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的定义

合集下载

民间文学小常识

民间文学小常识

民间文学小常识导读:1、民间文学的概念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由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在民间广泛流传,反映劳动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情趣的口头语言艺术。

它的主要体裁包括散文体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寓言和笑话,韵文体的民间歌谣、叙事诗、史诗和谚语,韵散体结合的民间说唱、民间戏曲等。

民间文学一般是以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熟悉事物为题材,以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以及对于各种客观事物的评价为主题,以劳动人民的自身形象为主要描写对象,具有反映社会生活广泛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2、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方面有他自己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通常便称作民间文学的特征,而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和传承性,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最基本的特征。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不同,是一种集体创作、集体流传的特殊的文学,它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愿望,集中了群众的智慧,融会了人民的艺术才能,并为人民集体所承认和保存,这就构成了它的集体性特征;民间文学同时是以口头语言为工具进行创作和传播的,它是存在人民口耳之间的活动着的文学,又被称作“人民口头创作”或“口传文学”,因而口头性也是它的基本特征之一;民间文学作品由于采用集体的、口头的创作和传播方式,便直接决定了它本身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这种自然而然变动的特点是和作家书面文学的稳定性相区别的重要标志,这就是它的变异性特征;民间文学作品固然有不断变化的特征,但同时又存在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如故事的主干、创作的手法和格式等,世时代代传承下来,使民间文学延绵不断,这就是它的传承性特征。

民间文学诸特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中,集体性和口头性特征,对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变异性和传承性特征是从集体性、口头性作用于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它们反过来又印证了集体性、口头性的重要意义。

这四个特征联系起来就成为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在创作、传播方面的区别,同时也成为辨别民间文学的重要标志。

民间文学概论考点总结

民间文学概论考点总结

民间文学概论考点总结如下:
一、民间文学的定义与特征
1.定义: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社会实践中自己创作并广泛
流传的口头文学。

2.特征:民间文学具有集体性、口头性、传承性、变异性等特点。

二、民间文学的分类
1.民间故事:包括神话、传说、民间寓言、民间笑话等。

2.民间歌谣:包括民歌、民谣、谚语等。

3.民间谚语:包括民间谚语、歇后语等。

4.民间曲艺:包括评书、相声、快板等。

5.民间戏曲:包括地方戏曲、民间小戏等。

三、民间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1.价值:民间文学具有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审美价值等。

2.功能:民间文学具有教育功能、娱乐功能、传承功能等。

四、民间文学的搜集与整理
1.搜集方法:包括直接记录、间接采集等。

2.整理原则:包括保持原貌、尊重群众创造、去粗取精等。

五、民间文学的传播与传承
1.传播方式:包括口传、书面传播、现代传媒传播等。

2.传承方式:包括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社会传承等。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口头和书面文学作品的总称,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同于官方文学,更侧重于表达普通群众的生活经验、文化智慧和审美情趣。

民间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对于了解民俗、民情、民风具有重要意义。

名词解释1. 民谣民谣是民间文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

它通常以歌唱形式存在,用简洁明了、押韵和易于记忆的语言表达民间的思想、情感和体验。

民谣的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流传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也包括表达民众生活和社会现实的歌曲。

民谣在不同的地域和民族中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2. 谜语谜语是一种具有谜底的智力游戏,在民间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谜语通常通过诗歌、韵文或故事的形式呈现,挑战读者的智力和想象力。

谜语的谜底常常隐藏着深层次的文化和社会意义,更具有启发和娱乐的作用。

谜语在传统的农村社会中尤为流行,在孩子们的游戏、集会和节日活动中经常出现。

3. 传说传说是一种根植于民间的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记,常常以口头形式传承。

传说在讲述历史人物、神话人物或其他具有神秘色彩的人物和事件时,常常夹杂了些许虚构的成分。

传说中的故事往往具有寓意,并通过反映人们的价值观和信仰系统,传递着民间智慧和哲理。

传说是人们探索历史和文化的一扇窗口,也是凝聚社会共识和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

4. 故事会故事会是集体聚会时讲述和传承故事的一种形式,也是民间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故事会中,人们通过讲述和分享各种传统故事,包括神话、传说、寓言、警世故事等等,以此来传递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准则。

故事会既是娱乐和消遣的重要活动,也是培养社会团结、相互理解和共同记忆的手段。

总结民间文学是一种富有创造力、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承载着人们的智慧、情感和历史记忆。

民谣、谜语、传说和故事会都是民间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形式。

通过对民间文学名词的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民间文化,理解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传统和价值观。

探究成都非遗“民间文学”的艺术魅力及生态传播路径

探究成都非遗“民间文学”的艺术魅力及生态传播路径

探究成都非遗“民间文学”的艺术魅力及生态传播路径成都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拥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的“民间文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作为非遗项目的一种,成都的民间文学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生态传播路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和热爱。

本文将从成都非遗“民间文学”的定义、特点、艺术魅力和生态传播路径等方面展开探究,为读者揭开成都非遗“民间文学”的神秘面纱。

一、成都非遗“民间文学”的定义成都非遗“民间文学”是指成都地区民间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传承和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包括成语谚语、传统歌谣、童谣儿歌、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多种形式,它源远流长,承载着成都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成都的一张文化名片。

成都民间文学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文化特色,展现了成都人民丰富的思想情感和智慧,成为了成都非遗文化的瑰宝。

二、成都非遗“民间文学”的特点1. 语言地方特色浓厚。

成都民间文学多采用方言进行创作和表达,如四川话、成都话等。

这样不仅增加了作品的鲜明地方特色,更能够更好地表现出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生百态。

2. 传承创新并重。

成都民间文学既传承了古代文学的精髓,同时也注重将其融入当代文化和生活之中,创作出许多新颖的文学作品,为当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3. 表现形式多样。

成都民间文学涵盖了成语谚语、歌谣童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多种表现形式,不论是口头传承还是书面创作,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三、成都非遗“民间文学”的艺术魅力1. 艺术形式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成都民间文学以其生动丰富的艺术形式,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的眼球,让人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2. 文化情感的传承和交流。

成都民间文学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通过文字传承下来的故事和传说,使当代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到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从而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

3. 艺术表达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成都民间文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能够包容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从而使其在传播过程中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第三版)绪论(25页)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第三版)绪论(25页)

一、民间文学的定义
(三)我国“民”的内涵的变迁 1、民俗学运动的“五四”北大时期与中山大学时 期,“民”指与贵族、圣贤相对的“平民”或“民众” 重点指下层平民 2、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段时期,“民” 按严格的阶 级观点,指“人民”或“劳动人民” 3、在新时期,“民”的内涵又悄然变迁,一般民俗 学者逐渐用“民众”的说法取代了“劳动人民” 这样,民俗之“民”的范围就很宽泛了,它渐有包 容任何种类的人群的倾向。可以说,在当代中国社 会,所有人都是可以传承民俗和民间文学的“民众” 的一员
二、民间文学的范围
(一)在体裁上,民间文学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民间散文作品,包括神话、传说、 民间故事、歇后语等 第二类,民间韵文作品,包括民歌、民谣、 民间长诗、谚语、谜语、绕口令等 第三类,民间说唱作品,包括民间曲艺和 民间小戏
三、民间文学的性质
(一) 民间文学的文艺属性 民间文学首先是一种文艺现象,它是以语 言为主要载体的、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 的艺术,是区别于作家文学的一种独特的 文学样式。其文艺属性的主要内容就是文 学性。民间文学具有文学的美学特点,同 时又具有表演性
就是在研究某个地方的一 种民间文学现象时,将它 与别的地方的同类型作品 进行比较,以更好地分析 该作品的主要特征、传承 规律、演变情况等
关键概念
民间文学 民间文艺学 民俗 语言民俗 民间
田野调查 采风 历时追溯法 共时比较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
思考题
1、怎样理解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P5-P7 2、什么是“民间”?P3-P4 3、怎样看待民间文学的文学价值?P5 4、为什么说民间文学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二)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
(1)切实掌握民间文学的基本理论和独 特规律,对民间文学有正确的认识,并注 意学会研究民间文学的特有方法 (2)熟悉民间文学各种体裁的代表作品, 掌握鉴赏、分析民间文学作品的视角和方 法

中国民间文学复习知识点

中国民间文学复习知识点

民间文学复习重点绪论一、☆民间文学:(名词解释)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

它既是人民生活、思想情感的自发流露;又是他人关于科学、宗教及其它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民间文学的三大价值:实用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二、folklore英国威廉。

约翰。

汤姆斯首次使用folklore一词,指“大众古俗”,民俗学和民间文学有了一个正式名称。

三、民间文学的范围1、民间散文作品: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歇后语2、民间韵文作品:名歌、民谣、民间长诗、谚语、谜语、绕口令3、民间说唱作品:民间曲艺、民间小戏四、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1、是民众表达思想感情,愿望,传达政治见解的方式,它满足民众的表达需要和创作欲望,是民众交流思想的一种艺术化手段。

2、可以使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娱乐和放松3、是民众传授知识,实施教育的一种工具4、是了解民风民情和进行相关研究的的参考资料五、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法历时追溯法共时比较法第一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与作家文学的关系一、民间文学的根本特征口头性、群体性、传承性、变异性、表演性二、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差别1、作者的差异。

最显著的标志是民间文学具有群体性特征,作者是匿名的,作家文学是个人创作,作者有名有姓2、民间文学是口传文艺,以口头语言为载体,作家文学以文字为载体3、民间文学是民众生活的直接反映,作家文学是高级的精神的表现物和慰藉物4、二者在功能上的差异。

民间文学有很强的实用性并成为一种生活手段,作家文学通过培育人的的精神来实现干预社会生活的功能三、★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论述)钟敬文说:民间文学和一般作家文学,是两株树上开出来的形状和色香各异的花朵。

民间文学本是作家文学的源头或母体,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点:1、民间文学在题材、思想内容上对作家文学产生影响。

民间口头作品往往成为作家再创作的题材。

民间文学孕育了作家文学,它表面上虽没有采用民间口头作品的内容,但在他的创作过程中,却接受了民间文学作品的影响。

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

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

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钟敬文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学者和作家,他对于民间文学的研究和贡献被广泛认可。

本文将以《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为标题,探讨钟敬文对于民间文学的理论与实践。

一、钟敬文对民间文学的定义与分类钟敬文认为民间文学是指广大民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创造的文学作品,包括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民间诗歌、民间歌谣等多种形式。

他强调了民间文学的本土性和群众性,认为它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对民间文学进行分类时,钟敬文提出了“三性”分类法。

即将民间文学分为自然性、社会性和人文性三个方面。

自然性指的是与自然环境相关的作品,如山水诗、谚语等;社会性指的是与社会生活相关的作品,如民间故事、歌谣等;人文性则强调了人类情感和人际关系的作品,如民间爱情故事、儿童歌谣等。

二、钟敬文对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钟敬文提出了系统研究民间文学的方法,主张结合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

他强调了实地调研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深入实地,与民众交流,才能真正了解和把握民间文学的特点和内涵。

同时,他也注重文献研究,通过对历代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为民间文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参考。

三、钟敬文对民间文学的价值与意义钟敬文认为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他强调了民间文学对于人们精神生活的滋养和情感交流的重要性。

同时,他还指出了民间文学对于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影响。

许多文学作品和艺术形式都可以从民间文学中汲取灵感,丰富自身的创作。

四、钟敬文对民间文学的研究成果钟敬文在民间文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他出版了多部重要著作,如《中国民间文学史》、《中国民间文学》等,系统总结和研究了中国民间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他还编辑和整理了大量的民间文学作品集,如《中国民间故事选》、《中国民间诗歌选》等,为民间文学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钟敬文对后人的影响与启示钟敬文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对于后来的学者和作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研究方法强调了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重要性,这为后来的民间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1、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人民口头的集体创作,是一种立体文学、实用文学,具有直接人民性、立体性、口头性、流传变异性、传统性和多功能性和等特征。

2.民间文学的特征民间文学内容的特征直接人民性;民间文学的口头性;民间文学的流传性;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民间文学的淳朴性;民间文学的总体特征立体性;民族性。

3.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于联系分为两方面: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举例《水浒传》;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再加工创造,举例。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民间文学与专业作家的文学在内容与形式方面有很大歧异。

但这两种文学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影响。

从来源说,它们的共同根源是原始文学。

在没有阶级的社会里,文学的一些种类——神话、歌谣、传说大抵已经产生,这是氏族和部落大众共有的文学。

阶级社会形成后,替上层阶级服务的文艺专职人员以及史官、诗人和宗教执行者产生了,文学日益书面化。

与原始文学的传统距离远了。

但是,广大的下层人民因为被剥夺了文字的使用权,基本上仍沿用着原始文学的传统,并随着社会生活的前进加以变化。

这两种本来同一发源的文学的性质和面貌,在长期的阶级社会里呈现出极大的不同,形成对抗或对立的状态。

另一方面,这两种文学又互相影响。

不但有不少民间文学作品被记录下来成为书面文学;而且,不少书面文学的诗歌、故事、传奇、小说等体裁,往往也是由民间文学发展而成的。

至于书面文学取材民间文学或用它作“词藻”的,就更多了。

同时作家的书面文学,在思想、想象和语词等方面也多少对民间文学起过一定的影响。

到了现代,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的生活、思想等的剧变,两种文学互相影响的地方就更加增多。

4.AT分类法含义AT分类法:1910年芬兰学者阿尔奈对北欧故事中相同情节的异文进行清理,出版了《故事类型索引》一书,随后汤普森又对此索引进行了修订和扩展,国际学术界对这个版本简称为‚AT分类法‛,特点是以情节作为分类依据,将同一民间故事类型中不同文本的结构加以抽象,分门别类编上序号。

民间文学小常识

民间文学小常识

1、民间文学的概念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由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在民间广泛流传,反映劳动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情趣的口头语言艺术。

它的主要体裁包括散文体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寓言和笑话,韵文体的民间歌谣、叙事诗、史诗和谚语,韵散体结合的民间说唱、民间戏曲等。

民间文学一般是以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熟悉事物为题材,以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以及对于各种客观事物的评价为主题,以劳动人民的自身形象为主要描写对象,具有反映社会生活广泛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2、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方面有他自己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通常便称作民间文学的特征,而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和传承性,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最基本的特征。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不同,是一种集体创作、集体流传的特殊的文学,它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愿望,集中了群众的智慧,融会了人民的艺术才能,并为人民集体所承认和保存,这就构成了它的集体性特征;民间文学同时是以口头语言为工具进行创作和传播的,它是存在人民口耳之间的活动着的文学,又被称作“人民口头创作”或“口传文学”,因而口头性也是它的基本特征之一;民间文学作品由于采用集体的、口头的创作和传播方式,便直接决定了它本身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这种自然而然变动的特点是和作家书面文学的稳定性相区别的重要标志,这就是它的变异性特征;民间文学作品固然有不断变化的特征,但同时又存在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如故事的主干、创作的手法和格式等,世时代代传承下来,使民间文学延绵不断,这就是它的传承性特征。

民间文学诸特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中,集体性和口头性特征,对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变异性和传承性特征是从集体性、口头性作用于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它们反过来又印证了集体性、口头性的重要意义。

这四个特征联系起来就成为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在创作、传播方面的区别,同时也成为辨别民间文学的重要标志。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经过口头往复创作并流传的,反映民众真实情感、意识状态及审美情趣的一种特种文学形式。

2、民间传说:民间传说作为民间文学体裁分类的学术用语,专指以著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方风情、山水物产为中心所形成的解释性、传记性的口头叙事文学作品。

3、神话:是文学创作中一种极古老的散文形式的口头创作,它是原始人最初构
思的,以神为中心的幻想故事。

神话记录了早期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理解,对于宇宙万物的认识。

它不仅反映了先民眼里万物有灵的世界观,而且反映了他们原始的思维方式
4、史诗:是民间文学中题材重大、主题严肃、规模宏大、格调庄重的古老作品,
它用诗的语言和形式,或记叙各民族关于天地形成、人类起源的古老神话传说及人类早期的社会生活;或反映民族迁徙、民族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歌颂各民族历史上著名的、往往被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的丰功伟业。

5、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的定义,有广义与侠义之分。

广义的民间故事指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所有散文体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等。

侠义的民间故事指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等。

《民间文学专题》课件

《民间文学专题》课件

民间文学的定义
1 民众文化的表达
反映了普通民众的生活、 价值观和心理状况。
2 口头传统的艺术形式
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 和演变。
3 人民创造的艺术
是广大群众的创造力和智 慧的结晶。
民间文学的特点
口头传承
以口述的形式代代相传,保持 了生动有趣的特点。
生活关联
紧密结合民众的日常生活,触 及民间智慧和情感。
锻炼思维能力。
简短朗朗的歌词和韵律节奏使童谣成为
孩子们喜爱的表达形式。
3
传统传承
谜语和童谣作为文化传承的一部分,保 留着久远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传说和民间传承
陈皮婆传说
陈皮婆拥有神奇的疗效,被视为疗愈和延寿的代 表。
孟姜女传说
孟姜女忍受了年复一年的苦难,成为坚韧不拔的 象征。
白蛇传说 白蛇化身为美丽的女子,与人类展开感人故事。
创作自由
没有受到正式文学规范和约束 的限制。
民间故事
道德教育
通过故事讲述,传递人们应该遵 循的道德价值观。
口耳相传
民间故事以生动的形象和有趣的 情节通过口述的方式传承。
传统人物形象
民间故事中经典的人物形象扮演 了特定的象征意义。
谜语和童谣1谜语的源自味谜底的隐藏使人们寻找灵感和突破口,
童谣的节奏
2
《民间文学专题》PPT课 件
民间文学是指承载民间智慧与情感的文学形式,通过口头传承而形成,扮演 着民众传承文化的重要角色。
背景介绍
历史悠久
民间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古老的民族文化和传统。
多元而丰富
涵盖了各种各样的文学形式, 如故事、诗歌、歌谣和谜语。
民间传承
作为一种口头传统,民间文 学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传承 下来。

绪 论

绪       论

绪论一、什么是民间文学?民间文学的概念●是以劳动者为主的人民群众的集体口头创作,体现了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和才能,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全民性。

●主要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史诗、曲艺、民间小戏等口承文学作品。

二、民间文学的价值(一)民间文学的学科价值文学民俗学、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语言学科学三、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集体性口头性传承性变异性四、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一)区别1、作者差异●民间文学:广大民众,主体是中下层民众,是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各种经营者。

具有群体性、匿名性作家文学:个人创作、有名有姓2. 作家、文人对民间文学的损害和歪曲梁祝宋徽宗大观年间李茂诚改作《义忠王(梁山伯)庙记》梁山伯:“生当封侯,死当庙食。

”祝英台:烈女鲁迅《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上)》士大夫是常要夺取民间的东西的,将竹枝词改成文言,将“小家碧玉”作为姨太太,但一沾着他们的手,这东西也就跟这他们灭亡。

一.神话定义☐马克思:“任何神话都是运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是已经通过人们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的思想基础——万物有灵原始人类以自身为依据,以为天地万物都和人类一样,有意识、有灵魂、有意志;对于自然现象的过程和因果关系,也加以人间形式的假设和幻想;并以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受有灵应的神的主宰。

二、神话分类创世神话、英雄神话、自然神话创世神话是最重要的神话类型创世神话包括:开天辟地、万物起源、人类起源、洪水遗民“女娲造人”神话包涵的文化信息思考1:女娲造人的故事中,人类的创造者为什么是一位女神?思考2:女娲以黄土为造人原料透露出了哪些文化信息中国的普罗米修士——《鲧禹治水》☐思考:鲧、禹治水神话蕴含的文化信息。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山海经·海内经》)鲧(gǔn):传说是黄帝的后代、禹的父亲。

举例说明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举例说明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一、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指由民间传承、广泛流传的文学作品,通常是口头传统,包括民间歌谣、民间故事、谚语、民间小说等。

而作家文学则是指由专业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通常是书面传承,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

二、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相互影响1. 传承关系民间文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反映,为作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许多作家在创作中都从民间文学中汲取了灵感,充分展现了人民裙众的智慧和创造力,为作家文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2. 文学创作在文学创作中,作家们通常会根据民间文学的题材和风格进行创作,从而使作品更加贴合民众的口味,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共鸣力。

通过借鉴民间文学的元素,作家文学能够更好地传达情感,引发读者的共鸣。

3. 文学传播民间文学在广大民众中广泛传播,而作家文学则通过出版、网络等形式进行传播。

作家们在创作中也会借鉴民间文学的传播方式,以期作品能够更好地触及大众,促进文学的传承和发展。

三、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融合发展1. 创作手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的融合发展愈发密切。

作家们在文学创作中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写作手法,而是积极吸收民间文学中的多种语言形式和叙事手法,使作品更具有传统文化的韵味和创新性。

2. 文学题材作家们在选择作品题材时,更加倾向于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和普通故事,这与民间文学所描绘的内容高度契合。

通过创新的表达方式,作家们能够更好地刻画人物,营造生动的环境,使作品更具有代表性和感染力。

3. 文学情感作家文学在借鉴民间文学的也对情感的表达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挖掘,使作品更加富有内涵,更能触动读者的心弦。

民间文学中蕴含的朴实情感与作家文学的深刻情感得以完美融合,从而使文学作品更富有感染力,更具有时代性。

四、总结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虽然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传播途径,但二者之间并非割裂关系,相反,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

作家们在创作中积极吸收民间文学的精华,从而使自己的作品更贴近民众、更丰富多彩。

01-民间文学及其特性

01-民间文学及其特性

中国民间文学概要
2012年上学期
28
主张二: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分支 从汉语言文学专业角 度学习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课程在汉语 言文学专业开设,是 作为文学课来讲的
中国民间文学概要
2012年上学期
29
关键词:
主体 口头性 传统性 变异性
中国民间文学概要
2012年上学期
30
中国民间文学概要
2012年上学期
8
“叫我唱歌我就唱,叫我写字不在行。”
民间文学的口头性是怎样产生的呢? 1、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最古老的文学 就是伴随口语,而不是伴随文字产生的。
2、口头文学具有很大优越性,被称为“永不 凝冻的优质载体”。 一是不受文化程度限制 二是灵活性
中国民间文学概要 2012年上学期 9
解放后,在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后, 个别高校中文系内,先后开讲了被认为是 人民性很强的《人民口头创作》或《民间 文学》课。
中国民间文学概要
2012年上学期
27
不同视野里的民间文学 从民俗学角度学习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的学科性质则属于民俗学。
法学大类: 社会学(一级学科)→民俗学(二级学科) →民间文艺学(三级学科)
中国民间文学概要
2012年上学期
16
南阳《看见他》:
小儿童,放白马,一放,放到丈人家。丈 人没在屋,舅官出来拢住马。大马栓到梧 桐树,小马栓到栀子花。剩下鞭子没处挂, 挂到小姐绣楼下。
中国民间文学概要
2012年上学期
17
变异性具有两重性:
优点一面,可以不断吸收群众的艺术智慧, 使作品逐渐臻于完美;适应时间与空间的 变化,长久地活在人们的口头上,获得巨 大生命力。 缺点一面,由于遗忘和误传,流传到后世 变得残缺不全。

民间文学的定义与范围

民间文学的定义与范围
第一章 民间文学概述
第一节 民间文学的定义与范围
一、什么是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民众 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它既民众的 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又是他们关于 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也 是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民间文学属与于现文实学生的活一血个肉特相殊联。类别,是与作 家 文民学间相文并学行不的仅一具门有独民特族的性语,言而艺且术是。一种世界 性民的间文文学学现创象作。和传播的主要载体是口语。
资料5
《吕氏春秋·古乐篇》:“昔葛天氏之乐, 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 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 天常,六曰建地功,七日依地德,八曰总禽 兽之极”。
资料6
马家窑彩陶舞蹈纹盆
资料7
马家窑彩陶舞蹈纹盆




沧8源古代崖画
资料9
1920年北京大学成立歌谣研究会,在其 《歌谣周刊》发刊词中,曾明确宣称:“搜 集民间歌谣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学术的, 即将民歌作为民俗学的一种重要资料,以此 来观察中国的社会;另一个是文艺的,即从 民歌中,引出将来的民族的诗的发展道路。”
资料3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俗文学 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也就 是大众的文学。”
资料4
鲁迅《门外文谈》:“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 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 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 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 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 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有什么记号留 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 学家,是‘杭育杭育’派。”
认识的转变

民间文学概论1

民间文学概论1

民间文学第一绪论一、定义1、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

其创作成果(作品)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情操。

2、民间文学主要样式——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诗史、抒情叙事长诗、民间小戏(戏曲)、谜语、歇后语。

3、民间文学定义的核心——劳动人民口头创作。

4、民间文学的国际统称——Folk-lore(【英】威廉.汤姆斯语)二、进一步理解民间文学的含义民间文学作者—劳动人民为主的某个若干个群体。

民间文学创作方式—口头创作(后加文字记录)。

民间文学流传方式—口耳相传。

民间文学内容上最大特点—反映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艺术情操(直接人民性)。

三、为什么开设和学习《民间文学》课程?1、从历史上的地位看,民间文学是历史事象的记录2、从文学创作起源看,民间文学起了源头和标杆作用3、从作家成长状况看,民间文学是古今中外作家的摇篮和乳娘4、从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目标看,民间文学是学员实践需要的重要内容之一四、民间文学的特征(内容、创作流传、艺术和生态方面)艺术方面(了解):真情。

朴素。

富有音乐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一)内容直接地表现人民自己的思想感情,直接地描写自己的生活(特别是劳动与社会斗争),并且用人民大众最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

具体表现在:(1) 民间文学是人民生话、历史的全面而生动的形象反映。

(2) 文学是交流感情的工具,感情只能在生活实践中才能获得,只有亲身参加劳动、参加人民起义斗争,才能真切而生动地描写它们。

(3) 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的根基,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到史诗、歌谣,都体现了民族精神、人民的道德观念和理想愿望。

所以,我们说民间文学是民族的灵魂。

(4)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自己的文学创作,在本质上属于先进文化与民主思想的范畴。

(5) 民间文学鲜明地表现了人民群众的世界观、心灵美和人情美。

(二)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方面特征(基本特征)—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流传性(传承性)、传统性、1. 口头性民间文学与作家创作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口头性,由此又形成了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变异性、流传性、传承性等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0年成立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1979年10月2日恢复, 1987年5月经中宣部批准改名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二、民间文学的定义
1921年胡愈之《论民间文学》:民间文学的意义,与英 文的‘folklore’大略相同,是指流行于民族中间的文学。 民间文学的作品,有两个特质:第一,创作的人乃是民族 全体,不是个人。第二,民间文学是口述的文学,不是书 本的文学。所以民间文学和普通文学的不同一个是个人创 作出来的,一个却是民族全体创作出来的;一个是成文的, 一个却是口述的不成文的。
第二讲 民间文学的定义与属性
Folklore/ folk-literature
一、Folklore的原初意思
Folklore一词由英国人威廉•约翰•汤姆斯(William John Thoms1803-1885)首先提出,他在1846年8月22 日以安布罗斯•默顿(Ambrose Mertong)的笔名向 《雅典娜神庙》(The Athenaeum)杂志写了一封信, 信中建议用一个“挺不错的撒克逊语合成词,民俗 (Folklore)——即民众的知识”,来取代像“民间古 俗”“通俗文学”一类的术语。汤姆斯对Folklore界定的 内容包括:风俗、习惯、仪典、迷信、歌谣、寓言等。
钟敬文主编《民间文学概论》:民间文学是劳动 人民的口头创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流传, 主要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他们 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
祁连休、程蔷主编《中华民间文学史》:群体传 承的趋向于模式化的、功利性的语言作品和表演 艺术。(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与文人书面创作以官话为主不同,民间文学作品几乎全 部都是用方言来表现的,表达的是一种地道的地方民俗文 化。
内容反映区域的民俗文化
方言与作品内容融为一体,不可分离。如果用普通话记录, 就使作品逊色不少,甚至连作品设立的悬念都不再成立。
尽量用方言记录,录音录象,才能更科学有价值。
研究时要结合方言、区域民俗文化进行综合研究。
“一次过”的特点,要求搜集整理时尽可能对同一作 品的重复记录,以便探寻其变异的规律;也决定了对民间 文学的研究要不同于书面文学的研究:文本分析仅仅是其 中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语境以及语境与文本之间互动的 研究。
3.表演性的文学
所有的民间文学都是表演性的文艺。 作 家——书斋————作品----------读者(静态) 讲唱者——公共空间——“文本”———受众(动态)
《简明大英百科全书》:民间文学就是没有文字的民族的 口头传说。它包括散文和诗体叙述故事、诗和歌曲、神话、 戏剧、宗教仪式、谚语、谜语等。古往今来,几乎所有已 知的民族都有这种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最明显的特点 是,它是口头文学,通常与书面文学形成鲜明的对比。它 涉及说、唱和听,它靠活人口述才能延续下去。如果某个 故事忘却了,它就完全消失了。由于遗忘和增删,它的延 续就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11册,188页,台湾中华书 局1989年)
是群体“创作”,共同完善,处于永远的修改之中;即使 最初是个人的“创作”,也仅仅是开个头。表现的是集体 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书面文学更多的是作家个人对事物的 判断和观点;而民间文学更多的是一种集体的判断,集体 的审美意识。
民间文学的发生是人们的各种欲望冲动在“生活场” (生活交往、生产活动的氛围等)这种特定场合的外化 形式的结果。民间文学是一种“活”的具有生活和文学 双重属性的生命存在,“表演”是其生命存在的形式, 脱离“表演”状态进入“文字记载”即意味着其生命活 力的丧失。民间文学的创作也是“活”的动态的过程, 其突出特征是讲述者与受众的“互动”关系,“互动” 过程即创作过程,因此“作家”与听众是一个整体; “互动”中不断产生新的作品。
2、“一次过”的文学
民间文学是一种“动态”的存在,它存活于人们的口头。 没有脚本,更没有文本,口头讲唱表演一次,就算“发表” 一次。但每一次“发表”都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异。文字 的“文本”只是该作品的“瞬间定格”(如拍照)
“一次过”的属性决定了它的叙述方式,要求便于讲 述、便于记忆“易记易传”:例如结构方面的单线型结构, 情节要曲折,语言要鲜活。
1921年胡愈之《论民间文学》:“民间文学的意义,与英 文的‘folklore’大略相同,是指流行于民族中间的文学。” (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载《妇女杂志》1921年第七卷第一 号)首次对民间文学作出界定。
1924年徐嘉瑞《中国文学概论》(上海亚东图书馆),首 次把中国文学划分为民间文学和正统文学两部分。胡适称这 部著作是“一部开先路的书”。
1918年北京大学歌谣征集处成立 1918年2月1日《北京大学日刊》第61号刊登了刘半农
拟定的《北京大学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简章》和以北京大学 校长蔡元培名义发布的《校长启事》,《歌谣》周刊 1928年成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民俗学会(顾颉 刚、容肇祖、杨成志、钟敬文),《民俗》周刊 1930年成立了杭州中国民俗学会(钟敬文、娄子匡) 1983年5月21日,(1979年顾颉刚、白寿彝、容肇祖、 杨 坤、杨成志、罗致平、钟敬文等《建立民俗学及有关 研究机构的倡议书》),恢复中国民俗学会
1930年杨荫深《中国民间文学概说》(上海华通书局)
1932年王显恩编《中国民间文艺》,将民间文学的范围扩 大到民间文艺。共七章:一,民间文艺的抬头;二,民间文 艺的意义;三,民间文艺的文学;四,民间文艺的分类;五, 民间文艺的价值;六,民间文艺的产生和转变;七,民间文 艺的搜集和研究。
1936年钟敬文发表《民间文艺学的建设》(《艺风》第4卷 第1期)
Folklore=民俗学 如英国、日本
Folklore=民间文学(口头文学) 如德国、前苏联、美国
Folklore=民俗学(含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folk-literature(大英百科全书)
1913年12月周作人在《绍兴教育会刊》第4号发表的《儿 歌之研究》中,首先使用了“民俗学”。(1923年10月 北京大学《歌谣》周刊第33、34号上重发了此文)源自 日本(1890年,坪井正五郎提出folklore=民俗学,同时 有学者译作“俚谚学”、“俗说学”;1910年,柳田国 男使用“民俗学”)。
1927年徐蔚南著《民间文学》(上海世界书局),中国第 一本系统研究民间文学的理论著作。内容包括:一,民间文 学是什么;二,民间文学的守护者;三,民间文学的价值; 四,民间文学与文学;五,民间文学的分类;六,中国原始 的民间文学;七,中国古代和中古的民间诗歌;八,记忆中 的民间文学;九,山歌的戏剧化;十,结论——民间文学的 抬头。
民间文学是在社会群体中口头讲唱表演的、并在 讲唱表演过程中不断编创的,以自娱自乐为主的 的口头语言文学作品。
三、民间文学的属性
1.民间文学是一种生活型的文学 民间文学是文学,具有文学的所有特征;但民间文学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它是民众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呈现为文学属性与生活属性的双 重组合。(西和七夕乞巧,花儿会,三月三歌会) A、生存的方式。 民间文学作品“存在”于生活中,民间文 学“文本”是一个表演的过程,它由声音、表情、动作以 及现场的其他符号形式共同构成。“文字化”导致大量信 息的遗失。 B、民间文学作品的产生是民众生活的需要(生产,民俗仪 式,休闲娱乐) C、民间文学作品的传播是民众生活的内容之一(信仰,歌 会-花儿会,减轻劳动强度) D、民间文学作品的内容,主要是表达民间的智慧——技艺、 经验、思想(实用第一,审美第二)
19791101七教授上书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大会19830521
1916年3月19日梅光迪给胡适的信中说:“文学革命自当从 ‘民间文学’(folklore[民间传说],popular poetry[大众 诗歌],spoken language[口头语言])入手,此无待言。” (胡适《逼上梁山——文学革命的开始》,载《东方杂志》 1934年第三十一卷第一期)
5、民间文学是一种无意识创作的文学
作家书面文学在写作之初往往就有非常明确的目的, 是一种有目的、有主观意图的活动。但民间文艺的创作往 往是无意识的,是一种自然的抒发,完全是一种自然而然 的行为。
没有“创作”作品的概念,“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冯 梦龙:“但有假诗文,没有假山歌。”
没有“发表”作品的概念,不存在“版权”问题
第一,民间文学作品的讲唱过程具备表演艺术的三大 要素:表演者、舞台、听(观)众。
第二,民间文学作品的讲述过程要求讲唱者具有表演 性:
语言表述的生动性 多方面的文艺素养
临场发挥能力 丰富的肢体语言 (表演的自由度、互动性、不自觉性) (搜集研究时注意综合性、立体性、整体性。青浦田山歌)
Hale Waihona Puke 4、民间文学是一种方言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