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膜肺氧合[整理版]
体外膜肺氧合
体外膜肺氧合一、历史早在60年代末期就有人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呼吸衰竭,不幸的是这些患者颅内出血发生率高。
1972年Hill首先报道了一例成人患者多脏器损伤合并衰竭用长时间体外循环支持的成功经验。
紧接着一些医院用同样的方法抢救成人心功能不全和呼吸功能不全。
197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对此进行调查,结果是急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用常规方法治疗生存率为8%,而用ECMO的生存率也仅为10%,两种疗法效果无明显差异。
有三个因素导致ECMO 的疗效较低:①这些患者的肺大多为不可逆器质性改变;②在ECMO治疗时还继续应用60%氧浓度(FiO2)进行呼吸机支持,导致肺组织纤维化;③病因学上这些患者的ARDS为病毒和细菌感染所致,而ECMO对损伤、栓塞所致ARDS疗效较佳。
Bartlett等报告用ECMO治疗羊水误吸综合征的成功经验。
1982年他们总结45例新生儿ECMO病例,其生存率为55%。
1988年Gomell等发表一篇临床报告,12例呼吸衰竭患儿用ECMO有11例存活,而用常规呼吸支持疗法的患儿无一例存活。
ECMO逐渐为人们认识,相应的方法和器械亦在不断完善。
经皮插管方法可使ECMO在短时间内建立,同时避免开胸和损伤大血管。
在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中,一些医院采用经脐带血管建立ECMO,增加静脉回流。
ECMO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出血,其中以颅内出血最为严重,长期应用肝素和凝血因子消耗是主要原因。
1988年Bindslev等报告用肝素涂抹新型膜肺建立ECMO,可减少肝素用量和出血。
Cottrell等在ECMO治疗中应用抑肽酶保护血小板。
一些医疗中心已组织专门ECMO医疗队伍。
FaulRner报告在直升飞机运输的过程中进行ECMO的经验。
1993年Zwushenberrger等对5000例ECMO治疗的呼吸衰竭患儿调查表明,其生存率为82%。
而常规治疗死亡率为80%。
目前认为ECMO对儿童特别是新生儿有很好的疗效,对成人的效果不理想,对呼吸衰竭的效果较佳,对感染和心衰的效果较差。
体外膜肺氧合围手术期康复指导健康宣教
体外膜肺氧合围手术期康复指导健康宣教(一)体外膜肺氧合的基础知识什么是体外膜肺氧合?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指将患者机体内的静脉血液引出机体外,通过体外膜肺氧合器将其氧合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再注到患者的动脉系统或者静脉系统,从而能够起到替代部分心脏和肺的功能的作用,以维持机体各脏器以及组织所需要的经氧合后的动脉血,是一种对场地的要求不仅仅依赖于手术室的体外循环技术。
体外膜肺氧合器的基本结构有动力泵、各种连接管、氧合器以及体外监测系统等,其中动力泵可起到临时心脏的作用,氧合器相当于人工肺。
为什么要进行体外膜肺氧合?必要时进行体外膜肺氧合,患者机体的氧供可以不再依赖于机体本身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而可以改善组织的缺氧状态,ECMO 并不能直接治疗患者的原发性疾病,它是一种生命支持治疗的方法,目的是为患者的临床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当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且患者的肺脏有恢复的可能性的前提下进行应用。
体外膜肺氧合也存在并发症,但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好的疗效。
ECMO与传统体外循环的区别有哪些?(1)传统体外循环是以储血瓶作为排气装置的,相对来说是开放式的管路,体外膜肺氧合不需要体外循环过程中使用的储血瓶装置,管路是密封的。
(2)体外膜肺氧合器采用的是肝素涂层的材质,在密闭系统的管路中没有相对静止的血液,应用时要求患者的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维持在120~180s,传统体外循环则需要达到ACT 大于480s。
(3)ECMO维持时间可以达到1~2周,也有超过100天的报道,而传统体外循环的时间一般是不超过8h的。
(4)传统体外循环需要进行开胸手术,手术时间比较长、要求高,而ECMO多数是无须进行开胸手术的,其操作相对简便、快速。
因此,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是可以走出手术室的生命支持技术。
同时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来说,其对ACT的要求不高,可以减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显得更有意义。
体外膜肺氧合
ECMO的基本原理
V-A 选择股动静脉;也可开胸手术动静脉置管。 V-A转流是可同时支持心肺功能的连接方式。V-A 转流适合心功能衰竭、肺功能严重衰竭并有心脏 停跳可能的病例。会增加心脏后负荷,可出现肺 水肿。 V-V 股静脉出,颈内静脉入,也可选双侧股静脉。 V-V转流适合单纯肺功能受损,无心脏停跳危险 的病例。重复循环现象
Company Logo
ECMO 使用时间记录
. Dr. Thomas Krummel, the longest survivor on ECMO a 62 days. This record was in turn broken recently on January 30, 2008, Taiwan survived a drowning accident after 117 days of ECMO application.
成人ECMO实施标准
低氧性呼衰:①传统的机械通气或PC-IRV(压 力控制反比通气)已不能纠正缺氧及提高肺顺应 性;②FiO2>0.6时,肺内分流>30%;③肺静态 顺应性<0.5ml•cmH2O-1(或在Vd=10ml/kg时 <30ml/cmH2O);④胸片提示肺弥散障碍;⑤对 PEEP没有回应(PEEP5--15 cm H2O)。 高碳酸血症型呼衰:①无法纠正的高碳酸血症, pH < 7.0 ,PIP > 45 cm H2O;②Ve>200 ml/kg/min时仍然PaCO2 > 45mmHg
体外膜肺氧合
ECMO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PUMCH ICU 何怀武
ECMO
1 2 3
ECMO的发展历史
体外膜肺氧合
体外膜肺氧合
14/103
功效替换 脏器休息 等候恢复
三、ECMO原理
(争取时间,期待奇迹)
“时间”意义 哲学角度:生命只是一个时间延续,关键在于这段时 间内承载内容!
体外膜肺氧合
15/103
项目
V-A ECMO
V-V ECMO
心脏支持
直接
无
➢ 肺支持
气体交换能力佳
氧合血肺灌注
CVP
不准确
准确
肺A压
体外膜肺氧合(ECMO)
浙一医院急诊科
体外膜肺氧合
1/103
ECMO介绍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体外膜肺氧合
(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ECLS) (体外生命支持系统)
使用胸腔外插管进行连续性呼吸、心脏支持一个生命支持伎俩。
体外膜肺氧合
2/103
一、ECMO历史
1. 1963年8月, Boston儿童医院,提出能否用CPB技术改进患儿呼 衰。
2. 1965年,Rashkind等第一次用股动静脉通路和鼓泡式氧合器CPB 技术为1例新生儿患者治疗。
3. 1969年,Dorson等报道第一次应用膜式氧合器为患儿治疗。 4. 1972年,Hill 首先报道第1例成年患者用ECMO成功经验。 5. 1973年, Bartlett等开始用ECMO技术为新生儿患者治疗。 6. 1976年,Bartlett报道第一例新生儿应用ECMO抢救成功。 7. 1988年,Bindslev等汇报将肝素涂抹技术用于ECMO。 8. 1990年前后,ECMO成为治疗成人呼吸衰竭一个选择。 9. 1990年后,ECMO成为治疗心脏术后低心排一个选择。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
ECMO全称是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肺,它是用于治疗重症的一种医疗急救技术设备,主要是治疗重症病人出现心肺功能衰竭时,提供病人持续的体外呼吸和循环功能,以维持重症病人的生命,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ECMO有不同的模式,不同模式既可以承担气体交换任务,同时其血泵可以代替心脏的泵血功能以维持血液循环,进而维护身体健康。
ECMO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特殊材质人工心肺旁路氧和后注入病人动脉或静脉系统,起到部分心肺代替作用,维持人体脏器组织氧合血供。
V-V转流,经静脉将静脉血引出,经氧合器嗯氧合并排除二氧化碳后泵入另一静脉,通常选择股静脉引出,颈内静脉泵入,也可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双侧骨静脉,原理是将静脉血,在流经肺之前已经部分气体交换,弥补肺功能的不足。
V-A转流,经静脉将静脉血引出经氧和器氧和,并排除二氧化碳后泵入动脉。
ECMO适应症因其强大的心肺代替功能,操作简单,而且非常广泛,由于ECMO的出现使许多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明显上升,
主要运用以下几个方面:
1、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骤停,心跳呼吸骤停,其抢救医生在采用传统急救的同时,首要考虑实施V-AECMO.
2、急X严重X功能衰竭,严重的心功能衰竭不但会减少组织器官血供,更严重的是随时会有心跳骤停的可能。
ECMO 可改善其他器官及心脏本身的氧合血供,控制了心跳骤停的风险,常用于重症爆发X心肌炎,心脏外科手术后,急X心肌梗塞。
3、急X严重呼吸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是ECMO支持实施最早成功率很高的病种,常见的有感染、火灾气体吸入、刺激X气体吸入、肺挫伤。
4、各种严重威胁呼吸循环功能的疾病、酸碱电解质重度失衡、重症哮喘、溺水、冻伤、外伤、感染。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意义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意义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是一种通过血液循环外体外装置来提供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的方法。
它在重症呼吸衰竭、严重肺部感染、心脏手术等疾病和情况下被广泛应用。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临时支持生命功能:ECMO技术可以为患有严重呼吸衰竭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提供临时的生命支持。
当患者的肺部或心脏无法提供足够的氧合和循环功能时,ECMO技术可以暂时代替其功能,维持患者的生命。
2. 促进肺部康复:对于患有严重肺部感染或炎症的患者,ECMO 技术可以减轻肺部负担,使其有更多时间进行康复治疗。
通过提供足够的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ECMO技术可以降低肺部的工作负荷,促进肺组织的恢复和修复。
3. 手术辅助:在某些复杂的心脏手术中,ECMO技术可以作为手术辅助工具。
它可以暂时代替心脏功能,使心脏外科医生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手术操作,同时保证患者的血液氧合和循环功能。
4. 有助于器官移植:对于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ECMO技术可以在等待合适器官时提供生命支持。
这样可以延长等待时间,提高器官配对的几率,增加成功移植的机会。
5. 促进科学研究和人员培训:ECMO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经验,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源。
此外,
ECMO技术的应用需要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操作和管理,因此也为医务人员提供了一个培训和学习的机会。
总的来说,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生命支持方法,可以帮助重症患者渡过危险期,促进康复和治疗,并在特定领域对于医学科研和人员培训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的应用及护理1. 引言1.1 概述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ECMO技术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如今已成为治疗重症ARDS等危重疾病患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相比传统的机械通气和血容量复苏等治疗手段,ECMO技术具有更为积极主动的生命支持效果,可以为病情危重的患者提供更及时、更有效的治疗。
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支持下,患者的内环境可以得到有效调节,氧合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可以得到全面保障,从而为身体各系统提供良好的血氧供应,维持体内各器官的正常功能。
ECMO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ARDS,并在抢救病情恶化、无法维持正常血氧饱和度的情况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1.2 ARDS患者的特点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疾病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反应所致的严重呼吸功能障碍。
患者通常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损害,病情迅速恶化。
ARDS患者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快速进展:ARDS病情进展迅速,常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发生,因此及时识别和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2. 低氧血症:ARDS患者往往表现为明显的低氧血症,即使给予高浓度氧疗也难以改善患者的氧合情况。
3. 肺部炎症:ARDS患者肺部存在广泛的炎症反应,导致肺泡通透性增加、肺水肿和呼吸功能受损。
严重的ARDS患者可出现呼吸衰竭和多器官功能损害。
4. 高死亡率:ARDS患者病情危急,病死率较高,尤其是在未及时干预的情况下,容易发展为难治性呼吸衰竭。
ARDS患者的特点为病情迅速进展、严重低氧血症、肺部炎症反应明显和高死亡率。
对于这类患者,需要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以提高他们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1.3 ECMO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中的价值引言:ECMO技术能够在体外替代受损的肺功能,将氧合血液送回患者体内,为患者提供充足的氧气和维持生命所需的营养。
这种技术的价值在于能够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重症ARDS患者的存活率。
体外膜肺氧合
排除标准
高压(平台压>30)高氧(FiO2>80 %)机械通气超过7天 24小时内发生的严重外伤,颅内出血 和其它限制肝素化的禁忌征(可以控 制的外伤后或手术后出血不是绝对禁 忌征) 病人处于濒死和有任何不需积极治疗 的禁忌征
四、ECMO适应症
二、心功能衰竭
ELSO指南(成人):
1. 组织灌注不足:表现为低血压和低心输出量(足够血容量)。 2. 休克仍然存在:虽经过容量管理、正性肌力药物和血管收缩
2. 高碳酸血症:PaCO2 > 80 (Pplat ≤ 30 cm HO) 。
3. 严重的漏气综合征。
四、ECMO适应症
2一. 呼、吸呼衰吸竭衰严竭重性
CESAR的进入和排除标准
进入标准
成人病人(年龄18-65岁) 严重、但潜在可恢复的呼吸衰竭 Murray评分≥3.0 失代偿高碳酸血症,pH<7.2
1. 1963年8月, Boston儿童医院,提出能否用CPB技术改善患儿呼 衰。
2. 1965年,Rashkind等第一次用股动静脉通路和鼓泡式氧合器CPB 技术为1例新生儿患者治疗。
3. 1969年,Dorson等报道第一次应用膜式氧合器为患儿治疗。 4. 1972年,Hill 首先报道第1例成年患者用ECMO的成功经验。 5. 1973年, Bartlett等开始用ECMO技术为新生儿患者治疗。 6. 1976年,Bartlett报道第一例新生儿应用ECMO抢救成功。 7. 1988年,Bindslev等报告将肝素涂抹技术用于ECMO。 8. 1990年前后,ECMO成为治疗成人呼吸衰竭的一种选择。 9. 1990年后,ECMO成为治疗心脏术后低心排的一种选择。
• ……
五、ECMO并发症:注意点
体外膜肺氧合
既可用于体外呼吸支持,又可用于心脏支持,血泵可以代替心脏的泵血功能,维持血液循环。V-A转流从静 脉引出静脉血,经氧合器氧合并排除二氧化碳后,泵入动脉。V-A转流是一种同时支持心肺功能的连接方式,适 合心功能衰竭、肺功能严重衰竭并有心脏停跳可能的病例。V-A转流的体外循环管路与心肺并联,运转过程会增 加心脏后负荷,并减少了流经肺的血液量,长时间运行可出现肺水肿甚至粉红泡沫痰。另外,心脏完全停跳时, V-A模式下心脏血液滞留,容易产生血栓,而导致不可逆损害。
基本原理
ECMO运转时,血液从静脉引出,通过膜肺氧合,排出二氧化碳,氧合血可回输静脉(V-V转流),也可回输 动脉(V-A转流)。
V-V转流:
主要用于体外呼吸支持,将静脉血在流经肺之前已部分气体交换,弥补肺功能的不足。V-V转流经静脉将静 脉血引出经氧合器氧合并排除二氧化碳后泵入另一静脉。通常选择股静脉引出,颈内静脉泵入,也可根据患者情 况选择双侧股静脉。V-V转流适合单纯肺功能受损,无心脏停跳危险的病例。V-V转流只部分代替肺功能,因为只 有一部分血液被提前氧合,并且管道存在重复循环现象。重复循环现象是指部分血液经过ECMO管路泵入静脉后又 被吸入ECMO管路,重复氧合。
体外膜肺氧合
介绍
01 介
03 基本结构 05 临床应用
目录
02 发展历史 04 基本原理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主要用于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 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以维持患者生命。
简介
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核心部分是膜肺(人工肺)和血泵(人工心脏),可以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进 行长时间心肺支持,为危重症的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
体外膜肺氧合(ECMO
2 中心静脉-动脉转流 这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通 过颈内静脉插管至右房将血液引流至氧合器, 氧合血通过颈动脉插管至主动脉弓输入体内。 当流量达到120(·)时,心脏即处于休息状态。 此法可降低肺动脉压力,所以对人工呼吸的依 赖性小,适用于严重的呼吸衰竭的患者。
3 缺点:血流非搏动灌注成分多,血流动力学不 易稳定; 插管、拔管操作复杂,特别是拔管后 结扎一侧颈部血管,对今后的脑发育有潜在的 危险。
2 支持阶段
(1)用低压低频的机械辅助通气方式,使肺得到充分休息。呼吸机的设置为:峰值 压力(20~242O),呼吸频率(10~15次)2为0.21.为防止肺不张,可加(3~52O). 对一些肺部已有气压伤的患者,可不用呼吸机辅助。
(2)连续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使其维持在6575%。
(3)每小时监测动脉血气及电解质,通过调节膜肺2控制2在80~120,调节通气量控 制2在35~45,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三)护理
1.开始阶段 (1)运用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对或手术室的空气严格消毒。并组成精
干的医疗护理小组。 (2)插管前护士按医嘱静脉给予潘龙或司可林等肌松剂,同时静脉推注
吗啡、局部注射利多卡因以达到镇痛效果。 (3)插管:新生儿一般在颈右侧切口暴露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给肝素
100后,动、静脉分别插管。动脉管尖端应达到主动脉弓,静脉管尖 端应达到下腔静脉的心脏开口。并通过X线确认管子位置。 (4)运行后,护士应严密监测心率、心律、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动脉血 气、血清电解质等,每15分钟测量并记录1次。灌注医生调节流量, 直到循环稳定、酸碱电解质恢复平衡,使平稳的进入支持阶段。
节。
循环建立途径
❖ 1 周围静脉-动脉转流 从股静脉插管至右房, 将静脉血引到氧合器中,氧合血经泵管从股 动脉注入体内。此法可将80%回心血流引至 氧合器,降低肺动脉压和心脏前负荷。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的应用及护理1. 引言1.1 ARDS患者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简介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是一种通过机器来替代肺部功能的治疗方法,可以维持患者的氧合和二氧化碳排除功能。
在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ECMO技术被广泛应用。
ECMO的原理是通过将血液从患者体内抽出,经过氧合装置进行氧合,然后再将氧合后的血液输回患者体内,以满足患者身体对氧气的需求。
这个过程就好比是人体的外部肺,帮助患者维持血氧水平和二氧化碳的排除。
对于ARDS患者来说,ECMO技术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由于ARDS患者的肺功能受损严重,传统的呼吸支持手段可能无法维持患者的生命。
而通过ECMO技术,可以让患者的肺得到充分休息和恢复的机会,同时确保患者血氧和二氧化碳水平的平稳。
ARDS患者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重症患者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缓解患者的症状。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ECMO技术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重症ARDS 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机会。
1.2 重症ARDS患者ECMO技术的重要性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ARDS是一种严重的急性肺部疾病,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常常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临床表现。
对于一些重症ARDS患者来说,传统的治疗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其需求,这时ECMO技术便成为救治的关键。
ECMO技术可以为重症ARDS患者提供持续的心肺支持,通过将血液引流到体外的氧合器中进行氧合,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这有效地减轻了患者肺部的负担,保证了足够的氧气供应。
在重症ARDS患者中,ECMO技术不仅可以改善氧合情况,还可以减少机械通气对肺组织的损伤,降低肺泡过度膨胀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重症ARDS患者ECMO技术的适时应用对于患者的救治是至关重要的。
在面对疾病严重进展、传统治疗无效的情况下,ECMO技术可以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生命支持,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宝贵的机会。
(完整word版)体外膜肺氧合ECMO
ECMO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的英文简称,它是代表一个医院,甚至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危重症急救水平的一门技术。
1953年Gibbon为心脏手术实施的体外循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不但使心脏外科迅猛发展,同时也将为急救专科谱写新的篇章.在心脏手术期间,体外循环可以短期完全替代心肺,而可以实施心内直视手术。
同时,在心脏手术室快速建立的体外循环后抢救成功率非常高。
学者们立即有了将此技术转化为一门支持抢救技术的想法。
但实施起来并不乐观,一系列问题难以解决。
(一)原理ECMO是走出心脏手术室的体外循环技术。
其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特殊材质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病人动脉或静脉系统,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维持人体脏器组织氧合血供。
ECMO的基本结构:血管内插管、连接管、动力泵(人工心脏)、氧合器(人工肺)、供氧管、监测系统。
临床上常将可抛弃部分组成套包,不可抛弃部分绑定存放,并设计为可移动,提高应急能力。
氧合器(人工肺)其功能是将非氧合血氧合成氧合血,又叫人工肺。
ECMO氧合器有硅胶膜型与中空纤维型两种。
硅胶膜型膜肺相容性好,少有血浆渗漏,血液成分破坏小,适合长时间辅助。
例如支持心肺功能等待移植、感染所致呼吸功能衰竭。
其缺点是排气困难,价格昂贵。
中空纤维型膜肺易排气,2—3日可见血浆渗漏,血液成分破坏相对大,但由于安装简便仍首选为急救套包.如需要,稳定病情后可于一至两日内更换合适的氧合器。
动力泵(人工心脏)作用是形成动力驱使血液向管道的一方流动,类似心脏的功能.临床上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动力泵:滚轴泵、离心泵。
由于滚轴泵不易移动,管理困难。
在急救专业首选离心泵作为动力泵。
其优势是安装移动方便,管理方便,血液破坏小;在合理的负压范围内有抽吸作用,可解决某些原因造成的低流量问题;新一代的离心泵对小儿低流量也易操控。
肝素涂抹表面(HCS)技术在管路内壁结合肝素,肝素保留抗凝活性,这就是肝素涂抹表面(HCS)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外膜肺氧合[整理版]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通过体外循
环代替或部分代替心肺功能,来治疗严重心、肺功能衰竭的危重病人,以挽救生命或为挽救生命赢得室贵的时间。
[适应证]
1(主要用于病情严重(预期病死率80%以上),但有逆转可能的病人。
年龄>32
周,体重>1.5kg的新生儿,并且没有颅内出血(一级以上)、没有凝血功能障碍性
疾病,机械通气的时间之14d,吸人100%浓度氧气>4h,PaO仍<40mmHg,常应用于: 22
(1)胎粪吸入综合征。
(2)顽固性肺动脉高压(超过2/3的收缩压)。
(3)先天性膈疝。
(4)重症肺炎。
(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2(成人或儿童因为气体交换不良而导致的顽固性低氧血症,动脉氧分压/吸入
氧浓度<100;肺的静态顺应性之0.5ml/(cmHO?kg);肺内分流分数>30%;吸入氧浓度100%持续2h,脉搏氧饱和度<90%;对PEEP22
增加时肺顺应性和动脉氧分压均没有改善;机械通气时间<7d,常应用于:
(1)重症肺炎。
(2)手术后、创伤或全身重症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3)哮喘持续状态。
(4)吸入性肺损伤。
(5)肺栓塞。
(6)全身重症感染。
3(成人与儿童因心肺功能障碍引起的顽固性低心排,尽管最佳化的药物治疗,仍然无法改善,血乳酸持续增高、持续性低血压或术后脱离体外循环机失败。
4(成人进行心肺移植的过渡手段。
[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
(1)急、慢性不可逆性疾病。
(2)恶性肿瘤。
(3)中、重度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4)活动性出血或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5)无法解决的外科问颧。
2(相对禁忌证
(1)高龄患者(年龄>70岁)。
(2)长期接受机械通气的病人。
(3)进展性肺间质纤维化。
[操作方法及程序]
1(评价病人。
(1)胸部X线。
(2)动脉血气分析。
(3)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INR、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
(4)包括血小板在内的全血细胞计数。
(5)血清电解质。
(6)血尿素氦(BUN)、血肌酥(Cr)。
(7)肝功能。
(8)心脏超声检查。
(9)血乳酸。
2(物品、药品、人员准备。
(1)物品与药品:离心泵、氧合器、管道支架系统、体外循环管道、动静脉穿刺导管;乳酸林格液、肝素、白蛋白、肾上腺素;单采红细胞、新鲜冷冻血浆、血小板(新鲜冷冻血浆和血小板在血库保存,需要时解冻)。
(2)人员准备:灌注师(协助医师连接和预冲管道,并在床边直到ECMO正常运转)、护理人员(处理静脉内输液或给药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ICU医师和(或)外科医师(进行穿刺或建立动静脉通路)。
(3)病人准备:保证在全身肝素化之前完成动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和肺动脉漂浮导管的放置和功能完整,保证病人的血红蛋白不低于809/L。
3(选择体外氧合的模式和穿刺部位,建立循环通路
(1)静-静脉通路是治疗呼吸衰竭最常用酌途径,应用经皮Seldinger法穿刺颈内静脉或股静脉,将导管置人上、下腔静脉内作为静脉引流管,另一根导管通过静脉置人右心房内作为回血管。
目前多采用双腔导管,减少穿刺部位。
静-静脉通路的优点是可以通过经皮穿刺技术来完成,而且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低,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存在下肢缺血的危险;缺点是氧合不完全,容易引流不畅,对心脏无辅助作用。
(2)静-动脉通路是治疗心肺功能衰竭的常用途径,应用经皮Seldinger法穿刺颈内静脉或股静脉,将导管置入右心房或下腔静脉内作为静脉引流管,另一根导管通过颈动脉(新生儿、儿童)或股动脉置人主动脉的根部作为回血管。
静-动脉通路的优点是对心肺同时进行辅助,保证主要器官的灌注和氧供;缺点是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高,选择股动脉时容易导致肢端缺血。
4(连接并安装体外循环管道,并用2000U/L的肝素生理盐水预冲管道,将空氧混合气体连接到氧合器上,固定各连接处,检查渗漏。
5(病人全身肝素化,调整并维持活化凝血时间(ACT)在160~220s,连接病人,缓慢调整血流速度,渐进性增加流速到50~60ml/(kg?min),静-动脉模式时维持循环量要求超过心排出量的50%,并且维持合适的氧合、血压和酸碱状态;静-静脉模式时,因为是并行循环,维持循环量不一定超过50%,只要维持合适的氧合和酸碱平衡。
6(病人的氧合和循环改善后,将呼吸机的条件降到对肺损伤最低的状态,即:吸气压力10~30cmHO,2频率5-10/min,吸人氧浓度为40%。
7(治疗朔间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另外根据需要进行如下检查:
(1)每天1次肝功能检查。
(2)每天1次尿素氮(BUN)、血肌酥(Cr)、血镁、血钙、血磷检查。
(3)每天2次全血细胞计数检查。
(4)每天3次凝血功能检查(ACT、APTT、INR、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
(5)根据临床需要进行血气分析检查。
(6)根据病情变化检测病人的血糖和乳酸。
(7)每小时检查1次穿刺侧肢端血运情况。
(8)每天1次胸部X线检查。
8(治疗的目标
(1)维持病人的血红蛋白?809/L,血细胞比容?24%。
9 (2)血小板计数?50000X10/L。
(3)正常的肝脏功能检验结果。
(4)注意保温,鼻温36.0~37.5?C。
(5)活化凝血时间(ACT)在160~220s或APTT维持在50~80s。
(6)可以接受的血气分析结果。
(7)平均动脉压?65mmHg。
(8)中心静脉压维持在8~12mmHg。
(9)尿量?lml/kg体重。
9(整个治疗期间可以适当镇静,但不要求麻醉,以便对神经系统进行评价。
10(撤离体外膜肺氧合的标准。
(1)肺功能(病人停止氧合6h以上):?呼吸机吸人氧浓度?60%。
?呼气终末工压(PEEP)5cmHO。
?动2脉血氧饱和度>90%,PaCO<50mmHg。
?静态肺顺应
性?0.5ml/(cm?kg)体重。
2
(2)心脏功能:?最低剂量的正性肌力药物,肾上腺素?2μg/min;?心室辅助流量?1L/min;?心排指数>
22.0L/(min?m);?肺毛细血管嵌楔压和(或)中心静脉压<16mmHg。
11(将体外循环的血液回输病人体内,并予以鱼精蛋白中和肝素,使ACT恢复到治疗前水平,停止血泵,拨出静脉内引流管和静脉(或动脉)内的回血管,穿刺部位加压包扎,防止出血或血肿形成。
12(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和穿刺侧肢端血运情况。
[注意事项]
1(体外膜肺氧合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新生儿最常见的是颅内出血,成人最常见的是胃肠道出血和手术切口出血,因此在治疗期间要密切监测病人的凝血功能,如果出现了出血并发症,调整肝素剂量,维
9持ACT至160~180s,并将血小板计数校正到100000X10/L。
2(治疗期间要密切监测病人的血红蛋白、胆红素和尿的颜色变化情况,如果出现严重的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和血红蛋白尿,要注意保护肝、肾功能,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3(注意无菌操作,全身应用抗生素,防治全身重症感染,如果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立即采集血
液、痰和尿的标本,并进行培养。
4(禁止在体外循环的管道上输注脂肪乳,避免影响氧合器的氧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