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特殊教育课题 基于感统失调幼儿的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案·螺旋·嵌入
——基于感统失调幼儿的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探索
【摘要】让3到6岁的特殊幼儿享受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好的矫正机会,受到特别的教育支持,让这些孩子回归主流、融入集体与健全孩子和谐相处,享受社会和幼儿园更多的关爱是我们的教育愿景。融合教育课程是对个案实施积极干预的主要载体。本课题研究从相对比较常见的感统失调幼儿入手,开展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研究。基于个案、螺旋、嵌入三个关键词思考,从三类物理空间、三个年龄段、三种课程样式开展内容设计,从个案的评估、研判、干预三个阶段思考课程实施的路径、载体、策略,包括五个融合路径[资源教室一对N小组融合、专用活动室混龄融合、班级一日活动融合(主题教学、区域游戏、生活)、户外运动混班融合、家庭训练亲子融合];三个实施载体(个案方案、个案观察、个案评估);三维联动策略(资源教师、随班教师、特教工作坊相互联动)。我们期望利用多种融合教育资源,开发切实可行的融合教育课程,探索实操性强的融合教育“个案式”“螺旋式”“嵌入式”课程样态新范式,完善润物无声的融合教育课程的文化理念,最终推进感统失调幼儿得到科学干预、切实成长。
【关键词】感统失调个案螺旋嵌入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
一、问题的提出
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明确指出:“办好特殊教育,推进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全覆盖,全面推进融合教育。”《指南》指出:让3到6岁的特殊幼儿享受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好的矫正机会,受到特别的教育支持,让这些孩子回归主流、融入集体与健全孩子和谐相处,享受社会和幼儿园更多的关爱.融合教育发端于特殊教育,用融合的理念发展特殊教育是趋势。
(一)五年摸索,从特殊教育实践走向融合教育研究
2013年我园成立了区第一间幼儿园资源教室,开启特殊教育研究。历经五年摸索,在创优和资源积累上逐渐丰盈,从特殊教育实践走向融合教育研究。
一是五年的规范创优之路。2013年授牌区首个幼儿园“特殊教育随班就读试点学校”,同年通过杭州市合格资源教室创评,2017年成功创建杭州市示范性资源教室,区内幼儿园首家。
二是五年的个案实践之路。2014年起组建了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特教工作坊。以10余名特殊幼儿为对象(其中感统失调幼儿为相对较多群),展开特殊教育个案实践研究。重点基于感统失调幼儿,进行资源教室一对一游戏的设计与实施,成果荣获市级一等奖。积累了一对一游戏化个训的经验和10余个三大类特殊幼儿个案资源。
1
(二)一年实践,聚焦融合教育课程三大问题
首席资源教师及工作坊团队历经一年,整理个案、明晰融合教育课程资源优势、融汇幼儿园文化资源、召开专家论证会。从原有碎片化的操作中,反思讨论,聚焦融合教育课程面临三大问题。
1. 课程内容浅层表象,亟待科学提升
个案是幼儿园融合教育课程的核心,也是独特的课程内容。套着个案的外壳,进行形式化操作是核心问题。一是特殊幼儿随机出现无法预测,个案干预赶鸭子上架、疲于应对,操作流于浅表。每学年在招收新生、入园体检等环节,会筛查部分显性特殊幼儿。但大部分特殊幼儿是等入园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体生活,由班主任发现问题、资源教室筛查、医学检测之后才能确定当下特殊幼儿的情况。二是表现为个案的建立、指导不科学。融合教育课程需要为每一个特殊幼儿建立个别化的指导方案,方案具有很强的精准性。资源教师专业度低,导致面对复杂教育对象,辅导精准性低,从评估方案走向具体规范操作转换能力弱、无法规范操作个案干预。随班教师情况更甚。
2. 课程操作随机碎片,亟待链性统合
资源教室指导、随班就读跟进,课程操作看起来相互关联,实则各司其职,缺少关联。资源教师执行一对一的个训为主,随班教师以一日生活课程为主。大量专用活动室、户外运动场地资源利用不充分,不纳入融合教育课程资源体系。课程执行主体以资源教师为主,普通班级班主任、家长参与度低。以上问题,导致融合教育课程的活动碎片、块状,课程无法系统地操作。不成体系,便会低级重复。更无法关注不同阶段、不同幼儿的需要做精准动态调整。课程操作需要做系统化链性统整,构建稳定的课程形态。
3.课程理念普特割裂,亟待正向浸润
融合教育课程强调普特融合、个别嵌入集体的正向浸润。目前,特殊幼儿多数时候是被照顾的对象,群体割裂明显。家长因“特殊”一词的压力,不愿直面问题,不接纳孩子接受校内干预。进入“资源教室”成为承认孩子“滞后”的标签。随班教师因“特殊”心理负担重,过分强调特殊,导致幼儿缺少健康的融合环境。课程理念需要构建“泽如雨润无声”的温暖教育。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幼儿园师资专业度低、课程建设能力弱的现实,三类问题都源于课程样本的缺失,缺少适宜的课程拐杖来保障融合教育的落地。所以,当下应从实际问题出发,尊重课程对象的独特性,重塑融合教育理念,构建科学、可行的课程内容与实施,形成稳定、独特的课程样态。本研究从相对比较常见的感统失调幼儿人群入手,以幼儿A为样本,开展融合教育课程的样态研究。
二、操作定义
(一)概念阐述
2
1. 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本研究特指以感统失调幼儿为对象的普特融合教育课程,从融合出发,凸显个案式、螺旋式、嵌入式特征的课程稳定形态,即新样态。三种样式各有特点,也相互关联。
2. 感统失调:是指“儿童大脑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具体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直接影响了幼儿学习、生活、运动,防碍正常的成长发育。本案例以幼儿A为研究样本,感统失调突出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差、精细动作不良、人际交往障碍等。
3.螺旋式:本课题从课程操作提出,强调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加深,逐渐向上生长。
4. 个案式:本课题从课程内容提出,强调对感统失调幼儿形成个别化干预、形成个案方案。内容更具针对性、精准性。
5. 嵌入式:本课题从课程理念提出,强调对感统失调幼儿进行正向融合、个体嵌入集体的浸润。
(二)操作思考
作为区首个“幼儿园特殊教育”试点学校,我们理应成为实践研究的先行者。从目前学前学段及本园融合教育课程的建设问题出发,探索适宜的课程样式。
1. 探索科学可行的融合教育“个案式”课程内容。基于前期经验探索出适合幼儿园资源教师和随班教师的融合教育课程活动个案方案,提高个案的科学性、精准性,让方案成为教师执行课程的拐杖。尝试开发具有本园教育特色、符合感统失调幼儿年龄特点与学习能力的个案式课程内容样本,给予本类特殊幼儿提供补偿教育课程的借鉴。
2. 开发实操性强的融合教育“螺旋式”操作方法。尊重本类特殊幼儿身体特点、学习特点,梳理纵向、螺旋的经验链。以资源教室为引领,以幼儿一日生活的班集体、多类活动室为主要空间,在动态实施中,整理操作通道、操作载体、操作策略的适用方法,并从关注教师的干预转向幼儿循序渐进地学习,观察反思个体的小步成长。
3. 完善润物无声的融合教育“嵌入式”文化理念。普特融合、个别嵌入集体的正向浸润。泽如雨、润无声,努力使每一位特殊幼儿感受和体验到教育的向上、向善、向美,呈现融合教育美的样态。也是我园建和美文化、做隽美教师、育善美幼儿的“三美”的美好校园文化的完善。
课题研究可从课程内容、课程操作、文化理念三个视角,思考“个案式”“螺旋式”“嵌入式”三种课程样式的实操,构建符合园本需要的融合教育课程,并成为区域内可推广的范式。
(三)操作框架图
本课题研究框架基于个案、螺旋、嵌入三个关键词,从融合教育课程的内容设计、三式课程实施两部分进入研究,具体研究的操作如图1。
从上图可见,内容设计从三类物理空间、三个年龄段、三种课程样式展开,考虑三维立体。课程实施遵从融合教育课程的独特流程,从个案的评估、研判、干预三个阶段思考。五个融合路径兼顾多个物理空间,多种融合方式;三个实施载体体现个案研究的科学性与精准性;三维联动策略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