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的方法
读懂孩子的心心得体会
读懂孩子的心心得体会作为家长或者教育工作者,我们经常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如何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如何理解他们的情感和需要?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往往让我们感到困惑和无措。
然而,通过认真观察和倾听,我逐渐积累了一些关于读懂孩子的心得体会,下面将和大家分享。
首先,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情感表达。
孩子们的情感表达可能比较直接和冲动,常常会出现情绪激动的情况。
作为成人,我们需要保持冷静,不要因为孩子的表达方式而感到恼火或争吵。
相反,我们要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
当孩子生气或难过时,我们可以问问他们是什么让他们不开心,然后耐心倾听他们的回答,给予他们合理的情感支持和安慰。
其次,要注重非语言的沟通。
虽然语言沟通是最常用的沟通方式,但有时孩子们并不擅长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时候,我们需要留意孩子的非语言表达,比如他们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眼神等。
这些非语言信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例如,孩子眨眼频率增加可能意味着他们感到紧张或不安,而咬唇或抓头发则可能意味着他们感到焦虑或烦躁。
通过观察这些非语言信号,我们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孩子的情感状态。
另外,要时刻保持关注和关心。
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是多变且复杂的,我们需要时刻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变化。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过度保护或干预孩子的生活,而是要保持与孩子的良好沟通,关心他们的学习、成长和情感发展。
当我们关注孩子时,他们会感受到被重视和尊重的情感,从而更愿意与我们分享他们的内心世界。
此外,要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支持系统,也是读懂孩子内心的关键。
当家庭关系和谐稳定时,孩子们会感到安全和受到尊重,他们会更愿意和家长沟通,并且更容易与家长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积极的亲子关系,通过互相理解、相互支持和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来实现。
最后,要持续学习和成长。
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我们应该保持对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关注,不断学习一些读懂孩子内心的方法和技巧。
读懂孩子心得体会
读懂孩子心得体会读懂孩子的心,或许是每个家长和老师都希望得到的能力。
毕竟,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对于引导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一些读懂孩子心的要点和方法。
首先,真正倾听他们的声音。
孩子是一个个个体,拥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感受,我们应该给予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学校中,我们都应该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发言,并且给予积极的回应。
这样一来,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被重视和尊重,从而更乐意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分享给我们。
其次,要善于观察孩子的行为。
孩子们并不总是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但是他们的行为往往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线索。
例如,当一个孩子在与他人交流时显得很沉默时,很可能是因为他感到害羞或者缺乏自信。
当一个孩子在做作业时总是磨磨蹭蹭,很可能是因为他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
通过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内心体验,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另外,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权。
孩子们也有自己独立思考和做决策的权利。
作为家长或者老师,我们应该适时地给予孩子一些自主权,让他们有机会去尝试和探索。
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并且更愿意主动地与我们沟通和交流。
此外,要以身作则,展现积极的态度。
作为孩子们的榜样,我们应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当孩子们看到我们能够坦然面对困难并且勇于尝试时,他们也会被激发起积极对待生活的勇气和动力。
此外,我们还要及时表扬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下去。
最后,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而特殊的,我们不能对孩子们简单地一刀切,而应该充分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
不同孩子有不同的兴趣、才能和特长,我们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空间和机会去发展和展示自己的才华。
只有真正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体验,并且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
通过这段时间与孩子们的相处,我深深体会到了读懂孩子心的重要性。
怎样读懂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建议
怎样读懂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建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是教师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
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本文将从心理特级教师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帮助教师更好地读懂学生。
教师应该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
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困惑和困难,了解他们的兴趣和喜好,有助于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交流。
通过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以及心理特点,有助于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教师需要注重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表现。
学生经常通过言行举止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需求,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学习状态和交往方式,从中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发现需求,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
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表现,教师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更专业的帮助。
其三,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方式都不尽相同。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现、鼓励和培养他们的特长,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通过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教师可以更好地建立师生关系,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其四,教师需要懂得自我调节和管理情绪。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行为和表现可能会引起教师的情绪波动,教师应该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只有心态平和,才能更好地读懂学生,更好地引导他们。
通过自我调节和管理情绪,教师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教学情境,更好地关注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以上是心理特级教师对于怎样读懂学生的建议,希望这些建议可以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更好地指导他们,共同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也希望学生能够配合教师的教导,积极参与学习,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从心理特级教师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如何更好地读懂学生,以便更好地辅导他们的学业和成长。
以下是一些补充的建议和观点:五、建立信任和亲近的关系学生只有在信任和亲近的环境中才会敞开心扉,表达他们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如何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
如何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是每位家长都希望能够做到的,因为只有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支持他们的成长。
下面是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您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
1.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非常重要。
要尽量避免指责、批评和威胁的言辞,而是采用开放、理解和尊重的态度与孩子进行对话。
倾听孩子的观点和意见,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声音被重视。
2.关注孩子情绪的表达情绪是孩子内心想法的一种反映。
当孩子情绪低落、愤怒、焦虑或兴奋时,试着去了解他们的情绪背后的原因。
可以询问:“你为什么觉得伤心/生气/紧张?”通过聆听和理解他们的情绪,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
3.观察孩子的行为和举止孩子的行为和举止也是了解他们内心想法的一种途径。
观察孩子的表情、姿势、习惯和行为模式,可以发现他们内心的状况。
例如,孩子是否有特定的习惯或行为方式来应对压力或焦虑?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4.给予孩子隐私和个人空间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和个人空间也是非常重要的。
给孩子一些独立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独处,思考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和想法。
有时候,孩子可能不愿意和成人分享他们的内心想法,但给予他们足够的私人空间可能会使他们更愿意与我们分享。
5.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是培养孩子积极沟通的关键。
倡导孩子不仅仅告诉我们他们的需求,还要尽可能详细地描述他们的感受、想法和意见。
例如,我们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如“你觉得这件事情怎么样?”或者“你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处理?”这样有利于孩子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
6.创造一个支持和安全的环境一个支持和安全的环境可以使孩子更愿意分享他们的内心想法。
为孩子提供支持和鼓励,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感受和想法是被尊重和理解的。
我们可以表达对他们的鼓励和赞赏,以此来建立孩子对我们的信任,使他们更愿意分享自己的内心想法。
7.培养孩子的情商和沟通技巧情商是了解和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的一种能力。
读懂孩子三大方法
读懂孩子三大方法要读懂孩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问题和困扰,而理解他们的情感和需要,有助于父母和教育者更好地引导他们的发展。
以下是三种读懂孩子的方法:1.倾听与沟通倾听是理解孩子内心的第一步。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声音被听到和重视。
很多时候,父母和教育者会满脑子的指令和忠告,却忽略了倾听孩子在说什么。
这种情况下,孩子会感到被忽视和不被理解。
倾听并不仅仅是停下来听孩子说话,还需要通过非言语和情感表达来理解他们。
注意观察孩子的表情、姿态和身体语言,通过这些反馈来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
除了倾听,积极地与孩子进行沟通也是重要的。
问他们关于学校、朋友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问题,表达对他们的关注和理解。
与孩子共同参与一些有趣的活动,如游戏、户外探索或阅读,给予他们一个与你们沟通的机会。
2.理解发展阶段和需求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发展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特点和需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读懂他们。
例如,幼儿期的孩子比较依赖父母,他们需要关爱和安全感。
此阶段的孩子言语表达能力有限,可能通过情绪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青少年期的孩子则更注重自我认同和独立性,他们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引导来发展自己的个性和价值观。
除了年龄,还要注意孩子在不同情境下的需求变化。
例如,孩子在学校、家庭和社交场合中可能有着不同的需求和表现。
理解这些需求,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成长和学习。
3.尊重和接纳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自己的个性、兴趣和需求。
而父母或教育者常常倾向于把孩子拟化成自己希望的形象,或是按照社会期望的标准来要求他们。
尊重和接纳孩子的个体差异,意味着我们要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兴趣、愿望和独特的价值观。
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
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更好地成长。
此外,要及时纠正错误的行为,但也要平衡地给予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间,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
读懂孩子的心
读懂孩子的心简介作为父母和教育者,了解并能够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理解孩子的思想、情感和需求,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读懂孩子的心,并提出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章节一:儿童心理发展概述在开始深入探讨如何读懂孩子的心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儿童心理发展的概述。
儿童心理发展涉及到包括认知、情感、社交等多个方面的发展过程。
从婴儿期到青少年期,孩子经历了许多关键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需求。
章节二: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沟通是理解孩子内心的关键。
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让孩子感到被听取和理解。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感受和观点,用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去倾听并回应他们的问题和疑虑。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问开放性的问题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章节三:观察和倾听除了进行有效的交流,观察和倾听也是读懂孩子心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我们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例如,孩子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以及日常行为都能反映他们的情绪和需求。
同时,我们也要倾听孩子的话语和表达,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章节四: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是读懂孩子心理的重要一环。
通过帮助孩子学会识别、表达和调节情绪,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我们可以教授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和策略,例如深呼吸、冷静思考和积极应对挑战等。
这些技巧不仅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处理情绪,还能提升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章节五: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需求。
我们不能期望所有孩子都按照同样的模式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并根据不同的孩子给予个性化的关注。
通过了解孩子的个人特点和需求,我们能够更好地读懂他们的心理状态。
章节六:关注孩子的社交关系社交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需要关注孩子与家庭、朋友和同伴之间的互动。
通过观察孩子在不同社交环境中的行为和情感反应,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社交能力和需求。
五个方法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五个方法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复杂而神秘的,作为父母或者教育者,我们应该努力去理解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
只有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
本文将介绍五个方法,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方法一:倾听是关键孩子有时候需要发泄情绪,他们希望有人能倾听他们的心声。
作为家长或者教育者,我们要时刻保持耐心,给予孩子足够的倾听空间。
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时,不要打断或者质疑,而是要给予积极的反馈和理解。
这样,孩子会更加信任你,愿意与你分享他们的感受和困惑。
方法二:建立信任关系建立信任关系是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基础。
要让孩子相信你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人,需要用行动去证明。
与孩子相处时,要保持积极的互动,尊重他们的个人空间和隐私。
同时,遵守与孩子的约定和承诺,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关爱。
当孩子感受到你的信任,他们会更加愿意与你分享他们的内心世界。
方法三:观察和关注细节孩子的内心世界常常通过细节和举止表露出来。
作为家长或者教育者,我们要观察和关注孩子的行为和言语,以及他们与周围环境的互动。
当孩子展现出异常的情绪或者行为时,我们要及时察觉并与他们沟通。
通过观察和关注细节,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
方法四:鼓励表达情感有些孩子不擅长表达情感,他们可能会把负面情绪埋藏在内心深处。
作为家长或者教育者,我们要鼓励孩子表达情感,让他们学会正确地处理情绪。
可以通过绘画、写作、音乐等方式,帮助孩子表达内心世界。
同时,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理解,让他们感到安全和舒适。
方法五:提供学习机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给予孩子学习的机会。
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如绘画、音乐、运动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同时,要给予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提供学习机会,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总结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是父母和教育者的责任,也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透过日常行为读懂孩子内心读后感
透过日常行为读懂孩子内心读后感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需要用心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地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
然而,很多父母往往忽略了通过日常行为来读懂孩子的内心。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透过日常行为读懂孩子内心。
首先,父母需要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形成一些固定的作息和规律,比如按时起床、按时睡觉、按时吃饭等。
这些习惯反映了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心理需求。
父母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生活习惯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比如孩子是否喜欢独自一人玩耍,还是喜欢与小伙伴一起玩耍。
这些细节的观察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特点。
其次,父母需要关注孩子的情感表达。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情感问题,比如情绪波动、情感纠葛等。
父母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情感表达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比如孩子是否经常哭泣、是否喜欢表达自己的情感等。
这些细节的观察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感状态,从而更好地引导孩子处理情感问题。
最后,父母需要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表现出各种行为问题,比如调皮捣蛋、不听话等。
父母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比如孩子是否因为某些原因而表现出调皮捣蛋的行为,还是因为缺乏父母的关注和支持而表现出不听话的行为。
这些细节的观察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的行为背后
的原因,从而更好地引导孩子纠正行为问题。
总之,透过日常行为读懂孩子内心是教育孩子的重要一环。
儿童心理学:孩子的内心世界
儿童心理学: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展示着他们的内心世界。
作为成年人,我们常常想要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情绪,但有时我们可能会感到困惑或无助。
这就是儿童心理学的重要之处,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帮助孩子们的方法。
一、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各种情绪和感受。
他们可能会感到害怕、焦虑、兴奋、好奇、快乐、悲伤和愤怒。
这些情绪和感受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基于他们的经历、环境以及他们与周围人的关系。
了解这些情绪和感受背后的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孩子们的行为。
二、孩子的情感表达孩子们的情感表达方式与成年人不同。
他们可能会通过大喊大叫、哭泣、发脾气等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情绪。
这是因为他们的情感调节能力尚未完全发展,需要通过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作为成年人,我们需要耐心和理解,帮助他们学会更成熟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孩子们开始了解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逐渐形成自我认知。
为了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我们可以与他们进行对话,倾听他们的感受和想法,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自尊心,促进他们自我认知的发展。
四、沟通的重要性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是理解他们内心世界的关键。
通过沟通,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需求、愿望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
在与孩子交流时,我们需要耐心、开放和理解,避免使用指责或批评的语言。
这样的沟通方式可以帮助孩子们感到被尊重和理解,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五、引导孩子面对挑战孩子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如学习困难、社交问题、家庭冲突等。
作为成年人,我们需要引导他们面对这些挑战,帮助他们建立应对困难的能力。
我们可以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提供资源和建议,以及积极的反馈和奖励。
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应对困难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感到被关心和支持。
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理
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理要读懂孩子的心理,家长或者教育者需要一定的观察力、耐心和洞察力。
孩子的心理世界是复杂而微妙的,他们可能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所以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很多时间和努力。
这里提供一些方法来读懂孩子的心理。
第一,倾听和观察倾听和观察是理解孩子内心的第一步。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表达方式,所以要有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言语和观察他们的行为。
注意他们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眼神,这些都能提供对他们内心感受的线索。
要时刻保持关注并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情感。
家长或者教育者需要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孩子感到自己的意见和感受都被接受和重视。
避免打断孩子说话的习惯,同时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自己。
第二,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对于读懂他们的心理非常重要。
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与他们交流,并尽量避免用过于繁琐或抽象的词汇。
使用开放式的问题来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例如,不要问:“你今天过得怎么样?”而是问:“你今天做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这样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谈论自己的体验和情绪。
同时,要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和鼓励,不过多批评或制造压力。
学会倾听和理解,不仅有助于建立亲密关系,还能让孩子更容易敞开心扉,与家长或者教育者分享他们的内心世界。
第三,理解孩子的阶段特点和发展需要孩子的心理在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了解这些能够更好地读懂孩子的心理。
例如,幼儿期的孩子可能更注重感官体验和游戏,他们的情绪容易波动,对于安全和稳定的环境有强烈的需求。
而青少年期的孩子则更加关注自我认同和独立性,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叛逆和挑战性的行为。
理解孩子的发展特点和需求能够更好地照顾和引导他们。
例如,家长或者教育者可以提供适宜的游戏和学习环境,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要关注他们的身体和情感需求,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关爱。
第四,关注家庭和环境因素除了孩子自身的心理特点,家庭和环境因素也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深远影响。
读懂孩子心得体会
读懂孩子心得体会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与孩子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然而,孩子的内心世界往往是复杂而难以捉摸的,我们很难真正读懂孩子。
在我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了一些读懂孩子的方法和技巧,分享给大家。
倾听是关键孩子的内心世界往往是充满矛盾和挣扎的,他们需要有人来倾听他们的心声。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学会倾听,而不是仅仅是听。
倾听是一种主动的、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情感和需求。
在倾听孩子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不要打断孩子的话,让他们说完自己想说的话。
•用肢体语言和眼神来表达自己的关注和理解,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支持。
•不要批评或者指责孩子的想法和行为,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性。
观察是必要的孩子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够反映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需要通过观察来了解孩子的情感和需求。
观察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情感和行为,从中寻找线索和信息。
在观察孩子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观察孩子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动作,从中寻找线索和信息。
•观察孩子的行为和行动,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观察孩子的社交行为,了解他们的朋友和交往方式。
•观察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沟通是必须的沟通是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必要途径。
通过沟通,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困惑。
在沟通孩子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与孩子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重要性。
•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方式与孩子沟通,让孩子容易理解和接受。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要批评或者指责孩子的想法和行为。
•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和困惑,提供支持和建议。
理解是关键理解是读懂孩子的关键,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情感和需求,从中寻找共鸣和联系。
理解需要我们放下成见和偏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性。
教师读懂孩子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启迪心灵,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要想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读懂他们的心,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细心和爱心。
以下是我对读懂孩子心得的一些体会。
首先,要学会倾听。
倾听是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第一步。
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孩子都有自己的故事,只是缺少一个倾听者。
作为教师,我们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需求。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孩子的心理动态,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
其次,要学会观察。
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蕴含着他们的内心世界。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心理需求等。
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可能是因为他们内心渴望表达;有的孩子沉默寡言,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安全感。
只有用心观察,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走进他们的心灵。
再次,要学会沟通。
沟通是桥梁,是教师与孩子心灵交流的纽带。
在与孩子沟通时,我们要放下教师的架子,用平等、真诚的态度去倾听、去理解。
同时,要学会运用多种沟通方式,如言语、肢体、眼神等,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此外,还要善于运用鼓励、表扬等激励手段,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此外,要学会尊重。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的成长。
不要因为一时的成绩好坏而否定一个孩子,更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他们。
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可能。
最后,要学会关爱。
关爱是教师读懂孩子心灵的关键。
我们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关心他们的生活。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援手,给予他们温暖和力量。
同时,还要关心孩子的家庭,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读懂孩子的心,需要我们用心去倾听、观察、沟通、尊重和关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不断成长,收获满满的幸福。
如何读懂孩子心里情绪
如何读懂孩子心里情绪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社会的未来。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社会的关怀。
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到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给予孩子适当的关爱和帮助。
本文将就如何读懂孩子心里情绪展开探讨。
一、学会体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孩子的情绪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孩子会表现出烦躁、失落等情绪。
因此,作为父母,我们应当学会认真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了解孩子内心所感所想。
可以通过孩子的表情、语言和行为来解读孩子的情绪状态。
二、给孩子留足够的私人空间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
家长不应当过度约束孩子,限制孩子的自由活动。
给孩子留足够的私人空间,让孩子有机会开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自己的特长。
同时,也需要关注孩子的社交活动,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孩子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建立亲密的家庭关系家庭是孩子情感世界的根基和源泉,要想读懂孩子的心理变化,必须与孩子建立起亲密的家庭关系。
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到被爱和被关怀,增强孩子的自信和安全感。
同样,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理解和支持,也是关键因素,需要用心经营和维护。
四、适时给予孩子帮助和支持孩子还没有完全成熟和独立,需要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帮助和支持。
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家长需要给予孩子耐心的倾听和理解,可以鼓励孩子勇敢面对困难,同时也要与孩子一起制定应对策略。
在孩子表现出积极向上的行为时,家长也应当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五、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如何教育好孩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要想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需要认真研究孩子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兴趣爱好。
同时,也需要理智处理家庭教育中的矛盾和冲突,避免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负面影响。
最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
做好孩子的情感照顾和教育工作,既是家庭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
读懂孩子的心摘抄和感悟
读懂孩子的心摘抄和感悟
读懂孩子的心需要父母或监护人投入时间和精力,与孩子建立密切的联系,并了解孩子的想法、感受和需求。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孩子读懂自己的方法和建议:
1. 倾听孩子的意见和感受: 当孩子与你交流时,请尽可能倾听
他们的意见和感受。
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意见和感受被认可和理解。
2. 尊重孩子的选择: 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让他们能
够自己做出选择。
这样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尊重,并且有参与决策的机会。
3. 表达情感和关心: 让孩子知道他们很重要,并且你关心他们。
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爱和关注。
4. 以身作则: 孩子们往往会模仿他们的榜样。
因此,作为父母,需要在行为上表现出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以帮助孩子理解正确的价值观。
5.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孩子们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因此,父母可以鼓励孩子说出他们的感受和想法,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并且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
孩子的心是敏感和诚实的,如果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就会表达
出他们内心真正地感受和想法。
通过倾听、尊重和支持孩子,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发展出健康的人际关系和自我认同感。
读懂孩子的心读书笔记摘抄
读懂孩子的心读书笔记摘抄《读懂孩子的心读书笔记摘抄》是一本以教育心理学为基础的书籍,旨在帮助父母、老师和其他与孩子互动的人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以下是一些摘录和思考。
1. 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父母和他人的关爱、认可和支持。
如果我们能够倾听他们的需求,并积极回应,他们会感到被重视和被照顾,从而建立起安全和稳定的情感基础。
2. 观察和倾听:与孩子的有效沟通是建立理解的关键。
观察他们的行为和情绪表达,并倾听他们的声音和心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
同时,不要过于干预和指导,给予他们充分的空间表达自己。
3. 培养情商:情商是指个体情绪管理和社交技能的能力。
通过培养孩子的情商,我们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以及与他人建立健康的关系。
教育者可以通过模范行为、情感教育和情绪管理训练等方式,帮助孩子培养情商。
4. 理解孩子的发展阶段:孩子的认知和情感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了解各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和需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与他们相处和教育他们。
例如,幼儿期的孩子更注重感官体验和情感表达,而青少年期的孩子则开始关注自我认同和独立性。
5. 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能力和方式来表达自己。
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积极的自我形象。
这本书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读者提供了具体的案例分析和教育建议。
它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并提供了一些方法和技巧来促进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和理解。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和孩子们建立起积极和健康的关系,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
读懂孩子做孩子的知心人
读懂孩子做孩子的知心人
作为家长或者教师,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找到一个知心的人,能够倾诉自己的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快乐和烦恼。
然而,孩子们往往不愿意与父母或者老师沟通,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父母和老师不理解他们,或者是因为他们害怕被批评或者惩罚。
作为孩子的知心人,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倾听
孩子们需要有人倾听他们的心声,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批评。
当孩子向我们倾诉自己的烦恼时,我们应该认真倾听,理解他们的感受,而不是立刻给出解决方案或者批评他们的行为。
2. 关心
我们需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和成长,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以及他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玩耍、聊天、读书等方式来加深我们之间的关系,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爱护。
3. 鼓励
我们需要给孩子鼓励和支持,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和取得成功。
当孩子面临挫折和困难时,我们可以给予他们鼓励,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4. 尊重
我们需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独立和自主性。
当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时,我们应该认真听取并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让他们体验到自己的权力和自由。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成为孩子的知心人,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不再孤单,找到一个可以信任、倾诉和分享的人。
教育心理解析如何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教育心理解析如何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的内心世界,如同一个神秘而多彩的花园,充满了各种奇妙的想法、情感和渴望。
作为教育者和家长,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还能建立起更加亲密和信任的关系。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读懂他们的所思所想呢?首先,我们要学会倾听。
倾听不仅仅是用耳朵听到孩子说的话,更是用心去感受他们话语背后的情感和需求。
当孩子向我们讲述他们的经历、想法或者问题时,我们要停下手中的事情,全神贯注地看着他们,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尊重。
不要急于打断或者评判,让他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
比如,孩子放学回家后兴奋地说:“今天我在学校画了一幅画,老师表扬我了!”这时候,我们不要只是简单地说一句“不错”,而是可以进一步询问:“画的是什么呀?老师怎么表扬你的?”通过这样的倾听和互动,孩子会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重视,也更愿意与我们分享更多。
观察孩子的行为也是理解他们内心世界的重要途径。
孩子的行为往往反映了他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比如,如果孩子突然变得不爱说话、不爱玩耍,可能是在学校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如果孩子频繁地发脾气、哭闹,也许是他们内心感到不安或者焦虑。
我们要细心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尝试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孩子的兴趣爱好来了解他们的内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这是他们个性和天赋的体现。
比如,喜欢画画的孩子可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热爱运动的孩子可能充满活力和竞争意识。
我们可以支持和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这个过程中与他们建立更深入的交流和理解。
理解孩子的发展阶段也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比如,年幼的孩子可能更注重直观的感受和体验,他们通过触摸、观察来认识世界;而青少年则开始对自我和周围的社会有更深入的思考,会面临自我认同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挑战。
慧眼观察洞悉内心
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之间的 交往是必不可少的,他们与自己熟悉的 同伴用自己了解的方式进行着交流,作 为旁观者,我们在观察孩子游戏情况时, 需要更多关注孩子之间的交流情况。很 多时候我喜欢静静地观察,不介入,课后 马上以白描的方法记录下孩子的情况。
有一次,在游戏讲评时,我听到 W 在 告状,说 Z 在小吃园时不顾顾客很多,与 C 两个人在后面忙,害得 W 一个人很忙, 顾客都排起队来了。Z 申辩说:自己在做 娃娃家的订单,娃娃家需要一份特制的 给娃娃吃的面条,所以我在制作呢。W 继续告状,说自己一个人有多忙,我听了 没有马上评判,而是拿出录音,把刚才在 小吃园发生的事放给孩子们听。原来的 事情还有很多细节,孩子们一下子都不 能回忆出来,通过录音,把他们之间的一 些对话都放出来了。游戏后,我对着录 音把孩子们的交流用白描的形式记录下 来,我在记录时,尽量用孩子们的原话, 其他孩子也跟着我一起还原了游戏的情 景,知道了孩子们为什么在争吵,也知道 了真实的游戏情境。
······ 争吵声还在继续,贾贾和朱朱两个 人站着听了一会就走了。小舞台上孩子 表演继续着,小舞台的门口依然没有卖 票的人,孩子们依然投入地跟着音乐在 表演自己喜欢的节目。我悄悄走过去, 提醒了欣欣,你先去卖好票再去参与演 出,欣欣听了我的话,马上就过去卖票, 演出继续进行着。讲评的时候,当我把 这个问题提出的时候,许多孩子纷纷说 出了自己的建议:小舞台应该有卖票,不 然看戏的人就不可以进来。小舞台卖票 的人可以轮着······孩子们的建议都很 好,并通过讨论都明白了小舞台卖票者 的重要,并知道下次可以大家轮流着卖 票的。我想在每一个游戏中,都会发生 这样的情况,当孩子们发生问题时,教师 观察到了这种现象之后及时地进行指导 和解惑,那么孩子的游戏水平会得到进 一步提高吧! 提高记录的意识。在任何时候都不 要忘记带一支笔,随时记录儿童的言行, 即使你觉得这些并不是“闪光点”,对孩 子来说也是重要的。在反思分析中调整 儿童活动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调整 自己的教育行为,那么你与孩子的距离 会越来越近。
读懂孩子的心摘抄
读懂孩子的心摘抄
1.相信孩子:孩子需要被理解和支持,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是有价值的。
不要否定他们的感受,而是给予肯定和支持。
2. 接纳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需要被接纳和尊重。
无论他们的行为或想法与我们是否一致,我们都应该接纳他们,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和信任。
3. 倾听孩子:倾听是沟通的基础,孩子需要被听取和理解。
与孩子沟通时,要给予充分的时间和关注,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4. 给予孩子自主权:孩子需要有自己的主见和决策能力。
我们应该让孩子参与决策,并给予他们自主权,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信心。
5. 爱与关怀:爱是孩子成长的基础,我们应该给予孩子充足的爱和关怀。
无论孩子面临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在他们身边支持和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和关心。
6. 建立规矩:规矩是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我们需要为孩子建立一套清晰的规矩和纪律,让他们知道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7. 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样可以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内心的想法和方法
孩子内心的想法和方法作为父母,我们非常关心孩子的外在表现,比如成绩、行为、身体状况等等。
然而,我们有时可能会忽略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孩子的内心世界非常复杂,它包括各种各样的想法、情感和体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孩子内心的想法和方法。
一、孩子的内心想法1. 孩子想得到认可和关爱孩子想要得到父母和家人的认可和关爱。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家里最重要的人,能够吸引家人的注意力和关爱。
此外,孩子也会寻求其他人的认可和关注,比如老师、同学和其他亲戚。
2. 孩子渴望自由和独立虽然孩子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指导,但他们也很渴望自由和独立。
孩子希望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生活,并拥有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当我们对孩子过度保护和控制时,他们可能会感到沮丧和失望。
3. 孩子害怕失败和批评孩子很容易感到自卑和害怕失败。
他们害怕犯错,担心遭受父母或老师的批评。
因此,我们需要耐心地引导孩子,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错误和缺点,鼓励他们学会从失败中反思并成长。
4. 孩子需要自我表达和沟通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表达方式。
他们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希望能够被理解和接纳。
因此,我们需要倾听孩子的想法,给予他们充分的表达空间,同时也需要教会孩子如何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
5. 孩子渴望被认可和尊重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孩子希望被认可和尊重自己的个性,不希望被强制改变自己。
因此,我们需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特点,不要强制要求他们去追求我们的期望。
二、让孩子学会正面处理情绪和情感1. 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情感当孩子面对情感困惑或挫折时,我们需要学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情感,并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当孩子感到被理解和接纳时,他们会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2. 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当孩子感到沮丧和挫败时,我们需要鼓励他们学会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比如,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和思路,让他们学会从多个角度来看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的方法理解孩子话语的背后含义对孩子的言语进行“再过滤”孩子的语言表达往往都非常的简短。
但言语并不能完全表达所有的信息和感情,因此,父母还要读懂孩子的肢体语言。
不仅如此,很多时候孩子的话语并不是孩子的“初衷”,为此,父母辨别孩子话语的真正含义也是非常重要的。
(1)孩子的谎言是想象的结果五六岁孩子说谎80%的情况下都不是故意的,很多情况下都是他们想象力的结果或表达愿望的方式,很少故意要欺骗父母。
一个名叫南婷的六岁小孩,有一次对幼儿园老师说:“老师,我爸爸买新车了。
”“是吗?买什么车了?”“买奔驰了。
”“是吗?那你肯定坐过了吧,感觉怎么样啊。
”“爸爸开车,我坐在旁边,妈妈和弟弟坐在后面。
我们带着紫菜包饭去公园野餐。
”“那你肯定很开心喽。
”“……”“怎么了?”“老师,我刚才说谎了。
我爸爸没有买新车,他是一名司机。
对不起,老师。
”“老师觉得你把故事编得很好啊,觉得你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呢。
没关系,你不是在说谎。
”这是笔者亲耳听到的对话。
经过老师灵活合理地处理,那个孩子从说谎鬼变身为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如果这时老师对她说:“你说谎是不对的,你爸爸买不起这样贵的车啊。
下次不要说谎了”,这样的口吻很容易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
而像上面那位老师的处理方法则能避免这样的伤害。
孩子生活阅历不丰富,所以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想象力也非常丰富。
当一些新的影像浮现在大脑中时,孩子们用语言表达出来,于是变成了谎话。
上面南婷的例子就属于这种情况。
所以一定要把孩子的谎话听完,不要轻易地给孩子判上“教养差”、“品德差”的死刑。
这可能会在无意间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
孩子的谎话:实现某种愿望的表现,南婷谎话的背后,其实还隐藏着她的愿望。
分析孩子的谎话,可以看出孩子们倾向于说:“我做××了。
”其实这句话隐含含义是“我想要做××。
”“我想要××。
”南婷的希望就是这样的。
我家也能买好车。
因为爸爸常常开别人的车。
我们一起开车去野餐。
因为家里没有车,只能打的去。
我想和家人一起去野餐。
因为一年也去不了一次野餐。
因为南婷内心有这种愿望,所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就变成了“爸爸买奔驰了,全家去野餐,带着紫菜包饭去的”。
(2)孩子的谎言:认知能力不足的表现孩子的谎言有时候不符常理,不合逻辑。
这主要是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知识范围,认知能力不足的缘故。
比如说:刚吃完巧克力,却说自己没吃;没吃过药,却说自己已经吃了。
这种情况是因为孩子的知觉力不发达导致的。
但如果孩子年龄比较大,已经过了这种时期,就得好好确认一下孩子的真实情况了。
孩子故意说谎时会紧张不自然。
●结巴孩子有意识说谎时,话语会变得非常不流畅。
在这种情况下,当孩子正结结巴巴说话时,可以向孩子发出警告。
可以说“你这孩子,又想说谎话了吧”诸如此类的话。
●不敢直视人孩子说谎时常常不敢直视人,逃避目光。
这种情况下应先完整地听完孩子的话,再做定夺。
孩子站着说话时,姿势会非常不自然。
捏手指、舔手指、把手背到身后。
平时不这样的孩子也会突然变得结巴,不敢正视别人眼睛。
这时可以判定孩子的话十有八九有问题。
当孩子故意说谎时,父母应该怎样回应呢?很简单。
孩子向父母说谎时,父母只需顺着孩子的谎话进行接话和回答就可以了,不需要做其他的工作。
比如说可以这样接话“是吗?怎么变成这样的啊?”“那接下来呢?”南婷家没有车库,当然没有放奔驰车的地方。
当南婷说谎时对车存放在哪儿的内容事先不会做准备,所以说不了三句,她的谎话就会被戳穿。
“这真有趣。
接下来怎么样了?”经常这样询问的话,谎话就不攻自破了。
“你竟然想骗妈妈?你骗得过爸爸,也骗不了我!”“你这小子,小小年纪学什么不好,竟然学说谎,跟谁学的!”“我教育孩子太失败了。
给你花钱上辅导班,请家教,真是白费了!”父母不应该像上面那样回答孩子。
教育孩子的原则是通过谆谆教导,引导孩子自身明白说谎的不正确性,进而揭开孩子说谎的原因,从而更好地让孩子健康成长。
妈妈要是死了就好了有时候孩子的话语不能单纯从字面上理解含义,得明白字面意思背后的含义。
笔者在大学工作时,曾看过一位女教授女儿(小学五年级)的日记本,上面写着“妈妈要是死了就好了”。
这句话不止一次地提到。
那位妈妈看了后特别吃惊,所以过来向我咨询。
当了解完她们家庭背景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后,答案很快水落石出。
事情是这样的,这个小女孩很早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
在家里,小女孩非常喜欢父亲,她父母的关系一直很好。
小女孩以为自己的妈妈独占了爸爸,所以对妈妈充满排斥和怨恨。
于是就在日记本里写下上面那句话。
如果不知道这种情况而随意地处理的话,也许会造成不可预料的严重后果。
“我肚子疼”的潜台词是“我不想去上学”。
学习成绩上不去,明天考试,没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想见到那个同学,讨厌见老师,所以今天不想去上学了。
于是早上起床打算吃早饭时,开始装作肚子疼,以此作为不去学校的理由。
上述情形也许很多有孩子的人已经经历过了。
这时候,父母们应该察言观色,仔细地问清缘由。
孩子不想去学校肯定是有理由的。
不要动手打孩子,而是亲切、关心地询问孩子,帮助孩子打开心结。
有时候孩子的话语中可能会含有一些不中听的内容,对此,父母一定要理解孩子而不是以道德和善恶的标准来断定孩子的言语和行为。
透过绘画看孩子们的世界孩子的画会说话不要忽视孩子画的每一张画。
就像涂鸦里包含着很多“秘密”一样,孩子画的小小图画中也同样含有他们内心的想法。
一位妈妈偶然间看到孩子图画本上的一张图画,十分惊讶。
这张画上画着一个女人,脸被涂成了绿青色。
“哪有这样的人啊,又不是什么小丑,脸怎么涂成这样,这个是谁啊?”“妈妈啊。
”“你这孩子,妈妈的脸怎么这样?”“可我就想这样画。
”那位母亲带着那幅画来找我,本来是让她和孩子一起来的,但孩子却没有来。
后来我见到这张画的作者——一个五年级的小男孩,听他讲了事情的经过。
“妈妈嘴上说爱我,但实际上只关心姐姐和弟弟,对我一点都不关心。
姐姐和弟弟要东西时,她总答应得非常干脆,但是轮到我时,她老推托,很多时候都会拒绝我。
所以有时我很讨厌妈妈。
”这就是那个孩子对我所说的话。
于是,我找到那位母亲,向她建议说:“今天孩子放学回到家时,您一定要拥抱一下孩子,要摸一下孩子的脸,温柔地对他说,‘珉秀,你不知道妈妈是多么地爱你,妈妈永远爱你。
’”之后,我不清楚这个孩子到底改变了多少,但我相信这个孩子对妈妈的态度一定会有很大的改观欣赏孩子画的方法:原理孩子在没有监视和特殊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画比在学校和辅导班完成的画更能反映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
接下来就以孩子独立完成的绘画为中心,介绍几种读懂孩子内心的方法。
(1)绘画是孩子代替语言表达内心想法的一种方式孩子的画虽然在大人的眼里总是没有头绪、没有逻辑,但却隐含着很多“秘密”。
两三岁的小孩在洁白的墙上或地面上涂画的圆圈其实并不是普通意义的圆圈。
他的本意不是想画圆圈,而想说“妈妈,抱抱我”或是“妈妈,我漂亮吗”“妈妈,我爱你”诸如此类的内容。
图画内容的丰富程度和孩子的表达能力息息相关。
图画内容越复杂,孩子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就会越丰富。
图画内容变复杂说明孩子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也越来越深。
因此孩子的词汇量越多和句子长度越长,表达便越来越复杂。
例如,孩子从最初只画几个圆到后来画三角形、四角形、椭圆、射线、格子花纹、螺旋形,这种转变也就意味着孩子的语言从最初的“爸爸妈妈,嘟嘟笛笛”的婴儿语发展为“妈妈坐车出去”这种稍微复杂的表达。
(2)绘画反映孩子的思想和生活经历观察孩子的画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对周边事物的认识程度以及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的生活轨迹,甚至可以看到孩子所经历事件的性质和类型。
(3)绘画折射出孩子的“自我形象”孩子在画画时会在脑中浮现出一定的图像,即用内心将图画勾勒了出来。
这其中以人物的形象为中心。
但人物的形象很多情况下就是孩子自身。
例如,仔细观察著名画家们所画的画,不难看出很多情况下他们的人物画是和自己的形象是非常相像的,这是因为眼中的人物形象传入大脑后变为一种心象,它也许会成为心中固有人物像的模板,而模板通常是自己。
因此可以说画能表现出孩子的“自我形象”。
(4)绘画是孩子创造性思考的产物)孩子的绘画作品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画中可以反映出孩子独特的素描、写生、色彩、主题等。
他们的画中不含有任何世俗偏见,大部分都是出自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所以可真实地流露出孩子的欲望、希望、对问题的认识、性格特征、自我认识等。
(5)绘画表达孩子的各种需求观察孩子的画,可以看出孩子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社会需求状况。
(6)绘画反映出孩子对生活环境的认识孩子的图画能真实地反映出家庭环境、家庭关系、对学校生活的态度、同学关系等,从中可以察觉他们有没有烦恼、反抗、不安的情绪,现在是不是幸福等。
(7)绘画可以折射孩子的无意识世界和精神状况孩子的图画可反映出孩子无意识的动机、欲望、梦想、愿望、矛盾,甚至是精神问题等。
考虑到以上几点,家长们一定要留心观察,认真分析孩子的绘画作品,真正地读懂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看懂孩子绘画作品的几种固有模式(1)看构图仔细观察孩子绘画构图可发现很多情况都是一种心理上的投映(投映:内心深处本人不了解的感情等在画中的反映)。
因此,仔细分析构图的话,很有可能会窥测到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
看懂构图是理解孩子图画的第一步。
(2)看色彩画中的色彩通常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色彩有着不同的概念。
画中的色彩通常会体现画者的自我机能(自身是怎样运转的)和存在机能(生命是怎样运转的)。
也就是说,通过色彩表达自我主张、自我否定、饥饿、排泄问题等自我机能以及生活热情、无力、死亡、疾病斗争等存在机能。
不同的色彩同精神世界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3)看主题或内容画的主题或内容能够反映自己的意识世界、关注的事、世界观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反应和防御机制。
(4)看线条画画时,如果仔细观察蜡笔、彩笔或铅笔等的痕迹或用力大小,就会发现其中也隐含着人心灵的轨迹。
孩子的画可真实反映出他们的性格特点。
读懂构图的方法观察孩子的画,可以发现画内容的80%是自己的脸及身体的投映,剩下的20%主要是自己的家、学校及身边环境的投映。
在构图中,画的中心主题,对象的倾斜方向及其空间排列位置都能够反映孩子的内心想法。
孩子的画中,30%~40%画的是自己的脸,30%~40%画的是自己的身体,剩下的20%~30%画的是周围环境。
(1)通过色彩诊断孩子的精神和身体状况孩子对色彩的使用也能反映出孩子的精神和身体状况。
分析孩子在画中心位置经常用的颜色或最显眼的颜色,可以得出以下结果:白色:警戒心和失败感。
黑色:恐惧心,对“神经质”妈妈的反应。
红色:不满、刁难、攻击、健康、有活力。
橙色:极度缺乏爱。
黄色:非常渴望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