax tsa,max
通过计算围护结构对谐波热作用的率减倍数和延迟时间, 得到内表面最高温度和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
室外综合温度除有周期波动外,还有以下特点: A.在夏季,同一地点、同一天中,各朝向的太阳辐射照度是不
同的。即使房屋各朝向的外表面状况相同,各朝向的室外综合温度
也是不一样的。 B.在室外综合温度中,太阳辐射热当量温度表示围护结构外表 面所吸收的太阳辐射热对室外热作用提高的程度。外表面太阳辐射 热吸收系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室外综合温度并非完全客观的参 数,而是具有人为因素的影响。 C.由于室外综合温度呈周期性波动变化,在围护结构隔热设计 的计算中,必须确定其最大值、平均值及振幅。
5.外围护结构隔热措施及构造
(1)屋顶隔热 A.采用浅色外饰面,减小当量温度 当量温度反映了围护结构外表面吸收太阳辐射热使室外热作用 提高的程度,水平面接受的太阳辐射热量最大。因此,要减少热作 用,必须降低外表面太阳辐射热吸收系数。屋面材料的吸收系数值
建筑物理(热)-2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原理及计算
周期性 热作用
常用于空调房间 的隔热设计
单向
双向
常用于自然通风房 间的夏季隔热设计
2.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原理与计算
本章仅讨论通过围护结构主体部分一
维的稳定传热和周期性不稳定传热问题。
打好基础,才 能解决更复杂 的问题!
2.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原理及计算 2.1 稳定传热
2.1.1 一维稳定传热特征 2.1.2 平壁的导热和热阻
q1
i 2
1
θi
R1
θ2
R2
θ3
R3 θe
q
q
i e 1
d1
2
d2
3
d3
i e
θi
θ2
R1 R2 R3
θ3
θe
对于n层 d 3
平壁θn ?
R1 i e 从右侧算起也可! λ λ2 R1 R2 R3 1 d1 d2 R3 R1 R2 i e 3 e i e 3 i R1 R2 R3 R1 R2 R3
《电子产品结构与工艺》课程标准
《电子产品结构与工艺》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电子技术应用类专业学生学习电子元件的认识与检测及电路的安装与调试的一门重点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电子技术应用不但给传统电子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电子行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家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电子制造,电子产品经营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代发展的大趋势,同时对电子技术领域从业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主要是培养电子产品制造,检测,维修与经营的技术人员,而《电子产品结构与工艺》这门课程正好是教学生掌握电子理论的基础知识、元件的认识和检测、电路的安装与调试以及提电路制作能力等方面的知识,因此《电子产品结构与工艺》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在整个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程在整个电子专业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前面开设的《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产品的检修》等课程是一个概括和体现,也是对后面开设的《单片机产品的装配与调试》、《PLC应用》等课程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课程的理念本课程的设计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将各学科的内容按“项目”进行整合。
本课程的“项目”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因而它是跨学科的,且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强调学生个人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要。
因而,本课程的设计兼顾了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本课程包含了九个具体的典型工作任务,每个任务均将相关知识和实训过程有机结合,力求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降低理论重心,突出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课程的价值与功能本课程是对中职学生传授“高技能”的核心课程,着重“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角色意识。
夏季建筑围护结构防热与隔热
在材料的选择方面,应选导热系数和导温系数小的材料(见建筑材 料热物理性能)。同时还要考虑建筑构造的层次排列,以提高结构 的隔热能力。
外围护结构可采用实体材料层的和带有空心封闭间层的屋顶或墙体, 在空气间层内铺设反辐射材料,如铝箔等,以减少辐射换热量。如 空气间层孔洞较大,不利于隔热,则应把空气间层改为细缝的双排 孔或多排孔构造。
③ 采用带有通风间层的外围护结构。主要利用自然通风的风压作用, 从间层内带走一部分热量,减少传入室内的热量,而且有利于白天 隔热和夜间散热。
④ 采用蓄水屋顶。利用水的蒸发,消耗屋面上的太阳辐射热。有浮 盖蓄水屋顶、淋水屋顶等。
建筑保温材料是通过对建筑外围护结构采 取措施,减少建筑物室内热量向室外散发, 从而保持建筑室内温度。建筑保温材料在 建筑保温上就起着创造适宜的室内热环境 和节约能源有重要作用。
设计时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采取防热措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湿热地区建筑防热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外围护结构隔热目的是控制外围护结构的内表面温度及其波动幅度, 并使内表面最高温度同室外最高综合温度之间有一定的延迟时间。 在外围护结构中,隔热要求最高的是屋顶,其次是西面的墙。隔热 措施有:
① 降低室外综合温度。在结构外表面采用浅色的涂料,并可利用光 滑的饰面材料,例如磁砖等以减少结构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在 屋顶或墙壁的外侧设置遮阳设施,例如遮阳幕墙等,以便有效地降 低太阳辐射强度。在屋顶、墙边植树、种植攀缘植物或草皮,绿化 环境,可使作用在结构外表面的太阳辐射大为减弱。
建筑防热是指为防止室内过热和改善室内 热环境所采取的综合措施。在从事建筑总 体规划和单体建筑设计时要根据建筑物的 使用要求采取防热措施
热功能防护服的设计与研究
热功能防护服的设计与研究作者:马菡婧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8年第02期【摘要】2012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发布的《防温降暑措施管理方法》中将高温作业引起的中暑纳入了工伤范围。
人在高温环境中工作,往往会导致中暑等机体功能失调的热致疾患,所以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热防护服的研究可谓非常迫切。
所谓的热功能防护服是指能够保护在极端天气(高温或超高温)和特殊场所工作的人员,减少职业伤害的服装。
主要用于消防、国防、建筑施工、野外勘探、冶金以及有明火、熔融金属和有易燃物质的场所。
本文基于热功能防护服的一般设计模式,分析了在防护服设计中常用到的高温防护方法;遵从防护服设计原则,明确了“主动降温、被动隔热”的热功能防护服机理,希望可以为从事该研究的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热功能防护服;研究现状;防护机理分析;设计研究【中图分类号】TD7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热功能防护服主要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工作人员,能够促进身体快速散热,同时阻挡外界高温对人体的伤害,具有防中暑、防烧伤、防灼伤的功能。
近年来,随着热防护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身体健康的愈发重视,社会对热功能防护服的要求也大大提高。
因而,热功能防护服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防热功能,还要达到一般服装的舒适感、轻便感。
在高温环境下作业的人们,有许多是死于热应激导致的心脏病,而并非是烧伤致死。
这就警示了我们,在进行热功能防护服的设计时要充分应用“主动降温、被动隔热”的原理来进行服装设计。
一、高温工作对人体的影响我们将可引起人体过热的环境称之为热环境。
在工作中,我们将气温>32℃,炎热地区>35℃,或者说在气温>30℃而相对湿度大于80%的劳动环境列为高温工作的范畴[1]。
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调节中枢能使机体环境和外界环境保持相对平衡。
但当外界温度过高时,会使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使人体体温调定点上移,导致人体大量产热而无法正常散热,进而出现中暑、热晕厥、脱水、酸碱平衡紊乱、皮疹、行为障碍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可突发心脏病而死亡。
钢制七柱散热器的作用
钢制七柱散热器的作用首先,钢制七柱散热器能够有效地散热。
在现代的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各种电子设备、工业设备和消费电子产品都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及时散去,会导致设备损坏或运行不稳定。
而散热器的作用就是通过散热介质(如空气、水等)与设备的热量进行热交换,将设备产生的热量散发到周围环境中。
钢制七柱散热器由多个散热片组成,这些散热片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通风孔,能够更好地与空气接触,提高散热效率。
其次,钢制七柱散热器可以保护设备免受过热的影响。
在一些高性能的设备中,如计算机、服务器等,长时间的高温运行可能会导致设备故障或损坏,甚至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
而散热器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降低设备的温度,保持设备正常运行温度范围内,并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寿命。
钢制七柱散热器的设计和制造能够应对高温环境,提供良好的散热效果,降低设备温度,减轻设备的热压力。
此外,钢制七柱散热器还可以降低噪音。
在一些特殊环境中,如办公室、医院、图书馆等,对设备噪音的要求较高。
而一些散热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噪音,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钢制七柱散热器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和采用低噪音材料,有效减少噪音的产生,提供安静的工作环境。
此外,钢制七柱散热器的应用范围广泛。
它适用于各种设备和场景,包括家用电脑、游戏主机、工业自动化设备、通讯设备等。
钢制七柱散热器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工艺成熟、散热效果好等特点,备受市场的青睐。
总的来说,钢制七柱散热器在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能够有效地提高设备的散热性能,保护设备不受过热的影响,降低噪音,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设备散热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钢制七柱散热器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不断提高散热效率和降低噪音水平,满足人们对设备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热防热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来源:新世纪LED论坛 根据热传导的途径来说,散热相应有以下三种主要方式:一、散热片导热式散热1、良好接触面:要求发热件与散热片要有良好接触,尽可能降低接触热阻,所以最好有大的接触面,接触面还需要有较高的光洁度,为了弥补因接触面的粗糙而导致的贴合不良,可以在中间涂抹导热脂,可以有效降低接触热阻;2、良好的导热材料:铜、铝都有较好的导热性能,铜的导热系数虽然优于铝,但铜有密度太高、价格贵的缺点,所以实际应用中铝材是应用最多;3、散热片固定方式:这个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环,如果不能把发热件与散热片良好接触,也是无法有效把热量传导到散热器上的,应用中有直接用螺丝钉紧固的,也有用弹簧片压固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设计,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功率器件和散热片之间有绝缘要求,中间选用的绝缘材料就一定要选用低热阻的材料,比如:聚脂薄膜、云母片等,实际安装中还要注意固定位置应使用受力均匀分布;4、散热片的形状:包括页片与基材的形状尺寸,要有尽可能加大散热表面积,这样散热片的热量才能快速与周围空气对流,比如说增加页片数目、在页片上做波浪纹都是好办法;基材要厚一些比较好,长而薄的散热片效率很差,在远端基本上是不起作用的了;二、对流散热1、自然对流:发热器件或者散热片的热量可以是依靠自然对流散热,这样的话,发热件或者散热片最好以长边取为垂直方向为佳,而且要尽量使散热片的横断面与水平面方向平行,因为热空气是上升的,这样才比较有利于空气流通,象单面页片式的散热器就比较适合安装在机体背板以自然对流方式散热;2、强制对流:采用风扇强制吸、排的方式拉动一个风场来加强空气对流,是比较有效的散热方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风扇规格与数目,在设计上要注意的有这么几点:A、各风扇风场方向要一致,不要互相打架,否则效率肯定大打折扣,对机箱内部来说最好有相应的进风口与出风口;B、采用强制风冷时,对于页片式散热片来说,要使页片方向与风道气流方向一致c、机箱上要根据风场的需要留出相应的散热孔,散热孔并非越多、越大就越好,首先散热孔的大小根据不同的安规等级有相应限制,还要考虑EMI的要求(可以参考一下附图);另外,重为重要的是:散热孔的分布要与风道气流的流向吻合,三、辐射散热这种散热方式给设计者留出的空间相对较少,对于发热器件与散热片来说,表面光洁度越高,辐射效率越差,所以比较廉价而且较有效的一个手段是把铝型材散热器表面做氧化处理,这层氧化层可以大大改善辐射效率(比如,一个表面研磨光洁的散热片,表面辐射率可能在0.1左右,做过氧化处理后,辐射率的值可以升高到1)当然现在还有其他多种多样的散热方式,如液体致冷,蒸发冷却,半导体制冷,热管传热等,但基本思路都是围绕这几方面来考虑的。
此外,防热设计主要从合理布置元器件,合理排布印刷电路板,合理安排机箱内部结构件三个方面来考虑。
散热又和电磁兼容好象很冲突,怎样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呢?对于thermal来说孔越大越好,全开最好;EMI则要求孔越小越好,不开最好,同时考虑到防护等级,一般散热孔都是条状;简单讲就是:开小孔;多开孔。
防水产品的散热一般通过灌胶来处理。
对于散热,如果散热片够用的话绝不用风扇,因为风扇要取电,而且容易坏。
密封产品的散热,比较直接的方法是在内部形成风路风道,使发热元件的热尽量在内部分散开,也可以直接把发热元件铁在机箱内壁,或者通过比较好的传导热器件进行传导到机箱上(市面上有比铜传热更快的多的器件)电热器具通常是这样进行散热的。
于器具底部开进风栅,利用热风上流的特性,只要在器具的上部也设置相应的通风口,便形成一套很有效率的自下而上的对流系统了。
很多电器把线路板设在底部进风栅的上面,以此对IC及变压器等元件进行降温。
视频产品的结构设计,在散热片和芯片之间必须涂导热硅胶(类似牙膏),这个可以增加散热效果,因为导热硅胶可以将散热片和芯片之间的缝隙填平,增加了传导的效果。
另外在散热片侧面装一个风机(最好是带信号控制线的哪种)做大尺寸液晶显示器产品其液晶在高温下很容易老化,屏幕上出现一大块一大块的坏点,可以通过加装风机来解决的;根据实验结果,加风机后显示器内部湿度很环境温度只差三度左右,如果不加温差有十五度左右,所以效果是很明显的;采用的从机箱底部进风,风机安装在机箱上部,抽风。
机箱上面的开孔要与风机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这样空气的流动路线最短,但在风机与机箱的散热孔之间最好不要有元器件,它们会影响空气的流动。
其实风道的设计是很复杂的,但只要在50度的环境下连续运行48小时机器仍然能正常工作,说明您的设计就是正确的,优秀的。
机壳的热设计电子设备的机壳是接受设备内部热量,并通过他将热量散发到周围环境的一个重要热传导环节。
机壳的热设计在采用自然散热和一些密闭性的电子设备中显得格外重要。
由试验证明,不同结构形式和涂覆处理的散热效果差异较大,经验证明:1。
增加机壳内外表面的黑度,开通风孔(百叶窗)等都能降低电子设备内部元器件的温度。
2.机壳内外表面高黑度的散热效果比两侧开百叶窗的自然风冷对流效果好。
内外表面高黑度时,内部平均降温20度左右,而两侧开百叶窗时(内外表面光亮),其温度只降8度左右。
3.机壳内外表面高黑度的散热效果比单面高黑度的效果好,特别是提高外表面的黑度时降低机壳表面温度的有效办法。
4。
在机壳内外表面黑化基础上,合理的改进通风结构,加强空气对流,可以明显降低设备的内外温度。
5。
通风口的位置应注意其流短路而影响散热效果,通风口的进出口应设在温差最大的两处,进风口要低,出风口要高。
风口要接近发热元件,使冷空气直接起到冷却元件的作用。
6.在自然散热时,通风孔面积计算很重要。
可根据设备需由通风口的散热两计算:S0=Q/7.4*10^5*H*t其中:S0为进风口或出风口的种面积cm^2Q为通风孔自然散热的热量(设备的总功耗减去壁面自然对流和辐射散去的热量)wH 为进出风口的高度差cmt=t2-t1 设备内部空气温度t2与外部空气温度t1之差7。
通风口的结构形式很多,由金属网,百叶窗等等,设计时要根据散热需要,既要结构简单,不易落灰,又要能满足强度,电磁兼容性要求和美观大方。
8。
密封机壳的散热主要靠对流和辐射决定与机壳表面积和黑度,可以通过减少发热器件与机壳的传导热阻,加强内部空气对流(如风机)增加机壳表面积(设散热筋片)和机壳表面黑度等来降低内部环境温度。
热分析模拟软件anysys , pro-mechanicar 結構模擬flothem IcePak 熱流電子模擬star-CD , star-LT 流體模擬一般目前流行這些,國內剛開始;從經驗設計轉化向分析設計,做散熱模擬用的是 IcePak在ICEPAK仿真测试中一般选择emissivity=0.09( Al-commercial-surface)emissivity=0.35(Paint-Al surface)emissivity=0.98(paint-black parsons)给大家推荐一种更牛的散热方式:Panasonic最正宗的Toughbook系列中的拳头产品CF-29散热众所周知,热量的传导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三种,大多数笔记本采用的都是风冷方式,风冷方式本来无可厚非,可是却会引入几个新的问题.一是能量的消耗,一般一个风扇的能耗在0.4W到1W之间,笔记本用电池能量是极其宝贵的一般一个电池的总容量在24W到70W之间,高级一点的风扇采用温控机制可以省一些电但实际情况是风扇一旦转起来就不会停下来了,省电效果极为有限;二是噪音的增加,这在新机器上还好一点,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风扇转轴的磨损噪声也就与日俱增;三是灰尘的引入,空气的对流势必会引入灰尘,灰尘积聚在散热片上达不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因此可以完全抛弃主动式风冷的方式采用被动式的散热,当然不是,这里提供秘密武器——热管。
图1 热管是现在比较热门的玩艺,君不见某某显卡竟然用热管散热器来当卖点,殊不知热管在笔记本家族中已经有些年头了,不过当时由于成本较高只能用在笔记本这种奢侈品中现在开始在台式机的市场上攻城掠地了。
热管的原理也就是在一条抽成负压的铜管子里面放入一些低沸点液体,热管一端受热的时候液体因为气压高沸点低也就蒸发,蒸发是会吸收大量的热的,而在热管的另一头遇冷气体就冷凝变回液体并由于毛细孔作用回流到另一端,循环往复(图2)。
由图1可以看出,笔记本的显卡和CPU的热量由两条热管负责将热量分配到整个底座,从而将两点热源变成五点热源,五点热源的温度大致相等从而达到了分散热量不至过度集中的目的。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整机设计的时候对热量的分布是十分之均匀的,键盘左方是CPU的一点热源分支,而键盘右边是发热量比较大的PCMCIA插槽,同样的掌托左便是CPU的另外一点热源分支,而右边则是键盘,这样的安排使的键盘和掌托局部都不至于过热,而是否过热是影响手感和舒适度的一大关键。
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热管的两端都被厚厚的铜片紧密的压着,铜的导热特性要比铝好,热管也是铜做的,而且厚铜块更利于热量的扩散。
CPU和铜块之间并不是直接相连的,因为一来铜块的表面要打磨成十分光滑的镜面效果才能保证妥贴接触,二来主板和底座靠螺钉紧固如果螺钉稍微松动导致铜块和CPU不能良好的接触后果堪逾。
因此CPU和铜矿之间是通过一片导热胶来完成热量传输的。
既然热管导热能力如此优良为什么还要用两条(好像武功如此高强,一剑封喉何必用第二剑?)这是因为热管在每个拐角处都会损失30%左右的效率。
除了热管以外,CPU上直接覆盖的铝制散热片还通过一条向上的分支紧贴键盘下面的大块铝板(图3)。
也许会有人怀疑这种无风扇设计的被动式散热的可靠性,实践证明了在环境温度32度的情况下连续观看RMVB电影CPU占用率在90%到100%之间1个小时后CPU温度在65度,比IBM600系列等一些相同配置采用风扇的机型还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