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林侧成峰 多角度审题立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横看成林侧成峰—多角度立意写作训练》简案
陈清泉
学习目标:
1.学习多角度立意的方法,养成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2.锻炼快速写作的能力。

教学设想:
1.重点:千篇一律,千文一面是当前学生作文的普遍现象,尤其在“话题”作文训练时进行多角度构思立意,以期突破学生的定势思维,力求在准确把握题意的基础上,打开思路,拓宽主题,立意出新。

2.难点:多角度构思立意训练时,如何将听、说、读、写和谐结合,训练发散思维的品质和能力。

3.方法: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理为主轴,练为主线。

构思立意,巧导多练,思说结合。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5.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其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以苏轼对庐山面貌的观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来导入新课。

揭题:横看成林侧成峰——多角度立意写作训练
二、话题示例。

1.学生听《小马过河》的故事,从多个角度思考它的寓意。

2.交流、归纳。

《小马过河》的角度参考:
从小马的角度来说,其一,小马要过河而不知深浅便去问牛大伯,后来听了小松鼠的话又不敢过河,这给我们的教训是对别人的话要作具体分析,切不可轻信盲从;其二,小马盲目听信了两种相反意见,以致弄得无所适从再去问妈妈,这说明小马遇事不莽撞,善于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其三,小马后来接受妈妈的教导,综合分析了牛大伯和小松鼠的话后明白了道理,大胆地“试一试”,才知道水不深与不浅,说明实践出真知。

从牛大伯的角度来说,它乐于助人,凭自己的经验说“水很浅,能淌过去。

”它虽说的是事实,但因为未从对方——小马的情况去考虑,所以可能促使小马去冒险。

从小松鼠的角度来说,他凭同伴的教训也讲了事实,但也因没从对方的实际情况去考虑,对别人的积极行为会产生消极影响。

从小马妈妈的角度来说,首先,她不像有些独生子女的家长那样溺爱子女,凡事自己上前,她让小马自己去摸索锻炼;其次,她在小马面对两种意见无所适从时,没有骂小马“笨蛋”,对年幼的孩子并不苛求,不像有些父母那样,望子成龙心切而去揠苗助长;再次,当小马向她求教时,她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小马,而是要小马自己“想一想”“试一试”,这种启发式教育对于培养子女的独立思考能力很有益的。

三、话题剖析。

多角度构思立意:即下笔前从多个侧面、多种层次进行思考,选择题材,提炼主题,安排情节结构,确定表现形式。

其作用主要是“求新”:避俗就新。

即避开雷同的思路,求得新思路;推陈出新。

即除去陈旧的形象,创造新颖的形象。

四、话题演练。

欣赏《愚公移山》的动画。

1.请你仿照上面的方法,试从不同的角度提炼观点。

同桌或六人小组自由讨论、交流。

2.进一步从材料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佳的角度,提炼出观点,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要求:(1)认真分析材料,每小组可选定一个观点进行作文,并力求能说明理由。

(2)完成后先自改,然后互荐或自荐,并说说推荐或自荐的理由。

3.作文展评交流、评价。

参考:愚公实愚、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等等。

注:教师以正面引导为主,也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见解。

4.师生共同小结:
思维的聚合:多角度立意不是目的,我们还要善于从多个角度中,经过比较、权衡,最后抉择一个最佳角度。

其标准是:新颖,深刻,熟悉。

这个思维的过程,就是聚合思维。

五、课堂反思,并谈谈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请从《小马过河》或《愚公移山》中任选一个你认为最佳的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附板书:
横看成林侧成峰——多角度立意写作训练
《小马过河》《愚公移山》
小马的角度;愚公的角度;
牛大伯的角度;智叟的角度;
小松鼠的角度;……
小马妈妈的角度。

综合各方面的角度。

作用主要是“求新”:避俗就新,创造新颖的形象。

补充材料:
愚公移山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列子·汤问篇》)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达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

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

山北面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岁了,向着大山居住。

苦于大山的阻塞,出入要绕远路,于是他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竭尽全力铲平这两座大山,(使道路)直通豫州南部,达到汉水南岸,好吗?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气,像魁父这样的小山丘也不能铲平,能把大行、王屋怎样呢?再说把石头和泥土往哪儿放呢? ”大伙纷纷说:“把土石投到渤海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愚公率领子孙当中能挑担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才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前来帮忙。

夏去冬来,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嘲笑并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木,又能把这大山的土石怎么样? ”北山愚公长叹了一口气说:“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得不开窍,连个寡妇、孤儿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还有我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永无穷尽,可是这两座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 ”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山神知道了这件事,害怕愚公挖山不止,就把这件事禀报天帝。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就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起两座大山.-座放置在朔方东部,一座放置在雍州南部。

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交通了。

思读课文,理解寓意。

并请你试从不同的角度提炼观点,从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佳的角度,提炼出观点,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

要求:认真分析材料,每小组选定一个观点进行作文,并力求能运用一种论证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