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特点及规律。
2. 掌握促进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教育方法。
3. 提高教师对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观察和指导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感知觉的定义及分类。
2.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特点。
3. 感知觉发展的影响因素。
4. 促进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教育策略。
5. 感知觉发展障碍及干预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感知觉的定义、分类和发展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探讨感知觉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教育策略。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感知觉发展障碍及干预方法。
4. 实践操作法:设计感知觉发展活动,进行实际操作。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2. 课件:感知觉发展相关图片、视频等。
3. 活动材料:感知觉发展活动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引发学生对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思考。
2. 讲解:讲解感知觉的定义、分类和发展特点,分析感知觉发展的影响因素。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讨论感知觉发展的教育策略。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感知觉发展障碍及干预方法。
5. 实践活动:设计感知觉发展活动,进行实际操作。
6.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六、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3. 实践活动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操作能力和对感知觉发展策略的应用。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2. 网络资源:有关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研究报告、教育文章等。
3. 视频资源:有关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实验、教学案例等。
4. 活动材料:感知觉发展相关教具、玩具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讲解感知觉的定义、分类和发展特点。
第2周:分析感知觉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教育策略。
第3周:案例分析,讨论感知觉发展的教育策略。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发展是他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基础。
感觉是我们从外界接收信息的过程,而知觉则是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理解和解释的能力。
在学前阶段,这两个方面的发展会逐渐成熟,从而促进他们的认知和语言发展。
首先,学前儿童的感觉发展从出生开始就开始了。
他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来接收外界的刺激。
在出生后的几个月,他们的感觉器官会逐渐发展和成熟,从而更加敏感地察觉到周围环境的变化。
例如,他们学会了注视和追踪移动的物体,能够分辨不同的声音和触摸的强度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感觉发展也进一步提高。
他们开始对复杂的刺激作出反应,并具备差异判断的能力。
例如,他们能够在一堆玩具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特定物品。
此外,他们还能够区分颜色、形状、大小和纹理等特征,并将这些感觉信息与其他认知能力结合起来。
与感觉发展相对应的是学前儿童的知觉发展。
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整合和解释的过程。
通过不同感觉的整合,学前儿童能够从环境中获取更丰富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理解。
例如,当他们触摸一个物体时,他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其质地和温度,还能够将其与以前的经验进行比较,从而形成对这个物体的认知。
此外,学前儿童的知觉发展还表现在对空间和时间的理解上。
他们能够感知和理解物体之间的关系,如前后、上下、左右等。
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他们也能够发展出对时间的概念,如日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等。
总结起来,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发展是他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基础。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感觉器官不断发展和成熟,从而能够更敏感地察觉到周围环境的变化。
通过感觉的整合和解释,他们能够从环境中获取更丰富的信息,并形成对物体、空间和时间等概念的理解。
这些感觉和知觉的发展也为他们的认知和语言发展奠定了基础。
因此,在教育学前儿童时,我们应该重视他们的感觉和知觉发展,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和探索环境的机会,以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二章感知觉的发展
(二)感知觉的关系
感觉与知觉的联系
● 都是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 ● 都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 1)内容不同: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 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知觉并非 感觉的简单相加。 2)产生过程和影响因素不同:感觉依赖于 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相同的刺激一般引 起相同的感觉;知觉依赖于刺激的物理特 性和知觉者本身的特点,如:知识经验, 心理状态,个性特征。
时间知觉的线索
——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及其他客观标志 ——有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变化 生物钟: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变化所引起的外部行
为的节律性变化 ——各种计时工具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 感觉的类型差异:听觉估计准确性最高、视觉最低 ● 活动内容的意义:内容丰富容易低估,枯燥容易高估 ● 时间的持续性长短:长时间容易估计短,短时间容易
例如,一斤棉花和一斤铁的物理重量相等,但 是人们用手加以比较时,会觉得一斤铁比一斤棉 花重。这是以视觉之“形”影响到肌肉感觉之 “重”的错觉。
(三)方位错觉
例如,在海上飞行时,海天一色,找不到地标 海上飞行经验不丰富的飞行员因分不清上下范围, 往往会产生“倒飞错觉”造成飞如海中的事故。
此外,还有运动错觉(月亮走我也走)、时间 错觉(同样长时间的不同知觉)等。
感觉阈限是恰好能引起某种感觉,并持续 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觉阈限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能 力。 绝对感觉阈限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E=1/R E:绝对感受性,R:绝对感觉阈限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教案
1. 了解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2. 掌握感知觉训练的基本方法,提高儿童感知觉能力。
3. 培养教师对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关注和引导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特点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方面的发展感知觉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2. 影响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因素生理因素:如年龄、性别等环境因素:如教育、文化等遗传因素:如家族遗传等3. 感知觉训练的基本方法感觉统合训练: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提高儿童感知觉整合能力游戏法: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锻炼儿童的感知觉能力情境教学法: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的感知觉发展4. 感知觉训练在教育中的应用日常生活教育:通过日常活动,培养儿童的感知觉能力专业课程设置: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设计相应的感知觉训练课程5. 教师在儿童感知觉发展中的作用观察与评估:了解儿童的感知觉发展水平,为教学提供依据引导与支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儿童必要的引导和支持,促进感知觉发展1. 讲授法:讲解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特点、影响因素、训练方法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讨论儿童感知觉发展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感知觉训练的应用和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分享心得体会。
4. 实践活动法:设计感知觉训练活动,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员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活跃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员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及提出的解决方案。
3. 实践报告:评估学员设计的感知觉训练活动的创新性、实用性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学前教育专业教材,如《学前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
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3. 案例库:收集各类儿童感知觉发展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4. 感知觉训练器材:准备各类感知觉训练器材,如拼图、沙盘、益智玩具等。
5.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论文、资讯,丰富教学内容和视角。
第二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知觉特性:
知觉选择性 知觉理解性 知觉整体性
知觉永久性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
一、形状知觉的发展 视觉偏好:婴儿对复杂的图形注视 时间更长 形状知觉发展的特点:
1.形状辨别能力逐渐增强 2.开始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并逐渐掌 握名称 3. 幼儿掌握形状的难易顺序:圆形 - 正 方形 - 半圆形 - 长方形 - 三角形 - 八边形 - 五 边形-梯形-菱形
二、深度知觉的发展
定义:是对自身与物体间距的感知。 6个月的婴儿已具备深度知觉的能 力。
吉布森的视觉悬崖实验
三、方位知觉的发展 方位知觉:是上下、前后、左右位置的感 知。
3岁幼儿辨别上下 4岁幼儿辨别前后 5岁幼儿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7-9岁的儿童掌握以外部物体为基准的左右 6-7岁是儿童掌握左右概念发展最快的阶段
感觉和知觉概述
一、感觉
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 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 性的反映。
适宜刺激:能够引起感受器反应
的刺激。
视觉(视网膜)
外部感觉 听觉(耳蜗) 味觉(味蕾) 嗅觉(鼻上部粘膜) 触觉(皮肤)
Hale Waihona Puke 运动觉(肌肉、神经)内部感觉 平衡觉(前庭、半规管) 机体觉(内脏的神经细胞、皮 肤)
感觉轰炸: 指向儿童提供过多、过强、过 杂、过长时间的感觉刺激,造成儿 童感觉疲劳和抑制的不良情形。
幼儿知觉的发展
感觉和知觉概述
二、知觉
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
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 反映。
空间知觉:反映物体大小、方位、距离、 形状知觉 物体知觉 时间知觉:反映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
顺序性、速度的知觉。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物体接触手掌时就握住不放,甚至可以悬挂起来。 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
差异的能力。即一般所谓视力。 这种反射可能也是种系发生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与个体在母体内的液态环境有关。
儿童从出生时起就有触觉反应,天生的无条件反射,如吸吮反射、防御反射、抓握反射等等,都可以说是触觉的表现。 4-8月表现出喜欢亮度大,而不喜欢暗色; (三)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 喜欢光波长的“温暖色”,不喜欢“冷淡色”。
种探索手段。
问题
“小朋友的手有四两糖”,为什么幼儿总是喜欢 咬手指等物品呢?
扩展知识:口唇期(弗洛伊德)
三、手的触觉探索
• (一)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应
• (二)视触的协调
• (三)听觉和触觉的协调: 婴儿期也已经出现听觉和 触觉的协调。
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
• 一、视敏度的发展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或综合)的反映。
一、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趋势
• (一)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 • (二)感知过程趋向组合和协调 • (三)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 • (四)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 • (五)感知过程的效率不断提高
二、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
• (一)原始的感知阶段 • (二)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 (三)掌握感知标准和观察方法阶段
• (二)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
•
幼儿期,儿童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继续
发展。
•
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更主要在于颜色视觉
与掌握颜色名称的联系。
• 红、白、黑、黄、绿、蓝、橙、紫
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生理与感知觉的发展
形状知觉
小班时已能辨别圆形、方形和三角形。 中班时能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把两个
半圆 拼成一个圆形。 到大班时还能认识椭圆形、菱形、五角形、六角形
和圆柱形等,并能把长方形 折成正方形,把正方 形折成三角形。 研究证明:幼儿掌握形状的次序,由易到难依次是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菱形→平行四边形。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大
形
方
距
小
状
位
离
知
知
知
知
觉
觉
觉
觉
空间知觉:
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知觉。它是指对客体的 空间位置、空间特性及空间关系的知 觉,即 对物体形状、大小、远近、方位、距离等空 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应。
大小知觉
儿童对物体大小判断的正确性,需依照物体本 身的形状而定,如幼儿判断圆形、正方形 和等边三 角形的大小较容易,判断椭圆、长方形、菱形和五 角形的大小较困难。儿童一般从 2.5~3岁开始,辨 别平面图形大小的能力急剧发展。
眨眼反射:当刺激物触碰或刺激到眼睛时,新生儿会做出眨眼反射甚至扭头向后 仰的动 作,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也称为无条件防御反射。
抓握反射:当物体触碰到新生儿的手掌心时,新生儿的手会立即收缩,把物体紧 紧握住, 这就是抓握反射。
行走反射:双手扶着新生儿的两腋,使新生儿的双脚触碰地面或其他平面,他会 做出迈步 的动作,所以行走反射又称为迈步反射。
距离知觉
距离(深度)知觉即立体知觉或三维知觉,是对 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前后相 对距离的知觉。
什么是视崖实验?
时间知觉:
是对客观事物运动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
感知时间的媒介
儿童起初感知时间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依 靠对吃奶的时间形成条件反射),以后逐渐学习借 助于某种生活经验(作息制度、有规律的生活事件 等)和环境信息(自然界的变化等) 反映时间,到 了幼儿晚期,他们已经知道“昨天”“今天”“明 天”,也能辨别“前天”“后天”“大 后天”等。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一、视觉的发展 (一)视觉集中:
视觉集中是指儿童将视觉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现象 。新生儿的视觉调节 机能较差,儿童集中的视觉活动还未形成。大约从出生后的第3周起, 新生儿开始具有了视觉集中现象随着儿童的视觉机能日趋完善,视觉集 中的时间和空间距离都逐渐延长。 (二)视敏度: 视敏度是指视觉精确地辨别对象形状和大小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 视觉敏度是依靠眼球晶状体的变化来进行调节的。幼儿期的儿童的视敏 度持续发展。在正常视力之外,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常见 病。 (三)颜色视觉: 颜色视觉指视觉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 一般认为,3、4个月的乳儿才开始具有最初的颜色视觉,具备了辨别彩 色与非彩色的能力。婴儿期的儿童开始能够正确辨别各种基本的颜色, 到了幼儿期,儿童区别颜色细微差别的能力逐步提高。
二、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趋势
(一)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
儿童年龄越小,感知的目的性就越差,随着年龄的 增长,需要、兴趣等逐步发展起来 ,感知觉活动的 有意性逐步增强。
(二)从冲动性向思考性发展
婴幼儿的感知觉常常伴随着较大的冲动性,但随着 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感知觉向着思考性的方向发展 。
图形配对测验的结果发现,儿童年龄越小,与标准 图形配对所花的时间越短,而且错误也越多。
儿童早期就具备了对物体形状和几何图形的分辨能力。美国心理学家范 茨通过设计“注视箱”发现儿童对各模式注视的时间存在显著差异,复 杂程度越高的图形,注视的时间越长。
范茨的注视箱
一分钟测验中平均注视的时间(秒)
(二)大小知觉 大小知觉是个体对外界物体大小的反映。国内国外研究表明 儿童大小知觉的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趋势。
第一阶段(5~7岁):儿童比较固定化地辨认自己的 Nhomakorabea左右方位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二) 感觉的基本规律
1.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2)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2. 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1) 感觉适应 (2) 感觉对比 (3) 感觉的相互作用 (4) 感受性的发展 (5) 感官的补偿作用
三、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一) 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
研究表明,儿童先认识客体的个别部分(4、5岁),然后开始看见整体 部分,但不够确定(6岁)。接着既能看到部分又能看到整体,但不能把整 体和部分结合起来(7、8岁)。最后一个阶段,儿童一眼就能看出部分和整 体的关系,实现了二者的统一(8、9岁)。埃尔金德和凯格勒通过实验证明 了上述观点,他们给195名5—9岁的儿童看一些图片(见图4-7),并让儿 童说出看到了什么,它们看起来像是什么。如果儿童在观察图片时,漏看了 部分或漏看了整体,就再问他: “你看还有别的什么?”
实验时,每个孩子(36名6个半月至14个月的婴儿)都被放在视崖的中间板上,让孩子的 母亲分别在“浅滩”和“悬崖”两边招呼孩子。36名婴儿中有27名愿意从中央板爬过 “浅滩”来到母亲身边,只有3名“冒险者”爬过悬崖。大多数婴儿见到母亲在悬崖一边 招呼时,不是朝母亲那边爬,而是朝离开母亲的方向爬,还有一些婴儿哭叫起来。
(三) 味觉、嗅觉的发生发展
1. 味觉的发生发展 2. 嗅觉的发生发展
(四) 触觉的发生发展
1. 触觉的产生 2. 口腔触觉 3. 手的触觉
(五) 痛觉的发生发展
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是很低的。国外有人做过对新生儿的痛觉测查,他们用针去刺新生 儿最富有感受性的区域——鼻、上唇和手,结果表明未足月的新生儿,对极强的刺激都没有 不愉快的表现,即可能是感觉不到痛。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掌握课程的结构和教学方法。
1.2 儿童感知觉发展的概述解释儿童感知觉的定义和重要性。
探讨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基本过程和阶段。
第二章:感觉和知觉的基本理论2.1 感觉的基本理论介绍感觉的定义和分类,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解释感觉机制和感觉处理的基本过程。
2.2 知觉的基本理论介绍知觉的定义和分类,包括空间知觉、形状知觉、颜色知觉和运动知觉。
解释知觉机制和知觉处理的基本过程。
第三章: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影响因素3.1 遗传因素对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影响探讨遗传因素对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3.2 环境因素对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影响探讨环境因素对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包括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和社交环境。
3.3 教育因素对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影响探讨教育因素对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包括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
第四章:儿童感知觉发展的评估和干预4.1 儿童感知觉发展的评估方法介绍常用的儿童感知觉评估方法,包括观察法、测试法和问卷调查法。
4.2 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干预策略探讨针对儿童感知觉发展问题的干预策略,包括教育干预、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
第五章:儿童感知觉发展的教育实践5.1 感知觉发展的教育目标确定儿童感知觉发展的教育目标和内容。
5.2 感知觉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活动介绍适合儿童感知觉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活动,包括游戏、故事、手工和音乐。
5.3 感知觉发展的教育实践案例提供一些感知觉发展的教育实践案例,供教师参考和借鉴。
第六章:视觉发展6.1 视觉发展的基本理论探讨视觉发展的定义和重要性。
介绍视觉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6.2 儿童视觉发展的阶段和特点阐述儿童视觉发展的阶段,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和学龄前期。
分析各个阶段视觉发展的特点和变化。
6.3 促进儿童视觉发展的教育实践探讨如何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儿童视觉发展。
介绍适合儿童视觉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活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2章 第二节 0-6岁婴幼儿感知觉发展
(五)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在教育的过程中发展,有规律的幼儿园生活能帮 助儿童建立时间观念。 •通过图片和故事能帮助儿童掌握时间概念。 •四季:自然界的变化,穿衣的变化。
三、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
儿掌握几何图形的词语,另外在看与摸的过程中学习。(积木婴儿已经能分辨不同的形状。 (2)幼儿的形状知觉
• 小班:
• 中班:
• 大班:
立体图形
• 4岁,图形知觉的敏感期
(五)时间知觉
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应。时间比空间更为抽
象,要借助于中介物。 幼儿其主要以人体内部的生理状态来反应时间-----生物钟。 幼儿初期已有早晨、下午、晚上的概念, 但会错用今天、明天、 昨天。
(二)听觉
1.听觉的发展
6个月以上的胎儿对母亲的语言有反应,对不同的乐声 有不同的反应。
新生儿对不同的声音,声音的不同音调,纯度,响度, 强度,持续时间等都有不同的反应。
(母亲声音感知和母语的感知) 儿童听觉的个别差异很大,并且这种差异呈现出随年龄
增长而不断缩小的趋势。
2.“重听”现象
(1)原因
• 幼儿中期(4-5岁):大多能认识基本色、近似色,并能说 出基本色的名称。
• 幼儿晚期(5-6岁):不仅认识基本色,在画图时能运用各 种颜色调出需要的颜色,能说出黑、白、红、蓝、绿、黄、 棕、灰等颜色名称。
(1)辨色力早于掌握颜色名称能力的发展。 (2)对基本颜色红、橙、黄、绿、蓝的认知早于中间色、混 和色。如果混合色有明确的名称,如浅绿、紫色等,幼儿同 样可以掌握。 (3)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和正确辨认颜色数,均随着 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4)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和正确辨认颜色数,因年龄 不同、颜色不同、辨认方式不同而有差异。
第二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PPT课件
8/2/2024
知觉的理解性
22
8/2/2024
一、形状知觉的发展
视觉偏好:能力逐渐增强
2.开始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并逐渐掌 握名称 3. 幼儿掌握形状的难易顺序:圆形-正方 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23
2个月与9个月,是婴儿自我效能 感发展的两个高峰。
32
8/2/2024
感觉剥夺与感觉轰炸
33
8/2/2024
感觉剥夺实验
34
8/2/2024
1954年,心理学家贝克斯顿等在加拿大的麦克 吉尔大学进行了首例感觉剥夺实验研究。他们在 付给大学生每天20美元的报酬后,让他们呆在缺 乏刺激的环境中。具体地说,就是在没有图形知 觉(让被试戴上特制的半透明的塑料眼镜),限制 触觉(手和臂上都套有纸板做的手套和袖头)和听 觉(实验在隔音室里进行,用空气调节器的单调嗡 嗡声代替其听觉)的环境中,静静地躺在舒适的帆 布床上。当时大学生打工一小时大约只能挣50美 分,这让很多大学生都跃跃欲试,认为利用这个 机会可以好好睡一觉,或者考虑论文、课程计划。 但结果却令很多人大跌眼镜:没过几天,志愿35者 们就纷纷退出。
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 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 力。即一般所谓视力。
2岁左右,婴儿的视敏度接近成人
11
8/2/2024
2、视觉集中: 在出生时,新生儿视觉机能调节较差 两个月时才能改变焦点, 四个月时才能像成人那样改变晶体的
形状,以看清不同距离的客体。
12
8/2/2024
3.颜色视觉 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
8/2/2024
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认知的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 展
简述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主要阶段
简述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主要阶段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是指孩子在早期阶段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和认知能力的逐渐形成和发展过程。
感知觉是儿童认知能力的基础,对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分别是感觉期、认知期和概念期。
在感觉期,学前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和处理外界的感觉刺激。
他们开始注意到周围的声音、光线、颜色等感觉信息,并逐渐学会区分不同的感觉刺激。
他们会通过触摸、品尝、嗅闻等方式来感知和认识世界。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触摸不同的物体来感知它们的质地和温度,通过嗅闻花朵的香气来认识不同的花种。
在这个阶段,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还比较简单,主要是在感觉刺激的基础上建立起对事物的感知。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逐渐进入认知期。
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能够将感知到的信息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联系,形成更深入的认知。
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和解释事物。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观察一只鸟儿飞翔的方式来认识鸟类的特点和行为习惯。
此外,学前儿童在认知期还会逐渐形成对事物的分类和排序能力,能够将事物进行归类和顺序排列。
例如,他们可以将不同形状的积木进行分类,或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学前儿童进入概念期。
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具备抽象思维能力,能够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普遍的规律和概念。
他们能够通过推理和思考来解决问题,并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则。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颜色的花朵,理解颜色的概念;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理解形状的概念。
在概念期,学前儿童的感知觉能力已经相对成熟,他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总结起来,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经历了感觉期、认知期和概念期三个主要阶段。
在感觉期,他们主要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和处理外界的感觉刺激;在认知期,他们能够将感知到的信息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联系,形成更深入的认知;在概念期,他们具备了抽象思维能力,能够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普遍的规律和概念。
第二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客观事物是感觉的源泉和反映的对象。
2.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综合反映。
3.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是人从现实中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
二、填空题1.手眼协调是婴儿认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探索活动的开始。
2.空间知觉包括视觉、听觉、触觉。
3.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趋势是,3岁辨别上下,4岁开始辨别前后,5岁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6岁,以左右方位的相对性来辨别左右仍感困难。
4.方位知觉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的身体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
5.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映。
6.教师要注意幼儿听觉方面的缺陷,尤其注意重听现象。
7.幼儿辨别方位的顺序是上下、前后、左右。
8.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三、选择题1. 学前儿童方位知觉掌握的顺序是_D______。
A.上下、左右、前后B.左右、前后、上下C.前后、上下、左右D.上下、前后、左右2.教师的板书、挂图和实验演示,应当突出重点,教学指示棒与直观教具的颜色不要接近。
这是利用了__C_____。
A.知觉中整体性规律B.知觉中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规律C.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差别的规律D.知觉中对象的理解性规律3.幼儿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体现“知觉”活动的是__D_____。
A.“真香!”B.“我要吃!”C.“这是什么?”D.“这儿有个苹果。
”4. __A_____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具有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
A.视觉敏度B.颜色视觉C.精细视觉D.以上说法都不对5.学前儿童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称为___C____。
2020年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习题集(幼儿)
2020年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习题集(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第一部分学前儿童发展第二章学前儿童发展概述1.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
1.【答案要点】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从而表现出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此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其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形成图式。
(2)前运算阶段(2~7 岁):此阶段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还不能很好地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区分开来。
认知活动具有具体性、不可逆性、刻板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此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具有了抽象的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4)形式运算阶段(11~16 岁):出现逻辑思维。
2.简述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2.【答案要点】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1)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本我包含基本的内驱力和反射,处于“潜意识”状态,它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
(2)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
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间的矛盾。
(3)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的,其机能主要是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
3.简述影响婴幼儿发展的因素。
3.【答案要点】(1)生物因素①遗传素质为婴幼儿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
②胎内环境等先天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③成熟机制在儿童发展中的制约作用。
(2)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儿童所处的社会、家庭、教育机构等各种环境因素。
环境引导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发展。
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①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奠定基础,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初环境。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A
多通道感知与自我效能感
30
定义:通过各种感觉通道同时接受 (并三加)跨工通信道息知觉所产生的知觉即为跨通 道知觉。
早期婴儿就具备良好的组合信息 的能力
A
视觉
触觉
31
A
自我效能感
(三)跨通道知觉
定义:对自己的行动与某种结果之 间联系的理解。
2个月与9个月,是婴儿自我效能 感发展的两个高峰。
形状,以看清不同距离的客体。
12
A
3.颜色视觉 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
的能力,也称辨色力。 幼儿先认识颜色,后学会标志颜色 的词; 4岁左右,将基本色与名词联系 5-7岁,儿童正确命名常见颜色
13
A
幼儿知觉的发展
14
A
感觉和知觉概述 二、知觉 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 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 反映。
A
20
A
知觉的整体性
21
A
知觉的理解性
22
A
一、形状知觉的发展
视觉偏好:婴儿对复杂的图形注视时 间更长 形状知觉发展的特点:
1.形状辨别能力逐渐增强 2.开始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并逐渐掌
握名称 3. 幼儿掌握形状的难易顺序:圆形-正 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 边形-梯形-菱形
婴幼儿的听觉能力表现在语音听觉和 音乐听觉中
20周的胎儿已具备听觉能力
10
A
五、视觉的发展
1.视敏度 视觉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
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 觉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 能力。即一般所谓视力。
2岁左右,婴儿的视敏度接近成人
11
A
2、视觉集中: 在出生时,新生儿视觉机能调节较差 两个月时才能改变焦点, 四个月时才能像成人那样改变晶体的
3
A
感觉和知觉概述
一、感觉 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
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 性的反映。
适宜刺激:能够引起感受器反应的刺激。4视觉(视网膜)A
外部感觉
听觉(耳蜗) 味觉(味蕾) 嗅觉(鼻上部粘膜) 触觉(皮肤)
运动觉(肌肉、神经)
内部感觉 平衡觉(前庭、半规管)
机体觉(内脏的神经细胞、皮
A
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认知的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1
A
【内容提要】
感知过程是个体产生和成熟的最早 的心理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来认识自 身和外部世界。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主要是通过基 本感觉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得经验。她 把3至7岁称为“感觉敏感期”。
2
A
这是什么?
颜色:? 形状:? 大小:? 气味:? 重量:?
肤)
5
A
感觉
6
A
一、肤觉的发展
1.触觉——标志手眼协调 定义:皮肤受到机械刺激时产生的感觉。
(巴宾斯基反射 ) 抓握是婴儿最初的有方向的运动。 2.温觉:皮肤对外界温度的感觉 新生儿怕冷不怕热 3.痛觉:皮肤对伤害性刺激的感觉 新生儿对痛觉刺激的反应越来越敏感。
7
A
二、嗅觉、味觉
(一)触觉、嗅觉和味觉
机会可以好好睡一觉,或者考虑论文、课程计划
。但结果却令很多人大跌眼镜:没过几天,志35愿 者们就纷纷退出。
A
感觉轰炸: 指向儿童提供过多、过强、过杂 、过长时间的感觉刺激,造成儿童 感觉疲劳和抑制的不良情形。
36
15
空间知觉:反映物体大小、方位、距离、 形状知觉 物体知觉 时间知觉:反映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
顺序性、速度的知觉。
运动知觉:反映物体位移和位移快慢
的知觉
A
对自己的知觉
社会知觉 对他人的知觉
人际关系的知觉
16
A
知觉特性:
知觉选择性 知觉理解性 知觉整体性 知觉永久性
17
A
知觉的选择性
18
A
19
嗅觉:鼻腔的嗅细胞对散发在空气 中的气体刺激引起的反应。 6个月以后的胎儿能接受嗅觉刺激
味觉:口腔里的味蕾对溶解于水的 物质刺激的反应。 4个月以后的胎儿能接受味觉刺激
8
A
三、前庭觉
(一)触淋觉巴、液嗅觉的和晃味觉动引起对身体平衡和运 动的感觉。
运动觉、平衡觉
9
A
四、听觉的发展
定义:特定范围内的声波刺激耳膜后 产生的反应。
23
A
二、深度知觉的发展
定义:是对自身与物体间距的感知。 6个月的婴儿已具备深度知觉的能
力。
24
A
吉布森的视觉悬崖实验
25
A
三、方位知觉的发展 方位知觉:是上下、前后、左右位置的感
知。
3岁幼儿辨别上下 4岁幼儿辨别前后 5岁幼儿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7-9岁的儿童掌握以外部物体为基准的左右 6-7岁是儿童掌握左右概念发展最快的阶段
26
A
四、时间知觉的发展
时间知觉: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 顺序性的反映。
感知时间的媒介 生理上的变化 生活事件 自然界周期轮回(环境信息) 记时工具
27
A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28
A
习惯化:当一种刺激反复出现时,刺激产 生的反应会逐渐减弱。
去习惯化:当儿童感知到出现一个新刺激 ,它不同于已习惯化了的刺激时,就会 做出新的强烈反应,原有的习惯化就终 止了。
32
A
感觉剥夺与感觉轰炸
33
A
感觉剥夺实验
34
A
1954年,心理学家贝克斯顿等在加拿大的麦克 吉尔大学进行了首例感觉剥夺实验研究。他们在 付给大学生每天20美元的报酬后,让他们呆在缺 乏刺激的环境中。具体地说,就是在没有图形知 觉(让被试戴上特制的半透明的塑料眼镜),限制 触觉(手和臂上都套有纸板做的手套和袖头)和听 觉(实验在隔音室里进行,用空气调节器的单调嗡 嗡声代替其听觉)的环境中,静静地躺在舒适的帆 布床上。当时大学生打工一小时大约只能挣50美 分,这让很多大学生都跃跃欲试,认为利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