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哲学
·宇宙观(世界观)
定义:宇宙观也叫世界观:物质的时空观。
1、物质是存在实体。
2、空间是由物质的存在而相对存在的,其本质就是无或没有。
3、物质本身是空间的有型形态,一定物质本身之外就是相对空间,或它物。
4、时间就是物质的存在的度量。
第一宇宙观:宇宙是精神的(黑格尔)。
第二宇宙观;宇宙是物质的(马克思)。
定义:世界观也叫宇宙观: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1、世——时间,界——空间。
2、世界具有四个维度,即长、宽、高、时间
3、世界所包含的不仅仅是地域,也包含了历史、现在、未来。
↓世界观是人们对人和世界关系的总体把握。
↓世界观是人们处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置时对身边事物的认识。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怎样的方法论。
↓世界观的实质,就是从根本上去理解世界的本质和运动根源,解决的是世界是“what”的问题。
↓世界观包括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有鲜明的阶级性。
↓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
↓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意识(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1、意识(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主要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2、世界是如何存在的问题,世界万事万物是以联系、发展的状态存在,还是以孤立、静止的状态存在。
·哲学
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
思想上层建筑=观念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包括哲学、艺术、宗教、道德、政治和法律思想。
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社会意识形式包括8个部分:5个社会意识形态(哲学、艺术、宗教、道德、政治和法律思想)和3个非意识形态(语言文字、形式逻辑、自然科学)
哲学,社会意识形态之一。1、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2、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3、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4、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5、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6、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从人和世界关系的角度揭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普遍的本质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
↓既是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1、世界的本源(本质);2、世界可否认识。
→世界如何存在——1、联系、发展的状态;2、孤立、静止的状态。
·唯物主义
认为物质是本源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唯心主义
认为意识是本源的、第一性的,物质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可知论
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不可知论
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辩证法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运动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静止不变的,事物内部矛盾不存在。
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一元论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源。
·二元论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质或本源。
↓唯心主义一元论:世界的本源是精神,世界统一于精神。
→1、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感觉、经验、“心”等)是第一性的,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包括: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王守仁“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2、客观唯心主义:某种客观精神(“理念”、“绝对精神”、“天理”等)是世界的本源,整个世界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包括:黑格尔“绝对精神”论;神学唯心主义;朱熹的理学。)
↓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世界的本源或本质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包括:古希腊泰勒斯水是万物的本源;古希腊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始基;中古“五行说”;古印度地、水、火、风构成万物;古希腊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和中国“元气说”是其最高成就。)→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把原子看成世界的本源,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物质单位。局限性:①、机械性,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企图用力
学原理解释一切现象,把人和动物都看成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器;②、形而上学性,一切事物彼此孤立,本质上不发展变化;③、直观性,对待世界、认识缺乏实践的观点;④、不彻底性,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①、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②、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③、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构成整个世界。
↓1、(科学证明)自然界是客观的。2、人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①、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客观物质过程;②、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生产方式:人类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一种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力量,既是前人实践活动所创造的客观成果,又是人们现实活动的出发点。
→生关系: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的。
·物质: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列林)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1、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2、物质是可以被认识的。3、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
·运动: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相对静止: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1、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2、(事物的相对稳定性)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承认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的意义: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1、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开不同的事物;2、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和生命现象的产生;3、理解绝对运动。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任何一个事物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顺序性(事物的运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
↓特点:一维性。
·空间: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1、每一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2、每一个物体都处于一定的空间位置,都和它周围的物体存在上下、左右、前后的空间关系。
↓特点:三维性(长、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