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性精神与文学理论(一)

合集下载

文学理论(学)

文学理论(学)

⽂学理论(学)第⼀编导论第⼀章⽂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学理论的性质⽂学理论属于⽂艺学的范畴。

⽂艺学是研究⽂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的统称,也可称为⽂学学。

它包括⽂学理论、⽂学批评、⽂学史、⽂学理论史、⽂学批评史五个分⽀。

传统的⽂艺学分类是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学理论、⽂学批评、⽂学史。

●⽂学理论:作为⽂艺学的分⽀之⼀,它是指研究⽂学活动的⼀般规律的学科,它以⽂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法作为研究内容。

●⽂学批评:是指分析和评价具体⽂学作品、作家和⽂学现象的学科。

⽂学批评的对象是以作家、作品为主的⼀切⽂学现象。

●(注意:⽂学批评兼及⽂学活动的各种现象,其中也包括对⽂学批评⾃⾝的评价和判断)●⽂学史:●是指从历时的视⾓探讨各民族⽂学和●世界⽂学发展的具体历史的学科。

●(它是⼀门历史地、具体地考察⽂学产⽣、发展和演变过程、状况、经验和规律的专门学科。

)●⽂学理论以整体的⽂学现象作为⾃⼰的研究对象,从理论的⾼度宏观的视野阐明⽂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使对⽂学问题的解释和阐明都上升到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的⾼度,从⽽使其成为指导和规范整个⽂学活动的基础的思想和理论。

⼆、⽂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学理论是关于⽂学的理论,其研究对象就是⽂学。

具体说,⽂学理论是以⼈类社会的历史和现实的⼀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和探讨⽂学的性质、特征、功能、价值和⽂学创作、接受、发展的规律,并从中发现并建⽴起⽂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及相关的科学的研究⽅法。

(⼆)⽂学理论的研究任务五个⽅⾯:⽂学发展论、⽂学本质论、⽂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论及批评传统》⼀书中提出了⽂学批评四⼤要素的理论,⑴作品⑵宇宙(或世界)⑶作家⑷读者。

从⽂学活动的整体性来看,这四要素是相互渗透、依存和作⽤的,是不可分割的统⼀整体。

三、⽂学理论的研究⽅法●不同学科间的⽅法可以在⼀定条件下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文学理论(1)

文学理论(1)

名词解释1、创作冲动:主要是指一种迫使作家进入具体创作过程的愿望和心理躁动。

2、艺术变形:作家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的、畸形的的形式表现出来。

3、艺术直觉: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在瞬间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

4、艺术情感: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

具体到文学创作,艺术情感是指作家通过塑造艺术形象而呈现出来的情感体验。

5、艺术想象:指文学艺术活动的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6、艺术理解:指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等理性思维活动。

7、文学语言:是经过作家精心选择和加工,用来创造艺术世界,具有艺术魅力的语言系统。

8、单个形象:指艺术世界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文学形象。

9、整体形象:指由单个形象构成的艺术整体,即艺术世界。

10、实象:有的形象是通过具体的描写较为直接地呈现的,可以称为实象。

11、虚象:有的形象是通过间接描写或由实象引起的联想形成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等较虚的部分,统称虚象。

12、情境:一般指叙事作品或戏剧中发生的事件、场景、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总和。

有时,作品中某一局部的场面或插曲产生的情景,亦可称为情境,其实它只是局部情境。

氛围一般是指由情境形成的特殊气氛或情调。

13、寓言式象征:是指通过一则故事象征或暗示出某种哲理和观念。

具有情节性。

14、文学典型:指叙事文学作品中达到艺术理想境界的人物形象,它是显示出特征的富有魅力人物性格。

15、意蕴:是指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所传达的意义,属于文学作品结构的最深层次。

16、诗歌:是一种以富有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来表情达意的文学体裁。

17、小说: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

小说的基本特征:叙事性、故事性、虚构中的现实、文体的杂糅性与未完成性。

18、剧本:一种通过人物台词和舞台提示、营造戏剧情境、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什么是文学理论(4页)

什么是文学理论(4页)

导论:什么是文学理论王一川一、何谓文学理论?美国学者韦勒克曾经在其与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Theory of Literature)一书中辨析过“文学理论”一词。

在英文中,用来称呼文学研究的名词曾经有好多个,最普通的术语是“literary scholarship”(文学学)和“philology”(语文学),但这两个词都有不妥之处。

前者摈弃了“文学批评”,只强调学院式研究;后者容易招致误解,因为此词在历史上不仅指所有文学的与语言的研究,而且包含对人类一切心智活动产物的研究,包括语言、文学、艺术、政治、宗教和社会风俗等的研究。

所以,韦勒克主张用的是“literary theory”一词。

他还简要地区分了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词: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类问题的研究”;文学批评是对“具体的文学艺术作品”的研究,“其批评方法基本上是静态的”;“文学史”研究的则是不同时代的具体的文学艺术作品。

其实,在英语中,文学批评常常是兼指文学理论的,但这种用法又往往忽略了一种区别,如亚里士多德是一个理论家,而圣-伯夫是一个批评家。

韦勒克在确立了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概念的区分的同时,又指出以上几个术语所指的研究方式是不能单独进行的,他说:“文学理论不包括文学批评或文学史,文学批评中没有文学理论和文学史,或者文学史里欠缺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这些都是难以想像的。

”[1]诚然,这话说出了文学研究的一个基本事实。

如果说,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是文学研究的三个分支的话,它们之间的研究肯定是一种相互渗透的关系。

例如,亚里士多德写出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文学理论专著——《诗学》,但诗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史诗和悲剧,而且其特定的作品是《荷马史诗》和索福克勒斯、埃斯库罗斯等人的悲剧,这些具体的作品研究(文学批评)是亚里士多德的文学理论的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

同时,当文学史家要描述古代希腊的文学史时,谁又能离开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确立的一些诸如与“摹仿”、“情节”、“净化”有关的诗学的基本概念呢?亦即是说,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概念的区分仅仅是在指明这三者在文学研究中的侧重点,并不是要为这三者的研究划下互不侵入的界限。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大全1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大全1

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必须面对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随着科学的发展,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

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

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

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

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西方文学理论(1)

西方文学理论(1)

西方文学理论导言1、西方文学理论的分期划分的标准:社会历史文化的不同。

(1)古典时期:古希腊罗马文论、中世纪文论、文艺复兴文论、新古典主义文论(2)近代文论:启蒙主义文论、德国古典文论、浪漫主义文论、实证主义、自然主义(3)现代文论时期:唯美主义、象征主义、意象派诗歌、心理分析文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存在主义、英美新批评文论、结构主义文论(4)当代文论时期(后现代时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读者接受文论、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后结构主义文论、后现代主义文论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论1、古希腊文论是西方文论的源头。

2、古希腊文论大致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达到高峰。

代表人物:(1)毕达哥拉斯(2)赫拉克利特、(3)德谟克利特(“艺术是模仿自然的产物。

”)、(4)苏格拉底(时代的分界点。

将模仿论具体化。

“艺术需要再现肉体和精神都美的人”“艺术家不仅应该模仿对象的外形,还要模仿对象的心灵。

”)3、柏拉图代表作《伊安篇》《会饮篇》《理想国》。

4、理念与模仿(柏拉图的模仿论)(1)、理念论是柏拉图整个哲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

(2)、柏拉图以理念论为基础提出了颇具特色的艺术模仿论。

(3)、在柏拉图看来,艺术作为模范的模仿,无法达到真理性的认识。

5、文艺的社会作用(1)、作为一个有着远大政治抱负的哲学家,柏拉图从他的政治理想出发,提出文学艺术必须为完善公民的品德服务,进而为建立理想国的目标服务。

(2)、鉴于模仿文艺的巨大危害,柏拉图主张建立严格的文艺审查制度。

6、诗的迷狂7、柏拉图认为,不同于画家和雕刻家,也不同于工匠型诗人,真正的诗人在神灵感发的迷狂状态中,不靠模仿的技艺就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8、柏拉图是西方文论史上最早对灵感与迷狂现象做出生动描绘和系统研究的人。

9、著作《诗学》《修辞学》10、模仿论(1)亚里士多德认为,文艺起源于人的模仿天性和天赋的美感能力。

(2)文艺模仿对象是现实人生。

第一章什么是文学理论

第一章什么是文学理论

总结:古希腊Theoria作为“看”的内涵 (A)出神或出窍(Ekstasis) 、忘我的看—— 被动的感受(pathos) 、沉浸、惊异或惊恐——柏拉图 和亚里士多德:惊异(thaumadzein),哲学源于‚惊异‛ (B)无目的性、无功利的看—— 理论产生于‚闲暇‛(schole)、庄子‚心斋‛ (C)无主体性的看—— 无偏见的、主观规划的、对智慧本身的追求 哲学(philosophia)——philo(爱) + sophia——爱 智慧 (D)亲身直接性的看—— 亲身的、本源性的观看 ——“面对事情本身!
theory一词与theatre(剧场)的词根是相同的。
理论的本义就是观看或观赏。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 :
Theoros(理论研究者)在希腊乃是指节日代表团的参加者,亦即节 日庆典的观赏者。
亚里斯多德《形而上学》
“看是人的一种本性”
亚里斯多德《形而上学》一开篇: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我们乐于使用我们的感觉就是 一个说明;即使并无实用,人们总爱好感觉,而在诸感觉中, 尤重视觉。无论我们将有所作为,或竟是无所作为,较之 其它感觉,我们都特爱观看。理由是:能使我们识知事物, 并显明事物之间的许多差别, 此于五官之中,以得于视觉 者为多。‛ “看是人的本性” ,人都有理论或形而上学倾向。
一从文学的四要素来理解文学理论一从文学的四要素来理解文学理论的知识形态的知识形态美艾布拉姆斯在艾布拉姆斯在中提出了艺中提出了艺术批评的四个坐标即术批评的四个坐标即??文学的四要素文学的四要素?作品作品艺术家艺术家世界世界欣赏者欣赏者11结构式理解方式结构式理解方式11作品论作品论22作家论作家论33读者接受论读者接受论44本质论本质论55发展源流论发展源流论22运动式理解方式运动式理解方式从结构的方式来理解文学是将文学看成一个静态的共时系统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第一部分:文论家人物地位主张M·H·艾布拉姆斯当代美国接受美学,文艺学家文学是完整的活动,无轻重之分。

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个部分组成。

M·H·艾布拉姆斯偏重于读者,强调读者的重要性:读者的阅读是两次创作;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经典选择标准;读者的阅读心理不同。

柏格森法国反理性主义哲学家将世界的本质确定为神秘的“生命冲动”,强调这是通过“意识绵延”体现的唯一的现实,自由意志是生命的冲动,神秘的自我;人的生命像长河不绝,实践中进化,发展。

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念,认为时间不仅是传统的时空计量单位,更重要的是体现为意识绵延不可分割的质变过程,真正的“现实”即自我在记忆中的持续存在,这种存在的方式便是对“心理时间”的认可;人的意识是不连贯的片段,可连成生命,形成意识流小说。

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关于“心理时间”的提法是促使反理性哲学与现代文学发生联系的一条纽带。

柏拉图古希腊模仿说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始祖宇宙间的事物有三类:第一类是永恒不变的“理念”,“理念”是独立于个别事物之外的实体;第二类,即感官,是反映第一类的,感官所接触的只是“理念”的摹本;第三类又是摹写第二类的,因而艺术是“影子的影子”、“摹仿的摹仿”。

艺术家作为摹仿者是缺少“真知识”的无能的人,因为他们不能直接摹仿“理式”,只会制造出一些和真理(“理式”)相隔甚远的影像。

艺术家对自然(“理式”的影像)的摹仿不过像拿一面镜子四面八方地旋转,因此,诗不能教人认识真理,反倒助长人类的低劣情欲,因此把诗人逐出了他的理想国。

柏拉图发挥了古老的“灵感”说,认为诗人创作时丧失理智,只是凭藉神灵附体进入迷狂状态才创作了作品。

本雅明德国美学家,文艺批评家,哲学家1)现代社会已从过去对灵韵的要求转向对震惊的要求。

2)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的处境是边缘化的,他们的艺术产品呈现出复制化的特点。

3)人被异化的寓言。

文学研究与新理性精神

文学研究与新理性精神
性 的 时候 , 何对待 理性 , 如 或者说 我们 需要什 么样 的理 性和现代 性?中国是 否也 必须 重躇西 方 由现
代性到反现代性 ,由理性到非理性的覆撤?这些问题都是历史提 出来的必须思考和回譬的理论 问
题。
钱 中文先生提 出 了以新 理性来建 设 中国 现代性 的新思路 ,其 基本 思想是 汲取西 方现代 性进程
维普资讯
特邀 主持人 : 春 时 杨
杨春时, 14 年 1 月生, 男,98 1 哈尔滨市人。18 授 。社会 兼 职有 : 第
9 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华垒国美学学会常务理事等。获 国务院颁发 的政府特殊津贴和“ 国家教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称号。 出版专著 1 0余部, 发表论文 10 0 杂篇, 完成国家重点课题两项 子课题、 省重点课题 1 、 项 一般课题 多项。获国家奖 1 省一等奖 项, 2 , 项 省二等奖 3 项。代表作有 : 专著 《 系统美学》( 中国文联 出版
会高度成熟以后, 它就愈益显露出非人性的一面。技术异化、 环境破坏、 个体孤独、 信仰失落……于
是就 产生 了对现代 性 的反抗 和批判 , 表现 为各种 非理性 思潮 , 括哲 学和文 学上 的后 现代 主义 。它 包
们在批判传统理性 的同时, 也否定 了人类的一切理性和价值, 导致虚无主义。在 中国正在建设现代
中由于理性精神的偏颇导致 失误 的教训, 既避免固守传统理性, 又反对走向非理性, 而应 当建设适 合人的现代发展的新理性 , 并用以指导当代文学建设。新理性继承 了传统理性的合理成果, 同时又 力图避免其弊端, 如克服理性对感性的压制 , 充分实现感性与理性的和谐; 发展人文精神, 抵制工具 理性的片面性 ; 结合西方现代性精神和中国传统人文精神, 等等。在进行现代性建设的历史时期,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一、文学理论基本概念1.文学(重点)是一种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

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它有四个门类: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2.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指客观存在的诸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射和能动的反映,一般通称为“美感”。

美感就其内涵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审美意识是广义的美感,它包括审美意识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表现形态,如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感受等等。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

具体地说,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其直接的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总是与深层的功利性、理性和认识性等交织在一起。

如果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方面来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状况。

3.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重点)美国现代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即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

一切文学作品都有源泉,这就是生活,即“世界”;生活要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改造,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义的文本,即“作品”;作品如果束之高阁,不跟读者,即“欣赏者”见面,也还不能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

世界——作家——文本——读者这四个要素,其间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这才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

世界是文学的基础和文学表现的对象;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活动的产物。

【考题示例】1.美国当代著名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认为,一切文学活动都由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是()。

A.作品作家世界读者B.作家时代读者社会C.作品社会生活读者D.创作阅读批评审美1.【答案】A。

文学理论——精选推荐

文学理论——精选推荐

⽂学理论绪论⽂学理论,是⼈⽂科学的⼀个分⽀,也是⼀门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学科。

⽂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学构成整体与⽂学活动的过程。

(概括⽽⾔)⽂学理论具体研究恩学的本质特征、存在形态、创作过程、阅读欣赏、发展演变。

(分之⽽⾔)第⼀节,⽂学理论学科的⽣成1.任何理论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2.⽂学实践是⽂学理论⽣成的基础,⼜是条件;⽂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理论的升华。

3.西⽅⽂学理论的学科⽣成:亚⾥⼠多德时代在⽂学实践⽅⾯,⽂学创作⾛向⾃觉,⽂学发展⾛向⾼潮。

4.中国⽂学理论的⽣成:在刘勰以前就颇具规模,许多⽂学家和理论家就已对⽂学发飙了丰富的理论见解。

魏晋时期出现了中国第⼀篇⽂学论⽂即曹丕的《典论.论⽂》以及史上的名篇陆机的《⽂赋》。

刘勰的《⽂⼼雕龙》,是中国⽂学理论发展史上的⼀部具有“严密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具体内容”的规模宏⼤的⽂学理论专注著,也是⽂学理论学科⽣成的标志。

第⼆节,⽂学理论的现代发展1.西⽅:具体表现:a、内容向形式转移b、外界向⼼灵转移c、作者向读者转移(西⽅现代⽂学⾛向⼀条反传统的道路他们,他们反对现实主义的做法,突出⽂学的主观性、内向型、⾮理性、形象性)2.中国:具体表现:a、悟性思维向逻辑思维转移b、诗性表达转向哲学论证c、感性描述转向理论分析第三节,⽂学理论的研究对象1.⽂学活动构成整体:⽂学理论的研究对象由艺术家、作品、世界、欣赏四要素,并相互联系、影响2.⽂学活动动态过程:四要素流动⽅向世界—作家—作者—读者—世界3.⽂学艺术的源泉是社会⽣活第四节,⽂学理论的教材特性1.教学性与学习性的兼顾2.研究型与基础性的统⼀3.前沿性与稳定性的结合第⼀章《⽂学本质》第⼀节⽂学本质论述往1.⽣活反映论⽂学本质观:指从⽂学与⽣活关系的⾓度去观察问题,以反映论为理论基础。

摹仿说:代表⼈物是亚⾥⼠多德,公元4世纪,亚⾥⼠多德在其《诗学》⼀书中,完善了摹仿说,使摹仿说成为⼀种体例完整、⾃成系统的理论系统镜⼦说:是摹仿说的继续发展,是新历史条件下的现实主义⽂艺理论对⽣活关系的形象化表达:代表⼈物意⼤利达芬奇,西班⽛的塞万提斯,英国的威廉、莎⼠⽐亚再现说:流⾏于⼗⼋九世纪,俄国主义将其推向顶峰,代表⼈物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2.情感欲望论⽂学本质观:指从⽂学与作者⼼⾥情感的⾓度去观察问题情感说:罗马时期开始孕育,菲罗斯屈拉塔斯,真正论述⽂学本质论的是英国华兹华斯代表作《抒情歌谣》游戏说:是⼀种⽂学起源论,始于德国美学家康德,成熟于席勒欲望说:代表奥地利⼼理学家弗洛伊德情感欲望论本质关,是⽂学理论发展历史上重要影响的⽂学观念3.语⾔形式论⽂学本质观:主要指从⽂学与语⾔形式的⾓度去观察⽂学问题、以语⾔论为理论基础形式论:代表⼈物罗曼、雅克布逊结构说:代表⼈物罗兰、巴特第⼆节⽂学本质界定1.社会⽣活是⽂学创作的唯⼀源泉从⽂学发展史;⼈类⽂学史就是⽂学与社会⽣活的关系史{从作家的经验:社会⽣活是他们从事创作的源泉和动⼒从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活与⽂学是存在与意识的关系社会⽣活与⽂学具有双向互动性2.实践本位⽂学与实践活动具有紧密联系,⽂学产⽣与⼈类的实践活动,是实践活动的产物有是形式3.审美属性⽂学与审美具有天然联系是⽂学的根本属性;审美属性是⽂学发展⾛向⾃觉的标志审美属性是⽂学创作活动中整体的⾃由追求4.⾃由意识的审美呈现的特点:a.⽂学创作本⽣就是出⾃艺术家内在意愿或⾃由意识b.⽂学创作对象的选择也是艺术家⾃由意识的表现c.艺术家创造的⼈物形象也是艺术家5.语⾔活动⽂学与语⾔具有⾎缘关系,语⾔是⽂学的载体,⽂学是语⾔的艺术⽂学活动的本质是⼀种语⾔活动⽂学创作中的语⾔活动:语⾔的选择与语⾔的组合语⾔的选择:⽂学创作的语⾔选择是⼀种审美选择语⾔的组合:是⼀种审美组合遵循的原则:服从主体情感表达需要和⽂体特点{照欣赏者的兴趣爱好和表达效果遵循原则:遵循和谐化的原则,是通过审美组合后的⽂学语⾔与表达对象⼀致,使⾔与意,意与物尽量相符,达到“传神、传⾳、传情效果”。

中文系毕业论文5000字范文

中文系毕业论文5000字范文

中文系毕业论文5000字范文论文题目:新理性精神与文学理论摘要:西方现代社会中出现了理性精神的危机,中国也产生了理性精神失落的现象。

因此,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和文学理论建设,必须重建理性精神,即克服旧理性弊端的新理性精神。

新理性精神应该具有现代性、新人文精神和交往对话精神等内涵。

关键词:理性;新理性精神;文学理论在理性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之后,今天我们提出了“新理性精神”问题。

新理性精神的提出,是以当今人的生存状态、文化、文学艺术的实践、发展为基础的,也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实践理性。

“新理性精神”既是针对文学创作、文学理论研究的,也是指向人文科学的。

当今文学艺术意义、价值的下滑,人文精神的淡化与被贬抑,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

这与)-世纪下半期特别是!\"世纪人的生存条件、人的生存质量与处境密切相关。

一百多年来,人的生存不断遭到挫折,灾难频发,致使理想失落,或信仰神化,进而引发种种精神危机。

旧理性有过自己的辉煌时期,如今不断走向唯理性主义,科学理性逐渐变为极端化的工具理性、实用理性;人文理性在唯理性主义、实用理性的影响下,遭到严重的破坏。

理性并未实现它的美妙的千年王国的许诺。

西方学者曾经宣布:上帝死了,国王死了,理性毁灭,也即理性死了。

!\"世纪的科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与创造力,显示了人的认识、改造世界的无限伟力,同时它的消极一面、非人性的一面,以及物的普遍的挤压,使人情日益淡化,以致使不少人成为失去人性的人,使人变为精神上空虚的人、平庸的人、丑陋的人。

开始于)-世纪下半期、高涨于!\"世纪的非理性主义、反理性主义哲学流派蜂起,特别是各种生命哲学、存在哲学,纷纷在生命、本能、感性、非理性、反理性、被极端化的主体的基础上,筑起自己的理论大厦,一方面极大地推进了人类的认识,但是它们的极端化,导致了对理性的否定;出现了“新感性”、“交往理性”,力图从不同方向来解释社会生活现象,构想人类的新关系。

文学理论1复习

文学理论1复习

一、名词解释3*51、期待视野由德国接受美学家姚斯提出,指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审美趣味等对文学作品做出的预先估计和判断。

大体上包括三个层次: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

2、文学四要素美国艾布拉姆斯在《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文学的四要素分别是生活、作品、读者、作者,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社会生活是文学产生的源泉,作家是文学创作的主体,作品是文学的载体,读者和批评者是文学的接受者、鉴赏者、再创造者。

作家根据生活素材创作出文学作品,经过读者和批评者的阅读和接受,完成文学活动过程。

3、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文学和文学活动,它具有实践性、人文性、科学性。

文学理论因研究的具体对象和内容不同而方法各异,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等。

4、艺术构思作家在创作动机的指引和创作冲动的驱使下,通过艺术直觉、情感、想象、理解等心理活动,以艺术综合、简化、变形等构思方式,孕育艺术形象序列或意念心境、构织故事情节、形成完整的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

5、艺术直觉创作主体在瞬间直接把握客体审美意蕴的思维方式或能力,人们用这个概念来指称那种在艺术活动中区别于逻辑思维的独特的艺术思维。

6、创作灵感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情绪、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极为活跃的特殊思维状态。

创作灵感到来之时也就是艺术直觉能力充分展现之时。

7、文学象征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具有暗示性、哲理性、多义性的特征。

8、文学意境意境概念是中国抒情文学和抒情理论高度发达的产物,文学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生发的审美想象空间。

9、文学典型叙事作品中塑造的显出性格特征的富有魅力的人物形象,具有突出的个性特征、生命的斑斓色彩、灵魂的深度和深刻的历史真实。

10、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人类精神家园追求——解读钱中文“新理性精神”

人类精神家园追求——解读钱中文“新理性精神”

人类精神家园的追求——解读钱中文的新理性精神中文摘要人类精神家园的追求——解读钱中文的新理性精神中文摘要在千年之变的历史转型时期,全球性的人文困境和中国世纪末对人文精神的忧患意识,使得学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诉求着人类的精神家园。

学者钱中文1995年提出了“新理性精神”的观点。

本文认为:钱中文的这一理论建设是回应当下现实的;这一理论已经有着一种内在的系统性:它的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和理论核心,它的现代性的理论基点,它的综合对话的思维方式,都已展现出这是一个开放豹发展的理论。

新理性精神不仅是一种立场、一种思潮、一种倾向,同时也为文学理论的新的演进提供了厚实的依托。

这与倡导者的时代意识有密切关系,从中可见人文学者们对重建人类精神家园的渴望和追求。

关键词:新理性;人文耩神;钱中文: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作者:占晓娟指导教师:姚鹤呜教授人类精神家斟的追求——解读钱中文的新理性精神英义摘篮People’SseekingfortheSpiritualHometown——AboutQianZhongwen’SNeo---RationalSpiritsAbstractHumanbeingshavegoneintotheunpredictabletwenty·firstcentury.Humanistsarethinkingandexploringthefutureofhumanbeingsfromallkindsofaspects.Theyallencircleorinvolvethepeople’sseekingfortheSpiritualHometown.Then,torebuildtheandaimofthediscussionoftheSpiritsofHumalitiesinthenewcenturybecomesthetopicliteratorsandscholars.ScholorQianZhongwenputforwardthetopicandsystemof‘'Neo--RationalSpirits”in1995.ThispaperfocusesonthetroubleofSpiritsofHumalities,hometown.anddiscusstheroadof‘'Neo--RationalSpirits’'whichleadstotheSpiritualWords:Neo---RationalSpiritsSpiritsofHumalitiesQianZhongwenKeyModernityandPost-modernityWrittenbyZhanXiaojuanSupervisedbyProf.YaoHemingy-646179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文学理论(大题)

文学理论(大题)

名词解释:1、文学理论: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内容。

它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的学科。

2、文学本体论:其代表人物:兰塞姆,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

作为本体的作品,指作品形式,即所谓“肌质”、“隐喻”、“复义”、“含混”、“语境”、“反讽”等语言学或修辞学因素。

3、艺术构思: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4、行动元与角色行动元:就是说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要素。

角色:是指具有生动具体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人物。

5、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叙事作品的内部结构可以从两个向度进行分析:首先是历时性向度,一般文艺理论中所讲的结构主要是指这种历时性向度的结构关系。

其次是共时性向度。

前者称为表层结构,后者成为深层结构。

6、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语言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7、文学接受:被认为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文本深层意蕴的积极能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是读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属性或信息的主动选择、接纳、拒绝和再创造。

8、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是德国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姚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9、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10、艺术发现: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书目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书目

2005年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书目【作者】陈才智辑文学史及总论1.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2. 周建忠《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3. 郭丹《中国古代文学史专题》(上下册)学林出版社,2005年7月。

4. 林传甲,朱希祖,吴梅著《早期北大文学史讲义三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本书辑录早期北京大学开设“中国文学史”课程的讲义三种,即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朱希祖的《中国文学史要略》以及吴梅的《中国文学史》,感性而全面地呈现出20世纪初出现的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文学史以及首开文学史教学的北京大学的风貌。

5. 游国恩《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讲义》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5月。

本书是作者20世纪40年代在武大中文系教授中国文学史时的讲义。

全书共分4卷,包括:周前、周、秦、两汉、三国和宋文学。

6. 李中华《中国古代文学风貌与文学精神》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珞珈语言文学学术文库”。

本书包括学术思潮与文学风貌、封建政治与文人遭遇、宗教民俗与文学蕴含、文学观念与时代精神、文学体式与考证等五部分。

7. 李定广《古典文学新视角》汕头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

本书是用当代新理论、新视角来研究、解读中国古典文学的系列成果结集。

作者特别注意采用中西结合的理论观照,其文章大都有新颖的观点,或推翻前人成说,或发前人所未发,或解决旧问题,或提出新主张。

既新人耳目,又言之有据。

8. 汪小洋、孔庆茂《科举文体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3月。

科举文体,即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使用的文章体裁、体式。

作者从这一角度研究科举制的内涵、科举取士的观念及科举制下文学的发展。

9. 陈飞主编《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二十世纪中国人文学科学术研究史丛书”10. 齐裕焜主编《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二十世纪中国人文学科学术研究史丛书”11. 熊礼汇《中国古代散文艺术史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珞珈语言文学学术文库”。

“新理性精神与文学研究方法论”学术研讨会综述

“新理性精神与文学研究方法论”学术研讨会综述

对 “ 理性 精 神 ” 认 识 新 的
新 理性 的探 讨 . 2 从 0世 纪 8 0年 代 中 期 就 已 经 开 始 . O年 代 碌 人 到 哲 学 , 治 、 济 、 化 等 诸 多 9 政 经 文 领 域 在 文 学 理 论 界 如 “ 文 精 神 讨 论 、 现 代 性 人 “ 问 题 争 论 、 后 现 代 ” 究 , 可 归 属 于 这 股 思 潮 研 都 钱 中 文 ( 国社 科 院 文 学 所 ) 年 来 一 直 致 力 于 中 多
^ 了偏执 一端 的片面 性 。 因此 . 弥 以往灵 肉 分 离 、 消 感性 理性 二分 的对 立 . 求 人 与 自然 、 体 与 社 会 、 寻 个 实 践 理 性 和 经 验 原 则 的 和 谐 统 一 . 成 为 新 理 性 精 就 神 的 当然 选 择 。从 这 个 意 义 上 说 . 理 性 精 神 的 倡 新 导 有着 不 可 低估 的 学理 意 义 。 是 否 应 该 对 新 理 性 下 定 义 ? 张 弘 ( 东 师 太 中 华 文 系 ] 为 , 导 新 理 性 精 神 , 先 应 解 决 在 特 定 历 认 倡 首 史 语 境 中 所 形 成 的 “ 理 性 ” “ 理 性 ” 理 性 ” 旧 与 新 、 与 “ 理 性 ” 关 系 问 题 , 新 理 性 精 神 应 有 奉 体 论 的 非 的 对
为 人类 深 层文 化 的文 学 艺术 , 体 现 出社 台 批 剡精 应
神 和人 文 关 阿. 文 学 的 审 美 - :将 匈涵 与 文 化 内 涵 结 合 起 米 , 构 一 种 既 能 揭 示 中 匡 文 学 艺 术 经 验 的 特 殊 建 性 . 能 与 世 界 对 话 的 文 化 诗 学 ” 式 马 大 康 ( 又 范 温 州 师 院 中 文 系 ) 为 . 理 性 精 神 的 提 出 是 对 社 会 债 认 新 值 失衡 和 人 文知 识 分 子 精 神 危 机 的 反思 和警 示 , 具 有 弘扬 人 文 价 值 、 倡高 雅 文 化 的惑义 。 提 新 理 性 “ ” 哪 里 ? 在 思 想 史 上 的 意 义 如 何 新 在 王 元 骧 ( 江 大 学 中 文 系 ) 理 性 内 涵 发 展 的 历 史 过 浙 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理性精神与文学理论(一)
在理性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之后,今天我们提出了“新理性精神”问题.
新理性精神的提出,是以当今人的生存状态、文化、文学艺术的实践、发展为基础的,也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实践理性。

“新理性精神”既是针对文学创作、文学理论研究的,也是指向人文科学的.
当今文学艺术意义、价值的下滑,人文精神的淡化与被贬抑,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

这与)-世纪下半期特别是!\"世纪人的生存条件、人的生存质量与处境密切相关.
一百多年来,人的生存不断遭到挫折,灾难频发,致使理想失落,或信仰神化,进而引发种种精神危机。

旧理性有过自己的辉煌时期,如今不断走向唯理性主义,科学理性逐渐变为极端化的工具理性、实用理性;人文理性在唯理性主义、实用理性的影响下,遭到严重的破坏。

理性并未实现它的美妙的千年王国的许诺.
西方学者曾经宣布:上帝死了,国王死了,理性毁灭,也即理性死了。

!\"世纪的科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与创造力,显示了人的认识、改造世界的无限伟力,同时它的消极一面、非人性的一面,以及物的普遍的挤压,使人情日益淡化,以致使不少人成为失去人性的人,使人变为精神上空虚的人、平庸的人、丑陋的人。

开始于)-世纪下半期、高涨于!\"世纪的非理性主义、反理性主义哲学流派蜂起,特别是各种生命哲学、存在哲学,纷纷在生命、本能、感性、非理性、反理性、被极端化的主体的基础上,筑起自己的理论大厦,一方面极大地推进了人类的认识,但是它们的极端化,导致了对理性的否定;出现了“新感性”、“交往理性”,力图从不同方向来解释社会生活现象,构想人类的新关系。

接着又出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它一方面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改造,另一方面又消解了以往文化遗产的价值与精神。

正如有的学者所说的:“上帝、国王、父亲、理性、历史、人文主义已经匆匆过去,虽然在一些信仰园地中余烬犹存。

我们已杀死了我们的诸神。

”随后还有人宣布知识分子之死,作者之死,人的主体性之死。

人们不断暴露自身的粗俗、卑琐、无奈与虚无。

在形形色色的钱性权这类恶棍横行肆虐的今天,嘲弄崇高与人文精神已成为时髦,且会赢得阵阵喝彩;或是把人文精神与大众文化完全对立起来;或是为了大众文化,把人文精神宣布为“最后的神话”,声称人文精神纯属子虚乌有。

在恶俗横流、不少人失去生存理想的景况下,人们崇拜自然本能,激赏感性享受,人的精神趋向多元而又凸现混沌。

在文学艺术创作中,一些人追腥逐臭,对粗俗、恶俗、腐烂的东西趋之若鹜,这极大地削弱与消解了文学艺术审美的生成.
但是人类必须生存下去,并且理应在精神上获得健康的发展。

因此,看到千百年来特别是一百多年来旧理性的走向衰落这一情况,针对各种非理性、反理性主义思潮的蔓延,一些人文知识分子正在寻找自己的立足点,一种新的理性的立足点,主张用大视野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人类学,来审视人的生存意义,以重新理解与阐释人的生存、文化、文学艺术的意义与价值,这就是“新理性精神”。

需要郑重说明的是,“新理性精神”不过是一些趣味类似的知识分子,对待人的生存状态、现实状态与文化、文学艺术现象的观点与立足点而已。

它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也非朝三暮四的应景时尚,而是较长时间思考的结果。

半个世纪以来,就我个人来说,经历了生存的拷问,学术中的风风雨雨,各种理论时尚的洗礼,之后而有所悟。

新理性精神实际上是一种生存的感悟.
“新理性精神”作为一种文化、文学艺术内在的精神信念,是对旧理性的扬弃。

为了避免旧理性的覆辙、反理性主义的各种思潮的极端化与虚无主义,新理性精神需要在对它们进行现代文化批判的基础上,从几个方面,确立自身的理论关系:这就是“现代性”、“新人文精神”与“交往对话精神”。

这些提法并非独创,有的论题,已经讨论过几百年了,有的论题我做了改造,都是借用,但我都力图给以自己的阐释,并将它们综合成一个立足点。

现今是综合创新
的时代!,综合也许可能会出现一些新意的.
$%新理性精神将以“现代性”为指针,以推动现代社会、文化、文学艺术发展的现代意识精神为其理论组成部分。

有各式各样的现代性,这里说的现代性,是新理性精神的现代性.
新理性精神把现代性看作是促进社会进入现代发展阶段,使社会不断走向科学、进步的一种理性精神、启蒙精神,一种现代意识精神,一种时代的文化精神。

这种现代意识精神,时代的文化精神,作为一个尺度,是我们建设新文化、新的文学艺术需要长久地遵循的原则。

现代性是引导人们进行文化建设、精神创造的思想,这是一个人类“未竟的事业”。

我们不能像某些西方现代主义者那样,把现代性仅仅是看作是出现了反理性之后形成的东西,以为反理性才是现代性的表现,现代性只能是现代主义文化与艺术的特征,这是不符实际情况的。

因为其他具有现代意识精神而并不反对理性的文化与艺术,不仅同样表现了现代性特征,而且还维护了现代性。

同时我们也不能像后现代主义者那样,声称“现代性”已经终结\",当今是后现代性统治的时代了。

其实我们现在只是想做现代的知识分子,我们并不想做后现代的“后知识分子”,虽然在我们这里确实存在着某种“后现代状态”.
新理性精神把现代性本身看作一个矛盾体,应当看到它的两面性,避免使其走向极端,忽视感性的需求而走向文化的唯理性主义,或是走向非理性主义与反理性主义,忽视人文的需求而走向工具理性主义,走向它的反面,从另一个方面走向反理性主义。

历史、现实中不乏这类情况,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必然会给理论与生活实践带来危害,反之亦然。

因此既要批判旧有的文化,也要批判自身的消极面。

当今,工具理性主义横行,这是由于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在一个时期内走向反理性主义、走向反动而形成社会灾难的结果,是人们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丧失信心的使然,所以,一个时期内诸多复杂的种种现实关系,只能靠工具理性来解决了,用简单、划一、实用的量化办法来解决了。

同时,新理性主义把现代性的功能视为一种反思,一种文化批判,一种现代文化的批判力,也即一种思想前进的推力。

需要坚持现代性的这一功能,使其自身处于清醒的现实主义状态,使其自身具有不断清理自身矛盾的能力。

要使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走到它们自己的正路上来,需要的是对于历史、现实的不断的深入的反思,拒绝批判是无济于事的。

新理性精神既反对隐瞒历史事实,搅浑历史事实,随意打扮历史与现实的实用主义的话语霸权,同时也反对把历史与现实视为虚无的怀疑主义。

话语并不能任意创造历史,话语行为是需要以现实、历史事实为依据的.
新理性精神主张现代性是在传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性。

人类必须不断更新、创造自己的文化,但是这种新文化的创造,无法绕开原有的文化传统,而必须继承传统。

文化传统是过去的创造,继承传统,吸收传统中的优秀成分,并非就是面对过去、迷恋过去。

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实际上不仅有着过时的东西,而且还存在着属于未来的、全人类的东西,在“长远时间”中发挥其价值、作用的东西,它们可以积极参与新的文化建设。

漠视它们、中断它们、否定它们,到时还会重新发生争议,给以新的科学的审定和定位,现在我们就面临这一局面。

“伽达默尔说:‘中国人今天不能没有数学、物理学和化学这些发端于希腊的科学而存在于世界。

但是这个根源的承载力在今天已枯萎了。

科学今后将从其他根源寻找养料,特别是从远东寻找养料。

’他不知不觉地又重复他的预测,二百年内人们确实必须学习中国语言,以便全面掌握或共同享受一切。

”!不要总是自己瞧不起自己。

自然,传统文化中也有不少惰性的、妨害进步的东西,是需要不断给以剔除的,但是新的文化应是传统之续。

在当今新文化的建设中,现代性对传统文化需要进行定位与选择。

有三种文化传统,三种文化资源,即我国古代、现代以及外国文化传统。

当代文化建设,只能以现代文化传统为基础与出发点,以现代批判精神对现代文化进行批判与改造,确立其能够行之有效的部分,吸收中国古代文化与西方文化中的有用成分,使之融会贯通,建立新的文化形态.
从历史进程来看,现代性是一种被赋予历史具体性的现代意识精神,一种历史性的指向。

在各个发展阶段,现代性的内涵有着共同之处,但又很不相同;因此,我国的现代性要求与西
方的现代性的趋向,也是各有不同的。

拿西方的现代性诉求来代替我国的现代性诉求,这实际上是西化思想,在历史、现实中已经证明是行不通的。

但是现今看到不少的对现代性的阐释,实际上都把我国文化、文学置于西方现代性的诉求之下进行的。

使我国置身于国际背景、世界进程,并不是我们必须立正、稍息、“向西看齐”,并不是以西方的现代性来衡量我国文化、文学的现代性,一旦发现了差异,就对我国的文化与文学艺术嗤之以鼻。

这种西化式现代性讨论,不能不导致现代性阐释的失误。

可以吸取西方学者论述中的有启发性的因素与长处,但不能用他们的论说来替代我们对我国文化自身问题的阐释。

至于后现代性,我以为可以吸取它的某些合理因素,如我国文化、艺术中难得存在的怀疑精神,它的反对绝对权威性,反对学术上的大一统、单一化,主张多元化,接受中的多义性等。

但是应当拒绝它的虚无主义,由于对语言能指崇拜由此而产生的极端的解构主义倾向。

要以现代性作为我们文化、文论建设的指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