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试析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试析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语文学科作为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文字的重要学科,应该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语文学科,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言文字能力,还可以深刻理解和领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爱国情怀,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
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语文学科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主要学科,首先应该在语言文字的选择和课文内容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感。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通过课文的选择和内容安排,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选择有关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人物的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爱国主义的伟大情感和时代责任。
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课文解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爱国主义精神,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通过课文内容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培养出更加健康向上的民族情感。
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还可以借助作文和诗歌创作等形式,让学生从文字创作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感。
作文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作文,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向往,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责任意识。
组织学生进行“我的祖国”主题的作文创作,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感受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使学生在文字中表达对祖国的美好向往。
还可以通过诗歌创作的形式,让学生表达对祖国的深情厚意,从而加深对爱国主义情感的感悟和体验。
通过作文和诗歌的创作,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科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在文字中传递出对祖国的热爱和向往,从而培养出更加健康向上的民族情感。
(小学语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来巩固下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是我国人民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我国人民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强大力量源泉。
对学生来说,则是他们奋发学习的推动力量。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让他们把自己的学习、生活与祖国的命运前途紧密联系起来,从小在心田里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
现介绍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做法:一、在课题中渗透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思想教育的凝聚点。
抓住题眼,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使学生在分析课题中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
如教学《难忘的一课》,“难忘”二字就是思想教育的凝聚点。
为什么称这节课是难忘的一课呢?因为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以前,台湾一直被日本人占领,他们对台湾人民实行奴化教育,不准台湾人民学习祖国语言文字。
现在,人们开始学习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所以这节课对台湾人民来说,确实是难忘的。
抓住了“难忘”这个题眼,学生就会对中华民族遭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史有所了解,从而激发他们奋发向上、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在导语中渗透生动、巧妙的导语,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而且有利于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渗透。
如教学《桂林山水》时,我设计这样的导语:你们听说过桂林吗?去过桂林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的山水既然那样美,你们想去旅游吗?现在就让老师带你们进行一次假想旅行。
教师过讲解边范读,利用“假想旅行”的形式,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
学生在教师导游式的介绍中,既然可以领略桂林的山水的自然风光,又能激发起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三、在直观形象中渗透语文教学恰当地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既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语文教学情趣盎然,又能把爱国主义教育寓于形象思维中。
如教学《桂林山水》、《颐和园》、《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草原》等课文时,可利用挂图、幻灯、多媒体等直观形象的教具,调动学生多种器官的功能,启发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头脑中浮现出祖国山河的壮丽画面,不仅能唤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更能使他们体会到各族人民只有紧密团结,才能建设好家园、建设好祖国。
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实践探析
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实践探析摘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位小学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
语文作为小学阶段中重要的一门学科,教师应该正视语文学科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深度挖掘语文教学内容中蕴含的爱国主义要素,进而对学生展开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意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多元发展。
因此,本文将以学生为中心,谈谈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小学语文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独特优势。
首先小学语文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思想,教师可以借助语文学科的情感性,以情感人,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并且借助语文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表达爱国情感。
其次。
小学语文课本内容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教师可以从古诗、课文等方面入手展开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毕竟是一种情感上、思维上的熏陶,教师要注意爱国主义教育情境创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聚焦教材文本,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小学语文教材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库,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教育养分。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时,必须从教材入手,探析教材中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育点,并且以教材为基本设计相关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教材中直观感受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
第一,教师可以寻找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故事,在分析故事情节和主旨时,引导学生学习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教师可以寻找教材中的爱国主义行为,以课文中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人物为基点进行剖析。
丰满的人物形象以及立体的人物经历,能够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行为的具体表现。
第三,教师可以寻找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情感,教材中部分古诗词和课文表达了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气节,学生在古诗词朗诵和记忆中能够提升爱国主义情怀。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并且体会毛主席内心情感的变化,让学生感知毛主席儿子“毛岸英”的伟岸事迹背后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坚定的信念。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5篇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5篇第一篇: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屹立到现在的国家,靠的就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这是维系整个中华的灵魂所在。
但是现在的一些小学生却漠视中国的文化传统,例如,一些独生子女骄纵、缺乏责任心,即使犯错也找各种借口,推脱责任。
还有一些小学生拉帮结派,搞小团体主义。
还有一些小学生,为了小食品里的卡片,就大量购买这种零食,取出卡片后,就把食品扔掉了,久而久之养成了浪费的坏毛病。
这些都是与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相背道而驰的。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最主要、最重要的场所,而教师在教导学生正确认知上无疑担负着不可替代的重任。
作为教师,我把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渗透到了日常的教学中:一、发扬民族气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青少年时期正是立志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树立崇高的理想对青少年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的健康成长起着决定作用。
19世纪法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道德规范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而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挖掘文章所蕴涵的思想内容,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让学生明辨是非,分清善恶,给学生以直接、感性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积极的人生态度,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英雄先烈,热爱祖国的今天,矢志不渝地开创祖国的未来。
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养成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他们心中树立坚实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
这是让学生成长为有志、有为青年的首要要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精心提炼语文教材中那些闪耀的爱国主义思想,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可以受到语言文化知识的洗礼,认识客观世界,同时也影响改变着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含有深刻爱国主义情操的课文,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狼牙山五壮士》、《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等,利用这些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小树立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
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1. 引言1.1 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是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当铭记在心的重要品质。
而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文学知识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课程,自然也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使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可以通过课文内容、教学活动、师生互动等多种方式展开。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解读,让学生通过文字感受爱国情怀,激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教师还可以结合国家重要节日、纪念日等特殊时刻,开展相关主题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这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语文作为传承民族文化、传播国家精神的学科,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和国家观念,增强他们对祖国的认同和热爱。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描写祖国风景、传统文化、英雄人物的文章,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情和自豪感。
爱国主义教育能够促使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在阅读中,学生能够了解到许多爱国英雄的事迹和奉献精神,激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祖国和人民作出贡献。
爱国主义教育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公民。
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2 如何通过文学作品传递爱国主义情感通过文学作品传递爱国主义情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语文课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语文课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语文课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语文教
育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在语文课上有效地进行爱国
主义教育:
1.传承经典
学生在研究语文课程的过程中,应该接触到一些具有爱国主义
精神的经典作品,如《红岩》、《红楼梦》、《岳飞传》等。
教师
可以通过课堂讲解、阅读指导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这些作品中所
蕴含的爱国主义思想。
2.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他们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通过课堂演讲、写作训练
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精神的理解。
3.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与爱国主义有关的话题。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4.组织文化活动
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与民族文化相关的活动,如朗诵比赛、诗歌鉴赏、文化展览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5.展示正面案例
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爱国主义精神的正面案例,如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代的先进事迹等。
通过讲述这些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榜样意识,引导他们向这些榜样研究,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通过以上方法和策略,教师可以在语文课教学中有效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课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课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苏赫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
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爱国是最伟大的情感之一,在语文课堂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使学生们在心目中更加热爱祖国,成为一个具有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人。
语文课堂与爱国主义教育息息相关,在语文课堂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标签:语文课堂;教育模式;爱国主义教育引言语文课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应该将我国优秀的文学和多彩的文化展示给学生们,使学生们从这些丰富的文化當中,培养其热爱祖国的情感。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变化也越来越快,在语文课堂上,应当立足传统,推陈出新,使学生们感受到爱国的强烈情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一、爱国主义爱国从来不是一个空洞的名词,它表现在方方面面。
爱国主要表现在热爱祖国的故土山河、热爱人民、热爱自己的国家。
祖国是具体而实际的,让学生们意识到,祖国就是脚下世代生息繁衍地辽阔,大地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家园,热爱祖国的故土山河是对哺育我们土地最朴素,最真挚的爱。
热爱人民,指的是要热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的亿万人民。
正是因为有了亿万人民的勤恳工作和不懈努力,我国才有了如此巨大的成就[1]。
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核心,只有真正爱国,才能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凝聚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撑,我国在国际道路上走得更远。
二、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一)重视汉字我国汉字源远流长,在语文课堂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离不开对汉字的品味和剖析。
语文教师在解析重点字词的过程当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语文教师应该深挖教材中存在的爱国主义情感因素是爱国主义思想渗透到学生们的方方面面,成为学生们遵守的政治准则和行为规范,进而成为道德规范[2]。
我国的汉字具有象形的特点,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教学,同时也可以对汉字进行解析,例如,在讲价值的值时,语文教师可以这样讲解,在正直的直旁边加上人字旁就成为价值的值,只有做一个正直的人,这样以后才能够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试析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试析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中华民族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语文学科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的主要学科之一,具有重要的责任和作用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语文学科的教学,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增强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本文将从语文学科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意义、渗透方式和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实际意义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
语文学科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的主要学科之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爱国情感。
语文学科不仅可以向学生传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优秀作品,还能在这些作品中渗透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感。
通过学习古诗词、名著文学和现代文学作品等,学生可以深刻感受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了解国家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的奋斗历程,从而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语文学科作为传承文化的学科,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通过学习语文学科,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文化财富,从而树立正确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和热爱。
也可以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经典作品和现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中国先进文化和现代文学的认同感和信心,从而树立文化自信心。
语文学科作为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学科,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情感。
语文学科可以通过名著经典和现代文学作品,向学生传递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励学生珍爱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国先进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以上种种意义都表明,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二、渗透方式和方法语文学科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有多种多样,可以从教材编写、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选择和课外延伸活动等方面渗透。
要通过教材编写,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进入语文教材中。
教材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基础和核心,而教材的编写直接关系到语文学科教育的效果。
试析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试析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国家意识与爱国主义教育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在语文学科中,也不例外,爱国主义教育已经渗透到了各个层面中。
其一,语文教材中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教材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基础,各个学段的语文教材中都蕴含着爱国主义教育的种种元素。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对祖国的美景、名胜古迹等进行了介绍,对祖国历史的感性认识也通过语文教材进行了渗透。
在初中阶段,语文教材通过名著阅读,对古代历史、现代文化以及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使学生通过语文阅读体现出爱国主义情感。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则着重在文学艺术的欣赏和阅读,培养学生的美感和人文精神,形成感性认知的爱国情感。
其二,语文教学中也秉承了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有着独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语文的同时,也会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例如,通过团队合作来促进不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让学生在尊重对方的同时,增强了对祖国统一、团结一心的认识。
在语文课堂中,通过平等的讨论与反馈,使学生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形成了爱国主义情感。
此外,教师可以以一种故事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感性认知感知自己的国家,使学生从学习语文中传达出强烈的爱国之情。
其三,语文教学中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爱国情感。
语文学科是一种情感性和启发性的学科,它可以通过语言的表达与文化的叙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语文学科在学生的情感认知中占据着重要的角色。
语文教学中的学习,可以启发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强化对祖国的爱国情感。
同时,在语文学科中的文学作品可以代表着一种文化价值,这种文化价值的传递也是自然而然地潜移默化地发生。
通过这些文本形象化的展现值得推崇的思想、精神,并不断强化在学生身上形成的爱国情感,实现深入渗透的教育效果。
在语文学科中,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重要而又必不可少的。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而且可以培养出学生尊重传统文化、继承文化精髓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浅见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浅见爱国一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爱国主义教育是整个学生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大学都必须要渗透的一个重要的教育元素。
爱国主义教育是通过老师和学生在围绕一个话题,或者是一篇文章学习时,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体味人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最终形成爱祖国,爱人民,成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好少年。
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就非常有必要。
标签:小学语文教学爱国主义教育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当前,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采用的教学方式,对学科专业性知识更为注重,老师注重语文专业知识的讲解,学生注重语文知识的学习,而讲述的内容,大多数只是课本上的文章,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比较少。
同时,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对曾经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艰难时代了解甚少,无法将自身的幸福与未来,与祖国命运相联系。
如果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仅要通过教材,同时还应结合自身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根据当前阶段学生实际的年龄情况和知识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爱国,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对祖国产生深厚的情感。
进而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是与祖国命运相联系的,逐渐成为一个心系祖国的大写的人。
二、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的途径(一)语文字词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语文字词学习是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学科教育中的开始,是一切知识教育的基石。
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遍布语文学习材料的方方面面。
作为教师,应该利用语文学科知识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小学一年级在教学“大、小、多、少、山、水、土、石”时,教师应该从文字的演变过程教起,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文字从甲骨文一路演变到今天的楷书、行书的历史过程,进而感受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让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语文阅读教学是基于字词教学基础上的另一个阶梯,此时,语文材料将更为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渗透于语文阅读材料中,作为教师,在引导学生初读、熟读、熟记,进而到背诵的基础上,再根据语文课程目标,探索文章的深层内涵,了解主旨,体会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思政教育则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仅掌握语言文字知识,更能够培养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是广大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教学作为学生接触语言文字的主要课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十分重要。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爱国主义题材的优秀篇目,通过对这些篇目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对国家、民族有更深刻的认识,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比如《小兵张嘎》《雷锋的故事》等经典文章,通过对这些文章的诵读、分析、讨论,学生可以感受到英雄人物的爱国情怀,激励他们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
在作文教学中也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一些爱国主义主题的作文,如《我爱我的国家》《我和我的祖国》等。
通过作文的写作,学生可以在语言文字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当前思政教育的重点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选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比如可以选用一些题材广泛、思想深刻、价值观积极的优秀课文,如《茅盾文选》中的《春》《秋》等,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闻报道、科普读物等,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身边发生的一些正能量、积极向上的事迹和事物,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道德素养”是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文分析、朗读训练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在语文课堂上教授一些蕴含道德情感的文学名著,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通过对这些文学名著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物的品行和道德情感,从而感悟出正确的道德观念。
家国情怀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实践
家国情怀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实践一、引言家国情怀,是指个人对家庭、国家和民族的深刻情感认同,以及为家庭繁荣、国家强盛、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教育过程中,家国情怀的培育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二、家国情怀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途径1. 融入课程内容: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家国情怀融入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民族文化、历史人物等,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开展主题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种主题活动,如爱国主义教育周、民族文化节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家国情怀,培养责任担当。
3. 实践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家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
4. 情感教育: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讲故事、看影片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家国情怀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案例1. 历史课教学:在讲解中国历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感受民族精神的力量。
例如,在讲解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抗战英雄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 语文课教学: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家国情怀。
例如,在讲解《岳阳楼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体会范仲淹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
3. 地理课教学:在讲解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领土完整和资源分布,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资源意识。
例如,在讲解中国地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地形地貌、资源分布等情况。
四、结论在家国情怀的培育过程中,课堂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要善于将家国情怀融入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家国情怀,培养责任担当。
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历史课、语文课、地理课等学科教学都可以有效地渗透家国情怀。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渗透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渗透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强化爱国情怀的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民族观与国家观,提升学生的社会感、责任感、使命感。
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爱国素材,营造多元化、趣味化的语文课堂氛围,展现出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全面提升,不断完善自我、修正自我,取得理想的语文学习效果。
下面,笔者对此浅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关键词:初中语文;爱国主义思想;渗透;策略;语文属于一门实践性、人文性特征较强的学科,教师要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思想,让学生在掌握语文教材知识的同时,拥有强烈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从而更加努力地投入语文学习活动中,为之后参与社会活动以及学习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
本文旨在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进行探究,希望为培养初中生良好的爱国主义思想提供相应的指导与借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的必要性(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能够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
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实现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的融合,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爱国素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能够更加专注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将来能够为社会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时,中学生正处于培养人生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他们缺乏一定的事物辨析能力,很容易受到外来腐朽文化的误导与影响,只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展现出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和人文功能,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才能让初中生能够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完善语文课程中的爱国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能够完善语文课程中的爱国教育,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一、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这些元素,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感悟。
例如,在讲解《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五壮士的英勇事迹,感受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其他英雄人物的事迹,如黄继光、邱少云等,让学生了解他们的英雄事迹和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课堂教学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例如,在讲解《祖国多么广大》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美丽和伟大。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祖国的发展和变化,让学生了解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通过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爱国视野课外阅读是拓展学生知识面和视野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献,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例如,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历史题材的书籍,如《史记》、《资治通鉴》等,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行动实践活动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祖国的伟大和美丽,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行动。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革命遗址、历史博物馆等,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如义务植树、义务打扫公共场所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摘要】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的渗透至关重要。
通过小学语文课程,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文学作品,从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经典文学作品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
这种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还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
小学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有效途径,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可以激发学生对国家的热爱与责任感,进一步营造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教学氛围。
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教学、爱国主义教育、渗透、重要性、融入、经典文学作品、爱国情感、责任意识、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有效途径、国家意识、文化自信。
1. 引言1.1 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是至关重要的。
语文课程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文学知识的重要课程,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有效途径。
在当今社会,爱国主义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
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引入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中感受国家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
结合国家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
小学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有效途径,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可以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
2. 正文2.1 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性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语文是学生学习国家语言文字的主要科目,通过语文课程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如何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如何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我们应当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和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利用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
在各学科的教材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例如,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如《岳阳楼记》《过零丁洋》等,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历史教材中,讲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以及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地理教材中,可以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广袤疆土、丰富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元素,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其中。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伟大和民族的自豪,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发表自己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和感悟,进一步加深对爱国主义的认识。
二、结合时事热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事热点是现实生活中最鲜活的教育素材,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国内外时事动态,及时将与爱国主义相关的热点事件引入课堂。
例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无数医护人员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奋战在抗疫一线;全国各地的志愿者纷纷行动,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我国在疫情防控中展现出的强大组织能力和制度优势等,这些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案例。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新闻报道、视频资料,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这些时事热点,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事件中所体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
小学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策略分析——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为例
小学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策略分析——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为例摘要:小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为学生注入爱国主义教育。
作为教育者,教师应依托教材,立足课堂,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联系时事,引导体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立足实践,开展活动,升华爱国主义体验。
对此,本文将结合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展开策略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爱国主义教育;策略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其中指出,“要坚持从娃娃抓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
”语文教学是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的主阵地,小学教师如何将爱国情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表达出来,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
教师要结合当今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和语文教材文本的特点,深入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内涵,有策略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有关爱国主义教学内容的分析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为蓝本,对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文章进行了分类,重点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身处他乡的游子思乡之情三个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借助实实在在的爱国主义教育篇目,选取鲜活的爱国素材给予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具体篇目如下:1.教材中的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内容分析实现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千百年来的不懈追求。
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维护祖国和平统一的高远志向。
《从军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整首诗表达出诗人对边关将士保家卫国、勇于献身的崇敬之情。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实现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
2.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分析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篇目,如《汉字真有趣》《我爱你,汉字》,它们都属于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开展以汉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汉字文化的了解,让他们能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
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命运的一种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语文教学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知识,更是培养爱国情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如何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成为了语文教师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通过经典课文传承爱国精神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经典课文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
这些经典课文既具有优美的语言形式,又有着深刻的爱国主义内涵。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解读经典课文,让学生了解其中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教师可以选取《白兔记忆》、《荷塘月色》等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诗情画意中蕴含的爱国之情,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也可以组织学生朗读传统诗词,让他们通过语言的表达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从而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二、利用名人故事传承爱国精神名人故事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资源,其中不乏大量的爱国主义故事。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屈原投江、岳飞断蛟、毛泽东红军长征等英雄故事,让学生了解他们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引导学生学习他们顽强拼搏、不畏艰险的爱国精神。
通过这些名人故事的传承,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爱国英雄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以民族节日浸润爱国精神民族节日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时机。
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民族节日的传承意义,进行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春节的由来、习俗以及和爱国精神相关的民间故事;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教师可以教授相关的国庆节文化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通过这些民族节日的浸润,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通过现代文学作品弘扬爱国精神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一些现代文学作品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爱国主义,就像学习做人一样。
而现实生活中有不少老师只注重教书,而忽略了育人。
爱国主义文化教育渗透到于语文课中,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抓好语文课中的爱国观念文化教育的渗透作用,应该在日常生活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扩展到每一种教学活动操作环节,运用各种社会活动激励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热忱。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开展民族爱国主义高等教育呢?我从如下几种方面谈谈自已的想法。
一、从语言文字出发,从心理情感入手在语言文字练习中,以饱满的热忱激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
使中小学生步入精神情感的体验、感受阶段,是教育的重要路径。
在语文课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我特别注重情境设定,使学员入情进境,得到人文情感的陶冶在《望天门山》课堂上,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诗歌中描绘的景物呈现给学生,让他们从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气势和碧绿的江水在此回旋中体会到山河的壮丽,想像出青山、绿水、帆船的具体生动人物形象,深化对诗歌表达语言的了解,进而培育他们喜爱祖国建设伟大江山的思想感情。
二、从好词语出发,以词教育在小学语文课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字词赏析这个主要内容必不可少,培养的爱国主义心理情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对课文阅读中的重点词语加以掌握,并采用声文并茂的教学方法,才能让爱国主义教育渗入于每个学生思想。
比如,教《观潮》一课程,旨在协助学生认识这一天下奇观,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目的的:如果有一天,你亲眼目睹了钱塘江的壮观景象,或者站在江边,看着潮水涨落,你会有怎样的感受?(2)当你站在江面上,你的心中会激荡出怎样的波澜?(3)如果你想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你会有怎样的憧憬呢?通过与作者的交流和互相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让中小学生感受到钱塘的壮丽景色,激发他们对祖国和大自然的热情,并培育他们的爱国情感。
三、从朗读课文出发,渗透爱国精神诵读不仅是教学中国语文的方法,也是进行民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一种很好的手段。
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国民优良品质与坚定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意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如何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活动等方面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爱国情怀。
一、把祖国放在心中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可以通过文字、词语和句式的选择,引导学生将祖国放在心中。
在课文选择上,可以重点选择那些歌颂祖国和民族的优秀作品,通过这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伟大和民族的悠久历史,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敬重之情。
在学习词语和句式的过程中,可以注重对一些富有爱国主义情感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解析,引导学生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用笔去表达,增强对祖国的认同和情感投入。
二、用课文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课文的选择至关重要。
可以从古往今的经典作品中向学生传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可以选择屈原的《国殇》,其慷慨悲壮的诗篇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对祖国的责任和热爱;也可以选择鲁迅的《热风》,通过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意义。
在课文教学中,还可以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比如朗诵、演讲、歌曲等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互动中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热爱情感,潜移默化地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全面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全面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朗读训练中,可以选择那些具有爱国情感的诗词进行朗读,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写一些以爱国主题为主的作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创造力;在诗歌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爱国主义情感的诗歌进行赏析和学习,让学生通过音乐和情感的融合,更好地感受祖国的伟大和美丽。
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全面地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论文.小学语文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讷河市龙河镇康庄学校王臣
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很强的情感性,是认识与情感统一的教育过程。
因此,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运用具体的艺术形象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祖国的认识,以艺术形象反映的自然美、生活美和心灵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如何使小学生从小树立“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这个坚定的信念,是小学德育的首要任务。
语文教学要完成这个任务。
不能靠教师的主观说教和灌输,而要通过语言训练的同时有机渗透,不断强化,不断调控,才能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度。
经过精心挑选的小学语文课文,具有丰富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动人的形象,对学生有极大的感染力,是进行德育的好教材,特别有不少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英雄,先进人物的文章,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等,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精品。
我们应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思想素质和语文素质两方面都得到提高。
一、以人物形象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写人物的。
有写革命领袖的,如《八角楼》《一夜的工作》《朱德的扁担》等;有写历史上著名人物的,如《詹天佑》《李时珍》《黄道婆》;有写革命烈士的,如《刘胡兰》《囚歌》《黄继光》;有写英雄群体的,如《狼牙山五壮士》《金色的鱼钩》《飞夺泸定桥》;有写先进人物的,如《手》,《饲养员赵大叔》;有写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过着悲惨生活的儿童的,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等。
其中有的是真人的记载,有的是典型的塑造。
教师应抓住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对学生
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如《刘胡兰》一课,刘胡兰挺着胸膛,大义凛然,从容走向铡刀的高大形象,以及她斥责敌人的句句铿锵有力的壮语,会使学生受到崇高品质的感染。
又如《别了,我爱的中国》一课,学生通过对作者在大革命失败后离别祖国的复杂感情,借助对事件和景物的描写所表达的强烈爱国之感,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的句子,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在离别之际心中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再如《小珊迪》一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无比憎恨资本主义制度,对比之下,生活在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是多么的幸福,热爱祖国的情感会油然而生。
二、从情感人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情感人手,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激起情感的波澜,进入酿情、入情、动情的内心体验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
根据中年级小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逐渐趋于平衡的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创设情景,使学主人境人情,受到情感的熏陶。
如教《瀑布》一课,我们根据诗歌语言凝炼,含意深刻,跳跃性大的特点,教学时运用幻灯,录像,把诗中描写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的颜色和像“珍珠的屏”的形态上感受瀑布的美,想象瀑布声、形、色的具体形象,感知瀑布磅礴的气势,加深对诗的语言的理解,由此产生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感情。
儿童的情感在认识中产生,并随着认识的深化而升华,因此,在培养情感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就必须“情思结合,激情明理”,重视从“动情”到“晓理”的过渡。
我们在教《视死如归》一课时,引导学生
思考:课文是写王若飞的,为什么还要写大青山?”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王若飞崇高的精神境界,我们抓住文中“巨人似的”比喻词,想象苍茫暮色中大青山的雄姿,映衬王若飞同志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想象王若飞背对敌人的枪口远眺大青山时的所思所想,让学生感情朗读,体会大青山的坚不可摧,王若飞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
从课文中描写的“景”感受人物的“情”,进而去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确立“共产党人为了祖国不惜牺牲自己一切”的观念。
使学生的思想经历从“动情”到“晓理”,从“明理”到“立德”的飞跃。
三、以美景感染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描绘和赞美了祖国秀丽的自然景观。
其中有《桂林山水》《草原》《美丽的小兴安岭》《长城》《观潮》《梅雨潭》《海上日出》《日月潭》等等。
课文中描写的日月星辰、巨川大山、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景物,已经融进了作者赞美之情,不再是纯客观的景物,而是一种人化了的自然美。
享受课文中美的内容、美的语言、美的画面、美的情感,对学生无非是一种熏陶感染,会情不自禁的赞叹祖国之美。
如《瀑布》是著名的叶圣陶老先生被壮丽的景色深深陶醉,写下的诗歌。
教学时,可放录像,听浪声风声、瀑布声,还可放录音,让学生练读:自由读、伴乐读、背诵。
要求读得入情入景,陶醉于美景中,自然他们的心灵得以美化,爱国之情感也就不言而喻了。
又如《桂林山水》一课,作者描绘了“甲天下”的山和水。
山:奇、秀、险;水:静、清、绿。
人坐船行之,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感,文中这美的动态与美的静态高度结合,构成广阔而深邃的意境,给人一种清丽恬静、朴素、清新的美感。
祖国有这样美的山山水水,有谁又
会不去热爱她呢?
四.感情朗读,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朗读不仅是学习语文的方法,也是进行情感教育的一种很好的手段,特别是通过感情朗读,对作者洋溢于文中字里行间的爱国主义意境更容易受到陶冶,情感更容易被激发。
在教学《人桥》一课时,我们引导学生弄懂“人桥”是怎样搭起来的:机枪边的战士是怎样帮助大部队通过“桥”这两个段落后,一边出示幻灯图片,一边播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音乐,让学生先展开想象,再感情朗读课文。
这样很容易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出现一幅解放军战士泡在冰河中,“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板”,大部队在他们的肩上、头上、胳膊上飞速地跑向对岸的情形。
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思想上受到感染,内心得到体验,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五、以深情陶冶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情是文章作者进行创作的基础和动力,每篇课文都洋溢着作者的真情,表现着作者的爱和憎。
教学中,把课文中的情挖掘出来,表现出来,也就是用课文中蕴含的情感打动学生,使他们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发展爱国主义情感。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作者满怀激情的描绘了一碧千里的树海,又按一年四季的变化写出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
春天生机勃勃;夏天花木繁多;秋天果实累累;冬天雪景壮观。
形象地勾勒出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图,课文不但写出了大自然的美,更重要的还写出了小兴安岭美而不空,她不仅是个大花园,而且是一个宝库。
有数不清的山珍、野果、珍禽、异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木材,源源不断地运往祖国各地,支援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又如《草原》《可爱的草塘》等,读着这诗情画意的文章,学生一
定会为这外在的美和内含着更美的东西所陶醉,深深地感受到祖国的美丽和可爱,熔铸成热爱祖国江山的情感。
六、结合语文课外活动,强化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意识是从认识开始,沿着情感、意志、行为的内在程序而形成。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学生高谈阔论爱祖国,代替教育学生爱祖国,这是不可思议的事。
”因此。
语文课要通过语言训练,结合开展适合儿童特点,易于学生接受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才能使学生加深对祖国的认识,既懂得“为什么要爱”,又懂得“怎样去爱。
”几年来我们组织的活动有:“我爱中华考察团”、“祖国各处留下我的足迹”等的少先队活动;“我爱祖国山河美”图片展览:“爱我中华,爱我家乡”微型报设计:“我爱家乡的特产”;作文比赛:“爱祖国,知国情”;知识竞赛:“给香港小朋友介绍我的家乡”;书信大赛;以及“小记者手记”、“夏令营专辑”等。
通过各种有效的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使爱国主义情感在学生心灵中深深扎下根。
使思想教育真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收效甚好。
不少的学生还在全国“金星杯”爱祖国爱家乡作文大赛中获大奖。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文章作者:讷河市龙河镇康庄学校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