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滇东北自然景观审美
唐媛媛徐裴陈曼曼袁利但捷
(四川外语学院国际商学院重庆 400031 )
摘要滇东北旅游区有着优美的自然旅游风光。

神秘雄伟的雪山、宕荡多姿的瀑布、苍翠清爽的幽谷、丰富的生物构成了滇东北极富魅力的自然旅游资源。

本文分析了滇东北自然景观的主要构成, 并对其审美特征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滇东北自然景观类型审美特征
滇东北主要包括…………地方,由于经济、交通等条件的制约 ,该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缓慢 ,但该地区的旅游景观类型丰富,美感强烈。

通过认真规划、积极开发 ,这里将以其独特的风光和情高大致令游人沉醉、使游客流连忘返,成为云南旅游的又一山;有个重要区域。

1、滇东北自然景观丰富多样的形态美
滇东北自然景观的审美形态相当丰富,有山、崖、壁、梁、石、洞等相对静态、稳定的景观;有江、河、泉、瀑、潭等变化运动的景观;有飞禽走兽等动物和乔木、灌木、绿草等植物形成的动静结合的景观;有风、霜、雨、雪、云霁、晚霞、佛光等各式变化莫测的气象气候景观……。

同类景观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山,有高大挺拔、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的轿子雪山、大雪山;有遍布野生药材、珍稀植物、野生动物的药山; 有仙鹤舞姿翩翩、啼鸣声声的大山包;有溪流涓涓、花香馨馥、溢绿流翠、林木葱茏、陡峻绝壁、溶洞深深的铜罗坝、十八连山;有雨燕呢喃、牛羊成群、云雾迷蒙的大海梁子……。

水 ,有奔腾咆哮的金沙江;有轻快跳跃的黄连河;有水流时急时缓的关河;有杨柳依依的以礼河;有温泉、瀑布、暗河、湖泊、水库……。

动物 ,有稀有珍贵的国家保护动物金钱豹、虎、熊、牛羚、野猪、金猫;有成群结队的雨燕、黑颈鹤……。

植物 ,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拱桐、红豆杉、桫椤、竹海、林海……。

形态之丰富多彩 ,令人目不暇接。

2、滇东北自然景观的美学特征[5]
自然景观给人们带来永恒魅力的美感,多半在于自然景观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多种多样的联系,是在人们漫长的审美历程中,慢慢鉴赏、升华出来的具有人化特质的审美对象。

自然景观是通过形态美、色彩美、感触美、动态美、喻意美等美学特征来满足旅游观光者的审美需求的。

其中,形态美,色彩美,感官美,动态变化之美在滇中北自然景观中都有体现。

2.1以“壮美”为主要特征的“形态美
形态美是自然景观的最直观的美学特征,正是千姿百态的自然形态给旅游观光者产生了极吸引力。

自然景观形态美的内容十分丰富,风格多样,概括起来有奇特、秀丽、险峻、幽静、旷野等几种典型的形态牲[5]。

滇东北自然景观有高山之雄、峡谷之险、江河之壮、动物之奇、草海之旷、云海之幻、溶洞之奥、密林之幽、湖水之静、山野之宁、飞瀑之喧……表现出了“雄、险、奇、秀、幽、奥、旷、野”等八类形象美感形态 ,但又以表现壮美特征的“雄、壮、奇、野、旷”形象美更为突出。

金沙江峡谷从西面和北面环绕 ,小江断裂带东侧有南北方向延伸的药山、拱王山等高大的山脉耸立, 以东为乌蒙山等山地。

高原面受到金沙江及其南侧支流牛栏江、块择河等河谷的强烈切割 ,相对高差达 1000 米以上。

地面上垂直线条显著、丰富,景观气势磅礴 ,雄壮多姿。

乌蒙山、拱王山等山地高大、雄伟、险峻,造就了该区挺拔、厚重、坚实的景观框架。

乌蒙山,跨越了滇黔两省交界边缘地带,是金沙江与珠江支流南盘江、北盘江的分水岭, 山地由三列山地组成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拱王山,横亘于东川、寻甸和禄丰境内,是滇东北最高的一列山地。

主峰雪峰,海拔4247 米 ,山地走向南北 ,夹于小江断裂和普渡河深大断裂之间,是普渡河与小江的分水岭,山地北高南低 ,北部相对高差达到2000 余米[2], 地势陡峻。

金沙江及其在这里的支流河谷水急、滩险、岸陡,构筑了该区奔腾、急越、豪放的景观气势。

洒渔河“小三峡”,是金沙江的支流。

当它流经大关县上高桥团结镇后 ,似一条咆哮的巨龙奔泻而入一条长达 8 千米的峡谷之中,形成一系列跌水瀑布。

两岸峭壁对峙, 山崖高耸;谷底水流湍急、漩涡紧接;峡旁苍松挺立 ,野花争奇;更有无数瀑布自天而降,吐珠溅玉 ,景象十分壮观。

扎西“两合岩”,是金沙江支流赤水河的源河 , 在流经到扎西镇 5 千米处,从扎岭山中的裂缝穿过 ,削为半里长的深谷 ,最宽处也仅 10 余米。

河床两岸岩壁相对 ,悬崖峭壁 ,高耸入云,故称为“两合岩”。

古人只能在两侧岩壁上开凿的曲折小道上攀爬行走 , 大有“一夫当关 , 万夫莫开”之势[3]。

小江“泥石流”,小江属金沙江支流 ,发源于寻甸县的车湖 ,地处断裂带上 ,两岸岩层破碎 ,山高谷深 ,植被稀少 ,极易形成泥石流。

据不完全统计 ,在东川境内就发育有泥石流沟 100 多条 ,泥石流每年使河床抬高 15 —21 厘米 ,被称作“泥石流博物馆”,成为自然界的一大奇观[2]。

大海梁子的草海、十八连山、铜锣坝的林海、竹海为这里增添了开阔的“旷达之美”与原始的“野趣之美”。

轿子雪山之“云海佛光”,大海梁子的“海市蜃楼”,又为这里平添了“奇特之美”。

滇东北充分地展示了自然界雄壮、高大、开阔、厚重、磅礴的壮美境界。

2.2以“绿色”为基调的“色彩美”
色彩之美给人产生直接的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变化无穷的自然色彩给旅游者带来赏心悦目的视觉美感,令人愉悦[5]。

滇东北地区 ,有着丰富的绿色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这里有“天星国家森林公园”、“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十八连山国家森林公园”,有“海子坪”、“药山”等自然保护区。

国家森林公园内原始森林密布 ,珍稀植物拱桐、红豆杉、桫椤茁壮成长;野生动物如虎、豹、熊、牛羚、野猪、金猫等出没林间;大海梁子高山天然草场牛羊徜徉;大山包黑颈鹤自得其乐;野生药材柴胡、党参、天麻、虫草、龙胆草、芍药轻松可寻……。

绿色成为这里的主要色调 ,表现为以竹海、林海、草海为代表的色彩之绿;以大量珍稀野生动植物广布为特征的生命之绿;以大量生长药用植物为特征的人类美好之绿。

此外 ,白色在这里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每至冬季 ,轿子山、麟凤山、大海梁子大雪从天而降 ,雪花飞舞、万物茫茫 ,色彩斑斓的世界成为银装素裹的天地。

冰湖、雪原、雪峰既是轿子雪山的三绝 ,也是滇东北冬季美景的重要特色。

2.2以“水声”为主要声响的“感官美”
声音是自然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声雨声、猿啼鸟鸣、松涛声阵阵、泉水丁冬,它们共同谱写了大自然的优美乐章,使人们在欣赏自然景观的同时,也可以听到美妙动听的天籁之间,引人入胜,勾起无限的避思[1]。

滇东北地区 ,山多、树多 ,自然也就水多、泉多、河多 ,水声哗哗、瀑声轰鸣成为这里重要的美感源泉。

药山上 100 多个泉点 ,清流不竭 ,或流而成溪 ,或泻而成瀑 ,或积而成潭 ,千姿百态 ,各尽其妙;十八连山、岩羊沟溪水长流 ,棋盘星、滴水岩等瀑布群 ,欢畅流淌;拱王山转龙缩泉、花溪瀑布交相应和;而黄连河瀑布群的瀑声 ,尤其引人入胜。

对歌瀑 ,瀑水呈五级跌落 ,顺山而泻。

每年“花山节”,苗族青年男女着盛装相聚于瀑布周围以山歌倾诉感情 ,选择意中人 ,歌声、瀑声相映成趣。

双瀑迎客 ,两股溪水从悬崖高处泻而成瀑 ,再合为一股。

游客至 ,未见其影 ,先闻其声 ,可谓先声夺人。

团圆瀑 ,三股瀑流从山腰绝壁参差垂落汇于崖下 ,犹若一家三口穿过林莽 ,跨越沟壑后最终得以团圆 ,其声亮而明。

少女瀑 ,瀑布从一处长40 余米 ,宽 30 余米的天然平台上涌流垂落 ,两侧山崖藤牵蔓曳、碧草绿树 ,越显出瀑水的清雅、秀美 ,颇似一人间美女 ,其声柔而脆。

情郎瀑 ,其地危崖耸立 ,连霄接壤 ,瀑水仿佛从云际涌出 ,折叠而分为三级 ,第三级转向少女瀑方向垂落 40 余米 ,其声宏而刚[2]。

2.4因时而异的变化之美
在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中,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但在有规律和规则的万物无能运动之中却有着千姿百态的差别,人类从大自然中寻找着动静变态之美、四季变化之美。

2.4.1自然景物的动静变化之美
滇东北的自然景观 ,既有大地、高山、岩石体现出来的亘古不变之永恒美;更有河水、泉瀑、流动、跌宕、打破山谷的沉寂 ,改变景观形态 ,同时还给植物鸟兽提供滋养 ,给人带来生机勃勃的审美感受。

滇东北的水流之动 ,既有大河奔腾咆哮的怒吼 ,也有小溪轻哼婉唱的低吟 ,表现了丰富多彩的变化美感。

尤为典型的是瀑布表现出来的或浪花四溅、或珠帘轻泻、或银河落天、或云飞雾漫的充满活力、气势欢腾的动力之美。

流水变化是实变常动之美 ,云雾的变化则是虚变灵动之美。

与云南省大部分地区不同的是 ,该区的气候属于南温带 ,是除滇西北之外 ,气候较凉的区域 ,所以风速较大 ,云雾变化莫测 ,风驱云雾 ,扬起波澜 ,摇拂垂柳 ,掀起松涛……使山水变活 ,景物生趣 ,造成“众象不定”的景观变异美[4]。

2.4.2自然景物的四时变化之美
春的生机 ,夏的重彩 ,秋的诗意 ,冬的肃静在这里表现突出。

如轿子雪山景观四时之变化:春来 ,满山遍野的杜鹃花竞相盛开 ,山林一片绚烂;夏到 ,山林的主色调换成绿色 ,箐沟内的墨绿 ,向阳坡上绿中透金 ,高高树林绿中渗蓝 ,低低灌林绿中杂黄 ,处处充溢着生命的活力;秋至 ,山野处处尽显成熟的气息 ,红的红 ,黄的黄 ,显现出几多喜庆 ,几多欢乐;冬临 ,最诱人的景色出现了 ,大雪从天而降 ,多彩的世界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 ,天地变得清亮呈明。

2.4.3风物传说增添的动态之美
这里自古是中原与西南地区的交流要道 ,从庄足乔入滇、秦开五尺道、诸葛亮治理南中、明清政府军队平定云南……红军入滇都是在这里或是经这里而发生的 ,因此这里的文化积淀深厚 ,文物古迹众多。

使到这里的游人感受到了的不仅是自然变迁的奇特 ,还有人类历史的沧桑、革命历程的艰辛[3]。

众多少数族创造和传承的特色浓郁、光辉夺目的民族文化 ,为这里加入了人性的光彩。

悠久的历史使得滇东北的自然景观渗透了动态的 ,富有文化、情感和精神内涵的景物形象。

3、滇东北自然景观的审美功能
自然景观的审美功能体验在其给旅游者带来的精神和身体上的各种美的享受,有鲜明的感
觉之美,健身的实用之美,触景生情的情感之美,激发意志的精神之美。

滇东北地区的自然景观美可以说是清晰、明白的 ,也是突出、强烈的 ,其给游客带来的审美感受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直观鲜明的感觉之美
这里,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声音美、嗅觉美、动静美都是强烈而具体的感觉之美 ,任何游人到此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里线条、色彩、形状、高低、远近、比例、声音、气味感观之美 ,这是一种原始、本能、具体的感受,不需要思索不需要理解、不需要比较。

3.2强体健身的实用之美
滇东北遍布的森林、广漠的草海尤其可以使人呼吸到远离都市的清新空气 ,感受到运动身体后的轻松。

春天可嗅山花的芬芳 ,夏日可享清凉的浓绿 ,秋来可观遍野的色彩 ,冬季体验霜寒的刺激。

亲临其境 ,吐故纳新 ,身心愉悦 ,可充分领略大自然荡涤胸襟、清净肺腑的医疗妙用 ,游历此地的确是一种以生理快感为主要特征的审美享受。

3.3触景生情的情感之美
滇东北丰富的景观形态对游人的情感启迪和情感陶冶的作用是明白而充分的。

大山 ,静而坚稳而固,可使人联想到人性的坚韧、人品的高尚人格的坚强;江河汹涌澎湃、一泻千里 ,可使人产生情感迸发、激情起伏的心潮;险滩瀑布飞流直下 ,使人直生痛快淋漓之感;小溪轻唱则诱发闲情逸志;登临险峰 ,燃起豪情壮志;上到草海 ,则起澄明之志……春天游历顿生轻盈舒适之情,夏日光顾则如听激情的交响乐章,秋景是重彩的油画冬境则似淡雅的水墨……。

3.4激发意志的精神之美
滇东北的自然景观既能悦耳悦目,看之眼顺听之耳悦;又能悦心悦意 ,想则心愉 ,思则情畅;更能悦神悦志 ,观乌蒙、登雪山 ,游金沙能唤起我们思旧还古的心绪 ,给我们以崇高的历史责任感气势磅礴的乌蒙山脉、伟岸雄浑的轿子雪山、日夜奔流的金沙江体现了中华民族坚毅的性格、自强的精神、不懈追求的性格。

至东川、观小江:泥石混杂、河水四溢,见石龙、沙龙、泥龙、水龙平地而起,淹没多少庄稼,毁灭无数公路、铁路 ,又怎能不激起我们对自然、对社会、对地球生态的理性思考。

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遥想历史的沧桑,面临自然的伟大,在感叹、惊奇的同时定会萌发奋斗拼搏的斗志,为中华民族的未来,为人类拥有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地努力。

结论
滇东北不仅自然景观丰富多彩,人文景观也相当丰富,并为这里的自然景观增添了新的内涵。

观斗山石雕群、东晋霍承嗣壁画、豆沙关古城堡前的袁滋题名摩崖石刻、拖姑清真寺、柯渡红军纪念馆……。

彝族、回族、苗族、布衣族、瑶族等20多种少数民族在长期生产实践和
生活劳动中创造的大量传说、故事、诗歌、建筑、语言、服饰、风俗[3]等精神和物质财富,极大地扩展了滇东北自然景观的美感[1]。

滇东北自然景观风格,它既不是滇南低山河谷、盆地的柔美,也不是滇东南喀斯特山原的奇巧;既不是滇西北极高山地的巍峨 ,也不是滇中高原的开阔。

但它却同时拥有崇高的品质、刚毅的性格、柔美的情怀、疏朗的线条。

滇东北的旅游景观开发应该在保持、发挥自然景观的独特风格和特性上多做文章:以自然景观观赏、山水风光游历、森林科普考察等绿色旅游、生态旅游为主要产品。

这里的青山绿水、绿树红花可使游人在旅游过程中深刻地体验到人类只有爱护自然才会到处绿色常在、清水常流;这里的高山深谷、陡坡险崖、滑坡、泥石流 ,则可使人体会到大自然性格的倔强、刚烈,认识到人类不爱护环境、不珍惜大地母亲赐与我们的生态环境 ,就只能品尝自己酿成的苦果……。

努力提升使滇东北成为优良的自然生态与恶劣环境的强烈对比区、参照区、自然哲学的生动教材 ,如此 ,滇东北的自然景观必定能很好地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 邱宣统,张瑛华等.云南文物古迹大全[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
[2 ]云南百科全书编委会.云南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3 ]云南省委政研室.云南地州市县概况[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4 ]王柯平.旅游美学新编[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0.
[5]高曾伟,易向阳等,旅游美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1)35-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