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动力电池系列报告:产能阶段性过剩,五大因素塑造行业格局

合集下载

中国电力行业产能分析报告

中国电力行业产能分析报告

中国电力行业产能分析报告中国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对中国电力行业的产能进行详细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电力行业概述中国电力行业是指发电、传输、配电和供电的全过程,包括各种类型的发电设施、输电和配电网络以及电力市场等。

电力行业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电力行业的发展历程中国电力行业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首先是规模化发展阶段,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需求不断增长,电力产能得到快速扩展。

接着是优化结构阶段,电力行业不仅要求扩大产能,还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发电结构的合理性。

最后是提质增效阶段,电力行业需要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电力行业的产能现状目前,中国电力行业的总体产能处于较高水平。

国内的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产能布局。

然而,仍存在一些地区的电力供给不足和供需矛盾的问题。

四、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未来,中国电力行业将继续向智能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增加清洁能源比重:加大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投资力度,减少对传统火力发电的依赖。

2. 推动能源互联网建设:促进电力、能源和信息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实现电力的高效传输和使用。

3. 提高电力供给效率: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电力发电的效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4. 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加快电力市场的开放,增强市场竞争,提高电力资源配置效率。

五、中国电力行业的挑战与对策中国电力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如能源供给安全、环境保护和电力需求变化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能源多元化:发展多种能源的利用,降低对某一种能源的依赖性。

2. 推进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

3. 完善电力市场体系:建立健全的电力市场机制,促进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

行业分布总结报告范文(3篇)

行业分布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全面总结我国各行业在2023年的发展状况,分析各行业的特点、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报告内容涵盖我国各主要行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农业、金融业等,并对各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二、制造业1. 发展状况2023年,我国制造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5%。

在制造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6%,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2. 特点(1)产业结构优化。

2023年,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占比不断提升。

(2)创新能力增强。

我国制造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创新成果丰硕。

2023年,我国制造业专利申请量达到33.2万件,同比增长15.1%。

(3)绿色低碳发展。

制造业企业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

3. 趋势(1)智能制造加速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智能制造将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2)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我国制造业将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提高产品附加值。

(3)国际合作深化。

我国制造业企业将继续拓展国际市场,加强与国际企业的合作。

4. 存在的问题(1)产能过剩。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2)企业成本上升。

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企业成本增加。

(3)创新能力不足。

部分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三、服务业1. 发展状况2023年,我国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9%。

2. 特点(1)产业结构优化。

服务业内部结构持续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2)消费升级。

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带动服务业发展。

(3)数字化转型。

服务业企业积极拥抱数字化,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为什么中国电力产能过剩原因分析

为什么中国电力产能过剩原因分析

为什么中国电⼒产能过剩原因分析 中国电⼒产能过剩,这个恐怕很多⼈都是不知道的,电⼒产能过剩可能会引发⼀些问题。

下⾯店铺为⼤家整理的中国电⼒产能过剩原因的相关资讯,希望可以帮助⼤家! 中国电⼒产能过剩原因 2014年核电审批重启后,中国成为世界上核电产业发展最迅速的国家。

截⾄到2016年6⽉,投⼊商业运⾏的核电机组数量达到30台,仅次于美国、法国和俄罗斯。

此外,还有24台机组在建,数量为世界第⼀。

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核电建设的热潮本应该是促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的重要⼀环,但是热潮背后却是诸多核电机组⽆法满发,⼤量清洁能源遭到浪费。

⼀边是核电建设的狂热,⼀边却是社会⽤电增速的明显放缓。

2015年全部发电设备的平均利⽤⼩时数仅为3969⼩时,⽽占据中国电⼒市场绝⼤部分份额的⽕电发电设备利⽤⼩时数也下降到4329⼩时,为1969年以来的最低值。

当⽕电的利⽤⼩时数低于5000,全部发电设备的利⽤⼩时数低于4500时,电⼒产能就会出现过剩的情况。

电⼒消费的放缓加上严重的产能过剩,许多省份⽆⼒消纳多余的电⼒,因此核电站被要求降低功率运⾏,甚⾄部分机组长时间停机备⽤,能源浪费的同时也对核电设备造成⼀定的负⾯影响。

根据中国电⼒企业联合会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核电设备平均利⽤率仅为76.36%,在投⼊运⾏的30台机组中近半利⽤率低于75%,其中红沿河核电⼚的三号机组利⽤率仅为38.14%。

⽆独有偶,另⼀种清洁能源——风电也难逃同样的命运。

2016年上半年风⼒⼤省⽢肃和新疆的弃风率均⾼于45%,全国风电弃风率也达到了21%的新⾼,这相当于增加燃烧了1.45亿吨原煤。

除去产能过剩的原因,弃核弃风的另⼀个重要的⽬的是为⽕电让路。

中国⼀直在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近年来⽔电、核电、风电以及光伏发电的装机数量都有明显的提升,但煤电的地位始终难以动摇。

⽬前⽕电的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66.64%,却贡献了73.81%的发电量,相⽐之下,⽔电、风电和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与其发电量严重不符。

新能源行业分析报告

新能源行业分析报告

新能源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新能源行业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资源整合、开发、利用和管理的产业,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

二、分类特点1. 可再生性:新能源具有可再生性,不会像化石能源一样会一次性消耗殆尽。

2. 环保性:新能源是清洁能源,不会产生污染和废气,对环境友好。

3. 可持续性:新能源的产出不会受到地域、气候等限制,能够持续发展。

4. 投资高风险大:新能源行业的投资具有高风险,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推进,风险正在逐渐降低。

5. 对政策支持依赖强:由于新能源行业的投资与政策密切相关,未来政策支持将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三、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主要包括资源开发前端、生产到销售中端、利用后端三个方面。

其中,前端主要涉及资源开发、原材料加工、设备研发,中端则主要涉及设备生产、产业整合,后端则是针对设备的集成应用和电力和热力等提供方案与产品外的服务业务。

四、发展历程新能源产业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初创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起步阶段,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开发太阳能、风能等非化石能源。

2. 探索阶段(1990年代末-2000年代中期):部分国家开始成立能源研究机构,深入开展技术研究与实验。

3. 发展阶段(2000年代中后期-2010年代前中期):部分国家开始制定优惠政策与法规,大量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

4. 繁荣阶段(2010年代中期至今):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出现多个大型新能源企业,国际社会对新能源产业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五、行业政策文件及其主要内容随着新能源行业发展过程中,政策是驱动行业发展的动力之一。

具有关键指导性,促进行业的发展。

主要政策文件如下: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若干意见》:指导和支持新能源发展,探索和积累新能源发展经验。

该政策文件主要包括了能源结构调整、创新机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等方面。

2.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做了长远的战略规划,强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品质优化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配套政策为保障。

动力电池产能严重过剩 发改委欲严控

动力电池产能严重过剩 发改委欲严控

动力电池产能严重过剩发改委欲严控
北极星储能网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组织召开了汽车投资项目管理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完善汽车投资项目管理,禁止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严格控制现有汽车企业扩大传统燃油汽车产能,这将意味着现有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的数量将只减不增。

对于此番国家发改委对汽车业产能拉闸的行为,有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分散,车企盈利能力良莠不齐,造成了无效产能过剩。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内动力电池新增产能巨大或达到170GWh/年。

然而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测算,这是我国2025 年后的目标。

无疑,伴随着近年来动力电池扩张高潮,新能源汽车的产能过剩问题也已日益迫近。

在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看来,目前国内汽车业准确的描述应该是无效产能过剩,有效产能不足。

对汽车行业产能扩张不应一刀切,可采取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支持有竞争潜力产品的策略。

由于汽车产业集中度低、投资大、产出高、带动性强,对地方政府形成巨大吸引力。

使得政府盲目上马汽车项目成为引发汽车行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原因。

对此,2016 年10 月8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这意味着现有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的数量将只减不增。

近日,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司长年勇又透露,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起草《关于完善汽车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内容包括禁止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严格控制现有汽车企业扩大传统燃油汽车产能,加强汽。

对“产能过剩”与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及思考

对“产能过剩”与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及思考

对“产能过剩”与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及思考1. 产能过剩的定义与现象分析投资过度: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一些企业和政府部门大量投资于产能扩张项目,导致产能迅速增长,而市场需求却没有相应跟上。

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这也可能导致部分企业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形成产能过剩。

政策因素: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实施了一系列鼓励投资和扩张的政策,使得企业纷纷投资兴建新工厂,导致产能过剩。

价格竞争激烈:由于产能过剩,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往往采取降低价格的方式进行竞争。

这导致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甚至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

产能利用率低:由于市场需求不足,很多企业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产能利用率严重低于正常水平。

投资效益下降:由于产能过剩,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投资回报率降低,导致投资者对新增投资的积极性降低。

产业结构失衡:产能过剩会导致部分行业过度发展,而其他行业发展滞后,从而导致产业结构的失衡。

产能过剩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1.1 产能过剩的概念在当前经济背景下,产能过剩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简单来说,是指生产能力超过了市场需求,导致部分产能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这一现象主要出现在一些传统产业,如钢铁、煤炭、化工等领域。

当这些行业的产能迅速扩张时,若市场需求未能同步增长,就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

这会导致企业面临库存积压、资金周转困难、经济效益下滑等问题。

还可能引发企业倒闭、员工失业等连锁反应,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稳定。

产能过剩可以划分为周期性产能过剩和结构性产能过剩两种类型。

周期性产能过剩主要是由于经济周期波动导致的市场需求暂时性下滑;而结构性产能过剩则是由于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等因素导致的部分产业供给能力大于需求。

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下,由于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

我国新能源产能“过剩”的原因与解决途径

我国新能源产能“过剩”的原因与解决途径

我国新能源产能“过剩”的原因与解决途径摘要:由于很多新能源分布均匀,对于解决由能源引发的战争也有着重要意义。

但发展过快,就产生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我国新能源发展渐渐地凸现产能过剩。

新能源产业是国家未来经济的支撑点和新的增长点,切勿跟风而上。

关键词:新能源;产能;过程;原因;对策前言能源产能“过剩”指的是能源生产量超过市场需求量,造成生产的能源无法被全部使用,最终造成产能浪费的现象。

产能“过剩”一般是在一个产业的成熟阶段才会出现,是一种盛极而衰的必然结果。

但是,当前我国的新能源产能尽管是在成长期但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现象。

出现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既与国际市场萎缩(客观原因)有关,也与产业自身的发展与市场和制度建设(主观因素)等方面有关。

为了探讨我国新能源产能“过剩”现象,本研究对其产生原因与解决途径两个方面内容进行详细探讨,以期能够更实际深入和准确了解我国的新能源产能现象,从而有针对地采取有效控制“过剩”的方法,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一、“过剩”原因1、仍处在成长阶段,问题较为突出。

新能源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类型而言仍然是一种新兴的产业。

尽管该产业在几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广泛推行,但是总的来说,我国的新能源产业仍然处在它的成长阶段,生产大量能源、不断提高能源产量是当前新能源产业工作的最主要内容。

通常而言,产能过剩应该在产业成熟期内才会出现,成长期应该较少出现。

但是,由于近十年受世界金融风暴的严重影响,我国的能源产品,尤其是光伏产品的出口严重受阻,造成市场需求量严重低于供给量,导致产品价格严重下滑,出现非常明显的产能过剩现象。

且尽管国内市场是新能源产业中风机制造业的主要市场,但是,由于并网发电技术更新速度无法跟上发电装机的发展速度。

因此,直接造成大量的“弃风”现象的出现。

加上很多风力资源极其丰富的地区没有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现成资源,直接造成严重的能源浪费和过剩。

这种还未到成熟期就出现的提前衰退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2018年动力电池行业研究报告

2018年动力电池行业研究报告

2018年动力电池行业研究报告2018年1月目录一、动力电池行业属性:产品有差异性,马太效应明显 (5)二、需求:导入期向成长期切换,政策是核心影响因素 (6)1、需求总量:导入期向成长期切换,短期看政策,中长期看“平价” (6)2、需求结构:2017年完成动能切换,乘用车成需求主力 (9)3、品质需求:高能量密度低成本是产品的必然要求 (11)三、供给:产能过剩局面无损长期发展前景 (12)1、2014-2016年电池产能快速扩张,产能过剩局面已成 (12)2、阶段性过剩:扩产周期与需求增长错配,当前供给大于需求,但小于远景需求 (13)3、结构性过剩:磷酸铁锂过剩,高端三元不足 (15)四、产业链格局:份额加速集中,多寡头格局已具雏形 (16)1、自配套模式难以复制,整车厂商将走合资或外购道路 (16)2、份额日趋集中,话语权向龙头电池厂转移 (18)3、电池企业争份额,整车企业拓渠道,寡头格局最稳定 (19)五、盈利能力:成本价格双向挤压,毛利率下行压力大 (21)1、价格:价格下降是长期趋势,下降速度由短期供需决定 (21)2、成本:制造成本下降,原材料成本短期坚挺 (22)3、毛利率:行业毛利率总体下滑,优势企业彰显竞争力 (23)六、2018年展望:电池环节竞争激烈,龙头扩产仍将持续 (23)1、量价均有压力,电池企业分化加剧 (23)2、整合与扩产并进,抓住绑定电池龙头的产业链上游 (24)七、行业重点企业简析 (25)1、CATL-宁德时代 (25)2、比亚迪 (26)3、国轩高科 (29)4、沃特玛 (32)5、璞泰来 (34)6、先导智能 (34)201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约40%至70万辆以上,动力电池装机量约30GWh,与2016年持平。

国内动力电池完成动能切换,市场空间由乘用车主导,预计2018年之后将步入快速成长期,短期内由于电池成本较高,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仍然不足,政策是核心驱动因素,中长期前景取决于动力电池的性能和成本。

电子设备行业中的产能过剩问题和市场调整

电子设备行业中的产能过剩问题和市场调整

电子设备行业中的产能过剩问题和市场调整一、产能过剩问题的背景与现状电子设备行业是当今全球最为繁荣和竞争激烈的行业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增加,电子设备市场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势头。

然而,产能过剩成为该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1 传统模式下的扩张:许多公司在试图迎合市场需求时采取了一种大规模扩张的策略。

他们通过建造更多工厂、提高生产线效率以及增加员工数量来满足需求量的增长。

然而,在市场需求迅速下降或出现变化时,这些投资可能会导致产能过剩。

1.2 型号更新速度加快:电子设备产品变得日新月异,并且更新换代非常迅速。

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许多企业不得不频繁地推出新产品,并淘汰旧型号。

然而,在新旧转换期间可能会导致旧产品存货积压,造成产能过剩问题。

1.3 市场需求波动性:电子设备市场具有很强的波动性,受经济状况、消费者购买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市场需求不稳定和预测困难可能导致过量生产,使得企业无法销售产品。

二、产能过剩问题带来的挑战和影响2.1 利润下滑:产能过剩不仅意味着企业难以销售全部产品,还可能导致价格竞争激烈,进而使利润下降。

当市场上有太多相似产品时,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价格低廉的选项,因此企业为了赢得订单可能被迫降低价格。

2.2 资金压力:在电子设备行业中,巨大的资本开支是建立生产线和扩充规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在产能过剩情况下,企业往往面临着巨额资金占用和持续亏损的风险。

这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带来极大压力。

2.3 环境危害:电子设备制造通常与重金属、化学物质和废弃物的排放相关联。

当企业无法销售其生产出的产品时,废弃物处理成为一个严重问题。

如果不得不处理大量的过剩库存和废弃产品,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三、市场调整的策略与趋势为了应对电子设备行业中的产能过剩问题,企业和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实现市场调整。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策略和趋势:3.1 多样化产品线:在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时,企业应该增加产品线的多样性,并通过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周报:头部企业大幅扩产,电池行业加速洗牌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周报:头部企业大幅扩产,电池行业加速洗牌

Ta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周报(03.28-04.01) 头部企业大幅扩产,电池行业加速洗牌本周观点本周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指数小跌0.49%,细分板块多数小跌,当前市场风险偏好较低,资金较为保守,成长股总体处于震荡磨底的过程中,我们认为此时的新能源不论估值或是逻辑都具备充足的性价比。

2022年1-2月,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累计53.5GW ,同比增幅超过100%,3月份动力电池出货量25.9GW ,实现连续20个月增长。

动力电池企业竞争逐步白热化,一线、二线电池厂凭借其资金和客户优势,扩产速度加快,短期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利用前期的上游布局,保证扩产的确定性并稳定自身毛利。

未来动力电池企业格局或将进一步集中,后排企业和落后产能在这轮成本大幅上升的扩产潮中将被淘汰。

综合来看,动力电池的大幅扩产不可避免会带来产能过剩问题,但高成本和后续资金持续性不足将导致产能规划最终落地将低于预期。

从供需关系来看,周期性过剩的时间点在2025年前后,短期需求的高速增长依然可以覆盖供给端。

我们认为,一线(出货量前三)电池企业凭借其优秀的上游和客户掌控力将在本轮需求引发的扩产潮中充分收益,部分二线电池厂依靠前期资源端的布局和产能提升,具备良好的业绩和估值弹性。

建议重点关注比亚迪、亿纬锂能等。

部分公司动态赣锋锂业3月30日晚间披露年报,2021年营收111.62亿元,同比增长102.07%;净利润52.28亿元,同比增长410.26%。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0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股。

(公司公告)新宙邦3月28日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盈利48,217.64万元-51,328.46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210%-230%。

(公司公告)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疫情反复的风险,补贴政策风险。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 2022年04月03日强大于市(维持评级)一年内行业相对大盘走势市场表现中信电力新能源: -0.49% 沪深300指数: 2.43%团队成员 分析师林荣运执业证书编号:S0210514110001 电话:************邮箱:****************.cn相关报告 1、《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定期周报:上游涨价不改下游韧性,新能源逻辑持续向好》一2022.03.20 2、《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定期周报:上游原料持续上涨,长协价格暂时可控》一2022.03.13正文目录一、市场表现 (3)二、本周观点 (4)三、行业要闻 (5)四、部分公司要闻 (5)五、产业链信息 (5)六、风险提示 (6)图表目录图表 1:行业指数与主要指数对比 (3)图表 2:新能源子行业涨幅 (3)图表 3:部分公司涨跌幅 (3)图表 4:新能源龙头企业对比指数涨幅 (4)图表5:碳酸锂价格 (5)图表6:三元正极价格 (5)图表7:磷酸铁锂价格 (6)图表8:光伏硅料价格 (6)一、市场表现本周上证指数涨2.19%,收于3282.72;沪深300涨2.43%,收于4276.16点;中信电力新能源行业指数跌0.49%,跑输沪深300指数2.92%。

电力设备企业产能情况报告

电力设备企业产能情况报告

电力设备企业产能情况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分析中国电力设备企业的产能情况,并提供相关数据和趋势分析。

电力设备是电力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电力设备企业的产能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政府决策和企业战略提供有力支持。

二、产能总体概况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电力设备企业的总产能在过去几年持续增长。

截至去年年底,我国电力设备企业的总产能达到XX万兆瓦,较上一年增长XX%。

其中,高效燃煤发电设备、核电设备和新能源设备的产能增长最为显著。

三、不同类型设备的产能情况分析1. 高效燃煤发电设备高效燃煤发电设备是我国电力设备企业的主要产品之一。

近年来,随着煤电行业的技术升级和环保要求的提高,高效燃煤发电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

截至目前,我国高效燃煤发电设备的总产能已达到XX万兆瓦,占据电力设备企业总产能的XX%。

2. 核电设备核电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我国电力设备企业在核电设备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目前,我国核电设备的总产能已超过XX万兆瓦,约占电力设备企业总产能的XX%。

未来,随着我国核电项目的继续推进,核电设备的产能还有望进一步提升。

3. 新能源设备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国电力设备企业对新能源设备的研发和生产也日益重视。

目前,我国新能源设备的总产能已超过XX万兆瓦,占据电力设备企业总产能的XX%。

其中,风力发电设备和光伏发电设备的产能增长最为迅速。

四、国内外市场需求情况中国电力设备企业的产品除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还出口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电力设备企业的出口额连续多年保持着稳定增长。

截至去年年底,我国电力设备的出口额达到XX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XX%。

其中,高效燃煤发电设备和新能源设备是出口量最大的产品。

五、产能提升的主要因素电力设备企业产能的提升得益于以下几个主要因素:1. 技术创新:电力设备企业投入大量的研发资源,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提升旧产品的技术水平,以满足市场需求。

我国新能源产能“过剩”的原因与解决途径

我国新能源产能“过剩”的原因与解决途径
d i 03 6 /. s .0 32 5 .0 20 . 1 o: .9 9j sn 10 —3 52 1 .90 1 i 0
Abs r c :The n w ne gy i d t y i he sr t gi me g n n us r n ta t e e r n us r st ta e c e r i g i d ty i Chi a.Ast e n n t g n he b gi ni g sa e, t nd ty h st a e t o e o xc s a ct he i usr a o f c hepr bl m fe e sc pa iy.On ft e r a o si hei t r ton lma ke hrn ng. e o h e s n st n e nai a r ts i ki
p l ys o l ma etec nu r s h u s yo jc,o tr o si mak t cet d s yd v lp n oi h ud k o sme s esb i be t fs met re, raei u t e e me t c h at d ed c n r o
有 国际 市 场萎 缩也 有 产 业发 展 与 市 场培 育 不 协 调 , 生 产 力 发 展 与 制 度建 设 不 协 调 等原 因 。 消除 产 能 “ 剩 ” 需要 有 新 思路 , 要 把 政 策 重 点 由过 去 的扶 持 产 业 转 到 培 育 与扩 大 国 内新 能源 市场 过 方 面 ,促 进新 能 源 产 业 从 生 产 到 消 费 的均衡 发 展 。 以 消 费者 为 补贴 对 象, 培 育 国 内专 业 市 场 ; 创 新 产 业发 展 模 式 , 开 辟 新 的 出 口市 场 ; 拓 展 新 能 源 应 用领 域 ,促 进 新 能 源产 业 与传 统产 业 的

产能过剩情况汇报

产能过剩情况汇报

产能过剩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产能过剩的情况一直备受关注。

产能过剩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对整个产业链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因此,我们需要对产能过剩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汇报,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从整体产业来看,我国一些传统产业仍然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的产能过剩一直是一个难题,导致了市场供需失衡,价格持续低迷,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为了维持生存,不得不采取降价促销等手段,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其次,新兴产业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的挑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但是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一些新兴产业也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

特别是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由于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一些企业在投资建设时未能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导致产能过剩问题的出现。

此外,产能过剩也给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为了维持产能利用率,不得不加大产能的使用,这就导致了更多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产能过剩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针对产能过剩的情况,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产能过剩行业的监管力度,引导企业合理调整产能,避免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

其次,企业需要加强市场调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避免盲目跟风,导致产能过剩。

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以提升竞争力,避免产能过剩问题的出现。

总的来说,产能过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监管、加大科技创新和加强市场调研等措施,才能够有效避免产能过剩问题的出现,实现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各方能够共同努力,共同应对产能过剩问题,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产能过剩原因及对策

产能过剩原因及对策
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对策建议
第一,解决产能过剩根本上要依靠深化改革。政府一方面应该从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退位”,避免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过度直接干预;另一方面要主动“补位”,把主要精力放在完善市场机制上,主要包括:理顺包括土地、能源、资源、环境等生产要素的价格形成机制;通过设立设备规模、工艺水平、能耗、污染物排放等技术性指标作为市场准入门槛,阻止低水平、低效率生产能力的进入和扩张;建立科学的官员考核机制,转变地方政府“唯GDP”论的政绩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企业效率。
所谓产能过剩,是指实际产出数量小于生产能力而形成的生产能力过剩。生产能力或产能是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潜在产能或经济中业已形成的产能。从需求的角度看,由于市场均衡时,实际产出等于实际需求,因此产能过剩是指生产能力大于实际有效需求而形成的生产能力过剩。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需求不仅包括国内需求,国际市场需求也构成有效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剩产能的判断基础应当是同一时期的既有的生产能力和需求。
政府在应对产能过剩时的角色定位
在计划经济时代,生产和分配都按计划进行,因此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当市场经济发育后,就存在产能过剩的可能。中国政府一直非常关注产能过剩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期对家电产业,20世纪90年代对汽车产业,新世纪以来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重化工业产业,均提出了产能过剩的预警并出台了系列抑制产能过剩的政策。但是从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看,那些被政府主管部门认为产能严重过剩或即将严重过剩的行业并未出现预期的严重产能过剩。
宏观经济主管部门预警和调控产能过剩的本意是为了减轻或避免重复建设以及由此造成的资金浪费和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但事实上,对我国产能“预期过剩”状况进行准确判断存在很大的难度。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推进中的快速变革阶段,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从数量上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在质量上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还需要较长一段时期才能完成,中国工业产品在世界范围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可以预期对中国工业产品的未来总体需求会有较快增长,但是需求的增长速度可能会在一个较大的区间波动,这就会导致对产能利用率的判断存在很大的差异。此外,经济周期的存在及其与高速发展阶段相叠加,将使对未来产能过剩形势的判断更加复杂。

产能过剩如何影响中国新能源行业

产能过剩如何影响中国新能源行业

产能过剩如何影响中国新能源行业随着我国推进清洁能源转型的步伐加快,新能源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

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内产能的快速扩张,中国新能源行业也逐渐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产能过剩对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影响以及应对之道。

一、产能过剩对行业造成的挑战1.1 价格竞争加剧随着市场供应的快速扩大,新能源产品的竞争日趋激烈。

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企业不得不采取降价策略,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下降。

低价格竞争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还可能导致行业整体利润下滑。

1.2 产品技术进步受限产能过剩使得企业面临盈利压力,降低了企业对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投入力度。

缺乏创新推动,新能源产品的技术进步受到限制,难以满足市场对高效、环保产品的需求,限制了行业长期发展的潜力。

1.3 行业整合与洗牌加剧产能过剩的市场环境下,行业整合与洗牌势在必行。

那些生产能力不足、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可能被淘汰,而资源优势较强的大型企业则会加大收购兼并力度。

行业整合过程中,可能出现部分企业破产倒闭,失业人口增加等问题,对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应对产能过剩的策略2.1 多元化发展企业应尽快调整发展战略,实现多元化发展,不仅仅依靠单一产品或领域。

通过拓展产业链条,扩大产品应用领域,降低对单一产品市场的依赖程度,以抵御市场波动性。

2.2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新能源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更加高效、环保的产品,提高竞争力,从而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2.3 加强行业合作与协调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需要行业内各个企业共同应对,通过建立产业联盟、共享研发资源,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同时,加强与政府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制定产业政策,引导行业发展方向。

2.4 提升品质与品牌建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通过提升产品的品质与服务质量,树立起优秀的品牌形象。

品质与品牌的提升能够帮助企业在市场中获取更多的信任与支持,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2024年动力锂电池回收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24年动力锂电池回收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根据2024年动力锂电池回收行业的深度分析报告,以下是对该行业的全面分析:一、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动力锂电池回收行业是在锂电池产业的迅猛发展背景下逐渐兴起的一个新兴行业。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和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锂电池的使用量不断增加,以及锂电池的寿命和性能不断提高,导致了动力锂电池回收行业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动力锂电池回收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XX亿元人民币,并且以每年XX%的增长率持续增长,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XX亿元人民币。

二、行业竞争格局:动力锂电池回收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主要包括回收企业、再制造企业和电池生产企业等。

回收企业负责回收废旧锂电池,再制造企业负责对回收的废旧锂电池进行再生再造,电池生产企业则将再制造好的锂电池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其他电动设备中。

目前,国内动力锂电池回收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但行业内主要还是以规模较小的中小型企业为主,并且多数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回收技术和设备,导致回收效果不佳。

与此同时,再制造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因此,行业竞争格局相对较为混乱,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动力锂电池回收面临一些挑战,主要包括技术难题、法规监管和市场营销等方面。

首先,目前锂电池回收技术尚处于初级阶段,回收效率和再制造质量都有待提高。

其次,相关的法规政策和监管机制还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导致市场上出现了一些质量不过关的产品。

再者,由于锂电池回收行业的市场需求还不高,相关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困难。

然而,挑战的背后也蕴藏着机遇。

随着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大力支持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动力锂电池回收行业将迎来广阔的发展机遇。

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将有望提升回收效率和再制造质量;政府不断推出相关法规和政策将为行业提供规范和引导;市场营销的改进和扩大将有助于行业的市场开拓和发展。

综上所述,2024年动力锂电池回收行业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2023年动力电池设备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2023年动力电池设备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2023年动力电池设备行业市场需求分析随着全球低碳环保的发展趋势日益加强,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主流,动力电池设备行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动力电池主要是指用于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电池。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的重视以及政策的支持,动力电池设备行业市场需求也在逐年攀升。

一、国家政策的影响中国政府在发展新能源与环境保护方面付出了大量的努力。

在此过程中,给予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力度和政策扶持也是不可少的一部分。

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表示: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占比达到比例限制,储能和逆变器装机规模力争达到200GW和300GW。

行业在政策的推动下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同时也推动了动力电池设备的需求。

二、市场需求的增长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性能。

在动力电池设备行业的市场需求中,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占比较高。

截止到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环比增长近62%,其中电动乘用车增长了85%,纯电动乘用车增长了98%。

这一增长给动力电池设备行业市场需求带来了极大的提升。

三、市场竞争形势虽然市场需求增长快速,但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

目前市场上的动力电池设备供应商主要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和欧美,其中中国企业涌现。

此外,与此相关的技术也是制约市场发展的一个因素。

目前,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模块化电池技术都在不断的研究和发展中。

在技术不断更新的同时,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应用,也在推进技术不断突破。

总结:动力电池设备行业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动力电池设备行业的市场前景将持续向好。

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技术和产品质量,以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同时,还需要抓紧时间在技术研发和创新上下功夫,以迎接更为严峻的市场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力电池系列报告:产能阶段性过剩,五大因素塑造行业格局目录产能高速扩张,形成阶段性、结构性过剩局面 (4)2014-2017年电池产能快速扩张,产能过剩已成定局 (4)阶段性过剩:扩产周期与需求增长错配,当前供给大于需求,但小于远景需求 (4)结构性过剩:磷酸铁锂过剩,高端三元不足 (5)动力电池发展方向:能量密度是撬动性价比的支点 (6)价格持续下降是电动车替代燃油车的基础 (6)提升电池容量是改善电动车性能的前提 (7)提升电池能量密度是技术攻关的主要方向 (8)五大因素制胜,安全性压倒一切 (9)安全性—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10)电池热失控是电动车事故的主要来源10电池热失控的原因机理及控制11高镍化、大容量趋势增大安全隐患,车企决策更加审慎14能量密度—提升是必由之路,切忌欲速则不达 (15)成本—电动车价格仍然偏高,补贴强度决定电池价格 (17)充放电功率/倍率性能—优先级相对靠后 (18)循环次数—重要但不具决定性 (20)小结:差异化战略是取胜之匙,龙头强者恒强 (21)投资建议:行业显示先发优势,龙头及其产业链企业前景光明 (22)风险提示 (22)图表目录图表1:中国动力电池产能(分季度)情况统计 (4)图表2:中国动力电池产量(分季度)情况统计 (4)图表3: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产能统计 (5)图表4: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出货量统计 (5)图表5:电池企业的产能情况及规划 (5)图表6:2017年主要电池企业的产能及产能利用率分化十分明显 (6)图表7:2010-2030年动力电池价格及下游需求走势 (7)图表8:不同类型新能源汽车带电量及续航里程(纯电动续航) (7)图表9:日产聆风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演变趋势 (8)图表10:高镍材料具备更高的容量密度,但热稳定性和首次库伦效率较差 (9)图表11:动力电池产品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 (9)图表12:动力锂离子电池的产品安全 (10)图表13:新能源汽车起火的主要场景统计 (11)图表14:电动车起火事故的原因统计 (11)图表15:锂离子电池热分解反应的出发原因及发展过程 (12)图表16:锂离子电池典型热失控过程 (12)图表17:锂离子电池各种放热反应的温度区间与反应焓 (13)图表18:不同正极材料pH值和表面残余锂(典型值) (14)图表19:正常电芯和胀气电芯气体成分分析 (14)图表20:2018年补贴标准鼓励高能量密度电池系统 (15)图表21:国内主流电池厂商产品能量密度水平统计 (15)图表22:2018年5-8批补贴目录车型续航里程与能量密度统计 (16)图表23:2010年以来全球动力电池系统成本及降幅 (17)图表24:2017年国内主要电池企业销售价格 (17)图表25:锂电池产品毛利率明显高于下游车企 (17)图表26:随着充电电流密度增大石墨负极表明析锂现象更加明显 (19)图表27:充电时间/倍率对于电池系统参数及价格的影响 (19)图表28:特斯拉Model S行驶20万公里后续航里程保持在90-95% (20)图表29:放电深度对于电池系统循环次数影响显著 (21)图表30:提升充放电倍率将降低电池循环寿命 (21)图表31:2015年以来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市场份额统计 (21)图表32:2015年以来宁德时代市场份额统计 (21)图表33:国内主要电池厂商下游客户统计 (22)我们在行业深度报告《动力电池系列报告(一):穿越2020,动力电池需求到底有多大?》中的分析结果表明:动力电池的行业需求有望在2030年之前保持25%以上的复合增速,成长空间巨大。

但另一方面,由于过去几年国内电池产能高速扩张,目前全行业产能过剩情况突出,行业内企业境况已出现显著分化。

出现这种境况的原因一是过去几年行业内产能扩张过于激进,2017年底动力电池规划产能已接近200GWh ,而当年国内电池装机总量仅有38GWh ,产能开工率严重不足;二是动力电池的下游客户是大众消费品,下游对于电池各项因素的综合考量决定了行业集中度较高。

产能高速扩张,形成阶段性、结构性过剩局面2014-2017年电池产能快速扩张,产能过剩已成定局中国的锂电池行业起步较早,但在2014年以前锂电池主要用于消费电子行业,动力电池的产能相对有限。

201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爆发极大地刺激了电池厂商和新进入者扩产的动力。

从2014年下半年起,动力电池季度产能环比复合增速达到25%,单季产能从2014年1季度1.7GWh 增加到2018年1季度的40GWh 以上。

尽管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仍然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远远落后于动力电池产能的增速。

高工锂电调研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22.86GWh ,而同期动力电池产能约为91.87GWh ,产能利用率仅25%。

随着新产能的继续投放,到今年年底动力电池年产能将达200GWh ,可装备400万辆新能源汽车,是2018年产销量的4倍,因此产能过剩的局面短期内预计难以缓解。

图表1:中国动力电池产能(分季度)情况统计资料来源:GGII ,东方证券研究所 图表2:中国动力电池产量(分季度)情况统计资料来源:GGII ,东方证券研究所 阶段性过剩:扩产周期与需求增长错配,当前供给大于需求,但小于远景需求尽管目前动力电池产能严重供过于求,但从中长期看,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在上千GWh 量级,现有产能仍需扩产近10倍才能满足供应。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估计,全球动力电池的总需求将从2016年的21GWh 增长到2030年的1300GWh ,15年内复合增速达35%,因此行业内的龙头企业还有很大的扩产空间。

与此同时,动力电池扩产周期约2-3年,且呈现脉冲式增长的特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却是以比较稳定的速度持续增长,电池企业提前储备产能抢占市场地位也是合理决策。

尽管目前处于过剩局面,但龙头企业可以通过规模优势降低成本绑定客户,从而提高产能利用率进一步降低成本,实现正反馈循环,以获取更多份额等待行业拐点到来。

阶段性过剩将带来两个结果,首先市场集中度远高于产能集中度,中小厂商面临出局。

2017年国内动力电池总出货量为33.5GWh ,其中前五位和前十位的市场集中度分别达到61.6%和73.0%,而这些厂商的产能占比则仅有34.7%和52.0%。

图表3: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产能统计资料来源:GGII ,东方证券研究所 图表4: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出货量统计资料来源:真锂研究,东方证券研究所 第二个后果是行业的扩张进程放缓,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扩张速度放慢。

2017年是动力电池产能集中投放的重要年份,2018年之后动力电池企业的扩产进度逐渐分化,中小企业的扩产预期减弱,由于市场份额在快速向龙头集中,中小企业的产能逐渐成为无效产能,与此同时,头部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仍然维持在高位,甚至保持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其产能扩张的速度并不会减缓。

总体而言,龙头企业的产能可能成为格局稳定之后的实际有效供给。

图表5:电池企业的产能情况及规划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东方证券研究所此外,储能业务稳步成长,将成为消化锂离子电池过剩产能的重要去向。

尽管储能电池技术种类多样,但锂离子电池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技术,目前的主要障碍在于锂电池较高的成本。

根据储能技术的市场需求,锂电池成本降至0.9元/Wh 时即具备应用价值。

未来几年动力电池的价格仍将持续走低,尤其是过剩比较严重的磷酸铁锂电池价格下行空间和压力都较大,一旦储能市场被打开,目前产能过剩的局面将迅速得到缓解乃至扭转。

结构性过剩:磷酸铁锂过剩,高端三元不足结构性过剩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产品类别上,截止到2016年年底,我国动力电池总产能约63GWh,其中三元电池产能25.5GWh,占比约40%,这一比例到2017年有望提升至47%。

在三元优势逐渐确立的大背景下,磷酸铁锂的产能将长期处于过剩状态,预计未来几年内将有落后产能退出市场;二是在市场结构上,市场竞争力较弱的低端产能严重过剩,位于头部的少数龙头则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从产能利用率角度观察,2017年CATL的产能利用率接近90%,比亚迪的产能利用率超过40%,行业平均水平则只有30%左右。

图表6:2017年主要电池企业的产能及产能利用率分化十分明显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东方证券研究所动力电池发展方向:能量密度是撬动性价比的支点在新能源汽车推广过程中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与化石燃料相比,电池相对低的能量密度,汽油的能量密度高达12000Wh/kg,现在较先进的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约250Wh/kg,仅有汽油的1/40,这导致的主要后果是普通电动车续航里程远低于燃油车,催生消费者的“里程焦虑”;二是与内燃机驱动相比,相对高的整车成本,燃油车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其发动机的制造工艺成熟,成本控制也较好,动力电池的产业化时间仍然较短,当前成本很高,据BNEF统计,截至2017年,美国中档燃油车的动力系统成本约5500美元/套,动力电池成本则高达12000美元/套,尽管电动车的使用成本有优势,但电池造价的巨大差距导致目前电动车的经济性仍然较差。

价格持续下降是电动车替代燃油车的基础电池价格下降、实现电动车经济性平价是推动电动车替代燃油车的基础。

根据我们在深度报告《动力电池系列报告(一):穿越2020,动力电池需求到底有多大?》中的测算:对于某些年行驶里程较高的应用场景,当前的电池价格已可以满足使用全成本平价;对于中档车而言,动力电池系统价格降至1元/Wh时,大众消费者可以实现使用全成本平价;随着电池成本的进一步下降,一旦低于0.7元/Wh,电动车的购臵成本可以和同档燃油车竞争,使用全成本则明显低于燃油车,届时电动车将在脱离政策支持的环境中加速替代燃油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