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单元教学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机械功与机械能教学设计

机械功与机械能教学设计

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一、课标要求内容要求3.2.1明白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彼此转化。

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彼此转化。

例1 用荡秋千的进程定性说明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情形。

3.2.2明白机械功和功率。

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3.2.3明白机械效率。

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例2 测量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3.2.4了解人类利用机械的历程。

了解机械的利用对社会进展的作用。

活动建议查找资抖,了解人类利用机械的历程,写一篇调查报告。

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讲述功和能的初步知识,要紧内容有:功、功率、机械效率的概念,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和动能、势能的彼此转化规律。

功和能的关系及各类不同形式的能彼此转化和守恒的规律,从更深的层次上反映了物质运动和彼此作用的本质,是自然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能的概念把各类自然现象统一路来,揭露了自然界中的各类现象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有联系的。

本章所讲述的机械能是最多见的一种形式的能量,是学习各类不同形式能的起点;所讨论的机械功和功率的概念,是运动和力的进一步综合和扩展,也是明白得机械能和他各类不同形式能的基础,为以后学习电功和电功率打下基础。

本章的前三节要紧讨论“机械功”。

第一节介绍“如何才叫做功”,成建功的概念,给出功的公式和单位,学习测算功的大小;第二节研究“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从而成建功率的概念,给出功率的公式和单位,并运用公式测量功率;第三节通过度析机械做功的实例,熟悉有效功和额外功,由此成立机械效率的概念,学习测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第四节那么要紧介绍“机械能”。

以功的概念为基础,提出“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即具有能”,安排的两个活动,让学生通过观看实验,分析两种形式的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别离跟什么因素有关,最后指出动能和势能是能够彼此转化的,做功的进程确实是能量彼此转化的进程。

三、课时安排本章共4节内容,教学用10课时,第三节用3课时,温习、测试及试卷讲评用3课时。

功和机械能教案全

功和机械能教案全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11.1 功【学习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知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会判断力是否做功。

3.知道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1.理解做功的两个要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正确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学习内容一:力学中的功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62、P63的相关内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自学检测】1.用细绳水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前进时木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拉力对木块的移动作出了贡献,摩擦力对木块移动起阻碍作用。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对照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讨论:1.图P11.1—2力对物体做功的实例有什么共同特点?(画出受力方向和物体移动的方向进行分析总结)2.图P11.1—3力没对物体做功的实例有什么共同特点?(画出受力方向和物体移动的方向进行分析总结)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4)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5)手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6)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精讲点拨】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做功:做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2.下面三种情况力没有对物体做功:(1)劳而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没有移动。

如:小孩推车,车不动,推力不做功。

(2)不劳无功:物体靠惯性移动一段距离,并不是受到力的作用向前运动。

如:投出去的篮球在空中继续飞行。

(3)直无功: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力没做功,如:小明提着水桶水平移动,拉力没有做功。

八物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导学案

八物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导学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情境导入打扫教室时,小华提着一桶水沿水平方向走了20m,累得汗流浃背,小红笑着说他没做功,小华很是苦恼,费了这么大的力居然没做功,不会吧?目标自评(分)1.(3分)结合实例理解功的概念,能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2.(4分)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功的简单计算.3.(3分)了解功的物理意义.学习过程一、功的概念1、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图8.1-3中,甲图:提力没有做功的原因是: .乙图:力没有做功的原因是: 。

3、力学里所说的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

4、足球在空中飞行时,水平方向上运动员踢球的力对球(是或否)做功,原因是。

二、功的计算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就,功=_____×___________.公式表示为:_________.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距离的单位是________,功的单位是_________,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_________,简称_______,符号是______,且1J=_____N·m3、例题:(题见课本)解:马的拉力做的功W=答:检测自评(分)1、(4分)用100N的拉力将重50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运速移动了5m,拉力做功________J,重力做功为_______J.2、(3分)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做了功的是( )A 用力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B 用力提着水桶水平匀速移动C 用力在斜面上拉车前进D 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匀速移动3、(3分)奥运会射击比赛,枪膛长30cm,火药在枪膛内对子弹的推力是100N,子弹离开枪膛后前进了50m,火药对子弹所做的功是。

4、(10分)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了5m,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重力的0.05倍,求拉力F做的功.(g=10N/kg)第十一章第2节功率情境导入学了做功的知识,小红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见建筑工地上起重机将砖头搬到楼顶,想到用人工搬做功应当一样多,说明使用机械并不省功,人们利用机械到底图什么呢?目标自评(分)1.(3分)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2.(4分)会进行功率的简单计算.3.(3分)了解功率的应用.学习过程一、功率概念1、阅读课本前几段内容,知道物体做功有快慢之分.并填写下列空白: 建筑工地上要把砖送到楼顶,或用起重机搬运,或用工人搬运,不管怎样搬运,都是克服重力做功,那么运送砖块所做的功我们可以用公式_________来计算.运送同样多的砖,起重机和工人所做的功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但是工人所用的时间_______(填“长”或“短”),所以工人做功较______(填“快”或“慢”).2、不同物体做相同的功,时间短的做功较_____,时间长的做功较_____.(填“快”或“慢”)不同物体做功的时间相同,做功多的物体做功较______,做功少的物体做功较______.由此可见物体做功有_______之分.这跟物体的运动也有_______之分是一样的.3、功率表示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功率.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其中W表示______,单位是____;t表示________,单位是______. P表示_______,根据公式写出的功率的单位是_______,专用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符号是______,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工程技术上还常用________做单位,1kW=________W.某物体的功率是1000W,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功率计算1、例题(题见课本)解:起重机提升大石头的功率P=答:检测自评(分)1、(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机械做的功越多,它的功率一定大B 机械做功时间短,它的功率一定大C 机械做功越快,它的功率就越大D 做相同的功,机械用的时间长,它的功率大2、(3分)某机械在2min内把600N的物体匀速提升4m,这个机械的功率为( )A 2400WB 1200WC 20WD 50W3、(3分)甲乙两台机器,功率之比为2:3,工作时间之比为1:3,则它们所做的功之比为( )A 2:9B 2:1C 3:2D 3:14、(3分)起重机以0.1m/s的速度将重400N的重物匀速提高5m,起重机做功________J,它的功率是_______W,合________KW.5、(8分)质量为50kg的雪橇上装载了350kg的货物,一匹马拉着它沿水平道路将货物匀速运到了3000m 外的货场,共用时40min,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N,求马运货时做功的功率.第十一章第3节动能和势能情境导入2013年6月4日,一架国航由成都飞往广州的波音757客机的机载雷达罩在数千米高空被小鸟撞出一个大凹洞,机组人员处置得当,事件未造成人员伤亡.目标自评(分)1.(5分)知道什么是动能. 知道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2.(5分)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知道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学习过程一、动能1、认识能量:物体______,表示这个物体具有_____,简称___,它的单位是____,简称___,符号是____.2、________________叫动能.猜想:同样的距离,射出的子弹能将木板击穿而投出去的石子却不能,想到动能大小可能和有关;同样大小的铅球和塑料球从手中落下,铅球能将泥地砸个坑而塑料球不能,想到动能大小可能和有关。

功和机械能单元教学设计

功和机械能单元教学设计

功和机械能单元教学设计《功和机械能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功和机械能》是高中物理教学大纲规定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功的定义及其计算,包括地心引力下的体系功,机械能定义,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动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热能定义及其转化等内容。

本单元内容贴近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且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1.掌握功的定义及其变化规律;2.熟悉机械能定义、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3.理解动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4.了解热能的定义及其转化;5.培养学生综合推理能力,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功的定义,机械能定义及其守恒定律,动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热能定义及其转化。

难点:功的变化规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动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热能定义及其转化。

四.教学方法1.提问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2.讨论法:学生间就本单元内容进行讨论阐述,激发思维,丰富视野;3.证明法:展示公式,定理,原理,实例证明;4.实验法: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规律。

五.教学过程Step1:复习1.复习力学中的势能,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力学中的势能、动能概念。

2.复习体系中的作用功,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力学中的作用功概念。

Step2:提出功的定义1.引入体系功计算,让学生讨论构成体系和外界之间作用力的有关问题,理解功的定义及其变化规律;2.利用示意图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掌握功的力学定义,计算作用功和功的变化规律。

Step3:引入机械能定义1.通过实验演示,引入机械能的概念,理解机械能的含义;2.分析多体系统,引导学生认识动能、势能的概念,学习动能、势能的定义。

Step 4:引入机械能守恒定律1.利用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2.就状态方程、动能方程两种方式,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进一步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3.学习和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及其实际运用。

功和机械能单元教学设计

功和机械能单元教学设计

功和机械能单元教学设计
功和机械能单元教学设计
一、课程安排
1、课程内容:功和机械能
2、课时:五课时
3、课程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识功与机械能的概念;
2)会运用功与机械能的基本定理,计算功与机械能的大小;
3)能够分析简单的动力系统的功与机械能的量大小问题;
4)知晓机械能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了解学生及课题知识的水平;
2、给出课题定义,让学生自学能量的概念;
3、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总结功与机械能的基本概念;
4、导师带着学生仔细阅读功与机械能的定理,并提出正确的问题;
5、小组讨论或展示,讨论或展示完成的功与机械能的概念模型。

第二课时
1、教师复习前一课时的内容;
2、教师介绍功与机械能的定理及实例;
3、学生独立完成定理的实例,课堂上定期给予纠正及解答;
4、小组讨论或展示完成的定理实例。

第三课时
1、教师复习前两课时的内容;
2、教师介绍功与机械能的应用;
3、学生仔细阅读,完成功与机械能的实际应用;
4、小组讨论或展示完成的功与机械能的实际应用。

第四课时
1、教师复习前三课时的内容;
2、教师介绍功与机械能的考试题;
3、学生组织小组,分析问题,讨论或展示解答;
4、教师指导学生充分解答功与机械能的考试题。

第五课时
1、教师复习前四课时的内容;
2、学生讨论加强习题,教师指导学生解决习题;
3、学生补充完善记录,教师给出改正建议;
4、教师小结全部内容,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第11章 机械功与机械能

第11章 机械功与机械能
1 N 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 1m 的距离所做的功为 1J。 即:1J=1N×1m=1 N·m
注意: 在计算过程中,力 F 的单位:牛(N);距离s的单位:米(m)。
3.功的简单测算: (1)如图所示,请学生估算:用手匀速托起两个 鸡蛋升高 lm 时,手对鸡蛋做的功大约是多少?
(2)如图所示,人拉着重 2000N 的车子沿水平方向前进 5m,你能求出此人做了多少 功吗?如果拉力为 500N 呢?
7.甲、乙两台机器的功率之比为4∶3,它们做同样多的功需要的时间之比为t甲∶t乙

;在相同的时间内它们所做的功之比W甲∶W乙=

8.我国优秀的短跑运动员 100m的跑记录是 10s,据研究,运动员保持这一速度前进蹬地
的平均作用力约为 900N,那么运动员奔跑的平均功率为
W;运动员跑完所做的功

J.
9、有一矿井深 80m,每分钟积水 5m3,为了不让水留在矿井里,至少应选用多大功率的水泵
A、150W
B、300W
C、1500W
D、3000W
4.甲、乙两人爬楼梯比赛,已知两人的质量之比为5∶6.现在同时出发从一楼跑到三楼,
测得甲、乙两人所花的时间之比为9∶10,则甲、乙两人的功率之比是( )
A.3∶4 B.4∶3 C.25∶27 D.27∶25
5.汽车上坡时,驾驶员通常要换成低速档,以减小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行使速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
C. 小球 M 对 C 点物块做功多
D. 小球 M 对 D 点物块做功多
7.在平地上用 50N 的水平推力推动重 100N 的箱子前进了 10m,箱子的重力做了多少功? 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 15cm,他做了多少功?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主题单元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构造以及四个冲程中能量转化,知道热值概念会用公式q=mq计算燃料燃烧时释放出热量的多少。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点火爆炸实验,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探究不同燃料充分燃烧时放出热量,认识燃料的热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介绍热机研究的新进展与未来社会发展关系,激励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教学重点:从能量转化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教学难点:认识汽油机的工作循环教具:演示实验:空气压缩引火仪、图12—25、演示装置、汽油机模型及挂图;学生实验:铁丝,图12—32实验装置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将图12—21制成课件:行驶中汽车高速行驶时,轮胎温度升高很多,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2、研究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1)学生做图12—23反复弯折铁丝实验,交流感觉,判断铁丝内能是否变化,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铁丝的内能增加是由机械能转化而来的。

再让学生讨论:还有哪些方法能使铁丝的温度升高。

方法可能有:放在火上烧,放在热水,用砂皮摩擦,用铁锤锻打,放在太阳下晒。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在这些方法中哪些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哪些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的,进而归纳出,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学生弯折铁丝实验时,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弯折次数不宜太多,小心烫手。

(2)演示空气压缩引火实验,学生观察棉花燃烧。

引导学生分析:压缩气体做功,空气内能增加,棉花燃烧,进一步让学生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法。

空气压缩引火仪实验,能否成功取决于仪器密封性,另可通过实物投影,放大实验现象,能使学生都能观察到实验现象。

3、观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实验(2)在做点火爆炸实验时,要注意滴入数滴酒精,酒精量不宜过少,另外要等酒精挥发,变成酒精蒸汽后再点火。

初中物理_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讲评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讲评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讲评课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纠正检测中出现的错题,复习掌握功和机械能的基本知识点。

2.引导学生对出现的错题进行分析、探讨、纠正,并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3.对易错点知识进行限时检测,同时训练解题的速率与效率。

【教学过程】一.将答案投影在黑板上,让学生自查错题,并将错因总结在下表中。

二.典型错题归类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相关错题1、5、9知识点: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没有距离、有距离没有力、力和距离垂直。

对应训练:(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手从地面提起水桶,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B.提着水桶在路面上水平向前移动一段路程,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C.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推力对它做了功D.用力推一辆汽车,汽车静止不动,推力在这个过程中对汽车做了功(2).船在水面上匀速行驶,受到重力、浮力、牵引力和阻力的作用,其中()A.重力对船做功 B.浮力对船做功C.牵引力对船做功D.没有力对船做功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相关错题2、3、10。

知识点: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由速度和质量共同决定。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物体质量越大,举高的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通常认为在地面上的物体的重力势能为零。

同一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必定有动能和势能各自的变化,而且是此增彼减。

即减小的能必定转化为增大那个能。

同时要注意题目中给出的隐含条件(如光滑、不计阻力等),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对应训练:(3)、空中匀速上升的直升飞机,在上升的过程中,它的()A.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机械能不变B.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D.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4)、篮球落到地面又弹起来,接触地面时被压缩,然后恢复原状,若不计一切阻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下落过程中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B.压缩过程中动能减小,弹性势能减小C.恢复过程中动能增加,弹性势能减小D.上升过程中动能减小,机械能减小3、功和功率的相关计算相关错题4、7、11、15、19、知识点:(1) W=Gh=FS=Pt P=W/t=Fv(2)应用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功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功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学案总编号: NO. 22命题人:夏军审核人:焦致新王培春一、学习目标1探究什么是物理学中的功,知道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1、2、2知道功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3能根据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三种不做功的情况(例如)(例如)(例如)4会用公式计算功的大小5体会到简单机械给人们带来方便和快捷,能从功的角度去理解使用简单机械“省力”和“省距离”之间的辨证关系。

二、自主学习(一)、关于功的概念1.指出: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称为机械功,简称功。

2.功的计算公式:W表示,F表示,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焦耳,符号:J1J=1N·m功的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在科学中的贡献而命名的。

4. 1J的功有多大?从地上拿起一只约50g的鸡蛋,并把它缓缓举过头顶,做功大约1J。

5. 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判断是否对物体做功。

明确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二是。

强调判断是否对物体做功,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6.例举下列三种情况,判断对物体有没有做功:①物体受力的作用,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一定距离;②物体由于惯性通过了一段距离,但在运动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③物体受到的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始终垂直。

(二)、关于功的计算1、根据书本上的例题讲解请自己在下面整理一遍。

三、知识探究1、试分析下列情境中哪些力做了功?哪些没有力做功?并说明判别的理由。

1用力水平推动物体2.小球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匀速运动3.用力将木块沿斜面匀速拉4、搬而不起。

8、小红背着书包水平前进。

5、马拉着木桩水平运动。

6、叉车将货物向上提起7、起重机吊着重物水平移动一段距离2、分析不做功有几种情况。

( 例如 ) ( 例如 ) ( 例如 )3、感悟: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 ,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 ,这个力的成效越显著。

说明这个力做的功越 。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大单元整体设计(人教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大单元整体设计(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大单元整体设计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一、单元内容分析能量是《课标》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这充分说明了能量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本单元首次向学生提出能量的概念,是后续九年级相关知识内容学习的基础。

在后续的学习中,九年级还将学习“电能”、“内能”、“能量守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等涉及能量的内容。

因此本单元的内容是能量知识在初中阶段的重点部分。

本章共分四节:功、功率、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一节通过观察现象和日常生产生活实际了解功的概念及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进而理解公的计算公式。

第二节通过不同事物之间做功快慢的对比,建立功率的概念和功率的计算公式,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功率的推导公式。

第三节由于只要求初中学生初步认识能量概念,所以教科书没有在能量的概念上进行拓展,而是在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人能量的概念一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教科书通过列举生产、生活中一些物体具有能量的实例,引出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实验探究物体的动能跟速度、质量的关系,根据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说明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第四节通过呈现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场景,让学生思考交流,了解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通过想象提出问:减少的机械能去哪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进而理解机械能守恒的内容。

通过介绍我国一些科学技术让学生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二、本章课标要求本章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第三个一级主题“能量”,是该主题下的二级主题“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和“机械能”中的部分内容。

内容标准要求如下:3.1.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3.2.1 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例1 定性说明荡秋千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例2 分析《天工开物》中没水装置工作时能量的相互转化。

【大单元教学】11.4教学设计: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设计 八下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大单元整体设计人教版

【大单元教学】11.4教学设计: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设计 八下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大单元整体设计人教版

【大单元整体教学】物理学科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给出机械能的概念,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动能、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物体具有的机械能等于动能、势能两种能量之和。

活动一:如图,将滚摆卷起后释放,让学生观察分析:①滚摆在最高处时具有什么能?②释放后观察滚摆的高度、速度、质量的变化。

③分别分析滚摆下降和上升过程中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④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是否可以相互转化?活动二:如图,将单摆的摆球置于A处,然后释放。

摆球就可以在A、B、C之间来回摆动。

①摆球在哪些位置高度最高?②摆球在哪些位置速度最大?③分析摆球从A~B运动过程中,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④分析摆球从B~C运动过程中,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总结: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活动三:按下图进行实验。

让木球从斜槽上端滚下,观察木球碰击弹簧片的过程。

分析上图中,木球从甲→乙图和乙→丙图能量转化的过程。

回顾滚摆实验后思考:①滚摆上下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总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②滚摆机械能总量减小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没有摩擦和空气阻力,机械能的总量还会不会变化?总结: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摩擦和空气阻力则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机械能守恒定律。

活动四:铁锁会碰到你的鼻子吗?用绳子把一个铁锁悬挂起来。

把铁锁拿近自己的鼻子,稳定后松手,头不要动。

铁锁向前摆去又摆回来。

铁锁摆回时会碰到你的鼻子吗?会距离你的鼻子很远吗?在这个实验里,铁锁的动能和势能在不断转化。

在转化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有什么变化吗?介绍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思考:①卫星运行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②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重力势能、动能、速度分别怎么变化?③卫星在什么时候动能最大?什么时候重力势能最大?4.水能和风能的利用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1.如图所示,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天舟一号在随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功和机械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功和机械能教学设计
1.实验导入:让学生观察一个滑块在斜面上的运动,并提问:“为什么滑块在斜面上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快?”通过这个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自然引出功的概念。
2.生活实例:通过播放自行车骑行、电梯上升等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机械能转化,从而引出机械能的概念。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什么是功?功和力有什么关系?机械能是如何转化的?”为学生后续学习新课内容做好铺垫。
4.机械能守恒定律:阐述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在不考虑内能损失的情况下,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问题一:请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能转化现象。
2.问题二:如何计算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所做的功?
1.采用情境导入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功和机械能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通过播放运动员举重、踢足球等视频,让学生思考这些动作中涉及到的物理原理,从而引出功的概念。
2.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实验、动画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功、功率的计算方法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设计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的距离和力的大小,从而计算功。
6.课后辅导与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口头提问、作业批改、小测验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将通过一个简单的互动实验和生活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

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

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一起看看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欢迎查阅!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1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2.会正确推导物体在光滑曲面上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初中物理_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功和机械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以小组的形式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建构知识体系。

2.结合实例理解功的概念,会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3.结合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现象。

4.理解机械能的概念,能用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5.能用功、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法与学法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展示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能根据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判断物体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变化。

3.能根据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4.能用功、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程序设计提出目标(1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从而引出我们今天这节课所复习的内容及要求。

一、知识回顾,抓基础(15分钟)1、功(5分钟)教师一一说明并板书。

师:做功的两个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板书)学生思考、回答。

2、功率(5分钟)学生:回答师:弄清功率的物理意义、公式及单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板书)根据公式P=W/t进行计算。

公式应用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的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且与力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1牛·米=1焦)。

3、机械能(5分钟)学生:先阅读课本课堂:小组交流答案老师:(板书)二、课堂训练、强化知识巩固提高(10分钟)教师:先巡视学生做题情况,然后个别点拨。

学生:完成练习,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出示答案。

三、考点聚焦:(10分钟)学生:完成练习、合作交流。

教师:出示答案,重点点拨。

教师:强调解题注意事项,学生应对中考能有的放矢。

关注社会热点,利用物理知识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四、巩固检测(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换批改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功和功率功的计算公式功和机械能功率的物理意义及其计算公式动能及其影响因素2、机械能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课后反思本章的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清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案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案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案1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性。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以《动能和势能》为主题,旨在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观察、操作和实践的方式,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 让幼儿能够区分动能和势能。

3. 让幼儿能够理解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梯、小车、球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小车和一个球。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滑梯上下滑动的物体,引导幼儿说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

2. 讲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向幼儿讲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让幼儿知道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在某个位置上具有的能量。

3. 操作实践:让幼儿分成小组,用小车和球进行实验,观察小车下滑时动能的增加和球被抛出时势能的转化。

4. 讨论交流:让幼儿分组讨论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并分享自己的实验发现。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教学活动中,我发现部分幼儿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同时,活动中幼儿的操作实践环节进展顺利,大多数幼儿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物体,思考它们具有的动能和势能,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如何通过实践情景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初中物理_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教学设计新授课 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2.知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3.学会功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W=FS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绳、小车。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尽量的给学生时间与空间,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充分交流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但是也许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积极参与课堂的习惯,在交流的过程没中,有的学生发现了问题,但没有大胆的提出来。

因为老师过于考虑课堂的进程化推进,所以没有安排充分的时间,或者说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鼓励学生把不清楚的问题全部都提出来。

例如: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垂直时,做功为零。

现在反思,如果让学生充分的把不清楚的问题能够提出来,通过充分的讨论,这些问题应该是不难解决的。

学情分析本班有学生50人,其中女生23人,男生27人,作为一个农村初中学校,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

总体情况来看,女生的学习自觉性比较强,学习效率也很高。

而男生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多数男生在学习上都不甚操心,需要老师和家长随时提醒。

15岁左右的初中生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仍需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实验和实例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本节之前学生还没有学习关于能的知识,在没有能的转化的知识的情况下,功的定义是很难下的;但学生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认知水平来构建“功”的概念。

总之,在学习习惯上,还需要花功夫来培养。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效果分析一、效果分析应重视评价1、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情感的变化与发展。

【大单元教学】11.1教学设计:功教学设计 八下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大单元整体设计(人教版)

【大单元教学】11.1教学设计:功教学设计 八下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大单元整体设计(人教版)

【大单元整体教学】物理学科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2)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3)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4)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使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知道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难点是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会用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任务二:应用进行计算C.小宇推木箱推而不动D.运动员将弓拉弯的过程【答案】C【详解】A.小明把桌子从一楼搬到四楼,给桌子向上的力,桌子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对桌子做功,故A不符合题意;B.运动员举起杠铃的过程中,有力作用在杠铃上,杠铃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举力对物体做功,故B不符合题意;C.小宇推木箱推而不动,木箱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力对木箱没有做功,故C符合题意;D.运动员将弓拉弯的过程,弓发生形变,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力对弓做了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为缓解同学们的紧张情绪,中考前夕,老师在走廊上安装了一根横杆,挂上几串粽子,让同学们跳一跳顶一顶,寓意“奋起高粽(高中)”。

如图所示,虚线ABC表示被顶中的粽子在空中的运动轨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粽子在AB段运动过程中,人对粽子做功,挂绳对粽子做功B.粽子在AB段运动过程中,人对粽子不做功,挂绳对粽子不做功C.粽子在BC段运动过程中,重力对粽子做功,挂绳对粽子做功D.粽子在BC段运动过程中,重力对粽子不做功,挂绳对粽子不做功【答案】B【详解】AB.虚线ABC表示被顶中的粽子在空中的运动轨迹,粽子在AB段运动过程中,头跟粽子已经分离,人对粽子没有力的作用,所以人对粽子不做功,此过程中,绳子处于松弛状态,即挂绳对粽子没有力的作用,所以挂绳对粽子不做功,故A错误,B正确;CD.粽子在BC段运动过程中,粽子在重力的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故重力对粽子做功,挂绳与粽子之间没有力的作用,所以挂绳对粽子不做功,故CD错误。

11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学设计-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

11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学设计-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

11 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学设计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一、教学内容1.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复习杠杆的分类、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2. 第二节“滑轮和斜面”,复习动滑轮、定滑轮、斜面的特点和功能。

3. 第十二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复习功的概念、计算以及各种功的计算方法。

4. 第二节“机械能”,复习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二、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回忆和掌握杠杆、滑轮和斜面的分类、特点和应用,以及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和机械能的转化。

2. 教学重点:杠杆、滑轮和斜面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滑轮组、斜面模型。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杠杆例子(如撬棍),引导学生回顾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2. 课堂讲解:讲解杠杆的分类、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通过实物演示和图示,讲解滑轮和斜面的特点和功能。

复习功的概念、计算以及各种功的计算方法。

解释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4. 随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几道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物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分类、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2. 滑轮和斜面的特点和功能。

3. 功的概念、计算方法。

4.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在滑轮组帮助下提升的高度。

答案:根据题目所给数据,利用功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

2. 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力的作用,移动了一段距离。

计算这个力做的功。

答案:根据题目所给数据,利用功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学生的反馈,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柘城县实验中学人教版年八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word版教案)

柘城县实验中学人教版年八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word版教案)

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机械能的概念||,理解各种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知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2.了解天然的机械能——水能、风能以及人类对它们的开发利用.3.能用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分析人类对机械能的实际应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利用水能、风能发电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科技的良好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分析.【教学难点】机械能守恒【教具准备】滚摆、铁锁、细绳、细线、铁架台、溜溜球、钢球、带弹簧的斜面、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操作溜溜球||,吸引学生注意.并请学生思考||,溜溜球在松手后||,为什么能够不停地上下来回运动?(切回主题)生:因为溜溜球具有能量||,在运动过程中有能量的转化.师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动能和势能||,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进行新课】知识点1 机械能及其转化1.探究滚摆中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教师出示滚摆(参照教材P71页《想想做做》的图11.4-2甲)||,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操作方法.实验前教师应事先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红色标志||,并提醒学生观察红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同时观察滚摆的高度如何变化||,分析动能、重力势能如何变化.生讨论并回答||,师引导学生分析并叙述:开始释放滚摆时||,滚摆在最高点静止||,此时滚摆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滚摆下降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滚摆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滚摆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最大;其高度最低||,重力势能最小.在滚摆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然后仿照上述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滚摆上升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上升过程中||,滚摆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教师总结:滚摆上下摆动的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2.机械能及其相互转化教师引导学生做教材P71页《想想做做》图11.4-2乙中的实验||,并请学生分析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生:图乙中||,小球在A点时||,具有重力势能||,向下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高度减小||,速度增大||,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由B点向C点运动的过程中||,速度减小||,高度增大||,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由C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高度减小||,速度增大||,重力势能变小||,动能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再由B点向A点运动的过程中||,速度减小、高度增大||,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教师总结:从上面这两个实验探究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相互转化.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可再次强调动能是物体运动具有的能量||,势能是存储着的能量)板书:(1)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2)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知识点2机械能守恒教师请一个学生参与进行教材P72页《想想做做》实验.强调他头千万不要移动||,保持镇定(活跃气氛||,其他同学替他捏把汗).请其他学生注意观察||,并认真分析、思考.实验后||,学生回答||,教师点评:由于铁锁在摆动过程中要克服阻力做功||,机械能不断减小||,因此||,上升的高度越来越小||,不会碰到鼻子.师要是没有阻力的话||,那么铁锁再次摆回的高度与原先的高度相同吗?生:相同.师为什么?生:机械能总量没有变化.板书: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时||,那么机械能的总和不变||,即机械能守恒.例题(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小球沿轨道由静止从A处运动到D处的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和摩擦力||,仅有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则()A.小球在A处的动能等于在D处的动能B.小球在A处的动能大于在D处的动能C.小球在B处的机械能小于在C处的机械能D.小球在B处的机械能等于在C处的机械能解析: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忽略空气阻力和摩擦力||,所以小球的机械能保持不变||,只是在动能与重力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由A到B和由C到B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而由B到C和由B到D过程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在机械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D处高度小于A处高度||,故A处小球的重力势能大于D处小球的重力势能||,所以D处小球的动能大于A处小球的动能||,正确的选项只有D.答案:D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P73页《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的机械能转化”||,引导学生关注科技、热爱科技||,激发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同时请同学们分析||,机械能如何变化的?知识点3水能和风能的利用教师播放“水力发电厂”和“风力发电厂”的照片或视频||,简单介绍我国和本地水能、风能开发的成就||,引导学生思考水力发电机和风力发电机工作的时候||,能量是如何转化的.教学提示:关于自然界中机械能“风能”和“水能”的利用||,这部分教学内容建议利用阅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要求学生从动能与势能及其相互转化的知识入手:①了解自然界中常被人们利用的机械能的种类;②了解人们是怎样利用这些风能和水能的||,利用的价值和前景如何;③分析水轮机和风车的工作原理和水电站堤坝的作用||,讨论中应引导学生把重点放在能的转化上而不必去研究水轮机和水电站等的结构细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个小水电站.教师总结:水力发电机工作时是将水的势能(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风力发电机工作时是将空气的动能(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目前节约能源、开发能源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而风能和水能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环保能源.这两种能源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教师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探究学习||,大家收获确实不少||,我们知道了动能、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且||,还发现||,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时||,机械能的总量守恒.而实际中机械能不断地减小||,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机械能的转化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大家深深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一个重要方法是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勤于思考||,利用身边的器材做些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理知识.好||,谢谢大家!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教学反思1.在帮助学生理解动能与势能的转化时||,可以让学生动手动脑做实验去探究||,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讲到应用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结合身边的事例去分析||,这样能起到更好的效果.2.在引导学生分析教材P72页《想想做做》中的铁锁为什么不会碰到鼻子时||,可以设计一连串的小问题||,诱导学生分析:能量哪里去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这样更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适时提出:其实||,总的能量是守恒的||,只不过这里因克服阻力做功||,转化为内能(或热能||,以后将学)||,所以铁锁也好||,滚摆也好最终停止了下来.3.我国丰富的水能、风能、潮汐能以及这些能源的悠久利用历史||,应成为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生动素材.节约能源、开发能源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应结合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诱人前景||,激发学生的节约、开发能源意识||,关注人类文明进步||,增强社会责任感.教学板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案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学情分析●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的概念。

●教学方法:探究、学生合作●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1.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

[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2.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

[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 1 - / 12动的距离越大越“累”。

]3.学生实验:用手将书包提5厘米左右和将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为什么?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

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机械功(简称功)。

板书: 一、功二、合作探究:功这个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看图:课本104页图15.1-1:这两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

答:都有力,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

问: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答:是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通过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认识功率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
3、通过学习“效率”的概念,增强节约意识,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4、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策略制定
本单元课程安排
新授课
(4)节
实验课
学情
分析
对于本章知识,学生自己本身原有的认知能力和见识水平就已经存在比较模糊的认知概念,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只是使学生能够清晰了解物理知识及培养学生的探究认知能力。
学习
任务
分析
本单元包含的教学内容
11.1怎样才叫做功;11.2怎样比较做功快慢;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11.4认识动能和势能
新课
程标
过程

方法
1、经历观察和解释生产生活中有关实例的过程,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物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建立功率概念的过程,理解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经历对做功过程的分析,感知效率的概念及其意义;
4、通过描述所观察各种能量现象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

价值观
1、通过观察生活生产中的做功事例,认识到物理知识与自然现象、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品质;
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单元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单元名称
机械功与机械能
设计者学校
融水民族中学南校区
设计者姓名
物理组全体成员
选用
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教物理科书粤沪版
所需教学课时数
8
教学
设计
理念
通过观察做功的一些现象和阅读有关功资料让学生知道怎样才叫做功,从而讨论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交流思考提出如何计算功的问题,从而学会计算功,理解功的含义。在对功的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从生活中比较运动的快慢说起,分析、讨论做功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方式得出计算功率的公式,结合生活实例理解功率的含义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让学生亲自体会利用机械做功过程,讨论分析知道哪些功是有用功、哪些功是额外功,使之理解机械效率的含义,学会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通过实验探究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在本章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等几个基本的物理量;知道了动能和势能的含义。对于新物理量的学习除了知道物理量的符号还要知道它的单位及符号,理解单位的含义。我们学习本章的知识最重要的目的是认识物理知识与自然现象、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品格;将知道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使其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育人目的。
(1)节
测试课
(1)节
复习课
(1)节
探究课
(0)节
习题课
(1)节
教学方法
本单元拟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实验法等)
教学媒体
本单元拟采用的教学媒体(演示实验、课件、录像等)
本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
第一节
怎样叫做功
怎样测算功
讲授
使用
第二节
比较做功的快慢
认识功率
师生探究
2、理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3、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
4、动能和势能的定义。
难点:
1、理解功的概念,会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2、对功率单位的理解;
3、对机械效率概念的理解,Hale Waihona Puke 的原理;4、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知识

技能
1、认识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准的
考试
说明
内容
(1)能从能量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功的概念;
(2)通过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3)认识机械效率,会设计实验测定简单机械的效率;
(4)通过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并了解功率的实际应用;
(5)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重点:
1、经历建立机械功的过程,能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能用功的公式;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并能进行计算,知道功的单位焦耳(J);
3、理解功率的概念;
4、知道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功率单位的含义,会计算有关功率的简单问题;
5、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理解机械效率,会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7、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使用
第三节
什么叫有用功与额外功
什么是机械效率
讲授
使用
第四节
什么是能
师生探究
使用
实验课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师生探究
复习课
本章内容
师生互动
测 试
本章内容
本单元知识结构图
画出本单元的概念地图及知识结构图
作业:第一次:课本P6,(2)(3);第二次:课本P13,(3);P14(4)
教学反馈:教师完成本教学单元教学后对教学设计、教学重难点把握、教学方法应用、教学效果等课堂教学过程情况的总结与分析,为以后教学提供经验和素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