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屈原列传》教学设计《屈原列传》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识。

2、了解屈原身世,感悟屈原的人格精神。

3、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1、文言词汇的意思和用法,特殊句式。

2、屈原的人格精神的理解。

3、本文传评结合的写法。

教学方法:教授法、串讲法、启发式、练习法。

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设想:这是一篇传评结合的人物传记,是“太史公别调”。

叙事部分文字还比较简单,议论部分就比较艰深了,而且还有些历来存有疑义的地方,所以句句疏通和掌握就很重要。

1班可以稍微快些,重点难句要求笔头翻译。

2班则要慢些,其中练习尽量安排在课内,促其自觉完成,实现有效学习。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回顾已知的屈原。

2、研读1—3段。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回顾已知的屈原。

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屈原。

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

高二时我们学习过《离骚》节选,可以温习其中的名句。

如:日月忽其不淹兮,二、研读1—3段。

1、学生朗读1—3段,梳理三段的内容。

2、把握第1段内容。

这一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

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甚任之”?分析:王甚任之:“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左徒:楚官名。

相当于上大夫而次于令尹。

在国王左右参预政事,起草诏令,是相当重要的职位。

)“王甚任之”的原因:(1)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暇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

(古代姓比氏大,后来姓氏不分。

)(2)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明、娴,形容词用作动词,这两句状语后置。

)这是屈原的见任。

3、把握第2段内容。

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分析: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子在于上官大夫“争宠而心害其能”。

而最隐晦的原因却是屈原的功高震主,怀王的嫉妒和昏聩。

这是屈原的见疏。

见疏的理由很简单,简单到让人难以相信。

《屈原列传》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屈原列传》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屈原列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屈原列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文学艺术也有了更深入的探讨和学习。

其中,古代文学作品更是深受人们的关注和赞赏。

而《屈原列传》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学语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材,今天就来探讨一下《屈原列传》教案教学设计。

一、基本情况1. 教学内容:《屈原列传》2. 教学年级:高一3. 教学人数:40人4. 教学时间:2周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屈原的主要思想和成就。

2. 能够分析屈原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

3. 能够在阅读屈原的作品时,能够把握其中的情感和主旨,理解其中的生命智慧。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屈原列传》,通过对这部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拓宽视野并推进学生的语言与文化领域的进一步了解和学习。

2.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通过对《屈原列传》的阅读和分析,老师要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对这部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老师也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性。

(2)小组讨论法在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设置小组讨论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音频、视频、图像等多种形式辅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四、教学步骤1. 屈原事迹讲解在开始读《屈原列传》之前,首先要对屈原的事迹和主要成就进行清晰详细的讲解,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屈原列传》。

2. 阅读和分析《屈原列传》在掌握屈原事迹的同时,还需要通过阅读《屈原列传》来理解屈原的思想和主要贡献。

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握其中的情感和主旨,同时分析作品表现方式和艺术特点。

2023最新-《屈原列传》教案【优秀3篇】

2023最新-《屈原列传》教案【优秀3篇】

《屈原列传》教案【优秀3篇】《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一般认为太史公变调是由于司马迁寄寓个人政治忧愤的需要,但主要原因还在于史记以前文献较少,无法表达屈平之伟大)中有关屈原的部分,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

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屈原列传》教案【优秀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屈原列传》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2、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虚词,整理文中的文言知识3、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教学重点:1、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背诵并理解作者在叙述屈原遭嫉蒙谗被楚怀王疏远之后,有用大段的文字夹叙夹议,赞扬了屈原的伟大作品《离骚》。

作者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离骚》,并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结合起来。

2、明确课文记叙了与屈原有关的几件大事,并把屈原个人的遭遇同楚国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

教学设想:1、利用预习提示,引导学生整理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分析本文记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色,体会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借助“预习提示”,圈点重要文言知识,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

作者景仰屈原,他是褒贬分明地为屈原立传的。

字里行间喷泻着激愤和哀怨之情。

司马迁以无比崇敬的心情,概述了屈原的一生,盛赞了他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文学成就。

尤其推崇他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以及存君兴国的爱国思想和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他含着热泪为屈原立传,抒情寄愤以浇胸中块垒。

因此,这篇课文记传中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实际上是一篇夹叙夹议的人物评传,这是不同于《陈涉世家》《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地方。

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仔细体会。

二、背景材料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诗人。

屈原列传 教案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 教案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屈原列传》中的经典段落;(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断句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屈原列传》;(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运用文言文进行日常交流和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敬文学家,热爱文学的情感;(3)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观点,敢于质疑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屈原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屈原列传》中的经典段落及其含义;(3)文言文阅读方法和断句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词语的解释;(2)文言文句式的理解;(3)对屈原精神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事迹;(2)阐述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3)激发学生对《屈原列传》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要求学生圈点勾画出生僻词语,课后查找资料弄懂其含义;(3)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经典段落,加强背诵。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课文;(2)每组选取一个经典段落,进行翻译和解读;(3)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学习。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文言文句式;(2)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文章思路;(3)对屈原的精神品质进行深入剖析。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经典段落;(2)进行文言文断句练习;(3)谈谈对屈原精神的感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中的经典段落;2. 查找资料,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屈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的了解程度;2. 学生对《屈原列传》中经典段落的背诵情况;3. 学生在课堂讨论、练习中的表现;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屈原列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2)能够概括和描述屈原的一生及其主要事迹。

(3)能够分析并评价屈原的人格特点和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屈原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3)学会批判性思考,对屈原的人生价值观进行评价和反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人格。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点1. 屈原的生平和主要事迹。

2. 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3. 屈原的人格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悲剧命运。

2. 分析屈原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评价屈原的人生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屈原的生平、事迹、人格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并掌握重要词汇和句子。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屈原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屈原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屈原列传》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屈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的相关资料。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并掌握重要词汇和句子。

3. 讲解:讲解屈原的生平、事迹、人格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屈原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屈原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屈原的生平、事迹、人格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理解程度。

《屈原列传》教案(推荐5篇)

《屈原列传》教案(推荐5篇)

《屈原列传》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屈原列传》教案《屈原列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司马迁及《史记》相关常识;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3.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密切结合的写法;4.体会屈原的高尚品质、爱国精神,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下列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句子导入课文。

(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二、文学常识 1.介绍司马迁。

司马迁(约前145~前90),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谈,学问广博。

汉武帝即位,谈为太史命,临终时嘱咐司马迁继写史书。

父卒三年后,司马迁继父任太史命,开始在“金匾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历史资料。

二十岁时,游历长江中下游和山东、河南等地,并到庐山和会稽考察传说中的“禹疏九河”等遗迹,经院水和湘水流域,凭吊屈原沉水的汨罗江,在曲阜,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服礼器”。

回长安后任郎中。

三十五岁时二次出游,广泛地接近下层人民。

武帝天汉三年(前98),李陵孤军人匈奴,败降,而司马迁极言李陵降敌出于无奈,意在待机答汉,因此触怒武帝,致罪下狱,受官刑。

司马迁为完成《史记》,隐忍苟活。

出狱后任中书分,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通史《史记》,人称《太史公书》。

2.介绍《史记》。

《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屈原列传》的主要内容,把握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

2.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体会司马迁史笔的公正和文章的感染力。

3.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解析:通过朗读,感知课文节奏与韵律;对关键句、难点进行解析。

2. 屈原生平介绍:了解屈原的生平背景,理解其思想形成的过程。

3. 文章结构分析:分析《屈原列传》的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掌握《屈原列传》的主要内容和屈原的生平事迹。

2. 分析司马迁的写作特色和史笔公正。

2.2 教学难点1. 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浪漫主义精神。

2. 鉴赏课文中精彩的词句和修辞手法。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屈原生平、时代背景和课文内容。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鉴赏法:分析课文中的词句、修辞,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图片等展示屈原时代背景和相关文物。

2.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视野。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导入1. 简介屈原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对屈原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关注屈原的生平,为学习《屈原列传》做铺垫。

4.2 教学展开1. 分段讲解课文,梳理屈原生平事迹。

2. 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4.3 课堂互动1. 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对屈原和课文的理解。

2. 邀请学生展示对课文词句、修辞的鉴赏成果。

4.4 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

2. 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屈原和《屈原列传》。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5.1 课后作业1. 熟读《屈原列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屈原列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2)能够分析并概括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

(3)能够解读并理解《屈原列传》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屈原列传》。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屈原的人物形象和作品价值进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屈原的忧国忧民、忠诚正直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

(2)《屈原列传》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3)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屈原的人物形象和作品价值进行评价。

2. 教学难点:(1)理解《屈原列传》中的文言文句子。

(2)分析屈原的忧国忧民、忠诚正直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背景和《屈原列传》的文学地位。

(2)激发学生对屈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屈原列传》,理解文意。

(2)鼓励学生借助词典、参考书,解决阅读中的困难。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屈原列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2)分析屈原的忧国忧民、忠诚正直的精神品质。

5. 文学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屈原列传》的文学价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讨论《屈原列传》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强调屈原的忧国忧民、忠诚正直的精神品质。

四、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屈原列传》中的重点句子。

3. 推荐一本关于屈原或《屈原列传》的课外阅读书籍,并简要介绍其内容。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2. 学科领域:语文3. 教学年级:高中4. 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屈原列传》的内容;(2)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成语及其含义;(3)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4)分析并欣赏《屈原列传》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屈原列传》;(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屈原列传》的历史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2)学习屈原的高尚品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3)认识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屈原列传》的内容;(2)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成语及其含义;(3)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4)分析并欣赏《屈原列传》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词汇、古文句式的理解;(2)对屈原思想观念的深入剖析;(3)如何评价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屈原列传》的艺术特色;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屈原列传》的内容;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屈原列传》的思想内涵;4. 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比较屈原与其他历史人物的思想品质;5. 情感教育法:激发学生对屈原的敬仰之情,培养爱国意识。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让学生预习《屈原列传》,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2)收集与屈原相关的资料,如故事、诗歌等;(3)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

2. 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介绍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2)讲解《屈原列传》的背景和历史价值;(3)分析《屈原列传》的艺术特色,如寓言、比喻等;(4)让学生熟读并背诵《屈原列传》的重要段落;(5)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

这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

以下是整理的《屈原列传》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屈原列传》教学设计1 【自读导言】本篇为人物传记,读传记文章重在感悟人物的性格精神。

此传与以前所学传记有所不同,“传评结合”的写法是本文之特点,也是本文之难点。

作为文言文,疏通文句、积累一些古汉语方面的知识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作为自读课文,学生的自读自悟显得尤其重要,老师的指导则应侧重于突出重点和难点。

【自读程序】1、回顾旧知识:司马迁及其作品;屈原及其作品。

2、疏通文句,理清文脉。

3、突破重点:感受屈原。

4、突破难点:“传评结合”的写法。

5、处理课后练习。

6、发散思维训练。

(说明:此程序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从旧到新,从点到面,从形到神,从内容到形式,从重点到难点,从知识到能力,从课内到课外,由浅入深。

)【自读点拨】1、理清文脉。

第一部分(第1-3段)屈原见任——屈原被疏——屈原为文第二部分(第4-10段)屈原被绌,张仪行骗——怀王被惑,纵仪归秦——诸侯击楚,楚兵大败——怀王赴秦,客死异乡——屈原被放,心系怀王——子兰使奸,屈原被迁第三部分:(第11、12段)江畔答问,绝望自沉——文泽后世,德威众杰明线:屈原的命运(见任——见疏——见绌——见迁——自沉)。

暗线:楚国的命运(被骗——被袭——客死——灭亡)(说明:此设计重在引导学生了解《屈原列传》的大致内容,这也是理解屈原形象的前奏。

)2、感受屈原。

第1、2段叙述屈原才能卓越,为国操劳,因小人使奸而被怀王所疏。

第3段着力评述屈原创作《离骚》的根由:“忧愁幽思”。

屈原因“穷”生“怨”,因“怨”为文,而此“穷”此“怨”皆因奸佞蔽明。

屈原的美政之梦光明磊落,然而被谄被谤,孤独无援,此时“不平则鸣”实乃自然之事。

其文“以刺世事”,文如其人。

《屈 原列传》 教学设计

《屈 原列传》 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屈原列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的政治理想,体会他的爱国精神。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学习本文通过人物对话和事迹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

(2)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和他在政治上的遭遇。

2、教学难点(1)分析屈原形象的塑造手法,如对比、侧面烘托等。

(2)探讨屈原的悲剧命运对后世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理解文意。

2、讲解法: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屈原的形象和精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名字叫屈原。

他的诗歌充满了爱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思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屈原列传》,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的伟大精神。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他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本文的背景是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纷争不断,楚国在政治上逐渐衰落。

屈原作为楚国的大臣,一心想要改革图强,却遭到了贵族的排挤和陷害。

(三)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教师范读课文,强调重点字音和停顿。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文意。

(四)文言知识讲解1、通假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通“罹”,遭遇。

(2)人穷则反本。

“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词(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明年”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2)颜色憔悴。

“颜色”古义:脸色。

今义:色彩。

3、词类活用(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疾”,名词用作动词,痛心。

(2)谗谄之蔽明也。

9.《屈原列传》说课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9.《屈原列传》说课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引导学生查阅相关学术论文和专著,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
- 邀请历史学者或文学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屈原及其作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影响;
-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 鼓励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如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 项目成果以PPT、论文、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和分享。
5. 教学媒体和资源使用:
- 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推荐相关书籍、在线文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 使用在线工具,如问卷星、思维导图等,便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和成果展示。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与《屈原列传》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如战国时期楚国的历史、屈原的政治主张等;
- 屈原的其他作品,如《离骚》、《九歌》等,以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屈原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境界;
- 《史记》中其他著名列传,如《淮阴侯列传》、《孟尝君列传》等,以比较分析不同列传的文学特色和历史价值;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屈原列传》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如《史记》的其他篇章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屈原列传》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1.1.2 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分析其写作特点。

1.1.3 提高古文阅读能力,积累文言词汇。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文本内容。

1.2.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1.2.3 学会对比分析,了解屈原与楚国历史的关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1.3.2 理解忠诚与背叛、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3.3 提高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2.1.1 理解《屈原列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1.2 分析屈原的文学成就,了解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1.3 掌握文言词汇,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2 教学难点2.2.1 理解屈原与楚国历史的关系,分析屈原忧国忧民之情。

2.2.2 深入剖析文章中的象征手法,如香草、美人等。

2.2.3 探讨屈原作品中的审美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简介屈原生平,激发学生兴趣。

3.1.2 提问:你们对屈原有哪些了解?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3.2.2 解答课后习题,巩固知识点。

3.3 合作探讨3.3.1 分组讨论:分析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

3.3.2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课堂讲解3.4.1 讲解课文难点,如历史背景、象征手法等。

3.4.2 分析屈原的文学成就,介绍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5 课堂练习3.5.1 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6 课后作业3.6.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3.6.2 拓展阅读:搜集其他关于屈原的作品,加深对屈原的了解。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4.1.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精品3篇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精品3篇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5【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能联系已学知识,自主整理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发现问题能熟练掌握文言句式与词语的活用、通假、多义现象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屈原的生平与遭遇读懂文意,并且能与准确理解作者在描述屈原遭遇与内心情感中寄托的复杂感情能辩证地评价屈原忠贞报国的志向与坚贞不屈,出污泥而不染的操守,能联系当今社会与个人实际,体会坚持理想追求与现实的差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并培养高尚的联系与人生价值观,培养勇于面对困境,百折不挠及珍爱生命不懈追求的精神【教学方法】诵读、启发、品析、评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结合《离骚》的复习,了解屈原的生平与高尚的节操,进而了解司马迁写此传的目的。

屈原传是人物评传,司马迁写屈原是抒愤:—个忠心耿耿的大贤,被谗而终不得用,以至于身殉理想。

诗人的悲剧。

是一个民族的悲剧…联齐抗秦的主张,变法自强的主张,力保楚国无虞,进而可以统一天下,但这个主张损害了楚国群小的利益,再加上楚王昏庸,所以才有这样的悲剧。

司马迁作此传,意在表明,小人谗言私欲,待遇昏庸之主,致使志士穷困,国家丧亡;提出尊贤重道,明察贤佞是国家之福,表旌屈原矢志不渝,至死不悔地坚持自己的操守、价值观。

屈原以他的价值观,超越了世俗功利价值尺度,获得了永恒的意义。

故曰:“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存在的意义也是自我的人生意义,是在与世俗的、强权的、谗佞的对抗中呈现的`。

屈原的自一杀是以生命的结束来拒绝非楚国文化的行为,同时也是使楚国臣君处在了非常尴尬的境地。

这是一种悲剧精神。

二、自主研究,梳理文言字词知识〖多媒体辅助〗【通假字】离通罹遭受;反通返返回;见通现显现;指通旨主旨;濯通浊浊水;绌通黜罢黜;质通贽见面礼;内通纳接纳;被同披披散;【古今异义】明于信而见疑其文约,其辞微故死而不容泥而不滓者齐与楚从楚诚能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兴师伐秦而齐竟怒不救楚与王图议国事王甚任之屈平属草稿未定争一宠一而心害其能平伐其功屈平疾王听之不聪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以一仪而当汉中地秦伏兵断其后冀幸君之一悟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上官大夫短屈原新沐者必振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同形异义】治乱悉发国中兵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又因厚币用事者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形容枯槁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三、朗读全文,感悟作者的情感与屈原的精神〖学生朗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四、练习与实践1、巩固梳理字词知识2、诵读全文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课时学习的字词二、学生找出疑难语句,师生共同研讨解决三、重点语句翻译训练【多媒体辅助】〖口述与书面练习结合〗其称文极小而其指极大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委质事秦。

屈原列传语文教案设计

屈原列传语文教案设计

屈原列传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屈原列传》中的经典段落;(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把握屈原的人格特点;(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屈原列传》;(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屈原的人格特点进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传承民族精神;(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3)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热爱祖国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屈原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特点;2. 《屈原列传》中的经典段落及其含义;3. 文言文阅读方法及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屈原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2. 分析《屈原列传》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3.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屈原的人格特点进行评价。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屈原列传》原文及其注释、译文;2. 学生准备:预习《屈原列传》,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3. 教学素材:相关屈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屈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屈原的容貌特点;(2)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屈原的兴趣;(3)提问:你们对屈原有哪些了解?屈原为何被称为“爱国诗人”?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屈原列传》,了解文章大意;(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经典段落,并做好笔记;(3)提问:请同学们分享你们认为的经典段落,并阐述其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根据自主学习的结果,分析屈原的人格特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3)教师点评,总结屈原的人格特点。

4. 深入解读(1)让学生结合注释、译文,深入理解《屈原列传》;(2)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如屈原的象征意义;(3)提问:请同学们谈谈对屈原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的理解。

5. 评价与反思(1)让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屈原的人格特点进行评价;(2)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3)提问:通过学习《屈原列传》,你们有什么启示和感悟?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屈原的爱国情怀和人格特点;7. 课后作业(1)背诵《屈原列传》中的经典段落;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屈原作品朗诵比赛,提高学生对屈原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最新-15、屈原列传教案【优秀5篇】

最新-15、屈原列传教案【优秀5篇】

15、屈原列传教案【优秀5篇】1。

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掌握本课重要的文言现象。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下是小编帮助大家分享的5篇15、屈原列传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屈原列传》优秀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史记》和相关知识,把握史传类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

2、掌握文中涉及的重点文言知识,重点是“伐"“见”等实词和被动句。

3、理解屈原的伟大人格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4、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并运用“传”“评”结合的方式凸显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作方法。

重点:积累重要的文言文词句知识。

难点:学习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本文将屈原的生平事迹放在楚国日趋衰亡的大背景下展现,既有对史实的粗笔勾勒,又有对细节的工笔描绘,揭示了屈原个人的身世沉浮与国家生死存亡的内在联系,充分彰显了屈原的人格风采。

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写作背景:本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第一篇为屈原立传的史传名篇。

屈原、贾谊都怀才不遇,而且贾谊又写过《吊屈原赋》,所以司马迁将二人合起来立传。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同屈原一样,品格高洁,才华横溢,竟因李陵一案被汉武帝处以腐刑。

千古忠贤,途竟一辙,所以作者在《屈原列传》中着重指明“屈平之作《高骚》,盖自怨生也”,以自况《史记》之成,是基于垢辱。

(二)作者简介: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屈原列传(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屈原的时代背景和生平事迹。

2. 激发学生对屈原列传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教学内容:1. 介绍屈原生活的战国时期中国社会背景。

2. 讲述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教学活动:1. 向学生简单介绍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2. 引导学生阅读屈原列传的开头部分,了解屈原的出生和成长背景。

作业:1. 预习屈原列传的第一章。

2. 准备关于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中国文化的相关问题。

第二章:屈原的才华与理想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屈原的才华和理想。

2. 引导学生理解屈原列传中描述的屈原的思想和行为。

教学内容:1. 分析屈原的才华和他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

2. 探讨屈原的理想和他对国家、社会的期望。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屈原列传的第二章,了解屈原的才华和理想。

2. 组织学生讨论屈原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学生思考屈原的理想是否现实。

作业:1. 预习屈原列传的第二章。

2. 思考屈原的理想是否现实,并准备相关问题。

第三章:屈原的政治遭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屈原在政治上的遭遇。

2. 引导学生理解屈原列传中描述的屈原的政治困境。

教学内容:1. 分析屈原在政治上的遭遇和他在政治斗争中的角色。

2. 探讨屈原的政治困境对他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屈原列传的第三章,了解屈原的政治遭遇。

2. 组织学生讨论屈原的政治困境和他的应对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屈原的政治遭遇对他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作业:1. 预习屈原列传的第三章。

2. 思考屈原的政治遭遇对他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并准备相关问题。

第四章:屈原的流放与创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屈原被流放后的生活和他的创作。

2. 引导学生理解屈原列传中描述的屈原的流放经历和创作动机。

教学内容:1. 分析屈原被流放后的生活状况和他在流放期间的作品。

2. 探讨屈原的创作动机和他通过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屈原列传 教案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 教案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屈原列传》中的经典片段;(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把握屈原的主要思想观点;(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屈原列传》;(2)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审视屈原的人格魅力和作品特点;(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屈原的忧国忧民之心,传承爱国主义精神;(2)学习屈原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品质;(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观点;2.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 经典片段的背诵与理解。

三、教学难点1. 屈原作品中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想象;2. 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理解和运用;3. 屈原精神品质的现代意义。

1. 导入新课:简介屈原及其作品《屈原列传》的特点和意义;2.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圈点勾画生僻字词;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分析屈原的思想观点,解读经典片段;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对比分析屈原的人格魅力和作品特点;5. 练习巩固: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背诵经典片段;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屈原的精神品质。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屈原列传》中的经典片段;3. 选择一篇与屈原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观点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运用能力;3. 学生对经典片段的背诵情况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4.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提出的观点和分析的深度;七、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讲述屈原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2.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3. 对比分析:组织学生对比不同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4. 实践性学习:鼓励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和创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屈原列传》教案

《屈原列传》教案

《屈原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屈原列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2)能够概括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

(3)能够分析并评价屈原的文学成就和思想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屈原的生平背景和创作背景。

(2)通过分析和解读,掌握屈原的文学特色和思想内涵。

(3)通过比较和联系,了解屈原与其他文学家的关系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屈原的敬仰和尊重,激发学生对屈原研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文学和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历史和传统的认同,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1. 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

2. 屈原的文学成就和思想观点。

3. 屈原与其他文学家的关系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屈原的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2. 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 屈原的研究方法和学术价值。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阅读和研究相关资料,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作品。

(2)准备教学PPT和教学素材,设计教学活动和讨论题目。

2. 学生准备:(1)预习《屈原列传》文本,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作品。

(2)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屈原的研究情况和学术价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诗经》和楚辞的相关内容,了解屈原的创作背景。

(2)提问学生对屈原的认知,激发学生对屈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文本阅读与分析:(1)引导学生阅读《屈原列传》文本,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作品。

(2)分析屈原的文学成就和思想观点,解读屈原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3. 讨论与比较:(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屈原的理解和观点。

(2)比较屈原与其他文学家的关系和影响,探讨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4. 案例分析:(1)选择屈原的一篇代表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2)联系屈原的思想观点,探讨屈原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和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屈原列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

积累文言知识。

(二)能力目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在学习《史记》的人物传记时,能将
司马迁对人物的评价与人物事迹的介绍结合起来理解。

(三)情感目标:赞叹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志行高洁、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体会司马迁为屈原立传目的,引导学生努力追求和构建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研读文中的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对《离骚》的评价,屈原与渔父
的对话等三段文字,理解屈原的伟大精神和伟大人格。

(二)难点:联系作者司马迁的生平,理解作者为屈原立传的目的,引导学生思
考感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精神。

【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师指导学生阅读。

【教学准备】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熟悉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一、导入
1、吟诵屈原的《离骚》,简述屈原的事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

2、朗读《太史公自序》中的相关段落,导入新课。

“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太史公自序》
【今天,我们来学习《屈原列传》,看看司马迁是怎样认识与评价屈原的。


二、朗读课文,生字注音。

属(zhǔ)草稿相随属(zhǔ) 惨怛(dá)帝喾(Kù)
举类迩(ěr)而见(xiàn)义远濯(zhuó)淖(nào )滋垢(gòu)
皭(jiào )然泥而不滓绌(黜chù)详(佯yáng)从亲离(罹lí)忧
屈匄(gài)靳(jìn)尚
被(披pī)发枯槁(gǎo)《哀郢(yíng)》赵不内(纳nà)
三闾(lǚ)大夫温蠖(huò) 汨(mì)罗汶汶(mén )
何不餔(bū)其糟而啜(chuò)其醨(lí)皓皓(hào)渔父(fǔ)
【课文较长,让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三、研习课文
认真阅读课文最后一段(“太史公曰……”),理解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

1、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

结合文章第3段,思考:
1.司马迁是怎样《离骚》认识的。

2.屈原的“志”是什么,司马迁“悲其志”又是为什么?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第3段,找出关键语句,试翻译。


提示:第3段的关键句有: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提问:理解本段的关键句,下面同学们来思考刚才提的两个问题。

明确:《离骚》是屈原忧愁幽思时所作的,体现了他洁身自好,志洁行廉的品质。

屈原之志既是一种政治抱负、治国宏图,更是一种理想主义激情,一种特立独行的精神。

司马迁既然是“悲其志”,而不是悲其人,司马迁的泣涕就不仅仅是针对屈原一个人,而是为天下所有怀有远大志向而难以实现的人而哭泣。

2、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结合文章第11段,谈谈屈原投江前的情形,听听屈原与鱼父的对话。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第11段,找出关键语句,试翻译。


提示:第11段的关键句有:
鱼父: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
屈原: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鱼父: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提问:了解了屈原与鱼父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思想有怎样的差异,还能认识到屈原有着怎样的品质,以及包含了司马迁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屈原与渔父的对话,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两种不同的品格操守、两种不同的政治取向。

一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一种是矢志不渝,以死明志,两相比照,突出了屈原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操守,表现了他矢志不渝,以死明志的品质。

对话中表达了作者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和景仰以及同情惋惜之情,其中也表现出对黑暗势力的强烈愤慨。

??
3、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
结合课文相关段落,说说屈原一生的主要遭遇。

【请学生分别朗读课文第1、2、4、10、11段,结合以上段落,说说屈原一生的主要经历。

】提示:王甚任之(1)—→王怒而疏屈平(2)—→
屈平既绌(4)—→顷襄王怒而迁之(10)—→
遂自沉汨罗以死(11)
提问:通过归纳屈原一生的主要经历与遭遇,我们可以看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明确:我们可以看出屈原是一个忠诚不阿忠君爱国远见卓识才华出众的杰出人物。

司马迁在表现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时有两个方面与一般文章不同:
(1)把屈原的个人遭遇同整个楚国的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说明了屈原的遭遇与祖国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

(2)、把屈原的“眷顾楚国”同“心系怀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古代君主是国家的象征),通过他的“忠君爱国”的思想集中表现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屈原的爱国之心,不因楚国的治乱兴衰而改变,更不随个人的荣辱升沉而动摇。

他对待祖国确是一颗丹心,一片赤诚,坚贞不移,至死不悔!
四、拓展延伸
阅读《怀沙赋》中的一段文字,体会屈原投江前的思想感慨。

……浩浩沅、湘兮,分流汨兮。

修路幽拂兮,道远忽兮。

曾唫恒悲兮,永叹慨兮。

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

怀情抱质兮,独无匹兮。

伯乐既殁兮,骥将焉程兮?人生禀命兮,各
有所错兮。

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曾伤爰哀,永叹喟兮。

世溷不吾知,心不可谓兮。

知死不可让兮,愿勿爱兮。

明以告君子兮,吾将以为类兮。

【译文:浩荡的沅江、湘江水啊,不停地流淌翻涌着波浪。

道路漫长而又昏暗啊,前程又是何等的恍忽渺茫。

我怀着长久的悲伤歌吟不止啊,慨然叹息终此世。

世上没人了解我啊,谁能听我诉衷肠?情操高尚品质美啊,芬芳洁白世无双。

伯乐早已死去啊,千里马谁能识别它是骏良?人生一世秉承命运啊,各有各的不同安排。

内心坚定心胸广啊,别的还有什么值得畏惧!重重忧伤长感慨啊,永世长叹无尽哀。

世道混浊知音少啊,人心叵测内难猜。

人生在世终须死啊,对自己的生命就不要太珍爱。

明白告知世君子啊,我将永为人模楷。


提示:在这段文字中,体现了屈原投江前,对楚国的留恋与绝望,对生死看得很淡,而对自己的志向却是坚定不移,他要做人类的楷模等思想感情。

这些内容与课文第11段所展现的情形又是一致的。

五、课堂小结
通过对课文的简单梳理与学习,我们可以归纳屈原的形象,以及司马迁对他的态度与感情。

首先屈原的形象可以归纳为:
洁身自好,志洁行廉,矢志不渝,以死明志,忠诚不阿忠君爱国远见卓识才华出众。

其次是司马迁对屈原倾注了无限的感情,他们的遭遇相似,一个受到小人的排挤,被君主疏远;一个因为被人说了几句公道话,而被捕下狱,遭受宫行。

所以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包含着自己的思想与感情,他要借他人之杯浇胸中块垒。

而他们的结局也是相似的,屈原以其不朽的《离骚》留给后人,而司马迁以《史记》而名垂青史,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屈原以投江自尽劝诫后人,而司马迁以自己的忍辱负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实现了各自的目标。

令人叹服,同时也给我们以启迪。

人,生活在世界上,就应勇敢的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哪怕付出艰苦的努力,甚至自己的生命也是值得的。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背诵第三段。

整理本文的文言知识(实词、虚词、文言句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