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整合实现政务协同

合集下载

政务信息整合实施方案

政务信息整合实施方案

政务信息整合实施方案政务信息整合是指将政府各部门和单位的信息资源整合起来,以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高效利用,提高政府决策和服务水平的过程。

在当前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政务信息整合已成为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提高政府效能的必然选择。

为了更好地推动政务信息整合,制定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政务信息整合的意义。

政务信息整合有助于实现政务数据的共享和互联互通,避免信息孤岛现象,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同时,政务信息整合能够提高政府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为民众和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此外,政务信息整合也有助于推动政府内部的信息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二、政务信息整合的实施方案。

1.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政府各部门和单位应当统一规划、整合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标准,确保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互通和共享。

同时,要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保护政务信息不被泄露和篡改。

2. 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建立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政府各部门和单位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

同时,要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明确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和条件,保障信息共享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3. 推动数据融合应用。

政府应当加强数据融合应用的研究和开发,推动政务数据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

同时,要加强数据分析和挖掘,实现政务数据的智能化应用,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政府应当加强政务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和引进信息化专业人才,提高政务信息整合和应用的专业水平。

同时,要加强对政务信息化人才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信息化应用能力。

5.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的政务信息整合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政务信息整合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同时,要建立健全政务信息整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推动政务信息整合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政务信息整合的保障措施。

1. 加强政策引导和规范制定。

政府应当加强对政务信息整合工作的政策引导和规范制定,为政务信息整合提供制度保障。

政务协同办公的实施与效果分析

政务协同办公的实施与效果分析

政务协同办公的实施与效果分析政务协同办公是指政府机构间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共享、协同处理行政事务,提高办公效率和服务质量的一种新型办公方式。

本文将从实施过程和效果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实施过程政务协同办公的实施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系统规划与资源整合:政府机构首先需要进行系统规划,明确协同办公的目标和规模,确定关键信息系统的建设方向。

同时需要整合现有的资源,包括人员、技术和设备等,为协同办公做好准备。

2. 系统建设与集成:在系统规划的基础上,政府机构需要建设和集成相关的信息系统,包括电子文档管理系统、电子协同办公平台等。

这些系统需要满足政府机构之间信息共享和协同处理的需求。

3. 人员培训与意识转变:政务协同办公需要相关人员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知识储备。

政府机构需要为人员提供培训,提高其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同时,相关人员还需要进行意识转变,从传统的办公方式转向协同办公的思维模式。

4. 测试与完善:政府机构在完成系统建设和培训后,需要进行测试和完善工作。

通过实际操作和用户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系统功能,提高用户体验和办公效率。

二、效果分析政务协同办公的实施可以带来以下几方面的效果:1. 提高工作效率:政务协同办公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处理,避免了信息孤岛和重复办事的问题。

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协同办公平台进行在线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公速度。

2. 优化资源配置:政府机构可以通过协同办公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减少资源的浪费。

例如,不同部门之间可以共享办公设备和知识库,提高资源利用率。

3. 提升服务质量:政务协同办公可以提高政府机构的服务效能和服务质量。

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协同办公平台及时跟进和处理公众的需求和反馈,提供更加高效和优质的服务。

4. 加强信息安全:政务协同办公对于信息安全的管理要求更高,政府机构需要对系统进行严格的权限控制和数据保护。

通过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可以有效防止信息泄露和不当使用。

5. 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政务协同办公是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推动政府机构业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5.03•【文号】国办发〔2017〕39号•【施行日期】2017.05.03•【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3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5月3日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十二五”以来,通过统筹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实施信息惠民工程等一系列举措,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在局部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未能从全局上和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问题。

为更好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6〕51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3号)等有关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改革需要,以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为目标,加快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按照“内外联动、点面结合、上下协同”的工作思路,一方面着眼长远,做好顶层设计,促进“五个统一”,统筹谋划,锐意改革;另一方面立足当前,聚焦现实问题,抓好“十件大事”,重点突破,尽快见效。

(二)基本原则。

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

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

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根据《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实施方案》(X政办发〔X〕75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按照“统一机构,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软件”的总体要求和“先联通,后提高”的基本原则,到X年年底前,全面整合、清理、规范全市各级各部门政务信息系统,初步完成全市电子政务规划和顶层设计“两个中心、三个平台、四大支撑体系”建设任务,实现全市政务信息资源跨部门、跨地域、跨层级共享,基本形成设施集约统一、资源高度共享、业务有机协同、服务便捷高效、安全保障有力的发展格局,为构建精简高效的政务环境,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我市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率先突破,提供有力支撑和基础保障。

纳入整合共享范畴的政务信息系统包括由政府投资建设、政府与社会企业联合建设、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或需要政府资金运行维护的,用于支撑政府政务信息的各类非涉密信息系统。

二、开展政务信息系统普查清理,促进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有机整合(一)自查摸底,全面掌握部门内部政务信息系统情况。

组织开展全市政务信息系统普查工作。

市直各部门、各区县梳理自有政务信息系统,全面掌握各类信息系统的数量、名称、功能、使用范围、使用频度、审批部门、审批时间、建设运维经费来源、承载网络等。

X 年年底前,完成我市各类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现状的普查工作,摸清我市“僵尸”系统、“影子”系统相关情况,形成系统清理清单和清理计划。

(市政府办公厅、市电政信息办牵头,市直各部门,各区县政府,X区、经济开发区、X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负责)(二)“审”“清”结合,加快消除“僵尸”“影子”信息系统。

市直各部门、各区县全面清理系统使用与实际业务流程长期脱节、功能可被其他系统替代、所占用资源长期处于空闲状态、运行维护停止更新服务,以及适用范围小、频度低的“僵尸”系统;全面整合设置重复、功能相近的“影子”系统。

全市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

全市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

全市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X〕39号)和《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X〕88号)精神,全力推进我市政务信息系统的整合和开发利用,建设全市互联共享、高效集成的电子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促进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消除信息孤岛,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关于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围绕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改革需要,以建设“大平台”、融通“大数据”、构建“大系统”为抓手,深入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从全局上和根本上解决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问题,为群众办事增便利、为政府运转降成本、为社会治理添助力、为企业发展创条件。

(一)工作原则。

1.集约高效。

最大程度整合现有政务信息系统,能从数据中心获取的资源,都不再重复采购建设;能集中安全运行和共享的,都不再分散运行和独立使用。

2.统筹规划。

根据全市政务信息系统资源情况,加强顶层设计,促进工程规划、标准规范、备案管理、审计监督、评价体系等五方面统一。

3.有序推进。

围绕整合共享目标所确定的工作任务,按照逻辑关系层次和时间节点要求,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有序推进。

(二)工作目标。

利用X、X两年时间,建设“大平台”、融通“大数据”、构建“大系统”,将我市目前分散于各部门的信息数据进行系统整合和有序共享,政务信息化的统筹能力显著增强,应用成效明显提升,以方便快捷、公平普惠的公共服务新体系,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大平台”:建设市级数据中心电子政务云平台,使市政府各部门政务信息系统在平台上集中运行,实现硬件设备共享共用,切实避免各自为政、重复投资、重复建设。

市政府各部门可云化的政务信息系统迁移至市级数据中心电子政务云平台。

“大数据”:建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在摸清数据家底的基础上,推动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接入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整合网络资源,实现各类政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集中共享。

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方案

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方案

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方案我们要明确目标。

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的核心,在于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资源的高效利用。

因此,我们的目标是:构建一个统一、高效、安全的政务信息系统,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一、现状分析1.当前政务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数据孤岛:各部门信息系统自成体系,数据难以共享。

技术落后:部分系统技术陈旧,难以适应现代政务需求。

安全隐患: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较弱,容易受到攻击。

2.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的必要性: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通过整合共享,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利用现有信息系统资源,避免重复投资。

增强信息安全:统一安全管理,提高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

二、总体架构1.构建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以云计算为基础,构建一个涵盖各部门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平台。

2.制定数据共享标准:明确数据共享的格式、接口等技术规范,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3.实施信息系统整合:对现有政务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4.加强信息安全防护: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确保数据安全。

三、具体措施1.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技术选型:采用成熟、稳定的云计算技术,确保平台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数据接入:各部门信息系统通过标准接口接入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数据交换。

数据管理:建立数据字典,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确保数据质量。

2.数据共享标准制定:格式标准:明确数据共享的文件格式、数据结构等,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接口标准:制定数据接口的技术规范,确保各部门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顺利进行。

安全标准:制定数据安全传输、存储、备份等规范,确保数据安全。

3.信息系统整合实施:评估现有系统:对各部门信息系统进行评估,确定整合方案。

系统改造:对现有系统进行改造,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培训与推广:对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培训,确保系统顺利投入使用。

4.信息安全防护:安全策略:制定统一的信息安全策略,提高整体安全防护能力。

政务数据协同管理制度

政务数据协同管理制度

政务数据协同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政府数据的管理与利用已成为政务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基础。

政务数据不仅是政府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支撑,也是政府向社会公开信息、推动治理能力建设、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的基石。

因此,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协同管理制度,提高政府数据资源的整合利用效率和效益,已成为当前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二、政务数据协同管理的概念及意义政务数据协同管理是指基于信息技术的支撑,通过整合、标准化、共享政务数据资源,实现政务数据的跨部门联动和协同利用,进而提高政府决策效率和服务水平的一种管理模式。

政务数据协同管理的核心是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识别体系,实现政府各部门间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提高数据利用率和数据价值,增强政府的决策能力和执行力,实现政务效能的最大化。

政务数据协同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政府治理模式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政务数据协同管理可以有效整合政府各部门间的数据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共享和互通,促进政府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

2、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治理效能。

政务数据协同管理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实现政府“一张网”服务,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3、加强政府对数据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安全保障。

政务数据协同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规范政府数据管理行为,明确数据权责,加强数据质量控制和安全保护,确保政府数据资源的可信度和安全性。

4、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服务精准化。

政务数据协同管理可以有效整合各部门的数据资源,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精准数据支撑,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5、促进政府与社会各界合作共赢。

政务数据协同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促进政府与社会各界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实现多方共赢、合作共赢的目标。

三、政务数据协同管理制度的内容与要求政务数据协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政务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机制、数据标准和规范、数据安全保护措施、数据利用和交换规定等内容,具体要求如下:1、建立政务数据资源整合共享机制。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工作的实施意见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工作的实施意见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10.08•【字号】宜府办发[2010]118号•【施行日期】2010.10.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工作的实施意见(宜府办发〔2010〕11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宜昌开发区管委会: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34号)和《中共宜昌市委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意见》(宜发〔2007〕9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重要意义政务信息是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基本依据,是政府及各部门履行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的核心资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度是构建“高效、廉洁、服务型”现代政府的重要体现。

目前,我市政务信息资源存在着多头重复采集、部门分散管理、数据正误不一、利用效率较低等“条块分割”和“信息孤岛”现象,需要采取措施大力推进政务信息整合共享工作,建立全市统一标准的政务信息数据库和共建共享工作机制。

抓好这项工作,有利于推动政府转变职能,促进政府行政流程的优化、再造以及行政机制的创新;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促进部门间信息互通和业务协同,改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状况;有利于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精细、便捷程度,形成自然人和法人生命周期内接受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比较完整的活动信息,提供“一体化、一站式”的便民服务,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二、明确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工作的目标与原则工作目标:建立并完善信息共享交换基础设施,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和规范标准,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办法及共享目录,开发利用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基础信息资源库和专题信息资源库,推动重点领域和跨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进一步提高决策能力、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政务信息化整合工作总结

政务信息化整合工作总结

政务信息化整合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务信息化整合工作在我国得到了迅速推
进和发展。

政务信息化整合工作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各个部门和单位的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办公和高效管理的工作。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国政务信息化整合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政务信息化整合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各级政府部门和单
位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对政务信息化整合工作的投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通过建设政务信息化平台、推动电子政务办公等措施,实现了政务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

其次,政务信息化整合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各部门和单位
信息系统的建设水平不一,信息资源孤岛现象比较严重,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存在一定障碍。

另一方面,信息安全问题也是政务信息化整合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隐患时有发生,需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防范。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化整合工作。

一方面,加大对信
息系统建设和技术更新的投入,推动各部门和单位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办公。

另一方面,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防范,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体系,保障政务信息的安全和稳定。

总的来说,政务信息化整合工作在我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和问题。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政务信息化整合工作的投入和支持,推动政务信息化整合工作向着更高水平迈进,为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政府管理和服务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与信息资源整合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与信息资源整合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与信息资源整合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政府服务的数字化转型,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与信息资源整合成为了提升政府效能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电子政务平台的定义和特点入手,探讨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意义,并重点讨论信息资源整合对电子政务平台发展的重要性和挑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电子政务平台的定义和特点。

电子政务平台是指政府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手段,整合政府资源、提供在线服务、促进政府与社会的互动与协作的平台。

相比传统的政府服务模式,电子政务平台具有以下特点:便捷、高效、透明和互动。

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公民和企业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平台获得政府服务,避免了繁琐的线下流程,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

在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方面,其意义重大且多方面。

首先,建设电子政务平台可以提高政府效能。

通过电子政务平台,政府部门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协同办公效率,减少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

其次,电子政务平台可以加强政府与公民和企业的互动与沟通。

公民和企业可以通过平台提出建议、反馈问题,政府也可以通过平台发布政策和信息,促进政府与社会的双向沟通与协作。

此外,电子政务平台可以提供更加透明和安全的政府服务,加强政府的信任与公信力。

最后,建设电子政务平台还可以促进政府治理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政府可以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实现精细化的管理和决策。

信息资源整合是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平台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息资源整合是指将政府各部门和单位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的互通共享。

信息资源整合对于电子政务平台的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信息资源整合可以实现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

在传统的政府服务模式中,不同部门之间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导致信息冗余、数据不一致和信息断层等问题。

通过信息资源整合,政府部门可以共享信息资源,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和高效的协同办公,提高政府服务的整体效能。

政府部门信息资源整合共建

政府部门信息资源整合共建

政府部门信息资源整合共建在信息化时代,政府部门所拥有的各种信息资源对于提高政务管理效率、服务民众、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现实中,政府部门之间信息资源封闭、孤立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不仅导致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与浪费,也使得政府部门之间协同工作的难度加大。

为了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提高政府工作效能,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政府部门需要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共建。

第一部分:信息资源整合的背景和意义信息资源整合是指将来自不同政府部门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统一、协同、共享的信息资源体系。

这种方式能够打破各个部门之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的互通共享,从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优化服务民众的能力。

首先,政府部门信息资源整合共建能够实现信息的一体性管理,避免重复建设。

不同的政府部门通常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而这些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存在着信息冗余和数据孤岛的问题。

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共建,可以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政府信息系统的整体效能。

其次,信息资源整合共建能够改善政府工作流程,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政府部门之间需要频繁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如果信息资源封闭、孤立,将会导致信息传递的滞后和不准确,进而影响政府决策与工作效率。

通过整合共建,可以实现信息的即时传递和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政务办理速度,提升政府的服务能力。

第二部分:政府部门信息资源整合的关键问题与挑战政府部门信息资源整合共建虽然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着一些关键问题与挑战。

首先,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之间存在着技术标准和数据格式的差异。

各部门在建设信息系统时,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和数据格式,导致信息无法共享和整合。

因此,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技术标准和数据格式规范,以实现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

其次,政府部门之间在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方面存在着矛盾与冲突。

不同的政府部门涉及的信息涵盖面广,包含着大量的敏感信息和个人隐私。

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

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

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政务信息系统在各级政府部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部门间信息孤岛的存在,政务信息系统之间往往存在着数据孤岛和功能孤岛的问题,导致了信息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整合共享的背景和意义。

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将各个部门、单位或系统间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互联互通。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推动政务服务的便民化、高效化,还有利于提升政府部门间的协同作战能力,提升政府治理水平。

因此,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价值。

二、整合共享的基本原则。

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依法合规。

整合共享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信息资源的安全和合法性。

二是服务为本。

整合共享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政府工作和公众服务,因此服务需求应当是整合共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是标准统一。

为了实现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必须统一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确保各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四是分阶段推进。

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分阶段、循序渐进地推进,避免一步到位导致的风险和问题。

三、整合共享的实施方案。

1. 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平台。

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实现政务信息系统间的数据整合和共享,确保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共享。

2. 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

建立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的相关政策和标准,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义务,统一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为整合共享提供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持。

3. 加强安全保障和风险防范。

在整合共享的过程中,必须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保障机制,防范信息泄露和数据风险。

4. 提升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

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需要政府部门具备一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因此需要加强相关培训和技术支持,提升政府部门的整合共享能力。

山东基本完成全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

山东基本完成全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

山东基本完成全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近年来,山东省政府一直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为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努力。

经过多年的努力,山东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完成了全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任务。

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是指将各部门、各级别政务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和优化,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政务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整合后的政务信息系统覆盖了政府各个部门和单位,实现了信息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为政府决策和公共服务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撑。

山东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二是整合政务服务平台。

山东省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设了政务服务平台,整合了政府各类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为公民和企业提供了一站式的政务服务。

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公民和企业可以实现网上办事、网上支付、网上查询等功能,大大提高了政府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

三是整合电子政务应用。

山东省政府通过整合各级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应用,建立了一套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

通过电子政务平台,政府工作人员可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协同办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信息的安全性。

四是整合信息资源共享。

山东省政府通过整合各级政府部门的信息资源,建立了全省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库。

各级政府部门可以共享信息资源,实现业务数据的共享和交换,为政府决策和服务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数据支持。

通过上述整合工作,山东省政府基本完成了全省政务信息系统的整合任务,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大大提高了政府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政府工作人员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信息准确性,保障了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安徽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出炉

《安徽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出炉

《安徽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出炉从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获悉,日前,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安徽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更好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切实解决安徽省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问题。

《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2017年12月底前,整合一批、清理一批、规范一批,基本完成省政府各部门内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清理工作,初步建立全省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在一些重要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一些涉及面宽、应用广泛、有关联需求的重要政务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2018年6月底前,实现省政府各部门整合后的政务信息系统接入省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各设区市政府结合实际统筹推进本地区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初步实现省政府部门和国家及地方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建立项目建设运维统一备案制度,加强信息共享审计、监督和评价,推动政务信息化建设模式优化,政务数据共享和开放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纳入整合共享范畴的政务信息系统包括由政府投资建设、政府与社会企业联合建设、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或需要政府资金运行维护的,用于支撑政府业务应用的各类信息系统。

《方案》指出要重点抓好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十件大事”:(一)“审”“清”结合,加快消除“僵尸”信息系统。

组织开展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专项检查,全面摸清各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情况。

2017年9月底前,通过信息系统审计调查,掌握各部门信息系统数量、名称、功能、使用范围、使用频度、审批部门、审批时间、经费来源等。

2017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对系统使用与实际业务流程长期脱节、功能可被其他系统替代、所占用资源长期处于空闲状态、运行维护停止更新服务,以及使用范围小、频度低的“僵尸”信息系统的清理工作。

(二)推进整合,加快部门内部信息系统整合共享。

推动分散隔离的政务信息系统加快进行整合。

整合后按要求分别接入省电子政务内网或省电子政务外网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推动政务协同发展提升政务效能

推动政务协同发展提升政务效能

推动政务协同发展提升政务效能政务协同作为现代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各级政府机构之间的工作协作和信息共享中。

通过推动政务协同发展,我们能够有效提升政务效能,为公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政务服务。

本文将从推动政务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实施政务协同的关键要素以及政务协同带来的益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推动政务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在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政务协同已经成为提升政府效能和加强治理能力的必要手段。

政务协同可以实现各级政府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工作协作,有效地打破了行政壁垒,提高了政府行政效能,为公众提供了更便捷、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

在推动政务协同发展方面,有以下几个关键要素需要考虑。

二、关键要素:信息共享、标准化和协同机制建设1. 信息共享政务协同需要建立起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

这意味着各级政府机构之间需要分享政务数据和信息资源,实现全方位的信息共享。

通过信息共享,政府机构之间可以互相了解工作进展、资源利用情况以及政策和规划等相关信息,从而更好地协同推进工作。

2. 标准化政务协同需要依托于一套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这些标准和规范应该包括政务数据的格式、交换方式、共享权限等,以确保政务数据在不同的部门和机构之间能够无缝衔接和共享。

同时,标准化还可以帮助政府机构更好地统一管理和规划资源,提升工作效率,为公众提供一致性和标准化的政务服务。

3. 协同机制建设政务协同需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协同机制。

这包括制定协同工作流程、建立协同机构和平台,明确各级政府机构之间的协同责任和协同方式等。

建立协同机制有助于实现政府机构之间的工作衔接和信息互通,促进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提高政务工作的效能。

三、政务协同带来的益处推动政务协同发展可以带来多方面的益处。

首先,政务协同有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减少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其次,政务协同可以加强政府间的横向协作和信息共享,有效解决多部门、多地区之间的信息孤岛和信息壁垒问题,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

加快推进落实《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工作

加快推进落实《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工作

加快推进落实《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工作方案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是破解当前“放管服”改革难点堵点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任务紧迫。

按照新的形势和要求,为进一步加快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加强统筹协调和督查考核,确保2017年年底前取得明显成效,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2017年年底前,围绕制约“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的“信息孤岛”问题,初步实现各部门整合后的政务信息系统统一接入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以下简称“共享平台”)。

一是部门内部信息系统数量大幅压缩,实现内部信息共享;二是各部门、各地区接入共享平台,实现跨部门信息系统基本联通;三是重点领域数据共享初步实现,率先实现人口、法人等基础信息的共享;四是为“放管服”改革重点领域提供数据服务,实现共享平台对跨部门业务应用的支撑,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

在完成阶段性4个目标的基础上,逐步拓展政务信息系统共享范围,深化信息资源应用,进一步支撑“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二、重点任务按照“先联通,后提高”的原则,在落实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国办发〔2017〕39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各项工作的基础上,2017年年底前应完成的重点任务和进度安排如下:(一)2017年9月底前,全面摸清政务部门信息系统和数据情况,加快部门内部信息系统清理【重点任务之一:掌握系统底数】开展政务信息系统自查。

2017年8月底前,国务院各部门就本部门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应用情况进行全面自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信息系统数量、名称、功能、使用范围、使用频度、审批部门、审批时间、经费来源等,形成自查报告。

同时,提出本部门清理整合的信息系统清单和接入共享平台的信息系统清单。

2017年9月底前,提出需要其它部门提供共享的信息资源需求。

开展信息系统专项审计。

2017年8月底前,审计署牵头,补充完成对国务院所有部门的政务信息系统审计,实现部门全覆盖,全面摸清各部门政务信息系统的底数,为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清理工作奠定基础。

国务院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

国务院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

---------------------------------------------------------------范文最新推荐------------------------------------------------------ 国务院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提出了加快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促进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十二五以来,通过统筹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实施信息惠民工程等一系列举措,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在局部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未能从全局上和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问题。

为更好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8〕51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18〕73号)等有关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改革需要,以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让企业和群1 / 21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为目标,加快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按照内外联动、点面结合、上下协同的工作思路,一方面着眼长远,做好顶层设计,促进五个统一,统筹谋划,锐意改革;另一方面立足当前,聚焦现实问题,抓好十件大事,重点突破,尽快见效。

(二)基本原则。

按照五个统一的总体原则,有效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切实避免各自为政、自成体系、重复投资、重复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资源整合实现政务协同《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把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列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首要战略行动。

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将在未来若干年持续成为电子政务的战略重点和建设热点。

但是,信息资源的整合又是一件从认识、技术实现到操作实施都有相当难度的事情。

整合的深度对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应该达到什么效果的理解,可谓见仁见智。

现阶段与整合相关的活动,也包罗万象:建门户,实现网上服务的“一站式”;建综合办证服务大厅,把政务系统终端放到一起,方便群众办事;建设集中式平台,实现数据存储和交换的大集中;对某个部门或领域的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的规划、改造,实现统一的运营管理……这些都是不同形式、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政务信息资源整合。

第一个层次是“界面”的整合。

把操作终端、系统等“物理”资源都集成到一个大厅里或一个网页上,便于识别和进入。

但业务系统之间的衔接和流转,还是主要通过人工方式进行,存在大量重复的数据采集,没有实现整个流程的自动化和数字化。

这些资源并没有形成服务的合力,政务管理或服务活动的效率并没有多少改观。

第二个层次是信息和技术的整合。

运用一些集成技术,实现或部分实现了信息的共同采集、集中管理,实现或部分实现网络的互通和信息的数字化、自动化传递。

但没有形成有效的全局性支撑平台,对信息资源和业务流程不能进行按需配置和优化,标准化程度不高,没有开放性。

第三个层次是全面的整合。

在特定领域或管理围(通常是跨部门的)有总体规划,且与业务、项目、技术、基础设施等实现较好融合,形成明显的、一致的技术架构,实现信息的无重复采集、充分共享、统一管理和综合利用,有支持面向决策的跨部门、跨系统业务协同与优化的信息化手段,形成基于标准规体系的开放性平台,支持决策型业务等。

值得忧虑的是,当前电子政务建设中的资源整合,还大多停留在较浅层次。

比如,很多政府门户和“办事大厅”,首先实现的就是一种“界面”层次的整合。

一些重要的电子政务项目建设,虽然在项目伊始提出要“统一规划”、“整合资源”,但在实际进行中,使系统能“跑起来”往往成为实际上的最高甚至是唯一的目标。

为了使系统尽快“跑起来”,往往无暇顾及周围的信息资源环境而采用一些“权宜之计”。

比如协调不了信息的共享,那就以我为主,再采集一次;业务流程不想变化,那就任由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落后的人工处理犬牙交错、和平共处等等。

这些临时性的做法,往往使得最初的信息资源整合成为一句空话,相反还更进一步恶化了信息资源环境,为真正的整合留下难啃的“骨头”。

效能体现信息资源整合不是一句空洞无物的口号。

对于一个信息资源整合较好的环境,是有可以实际衡量的标准的。

首先,形成信息化的“杠杆效应”。

在一个信息资源整合较好的管理围,信息化项目不是随意可以添加的,而是与围的业务总体规划相一致;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也不应该随心所欲地建设,而是要融合到一个一致的架构中,形成一个业务、技术和管理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整体,并且提升――至少不能破坏――该架构的在关联,在新的水平上形成一个更和谐的整体。

这个过程也就是信息资源的不断有序化的过程。

在一个整合良好的信息资源环境中,信息化会呈现出一种“加速”和“减速”的趋势,即在信息资源有序积累达到一定水平后,信息化项目的难度会越来越小、建设速度会越来越快、“消耗”会越来越少,而信息化投入的杠杆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第二,没有信息的重复采集。

人在被信息化“管理”或“服务”时,最不愉快的事情莫过于信息的重复采集。

再好的电子政务应用如果要频繁、重复地采集人的信息,它的“好”也要大打折扣。

信息的重复采集,实际上从一个层面反映了信息化应用背后的信息资源整合程度不高。

新加坡在设计政府信息化应用时,是以在整个国家围、整个人或企业的生命周期中避免重复信息采集为重要原则的,即一项信息在所描述对象发生变更之前只进行一次采集,然后在各管理部门按需共享――这是目标导向的、真正完全的“以人为本”。

反观我们的政务应用,则是在部门化、条线化的“自采自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然后才全面进入信息资源整合的“阶段”,甚至现在还有很多为采集而采集的现象。

彻底的信息资源整合包含了一套信息采集、共享和管理的规则,帮助我们杜绝信息的重复采集。

当然,前提是在要整合的围,这套规则被广泛接受和严格遵守。

第三,业务协同顺畅,没有效率瓶颈。

信息资源的整合不仅仅是静态信息对象的集中存储和管理,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应用系统之间的集成,而是包含着更广围的业务集成和优化。

在更高层面上来考察信息化所支撑的业务,如果在业务条块间有“断层”、或者效率上有明显的瓶颈,则说明信息资源整合的程度还不够,还没有把信息处理过程与它所支撑的业务进行紧密的综合。

以当前电子政务热点“应急联动系统”为例。

目前很多建成或在建的应急联动系统项目,采用了一种“界面集成+人工衔接”的模式,即把相关的专业资源调度功能集中到几指挥台上,实现统一指挥和调度。

但在联动单位的分系统与联动系统之间,则还是以人工的信息传递为主,通过“人”这一智能性枢纽来实现联动。

这种模式利用了指挥员个人的协调能力和判断能力,但另一方面,又过分依赖相关人员的个人素质和效率,并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精确、高效、无限的特点,来对这种协调和判断进行有效支撑。

这种模式显然不可能消除效率瓶颈、连接信息孤岛、解决应急联动中“效率”与“专业化”的矛盾。

第四,形成具有一定开放性的信息化环境,支持动态的系统整合。

信息资源整合与单纯的“建大系统”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可以是相对封闭的,而信息资源整合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整合信息资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随着政务服务重点的转移和服务方式的转变,信息系统之间的联系不是一成不变的。

良好的信息资源整合环境,应该具有一定开放性:只要是符合一定的技术标准,就允许根据业务的需要,动态、快速、方便地建立信息系统之间的联系,而不需要专门搭建一个新的系统。

仍以“应急联动”系统为例。

为了避免一些信息共享的问题,或者因为暂时认识不到一些业务的联系,一些应急联动系统倾向于自主建设网络、数据库和应用系统。

殊不知,应急联动系统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它的应变能力。

不仅仅单个紧急事件会发生事件状况和信息需求的变化,一个地区的应急管理工作也会发生工作重点的转移。

如果没有一个开放性的、标准化的环境,支持相关系统的动态“接入”,系统的生命力是不够强的。

开放的基础是“标准化”,因为标准是不同系统间“对话”的“共同语言”。

如果在一个业务领域围,相关的信息系统都遵守一定的工业标准如SOAP,以及特定的应用标准和应用服务标准(如信息服务标准和信息交换标准),杜绝以“私下”约定的方式来设计系统间接口,实现该领域应用系统的“即插即用”将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工作着手点从理论上说,信息资源整合涉及了信息化规划、信息系统建设,以及信息资产治理等信息化相关的所有活动过程。

国家有关文件指出,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也包括整合)“要结合重点政务工作,推动需求迫切、效益明显的跨部门、跨地区信息共享。

”可见,建设一些跨部门、有明确业务需求和信息共享需求的应用系统,是进行信息资源整合最集中、也是最“实在”的着手点。

进行信息资源整合的目的,是使信息资源更有序、获得更充分的应用。

信息资源整合是一项工作,而不是一个单独的系统。

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广泛存在一种把整合与应用割裂开来的现象。

比如,某个以“医疗信息资源共享”为名的系统,把整合简单地理解为集中建库,而对数据集中带来的网络冲击和对业务系统的影响,却不加以深究。

这种把整合等同于建系统、为整合而整合的思路,只会使得信息资源“越整越难整”。

信息资源整合,可以从综合性较强的信息化规划开始,也可以从应急信息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这些重大系统集成或建设项目开始。

通过一个项目,整合一批资源,建立相应的技术规和标准体系,以及信息共享的管理和保障体系,实现一个更大围的业务协同――这样实现信息资源整合的一次“迭代”。

通过多次这样的周期性的项目实施,并结合信息化规划的指导,信息资源整合的“雪球”就能越滚越大。

难点和关键与建系统相比,信息资源整合在某些环节的难度要高出很多。

一是需求定义。

需求定义是任何项目的基础,哪怕对于没有特别明显功能的信息资源整合项目也是这样。

需求分析人员的一个常见问题是,一脱开部门化的具体业务,就找不到需求了。

整合有特定的功能。

首先,信息资源整合还是离不开信息资源的采集、管理和配置。

只是与实际进行信息处理的系统相比,这些工作大多数是在后台进行的,只有系统管理员才能感知到。

其次,信息资源的整合将引起业务功能的变化,需求定义要对这种变化进行识别和定义。

例如,一个传统的HIS(医院信息系统)和一个实现了区域性医疗信息资源整合基础上的HIS相比,医生的诊疗过程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这些业务的调整,都构成了整合的需求容。

二是体系的建立。

缺乏技术规和管理体系的资源是临时的、不彻底的整合。

只有体系完备的整合,才是良性的、可持续的整合。

体系的建立,也是一般的建系统过程中难以预见的挑战。

三是协调。

资源的整合包括了多种技术、多种标准、多个业务的融合,理所当然离不开大量的协调工作。

在这些协调工作中,人际沟通是核心,同时可以借助多种专业性工具来辅助沟通过程,如需求表达工具、标准化工具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