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林白水的新闻思想_艾红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社会科学版<双月刊>

山东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

试论林白水的新闻思想

艾红红 齐立稳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林白水的新闻思想的个性和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开启民智为宗旨,大力倡导白话报刊;二是追求专业主义品格,以“说人话、说真话”为新闻工作者的生命线。

关键词:林白水;启迪民智;白话报;“说人话、说真话”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9839(2006)0620157204

On L i n Ba ishu i’s Thoughts of the Journa lis m

A I Hong2hong Q IL i2wen

(S choo l o f C h i ne se Langua ge,L ite ra tu re&Jo u rna lism,

S ha ndo ng U n i ve rs ity,J i nan250100,P.R.C h i na)

Abstract:Lin Shuibai’s vie ws of j ournalis m can su mmarized as foll o ws:(a)enlightening ordinary peop le

by p r o moting the publicati on of vernacular journals,magazines and ne ws papers;(b)striving for p r ofes2

sionalis m with"telling the truth in vernacular language"as journalists’lifeline.

Key words:L I N Baishui;enlighten ment;vernacular ne ws papers;telling the truth in vernacular language

林白水(187421926),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报人,因发表抨击反动军阀及其走狗的时评而惨遭杀害。今年8月6日是他就义8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这位报界先驱和勇士,本文试图对其新闻思想的个性和特色进行初步的总结性探讨。

诚然,林白水对新闻理论并无专门研究,也没有系统的新闻学论著,但这并不表明他没有新闻思想。笔者认为,他的新闻思想主要散见在其有关言论、主张,尤其是体现在他丰富的新闻实践中。从1901年投身报业,到1926年以身殉报,中间除五年左右的官场生涯外,林白水都是以报人身份参与社会事务的。他不仅亲手创办了多种报刊,还撰写了大量消息、通讯、评论以及文学作品。正是20多年悲壮、热烈的报业生涯和数百篇“如云驱电掣,如风马之驰”的文章,奠定了他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和出色的民主革命宣传家的历史地位。所以,探讨林白水的新闻思想,应当主要从其新闻实践入手,以他的新闻实践为依据。

收稿日期:20060729

作者简介:艾红红(1970),女,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新闻史。

751

一、以开启民智为宗旨,大力倡导白话报刊

1901年6月,应《杭州白话报》创办人向藻馨的邀请,林白水加盟该报主持笔政。这是他整个新闻生涯的起点。在为该报撰写的发刊词《论看报的好处》中,林白水开宗明义地指出:“我们办这个报的意思,原为广开民智……”,并强调看报的好处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1]

。由此可见,从涉足新闻事业的第一天起,林白水就已明确地将广开视野、启迪民智当作报刊的首要职责。近代以来,由于儒家传统的影响,也由于现实政治的促动,报人们多将政治理想与抱负寄托于报刊之中,普遍赋予报刊“开民智、造舆论”的社会责任与政治功能。尤其是在辛亥革命前,激烈的政治现实支撑着当时报刊的主题,通过报刊开启民智,以“报刊救国”、“新闻救国”,成为当时优秀报人们共同的新闻理念。在这一点上,林白水与他同时代的许多优秀报人是一致的。在《杭州白话报》主持笔政两年,他大力宣扬新政,提倡社会改革,如反对女人缠足,号召禁烟;批判宿娼纳妓,主张破除迷信等,在当时的杭州民众中有很大影响。全国第一个“女子放足会”就是在其影响下于杭州成立的。以此为起点,开视野、启民智成为林白水一生办报实践的导向标,成为他整个新闻实践中一以贯之的价值取向。与同时代的报人相比,林白水的超越之处在于,他没有采取文言的或半文半白的“改良”文字以谋求上层社会认同为过渡,而是干脆利落,一步到位,直接选择了白话文。以影响而言,林白水堪称中国报刊白话第一人。在此之前,报刊采用的大都是文言八股或半文半白的文体,在广大民众文化水平不高、教育资源匮乏的背景下,这种报刊事实上很难大众化,只能作为官僚和封建知识分子等特权阶层的专利。也就是说,报刊事实上成为一种文化垄断。对此,林白水一针见血地指出:

“如今这种月报、日报,全是给读书人看的,任你说得怎样痛哭流涕,总是‘对牛弹琴’,一点益处没有的。读书人既然无用,我们这几位种田的、做手艺的、做买卖的以及那些当兵的兄弟们,又因为着从小苦的很,没有本钱读书,一天到晚在外跑,所以见了那种之乎者也、诗云子曰,也不大喜欢看他。到后来想要看时,却又为着那种奇离古怪的文章,奇离古怪的字眼,不要说各位兄弟们看不懂,就是我们,也觉得麻麻胡胡哩!”[2]林白水极力倡导使用白话文,倡导报刊大众化,其实质则就是要打破话语垄断和文化垄断,使新闻工作者的视野从官僚、知识阶层向平民百姓下移。他认为,只有语言通俗化了,报刊才能大众化,才能真正成为与“百姓”交流、沟通的工具,才能真正发挥启迪民智的作用。在《杭州白话报》的创刊启事中,林白水这样写道:“因为我是一个平民,所以我说白话,是一般老百姓的语言,而不是一般士大夫阶级的咬文嚼字或八股文的文章。”1903年12月,他又独立创办了《中国白话报》,表现了他以白话报刊为启蒙民众载体的决心和信心。“要使种田的、做手艺的、做买卖的、当兵的、以及孩子们、妇女们,个个明白,个个增进学问,增进识见,那中国自强就着实有希望了。”[2]在该报上,林白水以“白话道人”为笔名,陆续发表了《做百姓的身份》、《论做百姓的责任》、《做百姓的事业》、《国民意见书》等多篇文章,力图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来达到启迪民众、唤起“百姓”与黑暗邪恶势力作斗争的信念。他积极宣传爱国主义和反帝反封建的思想,主张建立共和制度,还大力宣传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现代西方民主观念,在当时的民众尤其是底层民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报纸的发行范围曾遍及全国25个城市。除了倡导报刊语言白话化,林白水还对新闻体裁的革新做了积极的探索。在《中国白话报》中,他设立了论说、历史、地理、传记、新闻、小说、戏曲、歌谣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栏目,专门针对下层群众和青少年读者,内容多涉及新政。其直接宣传民族革命的作品《黄帝传》、《娘子军》、《白话扬州十日记》等均突破了以往报纸体裁的局限性,运用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当然,林白水最有特色的创新性文体还是新闻评论。他的短评指陈时事,尖锐泼辣,体现出对时局所持的鲜明立场以及直抒胸臆的无畏精神;他的时评冷峭凌厉,绵里藏针,专寻对方的命穴处加以痛击[3],读之令人痛快淋漓,从而使报纸言论大放异彩,成为向黑暗和腐败势力冲锋陷阵的锐利武器。通过报刊语言白话化的倡导,通过新闻体裁的革新,以媒介大众化为追求,林白水实现了自身价值取向与价值体系的根本转换,实现了由传统士大夫的“代圣人立言”向现代知识分子的“代百姓立言”的转型,从而融入时代大潮之中,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

8

51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