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道德 宗教的区别与联系
14-2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亲的行为激起了公愤。司法部门经查证核实,以遗弃
罪判处小英有期徒刑四年。
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
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联系
体现、维护
我国法律
补充、支持、促进
社会主义道德
案例二:
“110吗?我们撞坏了路灯„„”《成都日报》的一则 报道,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蔡欣芸与丈夫徐廷生清 晨驾车去接一位朋友,倒车时不慎撞坏街边一盏路灯,但没 人看见。送走朋友后,他们立即返回事发现场,在寻找路灯 管理单位未果的情况下拨打了110。之后,经巡警指点,夫妇 俩先到街道办事处了解到管理单位,再联系问清了具体负责 的公司,然后主动上门赔偿,并谢绝了公司因感动于他们的 自觉精神提出的折价意见,照4980元的灯价加安装费全额赔 付。
小结:
1、道德的基本内涵 法 律 与 道 德 的 关 系 2、道德与法律的共同点 3、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4、道德与法律的联系 5、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道德的基本内涵
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 约束着人们最基本的行为,促 使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言行, 在是与非、善与恶、公正与偏 私、荣誉与耻辱等方面作出选 择和判断。
道德与法律的共同点
法律
特殊社会规范
社 会 规 范
纪 律 道 德 宗 教 一间每晚都邀请同伴跳舞到深夜。那咚嚓嚓的 跺脚声震得顶灯直晃,更令人心烦的是摇滚 乐每晚都吵到深夜,扰得四邻不安,也严重 妨碍了马丽的学习及邻居的休息,邻居们已 经多次与舞迷夫妇交涉,可他们就是不听。 不得已最后小郑将这对夫妇告上法庭,通过 法律手段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
论法律、道德与宗教在调整社会关系中的功能联结
在 人 类 历 史 发 展 的进 程 中 ,作 为人 类 社 会 文 明 产 物 的法 律 、道 德 、宗 教 均 发 挥 着 调 整社 会 关 系 、维 护 社 ,我 国 在构 建 新 型 社 会 关 系 ,推进 市 场 经 济 发 展 、建 设 政 治 文 明 和 生 态 文 明
经广泛 使用 ‘ 宗 教 ’这 一 术 语 了 。 … … 按 当今 普 通 群
众对 ‘ 宗 教 ’一 词 所 接 受 的 定 义 ,宗 教 是 对 超 自然 力 量 、宇 宙 创 造 者 和控 制 者 的 膜 拜 与 尊 敬 ,并 给予 信 众 以心 灵 寄 托 并 延 续 至 死 后 的 信 仰 体 系 。 ” 笔 者 也 较 为 认 同这 一 观 点 。 中 国在 历 史 上 有 所 谓 “ 三教 ” 、“ 三 教
论法律 \道德与宗教在调整社会关系中的功能联结
口 廖 原 ( 苏州大学,江苏 苏 州
摘
2 1 5 0 0 6 )
要 : 法律 、 道 德 和 宗教 都 是 人 类 文 明 的 产 物 ,在 人 类 历 史 的 发 展 进 程 中发 挥 着调 整 社 会 关 系 、 维 护
社 会 秩 序 的 作 用 。 在 我 国传 统 社 会 中 长期 形 成 的 工 具 主 义 思 想观 念 对 法 律 、 道 德 和 宗教 等 有 着 深 刻 的 影 响 ,
其 中的 工 具 主 义 倾 向被 过 分 张 扬 ,其 结 果 是 :手 段 与 目的被 割 裂 , 法律 信 仰 、 道 德 自主 性 与 主 体 性 被 忽 视 .
等 等 。 这 种 根 深 蒂 固 的 工 具 主 义 思 想 不 利 于 深 入 推 进 我 国政 治体 制 改 革 、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以 及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 因此 ,在 新 的 历 史 时期 有 必要 正 确 地 处 理 法 律 、 道 德 、 宗教 之 间 的 关 系 , 法律 对 于 道 德 和 宗教 要 适 当介 入 ,
法律与宗教规范关系的冲突与协调
二、法律与宗教规范的法理思考
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是现代国家宪法和法律的基本要求,但在现实中,对于宗教的法律规 制,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关键还是在于如何正确认识并看待国家法律与宗教规范之间的关系。 宗教作为一种有组织的活动,必然有自身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其教徒和信众的行为,但前提是这 种规范不得与国家法律相冲突;同样,在此前提之下,国家法律对这种规范一般是不加干预的。但如 何准确把握好两者之间的界限,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教徒也好,信众也好,实际上具有双重身 份:就其所信仰的宗教而言,他们是教徒或信众,按照宗教规范具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就他们所在 的国家而言,他们又是国家的公民,依照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享有权利,承担和履行义务。但如果两者
法律与宗教规范关系的冲突与协调
殷啸虎+
内容摘要:法律保障宗教自由,但宗教规范与宗教行为必须遵守国家法律,不得与国家法律 相冲突,违反国家法律的宗教规范将不被认可。这些都是长期以来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上 升为法律制度的理念,也是我们今天处理法律与宗教规范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宗教作为一 种有组织的活动,必然有自身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其教徒和信众的行为,但前提是这种规范不 得与国家法律相冲突。我国宪法和法律在这个问题上,相关界限是比较清晰的。首先,明确了 对宗教行为规范的宪法原则;其次,完善了规范宗教活动的法律法规体系;此外,对于一些特 殊情况,在不违反法律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变通处理。 关键词:法律与宗教宗教自由规范关系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统战基础理论上海研究基地研究员。 本文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统战基础理论上海研究二基地研究课题《国法与教法关系研究》的最终成果。范政强同学参与了 本课题的研究,并对本文撰写提供了帮助,特此致谢。 [1]《“三改一拆”妨碍宗教信仰自由吗?》,《浙江日报》2014年6月30日第1版。 [2]“招远杀人案三被告当庭拒绝认罪”,载新浪http://news.sina.eom.en/e/zg/lrs/2014—08-21/1901188.html,2014年8月22E。 ・39・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法律和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维护社会秩序和规范人们行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尽管法律和道德有着相似之处,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关键的区别和联系。
首先,法律是由国家或政府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规则和准则,旨在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法律通常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具有强制力和可执行性。
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将受到法律制度的制裁和处罚。
与之不同,道德是指人们对于善恶、对错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道德并非由政府或法律机构制定,而是通过社会和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式形成。
道德并没有强制力,它更多地依赖于个人的自律和内心的道德判断。
然而,法律和道德并非完全独立,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互动。
首先,法律往往反映了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
法律的制定通常基于社会公正、人权保护、公共利益等道德原则。
法律的存在和执行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的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其次,道德可以影响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当社会对某种行为普遍认同为不道德时,政府和立法机构可能会采取措施制定相应的法律来禁止或限制这种行为。
然而,法律和道德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区别。
首先,法律是强制性的,而道德是自愿性的。
法律通过法律制度和执法机构来保障其实施和执行,而道德依赖于个人的内心和自律。
其次,法律是具体和明确的,而道德是抽象和模糊的。
法律通常以具体的法律条文和规则的形式存在,而道德更多地是一种价值观念和准则,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南。
在现实生活中,法律和道德往往是相互补充和相互作用的。
法律的存在和执行有助于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而道德的存在则提供了一种更高层次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法律和道德的共同作用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谐和有序的社会。
然而,法律和道德也存在一定的冲突和矛盾。
有时候,法律的规定可能与道德标准相悖,引发道德困境和伦理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可能需要在法律和道德之间做出选择和权衡,以追求更高尚的道德目标。
法律与宗教读书笔记
法律与宗教读书笔记法律与宗教读书笔记篇1法律与宗教读书笔记在阅读《法律与宗教》这本书时,我深深地被作者罗纳德·德沃金的思想所触动。
他试图通过这本书来探讨法律与宗教之间的关系,以及法律应该如何处理宗教信仰的问题。
我认为,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法律著作,更是一部关于信仰、道德和人性的哲学著作。
德沃金的观点是,法律和宗教是两种不同的信仰体系,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冲突和矛盾。
他认为,法律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宗教信仰,但同时也应该保持其公正性和客观性。
他强调,法律不应该被视为一种信仰,而应该是一种规则和原则的集合,这些规则和原则是基于事实和证据的。
在书中,德沃金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道德权利”。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道德权利,这种权利是基于他们的道德信念和价值观的。
他认为,法律应该保护这种权利,而不是限制它。
这种观点对于我来说是非常有启发性的,因为它提醒我们,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则和原则的集合,更是一种道德和伦理的体现。
然而,我也意识到,德沃金的观点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例如,他似乎过于强调了法律和宗教之间的区别,而忽略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此外,他也似乎过于强调了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区别,而忽略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这些问题让我意识到,我们需要在法律和宗教之间寻找一种平衡,以实现公正和和谐的社会秩序。
总的来说,《法律与宗教》这本书是一部非常有启发性的著作,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法律和宗教之间的关系。
我相信,这部书对于那些关注法律和道德的人来说,将是一次深刻的思考和探索。
法律与宗教读书笔记篇2题目:《法律与宗教:法律中的宗教元素与宗教在法律中的角色》《法律与宗教》是一本由著名的法律学者卡罗琳·马修斯和丹尼尔·赫尔曼所著的著作。
这本书主要探讨了法律与宗教之间的交叉点,分析了宗教在法律体系中的角色以及法律对宗教的影响。
一、背景介绍宗教和法律是人类社会中两个重要的文化现象。
宗教信仰是人们对于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崇敬,对于人们的生活、道德和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读伯尔曼的《法律与宗教》
读伯尔曼的《法律与宗教》摘要:本书以基督教传统与西方法律发展为主线,分四个章节梳理了法律与宗教的关系。
在这里,法律被看成用以解决纷争以及通过权利义务的分配创造合作纽带的程序,宗教则被界定为对于生活之终极意义和目的的集体关切和献身。
它们代表了人类生活中两个基本的方面,法律意味着秩序,宗教意味着信仰。
没有法律,人类便无法维系当下的社会;失去信仰,人类则无法面对未来的世界。
伯尔曼把宗教、道德和法律看作维持一个社会良好秩序和健康发展的三个手段。
关键词:伯尔曼;法律;宗教《法律与宗教》是由法学家伯尔曼论述的演讲集。
本书的主要观点是,法律与宗教是不同却又彼此相关的两个方面,是社会经验的两个向度。
没有宗教的法律,会退化成一种机械的法条主义。
没有法律的宗教,则会丧失其社会有效性。
伯尔曼对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社会的思考以哲学为起点,以人类学和社会学为辅佐,最终归于历史学。
正因为这涵括多个学科的广阔视野和新颖但却忠实于事实和历史的思考模式,尤其是对于历史的尊重和仰赖,使得作者的论述形成了完整、自洽而极其有力的体系。
本书开篇便提出了作者的核心观点:法律并不仅是如韦伯所说的形式理性化的“除魅”过程,法律也需要信仰的要素。
法律不是仅仅对于人们之间各种利益进行调节,它也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正义、平等、善等美德的体现。
秩序的真正动力来源于内部。
法律如果仅仅是利益的分配、实务的处理,而不涉及人类生活的终极关怀,它就是走向衰竭的。
提倡法律与宗教的关系,并不是要法律走向宗教,而是如人们在19世纪前对宗教的虔诚信仰那样,自觉、自动得生出维持秩序的动力。
本书以基督教传统与西方法律发展为主线,分四个章节梳理了法律与宗教的关系。
在这里,法律被看成用以解决纷争以及通过权利义务的分配创造合作纽带的程序,宗教则被界定为对于生活之终极意义和目的的集体关切和献身。
它们代表了人类生活中两个基本的方面,法律意味着秩序,宗教意味着信仰。
没有法律,人类便无法维系当下的社会;失去信仰,人类则无法面对未来的世界。
法律的宗教和信仰是什么
法律的宗教和信仰是什么法律是社会的基石,它的存在和实施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至关重要。
然而,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并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其中涉及到一系列的信仰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探讨法律的宗教和信仰,旨在深入理解法律背后的思想和道德基础。
法律的宗教:宗教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的宗教信仰对于法律的形成和运行都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宗教的价值观念对法律的价值取向具有指导意义。
例如,基督教强调爱与仁慈,伊斯兰教注重正义与公正,佛教追求平等与和谐,这些价值观念常常渗透到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形成一种积极的影响。
其次,宗教信仰还可以影响法律的规范内容。
例如,穆斯林国家的法律普遍以伊斯兰法为基础,犹太教对于食物和行为的规定也得到犹太教法的支持。
最后,宗教信仰对法律的适用和执行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些国家的护法制度能够保护宗教信仰自由,避免对宗教社群的侵犯。
法律的信仰:除了宗教,信仰也是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仰可以是思想信仰,如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精神;也可以是道德信仰,如人权、平等和正义的信仰。
首先,思想信仰在法律中占据重要地位。
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体现了国家的价值观和理念,它们赋予了人民权利和义务,规范了国家的运行和社会的发展方向。
其次,道德信仰也是法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权、平等和正义都是法律所追求的价值,这些信仰可以促进法律的公正和对公民权益的保护。
法律的宗教和信仰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表现出多样性。
每个国家和社会都有自己独特的法律文化,其中包括对于宗教和信仰的不同态度和理解。
一些国家倡导世俗主义,通过分离宗教和国家来确保法律的中立性和公正性;而另一些国家则将宗教作为法律的基础,法律与宗教高度融合。
这种多样性反映了不同社会对于法律和信仰关系的理解和追求。
然而,尽管法律的宗教和信仰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表现出多样性,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为社会提供普遍适用的规范,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
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思想信仰,它们都为法律提供了道德和伦理的基础,塑造了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法律与道德、宗教的区别与联系
法律与道德、宗教的区别与联系一、什么就是道德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
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
从目前所承认的人性来说,道德即对事物负责,不伤害她人的一种准则。
二、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一)法律与道德的区别1、产生的条件不同。
原始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只有道德规范或宗教禁忌,或者说氏族习惯。
法律就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阶级的出现,与国家同时产生的。
而道德的产生则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道德就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没有道德规范,整个社会就会分崩离析。
2、表现形式不同。
法律就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要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国家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等。
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
它一般不诉诸文字,内容比较原则、抽象、模糊。
3、调整范围不尽相同。
从深度上瞧,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与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图而行为,要求人们为了善而去追求善。
法律尽管也考虑人们的主观过错,但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存在,法律并不惩罚主观过错本身,即不存在“思想犯”;从广度上瞧,由法律调整的,一般也由道德调整。
当然,也有些由法律调整的领域几乎不包括任何道德判断,如专门的程序规则、票据的流通规则、政府的组织规则等。
在这些领域,法律的指导观念就是便利与效率, 而非道德。
4、作用机制不同。
法律就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与传统的力量以及人们的自律来维持。
5、内容不同。
法律就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一般要求权利义务对等,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而道德一般只规定了义务,并不要求对等的权利。
比如说,面对一个落水者,道德要求您有救人的义务,却未赋予您向其索要报酬的权利。
法律与宗教关系的法理分析
法律与宗教关系的法理分析摘要:作为调整人类行为的规范,法律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许多的法律思想都是来源于宗教,宗教也为对法律的信仰提供了内在的动力。
法律与宗教在法理学的角度上来看,在内容上、信仰价值上和功能上都存着这一定的联系。
本文从这三个方面简单阐述了法律与宗教两者关系的法理学分析。
关键词:法律;宗教;相互联系;法理分析对比中西方法律制度的构建和法律制度的贯彻实施,我们不难发现,其实目前国内的法制建设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虽然我们的法律规范已经很详细并具有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但是为什么在现实的运用仍有很多法律规范得不到执行。
这与很多因素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这里,仅仅是从宗教的视野角度来分析一下西方法律制度的外在环境,简单的思考一下宗教与法律的法理关系。
一、宗教的概述要想了解宗教与法律的关系,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宗教。
宗教是人们的一种内心确信,是人们关于社会生活的终极意义和目的的直觉知识,以及对此终极意义的个人信仰。
宗教的作用其实并不仅仅是供众人所信仰那么简单。
宗教是一种连接社会的力量。
在早期社会,宗教为人类的共同生活提供了一套共享的知识体系,通过这一知识体系人们就可以了解社会上出现的善恶,快乐与苦难。
同一宗教指引的人们的行为方式也或多或少的有着同一模式。
宗教是人类社会规范体系中的一种,它与其他社会规范处于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关系中。
宗教的问题,不管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或者是从伦理学的角度,都是一个很深邃的问题。
虽然我国信仰宗教的人数并不如西方社会中宗教信仰人数那么多。
但是我们也可以了解一下西方社会中对宗教的信仰情况,思考作宗教是如何发挥他的社会规范作用的,进而为我国的社会规范建设事业提供一个侧面的借鉴。
二、宗教与法律事实上,所有的宗教都包含着试图解释世界和人类起源的宇宙论。
从更深层次来思考,人类的“起源”与“未来”的问题或多或少的都会涉及到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再观法律,法律同样会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之中。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论述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论述法律和道德同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范畴,两者之间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又存在一定的区别。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切实提高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认识,对于全面推进我国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道德与法律的含义及主要特点(一)道德的含义及主要特点道德是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大众广泛认可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行为当中,所共同遵守的一项准则。
道德具有一定的认知功能、调节功能、评价功能。
道德的主要特点有:1.道德具有一定的价值性,其中包括:真善美等,道德所具有的价值性可以说是道德的最高层次。
2.道德具有一定的阶级性,阶级不同,其道德标准就不同,这和他所代表的阶级属性密不可分。
3.道德具有一定的共同性,虽然说阶级不同,民族不同,其道德体系就不同,但是在这其中,仍然有一大部分共同的道德标准是被我们所接受和认可的,例如:人类的尊严、平等等。
(二)法律的含义及主要特点法律,大多是指经过社会认可,并且是经我国立法机关制定并实施的强制性的行为规范。
法律的根本目的是有效地调整当前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在这样的目标下,法律应运而生。
到了今天,经过不断的演变,法律已经逐渐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法律的主要特点有:1.法律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法律是经国家机关强制制定、实施,并严格执行的。
2.法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都普遍具有一定的效力,法律所保护、制约的是我们全体公民,任何人、任何群体都受法律的制约。
3.法律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在法律中,明确规定了我们所拥有的权利以及义务,以及我们所不能触碰的底线,具有强烈的指向性。
4.法律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法律的社会性是统治阶级意志的根本体现,同时也是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法律内容的具体所在。
二、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区别(一)产生的时间不同据史料记载,法律最早产生于奴隶社会,在当时,人类经过不断地发展,逐渐进入到了私有制经济时期,统治阶级为了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就产生了不成熟的法律体系。
法律与道德二者之间的关系
法律与道德二者之间的关系引言法律与道德是人类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两个概念。
它们旨在规范和指导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尽管法律和道德有着相同的目标,但它们是以不同的方式存在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本文将探讨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法律和道德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或政府制定并强制执行的一套规则和准则,以保障社会秩序、维护公共利益和保护个人权益。
违反法律的行为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惩罚。
法律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公正。
道德是人们对行为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的规范。
它是一套关于善恶、公正与不公正的准则和规则。
道德并不由国家或政府制定,而是源自于个体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以及其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道德并不强制执行,而是基于个体的内在信仰和道德判断来指导行为。
法律与道德的联系法律和道德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互动。
虽然两者具有不同的来源和形式,但它们都试图在社会中建立秩序和公正。
一些法律是基于道德的原则制定的,而一些道德准则也可以反映在法律中。
法律反映道德一些法律是直接基于道德准则制定的。
例如,刑法规定了谋杀、偷窃等行为的处罚,这是基于道德上普遍认同的立场:尊重生命、尊重财产。
这些法律规定的目的是通过制裁违法行为来维护社会的公正和秩序。
法律保护道德法律也试图保护和维护一些道德准则。
例如,反歧视法律禁止基于种族、性别、宗教等因素进行歧视。
这是基于道德认同的原则,即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公平和平等的对待。
法律填补道德缺失有时,社会道德无法解决特定问题或情况下的行为规范。
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可以填补这些道德缺失。
例如,贩毒是一个被普遍道德谴责的行为,但缺乏道德约束无法有效遏制毒品的传播。
因此,法律的介入成为维护社会安全和健康的必要手段。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尽管法律和道德有一定的联系,但它们也存在一些本质的区别。
强制力和自愿性法律是具有强制力的,违反法律将受到制裁和惩罚。
然而,道德是基于个体内心的自愿遵循,不受直接强制力的约束。
法律与宗教规范关系的冲突与协调
法律与宗教规范关系的冲突与协调作者:殷啸虎来源:《东方法学》2015年第01期内容摘要:法律保障宗教自由,但宗教规范与宗教行为必须遵守国家法律,不得与国家法律相冲突,违反国家法律的宗教规范将不被认可。
这些都是长期以来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上升为法律制度的理念,也是我们今天处理法律与宗教规范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宗教作为一种有组织的活动,必然有自身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其教徒和信众的行为,但前提是这种规范不得与国家法律相冲突。
我国宪法和法律在这个问题上,相关界限是比较清晰的。
首先,明确了对宗教行为规范的宪法原则;其次,完善了规范宗教活动的法律法规体系;此外,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在不违反法律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变通处理。
关键词:法律与宗教宗教自由规范关系宗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部分。
因为人类需要在精神上寻找其寄托,从自身之外寻找更高的超越者,因此宗教从人类诞生起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成为了一个文明区别于人类其他文明的标志。
同时,宗教作为一种有组织的行为,必然通过相应的规范约束教徒或信众的信仰和行为,这本身也是宗教作为有组织活动的特点之一。
国家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但前提是宗教活动包括宗教规范的内容,必须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往的活跃,各类信教的人群也日益增多。
应当说,这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繁荣文化事业是有益的。
但也有少数地方和部分信教的群众在从事宗教活动过程中,不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有的甚至以所谓教规和信条为依据,打着宗教信仰自由的旗号,对抗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责。
如近期浙江的一些地方在“三改一拆”清理违法违规搭建建筑时,部分群众就以“三改一拆”妨害信教民众的宗教信仰自由为理由,反抗政府拆除违规建筑的行为。
〔1 〕更有甚者,一些邪教组织打着宗教的旗号,基于他们所谓的“信仰”,肆意侵犯公民的合法权利。
“全能神”邪教组织成员在山东招远制造的骇人听闻的杀人血案被抓捕后,记者问他们在实施犯罪时“你们心里不考虑法律吗,也不害怕法律吗”,犯罪嫌疑人的回答竟然是“不考虑”,也“不害怕,我们相信神”。
法律作为社会控制主要手段正当性
试析法律作为社会控制主要手段的正当性摘要:本文从罗斯科·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一书的逻辑理路出发,论证三个要点,从而得出结论--法律作为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是正当的。
关键词:法律;社会控制;正当性作为20世纪美国社会法学的集大成者,罗斯科·庞德以精致严密的逻辑思维、简练独到的语言风格写就了《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一书。
书中作者从文明和社会控制、什么是法律、法律的任务和价值问题四个角度入手,构建了”法律的社会控制”①这一学说。
庞德试图从文明的逻辑起点出发,论证正是由于法律的社会控制作用使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
但是,法律何以作为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机制,其正当性在哪里?纵观全书,作者并未给出直接的答案。
一、文明、人性与社会--法律作为社会控制主要手段的必要性何谓”人类本性”?本书作者罗斯科·庞德在人性观上持相对中立和辩证的态度。
他认为,人具有合作和自我的两种倾向,即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双重性特征。
正如奥特弗利德·赫费所说的”人首先是合作性的动物;其次,人是冲突性的动物”②。
合作使人关心他人,组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自我则使人过于关注自身的欲求与感受,导致个人、集体间的相互冲突,斗争、交锋也就在所难免了。
作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对人的这种本性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以促使人们通过对社会规范的遵守而实现对社会秩序的共同维持,进而实现文明的发展。
在庞德所处的那个时代,一场推动世界由”蒸汽时代”步入”电气时代”的工业革命正在悄然兴起。
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导致一贯信奉的个人自由、过错责任等原则已日益难以满足新的社会矛盾。
继霍姆斯之后,庞德再次掀起了实用主义的思潮,主张将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方式,进而抑制人性肆意扩张,维护并促进文明的发展。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文明的视野下,庞德以人性扩张的特征为基点,从他所处的社会现实出发,论证了只有将法律作为社会控制的手段才能实现文明的发展。
伦理学复习大纲【完】
伦理学复习大纲【题型】一、名词解释:2’*5=10二、辨析:4’*5=20三、简答:8’*5=40四、论述:10’*3=30【导言】【一、伦理学的研究对象】1、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的学问。
2、伦理与道德①伦:从人从伦,在《说文解字》中训为“辈”,指人与人之间的辈分次第关系。
理:事物和行为当然的律则和道理。
伦理:对人的社会关系的应然性的认识,指处理人伦关系的道理或规则。
②道:做人的根本的原则和方法,正确规则。
德:通“得”,对道认识、实践后心中有得。
是内心修养与身体力行的统一。
道德:既有“德行与德性的规范”之意,也有“符合规范的德行和德性”之意。
③伦理:更多地表达既有的社会关系(秩序),有社会倾向,更具客观,外在,社会意味。
道德:更多地用于个人,更多含有主观,内在,个体性意味。
3、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也将道德作为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把伦理学界定为研究道德的学问。
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以及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独特性上,来理解和把握道德这一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意识现象,认为道德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以善恶、正当与不正当为评判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等软约束)来维系,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利益)关系的原则规范,以及与此相关的观念品质、行为活动的总和。
要点:①道德现象是人类社会生活所特有的,道德的主体是人,调节的范围主要是人与人(包括个人、群体和社会)、人与自然的诸种关系。
②道德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之处在于,它以善恶、正当与不正当等为评价标准,同时道德约束是一种柔性的、内在的软约束。
③道德常常表现为规范或调整人们行为的准则体系,同时又表现为践行原则规范所形成的德性品质、价值观念和精神信念,是一个由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组合起来的知识和价值体系。
4、伦理学基本问题:伦理学基本问题是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
(新发展:道义与功利的关系问题)这一基本问题在伦理学中表现为两方面:①经济利益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谁决定谁,以及它们之间有没有反作用。
论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论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法律和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两个重要方面,他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关系。
道德问题关乎人性、价值观和规范,而法律问题则涉及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被提及。
在本篇文章中,将探讨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并且强调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首先,道德与法律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彼此作为互补的关系相辅相成。
道德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观和规范,是一种让个体与社会相适应,有形式主义与实质主义的规范。
道德规范通常不是由政府、组织、机构等外部力量规定而来的,而是依赖于共同的文化、信念和传统所建立的遵守基础。
而法律也是为了维护公正和保障民众权益而制定的信仰和社会体制的重要规范。
法律和道德往往会有重合与交叉的地方,其中一些道德规范被固化为法律规定,一些法规则被认为是道德规范的基础。
再就是在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彼此之间相矛盾的时候,道德往往会被认为是更加高尚、值得信赖的规范,因为它是由内心自主决策建立的,没有强制力。
其次,制定与实践法律规范也需要考虑到道德原则的guide作用。
在法律制定或实施的过程中,道德常常起到了指引和约束的作用。
发展一种健康、公正、和睦的社会生活,需要在文化、思想、信仰、宗教和伦理道德等方面形成共识,用以指导社会行动和规范行为。
在法律层面,不可能穷尽世间万事的规范和细节,如果不能依据道德指导法律制定和执行,就会有可能损害人类的基本利益,从而引出各种道德争议。
举个例子,中国鼓励计划生育的政策,坚持以国家最高主权为准,自住房、医疗、福利政策等方面都有配套措施。
该法规的实行固然对控制人口增长、改善全民健康所起到的作用是明显的,但在实践过程中,如果违背了一定的道德原则,会导致人权和民主自由受到约束,关系社会公正和和谐的基础价值观将崩溃。
总之,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他们之间相互作用,互为基础,共同规范人类的行为和行动,在发展一个公正、和睦、文明、秩序的人类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法律与宗教关系
为什么“法律必须被信仰” ——法律与宗教关系解读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过一句话:“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许多人都知道这句话,都认同这句话。
有人据此论证,若要建设一个法治社会,必须建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使法律成为人们的信仰。
有人甚至认为,中国的落后,就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没有对法律的信仰,而过于注重道德、政治、权力的作用,法律在调整中国的社会关系中没有起到至高无上的权威作用。
因此,法律职业共同体应该为让法律成为圣经、成为社会中唯一具有权威性的规范与机制,而进行斗争。
毫无疑问,就中国的情况而言,得出这样的结论是不奇怪的。
这种观点反映了大家对法律、法治重要性的认识。
但伯尔曼为什么会说这句话,它的含义究竟是什么,许多人可能就不知道了。
如果有人说:“一个社会不能没有法律,也不能没有宗教;虽然法律与宗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但任何一方的繁荣发展都离不开另一方;法律与宗教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大家甚至会感到奇怪——庄严的法律与信仰神灵的宗教怎么会扯到一起呢?对法律的信仰为什么要与对宗教的信仰混为一谈呢?法律与宗教存在着根本上的一致吗?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如何看待和理解法律与宗教的关系的问题,而对法律与宗教关系的理解又直接关系到如何理解“法律必须被信仰”这一命题。
今天,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一、现代法律制度与宗教的历史渊源当我们谈到今天的法律体系时,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追本溯源,都会回到西方法治主义之源——古希腊、古罗马。
早在那个时期,法律就和宗教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
博登海默说过,“在古希腊的早期阶段,法律和宗教在很大程度上是合一的。
宗教仪式渗透在立法和司法的形式之中,祭祀在司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国王作为最高法官,其职责和权力也被看作是宙斯亲自赐予的。
”古罗马法律家西塞罗对法律是这样解释的:“法是上帝贯彻始终的意志,上帝的理性依靠强制或者依靠约束支配一切事物。
为此,上帝把刚才赞美过的那个法赋予人类。
法律与道德宗教的区别和联系
法律与道德宗教的区别和联系法与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不同范畴。
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
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义务,强调两者的衡态;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法律规范的结构是假定、处理和制裁或者说是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而道德规范并没有具体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后果。
法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凭借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观念、宣传教育以及公共谴责等诸手段。
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现为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潜移默化的。
法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它最终将被道德所取代,人们将凭借自我道德观念来实施自我行为道德与法律作为两种调节手段,道德与法律具有明显区别。
这主要表现在:从作用机制来说,道德是内在的“自律”,法律是外在的“他律”——道德主内,法律主外;从操作方式来说,道德扬善抑恶,法律惩恶扬善。
道德与法律,不可相互替代或混淆。
法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政治建设,道德建设属于思想建设、精神文明。
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建构来说,“依法治国”依靠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避免随意性和任意性,以此保证国家社会生活秩序和人们的合法权益;“以德治国”依靠社会舆论,依靠人的价值判断,依靠人的良知和传统习惯来维系,在社会生活中也是一种强大的约束力量。
法律和道德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重要手段。
法律又需要道德的支持。
违法一定与道德相连,但违背道德的不一定违法。
失德与违法、犯罪之间有一片断层带,这个断层地带显然要靠道德自觉来规范。
法律必须以社会上公认的道德为基础和前提,如果缺少道德基础,法律不仅会失去自身的权威甚至会法不责众。
法律与道德相同之处是:第一,它们都是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第二,它们的内容是互相渗透的。
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道德要求常常明文规定在法律里。
例如我国宪法第24条、第46条、第51条等条款中,就明确规定了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内容的“五爱”以及社会公德的要求。
道德与宗教
• 3、从信仰、规范合理性基础的角度,阐述道德与 宗教的关系 • (1)、宗教以信仰为特征,一方面,宗教信仰只 是信仰的一种形式,信仰决不仅仅为宗教所特有。 另一方面,人们在宗教信仰虔诚中深蕴着对存在 的意义、生命价值的终极关切,对自由存在的追 求。 • (2)、信仰与理性也并不是截然对立的,甚至信 仰以理性为基础,本体论与认识论上的终极性追 求,其意义重大。 • 一个缺少宗教传统的民族,就会缺少基于信仰与 恐惧之上的民众普遍的精神与行为自律,当社会 钢性规范要求与制度控制松弛、废懈时,会出现 由于缺失底线伦理而导致的较为普遍的社会失范 紊乱。 • (3)、道德的信仰:以道德代宗教。
第二节 道德与法律
• 道德与法律是人类社会规范世界的两个维度,是 两个不同的规范体系,道德维度关注的是人的价 值精神层面,寻求人的存在意义、生命价值与内 心意志自由,法律关注的维度是人的行为层面, 寻求人的行为自由;道德规范指向的是自律,法 律规范指向的是他律
• 1、原初的规范形式 • 对法律规范与对道德规范起源的探究,最终 都不约而同的将视野对准一个共同的初范畴: “礼”。 • 概要远古之礼的内容,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 义之礼大致有三个方面构成: • 一是久远沿袭的习俗风尚,一是社会的结构制 度体制,一是由先贤者做出的为人们所普遍赞美 的高尚行为及其品性。 • 狭义之礼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礼物交换和人 们交往中的行为礼仪。 • 概言之,礼在远古社会集原始宗教、伦理道德、 政治、法律等为一身,是社会原始未分化状态的 规范体系。对于礼有三个认识的层面:祭祀礼仪、 社会制度、社会意识形态,其中祭祀礼仪层面最 为基本,以制度层面最为重要。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法律与道德宗教的区别与联系
法律与道德、宗教(d e)区别与联系一、什么是道德一种,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de)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de)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de)作用,然而,不同时代与不同,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从目前所承认(de)来说,道德即对事物负责,不伤害他人(de)一种准则.二、法律与道德(de)区别与联系(一)法律与道德(de)区别1. 产生(de)条件不同.原始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de)法律,只有道德规范或宗教禁忌,或者说氏族习惯.法律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de)解体以及私有制、阶级(de) 出现,与国家同时产生(de).而道德(de)产生则与人类社会(de)形成同步,道德是维系一个社会(de)最基本(de)规范体系,没有道德规范,整个社会就会分崩离析.2.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de)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de)内容,通常要以各种法律渊源(de)形式表现出来,如国家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等.而道德规范(de)内容存在于人们(de)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de)言行表现出来.它一般不诉诸文字,内容比较原则、抽象、模糊.3. 调整范围不尽相同.从深度上看,道德不仅调整人们(de)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de)动机和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根据高尚(de)意图而行为,要求人们为了善而去追求善. 法律尽管也考虑人们(de)主观过错,但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存在,法律并不惩罚主观过错本身,即不存在“思想犯”;从广度上看,由法律调整(de),一般也由道德调整. 当然,也有些由法律调整(de)领域几乎不包括任何道德判断,如专门(de)程序规则、票据(de)流通规则、政府(de)组织规则等.在这些领域,法律(de)指导观念是便利与效率, 而非道德.4.作用机制不同.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de);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和传统(de)力量以及人们(de)自律来维持.5. 内容不同.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de),一般要求权利义务对等,没有无权利(de)义务,也没有无义务(de)权利.而道德一般只规定了义务,并不要求对等(de)权利.比如说,面对一个落水者,道德要求你有救人(de)义务,却未赋予你向其索要报酬(de)权利.向被救起(de)落水者索要报酬往往被视为不道德.(二) 法律与道德(de)联系1.法律是传播道德(de)有效手段.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de)道德,即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de)“最低限度(de)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利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de)原则,如博爱、无私等.其中,第一类道德通常上升为法律,通过制裁或奖励(de)方法得以推行.而第二类道德是较高要求(de)道德,一般不宜转化为法律,否则就会混淆法律与道德,结果是“法将不法,德将不德”.[1]法律(de)实施,本身就是一个惩恶扬善(de)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de)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de)培养.因为法律作为一种国家评价,对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有一个统一(de)标准;而法律所包含(de)评价标准与大多数公民最基本(de)道德信念是一致或接近(de),故法(de)实施对社会道德(de)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2.道德是法律(de)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de)有益补充.第一,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de)道德.没有道德基础(de)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de)尊重和自觉遵守(de).第二,道德对法(de)实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执法者(de)职业道德(de)提高,守法者(de)法律意识、道德观念(de)加强,都对法(de)实施起着积极(de)作用.第三,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de),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de)滞后而尚“无法可依”(de),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3. 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de)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de)并有被经常违反(de)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 (de)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de)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de)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总之,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de),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de)法治模式或单一(de)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de),在功能上是互补(de),都是社会调控(de)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三、什么是宗教宗教泛指信奉超自然神灵(de)意识形态,是人们关于社会生活(de)终极意义和目(de)(de)直觉知识以及对此终极意义(de)个人信仰,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de)一种虚幻(de)反映,其宗旨在于对超自然力(de)信仰,并由此获得一种精神上(de)慰藉.一般说来,宗教由宗教教义、宗教礼仪和宗教组织三部分组成.在人类历史上,随着社会形态(de)发展和各种政权形式(de)出现,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de)宗教,并且由多神教发展到一神教,由图腾崇拜发展到民族神和民族宗教,最后又出现了世界性宗教.目前世界上比较流行(de)是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四、法与宗教(de)联系和区别宗教与法具有较大(de)相似性,二者均为社会价值观(de)表现形态,都对社会行为具有一定(de)规范作用.在早期(de)社会里,或者在古今政教合一(de)国家里,两者难分伯仲.法与宗教(de)联系主要体现为:首先,法在起源阶段同宗教有着一致性关系,每一种法律体系确立之初.总是与宗教典礼和仪式密切相关;其次,在人类早期阶段,公共权力借助于神(de)力量(de)支撑,君主为了论证自己统治(de)合法性,往往把其统治(de)渊源归结于上帝、归结于神;再次,宗教同法(de)价值有某些相通之处,两者(de)出发点和目(de)都包括“使人向善”,使社会有其秩序而不发生混乱,甚至使人们精神上有所依与寄托;最后,法和宗教都是实现社会控制(de)规范体系.法与宗教虽然有着十分密切(de)关系,但两者毕竟是不同(de)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因而,各自又具有自己(de)特征.法与宗教(de)区别表现为:(1)二者产生(de)历史条件不同.宗教(de)产生远早于法律,法律(de)产生是社会发展到更高阶段(de)产物.(2)二者(de)产生方式不同.法律是社会系统强制性(de)产物,它以一定(de)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为内容,又通过相应(de)国家机关制定和认可,其基础则是人(de)理性(de)自觉力量;宗教是在社会生活中自行萌发或对先知学说经典化(de)产物,是与科学相悖(de)社会异己力量,其基础是迷信和盲目(de)信仰.(3)二者(de)调控范围和作用不同.法律只调整那些对社会生活秩序(de)稳定有较高价值(de)社会关系,而宗教规范则覆盖了几乎全部(de)社会关系;法律规范一般只规范人(de)外部行为;宗教规范不但规范人(de)外部行为,而且更侧重于规范人(de)内心活动.(4)二者(de)调整方式和实现(de)方式不同.宗教和法律虽然都是人们(de)行为规范,但法律是通过国家强制来进行调控;宗教主要通过控制人(de)良心来控制、调节人(de)行为,通过说教和人(de)内心感悟来达到社会调控(de)目(de).(5)二者(de)形式不同.法律通过规定明确(de)权利和义务,给人们(de)行动指明方向,有权利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两种基本形式;宗教规范则以强调人对神(de)服从义务为主,人在神(de)面前是没有权利可言(de),所以宗教规范大都是义务性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与道德、宗教的区别与联系一、?什么是道德
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
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
从目前所承认的人性来说,道德即对事物负责,不伤害他人的一种准则。
二、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一)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1. 产生的条件不同。
原始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只有道德规范或宗教禁忌,或者说氏族习惯。
法律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阶级的出现,与国家同时产生的。
而道德的产生则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道德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没有道德规范,整个社会就会分崩离析。
2.表现形式不同。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要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国家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等。
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
它一般不诉诸文字,内容比较原则、抽象、模糊。
3. 调整范围不尽相同。
从深度上看,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图而行为,要求人们为了善而去追求善。
法律尽管也考虑人们的主观过错,但如果没有
违法行为存在,法律并不惩罚主观过错本身,即不存在“思想犯”;从广度上看,由法律调整的,一般也由道德调整。
当然,也有些由法律调整的领域几乎不包括任何道德判断,如专门的程序规则、票据的流通规则、政府的组织规则等。
在这些领域,法律的指导观念是便利与效率,而非道德。
4.作用机制不同。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力量以及人们的自律来维持。
5. 内容不同。
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一般要求权利义务对等,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而道德一般只规定了义务,并不要求对等的权利。
比如说,面对一个落水者,道德要求你有救人的义务,却未赋予你向其索要报酬的权利。
向被救起的落水者索要报酬往往被视为不道德。
(二) 法律与道德的联系
1.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利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等。
其中,第一类道德通常上升为法律,通过制裁或奖励的方法得以推行。
而第二类道德是较高要求的道德,一般不宜转化为法律,否则就会混淆法律与道德,结果是“法将不法,德将不德”。
[1]法律的实施,本身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的培养。
因为法律作为一种国家评价,对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法律所包含的评价标准与大多数公民最基本的道德
信念是一致或接近的,故法的实施对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
第一,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
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
第二,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
第三,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
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3. 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
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
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总之,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
三、什么是宗教
宗教泛指信奉超自然神灵的意识形态,是人们关于社会生活的终极意义和目的的直觉知识以及对此终极意义的个人信仰,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的一种虚幻的反映,其宗旨在于对超自然力的信仰,并由此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一般说来,宗教由宗教教义、宗教礼仪和宗教组织三部分组成。
在人类历史上,随着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各种政权形式的出现,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宗教,并且由多神教发展到一神教,由图腾崇拜发展到民族神和民族宗教,最后又出现了世界性宗教。
目前世界上比较流行的是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
四、法与宗教的联系和区别
宗教与法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二者均为社会价值观的表现形态,都对社会行为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
在早期的社会里,或者在古今政教合一的国家里,两者难分伯仲。
法与宗教的联系主要体现为:首先,法在起源阶段同宗教有着一致性关系,每一种法律体系确立之初.总是与宗教典礼和仪式密切相关;其次,在人类早期阶段,公共权力借助于神的力量的支撑,君主为了论证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往往把其统治的渊源归结于上帝、归结于神;再次,宗教同法的价值有某些相通之处,两者的出发点和目的都包括“使人向善”,使社会有其秩序而不发生混乱,甚至使人们精神上有所依*与寄托;最后,法和宗教都是实现社会控制的规范体系。
法与宗教虽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两者毕竟是不同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因而,各自又具有自己的特征。
法与宗教的区别表现为:(1)二者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
宗教的产生远早于法律,法律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
(2)二者的产生方式不同。
法律是社会系统强制性的产物,它以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为内容,又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制定和认可,其基础则是人的理性的自觉力量;宗教是在社会生活中自行萌发或对先知学说经典化的产物,是与科学相悖的社会异己力量,其基础是迷信和盲目的信仰。
(3)二者的调控范围和作用不同。
法律只调整那些对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有较高价值的社会关系,而宗教规范则覆盖了几乎全部的社会关系;法律规范一般只规范人的外部行为;宗教规范不但规范人的外部行为,而且更侧重于规范人的内心活动。
(4)二者的调整方式和实现的方式不同。
宗教和法律虽然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但法律是通过国家强制来进行调控;宗教主要通过控制人的良心来控制、调节人的行为,通过说教和人的内心感悟来达到社会调控的目的。
(5)二者的形式不同。
法律通过规定明确的权利和义务,给人们的行动指明方向,有权利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两种基本形式;宗教规范则以强调人对神的服从义务为主,人在神的面前是没有权利可言的,所以宗教规范大都是义务性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