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第十章 控制

合集下载

管理学第十章控制

管理学第十章控制

管理学第十章控制第十章控制重点:控制的过程及有效控制难点:理解控制的类型基本内容: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组织内外因素的影响,使得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与计划所应达到的标准和目的之间,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组织要保证有效地执行计划就需要控制职能。

第一节控制职能及其作用所谓控制,就是根据组织的计划和事先规定的标准,监督检查各项活动及其结果,并根据偏差或调整行动或调整计划,使两者相吻合的全过程。

管理中的计划、组织、领导和协调等其他职能,必须伴随有效的控制职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控制职能是组织中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必须承担的主要职责。

一、控制与计划的关系计划和控制实质上上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控制与计划的关系具体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计划为控制提供衡量的标准;计划和控制的效果分别依赖于对方。

二、控制的基础与前提组织控制工作职能的开展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础和前提之上,忽视了这些基础和前提,控制工作将无法进行。

1、控制要有明确而完整的计划。

控制与计划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计划是控制的依据,没有计划,就无法进行控制。

2、控制要有明确的组织结构。

通过建立专职控制职能的组织机构,配备专门的人员并授予其权力,明确其责任,可解决由谁来控制的问题。

因此,明确的组织结构的存在是控制工作的又一个前提。

同样,组织结构越明确、越完整,控制工作就越有效。

3、控制要依据及时有效的信息。

控制必须依据有效的信息,没有准确、全面和及时的信息,就难以保证控制的有效性。

为了保证获得有效的信息,在组织中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传递网络和机制,从而保证信息的畅通。

三、控制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就是保证组织活动与计划一致,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任何组织都需要控制。

1、控制是组织适应环境的重要保障一个组织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适应环境。

任何组织的计划都是在确定计划前提条件的基础上制定的。

通过控制活动,管理者可以及时了解环境变化的程度和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调整行动,使得组织与环境相适应。

管理学原理 第十章 控制

管理学原理 第十章  控制
• 在周期性重复活动中,可以避免下次活动发生类似问 题,消除偏差对后续活动过程的影响。
• 反馈向管理者提供计划有效性的有用信息。 • 可以提供员工奖惩的依据,强化员工的工作动机,人
们需要获得工作完成情况的信息,反馈控制恰好能提 供这一信息。
▪ 最大弊端:
• 实施矫正措施前,偏差、损失已产生。
空间 产品
就没有用了。
▪ 及时有效的控制牵引组织的实际绩效向计划的 目标不断靠近。
❖计划与控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周而复 始地默契的配合,能使组织不断的追求并能够实
现更高的业绩。
▪ 计划越是明确、全面和完整,控制的效果越好
▪ 控制工作越是科学、有效,计划越容易得到实 施
有效控制系统所具备的特点
可矫正的行动
❖ 从本质上来说,TQM是一种由顾客需要和期望驱 动的管理哲学,也是一种基于分权控制哲学和过 程观点的管理方法。
ISO9000标准
❖ ISO9000标准: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 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 和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全面质量管理的要点
❖重视顾客需要 ▪ 包括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需要。
❖建立标准的原则: ▪ 要使控制便于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衡量,当出 现偏差时,能找到相应的负责单位 ▪ 建立的标准应该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 建立的标准还应与未来的发展相结合 ▪ 建立的标准应尽可能地体现一致性 ▪ 建立的标准应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 建立的标准应具有一定的弹性
控制标准的形式
❖ 定量标准:定量标准便于度量和比较 ▪ 实物标准:高校的招生人数、公安的办案数 ▪ 货币标准:成本标准、利润标准 ▪ 时间标准:交货期、工时定额、工程周期、任期、八小 时工作制 ▪ 综合标准:城镇失业率、GDP增长率

第十章 控制 习题一

第十章 控制 习题一

第十章控制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注重于对已发生的错误进行检查改进属于()。

A、前馈控制B.现场控制C.反馈控制D.直接控制2、在控制的基本过程中,衡量实际工作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A.衡量什么B.制定标准C.如何衡量D.A和C3、实施控制的关键性步骤是()。

A 选择关键点B拟定标准C.选择控制技术D.建立控制系统4、控制工作得以展开的前提是()。

A建立控制标准B分析偏差原因C采取矫正措施D明确问题性质5、"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讲究卫生"根据这一说法,以下几种控制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最重要:A前馈控制B现场控制C反馈控制D直接控制6、控制过程的第一步是()A进行预测B科学决策C分析判断D确定标准7、控制工作的基本目的是()A 维持现状B 打破现状C 激励现状D 突破现状8、统计分析表明,"关键的事总是少数,一般的事常是多数",这意味着控制工作最应重视()A突出重点,强调例外B灵活、及时和适度C客观、精确和具体D协调计划和组织工作。

9、控制工作使管理过程形成了一个()的系统:A 相对封闭B 绝对封闭C 相对开放D 绝对开放10、进行控制时,首先要建立标准。

关于建立标准,下列四种说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A、标准应该越高越好B、标准应考虑实施成本C、标准应考虑实际可能D、标准应考虑顾客需求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几项是控制的性质()。

A 目的性B实践性C为人性 D 整体性E适度性2、控制的类型按方式分有()。

A现场控制B直接控制C管理控制 D 间接控制 E 事后控制3、控制的基本过程包括()。

A制定计划 B 确定标准C衡量绩效 D 诊断原因 E 纠正偏差4、下列哪几项是有效控制系统的特征()。

A关键性 B 目的性C整合性 D 客观性 E 先进性5、控制过程中遇到阻力的主要原因有()。

A控制不及 B 控制对象不当C控制点不当 D 标准不科学 E 控制手段不当三、判断题1、控制过程就是管理人员对下属行为进行评价考核的过程。

管理学基础(第四版)第十章控制习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第四版)第十章控制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控制一、单项选择题1.控制被视为组织的一项积极性要素,其理由在于控制可以帮助组织避免( ) 。

A. 变化B. 加重错误C. 组织复杂化D. 有效运作2.( ) 控制发生在实际的变化过程中。

A. 前馈B. 后馈C. 同步D. 预防3.前馈控制发生在实际变化过程( ) 。

A. 之前B. 之后C. 之中D. 之前、之中和之后4.控制过程的最后一步是( ) 。

A. 制定标准B. 评价成绩并纠偏C. 用标准衡量成绩D. 质量控制5.用标准衡量成绩的过程中,( ) 对纠正偏差无丝毫意义。

A. 改变标准B. 全力运用反馈控制C. 保持现状D.A 和c6.某教授讲到管理控制部分时,要求学员做一项练习。

教授说:“大家都受过高等教育,对大学的情况比较了解,你们是否知道目前大学管理部门都是从哪些力一面控制教师的?每人只要说一个方面即可。

”学员们发言踊跃,有的说要检查教师的教案更新情况,有的说要检查教师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有的说要检查教师所教授的学生的成绩⋯⋯。

学员边说,教授边记,很快黑板被写满了。

面对如此多的控制标准,教授问学员:“现在,有谁愿意当老师,请举手。

”大家盯着黑板,长时间没有举手。

造成上述控制标准过多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 )。

A.没有明确或忽视了控制的日的B .没有选择好关键控制点C.管理人员希望控制全局的欲望 D .人们看待和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7.可以克服对于控制的抵制行为的技术是( ) 。

A. 目标管理B. 会计C. 现状分析D. 计算机管理8.前馈控制又称为( )。

A.同步控制B. 预防控制C .反馈控制D .实时控制9.以正在进行的计划实施过程为控制重点的控制工作是( )。

A. 前馈控制B. 反馈控制C. 现场控制D. 计划控制10.有效管理的( )使系统得以及时地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

A. 准确性B. 灵活性C. 及时性D. 经济性11. 控制最基本的目的在于()。

A. 寻找错误B. 衡量雇员绩效C. 确保行为依循计划发展D. 使人们失去自由12.在偏差出现前就预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来”,这种行为属于:()。

管理学课件第十章控制

管理学课件第十章控制
• 目的不同 前馈控制是对系统的输入控制 反馈控制是对系统的输出控制 现场控制是对系统的作业控制 无忧PPT整理发布
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
▪ 直接控制
着眼于培养更好的主管人员,使他们能熟练 地应用管理的概念、技术和原理,能以系 统的观点来进行和改善他们的管理工作, 从而防止出现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不良后 果。
第十章 控制
无忧PPT整理发布
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控制职能的涵义、作用、管理控制的过程; 2.理解管理控制的几种基本类型; 3.理解管理控制的基本原则 4.了解和初步掌握一些控制技术和方法 。
掌握并会运用控制的要领与主要方法;
无忧PPT整理发布
第十章 控制
▪ 第一节 控制概述 ▪ 第二节 控制的过程 ▪ 第三节 控制的基本类型 ▪ 第四节 管理控制的基本原则 ▪ 第五节 控制技术
(一)预算的种类
▪ 生产预算 ▪ 销售预算 ▪ 费用预算 ▪ 收支预算 ▪ 实物预算 ▪ 投资预算 ▪ 现金预算 ▪ 综合预算
无忧PPT整理发布
(二)预算的可能危害
1、让预算目标取代组织目标。 2、预算过于详细,过细过繁的预
算等于使授权名存实亡。 3、预算导致效率低下。 4、预算缺乏灵活性。
无忧PPT整理发布
控制工作的四步曲: —— 建立绩效标准。 —— 衡量实际绩效 —— 比较标准与实际绩效的差异
—— 评估差异结果并采取必要的修正 行动
无忧PPT整理发布
故事案例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
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
医术最好呢?”
扁鹊回答说:“大哥最好,二哥
次之 ,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
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第十章 控制复决题及答案

第十章   控制复决题及答案

第十章控制一、单项选择题1、管理控制和一般控制同是一个( A )。

A、信息反馈过程B、信息接收过程C、管理过程D、控制过程2、保证组织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相适应的管理职能是( B )。

A、领导职能B、控制职能C、组织职能D、计划职能3、控制就是( A )各项活动,保证其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项偏差的过程。

A、监视B、协调C、领导D、组织4、确定控制标准,首先应该明确组织中哪些事或物需要加以控制,即确定( A )。

A、控制对象B、控制人员C、控制方法D、控制水平5、控制工作的关键步骤是( C )。

A、拟定标准B、衡量绩效C、纠正偏差D、管理突破6、按控制的时机的不同,可把控制方法分为( C )。

A、预先控制、持续控制、现场控制B、战略控制、任务控制、结果控制C、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D、内在控制、外在控制、结果控制7、“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可以理解成是一种( B )。

A、前馈控制B、反馈控制C、过程控制D、现场控制8、现场控制工作的重点是( B )。

A、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结果B、正在进行的计划实施过程C、在计划执行过程的输入环节上D、控制行动的结果9、确定控制对象和选择控制重点的工作是属于控制过程中( C )环节的工作。

A、衡量成效B、纠正偏差C、确立标准D、找出偏差10、预算是一种( B )。

A、控制B、计划C、领导D、组织11、JIT(Just-In-Time)是指( A )。

A、准时制B、全面质量管理C、最佳订购批量D、质量控制12、现金预算是对企业未来生产与销售活动中现金的( C )进行预测,通常由财务部门编制。

A、使用情况B、流出C、流入与流出D、流入13、在库存控制中,企业使用经济订购批量可以使( B )最小。

A、订购成本B、总成本C、保管成本D、运输成本14、日本企业发明的准时库存系统,其目标是( D )。

A、减少库存成本B、对库存进行定量控制C、转嫁库存风险D、实现零库存15、平衡积分卡的控制指标包括财务、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以及( A )。

管理学 第十章控制职能

管理学 第十章控制职能

(二)正式组织控制、群体控制和自我控制 正式组织控制、 根据控制的主、客体可划分为正式组织控制、 根据控制的主、客体可划分为正式组织控制、群 体控制和自我控制。 体控制和自我控制。 1、正式组织控制 、 由管理人员设计和建立起一些机构或规定来进行控 制。 2、群体控制 基于群体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基于群体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由非正 式组织发展和维持 。 3、自我控制 、 组织成员有意识地按某一行为规范进行活动, 组织成员有意识地按某一行为规范进行活动,也 称个人自我控制。 称个人自我控制。
(四)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制。 1、直接控制 指通过控制者与被控制者直接接触进行 控制的形式。 2、间接控制 指控制者与被控制者之间并不直接接 触,而是通过中间媒介进行控制的形式。
(五)局部性控制和综合性控制 根据控制活动的范围可划以分为局部性 控制和综合性控制。 1、局部性控制 只侧重于生产经营管理的某个方面。 2、综合性控制 一般着重于财务方面,能综合反映企业 的生产经营状况。
平衡记分卡: 平衡记分卡:是20世纪末由美国学者首先提出来 世纪末由美国学者首先提出来 平衡记分卡来源于对绩效指标的认识, 的。平衡记分卡来源于对绩效指标的认识,即任何单 一的绩效指标都难以反映出组织的绩效全貌。 一的绩效指标都难以反映出组织的绩效全貌。 平衡记分卡就是由一系列的绩效指标所构造的一个 规划。平衡记分卡所构造的指标包括四个大类: 规划。平衡记分卡所构造的指标包括四个大类: 财务 顾客 内部过程 学习与成长
第一节 控制职能概述 一、控制职能的概念 检查、监督组织活动的进展情况, 检查、监督组织活动的进展情况,及时 发现偏差、分析原因并纠正, 发现偏差、分析原因并纠正,确保组织目标 顺利实现的过程。 顺利实现的过程。

管理学控制及控制方法

管理学控制及控制方法

信息反馈的速度、准确 性如何,直接影响到控 制指令的正确性和纠偏 措施的准确性。
控制要以计划为依据,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
控制与其他管理职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计划、组织、领导职能是控制的基 础,控制是在这三者的基础上对具体组织活动进行检查和调整的过程,离开一定 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就无法正常进行。
• 管理心得: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 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事 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 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 而往往是即使请来了名气很大的“空降 兵”,结果于事无补。
管理学——控制基础
曲突徙薪
•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 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 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 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 了没有作任何表示。
• 按照其 控制点 的不同
• 根据控 制的性 质
• 按照控 制信息 的来源
• 按所采 用的控 制方式
事前控制
保证某项活动有明确的 绩效目标,保证各种资 源要素的合理投放。
事中控制
及时处理例外情况、 纠正工作中发生的各 种偏差。
事后控制
把好最后一关,并根据对实 际工作绩效的评价,为未来
的事前和事中控制打下基础。
管理学——控制基础
2、及时性原则
• 高效率的控制系统,要求能迅速发现问题并及 时采取控制措施。一旦丧失时机,即使提供再 准确的信息也徒劳。
• 控制信息要力求准确:
➢ 一是要尽量建立客观的衡量方法,对绩效用定量的 方法记录并评价,把定性的内容具体化;
➢ 二是管理人员要从组织的角度来观察问题,避免个 人的偏见和成见,特别是在绩效的衡量阶段;
➢ 三是明确这些信息不是整人的证据以确保信息的可 靠性,因为谁也不愿意提出对自己不利的证据。

管理学第十章控制精品PPT课件

管理学第十章控制精品PPT课件
现场控制
在工作正在进行时进行控制,叫做现场控制。现场控制 主要有监督和指导两项职能
受管理者时间、精力、业务水平的制约。不能时时对事 事都进行现场控制,只能偶尔使用或在关键项目上使用
控制的应用范围较窄。对生产工作容易进行现场控制, 而对那些问题难以辨别、成果难以衡量的工作,如科研、 管理工作等,几乎无法进行现场控制
主题
第五篇 控制 第十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工商管理系
主题
管理控制
在管理工作中,作为管理职能之一的控制 是指:为了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 定的计划能够得以实现,各级主管人员根 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因发展的需要而重新 拟定的标准,对下级的工作进行衡量、测 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以 防止偏差继续发展或今后再度发生的过程; 或者,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 发展需要,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对原计 划进行修订或制订新的计划,并调整管理 工作的活动过程。
容易在控制者与被控制者之间形成心理上的对立
工商管理系
主题
事后控制
是在工作结束之后进行的控制。把注意力主要集中 于工作结果上,通过对工作结果进行测量、比较和 分析,采取措施,进而矫正今后的行动
事后控制最大弊端是有些情况下,事后控制又是唯一可 选择的控制类型。
将衡量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 比较结果可能是三种情况 通常,工作标准有一个事先确定、可接受的偏差范围 除了偏差大小,还应对偏差的方向给予重视和分析 将实际工作与标准进行比较还存在一个频率的问题
工商管理系
主题
采取措施
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 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使纠偏方案双重
事后控制能为管理者评价计划的制订与执行提供有 用的信息,人们可以借助事后控制认识组织活动的 特点及其规律,为进一步实施预先控制和现场控制 创造条件,实现控制工作的良性循环,并在不断的 循环过程中,提高控制效果。

管理学第十章控制

管理学第十章控制
控制是组织在动态的环境中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检 查和纠偏活动或过程。
控制是计划、组织、领导有效进行的必要保证,离开了适当 的控制,计划、组织、领导都有可能流于形式。
精品资料
从以下几点把握控制(kòngzhì)的含 义:
控制是组织的一项重要管 理活动。
控制是一个检验计划执行 (zhíxíng)成效和计划正确 性的过程。
第十一章 控制 (kòngzhì)
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为此就要进行计划、 组织、领导(lǐnɡ dǎo)、控制。
计划工作为整个组织确定目标,作出总体规划和部署; 组织工作通过内部结构设计和组织关系的确定,明确组织
内各部门的职责,以保证计划的落实和完成; 领导(lǐnɡ dǎo)工作是管理者运用职权和威信施加影响,
见和成见(chéngjiàn),特别是在绩效的衡量阶段; 三是明确这些信息不是整人的证据以确保信息的可靠性,
因为谁也不愿意提出对自己不利的证据。
精品资料
3、灵活性原则 (yuánzé)
未来的不可预测(yùcè)性始终是一个客观的存在。 控制应保证在发生某些未能预测(yùcè)到的事件的情况下,
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指导各类人员努力实现组织 目标; 控制工作通过检查、监督、对所出现的偏差加以纠正,从 而确保整个计划及组织目标的实现。
精品资料
一、控制的概念 “控制”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掌舵术”。意指领航者通
过发号施令(fā hào shī lìng)将偏离航线的船只拉回到正 常的轨道上。
精品资料
例:种庄稼需要(xūyào)水, 但这一地区老不下雨,怎么 办? 浇灌; 改种耐旱作物。 这两种措施分别是: A. 纠正偏差和调整计划 B. 调整计划和调整偏差

管理学 第十章 控制

管理学 第十章  控制

一年过去了,两只熊查看比赛结果, 黑熊的蜂蜜不及棕熊的一半。
问:为什么黑熊的蜂蜜不及棕熊的
一半?棕熊与黑熊的管理方法有什 么不同?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案例分析
什么,导致它的蜜蜂目标不明确,不能调动 积极性。棕熊明确地告诉了它的蜜蜂绩效评 估的目的是什么,它的蜜蜂目标明确。
1、黑熊没有告诉它的蜜蜂绩效评估的目的是


限制偏差的累积——”纠偏” 适应环境的变化——”调适”
第二节 控制的过程
控制工作的四步曲:
——
—— ——
建立绩效标准。
衡量实际绩效 比较标准与实际绩效的差异
—— 评估差异结果并采取必要的修正行动
故事案例

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
之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有一天,主持宣
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 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
亮?”老主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
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 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 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
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间接控制
着眼于发现工作中出现的偏差,分析产生的原因,并追
究其个人责任使之改进未来的工作。
第四节 控制工作的原则
控制必须与计划同组织相适应 控制应该突出重点、抓关键、强调例外 控制应该具有灵活性、及时性和经济性的特点 控制应注意控制事物的发展趋势 控制工作应注重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
2、黑熊评估的是过程,而不是最终的成果。
导致它的蜜蜂只注重过程,忽视结果。所以 产蜜少。棕熊的绩效评估是针对最终成果花 蜜,因而它的蜜蜂注重结果。所以产蜜多。

管理学原理 第2版 第10章 控 制

管理学原理 第2版 第10章 控 制
21
(三)分级控制
分级控制是指将管理组织分为不同的层级,各个层级 在服从整体目标的基础上,相对独立地开展控制活动,是 将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优点:信息传递有详略,使各部门快速了解情况,迅速作 出反应;整体目标易协调;系统组织适应性强。 缺点:组织设计要求高。 适用于系统庞大、管理复杂的组织。
第十章 控 制
一、控制概述 二、控制的类型 三、控制的过程 四、控制的方法与实施
第一节 控制概述
控制论中的控制是指为调节和制约一个系统的 行为,使系统在动态环境中保持一定稳定性或促 使系统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移的活动。
2
一、控制的定义
1、控制的定义
组织在动态环境中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 划的执行情况和纠正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 计划目标实现的过程。
3
2、控制的对象
(1)对人员的控制:管理者是通过他人来实现其目标的, 包括巡视和评估。
(2)对财务的控制:企业的首要目标是获得利润,包括审 核、预算。
(3)对作业的控制:主要指对作业过程的控制,一个组织 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在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方 面的效率和效果。
(4)对信息的控制: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者需要信息 来完成他们的工作。
(5)对组织绩效的控制:科学评价和衡量组织绩效。
4
3、 控制的目标和功能
管理控制工作的目标主要有两个: 1、限制偏差的累积;2、适应环境的变化。 它们与控制的两大功能联系在一起的。控制通过其“纠偏” 功能(A1),使计划执行中的偏差得以防止或缩小,从而确 保组织的稳定运行;同时通过其“调适”功能(A2),积极 调整原定标准或重新制定新的标准,以确保组织对内外运 行环境的适应性。
(一)前馈控制(预先控制)

管理学第十章控制宇控制过程——

管理学第十章控制宇控制过程——
国际教育学院
管理学第十章 控制和控制过程
三、控制的过程
1、控制三部曲
制定控制标准 检查实际工作 采取纠正措施
国际教育学院
管理学第十章 控制和控制过程
2、控制过程 、
1)确定控制标准 ) 2)衡量实际业绩(成效) )衡量实际业绩(成效) 3)进行差异分析 ) 4)采取纠偏措施 )
国际教育学院
管理学第十章 控制和控制过程
国际教育学院
管理学第十章 控制和控制过程
2)同期控制
亦称同步、实时、事中、现场或过程控制, 亦称同步、实时、事中、现场或过程控制,是指企业组织 活动开始以后而进行的指导和监督。 生产进度控制、 活动开始以后而进行的指导和监督。 (生产进度控制、学生 的家庭作业、临床) 的家庭作业、临床) a.监督是按照预定的标准检查正在进行的工作, a.监督是按照预定的标准检查正在进行的工作,以保证目标的 监督是按照预定的标准检查正在进行的工作 实现;指导是管理者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实现;指导是管理者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经验 指导下属改进工作,或与下属共同商讨纠偏措施, 指导下属改进工作,或与下属共同商讨纠偏措施,以便使工作 人员能正确地完成所规定的任务。 人员能正确地完成所规定的任务。 b.同期控制的作用: b.同期控制的作用: 同期控制的作用 ①可以指导下属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工作; 可以指导下属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工作; 可以保证计划的执行和计划目标的实现。 ②可以保证计划的执行和计划目标的实现。
国际教育学院
管理学第十章 控制和控制过程
适时控制
发生偏差及时纠正
特 征 值
UCL CL LCL 0
时间
管理学第十章 控制和控制过程
国际教育学院
适时控制

第十章 控制 《管理学》ppt课件

第十章   控制  《管理学》ppt课件

2.处理好全面的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 任何组织都不可能对每一个部门、每一环节的每一个人在每一时刻的
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控制。适度控制要求组织在建立控制系统时,利用 成本分析和例外原则等工具,找出影响组织活动中的关键环节和关键 因素,并据此在相关环节上设立预警系统或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 重点控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控制的经济性。任何控制都必须考虑其经济效益。将控制活动 所需费用同控制所产生的结果进行比较,当由控制获得的价值大于所 需费用时,才实施实施控制。控制费用的经济性是相对的,因为管理 的效益是业务活动的重要性、业务规模的大小的不同而不同的。 第二,管理的例外原则。所谓的例外原则,是指管理者应该只注意那 些与标准有重大差异的事件。在一个职责分明的组织机构中,各个部 门自行其职,他们权限以外的问题由最高管理者处理。例如,质量控 制的标准是3%的不合格品率,但在例外原则下,管理者重视不合格 品率真达4%以上的状况。有效控制系统往往集中精力于例外发生的 事情,而凡已出现过的事情则皆可按规定的控制程序处理。只有发生 实际工作脱离计划的重大偏差时,才应由领导者处理,而一些不重要 的问题可由下级应用已经制定的有关管理规范去解决。
3、工作能力的差异。即使组织制定了全面完善的计划,环境在一定时 期内也相对稳定,对组织活动的控制仍然必要。这是由组织成员的认 识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差异造成的。完善计划的实现要求每个部门的工 作严格按计划的要求来协调进行。然而,由于组织成员是在不同时空 进行工作,他们的认识能力不同,对计划的理解可能发生差异。即使 每个员工都能完全正确理解计划要求,但由于工作能力的差异,他们 实际工作的结果也可能在质量上与计划要求不符。某个环节可能产生 的这种偏离计划的现象,会对整个组织活动的运行造成冲击,因此, 加强对员工工作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管理学 第十章 控制职能

管理学 第十章 控制职能

前馈(预先)控制

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讲卫生 人力资源的预先控制

挑选 培训

材料的预先控制:进货检验 设备的预先控制:设备维修 财务的预先控制:预算
2.同步控制


也称实时控制或过程控制、当场控制、同期控 制。在活动进行之中予以控制,管理者一旦发 现偏差,当场及时纠正。可以在发生重大损失 之前及时纠正问题。 同步控制常见方式——直接视察

在组织内


优点

三、有效控制的特征
1. 控制标准合适、合理 2. 信息准确、及时 3. 灵活性,允许一些随机偏差 4. 经济性(从经济的角度看,控制系统必须 是合理的) 5. 纠正行动(指出问题的同时给出解决问题 的方法)
第四节 控制方法



预算控制方法 生产控制方法 人员行为控制方法 视察 报告

缺点

管理者获得信息时损失已经造成,对已经发生的问题无能为力
反馈控制

一般人没有先见之明 同样错误不犯第二次的 最常用的控制方式 信息的重要性 及时的重要性 善于听不同意见
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按控制所采用的手段不同,可分为:

直接控制

直接控制,是控制者与被控制对象直接接触进行 控制的形式 间接控制,是控制者与被控制对象之间并不直接 接触,而是通过中间媒介进行控制的形式

1 鉴定式评价方法 2 实地审查法 3 成察

一种最古老、最直接的控制方法

它的基本作用就在于获得第一手信息 管理者亲临现场就能亲自对每一项工作的 时间、劳动纪律,以及质量方面的情况进 行核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控制重点:控制的过程及有效控制难点:理解控制的类型基本内容: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组织内外因素的影响,使得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与计划所应达到的标准和目的之间,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组织要保证有效地执行计划就需要控制职能。

第一节控制职能及其作用所谓控制,就是根据组织的计划和事先规定的标准,监督检查各项活动及其结果,并根据偏差或调整行动或调整计划,使两者相吻合的全过程。

管理中的计划、组织、领导和协调等其他职能,必须伴随有效的控制职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控制职能是组织中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必须承担的主要职责。

一、控制与计划的关系计划和控制实质上上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控制与计划的关系具体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计划为控制提供衡量的标准;计划和控制的效果分别依赖于对方。

二、控制的基础与前提组织控制工作职能的开展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础和前提之上,忽视了这些基础和前提,控制工作将无法进行。

1、控制要有明确而完整的计划。

控制与计划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计划是控制的依据,没有计划,就无法进行控制。

2、控制要有明确的组织结构。

通过建立专职控制职能的组织机构,配备专门的人员并授予其权力,明确其责任,可解决由谁来控制的问题。

因此,明确的组织结构的存在是控制工作的又一个前提。

同样,组织结构越明确、越完整,控制工作就越有效。

3、控制要依据及时有效的信息。

控制必须依据有效的信息,没有准确、全面和及时的信息,就难以保证控制的有效性。

为了保证获得有效的信息,在组织中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传递网络和机制,从而保证信息的畅通。

三、控制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就是保证组织活动与计划一致,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任何组织都需要控制。

1、控制是组织适应环境的重要保障一个组织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适应环境。

任何组织的计划都是在确定计划前提条件的基础上制定的。

通过控制活动,管理者可以及时了解环境变化的程度和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调整行动,使得组织与环境相适应。

2、控制是提高管理水平、限制偏差积累的有效手段控制则是组织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重要手段。

通过控制可以发现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使得这些问题得到解决。

因此,控制工作是提高组织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3、控制是强化成员责任心的重要手段要使组织成员尽职尽责,切实地负起责任来,就必须让他们知道他们的职责是什么,他们的绩效如何评价和考核,以及在评价的过程中有效的绩效标准是什么。

通过控制工作,可以不断地对下级的工作进行评估,给其造成持续不断的压力和连续不断的激励,从而使其更好地负起责任来,高效地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第二节控制工作程序和基本结构一、控制工作程序尽管控制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控制工作的程序基本是一致的,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确定控制标准;第二,衡量实际工作绩效;第三,将实际工作绩效与标准进行比较并分析偏差;第四,采取管理行动纠正偏差。

1、确定控制标准控制标准是控制能否有效实行的关键,控制标准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才能保证控制工作的有效性。

这些要求主要有:1、简明,通俗易懂2、适用,3、可行,应该是绝大多数员工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的;4、易于操作。

2、衡量实际工作绩效衡量实际工作绩效是控制工作的第二个阶段,也是控制过程中工作量最大的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采集实际工作的数据与信息,了解和掌握工作的实际情况。

衡量实际工作绩效的两个核心问题是衡量什么和如何衡量。

常用的衡量方法有如下几种:1:面对面的直接口头汇报。

2:正式的书面文字汇报。

3:直接观察。

衡量实际工作绩效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的收集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组织建立起管理信息系统(MIS),这就使得信息的获取变得非常方便快捷,为有效控制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将实际工作绩效与控制标准进行比较并分析偏差比较的结果无非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存在偏差,另一种是不存在偏差。

偏差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偏差,即工作绩效优于控制标准,另一种是负偏差,即工作绩效劣于控制标准。

一般而言,造成偏差的原因可归纳为三大类:计划或标准定得不合理、组织内部因素的变化以及组织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

4、采取管理行动纠正偏差采取管理行动纠正偏差是控制工作的最后一个阶段。

通过采取一定的管理行动纠正偏差,使工作的实际情况与计划相一致。

纠正偏差的方法不外乎以下两种:要么改进工作绩效,要么修订标准。

二、控制的基本结构控制作为一种作用,至少要有“作用者(即施控主体)与“被作用者(即受控客体)”以及“作用的传递者”这三个要素。

1、组织管理的控制也是一个系统。

控制是通过管理控制系统来发挥的。

2、组织管理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就是整个组织,即以人为核心的组织中各种要素及其相互结合所形成的运动过程。

它具有全面性和统一性。

3、组织管理控制系统的控制器主要是组织的管理者。

4、组织管理控制系统中的信息反馈机构,就是用既定的程序、方法和手段综合处理信息,并将其提供给管理者的机构。

第三节控制的类型一、根据控制在管理过程的时间段点不同,可以将控制分为事后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预先控制1、事后反馈控制事后反馈控制,也可称为事后控制或反馈控制,是一种在工作结束之后进行的控制。

其特点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的结果之上,通过对前一阶段工作的总结,对比标准进行测量、比较、分析和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作为改进下一次工作的依据。

但事后控制自身存在着一些致命的缺陷:(1)损失已经造成。

(2)存在时间滞后问题。

2、同期同步控制同期同步控制也称为现时控制,是一种在工作进行之中同步进行的控制。

其特点是在工作进行过程中,一旦发生偏差,马上予以纠正。

同期控制的目的是及时纠正工作中发生的偏差,改进本次而非下次工作活动的质量。

同期同步控制是一种主要为基层管理人员所采用的控制方法。

3、事前预先控制事前预先控制,也称为预先控制或前馈控制,是一种在工作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

其特点是能在偏差发生之前就告知管理者,使他们一开始就采取各种预先防范措施,预防或尽可能地减少偏差的出现,从而把偏差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预先控制的目的是在开始之前就将问题的隐患排除掉,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根据控制的结构不同可以将控制分成分散控制和集中控制1、分散控制分散控制的特点是由若干分散的控制机构来共同完成组织的总目标。

在这种控制方式中,各种决策及控制指令通常是由各局部控制机构分散发出的,各局部控制机构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局部最优的原则对各部门进行控制。

分散控制适应组织结构复杂、功能分工细的特点。

2、集中控制集中控制的特点是由一个集中控制机构对整个组织进行控制。

在这种控制方式中,把各种信息都集中传送到集中控制机构,由集中控制机构进行统一加工处理。

在此基础上,集中控制机构根据整个组织的状态和控制目标,直接发出控制指令,控制和操纵所有部门和成员活动。

集中控制方式比较简单,指标控制统一,便于整体协调。

但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机构的变革和创新会很困难。

三、根据整个组织控制活动的来源不同,可以将控制分成正式组织控制、群体控制和自我控制三种类型1、正式组织控制正式组织控制是由管理人员设计和建立起来的一些机构或人员来进行控制,组织可以通过规划指导成员的活动,通过审计监督来检查各部门或各个成员是否按规定进行活动,并提出具体更正措施和建议意见。

2、群体控制群体控制基于群体成员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是由非正式组织自发发展起来和维持的。

群体控制可能有利于达成组织目标,也可能给组织带来危害,所以要对其加以正确引导。

3、自我控制自我控制即个人有意识地按某一行为规范进行活动。

这种控制成本低、效果好。

但它要求上级给下级以充分的信任和授权,还要把个人活动与报酬、提升和奖励联系起来。

四、根据组织控制所使用的手段不同,可以将控制分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1、直接控制管理中的直接控制是指主要通过行政命令和手段对被控制对象直接进行控制的形式。

实现直接控制的关键是对施控人员的精心选择和有针对性地培养。

2、间接控制通常是指不对运行过程直接干预,而是通过间接的手段来引导和影响运行过程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

五、按照控制的逻辑发展,可将控制分为试探控制、经验控制、推理控制和最优控制1、试探控制试探控制也叫随机控制,是一种原始的控制方式,也是其他控制方式的基础。

试探控制是完全建立在偶然机遇的基础上,是“试试看”思想在控制活动中的体现。

试探控制在成功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失败。

这种控制方式有较大的风险,对事关重大的活动,一般不宜采用这种控制方式。

2、经验控制经验控制也叫记忆控制,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控制方式。

把由试探控制得出的结果用于指导下一次控制,就是经验控制。

在经验控制中,最重要的是经验的可靠性。

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真实性;二是必然性。

3、推理控制也叫逻辑控制它是试探和经验控制相结合的产物。

它通过中间起过渡作用的媒介实现控制,因此也叫共轭控制。

、4、最优控制它是控制方式发展的高级阶段,所谓最优控制,就是符合最优标准的控制。

其核心思想是:不仅要保证实现控制目的,而且强调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以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即系统的输入量)来实现控制目的。

第四节控制实施的阻力与避免方法一、控制遇到阻力的主要原因控制过程遇到成员的抵触,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控制过度、侧重点不恰当、鼓励低效率和被控制者责任过重等。

1、控制过度控制过度是管理者较常犯的一种错误。

如果这种过度的控制是与成员接相关的,那么就会招致成员的反对,因为他们需要一定自由度和自主权。

控制的实施必须与被控制者的工作绩效确实相关。

管理者有责任增强成员对控制的理解,同时还有责任去理解成员的要求。

2、侧重点不恰当强调重点是管理控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但如果侧重点选择不当,则会顾此失彼,难以实现管理目标。

侧重点选择不当一般发生在控制面过窄或对不同的控制对象缺乏平衡的时候,这就要求管理者对各种被控制因素,对认识绩效的作用有个把握。

3、鼓励低效率在控制过程中,由于控制手段选择不当或考虑不周,常常会造成“奖懒罚勤”局面的出现说明管理者在实施预算控制时,没有考虑到其可能带来得负面影响并据此采取对策,结果造成了对低效率的鼓励,长此必将挫伤成员的积极性,降低组织的整体效率。

4:被控者责任过重。

大多数人期望,甚至欢迎对他的活动有某些控制,但是当他的工作受到标准检查和报表等控制愈来愈多,需要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一种“受压器”。

因此控制有个因人而宜、量才而行的问题。

二、化解阻力和避免产生控制误区的方式1、完善控制系统。

控制实施走入误区,遇到阻力,从很大程度上说明控制系统的设计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

完善控制系统是避免控制走入误区的最根本途径,它的实质是在进行控制系统设计或再设计时就控制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阻力予以考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