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学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屈原列传》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屈原列传》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屈原列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屈原列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文学艺术也有了更深入的探讨和学习。

其中,古代文学作品更是深受人们的关注和赞赏。

而《屈原列传》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学语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材,今天就来探讨一下《屈原列传》教案教学设计。

一、基本情况1. 教学内容:《屈原列传》2. 教学年级:高一3. 教学人数:40人4. 教学时间:2周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屈原的主要思想和成就。

2. 能够分析屈原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

3. 能够在阅读屈原的作品时,能够把握其中的情感和主旨,理解其中的生命智慧。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屈原列传》,通过对这部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拓宽视野并推进学生的语言与文化领域的进一步了解和学习。

2.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通过对《屈原列传》的阅读和分析,老师要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对这部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老师也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性。

(2)小组讨论法在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设置小组讨论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音频、视频、图像等多种形式辅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四、教学步骤1. 屈原事迹讲解在开始读《屈原列传》之前,首先要对屈原的事迹和主要成就进行清晰详细的讲解,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屈原列传》。

2. 阅读和分析《屈原列传》在掌握屈原事迹的同时,还需要通过阅读《屈原列传》来理解屈原的思想和主要贡献。

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握其中的情感和主旨,同时分析作品表现方式和艺术特点。

2023最新-《屈原列传》教案【优秀3篇】

2023最新-《屈原列传》教案【优秀3篇】

《屈原列传》教案【优秀3篇】《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一般认为太史公变调是由于司马迁寄寓个人政治忧愤的需要,但主要原因还在于史记以前文献较少,无法表达屈平之伟大)中有关屈原的部分,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

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屈原列传》教案【优秀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屈原列传》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2、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虚词,整理文中的文言知识3、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教学重点:1、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背诵并理解作者在叙述屈原遭嫉蒙谗被楚怀王疏远之后,有用大段的文字夹叙夹议,赞扬了屈原的伟大作品《离骚》。

作者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离骚》,并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结合起来。

2、明确课文记叙了与屈原有关的几件大事,并把屈原个人的遭遇同楚国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

教学设想:1、利用预习提示,引导学生整理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分析本文记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色,体会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借助“预习提示”,圈点重要文言知识,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

作者景仰屈原,他是褒贬分明地为屈原立传的。

字里行间喷泻着激愤和哀怨之情。

司马迁以无比崇敬的心情,概述了屈原的一生,盛赞了他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文学成就。

尤其推崇他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以及存君兴国的爱国思想和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他含着热泪为屈原立传,抒情寄愤以浇胸中块垒。

因此,这篇课文记传中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实际上是一篇夹叙夹议的人物评传,这是不同于《陈涉世家》《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地方。

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仔细体会。

二、背景材料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诗人。

屈原列传 教案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 教案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屈原列传》中的经典段落;(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断句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屈原列传》;(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运用文言文进行日常交流和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敬文学家,热爱文学的情感;(3)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观点,敢于质疑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屈原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屈原列传》中的经典段落及其含义;(3)文言文阅读方法和断句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词语的解释;(2)文言文句式的理解;(3)对屈原精神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事迹;(2)阐述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3)激发学生对《屈原列传》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要求学生圈点勾画出生僻词语,课后查找资料弄懂其含义;(3)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经典段落,加强背诵。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课文;(2)每组选取一个经典段落,进行翻译和解读;(3)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学习。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文言文句式;(2)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文章思路;(3)对屈原的精神品质进行深入剖析。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经典段落;(2)进行文言文断句练习;(3)谈谈对屈原精神的感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中的经典段落;2. 查找资料,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屈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的了解程度;2. 学生对《屈原列传》中经典段落的背诵情况;3. 学生在课堂讨论、练习中的表现;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屈原列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2)能够概括和描述屈原的一生及其主要事迹。

(3)能够分析并评价屈原的人格特点和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屈原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3)学会批判性思考,对屈原的人生价值观进行评价和反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人格。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点1. 屈原的生平和主要事迹。

2. 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3. 屈原的人格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悲剧命运。

2. 分析屈原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评价屈原的人生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屈原的生平、事迹、人格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并掌握重要词汇和句子。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屈原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屈原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屈原列传》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屈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的相关资料。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并掌握重要词汇和句子。

3. 讲解:讲解屈原的生平、事迹、人格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屈原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屈原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屈原的生平、事迹、人格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理解程度。

《屈原列传》教案(推荐5篇)

《屈原列传》教案(推荐5篇)

《屈原列传》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屈原列传》教案《屈原列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司马迁及《史记》相关常识;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3.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密切结合的写法;4.体会屈原的高尚品质、爱国精神,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下列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句子导入课文。

(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二、文学常识 1.介绍司马迁。

司马迁(约前145~前90),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谈,学问广博。

汉武帝即位,谈为太史命,临终时嘱咐司马迁继写史书。

父卒三年后,司马迁继父任太史命,开始在“金匾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历史资料。

二十岁时,游历长江中下游和山东、河南等地,并到庐山和会稽考察传说中的“禹疏九河”等遗迹,经院水和湘水流域,凭吊屈原沉水的汨罗江,在曲阜,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服礼器”。

回长安后任郎中。

三十五岁时二次出游,广泛地接近下层人民。

武帝天汉三年(前98),李陵孤军人匈奴,败降,而司马迁极言李陵降敌出于无奈,意在待机答汉,因此触怒武帝,致罪下狱,受官刑。

司马迁为完成《史记》,隐忍苟活。

出狱后任中书分,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通史《史记》,人称《太史公书》。

2.介绍《史记》。

《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屈原列传》的主要内容,把握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

2.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体会司马迁史笔的公正和文章的感染力。

3.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解析:通过朗读,感知课文节奏与韵律;对关键句、难点进行解析。

2. 屈原生平介绍:了解屈原的生平背景,理解其思想形成的过程。

3. 文章结构分析:分析《屈原列传》的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掌握《屈原列传》的主要内容和屈原的生平事迹。

2. 分析司马迁的写作特色和史笔公正。

2.2 教学难点1. 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浪漫主义精神。

2. 鉴赏课文中精彩的词句和修辞手法。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屈原生平、时代背景和课文内容。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鉴赏法:分析课文中的词句、修辞,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图片等展示屈原时代背景和相关文物。

2.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视野。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导入1. 简介屈原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对屈原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关注屈原的生平,为学习《屈原列传》做铺垫。

4.2 教学展开1. 分段讲解课文,梳理屈原生平事迹。

2. 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4.3 课堂互动1. 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对屈原和课文的理解。

2. 邀请学生展示对课文词句、修辞的鉴赏成果。

4.4 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

2. 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屈原和《屈原列传》。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5.1 课后作业1. 熟读《屈原列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屈原列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2)能够分析并概括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

(3)能够解读并理解《屈原列传》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屈原列传》。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屈原的人物形象和作品价值进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屈原的忧国忧民、忠诚正直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

(2)《屈原列传》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3)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屈原的人物形象和作品价值进行评价。

2. 教学难点:(1)理解《屈原列传》中的文言文句子。

(2)分析屈原的忧国忧民、忠诚正直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背景和《屈原列传》的文学地位。

(2)激发学生对屈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屈原列传》,理解文意。

(2)鼓励学生借助词典、参考书,解决阅读中的困难。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屈原列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2)分析屈原的忧国忧民、忠诚正直的精神品质。

5. 文学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屈原列传》的文学价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讨论《屈原列传》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强调屈原的忧国忧民、忠诚正直的精神品质。

四、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屈原列传》中的重点句子。

3. 推荐一本关于屈原或《屈原列传》的课外阅读书籍,并简要介绍其内容。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2. 学科领域:语文3. 教学年级:高中4. 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屈原列传》的内容;(2)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成语及其含义;(3)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4)分析并欣赏《屈原列传》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屈原列传》;(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屈原列传》的历史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2)学习屈原的高尚品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3)认识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屈原列传》的内容;(2)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成语及其含义;(3)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4)分析并欣赏《屈原列传》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词汇、古文句式的理解;(2)对屈原思想观念的深入剖析;(3)如何评价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屈原列传》的艺术特色;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屈原列传》的内容;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屈原列传》的思想内涵;4. 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比较屈原与其他历史人物的思想品质;5. 情感教育法:激发学生对屈原的敬仰之情,培养爱国意识。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让学生预习《屈原列传》,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2)收集与屈原相关的资料,如故事、诗歌等;(3)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

2. 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介绍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2)讲解《屈原列传》的背景和历史价值;(3)分析《屈原列传》的艺术特色,如寓言、比喻等;(4)让学生熟读并背诵《屈原列传》的重要段落;(5)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屈原列传》,使学生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掌握文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文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 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生僻词语的解释。

2. 屈原诗歌的理解与鉴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段。

3. 采用分组讨论、小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屈原的爱国情怀。

4. 课堂讲解:讲解文中生僻词语的含义,解析屈原诗歌的意境。

5. 课堂练习:选取屈原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进行鉴赏和分析。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屈原列传》原文及相关注释。

2.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屈原的生平事迹、相关历史背景等。

3. 屈原诗歌选集:提供屈原的其他诗歌作品,供学生课后鉴赏。

4.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屈原列传》。

八、教学进度1. 第1周:介绍屈原生平事迹,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2. 第2周: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分析屈原的爱国情怀。

3. 第3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鉴赏屈原的诗歌。

4. 第4周:进行课堂练习,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5. 第5周:布置课后作业,进行教学评价。

九、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屈原列传》中的名句。

(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把握屈原的精神品质。

(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通过探究学习,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屈原的生平事迹及其精神品质。

(2)《屈原列传》中的名句。

(3)文言文阅读方法。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理解。

(2)句子结构的分析。

(3)作者观点的提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屈原及其作品《离骚》。

(2)讲述屈原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屈原列传》。

(2)解答课后习题,巩固知识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屈原的生平事迹。

(2)分析《屈原列传》中的名句。

(3)解读文言文阅读方法。

4. 合作学习:(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汇报。

5. 探究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屈原列传》中的难点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6. 课堂小结:(2)强调屈原的爱国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屈原列传》中的名句。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对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测试,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屈原生活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互动教学: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 案例分析:选取屈原生平中的重要事件,分析屈原的精神品质。

4. 比较学习:将《屈原列传》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教案教学设计共教学设计一一、教学目标1. 了解《屈原列传》的作者屈原及其历史背景;2. 掌握《屈原列传》的故事情节;3. 熟悉《屈原列传》的文学特点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1. 屈原及其作品《屈原列传》的介绍;2. 《屈原列传》的故事情节;3. 《屈原列传》的文学特点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掌握《屈原列传》的故事情节;2. 理解《屈原列传》的文学特点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楚辞》的内容,以及屈原的作品有哪些。

2. 屈原及其作品《屈原列传》的介绍(10分钟)介绍屈原的基本情况,包括屈原的生平、成就和贡献等。

同时讲解《屈原列传》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3. 《屈原列传》的故事情节(20分钟)第1页/共4页传授《屈原列传》的故事情节,包括屈原的官职之变、投江自杀、楚怀王思念屈原、屈原的作品被人篡改等。

4. 《屈原列传》的文学特点和意义(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屈原列传》的文学特点,如辞章华丽、情感深刻等。

并讨论《屈原列传》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

5. 总结归纳(5分钟)回顾《屈原列传》的内容和意义,同时答疑解惑。

6.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课的内容,并完成相关阅读作业。

教学设计二一、教学目标1. 了解《屈原列传》的作者屈原及其历史背景;2. 掌握《屈原列传》的故事情节;3. 理解《屈原列传》的意义和价值。

二、教学重点1. 屈原及其作品《屈原列传》的介绍;2. 《屈原列传》的故事情节;3. 《屈原列传》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难点1. 掌握《屈原列传》的故事情节;2. 理解《屈原列传》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回忆《楚辞》的作者是谁,他的作品有哪些。

2. 屈原及其作品《屈原列传》的介绍(10分钟)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和成就,特别是他作为楚国官员的经历。

同时讲解《屈原列传》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3. 《屈原列传》的故事情节(30分钟)逐段讲解《屈原列传》的故事情节,包括屈原的官职之变、投江自杀、楚怀王思念屈原、屈原的作品被篡改等。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屈原列传》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1.1.2 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分析其写作特点。

1.1.3 提高古文阅读能力,积累文言词汇。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文本内容。

1.2.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1.2.3 学会对比分析,了解屈原与楚国历史的关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1.3.2 理解忠诚与背叛、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3.3 提高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2.1.1 理解《屈原列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1.2 分析屈原的文学成就,了解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1.3 掌握文言词汇,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2 教学难点2.2.1 理解屈原与楚国历史的关系,分析屈原忧国忧民之情。

2.2.2 深入剖析文章中的象征手法,如香草、美人等。

2.2.3 探讨屈原作品中的审美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简介屈原生平,激发学生兴趣。

3.1.2 提问:你们对屈原有哪些了解?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3.2.2 解答课后习题,巩固知识点。

3.3 合作探讨3.3.1 分组讨论:分析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

3.3.2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课堂讲解3.4.1 讲解课文难点,如历史背景、象征手法等。

3.4.2 分析屈原的文学成就,介绍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5 课堂练习3.5.1 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6 课后作业3.6.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3.6.2 拓展阅读:搜集其他关于屈原的作品,加深对屈原的了解。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4.1.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屈原列传语文教案设计

屈原列传语文教案设计

屈原列传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屈原列传》中的经典段落;(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把握屈原的人格特点;(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屈原列传》;(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屈原的人格特点进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传承民族精神;(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3)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热爱祖国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屈原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特点;2. 《屈原列传》中的经典段落及其含义;3. 文言文阅读方法及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屈原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2. 分析《屈原列传》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3.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屈原的人格特点进行评价。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屈原列传》原文及其注释、译文;2. 学生准备:预习《屈原列传》,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3. 教学素材:相关屈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屈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屈原的容貌特点;(2)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屈原的兴趣;(3)提问:你们对屈原有哪些了解?屈原为何被称为“爱国诗人”?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屈原列传》,了解文章大意;(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经典段落,并做好笔记;(3)提问:请同学们分享你们认为的经典段落,并阐述其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根据自主学习的结果,分析屈原的人格特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3)教师点评,总结屈原的人格特点。

4. 深入解读(1)让学生结合注释、译文,深入理解《屈原列传》;(2)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如屈原的象征意义;(3)提问:请同学们谈谈对屈原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的理解。

5. 评价与反思(1)让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屈原的人格特点进行评价;(2)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3)提问:通过学习《屈原列传》,你们有什么启示和感悟?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屈原的爱国情怀和人格特点;7. 课后作业(1)背诵《屈原列传》中的经典段落;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屈原作品朗诵比赛,提高学生对屈原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最新-15、屈原列传教案【优秀5篇】

最新-15、屈原列传教案【优秀5篇】

15、屈原列传教案【优秀5篇】1。

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掌握本课重要的文言现象。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下是小编帮助大家分享的5篇15、屈原列传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屈原列传》优秀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史记》和相关知识,把握史传类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

2、掌握文中涉及的重点文言知识,重点是“伐"“见”等实词和被动句。

3、理解屈原的伟大人格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4、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并运用“传”“评”结合的方式凸显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作方法。

重点:积累重要的文言文词句知识。

难点:学习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本文将屈原的生平事迹放在楚国日趋衰亡的大背景下展现,既有对史实的粗笔勾勒,又有对细节的工笔描绘,揭示了屈原个人的身世沉浮与国家生死存亡的内在联系,充分彰显了屈原的人格风采。

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写作背景:本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第一篇为屈原立传的史传名篇。

屈原、贾谊都怀才不遇,而且贾谊又写过《吊屈原赋》,所以司马迁将二人合起来立传。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同屈原一样,品格高洁,才华横溢,竟因李陵一案被汉武帝处以腐刑。

千古忠贤,途竟一辙,所以作者在《屈原列传》中着重指明“屈平之作《高骚》,盖自怨生也”,以自况《史记》之成,是基于垢辱。

(二)作者简介: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2023最新-《屈原列传》教案(最新3篇)

2023最新-《屈原列传》教案(最新3篇)

《屈原列传》教案(最新3篇)1。

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掌握本课重要的文言现象。

以下是给大家分享的3篇《屈原列传》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屈原列传教案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屈原列传》教案篇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能联系已学知识,自主整理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发现问题能熟练掌握文言句式与词语的活用、通假、多义现象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屈原的生*与遭遇读懂文意,并且能与准确理解作者在描述屈原遭遇与内心情感中寄托的复杂感情能辩证地评价屈原忠贞报国的志向与坚贞不屈,出污泥而不染的操守,能联系当今社会与个人实际,体会坚持理想追求与现实的差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并培养高尚的联系与人生价值观,培养勇于面对困境,百折不挠及珍爱生命不懈追求的精神【教学方法】诵读、启发、品析、评论、多**辅助【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结合《离骚》的复习,了解屈原的生*与高尚的节操,进而了解司马迁写此传的目的。

屈原传是人物评传,司马迁写屈原是抒愤:—个忠心耿耿的大贤,被谗而终不得用,以至于身殉理想。

诗人的悲剧。

是一个民族的悲剧…联齐抗秦的主张,变法自强的主张,力保楚国无虞,进而可以**天下,但这个主张损害了楚国群小的利益,再加上楚王昏庸,所以才有这样的悲剧。

司马迁作此传,意在表明,小人谗言私欲,待遇昏庸之主,致使志士穷困,国家丧亡;提出尊贤重道,明察贤佞是国家之福,表旌屈原矢志不渝,至死不悔地坚持自己的操守、价值观。

屈原以他的价值观,超越了世俗功利价值尺度,获得了永恒的意义。

故曰:“屈*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存在的意义也是自我的人生意义,是在与世俗的、强权的、谗佞的对抗中呈现的。

屈原的自一杀是以生命的结束来拒绝非楚国文化的行为,同时也是使楚国臣君处在了非常尴尬的境地。

这是一种悲剧精神。

二、自主研究,梳理文言字词知识〖多**辅助〗【通假字】离通罹遭受;反通返返回;见通现显现;指通旨主旨;濯通浊浊水;绌通黜罢黜;质通贽见面礼;内通纳接纳;被同披披散;【古今异义】明于信而见疑其文约,其辞微故死而不容泥而不滓者齐与楚从楚诚能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兴师伐秦而齐竟怒不救楚与王图议国事王甚任之屈*属草稿未定争一宠一而心害其能*伐其功屈*疾王听之不聪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以一仪而当汉中地秦伏兵断其后冀幸君之一悟然**破家相随属上官大夫短屈原新沐者必振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同形异义】治乱悉发国中兵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又因厚币用事者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形容枯槁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三、朗读全文,感悟作者的情感与屈原的精神〖学生朗读后谈谈自己的。

《屈 原列传》学案

《屈 原列传》学案

《屈原列传》学案《<屈原列传>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其爱国精神和高尚品质。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

3、学习本文通过人物对话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二、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 145 年或前 135 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2、作品简介《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 3000 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 104 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

前后经历了 14 年,才得以完成。

3、关于列传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种传记文体,主要记载各类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和活动,展示他们的思想、品质和功绩。

三、背景介绍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

当时,秦国日益强大,对其他六国虎视眈眈。

楚国在政治上腐败,贵族集团内部争斗激烈,对外政策摇摆不定。

屈原力图改革楚国的政治,主张联齐抗秦,但遭到了贵族的排挤和诽谤,最终被流放。

四、课文解读1、第一段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这段文字介绍了屈原的姓名、身份以及他的才能和在楚国受到的重用。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简洁地概括了屈原的优秀品质和卓越才能。

2、第二段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这一段讲述了屈原遭到上官大夫的嫉妒和陷害,从而被楚怀王疏远。

屈原列传(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屈原的时代背景和生平事迹。

2. 激发学生对屈原列传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教学内容:1. 介绍屈原生活的战国时期中国社会背景。

2. 讲述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教学活动:1. 向学生简单介绍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2. 引导学生阅读屈原列传的开头部分,了解屈原的出生和成长背景。

作业:1. 预习屈原列传的第一章。

2. 准备关于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中国文化的相关问题。

第二章:屈原的才华与理想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屈原的才华和理想。

2. 引导学生理解屈原列传中描述的屈原的思想和行为。

教学内容:1. 分析屈原的才华和他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

2. 探讨屈原的理想和他对国家、社会的期望。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屈原列传的第二章,了解屈原的才华和理想。

2. 组织学生讨论屈原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学生思考屈原的理想是否现实。

作业:1. 预习屈原列传的第二章。

2. 思考屈原的理想是否现实,并准备相关问题。

第三章:屈原的政治遭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屈原在政治上的遭遇。

2. 引导学生理解屈原列传中描述的屈原的政治困境。

教学内容:1. 分析屈原在政治上的遭遇和他在政治斗争中的角色。

2. 探讨屈原的政治困境对他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屈原列传的第三章,了解屈原的政治遭遇。

2. 组织学生讨论屈原的政治困境和他的应对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屈原的政治遭遇对他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作业:1. 预习屈原列传的第三章。

2. 思考屈原的政治遭遇对他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并准备相关问题。

第四章:屈原的流放与创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屈原被流放后的生活和他的创作。

2. 引导学生理解屈原列传中描述的屈原的流放经历和创作动机。

教学内容:1. 分析屈原被流放后的生活状况和他在流放期间的作品。

2. 探讨屈原的创作动机和他通过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屈原列传 教案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 教案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屈原列传》中的经典片段;(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把握屈原的主要思想观点;(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屈原列传》;(2)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审视屈原的人格魅力和作品特点;(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屈原的忧国忧民之心,传承爱国主义精神;(2)学习屈原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品质;(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观点;2.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 经典片段的背诵与理解。

三、教学难点1. 屈原作品中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想象;2. 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理解和运用;3. 屈原精神品质的现代意义。

1. 导入新课:简介屈原及其作品《屈原列传》的特点和意义;2.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圈点勾画生僻字词;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分析屈原的思想观点,解读经典片段;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对比分析屈原的人格魅力和作品特点;5. 练习巩固: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背诵经典片段;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屈原的精神品质。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屈原列传》中的经典片段;3. 选择一篇与屈原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观点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运用能力;3. 学生对经典片段的背诵情况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4.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提出的观点和分析的深度;七、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讲述屈原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2.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3. 对比分析:组织学生对比不同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4. 实践性学习:鼓励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和创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09课 屈原列传(学案)-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随堂教学案(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09课  屈原列传(学案)-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随堂教学案(选择性必修中册)

《屈原列传》学案【教学素养】1.积累重要的文言文词句知识;疏通文意,了解屈原生平。

2.把握课文将屈原的遭遇与国家生死存亡相联系,表现其人格风采的独特方法。

3.正确评价屈原的人生选择,学习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难点】积累重要的文言文词句知识和学习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开始在“金匮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历史资料,为写作《史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99年,李陵率军出击匈奴,遭大军伏击,寡不敌众,兵败投降,司马迁因替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下狱受腐刑。

后遇赦出狱,为中书令,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2、题目解说《屈原列传》实际上是一篇夹叙夹议的历史人物评传,相当于现在的“人物述评”。

“传”与“评”相结合,“传”中寓“评”是本文的特色。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年轻时受到楚怀王信任,后因楚怀王听信谗言被疏远流放,最终悲愤交加,自投汨罗江而死。

3、写作背景本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第一篇为屈原立传的史传名篇。

屈原、贾谊都怀才不遇,而且贾谊又写过《吊屈原赋》,所以司马迁将二人合起来立传。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同屈原一样,品格高洁,才华横溢,竟因李陵一案被汉武帝处以腐刑。

千古忠贤,途竟一辙,所以作者在《屈原列传》中着重指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以自况《史记》之成,是基于垢辱。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屈原列传》复习学案教案教学设计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和历史传说,其中《屈原列传》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作品,也是国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育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这部作品的深刻内涵,需要特别设计复习学案以及教学计划。

学生应该首先通过阅读背景资料来更好地了解《屈原列传》的起源和作者背景,以及描写的是什么时代的历史背景,都包含哪些文化元素等等。

接下来,学生需要逐字逐句地阅读文本,并学习其中涉及的经典诗句和古文互文。

学生可以分组合作,进行分段朗读,提高朗读口语和语音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也应该掌握主要角色的性格和情感、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以及屈原和节令文化之间的关系等等。

除了阅读和个人理解外,还应该设置多种互动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度。

例如,设计学生小组讨论、辩论活动等等,让他们思考《屈原列传》探讨的主题,例如人性、伦理、政治和历史等等。

学生也可以通过节令文化体验、诗歌创作等形式,深刻了解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采用一些生动的案例和实例来进行引导,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其中蕴含的思想深度和具体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交流,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和表达方式。

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如科学的朗读技巧、文本分析、思维借鉴,观点表达等。

而在考试前,则应该采取多样化的考试形式,例如分析原文、短文写作等,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语文素养。

总之,《屈原列传》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古代文学作品,其中蕴含着历史文化和人类智慧,可以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学习效果,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综上所述,对于《屈原列传》这一古代文学经典作品,我们应该从多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理解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同时也能够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列传》学案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learning plan for biograph ies of Qu Yuan
《屈原列传》学案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学习目标
(-)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二)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通假字“离”、“反”、“濯”、“见”、“指”,“绌”“质”、“被”,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四)理解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

学习重点
掌握本课的文言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及特殊句式。

学习难点
理解和学习本课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一、背景材料。

(1)屈原(约前340~前27幻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诗人。

屈原出身于和楚王同宗的没落贵族家庭,因其“博闻强志,
明于治治乱,娴于辞令”,应对诸侯,后又任三闾大夫,对内主
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对外坚持联齐抗秦,以楚为中心统一中国,受到腐朽贵族集团子兰、靳尚等人的攻击,遭谗而去职。


在楚怀王二十五年左右,被放逐到汉北(今湖北省西北部)。

从此,楚国国势日益衰微,怀王宠姬郑袖和大臣靳尚等旧贵族集团
的人物,包围了怀王,后怀王又受到秦国使臣张仪的欺骗,与齐
绝交,使楚陷于孤立,两次派兵攻秦,结果损兵折将,失去汉中
六百里国土。

怀王晚年,不听屈原劝阻,在子兰等人怂恿下,去
秦讲和,被秦扣留,客死于秦。

顷襄王继位后,继续对秦执行投降政策,屈原又因此批评旧
贵族集团误国,继续受到子兰等人的迫害。

约在顷襄王十三年左右,再次被放逐到江南一带。

他对国家前途忧心如焚,痛恨奸佞
误国,但又不肯同恶势力同流合污,继续坚持自己的高尚理想。

就在他两次被放逐的前后,写了不少忧国忧民的诗篇。

顷襄王二
十一年(前278),泰将白起攻破郢都,他觉得无力挽救楚国危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极端悲愤绝望,写了《哀郢》、《怀沙》两
首诗后,相传在旧历五月五日这一天,自沉于湘水附近的泪罗江。

从此这一天就被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名曰端午节
(2)屈原的作品
《史记•屈原列传》做中提到有《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怀沙》五篇。

《汉书•艺文志》载“屈原赋二
十五篇”,但未指出具体篇目,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以
(离骚》、《九歌》(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远游》、《卜居》、《渔父》等二十五篇为屈原作品。

所列篇
数与《汉书•艺文志》相合,但未列入《招魂》。

现代学者认为,《离骚》、《九歌》(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招魂》等二十三篇,基本上可以肯定为屈原所作。

但对《招魂》一篇尚有异说。

《卜剧》、《渔父》是根据屈原传说敷衍而成,
非屈原所自作。

《离骚》是中国诗歌史上仅见的长篇抒情诗,是
屈原的代表作,通篇洋溢着爱国热情和为坚持真理、理想而斗争
的精神。

《九歌》原为古代乐曲名,屈原用作这一组诗的名称,
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她君》、《湘夫人》、
《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
《国殇》、《礼魂》,是屈原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作
而成的。

前九篇是祭神的歌曲,各祭一自然神,并以神名为乐章
的篇名。

《国殇》所祭是为国捐躯的战士。

末篇《礼魂》是祭把
结束时的送神曲。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课文第一部分写屈原由见“任”而见“疏”。

第一段
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


怎样“甚任”之?为什么“甚任之”?
(二)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
(三)屈原为什么作《离骚》?
(四)第3小段包括几层?作者是怎样对《离骚》进行记叙和议论的?
三、分析文章结构内容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以人物活动的时间为序进行记叙,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1--
3)叙述屈原由被信任至被疏远的坎坷经历,介绍并高度评价《离骚》。

1、简介屈原。

2、屈原被疏。

3、述评《离骚》。

第二部分: (4--
10)写屈原由“黜”到“迁”和楚国由强到衰的过程。

(1)、屈原被黜,怀王三次被秦所骗而最终客死于秦。

( 2)、顷襄王昏愦腐朽,屈原被迁。

第三部分: (11--
12)屈原愤而自杀的经过及他对后世的影响。

1、屈原愤而自杀的经过。

2、屈原对后世的影响。

四、写作训练
以“写给屈原的一封信”为题,写一篇文章,与古人进行精神上的交流。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