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史
中国古代思想史
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学是显学。
春秋末期,儒学出现,但其不合时代的要求,所以不受重视;后来,孟子荀子经过补充,使其符合要求。
但是,当时法家的思想更合时代,所以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没有法家那么重视。
二是秦时,213B C,为维护郡县制,实施焚书坑儒,儒学打击不小。
三是汉时,初期用黄老无为的思想,140BC,汉武帝举贤良对策,董仲舒对答了三次,使儒学成为正统。
(注:1,董仲舒采阴阳五行家等学说补充了儒学;2,董仲舒的观点: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3,汉政府实际是外儒内法)四是汉以后到隋唐,儒学危机五是宋时,以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吸收了世界观等,存天理,灭人欲。
客观唯心思想六是明时,心学。
主张心即理,即是理学,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
主观唯心思想七是清时,批判继承儒学,有顾炎武等代表人物八是近代(1840至1919),或支持或批判,但实事证明,全盘西化论与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新文化九是当代(1949至现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社会主义文化蓬勃发展,思想道德建设日益完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人们心中正逐渐形成并完善。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知识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即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春秋末期产生,战国时期初步发展,两汉时期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经过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与佛教、道教的渗透与融合,宋明时期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理学,并得到发展;明清之际,对儒学的批判和继承,使传统文化思想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永恒的生命力;20世纪初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儒家思想遭到猛烈抨击,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宣告结束。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两千多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1、儒家思想的创始生活在春秋末期的孔子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
“仁者爱人”,“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中国古代思想史推荐书目
中国古代思想史推荐书目1:《春秋繁露》《春秋繁露》是一部有关古代封建五千年帝王政治的典籍,编撰者按照季節加以划分,有三十篇,卷末还收录有一部春秋历史志。
春秋繁露以子思笔法记载古代帝王之政,节省字句,又把历史事例举出来,以此说明政治礼仪。
全书以清楚明确的语言写出历史的真实内容,读者能够掌握古代政治礼仪的有关知识,这是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史的重要书籍。
2:《春秋左氏传》《春秋左氏传》是一部介绍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史料性书籍,编撰者是春秋左氏定鱼。
全书按照年代排列,收录了春秋战国时期六国、楚国和晋秦之间发生的大量历史事件和要人,刻画季时邦公又在运用政治链和谋略时的各种情况。
该书也构成了中国战国史的重要教材,能够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史。
3:《史记》《史记》在中国史学史籍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一共六十四篇,内容涉及中国先秦史及汉至晋、淮南至南北朝以至隋代的史事,从统治者的生平、大事治乱、建都移植、外邦交流到礼乐文学、音律传说、风土人情,兼及许多三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
它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经典资料,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必读的史籍。
4:《左传》《左传》是春秋时气势雄伟的文学作品,全书狭义上表述了春秋时期左氏所主政秦国前153年所发生的140多年的重要大事件,但广义上则是文化活动、文学作品等均被特别收录,居于中国古代注解文学作品上的地位。
它通过文学的方式,体现了秦国的轶事文学和思想,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的重要内容之一。
5:《国语》《国语》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孔子写出来的作品,全书共有八篇,主要记述了先秦时期国家的政治、社会状况、人物和政令、社会关系等内容。
《国语》以记叙形式表达了儒家自尊、非暴力、尊重和平、公平正义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史的重要书籍。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重要书籍有《春秋繁露》、《春秋左氏传》、《史记》、《左传》和《国语》等。
这几部书记载了古代历史的真实内容,反映了当时社会人物和政治情况,也慧眼看到了一些古代文明勃发生消失的过程及规律,影响至今,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史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思想史略
中国古代思想史略盖三郎一、中国古代社会及其亚细亚的特点。
1、“古代”的历史学科上的严格意义:文明确立和国家成立以后的奴隶制社会。
2、中世纪即日耳曼时代。
3、古典的古代:发达的奴隶制,以希腊、罗马、日耳曼为代表,其中惟希腊人发育正常,分期变革的。
4、东方的古代:即亚细亚的古代,早熟的奴隶制(热带、河流、黄土地带、宗教、种族繁荣林立),温室成长。
但是发育不健全,因为营养不足(铁未出现,即青铜器时代便进入文明社会,进行“千耦其耘”劳动力的奴隶制),传习的力量使然。
5、西方古代的历史是城市的历史,城市建立在土地所有制与农业之上。
而东方古代的历史,是一种城市与乡村不分的统一(王公的政治堡垒,经济制度上的累赘)。
西方城乡对抗,东方城乡依附。
6、小土地所有制,创造出一个半身还处在社会外面的野蛮阶级,他们不但未曾脱离原始社会形态的粗野情形,而且还要忍受一切文明国家的痛苦和穷困。
7、单纯的反复,长期的继续,把传习与习惯固定下来,当成文的法律神圣化起来,大概是中国不易变革的原因。
8、古典的古代与亚细亚的古代之异。
古典的古代:宗族——私产——国家,国家代替宗族,新陈代谢,新的冲破了旧的,革命。
人惟求新,器也求新,市民的世界。
亚细亚的古代:宗族——国家,国家混合在宗族里面,叫“社稷”,新陈纠葛,旧的拖了新的,维新。
人惟求旧,器惟求新,君子的世界。
9、古时“封”“邦”一字,“国”“城”一义,“野鄙”则为农村,都鄙、国野对称。
10、春秋时代,开始出现“二都耦图”,“一国三公”,“尾大不掉”的现象;商代万方(邹苕)林立;灭国之盛,于周始见。
11、氏族制度没有容纳统治与奴役关系的余地,这是它可贵的地方,也是它受限制之所在。
12、“鼎彝尊爵”象征之变迁:殷人群饮,不足为怪;周人群饮,便是乱制,下告杀无赦。
13、礼器就是所获物与支配权二者的合一体,由人格的物化转变而为物化了的人格。
礼器也者是周代氏族贵族专政的成文法,尊爵就是富贵不分的王公子孙的专政形式。
中国古代思想史意义总结
中国古代思想史意义总结中国古代思想史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它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和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几个方面来总结中国古代思想史的意义。
首先,中国古代思想史是了解中国古代哲学体系的重要途径。
中国古代思想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等等。
这些思想体系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仪和道德,影响了中国古代君主制度和社会伦理观念的形成。
道家思想注重自然、无为而治,对中国古代政治和官僚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墨家思想强调兼爱、非攻和公平,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过研究这些思想体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运行方式和价值观念。
其次,中国古代思想史是研究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的重要基础。
中国古代思想家对自然和宇宙的思考,激发了对科学和技术的探索。
例如,道家思想的“道可道,非常道”理念,促使中国古代思想家关注自然的规律和变化,推动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和医学的发展。
儒家思想的“天人合一”理念,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业和水利工程的进步。
通过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的源起和发展,有助于理解中国科学文明的特点。
第三,中国古代思想史是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学的重要参考。
中国古代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学的创作和风格。
儒家思想注重品德修养和社会关系,对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道德和伦理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道家思想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了中国古代绘画、诗歌和音乐等艺术形式的发展。
通过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学的内涵和特点,有助于欣赏和解读中国古代的艺术作品。
最后,中国古代思想史是研究人类思维和文明进步的重要资源。
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智慧和思考,对人类思维和文明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对人类生活和宇宙的探索,揭示了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和追求。
《中国古代思想史》全套课件 PPT
建国前主要体现在唯心史观占主导地位。 建国后主要体现~要为政治运动服务等。 (“十七年”及“文革”一切都要为政治服 务; 改变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
第一讲
7、学研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作用
①、启迪思想智慧、开阔解放思想、提高精神 境界。 ②、通过具体地分析历史上相关思想意识,总 结和汲取其中的历史经验教训,培养锻炼 逻辑思维,逐步提高观察、认识、分析、 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思想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古代思想史 可以依据不同标准进行分门别类的再划分: 如按范围区域分(中外);按社会性质分(五种 形态);按时代分(古中近现当);按对象内容分 (宗教、哲学、政治、经济、伦理、法律、教育、军 事、科学、艺术、史学……。 ⑤、学习以综合为主,侧重哲学、伦理、政治,适宜 兼顾其他。
第一讲
第一讲:序言、原始思想观念的形成及变化
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对象、方法 原始思想观念的形成与变化 思考题 参考书目 网络资源链接
一.
二.
三. 四. 五.
第一讲
一 、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对象、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思想和思想史。 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学科范畴及其内部的再划分。 中国古代思想史与中国古代哲学史的区别。 学研中国古代思想史的指导思想、目的、方法。 以往在学研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形成的主要失误。 学研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作用。 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主要特点。 中国古代思想的主要精华。
第一讲
3、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学科范畴及内部的再划分 ①、中国思想史的概念。 ②、中国古代思想史的概念及时限。 ③、所属学科范畴:历史学 (中国古代思想史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 重 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从广义文化的角度看, 它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文化)
中国古代思想史
第一讲
2、思想和思想史
②思想史--是人类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确切而言,它是理论化的人类社会思想意识 的发展史。 (a、完整的过程;b、系统的内容;)
第一讲
2、思想和思想史
③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 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 和,其中的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反映现实的 高级形式。 (意识与存在的关系简释)
第一讲
二、原始思想观念的形成与变化
1、原始宗教及宗教思想产生的主客观因素。 2、原始宗教崇拜形式及其发展变化趋势。 3、神——人——英雄——区别差异——观念的 变异。 4、观念变异实现的形式及其扩展方式。 5、变易互动中逐渐形成的相关思想观念。
第一讲
1、原始宗教及宗教思想产生的主客观因素
①、原始宗教一般指原始社会的宗教,是具有 精确意义的宗教的最初形态。 ②、形成时间:一般认为距今约3-1万年。 ③、内容特征:对超自然体的信仰和崇拜。 ④、主客因素:人--自然(自然及其现象为 客观存在;人欲生存→认识 →利用→控制 →自由--然而难以如愿--转而乞祈。 ⑤、形式:巫术(制服)→宗教(祈敬)。
第二讲
4、原始自然宗教发展变化的历程及实质
实质: 原始自然宗教逐渐成为人为宗教, 并且成为巩固王朝政权的工具。 (如:君权神授)
第二讲
5、宗教祭祀等级的形成
伴随宗教祭祀等级的渐次形成,逐渐形成 并且向一元神过渡。 (人--等级;神--等级;人--等级) (神--君--人)
第二讲
二、殷商的思想发展及变化
第一讲
第一讲:序言、原始思想观念的形成及变化
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对象、方法 原始思想观念的形成与变化 思考题 参考书目 网络资源链接
一.
第8篇:中国古代思想史
一.儒家1. 百家争鸣时期: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和荀子(1)孔子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他主张“仁者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克己复礼”。
孔子主张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百姓“足食”,国家“足兵”,取得“民信”。
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这种思想包含了民本思想。
教育思想: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孟子政治思想:把孔子的“仁”发展成为“仁政”,主张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进一步发扬孔子的民本思想,认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伦理观:性本善。
价值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3)荀子政治思想:主张施政以“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同时也要重视“法治”。
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伦理观:性本恶,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哲学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2. 汉朝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主要思想: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思想。
加强君权: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
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3. 宋朝和明朝宋朝和明朝,儒学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发展为理学。
(1)宋朝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发扬了程颐和程颢的思想,进一步完善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
核心内容:“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
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中国古代思想史整理
愚民政策
①仁政 民贵君轻
儒 家
孟 ②性本善
子
③先义后利 “养浩然之气”
荀 ①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 子 ②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③性恶论 ④君舟民水
墨墨 家子
法韩 家非
①兼爱 ②非攻 ③尚力、尚贤 ④节葬、节用
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②变法革新
道 家
庄 子
①齐物 ②逍遥 ③天与人“不相胜”
明清进步思潮
1.代表人物及主张? ①李贽: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人皆 有私;男女平等;“万物皆生于两”,否定天理存在 ②王夫之:理在气中;考察客观事物得到正确认识;肯定 人的欲望的合理性 ③黄宗羲:反对专制暴君统治;限制君权;工商皆本;天 下为主,君为客 ④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共同主张? 政治:反对君主专制、鼓吹早期民主 经济: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 学术:批判理学八股,提倡经世致用(务实、学以致用) 思想:批判继承传统儒学
犯农民劳动时间;放宽刑罚,减轻赋税。 ②“民为贵,君为轻” (3)荀子:“君舟民水”。 (4)董仲舒:“天谴论”,实行仁政 (5)黄宗羲: “天下为主,君为客”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是如何在传承中被不断改造和重塑的?
1.战国:孟子继承孔子“仁”的思想,提出仁 政、民贵君轻;荀子将“仁”发展为仁义,提 出以礼为主,礼法并施,君舟民水,使儒学体 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2.汉代:继承了先秦儒学“仁” “德”“礼” “仁政”“民本”等思想。融合阴阳家、黄老 之学及法家思想,增加 “大一统”、“天人感 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理论,强调 神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政治需要。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确立传统 文化中主流地位。
怎么复习常识判断的中国古代思想史
怎么复习常识判断的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古代思想史是我们国家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对于理解传统文化和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在复习中国古代思想史这一课程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常识判断的方法,以确保我们对历史事件和思想思潮的理解准确无误。
本文将介绍几种复习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常识判断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领域。
一、了解历史背景复习中国古代思想史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而丰富多样,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政治环境,这对于理解思想的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比如,在复习儒家思想时,我们需要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度、列国之间的争霸以及社会风气的变化等。
通过了解历史背景,可以更好地把握古代思想的来源和内涵。
二、研读原始资料在复习中国古代思想史时,我们需要阅读一些原始资料,这些资料可以是经典著作、历史记录或者学者的研究成果等。
通过研读原始资料,我们可以直接接触到古代思想的原貌,了解古代思想家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比如,在复习道家思想时,我们可以研读《道德经》,了解老子的思想观点和价值理念。
研读原始资料可以帮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古代思想的魅力和深度。
三、比较不同思想流派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涌现了众多的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
这些思想流派各有特点,可以通过进行比较来深入理解他们的差异和联系。
在复习中国古代思想史时,我们可以选择某个时期的多种主要思想流派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对古代思想的理解。
比如,在比较儒家和道家时,我们可以从价值观、社会伦理和方法论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以区分和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四、掌握关键思想家及其思想观点中国古代思想史涵盖着众多思想家和他们的思想观点,因此在复习时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相关的知识。
关键思想家的思想观点承载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传统,通过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观点,我们可以把握到古代思想的核心和主线。
比如,在复习儒家思想时,我们需要熟悉孔子、孟子等关键思想家及其主要观点,以理解儒家思想的内涵和影响。
中国古代思想史
中国古代思想史●主干知识整合“百家争鸣”1.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级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
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2.出现原因(1)各个诸侯国在混战的局面下要求政治改革,以便在相互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各种理论的指导。
(2)私学的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相对自由的学术风气使各个学派得以发表自己的政见和主张。
(3)封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4)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天文学、数学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人们的认识水平。
3.基本认识百家争鸣,实际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大变革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旧的思想观念被打破,需要思想理论的重新认识,百家争鸣就是思想领域对种种历史、现实问题斗争的反映。
这一潮流的出现,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d.意义:(1)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2)诸子百家思想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e.思考讨论4.法家主张“法治”,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依法治国”有何区别和借鉴意义?提示:法家主张的“法治”思想,实际上是封建信条,服从于君主专制的需要,是控制人民的工具;而当今倡导的“依法治国”,维护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保证的是基本民主权利,实现的是人民的基本权利。
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一方面在健全法制,另一方面需加大执法力度,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真正实现依法治国背景(1).经济上,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逐步瓦解,奴隶制经济崩溃。
中国古代思想史总结框架
中国古代思想史总结框架中国古代思想史是丰富而复杂的,涉及到众多的思想家和学派。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总结框架,旨在概述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主要发展脉络。
一、夏商周时期的传统思想1. 《易经》的兴起和发展。
2. 家族礼仪和祭祖崇拜的思想基础。
3.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宇宙观和文化价值。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 儒家思想的崛起和发展。
a. 孔子的经典思想和伦理观念。
b. 孟子的道德理想和人性观。
c. 荀子的政治哲学和人性论。
2. 道家思想的兴起和发展。
a. 老子的道德观和政治哲学。
b. 庄子的自然观和哲学思辨。
3. 墨家思想的倡导与发展。
a. 墨子的兼爱思想和社会改革主张。
4. 其他思想家和学派。
a. 纵横家的内外交辅和实用主义思想。
b. 法家的法治思想和国家统治。
c. 名家的辩证思想和流派之争。
三、秦汉之际的思想繁荣1. 儒家思想的复兴与融合。
a. 儒家经典的整理和注释。
b. 乡绅士人的学术追求和实践应用。
2. 法家思想的推崇与延续。
a. 秦朝的法律制度和统一思想。
b. 汉朝的太学和官方思想。
3. 道家思想的转变与继承。
a. 道教的兴起和发展。
4. 佛家思想的传入与影响。
a. 东汉末年佛教的传播和接受。
5. 其他思想家和学派。
a.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和气运之说。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多元思潮1. 儒家思想的变革和新发展。
a. 王弼的宇宙观和思维方法。
b. 何晏的党同伐异和精神寄托。
2. 佛家思想的独特体系。
a. 慧远的禅宗思想和禅悟境界。
b. 道安的净土宗思想和信仰救度。
3. 道家思想的异化与合流。
a. 王弼的道家解读和哲学论述。
4. 其他思想家和学派。
a. 刘宋时期的玄学和儒释道论战。
b. 南朝梁代的文学思想和人生哲学。
五、唐宋明清时期的思想传承1. 儒家思想的复兴和继承。
a. 南宋理学的儒学复兴和哲学思辨。
b. 明代程朱理学的经世致用和社会改革。
2. 佛家思想的创新与演变。
a. 唐代的宗教繁荣和禅宗兴盛。
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脉络
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脉络从整体上讲,中国古代思想史涉及四个不同历史时期:一,先秦时期二,秦汉时期三,宋元时期四,明清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思想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一阶段的社会大变革,引发不同阶级、阶层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形成了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相互借鉴、“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未来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模式,就成了举世关注的大问题,并在思想界引起了一场百家争鸣式的大辩论。
当时代表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利益的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其中一个最主要的争论焦点就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
围绕这个问题而进行的思想交锋,儒、法两大思想流派最有代表性.他们旗鼓相当,针锋相对,英者云集,皆为显学。
另外还有墨家、道家、阴阳家、兵家等等学派,可谓学派林立,学术与言论的开明为儒家思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用理性、重道德修养。
老子创立了道家学派,力求探讨世界的本源和本质,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庄子发展了道家思想战国时期的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主张将“法”作为政治统治的工具,服务于最高统治者。
这样,儒、道、法、墨、阴阳、名等各学派都为后世的主流思想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共同构建了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
西汉武帝在位时期封建国家十分强盛,这给封建统治稳定创立了前提。
为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体系。
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有利于君主统治的成分,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也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巩固儒家思想,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
纵观两千多年来儒家之所以能独领风骚,一方面是因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在根本上都有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因素。
中国古代思想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一、创立——春秋战国时期1、儒家:(1)孔子(春秋时期)①思想主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克己复礼)——思想核心是仁。
②政治主张:主张德治(含民本思想)③教育主张:孔子开创古代私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
教育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2)孟子①“仁政”②“民贵君轻”是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3)荀子①“天行有常”,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唯物主义)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道家(1)老子(春秋时期)①哲学思想:“道”是世界的根本;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②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2)庄子①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②提出齐物论(3)评价:老庄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3、法家(1)共同主张: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重要特点。
(2)韩非,其集大成者主张①法、术、势结合,主张建立君主专制。
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3)评价: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汉代以来独立的逐渐消失,但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注政权的工具。
4、墨家墨子“兼爱”、“非攻”、“节俭”(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汉代以来墨家学派逐渐湮没失传。
5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二、兴起---汉代(成为正统思想)1、背景①黄老之说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②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的需要,(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
)③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2、内容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独尊地位(实质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②“君权神授”神话皇权③“天人感应”限制皇权3、传播①汉武帝创建太学,它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中国思想史名词解释
中国思想史名词解释中国思想史是指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和不同思想家之间形成的各种思想流派和学说,以及相关的重要思想概念。
以下是一些中国思想史中常见的名词解释。
1. 儒家:儒家是中国传统思想中最重要的学派之一,源于孔子的教诲和学说。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以及仁、孝、礼等美德的重要性,强调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个人德行的培养。
2. 道家:道家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另一重要学派,主要代表者是老子和庄子。
道家强调追求自然之道,主张清心寡欲、无为而治,以达到个人自由和社会和谐的境地。
3. 墨家:墨家是中国古代的另一重要思想学派,主要代表者是墨子。
墨家强调以兼爱为核心的爱人思想,反对战争和暴力,主张和平与公平的社会秩序。
4. 法家:法家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的一派,主要代表者是韩非和商鞅。
法家强调依法治国,强调对人性的负面看法,主张严格的法律制度和高效的行政管理,以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
5. 名家:名家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派学说,主要代表者是名家四子(公孙龙、公孙渊、申不害、赵胜)。
名家强调言语表达的重要性,倡导修辞和辩论的艺术,重视对伦理和政治问题的讨论。
6. 理学:理学是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的一派,主要代表者是朱熹。
理学主张通过理解天道和人伦,来统辖个人行为,以及整个社会的秩序和政治制度。
7. 心学:心学是中国明清思想中的一派,主要代表者是王阳明。
心学主张人心与天心相通,认为心性纯善、道德是内心自发的,主张通过内省和修身来实现个人真理和社会和谐。
8. 先秦:先秦指的是中国历史上战国以前的时期,是中国思想史的重要阶段。
在先秦时期,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相继兴起,形成了不同的思想传统。
9.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的重要时期,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等学派在这个时期相互竞争和交流,形成了多元化的思想思潮。
10.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中的一段重要历史事件。
它在1966年至1976年期间,由毛泽东发起的,旨在推翻旧体制、彻底改造中国社会和思想观念,但最终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和人民伤害。
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古代思想的演变与传承
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古代思想的演变与传承中国古代思想史是丰富而深远的,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涵盖了众多思想家的智慧和理念。
这些思想既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思想的演变与传承,从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和名家等不同学派的角度来展开讨论。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强调仁爱、孝道、忠诚和正直。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和孟子(公元前372-289年)的思想。
孔子注重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的建立,他提出“仁者爱人”,将仁爱视为维持社会和谐的核心价值观。
与孔子不同,孟子强调人性本善,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人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
与儒家不同的是,道家思想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老子(公元前570-471年)是道家思想的奠基人,他提出了“道可道非恒道”和“无为而治”的观念。
老子认为宇宙中存在一种无形的力量——道,它是万物的根源,人应该追求与道的合一以达到最高境界。
除了儒家和道家,墨家也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学派。
墨家的主要思想是以兼爱为核心,反对战争和暴力。
墨子(公元前470-391年)认为,人类应该以兼爱为准则,摒弃私利,以和平与公正来建立社会秩序。
墨子的思想对于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影响到了儒家、道家以及其他学派的发展。
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重要性以及严格的社会管理。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公元前280-233年)。
他认为,君主应该依据法律来治理国家,通过明确的法律制度来维护社会秩序。
与儒家的仁爱和道家的自然观念相比,法家思想更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管理的有效性。
名家思想主要代表了孙子(公元前3世纪)和荀子(公元前313-238年)的学说。
名家思想注重法律治理和人性的塑造。
孙子强调君主应该具备明智、勇敢和慷慨的品质,而荀子则提出了“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必须通过教育和道德规范来纠正。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思想的演变与传承是一个丰富多样的过程。
中国古代思想史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思想史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研究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可以说,汉代发展出最完整的思想体系,不仅表现在各个思想派别上,也表现在各类文献、历史记录上。
西周时期以及之前,思想研究集中在儒家学派上,儒家理论讲究“仁爱”,主张“天人合一”,且有强烈的伦理色彩。
其伦理价值贯穿至历代,成为中国传统价值观中最主要的学说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度大幅提升,并发展出各种思想分支,如儒家、道家、法家、左史、农家等。
其中,道家学说强调道德感,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重视“天道”,且其创始人李杜是第一个提出“应礼即仁”观念的思想家;而法家则强调以法制来规范社会,其观点影响深远;左史则倾向于以历史论来解释社会秩序,且强调政治“封建”的伦理价值;农家则提出“务虚”、“心端”和“修养”的农耕文明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思想界又迎来巨变,新的思想出现了,其中,佛家、道教进入中国,与儒家、道家混淆在一起,构成了新的思想体系;在佛教思想中,文艺思想渐渐成形,著名思想家司马光等也被评价为“文臣”;而以张衡为代表的天文学、即水俱乐部派为科学思想,他们认为必须研究水利来得到国家富强。
随着南宋、元朝出现、宋明理学及明清圆满完成,中国古代思想史则形成结构完整并具有特色的文化体系,儒家、道家、佛
家、天文学等学科的思想完整的融合,形成了中国思想史的完备度及深度,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史的一个好的研究典范。
总之,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研究历经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并决定了中国传统价值观。
古代思想家以仁义礼智为指导,结合自身历史时期的格局将其体现,贡献出了时代文化价值观以及思想精神。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读书笔记中国古代思想史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巨大的篇章,它涵盖了从先秦到清代的至少2500多年的历史,被公认为是中国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和特有成果。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一书汇集了这段精彩的历史,从古代中国各个时期提供了大量关于国家、宗教、文化、经济、哲学、道德和政治的宝贵资料,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史的核心主题和特点。
本书的第一部分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基本概念,包括太极侯时期的思想、儒家学说、法家学说、其他思想流派、墨家学说以及儒家文化在古代中国社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还有其他重要的思想流派,如道教、佛教以及释教等。
其次,本书介绍了古代中国思想史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思想家,包括孔子、孟子、荀子、庄子、老子和韩非子等名人,以及他们的思想,以及思想家们之间的不同观点,比如儒家和法家的分歧。
此外,本书还从政治和法律方面介绍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架构和政治制度,以及早期皇室所面临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问题,以及当时提出的解决方案,从而展示出古代中国思想史是如何起作用的。
同时,本书还介绍了古代中国法律、法律思想和司法程序,其中有许多有关我们今天仍重视的现代法律精神的内容,例如公平与正义、均等对待等。
最后,本书还探讨了古代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一些重要问题,如思想史是如何在中国文化史中发挥作用以及思想史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以上就是《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一书的概述,它提供了关于古代中国思想史的宝贵信息,便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从各种角度,本书解释了古代中国思想史的重要性,这使我们可以为今日学习者提供一份有意义、有价值和有趣的阅读体验。
了解古代中国思想史的宝贵研究历史,能够帮助我们在未来研究、教学和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灵感,从而更好地开展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老子
老子的思想
• 世界观:道----宇宙本原;运行法则。 • 方法论:朴素辩证法---矛盾转化。 • 政治观: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庄子的思想
• 世界观:道 把老子“道”的本原发展成为“道”的循环 • 认识论:齐物论-------相对主义 否认绝对真理,承认相对真理;并且主张齐是 非、齐贵贱、齐生死 • 人生观:逍遥游-------绝对的精神自由 必须冲破功名利禄、人伦情感、肉体欲望的束 缚
30分钟
30分钟
90分钟 40分钟 20分钟
第一单元提纲
• • • • • • • 中国古代思想的分期-----何谓国学 中国古代思想的特点 先秦诸子的思想 汉代思想 宋明理学 明清批判思想 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及逻辑
中国传统文化-----何谓国学
• 先秦诸子 • 两汉经学 • 魏晋玄学 • 隋唐佛学 • 宋明理学 • 清代朴学
思想核心二----“仁”
• 概念阐述: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 • 最低境界----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最高境界----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 • 仁和礼的关系:互为表里。仁是行礼的内 在基础,礼是行仁的外在表现。
天命观----淡漠鬼神
•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 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 大人,侮圣人之言”。 • 子不语怪力乱神。 •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 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韩非子的思想
• 法家三派: 势----加强君主权威。强调集权(慎到) 法----举国唯法是从。强调法治(李悝、商鞅) 术----控制督察群臣。强调权谋(申不害) • 韩非子: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新法家的框架:势治为根,法治为轴,术治为察。 思想总结:强调社会的进化;法术势相结合;中 央集权富国强兵。
明清批判思想
明清批判思想兴起的背景
• 政治背景:吏治腐败,社会动荡,阶级矛 盾,民族矛盾尖锐。 • 经济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产生,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 • 思想文化背景: 理学逐渐僵化,成了追求名利的敲门砖。 心学走向极端,空谈义理,成为社会进步 的障碍。 商品经济发展需要人格独立,思想自由。
思想核心一----“礼”
• 概念阐述:周礼,就是实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 系统和等级系统。 • 实行方法----先正名,再德治,即可恢复周礼 1 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 为政以德 理论基础-----治本之策: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 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具体政策----(1)推己及人: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2)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 不从。
孟子的贡献
• • • • • 建立了系统的儒学体系。 使儒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深化了孔子的思想。 丰富,发展了儒家的政治学说。 强调了理想人格的培养。
荀子的思想主张
• 人性论:人性本恶。 • 哲学观:天行有常,天人相分,制 天命而用之。 • 政治观:隆礼重法,礼法并施。 • 评价:长期“异端”;哲学影响; 集大成者 • 贡献:继承和改造了儒家学说;批 判与综合了先秦各家学说
至真至善至美 史 哲 文
文科的终极目的就是追求乌托邦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
• • • • • • • • • • • • 6:30----6:45 洗漱15分钟 6:45----7:00 到校15分钟 7:00----7:30 11:50----12:30 回家午饭40分钟 12:30----13:10 午休40分钟 13:15----13:45 13:45----14:00 到校15分钟 19:30----20:10 回家晚饭40分钟 20:20----21:50 22:15----22:55 23:00----23:20 23:30----6:30 睡觉7小时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 相同点: 世界观: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与运行规律。 价值观:理是人之为人的理由与社会规范。 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 • 不同点: 方法论:程朱理学----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 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陆王心学----发明本心(发现明了自我的本来 之善心)
渐悟与顿悟
• • • •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惹尘埃 • • • •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中国传统文化特点
• 天人合一:天道与人道互相融合 • 内圣外王:道德修养与建功立业 • 儒道互补:积极入世与清静无为
春秋战国时代的时代特征
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先秦思想史
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 杂、农、兵、医、小说等 思想共性------以人为本 中国人不需要宗教
孔子的思想主张
宋明理学
独尊儒术后的儒学危机
• 社会环境:汉代与魏晋南北朝的混乱。 • 外在危机:佛教传入,道教产生。 • 内在危机(1)儒家的分裂:今文经学和古 文经学的对峙,王莽改制,党锢之祸,黄 巾起义;(2)儒家思想体系的不完善:儒 家重生轻死,重乐轻苦,重现世轻来世, 重人道轻天道,思辨性不如佛教,哲理性 不如道教。
教育观
• 有教无类: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 因材施教: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 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 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赤 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 兼人,故退之。” • 为学重要: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 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 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 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 德优于才: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反对权威,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批判理 学,揭露道学家虚伪;反对空谈义理,为私有 辩护;反对封建礼教,主张男女平等
明清交际三大思想家
• 反对空谈学问,主张经世致用 • 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民主监督
儒家思想演变的内在逻辑
墨子的思想
• • • • • • • • • • 兼爱:无差别的仁爱。 非攻:反对非正义战争。 尚贤:主张选贤任能,反对任人唯亲。 尚同:主张统一政令,上下一心。 节用:反对奢侈浪费。 节葬: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 天志:天是有意志的最高主宰,天的意志是兴利除害。 明鬼:辨明鬼神的存在,鬼神能扬善惩恶。 非乐:反对奢靡的音乐活动,提倡节约人财物力。 非命:反对命运之说,主张强力从事。
孔子的贡献
• • • • 培养第一批儒家学者 整理儒家最基本经典 奠定儒家的理论基础 广泛传播了儒家思想
孟子的思想主张
• 人性论:人性本善 四心说(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四端(仁义礼智)说 • 政治观:仁政。 政治上:民贵君轻;经济上:制民之产;军事上:仁 义之师。 • 人生观:浩然之气(正气----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 实做事;勇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重义轻利,舍生取义。 • 评价:作用不大;影响深远;儒家正统
董仲舒的政治思想
► 大一统。 ► 天人感应。 ► 独尊儒术。 ► 君权神授。 ► 三纲五常.
内容
董仲舒政治思想的特点
• (一)神学性----先秦儒学开始具有神学色彩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 (二)伦理性----把纲常伦理作为社会规范来保证国家的长 治久安。 三纲五常,核心伦理 • (三) 批判性----维护统治者的专制又批判统治者的专制 屈民而伸君----维护专制, 屈君而伸天----民本思想 • (四) 融合性----广泛吸收,外儒内法 以《春秋公羊》为基础,融合了阴阳家,道家,法家思 想。 • (五) 进步性 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统治者施行 仁政。
理学的问题
• 儒家开始讨论哲学问题:本体论----我 是谁?世界观----我从哪里来?价值观---要到哪里去? • “理”是什么?“理”在哪里?如何把 握“理”? • 中国的“理”和西方的“理”有何侧重 点?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理学产生的背景
•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 • 政治原因:市民阶层崛起;汉末以来的社 会“风气败坏”;民族冲突的加剧;宋代 “重文轻武”国策的影响。 • 文化原因:“三教合流”趋势的形成;唐 末以来的“儒学复兴”运动;王安石变法 引发的学术冲突。
明末“异端”----李贽
材料一: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材料二:(道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 行若狗彘;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 材料三:(理学家)高谈性命,清论玄微,把天下百 姓痛痒置之不闻,反以说及理财为浊 。 材料四: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女 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 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文理有别
文理科的差别
比较 项目 研究 对象 学科 本质 工具-----发动机 价值-----方向盘 研究 方法 关注 层面 哲学 基础 人力 无限 人力 有限 学科 气质
理科
物
证实或 结果 证伪
直线
文科
人
不可证 也不必 过程 证Biblioteka 圆圈文科 沟通 要求 交流
终极 关怀
多元 宽容
实践 敬畏 尊古 理想 自然 崇师
汉初的“黄老之学”
黄老之学
• • • • 实质:以道家为主,综合其他学派的学说。 内容:治身,治国。 特点: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 表现:政治上-----约法三章;经济上-----轻 徭薄赋;军事上-----和亲匈奴。 • 影响:巩固了政权,恢复了经济。
汉代的难题
• 产生背景: 现在的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王权威望扫地,如何恢 复王权的尊严?刘邦是第一个没有贵族血统,草莽出 身的皇帝,如何解释其政权的合理性? 过去的问题:历史的教训如何吸取?怎样维护王朝的 长治久安(春秋战国和秦朝)? 将来的问题:如何限制君主的为所欲为?如何防止其 他势力代替汉王朝? • 方法思路: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人民要绝对服从君主, 君主要绝对服从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