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处理预设生成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活处理预设与生成
“新基础教育”认为,课堂教学不应该是教师完全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的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但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这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设性,于是预设与生成就构成了新课程教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处理这一矛盾了?
一、当预设性生成提前来时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学生提前了解教材进度,超前知识,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抑制这种超前知识,而应客观地承认,正确地面对,并能以此作为教学的可利用资源,弹性地安排进度,灵活调换教学环节。
课的一开始,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具体如下:展示面积差别比较大的两张长方形画,:“这两幅画是我们班的小画家诗娴和雅萍同学画的,漂亮吗?如果涂上颜色就更漂亮了。现在如果我们要用这两幅画进行一场涂色比赛,谁先涂满其中的一幅,谁就是冠军,你会选择哪一张呢?”学生的回答都能按我之前的预设进行。接下来,我再引导学生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生活中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摸一摸数学课本和练习本的封面,比一比,谁的更大,谁的更小?”谁料,我的话音刚落,班级的一名男孩脱口而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全班同学一听,有的就跟着说起来,有的一
脸迷茫,不知他说得是对是错,纷纷将目光转向我,就等老师来做评选。一时语塞沉思后,我决定来个顺水推舟:“这位同学从哪儿获取知识的呢?其实知识总是围绕在我们身边,就看我们有没有一双慧眼了。”“物体表面的大小,谁能来举例呢?”让学生通过举例对男孩的回答作出正确的评价与认识,并引入“什么是面积”的正式认识中。这样,不但充分体现了该生意见的价值所在,表现出了师生对他的尊重,同时,又可极大地鼓舞全班学生当时的探索热情。
二、当预设的生成迟迟未来时
当预设的生成迟迟未来时,我们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该沿着他们的思路给予他们一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有意识到地引导实现教学目标,也许,他们就有可能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学习发现。例如,在教学“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封闭图形?在第一个班上的时候,我的教学表现较为急躁。师:“我们刚才看到的两幅图是什么形状?生:“长方形。”师:“你还能举出我们以前学过的这种封闭图形吗?”这时,学生都呆了,回答不出来。看学生这样,我急了,预设的生成不能及时出现,干脆把正方形、圆形等图案一一展现出来。我认为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缺乏预设的引导,只是直接把知识告诉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去发现知识。再次反思我的教学设计找出问题:学生对于“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易于理解,而对于“封闭图形”学生对此知之少而浅。因为学生不理解什么是“封闭图形”所以他们说不出“封闭图形”有哪些。
人总是在不断反思中进步,教学也是一样。我重新修改教学设计,并尝试在第二班级进行实践教学(屏幕上出示图形),师:现在我们来看屏幕上画的三个图形(在画正方形时故意留一个很小的开口),你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生:长方形最大,三角形小些,正方形最大。师:你们比较图形的大小,比的是什么部分呢?生:是比用线围起来的部分的大小。师:现在我们给这个围起来的部分涂颜色。我在电脑上给长方形、三角形分别填写充黄色和蓝色时都顺利完成了,而给“正方形”填充红争时却无法完成操作,将三个图形以外的空白部分全部都涂上红色了。“哇!颜色跑出去了”、|“有漏洞”,学生情不自禁地叫了出来。我便故意自言自语道:“咦,这是怎么回事呢?细心的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奥妙,纷纷揭示出谜底:这个“正方形”的一个角上“开了一个小口”、“有漏洞”、“没有完全闭合”。这时,我撤消了刚才的填充颜色的操作,“真的是这个原因吗?”我找到开口部分用“铅笔”画线使之闭合,“现在再试试看。”竖起拇指夸奖道:“你们的眼力真好,观察特别仔细,哪怕一个细小的开口也没能逃过你们的眼睛”,我看到学生的脸上也露出满足的笑容。这时我追着问:“通过刚才的电脑演示,你发现了什么?”“要封闭的图形才能比较大小,“一个学生急着回答。师:“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你们知道这些图形的面积指什么吗?”生:“图形中涂色的大小就是这个图形的面积。师:“说得好!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吗?”生……!通过精密的设计,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展
开探索与交流。预设得到了很好的生成。
三、当精心的预设变为未生成的预设
新课程遇到的问题:同一教学设计,同一问题,面对不同的班级,或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都有可能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反应。所以精心准备的预设有可能成为精彩的生成,也有可能成为多余的预设。精彩的生成是我们希望的,但当它成为多余时,我们只能尊重学生,或一带而过,或删除。否则只会画蛇添足,浪费时间。
例如,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面积的认识后,为了让学生学会比较面积的大小,我课前颇费了一番脑子,我是这样设计(出示情境):装修房子,想选购一种地砖来铺地。(课件展示房间平面图和1-4
号两种材质地砖的图片)呈现所有不同大小形状的图形,想让学生选出面积最大的3号图形,但3号图形虽然价格一样,它的材质比其他几种要稍差一些,所以不能选。再组织学生从1、2、4号中选出面积最大的。从而让学生在1、2、4号图形中去判断,让学生自主地甄别比较,最后选出最满意的一块地砖。
可在实际上课时,学生的认识水平似乎大大超出我对他们的预料,在本环节想让学生通过学具去摆一摆,并思考:你觉得用哪种形状的学具来摆最方便比较出面积的大小?(学具袋里有小圆片、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班级竟然有大部分人已经能观察出用正方形的学具去摆最方便。当时我一愣,课前精心的预设变为未生成的预设,怎么办?干脆“忍痛割爱”,尊重学生的思维权,弘扬学生的课堂主权。让学生直接介绍他们的想法。其实,可以这么说,
没有一个教案是完美无缺的,我们教学时,要学会保持冷静,用批判和发展的眼光去重新设计。因为我相信:引导生成,保证资源的有效价值和不断地反思生成,我们的教学才能触动生命的灵性,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智慧的灵光。
教无止境,心有多大,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