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方言本字考
徽州方言本字考1
沈昌明
②
(黄山学院 文学院 安徽省 245041) 关键词:歙北方言 摘 本字 考证
了解决方言调查中,特别是整理方言同音字表时,出现的有音无字的这一问题,通过参考有
篇文章。通过对已经考证的本字进行分析,可以找到古今语音的对应变化规律,还可以佐证 文字发展的总体趋势——简化的必要性。
fid
en
tia
吃【ʨi•33】口吃。 是个吃佬。 《广韵》迄韵,居乙切。 《說文》言蹇難也。 《唐史·拾遺》
l
【ʦˊo€214】~鳖。用尖利物探测。如,
是个~鳖第。 《广韵》入声,觉韵,测角切:
“司马彪注庄子云,~鳖,刺鳖。 ”
【suŋØ35】推也,由后往前使力。覅~我,再~我就要掉下河了。 《集韵》上声,董韵,
上
C
om
35
例字: 33:方高猪天 51:穷陈阳床 35:古展好海 214:急竹屋七 55:盖去正月入麦药办害
贰 歙县北乡话本字考证
嫽【liɑu 】 指主动地去惹别人,含有挑逗等意思,方言里主要用在男女的那种暧昧关 系上,常带有贬义。汉 傅毅 《 舞 赋 》 : “ “ 貌嫽妙 以 妖蛊兮 , 红 颜晔 其 扬 华 。 ” 此中 “嫽” 意 与 方言同。见 《說文》女字,一曰相嫽戲也。 又《廣韻》力小切, 《集韻》朗鳥切,音
fid
en
tia
l
繚,好貌;一曰戲也。 炕【k̍ˊə Š55】把东西放在锅边上慢慢烤。见《集韵》 ,唐韵,丘罔切, “炕,灼也” 。 《疏》 炕,舉也。謂以物貫之而舉於火上以炙之。 抻【ʧˊan•33】伸直的意思,如抻个懒腰。 《广韵》震韵,试刃切。 《集韻》試刃切,去 聲。展也,抻物長也。
51
方言本字考
方言本字考1.爸爸。
《玉篇》蒲可切,婆上声。
《玉篇》父也。
《正字通》“夷语称老者为八八,或巴巴。
后人因加父作爸字。
蜀谓老为波。
宋景文谓波当作皤”。
由上可见,“爸”古字为巴、八、波,后两字明显是借音,本字是“巴”。
在古音中,b、p经常不分,b有时也读为d。
巴,通“大”,“巴”的本义是大蛇,可以吞象也。
古代的巴国,就是出现巴蛇的地方。
直到现在,还有人称父亲为大大,这是正宗的古音。
后来,“爸”音变为“父”。
古无轻唇音,f上古读为b、p,根据鱼模生麻的规律,“父”的上古音就是“巴”。
类似的音变还有:匍→爬;辅→巴;敷→巴。
当“巴”音变为“父”,后人便在工作思路“巴”上面加“父”构成“爸”,以区别于“巴”。
简言之,“爸”就是“父”,字义是“大”。
2.妈妈。
《广韵》莫补切。
《博雅》母也。
称母曰妈。
“马”在上古读若母,与豆、杜、大音近,表示大。
“马”加“女”,表示年长的妇女。
从“马”的字很多都表示大,比如:蚂蟥、蚂蚁、蚂蚱、马蜂、灶蚂子。
北方又将妈妈称为娘,本义指少女,泛指妇女,比如:姑娘、姨娘。
需要说明的是,古代的亲属称呼并不专指特定的人,而是指某类人。
比如“父”指父辈,有叔父、伯父之称;“妈”指女性父辈,有姑妈、姨妈、舅妈之称。
当前面没有任何限定时,便指最近的亲人,所以“父”指父亲,“妈”指母亲,“娘”也指母亲。
简言之,“妈”就是“母”,字义是“大”。
3.爷爷。
这个称呼比较乱,有的指父亲,有的指祖父,有时又指有权势的人或年长的老人。
“爷”古字,繁体字爷,从邪、从耶。
根据喻四归定的规律,y声上古读d、t,古音读若毒、豆,表示老、大。
所以,用来指所有年长的人或有权势的人。
祖父,年长也;父亲,亦年长也;有权势的人,大人物也。
类似的称呼还有“爹”“伯”。
“爹”有的指父亲,有的指祖父。
爹,《广韵》屠可切。
因为t声由d声演变而来,屠可切读若夺。
“爹”从多,可见上古读若多,相当于“大”的古音,表示大、老。
“伯”叠韵通假为“大”,所以“伯伯”指父辈中最年长的,也指比自己父亲年长的。
贵州方言本字考例释
贵州方言本字考例释
徐之明
【期刊名称】《贵州文史丛刊》
【年(卷),期】2005(000)003
【摘要】本文列举了十条贵州方言词,分别从其词义、语音以及文字的历史与地域的流变上对其本字进行了考释,同时尽可能的列举了古代文献资料予以印证.
【总页数】4页(P80-83)
【作者】徐之明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贵州,贵阳,55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
【相关文献】
1.贵阳方言本字例释 [J], 吴畏;黄秀梅
2.甘肃庄浪方言本字及古语词例释 [J], 赵艳;
3.潮汕方言词本字研究——兼谈本字考的方法 [J], 李新魁;林伦伦
4.楚雄方言口语本字考释——兼谈考本字在训诂中的作用 [J], 韦绍翔
5.闽客方言一些核心词的“本字”的来源——兼论汉语方言的考“本字”问题 [J], 邓晓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徽州方言常用语举例
徽州方言常用语举例
徽州方言是中国安徽省徽州地区特有的一种方言,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
下面是一些徽州方言常用语的举例:
1. 您好:您好(徽州方言中的“您好”发音为“宁好”)
2. 谢谢:谢谢(徽州方言中的“谢谢”发音为“谢尼”)
3. 对不起:对不起(徽州方言中的“对不起”发音为“忸不起”)
4. 请问:请问(徽州方言中的“请问”发音为“乞问”)
5. 没关系:没关系(徽州方言中的“没关系”发音为“没关系”)
6. 你好吗?:你好吗?(徽州方言中的“你好吗?”发音为“你好汝好?)
7. 多谢:多谢(徽州方言中的“多谢”发音为“多尼”)
8. 祝你好运:祝你好运(徽州方言中的“祝你好运”发音为“祝你好运”)
9. 慢走:慢走(徽州方言中的“慢走”发音为“慢走”)
10.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徽州方言中的“祝你生日快乐”发音为“祝你生子快乐”)
以上是徽州方言中的一些常用语,这些语言在徽州地区非常常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
通过使用这些方言,可以更好地融入徽州地区的文化和社交圈子中。
贵州方言本字考例释
贵州方言一些词语由于历史与地域的因素而形成的义转音变 , 使其本字变得扑朔迷离 , 寻觅不易 , 以至在编 撰贵州方言志与词典时一时难以找到其本字来记录 。 其结果往往只能拿一个与其义毫无相关的同音字来替代使 用 , 而没有同音替代字时则仅能只记音标而空着记录的汉字 。 如此一来 , 其方言志或方言词典的学术价值与使用 价值均受到一定影响 。 为此 , 本人多年来一直关注并致力于贵州方言词语本字的研究与探讨工作 , 同时也积累了 一些材料 。 这里本人不揣鄙陋 , 举出十条贵州方言词 , 通过语义 、 语素的分析 , 语音演变中变例的推考 , 文字孳乳 衍生的稽察 , 加上历史文献资料的印证 , 考释了这些方言词的本字 。 鉴于考本字之难 , 文中不免有臆断 、欠妥之 处 , 还望方家明示 。 ( 说明 : 为了排版与印刷的方便 , 在不影响记音的前提下 , 声韵母的标示采用了汉语拼音字 母; 声调的标记分别用 1、2、3、 4表示阴平 、阳平 、 上声 、 去声四调 ) 褙( 偝 )be i4 搓拧绳索 , 如 : 把几股绳子 be i4 起来用 。 引申亦指数人拧结成一伙 , 如 : 他门几个是 be i4 起的 , 惹不得 。 《 贵阳方言词典 》 ( 以下简称 《 贵典 》 ) 记作 “[ 倍〗 ” 。 用 “倍 ”只是借音字 , 无缘表示搓拧的含义 。 《 贵州 省志 汉语方言志 》 ( 以下简称 《 贵志 》 ) 未收录该词 。 实际上这个词是有本字可寻的 , 这个字应当就是 “褙 ”字 。 所谓 bei4 ( 绳子 ) 即是将数股麻丝或线子等可搓拧成绳之物拧结起来的动作. 而 “褙 ”字虽 《 集韵 队韵 》 只收有 “襦也 ” ( 短衣 ) 一义 , 而 《 说文解字 衣部 》 则释曰 : “襦 , 短衣也 , 一曰难衣 ”段玉裁注 : “襦 , 若今袄之短者 。 难衣 犹温衣也 。 ”温衣乃穿上能让人暖和的衣服 。 清谭嗣同 《 湘痕词 》 : “绣襦岂不暖 益以云锦裘 。”能让人暖和之衣 自非单层之衣 , 至少是两层以上的单布或两布之间夹以棉花之类填充物而成 , 所以 “褙 ”字也就可以引申出 “把布 或纸一层一层地粘在一起 ”的含义和用法 。 元盛如梓 《 庶斋老学丛谈 》 卷下 : “乾道八年天申节 , 知光州滕瑞奏 , 臣 自书 ‘圣寿万岁 ’ 四字 , 约二丈余 , 用绢褙投进 。 ”“用绢褙 ”即用绢将写上字的纸粘贴起来 。 又明曹昭 《 格古要论 装褫书画定式 》 : “古画不脱 , 不需褙裱 ……一经褙多 , 或失之也 。 ”“褙多 ”言将古画裱贴多层 。 从粘贴 、粘结义引 申为拧结义是完全合乎词义衍生变化理据的 。 “褙 ”字 《 集韵 》 反切为 “补妹切 ”, 今音正读为 be i4 . 又《 集韵 》 言: “褙 ……或从糸 ” , 是 “褙 ”字又作 。 二字从其形声字的表义形符来看 , 于表示搓拧绳索之义 , “糸 背 ”字较 “褙 ”字 也许还要贴近一些 , 但现尚未找到 “纟 背 ”字古书中的用例 , 暂姑备一说 。 坌 ben4 贵州方言说拌和为 “拌 ”, 亦说 “ ben4” 。 《 贵典 》 释曰 : “[ 笨〗pen 拌 : ~ 点素菜 ‖ 也可说拌 , 但不如笨 地道 。”笨字下加有 “。”说明是同音借代字 。 《 贵志 》 亦收有该词 , 记作 “ □” , 说没有合适的同音替代字可作记录 。 用 “笨 ”字显然无由表示拌和之义 , 那末贵阳方言说拌为 ben4 是否其方言里的文白异读呢 若是拌字白读的音 变 , 贵阳方言就当有 an 韵变 en韵的变例 。 若无此变例的话 , 则当另寻其字 。 经考察 , 贵阳方言少有 an 韵字读 en 韵字的变读例 , 所以 ben4 这一词条不可能是拌字的异读音变 , 自然其本字得另寻其字 。 我们注意到 《 贵典 》 的解 释提示了一点 : “ [ 笨〗 也可说拌 , 但不如 ‘笨 ’ 地道 。 ”其实这当中不仅仅是是否地道的问题 。 通过仔细地分析和考
方言词考本字刍议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方言词考本字刍议陈泽平 内容提要 本文将“本字”问题与“文白异读”和“读破”等相关的语言现象联系起来讨论方言词考本字的意义和方法,着重说明方言与汉字系统的关系。
文章把从古到今的汉语书面语及其基础方言称为“主流汉语”,指出方言词考本字无非是在主流汉语中寻找词源,生僻的本字是主流汉语中久已淘汰的词;收集文白异读的“白读音”实际上是在现代常用字中辨认同源成分;方言特有的“音随义转”现象反映了词汇语孳乳繁衍的事实。
一、考方言本字的目的“本字”原是训诂学的术语,相对于假借字而言。
王引之指出:“至于经典古字声近而通则有不限于无字之假借者,往往本字见存而古本则不用本字而用同声之字。
学者改本字而读之则怡然理顺。
”(《经义述闻》卷三十二)古人的著作中常有因袭的别字,使后人在读古书时迷惑不解。
训诂学家“因声求义”,发现书中别字,并查出其“本字”,就能正确地理解古书的原义。
方言研究中的“考本字”的涵意已经不限于破除假借,它实际上是在古代文献中为方言词寻找词源。
文字是书面语的载体,汉字是汉语书面语的载体,整个汉字体系自殷商的甲骨文时代起直至今天的计算机汉字库主要都是为书写书面语体及其基础方言存在的。
我们把从古到今的汉语书面语及其基础方言称为“主流汉语”,于此相对的是古代的“殊方异语”和现代的各种汉语方言。
袁家骅指出,方言的涵意之一是“不见于书面的特殊口语”①。
汉字体系随着主流汉语演变发展,主流汉语的词汇不断丰富,汉字也不断孳乳繁衍;词语的更新替代也使“常用字库”的内容不断更新。
汉语方言是汉语的支流,方言的形成过程就是方言逐渐脱离主流汉语的过程。
例如闽方言的形成过程从口语平面上说,是它逐步扩大了与北方中原方言分歧的过程;从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上看,也是它逐步与标准书面语相脱节,与同时代的常用汉字体系相脱节的过程。
闽方言发展至今,难以用常用汉字记录是必然的。
许多口语中的基本词与方块汉字挂不上钩,某个方言词在民间或许已有了某种写法,这种写法实际上只是方言词同音或近音的字,或是书面语中的同义字,或是方言区民间自撰的俗字,方言学者根据音义两方面的演变规律指出其“本字”,起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枞阳方言若干常用词本字考
叔奉 使 江 东访 茶 法利 害见 寄 》 ) ( 4 ) 则 可 不 谓 有 大扬 榷 乎 ? ( 《 庄子 ・ 徐 无鬼》 ) ( 笔
者认 为 这 里是 发挥 商量 的意 思 , 没 有敲 击 义 。 )
( 三) - I X[ P u 】 : 孵 枞 阳话 :
老母 鸡 伏 小鸡 了。
《 集韵》 : “ 当各 切 , 音砘 , 滴 也 。” 沼雨 也 即 淋 雨 。
《 广韵》 : “ 他各切 , 透母 , 铎 韵 宕 摄 开 口人声 一 等 。 ”
文献 作 品用 例 :
( 1 ) 上 火不 落 , 下 火 滴滔 。 ( 秦 汉魏 晋 南 北朝 诗 《 崔 行 志 中之 上》 )
滔 潮 了吧 。
《 广韵》 : “ 伏, 奉母宥韵去声 , 扶富切 , 鸟范子 。 ” 音
义俱 合 , 这 是 古 无 轻 唇 音 的缘 故 。 “ 伏” 作“ 孵” 讲 很 早 就见 于古 代 文 献 作 品 中 : ( 1 ) 越鸡不 ̄ g - r  ̄鹄 卵。 ( 《 庄子・ 庚桑楚》 ) ( 2 ) 丞 相 府 史 家雌 鸡 伏 子 , 渐化为雄。 ( 《 汉 书・ 五
文 献 典 籍 或联 系其 他 方 言 . 对枞 阳 方 g -  ̄q - 常 用 词 的
在 以上 阐述 说 明 中 . 可 以看 出 “ 湎” 的词 性 词 义 的
丰 富 多样 性 。 “ 『 、 石” 可 以作 动 词 , 如“ 『 石 雨” 。 “ } 石” 可 以作
象声词 , 指雨的声音。“ 沼” 也 可 以作 量 词 , 滴也 , 一' ? 石 雨 。 相 同 的用 法 还 用 于 客 家 方 言 和 吴 语 中 。 此外 , “ 湎” 还有 另外 一 个 反 切 。 《 广韵 》 : “ ? 、 石, 他 各
婺源县土桥头村方言本字考
婺源县土桥头村方言本字考作者:俞晨曦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36期摘要:婺源县,古徽州六县之一,今属江西省上饶市下辖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
[1]婺源话属于徽语的祁婺片,由于行政区域的划分和地理位置等原因,婺源话多少受到赣方言的影响,但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特色。
婺源多山,村与村之间方言都有很大的差异,本文以自己所在的村庄(土桥头村,土桥头村位于婺源西南部,毗邻乐平市和德兴市,其方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基点,寻找方言本字,一方面有利于对婺源方言进一步的了解,也有利于探寻交界地区方言的改变和发展。
关键词:婺源方言;徽方言;本字;考证作者简介:俞晨曦(1993-),女,汉族,江西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21、筅筅帚,用竹丝做成(把竹子切成薄片,再把片切成丝,再把切成丝的薄片一片一片按圈捆绑起来)。
在老家,筅帚用途较广,可用于刷洗衣服,也可用于刷洗锅盆。
筅帚的制作花费时间也需要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制作筅帚的人慢慢减少,筅帚的制作材料也由竹子变成了塑料。
现在,我们还在用它洗衣服。
如:小嘞,把那个筅帚拿过来。
(小,称男孩子)《广韵》:“箲,箲帚饭具”又,“筅,上同”。
《集韵》:“箲、筅,饭帚,或从先。
”《汉语大字典》:“筅帚。
用竹丝等做成的洗刷锅、碗、杯等的用具。
也作“箲”。
:‘䈰谓之筅。
’作‘箲’,云:‘箲帚,饭具。
或作筅。
’是筅与䈰异名而同实。
宋吴自牧《梦粱录·诸色杂买》:‘其巷陌街市,常有使漆修旧人……并挑担卖油、卖油苕、扫帚、竹帚、筅帚。
’”据此,个人认为“箲”、“筅”二字均可作为其本字。
2、粿《广韵》:“粿,净米。
”《集韵》:“粿,米。
”《汉语大字典》:“米食。
《篇海类篇·食货类·米部》:‘粿,米食。
徽州方言拾遗
徽州方言拾遗展开全文之一:老妪和家里徽州方言是比较奇特的,“五里不同音,七里不同调”绝非夸大之语。
但是,口语是借助语言、表情和身体动作,在一定的情景环境下,通过语音、语速和语调来表达意思的。
懂得了这层道理,对徽州方言的认识也就随之提高了。
一次,我去休宁商山附近的珠光村吃饭,饭桌上有两兄弟,哥哥对他的弟弟说:“弟肋,吃酒哈。
”如此重复,笨蛋都会听懂他说的意思。
后来他说“上肋,责任大”时我自然也晓得其中的意思了。
“上肋”和“弟肋”就是哥哥和弟弟,徽州方言虽然十分复杂,却有其共性。
我老家说话也很有特点。
有时,遇上一位新朋友,对方明明知道我是歙县人,却问我:“你家哪里哪?”我也明白对方的意思:“我家浯溪啦。
”或许他会再问:“浯溪在哪里?”我就说:“东山浯溪。
”东山与浯溪为邻村,一河相隔,这个地方如果对方不熟识,我继续介绍:“靠近唐模棠樾。
”对方自然得到满意答案。
唐模、棠樾都是有名的古村落,现在又是人们向往的旅游区,我如此这般一说,恐怕全世界喜欢徽州的朋友都知道我的老家了。
兄弟二人谁为兄谁为弟,老家的人会问“你们哪个大?”男方向女方介绍家庭情况时说:“我上头有二个哥一个姐,下头还有三个弟。
”母亲指着自己的孩子向客人说:“这是大啦,那是小啦……”几个兄弟聚在一起,其中一人向客人介绍说:“他是老大,他是老小,这是老三……”记得二十年前,我在歙县杞梓里,当地有人问我“找老妪没”,我竟然不知是什么意思。
原来,当地人称妻子为“老妪”,找对象就是“找老妪”。
我老家则称妻子为“家里”,找对象为“找人”。
热心肠的人对年轻小伙子说:“找人没?我给你介绍一个。
”显然,在徽州,各地保留着一些习惯用语,并非所有徽州人在共同使用,这是徽州方言一大特色。
我老家也有“吃酒”一说,不过,现在在酒桌上劝酒一般都说“喝”,或许是在酒桌上“喝”多了,现在,许多年轻人都把“吃酒”说成“喝酒”。
之二:盐在徽州,盐大体有以下几种说法。
在歙县县城及附近一带称盐为“咸沙”,也有说“咸盐”的,但人们习惯上都称“咸沙”。
《安徽通志稿?方言考》----寿县方言补注
《安徽通志稿•方言考》----寿县方言补注黄家忠【都】[原文]声类诸词之总也。
按:通作“都”,寿县则转音“兜”。
[补注]今普通话表总括、全或完全时均读“dōu”,寿县话的转音“兜(dōu)” ,今已非方音了。
【大大】[原文]寿县或称母为“大大”。
按:“大”本尊称,故用以称母。
[补注]“大大”多为称“伯母”(即“大妈”)。
旧时妾所生子女称大老婆亦叫“大大”。
称母为“大大”,是改口叫。
“大大”的“大”,读第四声。
也单用,不过前面要带个“俺”字,喊“俺大”。
【刅】[原文]《说文》“刅,伤也。
”寿县呼剃头时头上被刀所伤,曰“打刅子”。
“ 刅”读若“掌”。
[补注]今寿县人年龄较大者还知有“打刅子”这一说法。
“刅”,通语读“chuāng”,读“zhǎng”是寿县方音。
【捅】[原文]《王氏通俗文》云:“'捅’音'桶’。
进前也,引也。
”俗谓移物曰“捅”。
按《说文》“挏”,推引也。
“捅”即“挏”之俗字。
[补注]清代赵翼《檐曝札记》卷五有这个词:“俗语说:'移’曰'捅’。
”《康熙字典》虽收有这个字,但没有收“移”义。
现代汉语工具书中收有这个词,也只收今义(古义“进前”的转成义)作“戳刺;扎;触动”解,如“用刀子捅人”、“捅娄子”、“捅马蜂窝”等。
这个词,寿县方言作“移动”解,可单用也可叠用。
单用如“你把这张桌子捅过来”;叠用如“你要是嫌这地方住家不好,可以捅捅”。
【风圈】[原文]苏洵文“月晕而风”。
今寿县月晕为“风圈”。
[补注]寿县月晕除叫“风圈”外,还叫“月亮戴斗笠”。
苏洵文见《辨奸论》。
原文是“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止在】[原文]又曰:“《诗·王风》'其乐只且’。
”今俗谓“正来”曰“来止在”,“正吃”曰“吃止在”。
“止在”即“只且”,“且”,“干也切”。
齿头旁转,故变为“在”也。
[补注]普通话助词“着”(zhe),在寿县方言中都说“子”(zi)。
“止在”实即“子在”,亦即“着在”。
纳雍方言本字考
文解字注·木部》:野此梡當作完。全也。凡全物浑大皆 曰 。”清朱骏声章炳麟 《新方言·序》:野仁和翟灏为 《通俗编》,虽略及训诂,亦多本唐宋以后传记杂书。于
唐白居易《黑潭龙》诗:野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 巫口。”《新唐书·杜悰传》:野时方旱,道路流亡藉藉,民 至漉漕渠遗米自给,呼为‘圣米’。”
古训藐然亡丽,俄而撮其一二,又 不理析也。”野大木 未剖”,即引申为野完整、完全”之义。
如在纳雍方言中野这次考试我们班的数学 (全 部)都没有及格”但现在上述这种说法已不常见,野 ” 现在主要用于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总体完好的物
体。野老板,有不得没有切的西瓜,帮我拿个 嘞嘛” 野她做豆豉粑做得好得很,做出来一个二个 噜噜嘞, 太爱人得很”。
(四)野靸”[sa31] 野靸”,《广韵》私盍切,合韵入声字,野靸,靸鞋。” 《说文》:野靸,小儿履也。从革,及声。”桂馥义证:野小儿 履 也者 , 履 之 无 跟 者也 。《急 就 篇》:‘ 靸 鞮 卬 角 褐 袜
一、纳雍方言的声韵调 (一)声母 纳雍话共有 19 个声母(包括零声母): p p‘ m f t t’n ts t‘s s z k k’x t誵t誵‘誵誽尴 (二)韵母 纳雍话共有 36 个韵母 尢 iuy 鬢iu aia u倩 o iouo i誻u誻y誻 aiuai
ei uei 倩u i倩u ou iou anian uanyan 奚n inu奚n yn 倩誽 i倩誽 u平 55 阳平 31 上声 33 去声 13 二、纳雍方言的本字 本文在考证本字时,以《广韵》作为出发点,并引 用相关的历史文献用例印证。 (一)野 冶[ts u31] 野 冶在纳雍方言中有两层意义:(1)堵塞。如野我
纳雍方言本字考
刘姣
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池州方言否定词[k^huo]音本字考
DOI :10.13420/ki.jczu.2020.05.022池州方言否定词[k ʰuo]音本字考刘胜(池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池州247000)[摘要]方言本字源流需要从音韵定位、韵书追索、文献佐证和方言参校四步进行。
池州方言否定词[k ʰuo]音字历来被视为有音无字,但从音韵学视角出发,考释其本字亦有一定的依据与可能。
考释从[k ʰuo]字音特点与日常用法出发,结合方言内部规律变化特征,并与其他方言同类型字音进行正反或反向对比,根据汉字形声义三维一体的思维模式,结合池州地区方言历史与文化特征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否定词[k ʰuo]音字可能就是“缺”字音变而来。
[关键词]音韵;考释;方言标识词[中图分类号]H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02(2020)05-0093-05收稿日期:2020-07-14基金项目:安徽省人文社科研究项目(SK2016A0640);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9ZDA307)。
作者简介:刘胜(1978—),男,安徽枞阳人,池州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话语学。
Journal of Chizhou University2020年10月第34卷第5期Oct.2020Vol.34No.5方言是语言迁变的活化石,相对于语法变化,语音的变化比较快,汉语方言词汇中的词义会发生变化与语音迁转,导致有音无字的现象。
由是方言本字考释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1以音考字的理论依据方言本字的考释有助于梳理方言的历史演变轨迹,真实再现不同方言土语的接触融合痕迹,对语音演变的研究也有重要的价值。
有些方言音就是古音的残留,但在普通话中却消失殆尽。
李康澄认为,考释方言本字需要遵循“语音相同、语义相同或相近原则、古代文献材料佐证原则、邻近方言比照原则”等三大原则[1]。
但情况也未尽然,某些只在特定方言存在的方言音字在文献中很难找到痕迹,只能从与之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入手,从发音特点、语义使用的特点考量,来考释本字。
亳州方言若干本字考
亳州方言若干本字考摘要:本字的问题是在汉语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汉字的字形和字音发生变化且二者的变化不统一导致的。
其结果就是在方言中,有一些口语找不到与之相匹配的书面语,或者是当地人不甚了解其字形,即汉字的字形和字音已经失去了联系。
本文就是要通过“觅字”法、“寻音”法这两种方法,考本字来使得亳州方言中那些没有书面语形式的口语,能够找回其本字。
关键词:亳州方言本字考证在研究方言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口语和书面语对不上号的时候,这是在汉语发展的历程中,汉字的形和音发展变化不一致所导致的。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通过考证来找回这些本字。
地处皖北的亳州市,其方言则属于中原官话区(皖北方言区)。
亳州市包括了三县一区:涡阳县、利辛县、蒙城县及谯城区,本文所要研究的亳州方言主要集中在谯城区。
因为其它三个县区的音系与谯城区的有所不同,如涡阳县的声母系统存在着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不分的情况;而谯城区的则分。
所以本文的注音,大多以谯城区居民的读音为准。
亳州方言与现代汉语普通话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声调的调值。
虽然亳州方言与普通话一样都有四个调,且都没有入声调的存在,但是亳州方言中的四个调的调值与普通话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它的四个调的调值分别是:阴平213调,阳平55调,上声24调,去声53调。
所以在研究亳州方言的本字考时,其声调是要多加注意的。
在本文中的方言字的注音,音标使用国际音标标注,而声调方面,为了使得更加接近亳州本地的读音,选择使用亳州方言的声调系统的调值。
在亳州方言中,笔者发现有很多口语词是找不到其相对应的书面语,或者是即使有也是不为大多数的本地人所知道的。
所以为了研究此地区的方言,笔者决定先对几个笔者感兴趣的方言口语词进行考释,并尽量找回其本字。
另外,根据梅祖麟先生在对进百年的方言本字考进行研究而总结出的两种研究方法:“觅字”法和“寻音”法,并通过古代典籍《说文解字》、《广韵》等的记录,来作为方言本字考释的依据。
相信通过对汉字的字形和字音的考释,能比较确切地恢复其方言本字。
_永州方言研究_中的本字补遗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7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72009永州方言虽然属于西南官话,但是在方言口语中保留了大量的古语词,其中很多古语词都是“有音无字”。
在研究永州方言的唯一著作《永州方言研究》(2002)中,张晓勤在记录这些古语词时都是用方框“□”代替的。
笔者经过考证,发现其中一些古语词可以写出其本字。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还补充并考释出另一些古语词。
现把它们罗列如下:一、方框“□”所代表的本字:[t□ia53](《永州方言研究》第58页),意思是舔。
例:他把杯子里的奶油~完嘎了。
/他买了一根冰棒边~边走。
按:古语词意义例证:《说文·舌部》“~,歠也。
从舌,沓声。
”徐锴《说文系传》:“~,谓若犬以口取食也。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字亦作嚃。
”《玉篇·舌部》“~,大食也。
”此字表示舔食。
与永州方言中意义相同。
从读音来看:《广韵·合韵》他合切。
透母今音[t□],古入声清声母字今多数读阴平和阳平,少数字读上声(注:这里的今音指在永州方言中的读音。
据张晓勤的《永州方言研究》。
下同)。
与永州方言中的读音一致。
[m n44](《永州方言研究》第73页),意思是想。
例:这个事我在心里~了一下。
/你讲的话我~了一下,认为不对。
按:古语词意义例证:《集韵》“~,心所在也。
”此字表示内心所在的地方,方言中引申为在心里想。
从读音来看:《集韵·耕韵》谟耕切。
耕韵今音[n],与永州方言中的读音一致。
搊[ts□u44](《永州方言研究》第194页),指用双手向上托。
例:我刚给女崽~嘎尿。
/你把裤子~上朅。
按:古语词意义例证:《希麟音义》卷五“~掷”注引《考声》:“~,以手指钩也。
”《慧琳音义》卷四十二“~掷”注引《考声》:“~,以手指钩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歙县北乡话方言本字考①沈昌明②(黄山学院文学院安徽省245041)关键词:歙北方言本字考证摘要:歙北方言隶属于徽语区,其本字考证对于徽语其它方言点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为了解决方言调查中,特别是整理方言同音字表时,出现的有音无字的这一问题,通过参考有关工具书,主要是《广韵》、《集韵》以及其它方言的本字考证释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篇文章。
通过对已经考证的本字进行分析,可以找到古今语音的对应变化规律,还可以佐证文字发展的总体趋势——简化的必要性。
壹徽州方言的音系歙县方言是徽语的集中代表方言之一,而歙县方言内部又存现出各自的差异性。
一般意义上以歙县县城为中心,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延伸来划分方言片,即俗称的东乡话、南乡话、西乡话和北乡话。
本文以县城北门以外的北乡话为考察对象。
歙县北乡大体上是以县城北门(以万年桥为标志)以外的狭窄区域,此门以外的区域都可以叫北乡。
事实上真正操北乡话的地域要小得多。
主要集中在塔山、许村、上丰、岩源四个乡镇。
据《歙县志》载,上述四个乡镇的总人口为22479人(1987年)。
其代表方言是许村话。
许村镇是歙县西北部的山区乡镇,地处箬岭关南麓,富资水上游,城许公路的终点。
总面积43万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46个村民小组,30个自然村,共1488户,6173人。
一、声母23个[P] :布步别盘 [pˊ]:怕胖博卜[m]:门袜摸亩 [f]:发飞肥华[t]:到刀稻朵 [tˊ]:通太痛吐[n]:那闹鱼热 [l]:老路绿来①虽然本文研究的是歙县北乡话的方言本字,但实际上在徽语区中,本字是相通的,只是读音不同而已。
本文列举中,对说法不一的也作了说明。
②沈昌明,安徽歙县人,男,汉族,1967年12月出生,硕士学位,黄山学院副教授。
[k]:贵归讲江 [kˊ]:去开看亏[x]:红巷嗅鞋 [ts]:早糟增组[tsˊ]:粗从醋错 [s] : 三山生色[tʃ]: 张照舅桥 [tʃˊ ]: 昌朝初楚[ʃ] : 树烧书善 [tɕ] : 鸡机接剪[tɕ´]:气妻席器 [ɕ] : 修西惜稀[ŋ] : 咬硬藕岸 [v] : 闻远五位[ø] : 也应有夜阿儿二、韵母26个[ɿ]:资字自次 [i] :支鸡日吃[o]:怕爬堂床 [iɛ]:蛇姐年切[u]:路古哭副 [y]:鱼书猪除[A]:色百盖更 [yɛ]:靴权拳犬[a i]:合北不喝 [uai]:贵割位胃[uɔ]:刮关宽般 [ei]:月贴鳖撇[iou]:药娘样阳 [an]:短紧跟恩[uA]:挖管横煨 [iɛn]:青心精星[uŋ]:红龙冲轰 [ɔ]:咸鞋解减[i o u]:溜豆牛油 [iuŋ]:用容勇戎[yn]:准蠢军迅 [m]:母亩[n]:你这 [v]:五物舞雾[i n]:云运韵信 [ə]:耳儿包逃三、声调5个许村话的调类5个。
古平声一分为二,与普通话一致,但调值截然不同。
阴平调调值是33,阳平调调值是51。
古上声字不分阴阳,调值均为35,去声不分阴阳并和古入声的阳入调的调值一样,均为55,古入声字中的阴入调调值为214。
值得注意的是在许村话中古入声字既无塞音韵尾,也无喉塞音的变化,已经完全转化为舒声了。
大致规律如下:古:平上去入许村话:阴平阳平上阴入阳入33 51 35 214 55例字:33:方高猪天 51:穷陈阳床35:古展好海 214:急竹屋七55:盖去正月入麦药办害贰歙县北乡话本字考证嫽【liɑu51】指主动地去惹别人,含有挑逗等意思,方言里主要用在男女的那种暧昧关系上,常带有贬义。
汉傅毅《舞赋》:““貌嫽妙以妖蛊兮,红颜晔其扬华。
”此中“嫽”意与方言同。
见《说文》女字,一曰相嫽戏也。
又《广韵》力小切,《集韵》朗鸟切,音缭,好貌;一曰戏也。
炕【kˊə 55】把东西放在锅边上慢慢烤。
见《集韵》,唐韵,丘罔切,“炕,灼也”。
《疏》炕,举也。
谓以物贯之而举于火上以炙之。
抻【ʧˊan 33】伸直的意思,如抻个懒腰。
《广韵》震韵,试刃切。
《集韵》试刃切,去声。
展也,抻物长也。
黐【ʦˊɿ 51】糯米太黐了。
《广韵》支韵,丑知切。
《玉篇》黏也。
黐胶所以黏鸟。
滗【pi 214】把水~干。
《集韵》逼密切,音笔。
《博雅》盝也。
一曰去汁也。
或作滗。
亦作。
【ʧɑu51】物不伸,蜷缩曰 。
《集韵》宥韵,即就切,“ ,缩也。
”王念孙疏证:“ 者,《众经音义》卷下五引《通俗义》云:缩小曰 ,今俗语犹物不伸曰 矣。
”【pˊi33】把树或竹子之类的桠枝~掉。
《广韵》齐韵,匹迷切,“ , 斫”。
另《集韵》齐韵,篇迷切,“ ,削也。
”【jou 51】衣服等磨损。
裤子~了。
《广韵》祭韵,除制切,“ ,劳也。
”段玉裁注:“凡物久用而劳敝曰 ,……今人谓物消磨曰 ,是也。
”【sou 214】母水牛,即水~。
《集韵》麻韵,师加切,“ ,牛名。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部》,“牛之……牝者曰 ,曰 。
”誂【tˊiɑu 33】《说文》曰:“相呼诱也。
”。
《战国策》“楚人有两妻,人誂其长者,长者詈之,誂其少者,少者许之”。
即用语言去搬弄是非,引起别人的纷争。
灒【ʦɔ 55】水溅到人身上。
《广韵》翰韵,则旰切。
《集韵》徂丸切,音攒。
水集貌。
又财仙切,音钱。
汛也。
又子末切,音䰖。
与同。
水溅也。
覅③①把水~到我身上。
搉【kˊo 214】敲,~ ④个毛栗头。
《广韵》觉韵,苦角切。
《说文》敲击也。
【ŋɔ 55】门没关好,留有很大的缝隙。
门 在那,我没带锁匙。
《广韵》阮韵,于宪切。
舚【tˊan 35】用舌头去~。
几日没吃mn⑤了,你看,连碗都舚干净拉。
《类篇》同䑙。
③覅:在当地方言中是“不”和“要”的合音,读作【piɑuɔ】。
④ :方言中第二人称单数。
⑤Mn:方言中指东西,原以为相当于上海话的“物事”,后经推敲,觉得不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字,故用《韩愈·喜侯喜至诗》杂作乗闲骋,交惊舌牙舚。
齾【j 33】重东西的压痕。
你那凳子覅磨来磨去,地板上到处都是~。
《广韵》辖韵,五辖切,器缺也。
此音系屯溪方言读法。
餲【xə 33】食物变味,肉都生~了。
《广韵》曷韵,乌葛切,“食伤臭。
”《玉篇》饭臭也。
囥【kˊo 55】把东西藏起来。
把那个mn囥起来。
《集韵》宕韵,口浪切,音亢,藏也。
謽【ʨiu 55】覅~了,干脆承认算了,何苦哇!《集韵》、《类篇》巨两切,强上声,词不屈也。
疄【lin 51】一~田。
《广韵》真韵,力珍切。
《集韵》《韵会》《正韵》离珍切,音邻。
田垄。
【ʦˊ 214】皮肤皲裂之谓开~。
那只脚都开~了,真可怜!《广韵》陌韵,丑格切,“ ,皴 。
”饽【t u 51】防粘手用的干面粉。
你好嬉⑥, 粉面都覅~,把刀板搞的都是面。
《广韵》没晕,蒲没切。
吃【ʨi 33】口吃。
是个吃佬。
《广韵》迄韵,居乙切。
《说文》言蹇难也。
《唐史·拾遗》焦遂口吃,对客不出一言,醉后辄酬答如注射,时人目为酒吃。
鐾【pi 55】把刀在硬布上或水缸的边沿上来回摩擦,使之锋利。
《集韵》去声,霁韵,蒲汁切。
~,治刀使利。
”蟛【p u 33】一种小蟹,即~蟹(kɔ35)。
《广韵》平声,庚韵,蒲庚切。
“~,似蟹而小。
”《集韵》平声,庚韵,蒲庚切。
渳【mi 33】小口喝酒。
没事就~两口小酒,真快活。
《广韵》上声,纸韵,棉婢切:“~,水貌,《说文》,饮也。
”【mi 55】缝隙合拢平直状角 ~缝”。
《广韵》上声,轸韵,弥邻切,“~,~合。
”【tˊiɑu 33】用剪刀或其他东西从植物的根部~断。
如,~马兰头。
《集韵》萧韵,丁聊切。
“博雅,断也,或从召从兆。
”【tˊ 33】把猪、鸡等有毛动物放到盛满开水的容器中~毛的过程,~猪。
《广韵》平声,灰韵,他回切,“~,~燖毛,出字林。
”《集韵》平声,灰韵,通回切,“以汤除毛。
”【tˊiɛn 33】~开,即摊开之意。
《集韵》上声,厚韵,他口切,“~,展也。
”【tˊɑu 33】编织物等由于松弛,受压厚下垂,叫~。
《广韵》上声,海韵,徒亥切。
簟【tiɛ 35】竹制供睡觉用以纳凉的垫子,也叫竹席。
方言中叫“睡~”。
《集韵》上声,忝韵,徒点切:“~,竹席也。
”劙【li 214】用刀或其它尖锐物划破。
《广韵》上声,荠韵,卢启切:“~,刀~”。
礧【lɑu 214】滚的~意思,方言中有词“滚~”连用,也能当动词用,如硬币滚到一字母代之。
见拙作《歙北方言代词研究》(2009)。
⑥即好玩。
边去了,方言中可以说“~到一边去了”。
《集韵》去声,卢对切:“~,推石自上而下也”。
【li 33】即方言中说的 ~水。
”使水分漏干。
《集韵》入声,术韵,劣戍切:“~,去滓汁曰~。
”撍【so 55】把盛物的器具有节奏地来回摇动,以增加容量,并使平整。
《广韵》去声,勘韵,作绀切:“~,手撼。
”蹱【ʦuŋ 33】走路不稳,身体前倾。
尔⑦个人,走路~啊~的,恐怕是酒醉了。
《广韵》用韵,丑用切:“~,行不正也。
”【ʦˊo 214】~鳖。
用尖利物探测。
如, 是个~鳖第。
《广韵》入声,觉韵,测角切:“司马彪注庄子云,~鳖,刺鳖。
”【suŋ 35】推也,由后往前使力。
覅~我,再~我就要掉下河了。
《集韵》上声,董韵,损动切: ~,推也。
【so 35】干燥,收 。
《集韵》入声,屋韵,苏谷切:“ ,燥也”。
塍【san 51】田埂,《广韵》平声,蒸韵,食陵切: 塍,稻田畦也,畔也。
【ʨˊyɛ 51】跛也,腿不便。
《集韵》平声,戈韵,丘靴切:“ ,足病貌。
”缉【ʨˊi 214】~鞋底,用针线把多层布缝在一起。
《广韵》入声,缉韵,七入切:“~,绩也。
”炀【jo 51】衣服等用久了,不结实了。
布~了。
《广韵》去声,阳韵,与章切。
瞖【j i 55】眼睛内生的一层白色的膜。
《广韵》去声,霁韵,于计切:“~,目~。
”窾【tˊo 214】~头,雨天不戴雨具淋雨。
《集韵》戈韵,溪母,苦禾切:“空也,退作科。
”【tɔ 51】弹也,如 灰等。
《广韵》曷韵,他逹切。
【kˊɔ 33】 屁股。
《广韵》黠韵,古黠切:“揩, 物也。
”睩【lɑu 214】用眼睛紧紧盯住对方,非常生气,含有威胁意。
覅~着我,我不怕你。
《广韵》屋韵,卢谷切:“视儿。
”孚【p u 55】鸟类等用体温卵化为雏谓之“孚”,或为“菢”,或为“孵”。
《说文》: ~,卵~也。
”椓【to 214】用尖的或是锋利的东西刺。
《说文 木部》: 椓,击也。
【xə 51】大声吼叫,及其悲伤,方言中有“ 丧”以词,形容人哭。
《广韵》上声,厚韵,呼后切。
【ʦˊo 214】捣乱,使其不和。
覅 ,人家你 不掉。
《广韵》效韵,初教切,“ ,角上也。
”挠【x 51】搅动(液体)。
尔个mn放到缸里,要挠下,要不就淀底了。
《广韵》豪韵,呼毛切,“搅也。
”漉【liɑu 51】把水中东西捞起来。
《广韵》屋韵,卢谷切。
⑦音【n】近指代词,有人考证凡音读n类的指示代词的原字为“尔”,故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