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言文中的常见虚词及其用法;(2)能够正确运用虚词进行句子构建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分析,理解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2)通过练习,提高运用虚词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2)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虚词的灵活运用,能够正确判断虚词在句子中的用法。

三、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句,分析虚词的用法和作用;2. 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巩固虚词的知识;3. 互动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虚词的用法和例句;2. 练习题: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虚词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知识讲解(1)讲解虚词的定义和作用;(2)举例分析常见虚词的用法。

3. 课堂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讲解练习题,纠正错误答案。

4. 互动环节(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虚词的用法;(2)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虚词的重要性和用法。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虚词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六、教学内容拓展1. 对比分析:(1)分析文言文虚词与现代汉语虚词的异同;(2)通过对比,加深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

2. 文化背景:(1)介绍虚词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应用;(2)了解虚词在古代礼仪、习俗等方面的意义。

七、课堂练习与互动1. 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虚词进行句子构建;2. 学生互相交换练习题,进行批改和讨论;3.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点评。

八、文言文虚词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1. 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虚词应用实例;2. 让学生尝试在现代汉语语境中运用文言文虚词;3. 讨论虚词在实际语境中的得体运用。

文言文实词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实词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实词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常见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文言文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2. 实词和虚词的辨析和正确使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采用实例分析法,分析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内容:1. 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文言文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3. 实词和虚词的辨析和正确使用。

4. 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实词和虚词的重要性和用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讲解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3. 分析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4. 实词和虚词的辨析和正确使用:讲解如何辨析实词和虚词,并正确使用它们。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预习下节课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水平。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教案标题: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文言虚词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用法
3. 能够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运用文言虚词
教学重点:
1. 文言虚词的定义和特点
2. 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用法
3. 文言虚词的运用
教学难点:
1. 掌握文言虚词的多样性和灵活运用
2. 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使用文言虚词
教学准备:
1. 教材:相关文言文课文和阅读材料
2.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3. 学生练习题目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举例引入文言虚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文言虚词的定义和特点。

第二步:讲解(15分钟)
教师讲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用法,包括“乃、其、者、焉、所、之”等虚词的
用法和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第三步:练习(20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
帮助学生巩固文言虚词的用法。

第四步:拓展(10分钟)
教师展示一些古文课文或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发现其中的文言虚词,并讨论其运用和意义。

第五步: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言虚词的重要性和灵活运用,鼓励学生
在阅读和写作中多加练习。

教学反思: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
的氛围中学习文言虚词,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
学生多加练习,提高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例句分析和练习,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教学难点: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例句分析,让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

3. 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文言虚词的相关资料和例句。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文言虚词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文言虚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讲解新课:讲解本节课的文言虚词,包括用法和意义,并通过例句进行分析。

3. 课堂练习:给出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练习。

4.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拓展1. 通过讲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文言虚词运用,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2. 组织学生进行文言虚词运用的小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文言虚词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九、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写作,培养他们运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十、教学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文言虚词的重要性和用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运用文言虚词,提高文言文水平。

文言综合文虚词复习教案及测试

文言综合文虚词复习教案及测试

文言综合文虚词复习教案及测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如“之”、“乎”、“者”、“也”、“乃”等。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文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及作用。

2. 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举例。

3. 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虚词,引导学生思考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2. 讲解:讲解文言文虚词的定义、作用以及常见用法。

3. 举例:通过具体例句,展示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4. 练习:让学生练习使用文言文虚词,体会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 测试:进行文言文虚词运用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相关文言文虚词的教学内容。

2. 课件:展示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练习题:用于课后练习和测试。

六、教学建议:1. 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2. 多用实例讲解,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感受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3. 加强课后练习,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4. 定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

七、教学时间:1. 授课时间:45分钟2. 课后练习时间:课后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在下一节课前完成。

3. 测试时间: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一次文言文虚词运用测试。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虚词的定义、作用和常见用法。

2. 举例法:通过具体例句,展示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3. 练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练习使用文言文虚词。

4. 测试法:通过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教学难点:1.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讲解清楚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用法。

2. 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文言文虚词的能力。

十、教学准备:1. 教材和课件:准备相关文言文虚词的教学内容和课件。

文言综合文虚词复习教案及测试

文言综合文虚词复习教案及测试

文言综合文虚词复习教案及测试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虚词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及其用法。

3. 能够正确运用文言文虚词进行句子构建和文章表达。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分类。

2. 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4. 文言文虚词的练习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文虚词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讲解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练习:进行文言文虚词的练习和运用。

4. 总结:回顾和总结文言文虚词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四、教学资源1. 文言文虚词的PPT课件。

2. 文言文虚词的练习题和答案。

3. 文言文虚词的教学参考资料。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2. 练习完成情况:学生能够完成练习题并正确运用文言文虚词。

3. 学生作品:学生能够运用文言文虚词进行句子构建和文章表达。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2. 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分类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的运用。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2. 讲解新课: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4. 课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战演练。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言文虚词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九、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选择一篇文言文,尝试运用所学虚词进行翻译。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掌握程度。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第一章:虚词的概念与分类1.1 教学目标1. 了解文言文虚词的定义与作用;2. 掌握文言文虚词的分类及常见虚词。

1.2 教学内容1. 虚词的定义与作用;2. 虚词的分类: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副词等;3. 常见虚词举例。

1.3 教学过程1. 引入虚词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已学的虚词知识;2. 讲解虚词的分类及作用;3. 通过举例,让学生辨别并运用常见虚词。

1.4 课后作业1. 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虚词分类及常见虚词;2. 举例说明虚词在文言文中的运用。

第二章:介词的用法2.1 教学目标1. 掌握介词的定义与分类;2. 学会运用介词表达时间、地点、方向、原因等。

2.2 教学内容1. 介词的定义与分类:时间介词、地点介词、方向介词、原因介词等;2. 介词的用法与例句。

2.3 教学过程1. 讲解介词的定义与分类;2. 通过例句,让学生理解介词的用法;3. 练习运用介词表达时间、地点、方向、原因等。

2.4 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介词分类及用法;2. 运用介词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连词的用法3.1 教学目标1. 了解连词的定义与分类;2. 学会运用连词连接句子、短语或句子成分。

3.2 教学内容1. 连词的定义与分类:并列连词、从属连词、转折连词、因果连词等;2. 连词的用法与例句。

3.3 教学过程1. 讲解连词的定义与分类;2. 通过例句,让学生理解连词的用法;3. 练习运用连词连接句子、短语或句子成分。

3.4 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连词分类及用法;2. 运用连词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助词的用法4.1 教学目标1. 掌握助词的定义与分类;2. 学会运用助词表示语气、时态、疑问等。

4.2 教学内容1. 助词的定义与分类:语气助词、时态助词、疑问助词等;2. 助词的用法与例句。

4.3 教学过程1. 讲解助词的定义与分类;2. 通过例句,让学生理解助词的用法;3. 练习运用助词表示语气、时态、疑问等。

初中文言文虚词教案

初中文言文虚词教案

初中文言文虚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的常见虚词,如“之”、“乎”、“者”、“也”等。

2. 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虚词,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特色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作用。

2. 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意义。

4. 虚词在文言文阅读中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让学生注意到文言文中有一些字词虽然不表示实义,但在句子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这些字词就是虚词。

2. 讲解:a. 介绍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作用。

解释:文言文虚词是一些没有具体意义,但在句子中起到连接、助词等作用的词语。

作用:虚词在句子中可以表示语气、时态、关系等,对句子的意思起到很大的影响。

b. 讲解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之”:表示动作的方向或目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到”、“向”。

例句:《论语·八佾》中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乎”: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呢”。

例句:《庄子·逍遥游》中的“夫子不鼓盗钟,不听竽管之声,真吾道也。

”“者”:表示指代,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人”、“的事物”。

例句:《孟子·告子下》中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也”:表示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呢”。

例句:《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的“夫子言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c. 讲解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意义。

解释: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其意义和作用也会有所不同。

例句:《楚辞·离骚》中的“彼苍者,天也。

”中的“者”指代“彼苍”,表示指代的意义。

3. 练习:让学生通过阅读一些简单的文言文片段,识别并运用所学过的虚词。

4. 总结:强调虚词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如“之”、“乎”、“者”、“也”、“矣”等。

2. 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这些虚词,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用法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作用。

2. 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2. 难点:理解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文言文虚词的定义、作用和用法。

2. 使用例句法,通过例句讲解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影响。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文言文虚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虚词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如“之”的代替作用,“乎”的疑问作用等。

3. 通过例句展示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影响,如虚词在句首、句中、句末等位置的作用。

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和应用。

5.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言文虚词知识,解答相关题目。

6.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文言文虚词的重要性和应用。

7.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所学内容,并进行相关练习。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对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用法的理解。

3. 考察学生运用文言文虚词的能力,如在阅读和写作中的应用。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文言文作品,以加深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

2. 推荐相关的学习资源,如参考书籍、网络资料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3. 组织文言文朗诵比赛或写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虚词知识。

八、教学反思:1. 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评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

2.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文言文虚词,如“之”、“乎”、“者”、“也”、“乃”等。

2. 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这些虚词,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用法的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作用。

2. 常用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搭配。

4. 文言文虚词的辨析和练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虚词的定义、用法和例句。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析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 练习法:提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虚词用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回顾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讲解常用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分析:分析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搭配。

4. 练习: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虚词用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程度。

2. 练习题的正确率: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阅读练习,评估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六、教学内容1. 深入了解文言文虚词的分类及其在句子中的功能。

2. 掌握“之”、“乎”、“者”、“也”、“乃”等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搭配。

3. 学习虚词在文言文句式中的作用,如倒装、省略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文言文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

2. 难点:虚词在复杂句子中的辨析和运用。

八、教学准备1. 教案、PPT及教学辅助材料。

2. 相关文言文虚词的练习题及答案。

3. 教学视频或音频资料,用于例证和分析。

九、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复习已学的虚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虚词的分类、用法及搭配,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课堂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4. 练习巩固:让学生完成练习题,检测对虚词用法的掌握程度。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搭配。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的常见虚词及其基本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文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2. 分析典型例句,巩固虚词用法。

3. 进行虚词运用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2. 难点: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常见虚词的用法。

2. 举例法:分析典型例句,巩固虚词用法。

3. 练习法:进行虚词运用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之前学过的文言文虚词,引导学生复习。

2. 讲解:讲解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如“之”、“乎”、“者”、“也”、“矣”等。

3. 举例: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理解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虚词进行句子构造。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虚词的正确使用。

注意: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教案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课后布置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虚词用法的掌握程度。

3. 结合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检验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复习效果。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虚词的用法。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虚词用法。

3. 预习下节课将要学习的虚词。

八、教学拓展:1. 介绍一些文言文虚词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和意义。

2. 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虚词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举办文言文虚词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反思:1. 课后及时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十、教学计划:1. 制定长期的教学计划,确保学生系统地学习文言文虚词。

2. 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如“之”、“乎”、“者”、“也”、“矣”等。

2. 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这些虚词,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用法的判断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虚词的分类和基本用法。

2. 分析典型例句,展示虚词在句子中的实际运用。

3. 进行虚词填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难点:判断虚词在句子中的具体作用,正确运用虚词。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文言文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

2. 示例法:分析典型例句,展示虚词在句子中的实际运用。

3. 练习法:进行虚词填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虚词,引导学生回顾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讲解:讲解文言文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分析典型例句。

3. 练习:进行虚词填空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讲解答案。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虚词在句子中的重要作用。

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阅读文言文,注意虚词的运用,并做相关练习题。

六、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虚词的用法。

3. 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文言文阅读中体会虚词的作用。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文言文材料,包括经典文献和练习题。

2. 制作PPT,展示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典型例句。

3. 准备虚词填空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检查学生通过填空练习对虚词用法的掌握情况。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在实际阅读中运用虚词的能力。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文学作品中虚词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虚词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1. 回顾和巩固文言文虚词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文言文虚词,提高阅读和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分类。

2. 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4. 文言文虚词的辨析和运用技巧。

5. 练习题和答案解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文言文虚词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讲解:讲解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分析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3. 练习:让学生进行文言文虚词的辨析和运用练习。

四、教学资源1. 文言文虚词的PPT课件。

2. 相关练习题和答案解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练习题的正确率: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文言文句子,让学生了解文言文虚词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作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角色扮演:模拟文言文对话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运用所学的文言文虚词进行交流。

七、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2. 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3. 激励性评价: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八、教学拓展1. 文化背景知识:介绍文言文虚词在古代文化中的含义和用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相关文献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与文言文虚词相关的文献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尝试在现代汉语中运用所学的文言文虚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九、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合理规划每节课的时长,确保教学内容的充分讲解和练习。

文言虚词的复习教案

文言虚词的复习教案

文言虚词的复习(一)(教案)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常6个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义。

2、指导、强化学生辨别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及意义的能力,提高应考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及意义,并学会辨析。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复习“之、而”虚词的用法第二课时复习“子、以、为、其”虚词的用法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指导、强化复习文言虚词“之、而”的用法及意义一、导语:文言虚词是今年中考新增的一个考点,为了让我们能更好地应对中考选择题第10题,今天,我们一起强化复习常见文言虚词中的“之”“而”的用法及意义。

二、复习虚词“之”1、学生回顾“之”用法⑴代词⑵助词⑶动词2、虚词“之”的用法多变。

通常情况下,我们总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它的用法与意义。

当我们理解语境遇到障碍的时候,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帮我们判断呢?引出“结构位置分析法”。

3、找位置特点引导学生分小组针对不同类型的例句分析得出位置规律(例句见“学案”)⑴代词:代人、代事、代物(及物)位于动词后⑵助词:“的”位于名词前⑶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位于主谓之间⑷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位于宾语、谓语之间(倒装句)⑸助词:补充音节,可不译位于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时间副词之后※动词,到,往位于地理名词前4、位置特点归纳(口诀)5、识记位置特点6、用位置特点指导练习⑴指出课内文言文语句中加点“之”字用法及意义,并说出判定依据。

⑵指出课外文言文语句中加点字“之”的用法及意义。

三、复习虚词“而”1、“而”作连词,表哪几种关系?生归纳“而”字用法:⑴表顺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⑵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又、并”⑶表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⑷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却”⑸表修饰关系,可不译2、判断其用法的依据师授口诀,并举例。

“而”作连词用时,关键看它连结的前后两个词句意义上有何关联3、练习:用口诀判断“而”字用法见“学案”四、综合练习“之、而”(结合中考题型)见“学案”五、作业:判断课外短篇文言文《晏子谏杀烛邹》中“之”“而”的用法和意义六、板书文言虚词复习(1)之(结构位置)而代词口口助词连词诀诀动词。

文言虚词初中讲解教案

文言虚词初中讲解教案

文言虚词初中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1. 文言虚词的定义及其作用。

2.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举例。

3. 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其意义。

4. 练习题及解答。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实词,提醒学生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2. 提问:“什么是文言虚词?”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讲解文言虚词的定义及其作用(15分钟)1. 讲解文言虚词的定义:文言虚词是指在文言文中不表示具体意义,起连接、助词等作用的词语。

2. 讲解文言虚词的作用:文言虚词在句子中起到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作用,使句子结构更加紧凑,表达更加准确。

三、举例讲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20分钟)1. 举例讲解“之”、“乎”、“焉”、“于”、“也”、“矣”、“哉”等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2. 通过具体例句,让学生理解这些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其所表示的意义。

四、练习题及解答(15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言虚词知识,分析句子中的虚词用法。

2. 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答练习题。

3. 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正确理解虚词的用法。

五、总结与复习(5分钟)1. 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文言虚词知识,加深记忆。

2. 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文言虚词的用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题答案,评估学生对文言虚词用法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文言虚词的复习提问,检查学生的复习效果。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文言文片段,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文言虚词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

2. 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和起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文言虚词的定义、作用以及常见虚词的用法,使学生掌握了文言虚词的基本知识。

在讲解过程中,通过具体例句和练习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意义。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及其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文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及其作用。

2. 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及其用法。

3. 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及其用法。

2. 难点: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文言文虚词的定义、用法和意义。

2. 举例法:通过例句分析,让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引出文言文虚词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文言文虚词的定义、用法和意义。

3. 举例: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其对文言文虚词用法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文言文虚词的实际运用能力。

七、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文言文虚词及其用法。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和运用。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虚词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技巧。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思考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水平进行个性化教学,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十、课程资源1.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文言文虚词的参考书籍和在线资源,以便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2. 提供一些文言文虚词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应用能力。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虚词的定义及分类。

2.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例句。

3. 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作用。

4. 文言虚词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例句。

2. 难点: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虚词的定义、分类及用法。

2. 举例法:通过例句分析,让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4. 讨论法: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文言虚词的定义及分类。

2. 讲解:讲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例句。

3.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4. 讨论:分组讨论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作用。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文言虚词及其用法。

2. 分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 阅读一篇文言文,注意其中的文言虚词用法。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常见文言虚词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正确使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3. 评价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

2. 引导学生关注文言虚词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3. 推荐一些文言文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八、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材料。

2. 文言虚词例句及练习题。

3. 文言文阅读材料。

九、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共45分钟。

2. 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讲解15分钟,练习15分钟,讨论10分钟,总结5分钟。

十、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题答案,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

3.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及其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文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分类。

2. 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举例。

3. 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4. 练习题和答案解析。

三、教学重点:1. 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2. 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四、教学难点:1. 区分不同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2. 正确运用文言文虚词。

五、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分类和用法。

2. 举例法:通过例句讲解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3.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4.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回顾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虚词。

2. 提问:什么是文言文虚词?为什么学习文言文虚词?二、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1. 讲解文言文虚词的定义:没有实在意义,起连接、助词等作用的词语。

2. 分类: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三、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举例(15分钟)1. 介词:以、自、于、乎等。

举例: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 连词:而、且、或、故等。

举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 助词:之、乎、焉、哉等。

举例:乎尔,无怨乎?4. 叹词:嘻、哦、唉、乎等。

举例:嘻!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四、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10分钟)1. 讲解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主语、谓语、宾语等。

2. 举例说明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连接、助词等。

五、练习题和答案解析(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解答疑问。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 鼓励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巩固知识点。

七、课后作业1. 整理本节课所学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初中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初中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初中文言虚词复习教案第一篇:初中文言虚词复习教案初中文言虚词复习教学目的: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教学重点:掌握“之而其为以于”的常见用法。

教学方法:归纳总结,讲练结合。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文言虚词“之而其为以于”使用频率高,是武汉考纲要求。

在中考试题中,文言虚词一般不作为测试重点,只要求考生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进行区别,以有助于理解文言语句。

二、考点阐述:首先让我们看2010年武汉中考题:10.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例句: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A.何以战B.不以物喜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D.以塞忠谏之路1.考点设置:常见虚词“之而其为以于”的意义和用法2.题型设置:为选择题,选项为四个,题干要求判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意同。

3.题料来源:所选阅读材料以外的例句几乎全选自课内所学课文。

4.考查难度:要求从意义和用法两方面解题,即解释虚词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和语法功能。

三、复习方法:①掌握常用虚词的一般用法。

②通过比较分析,根据语境推断虚词的意义和作用。

③为常用虚词的每一种用法列举两、三个典型例句。

四、复习常用虚词“之、而、其”之(一)代词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如: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3.音节助词。

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如: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初中文言虚词教案

初中文言虚词教案

初中文言虚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虚词的定义和分类。

2.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4. 文言虚词的练习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实词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文言虚词的定义和分类:介绍文言虚词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文言虚词的分类,如介词、连词、助词等。

3. 讲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例句:挑选常用的文言虚词,如“之”、“乎”、“焉”、“乃”等,结合具体例句讲解其用法和意义。

4. 分析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引导学生注意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如句首、句中、句尾等,并解释其作用。

5.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言虚词知识进行填空、翻译等。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言虚词的重要性和用法。

四、教学策略:1. 采用举例教学法,通过具体例句讲解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采用对比教学法,将文言虚词与现代汉语的虚词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采用练习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一些文言文阅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运用文言虚词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了解学生对文言虚词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阅读练习,评估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组织一些文言文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 推荐一些文言文学习资源,如教材、参考书、网络资源等,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文言虚词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正确使用文言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常用文言虚词复习、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在文言文中,根据词是否具有实在意义,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词,另一类是虚词。

这两类词在文言中的作用也不同。

曾有人这样说,如果说实词是文言文的肉体,那么虚词则是文言文的灵魂。

虚词为何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这是由它的灵活性决定的,它的意义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

但也正因为这一点,加大了虚词学习的难度。

而虚词从去年开始又成为我们临沂中考的考点。

我们就必须把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不过大家不用怕,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归纳复习几个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

二、复习目标1.了解文言虚词复习要点:去年临沂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常用虚词的用法与意义;二、虚词在文言句中的翻译;2.掌握“之、而、以、于”等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三、考什么首先请同学们看一下,我们临沂2013 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4个文言虚词:之、而、其、以、于、为、焉、者,也、乎、且、则、乃其中“之、而、其、以、于、为”使用的频率很高,当然考试的几率也就更大一些,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复习这几个虚词的用法。

四、怎么考复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道题,是2012 年我们临沂市的中考题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和“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因为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来C.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山市》)用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凭借,依靠从这道中考题中可以看出:1、题型设置:为选择题,选项为四个,题干要求判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意同2、题料来源:四个选项全选自课内所学课文。

同时,这道中考题告诉我们,必须灵活把握常用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才能得心应手,做对题目,把这两分轻松的收入囊中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借助题目归纳总结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五、复习归纳之”一)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1、二世杀之()2、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3、宋何罪之有?()4、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5、久之,目似瞑(6、(陈涉)辍耕之垄上(9、马之千里者((二)“之”的用法归纳1、代词(1)一般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2)指示代词:(之+名词)可以译为“这”2、助词(1)结构助词(定语+之+中心语)可译“的”。

(2)结构助词(宾语+之+ 动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不译。

(3)结构助词(主语+之+ 谓语)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无实义,可不译。

(4)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

(5)音节助词:(时间词+之)或(动词+之)补足音节,无实义,可不译。

3、动词(主语+之+ 宾语)可译为:去、往、到。

(三)直击中考1、下列句中“之”的意义或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怅恨久之A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B :何陋之有?C:公将鼓之D:辍耕之垄上2、“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两狼之并驱如故B. 小大之狱C. 布衣之怒D. 王之蔽甚矣-——- “ | !、;”二、“而”一)指出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夺而杀尉()4、人不知而不愠()5、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二)归纳:“而”字通常用作连词,在句子中表现词与词之间的并列、顺接、修饰、转折、递进等关系。

(三)直击中考1、下列各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日出而林霏开”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2、“而”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学而不思则罔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C.挟天子而令诸侯D.足肤皲裂而不知三、“以”(一)指出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意义1、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2、以君为长者()3、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以塞忠谏之路也()6、策之不以其道。

()7、臣以王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二)“以”的用法归纳1、用作介词①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②表示凭借,译为“凭、靠”③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2、用作连词: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表结果,译为“以致”。

有时相当于“而”。

3、作动词,译为“以为、认为”(三)直击中考1、“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B. 以告先帝之灵C. 以光先帝遗德D. 以咨诹善道2、“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以衾拥覆”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A. 必以情B. 以残年余力C. 徐喷以烟D. 以彰其咎四、“于”(一)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

1、万钟于我何加焉()2、胡不见我于王()4、骈死于槽枥之间()5、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7、不求闻达于诸侯()8、皆以美于徐公。

()(二)“于”字的用法归纳1、引出对象,译为“对、对于、向”2、当于与“比”连用时,译为:“跟、同”3、引出处所、时间、范围,可译为“在、从、到”4、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三)直击中考1、“于”的意义和用法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于”相同的一项是()A.休祲降于天B.贤于材人远矣C.欲有求于我也D.又留蚊于素帐中2、“于”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不求闻达于诸侯B.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C.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五、“为”(一)指出下列句子中“为”字的用法。

1、不足为外人道也()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3、二虫尽为所吞(4 、若为佣耕()5、为坛而盟。

()6、以丛草为林()7、或异二者之为()二)“为”字的用法归纳、用作介词,般读作“ w百”。

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给”、”替“等。

2 、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

3、表示被动,译作“被”。

读作“w百”二、用作动词,读作“w ei ”。

1.可作判断动词,译作“是”。

2 、“为”也可作一般动词,可译为:制造、修筑、接受等动词,翻译比较灵活,其意根据语境而定。

三、用作名词,读作“wei ”。

(三)直击中考与”知之为知之“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以径寸之木为宫室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C.项燕为楚将D.士卒多为用者六、其”一)指出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 、复前行,欲穷其林()3、其真无马邪?()4、其真不知马也()5、既克,公问其故。

()6 、安陵君其许寡人!((二)“其”字的用法归纳1 、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那些”、“这”、“这种”等。

3、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推测、反问、愿望等语气: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难道”等,或不译。

(三)直击中考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百姓多闻其贤B.安求其能千里也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其如土石何?七、“乃”(一)指出下列句子中“乃”字的用法。

1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久而乃和()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二)“乃”字的用法归纳、用作副词。

1 、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于是”等。

2 、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3、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二、用作判断动词,相当于“是”“就是”。

(三)直击中考与“乃记之而去”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见渔人,乃大惊()B.太丘舍去,去后乃至()C.乃重修岳阳楼()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六、方法指津1 、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

2、上下文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

3、代入筛选法:在阅读和解题时,将某个虚词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

4 、标志确认法: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我们就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

如:被动句“为……所”、倒装句”何之有?七、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就复习到这里,所剩虚词,下节课继续归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