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推荐》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01

一、单选题(共90 分)

1.研究公元前11 世纪到公元前3 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①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

②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③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

④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体现的是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①正确。分封制和宗法制体现的是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②正确。孔子、孟子、荀子等体现的是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③正确,①②③正确, A 选项排除,C

选项符合题意。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的说法与材料无关,④错误,BD 选项排除。

2.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有一个学派,班固称它“留意于仁义”,韩愈说它“合乎人与义”。该学派是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据材料班固的“留意于仁义”。仁者,人也;义者,宜也,人应该怎样为人才符合情理;韩愈的“合乎人与义”也是强调人做事要适宜,这些与儒家的“义”是一致的, A 项正确;墨

家的仁体现出一种普遍的、无等级差别的爱,墨子的义更加趋向于公正和平衡,这与材料中的仁义思想体现的是有等级差别的不一致,B 项错误;道家的处事更强调随意,顺其自然,而不强调适宜,C 项错误;儒家讲“仁义”,要求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法家弃绝仁义道德,主张为达目的不择手段,D 项错误。

【点睛】

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讲的是实现和谐的方法:德和礼。德指的是道德克制,礼有两个含义:礼仪和社会规范,这里主要指社会规范,这句话连起来的意思是:只要人人都能自觉地运用道德约束自己,并且遵守社会规范,就能实现社会和谐。

3.《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

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 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 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 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 项错误。点睛:对古代科技的考查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考查了历史学科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清楚中国古代传统科技“重经验、重实用”的特点。本题中的D 项容易误选,应结合墨家代表的阶级利益考虑。

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

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商周历史文化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论语》是为阐发孔子思想而作的,“五经”指的是《诗经》、《礼记》、《易经》、《尚书》、《春秋》,这些著作在孔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故A项错误;汉代董仲舒新儒学是以早期儒学为基础的,故 B 项错误;儒学是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故 D 项不符合史实;汉代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

之中,这说明儒学根植于比孔子还久远的商周文化,故C 项正确。

A.民本思想

B. 仁政思想

C. 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转化材料信息,材料可转化为:汉代尊奉孔子之前的 “五经 ”为儒学 经典。由此进行判断得出答案。

5.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

“ 三代 ”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

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 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通过叙述古代儒者借古讽今, 借古代帝王 的贤明来批判现实,以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儒者的这种做法目的就是以此希望君主贤明, 社会安定和谐,因此 C 选项正确。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现实政治主要 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因此 A 选项错误; B 选项材料中没有反映; 儒者主张复古不是他们的 真正目的,仅仅是一种政治手段,因此 D 选项错误。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者的政治诉求 6. 在对天、 君、民关系的认识上, 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 ,董仲舒主张 “屈民以伸

君 ,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民以伸君 ”显然是注重君主,违背了原始儒家的民本思想,故本题选择 B 项;A 错在 “全 部” ;C 、D 中信息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思想

7.儒家经典强“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

用情。 ” 这段话体现的是 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民贵君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而董仲舒的 “ 屈

答案】B

【解析】

同时强调“礼(等级秩序)、义(仁义)、信(诚信)”的只能是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的核心即是“仁”,ACD 三项都不能明确而直接地体现这一核心。

【考点定位】必修三·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

8.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 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 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 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因为① 老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②屈原的“美政”理想是要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变法图强。③ 罗马崛起于亚平宁半岛的台伯河畔,与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政治体制不同。

罗马以蕞尔小邦征服意大利,最后建立了雄霸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在此基础上,罗马人以灵活务实的态度逐步摸索出一整套治理国家的经验,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

律体系,为丰富和发展西方古代政治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④ 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颇为原

始的直接民主,它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由此判断②③ 与题意无关。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有整体史观。该题通过“ 小国寡民” 这一切入点考察中西方的古代文明。

9.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孟子“ 浩然之气”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等思想体现的是

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所以本题答案为A 项。材料体现不出个人独特的性格,故B 项错误;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反对礼教的束缚,主张反抗专制制度,故C 项和D 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孟子

二、材料分析题(共10 分)

10.材料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无以立”,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关于礼的主张。

【答案】(1)背景:礼乐传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思想活跃。

(2)主张:重建礼制社会;希望主政者能担当重建礼乐秩序的大任;积极入仕,以礼治国;

人人都践行周礼。

【解析】

【分析】

【详解】(1)从材料“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并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孔子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孔子深受传统礼乐传统的影响,提出了礼的主张;于此同时,孔子时期思想活跃,也是孔子提出礼的主张的背景。

(2)从材料“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可以看出孔子主张重

建礼制社会;从材料“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可以看出希望主政者能担当重建礼乐秩序的大任;从材料“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可以看出积极

入仕,以礼治国;从材料“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可以看出人人都践行周礼。【点睛】

孔子的思想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时期思想,

所以应该联系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时期政治、经济、阶级以及思想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