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五章至第十七章【圣才出品】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课程与教学系统结构【圣才出品】
第10章课程与教学系统结构10.1复习笔记一、课程与教学系统概述课程与教学系统,是指相互作用着的教师、学生、内容与环境等共时态要素和理念、目标、内容、组织、方法与评价等历时态要素,构成的特殊复合体。
(一)课程与教学系统的要素和特征课程与教学是既有比较稳定的教师、学生、内容与环境等空间组合要素,又有理念、目标、内容、组织、方法和评价等时间进程要素构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系统。
这些要素本身变化多样且复杂,要素之间又构成了异常复杂的关系,产生着复杂难控的相互作用。
1.要素从空间结构看,组成课程与教学系统的教师、学生、内容与环境四大要素,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内在关系(如图l0-1)。
图10-l课程与教学系统的要素及结构模式图(1)教师教师作为课程研制者和教学实施的组织者,其基本作用就是在特定环境里对教育内容进行加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2)学生学生通过定向于内容的专门学习,逐步地将学习经验内化为自己的身心发展成果。
(3)内容内容既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价值所在,也是师生间相互作用的中介。
(4)环境环境是指影响具体教育教学过程的各种条件,包括媒体、活动和狭义环境等。
教育教学环境,一般分为课堂或班级、校内和校外三个层次。
2.特征课程与教学系统与一般系统有本质区别,具有以下特征:(1)独特性作为课程与教学系统的要素——教师、学生、内容与环境等,是由人类在诞生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开展专门的教育活动所创造的产物,这决定了该系统的独特性。
(2)组合性组合性,是与累加性相对应的。
①两者的不同含义a.累加性特征指一个要素不论处在系统复合体内部或者外部都一样的那些特征,因而,只需要把要素在孤立状态中已知的特征和行为累加起来就可以得出。
b.组合性特征则指课程与教学系统具有依赖于系统复合体内部特有关系的特征,因此不仅必须知道要素,而且还需要知道要素间的关系,才能理解和把握这样的特征。
②两者的关系在教学系统中,教师之所以表现出“教师”独有的行为特征,是和学生、内容与环境有关的,因此在课程与教学研究中,我们既要理解和把握这些要素,又要理解和把握它们之间的特殊关系。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课程与教学本质【圣才出品】
第3章课程与教学本质3.1复习笔记一、课程与教学的影响因素(一)课程与教学影响因素的种类1.课程与教学自身因素(1)课程与教学传统课程与教学传统是课程与教学的一种历史形态,是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历史禀赋或历史限定,它决定课程与教学从哪儿来。
(2)现行课程与教学现行课程与教学是一种现实形态,是课程与教学发展的现实条件,它决定课程与教学发展从哪儿开始。
(3)课程与教学材料课程与教学材料是一种物化形态,是传统的和现行的课程与教学的一种特殊表现。
其中的教学材料,特别是课本或教科书,是主流传统的载体,表征着课程的现状。
(4)课程与教学理论课程与教学理论是对传统和现状进行系统认识的成果,它源自过去和现在,但却指向未来,建构着人们的理想,决定着课程与教学发展可能和应该到哪儿去。
2.教育领域因素(1)教育意识形态教育意识形态是人们对于教育的特殊认识结构,包括在一定社群中流行并反映了该社群在政治上、社会上、道德上和宗教上的偏好与兴趣的、相互依赖的有关教育的信念、观点、原理和思想等。
面对知识的价值问题时,教育意识形态就会影响甚至决定人们的看法和行动,从而成为社会控制的工具。
(2)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
学制既影响课程的宏观结构、各学段关系,也影响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还决定不同类型学校课程与教学的性质与特点。
(3)个人知识“个人知识”指的是课程情景中的教师和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和经验。
它的主要问题包括师生的认知结构,师生的新经验如何与一般生活经验整合等。
“个人知识”不仅影响课程与教学的结构,而且决定师生是否愿意以及是否能够接受新的课程与教学。
3.学习原理(1)发展心理学原理发展心理学原理对课程的宏观结构起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2)学习心理学原理学习心理学原理,不仅对微观的课程内容结构和课程形式结构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而且直接孕育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课后习题(教育内容)【圣才出品】
【答案】认知能力 操作能力 一般能力 特殊能力 【解析】能力指使人能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或人格特质。能力有多 种类型:①根据表现形态不同,分为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②根据适用范围不同,则分为一 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7.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性来看,实践能力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动手操作能力 日常生活实践能力 职业活动实践能力 人际交往实践能力 【解析】实践活动有多种内容和形式,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性来看,实践能力主要 包括动手操作能力、日常生活实践能力、职业活动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实践能力。
2.课程内容范畴的主要课题是( )。 A.课程内容的概念界定 B.课程内容的选择 C.课程内容的结构 D.课程内容的概念界定、选择和组织 【答案】D 【解析】在研制课程材料过程中,一门具体课程或科目中的内容概念界定、内容项目选 择并将其组织成一门具有连贯性的学习课程,是课程内容范畴的主要课题。
3.学校教育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2 / 19
圣才电子书
【答案】D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课程与教学理论【圣才出品】
第4章课程与教学理论4.1复习笔记一、课程与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一)萌芽期1.简单介绍(1)时间课程与教学论经历了从学校课程与教学产生到16世纪的数千年中漫长的萌芽时期。
(2)局限性在这一时期,学校教育规模比较小,为社会的统治阶层强权垄断,主要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教育和宗教教育。
这个时期的研究普遍是一种哲学行为,充其量是对整体教育问题加以探讨,课程与教学问题没有成为独立的研究对象,也就没有独立学科的出现。
(3)代表作中国的《学记》,约成书于战国后期或末期(即公元前221年前),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课程与教学论专著;古罗马昆体良所著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专著。
2.主要特点(1)人们十分重视教育内容及其分科等问题。
在中国,有人已开始用“课程”一词来描述有关问题。
(2)有关课程与教学的主要观念,经历了巨大变迁,从职能主义,到宗教道德主义,再到人文主义。
而在中国,从职能主义到了宗教人伦道德教育,就已停滞不前。
(3)课程与教学认识成果,包含在整个教育理论甚至哲学理论中,不仅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领域,就连最基本的学科、科目、课程与教学等基本概念都尚未形成。
如西方称“三艺”“四艺”或“七艺”;而中国则有“孔子以六艺教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4)教育内容的选择问题尚不突出,教育内容直接来自主流文化,课本就是经典著作。
(二)建立期1.简单介绍(1)时间课程与教学论在欧洲诞生,从出现雏形到基本成熟,经历了从l7世纪到20世纪初持续三百年的建立期。
(2)背景欧洲经过文艺复兴运动以后,社会急剧变革,大量的贫民需要接受教育,极大地刺激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由于教师不够,个别教学组织形式已不能满足需要,产生了班级授课制,因而课程与教学理论得到了发展,形成了课程与教学论的专门的学科领域。
2.主要特点(1)拓宽了问题领域在深入探讨已有的“怎样教学”和“为什么教学”问题同时,课程与教学论加强了对“教学什么”问题的探讨,并进一步提出了“课程与教学是什么”的新问题。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课程资源【圣才出品】
第15章课程资源15.1复习笔记一、课程资源概述(一)概念课程资源是指能为课程与教学活动所用,并满足其需要的一切素材和条件。
1.广义概念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那种本身不是专门为课程与教学活动而存在的,只有人们开发课程时才被考虑进来作为课程开发的一种素材或条件,它对课程与教学活动而言是潜在的、非直接的。
2.狭义概念狭义的课程资源是指直接构成课程与教学的各因素的直接来源,它对课程与教学的作用是直接的。
(二)类型和要素1.类型(1)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①校内课程资源,指在学校范围之内的课程资源。
②校外课程资源,指超出学校范围以外的课程资源。
(2)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①素材性资源,指能构成课程的因素的资源,是课程的来源。
②条件性资源,指不能成为构成课程的因素,但能为课程运作提供保障,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的资源。
(3)原初性课程资源、粗加工课程资源和精加工课程资源①原初性课程资源,是指那些可以作为课程构成因素和条件保障的一切资源。
它们主要不是因为课程活动而存在的,但当教学活动展开时它能够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②粗加工的课程资源,指课程文件、课程与教学材料等。
③精加工的课程资源,指经过认真雕琢的、具有许多课程品性的精细的课程资源。
2.要素(1)非物质资源①思想资源思想资源是指一切有可能渗透到课程与教学活动之中,影响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各类人员所具有的全部思想观念。
它分为三类:a.有关自然界的思想;b.有关社会的思想;c.有关人——个体的人和人类的思想。
②知识资源知识资源是指全部人类知识。
课程知识资源可以分为四大类:a.语言知识b.数学知识c.自然知识d.社会知识③经验资源经验资源是指教育系统中的教师、管理者、研究者、工作人员和学生所具有的个人经历的总和。
教师的经验,是起主导作用的课程资。
它支配着课程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学生的经验,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基础。
(2)物质资源①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组织课程与教学活动所拥有的劳动力的总量及其活动。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章节题库(课程规划与设计)【圣才出品】
第12章课程规划与设计一、单选题1.课程设计是课程规划的()。
A.结果或产品B.过程C.活动D.重点【答案】A【解析】课程设计既指课程规划,即研制课程实施计划的过程,又指课程规划过程的产品,即独立存在的实体和课程决策过程的结果。
2.课程设计是包含()于一体的概念。
A.教师和学生B.学校和社会C.过程和产物D.学校和家庭【答案】C【解析】课程设计作为特定概念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设计课程的活动,此时,“设计”为动词,课程设计也就是课程规划;二是指这种设计活动的产品,此时,“设计”为名词,相当于我们常说的“课程方案”。
因此,课程设计是包含过程和产品于一体的概念。
3.课程设计的两个基本维度是()。
A.范围和顺序B.广度和深度C.水平组织和垂直组织D.关联性和平衡性【答案】C【解析】课程设计,就是对课程的各种内容进行组织与开发,所以有水平组织和垂直组织两个基本维度。
课程设计的水平组织,涉及课程及其内容的横向安排,要求课程工作者形成“范围”和“整合”观念;垂直组织,则聚焦于顺序性和连续性,关涉课程成分的纵向排列。
4.课程设计的范围维度,主要指课程内容的()。
A.范围和顺序B.关联性和平衡性C.水平组织和垂直组织D.广度和深度【答案】D【解析】范围,关涉课程的垂直结构,主要指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课程内容不仅包括知识,还包括各种各样促进学生致力于学习的教育经验。
5.属于学习者中心设计的是()。
A.大范围设计B.核心设计C.生活领域设计D.活动经验设计【答案】D【解析】活动经验设计属于学习者中心设计。
它是以人为中心的哲学思想的产物,主张以儿童的兴趣、动机和需要为中心设计课程。
6.核心设计属于()。
A.学科中心设计B.学习者中心设计C.问题中心设计D.活动经验设计【答案】C【解析】问题中心设计,是指把重点放在现实中个人与社会生存和发展问题上的课程设计。
一般来说,这一类设计基本上要预先计划。
问题中心设计可以分为生活领域设计和核心设计两类。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课后习题(教学组织形式)【圣才出品】
第19章教学组织形式一、单选题1.()属于集体教学。
A.道尔顿制B.文纳特卡制C.开放课堂D.导生制【答案】D【解析】“导生制”,又称“贝尔一兰卡斯特制”,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选出优秀的学生充当导生,教师上课时,先教这些导生,然后由导生将所学的内容教给其他学生的教学组织方式。
它属于集体教学。
2.特朗普制属于()。
A.个别化教学B.集体教学C.综合教学D.分组教学【答案】C【解析】特朗普制是由特普朗创立的。
它是指将大班授课、小组讨论和个人自学等形式结合起来,以灵活的教学时间代替固定的课时的教学组织形式。
它属于综合教学。
3.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清理与论证,使之基本定型的是()。
A.柏克赫斯特B.贝尔和兰卡斯特C.华虚朋D.夸美纽斯【答案】D【解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加以清理与论证,使之基本定型。
4.()年,我国京师同文馆率先采用班级授课制。
A.1862B.1903C.1842D.1852【答案】A【解析】1862年,我国京师同文馆率先采用班级授课制,1904年,癸卯学制的颁布,使班级授课制正式以法令形式在我国得以确定,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
5.导生制由()创立。
A.柏克赫斯特B.贝尔和兰卡斯特C.华虚朋D.夸美纽斯【答案】B【解析】“导生制”,又称“贝尔一兰卡斯特制”,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选出优秀的学生充当导生,教师上课时,先教这些导生,然后由导生将所学的内容教给其他学生的教学组织方式。
它是由贝尔和兰卡斯特创立的。
6.道尔顿制由()创立。
A.柏克赫斯特B.贝尔和兰卡斯特C.华虚朋D.夸美纽斯【答案】A【解析】道尔顿制是由柏克赫斯特创立与实施,旨在弥补班级授课制的不足。
7.文纳特卡制由()创立。
A.柏克赫斯特B.贝尔和兰卡斯特C.华虚朋D.夸美纽斯【答案】C【解析】“文纳特卡制”是由华虚朋创立了一种个别化教学组织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使教学真正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
8.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课后习题(校本课程开发)【圣才出品】
第17章校本课程开发一、单选题1.当代课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向是()。
A.中央集权B.地方分权C.学校自主D.课程分权【答案】D【解析】权利过分集中和分散都不利于教育计划的实施,改革的目的是试图根据本国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集权和分权之间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和最佳的结合点与生长点,即为课程分权。
2.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人员有()。
A.校长和教师B.教师和课程专家C.校长、教师和课程专家D.学校师生员工、教育行政官员、家长、校外专家及社区人士等【答案】D【解析】校本课程开发是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家长以及社区人士共同参与的开放民主的课程决策过程,反映了他们的需求和智慧,有助于实现教育决策特别是课程决策的民主化。
3.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的课程决策过程。
A.开放民主B.教师C.学校D.校长【答案】A【解析】校本课程开发是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家长以及社区人士共同参与的开放民主的课程决策过程,反映了他们的需求和智慧,有助于实现教育决策特别是课程决策的民主化。
4.校本课程开发可以从开发主体、开发范围和()三个维度进行分类。
A.参与时间B.活动方式C.学校内部自发D.学校外部指令【答案】B【解析】根据开发主体、开发范围、活动方式三个维度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分类,校本课程开发活动实际上就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网络结构。
5.以分析学校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为主要依据来开发校本课程的模式属于()。
A.情境分析模式B.学生需求模式C.问题解决模式D.目标主导模式【答案】A【解析】情境分析模式是指校本课程开发以分析学校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为主要依据和核心的模式。
校本课程开发活动,应该优先考虑学校在现有条件下能够开发什么样的课程。
6.补充课程包括()。
A.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B.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C.集体提升课程与个别提升课程D.综合实践活动与研究性学习【答案】C【解析】补充课程包括群体性提升课程和个别性提升课程。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课后习题(课程与教学基础)【圣才出品】
第2章课程与教学基础一、单选题1.课程与教学基础,专门探究来自()的主要影响因素。
A.课程领域外部B.教学领域内部C.课程与教学领域外部D.课程与教学领域内部【答案】C【解析】课程与教学基础,专门探究来自课程与教学领域外部的主要影响因素。
这些影响因素几乎涉及人类全部活动及其知识领域,主要有历史、哲学、文化及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等,它们对课程与教学的形成与发展,都产生过并将继续产生重大的奠基作用。
2.西方“原始”形态的课程与教学,以古代苏美尔人的()的课程与教学为典型代表。
A.宗教学校B.文士学校C.原始学校D.文法学校【答案】B【解析】“原始”课程与教学以古代苏美尔人的文士学校的课程与教学为典型代表。
教学材料和工具是泥板;泥板内容是覆盖了当时当地具有的所有知识;教育方法是反复而繁重的作业外加高压强制手段体罚;教学阶段分为:“理论”教学,以教学语文、数学和司法知识为主;“实践”教学,到管理机关和寺庙等机构进行“实践”;教学目标是培养政府、寺庙和王公贵族家里需要的忠诚地从事书写、记账、测量土地、观测天象、治病和断案等知文识字的文士。
其基本取向是职能主义。
3.西方“艺术”形态的课程与教学,以()课程与教学为典型代表。
A.七种自由艺术B.三种自由艺术C.四种自由艺术D.六艺【答案】A【解析】七种自由艺术包括以语法、修辞、辩论术(逻辑)构成的三艺和以音乐、算术、几何、天文构成的四艺,外加体操,强调在甄别和筛选的基础上传递知识。
4.西方“学科”形态的课程与教学,以赫尔巴特的()课程与教学为典型代表。
A.社会主题B.历史主题C.活动主题D.科目主题【答案】D【解析】“学科”课程与教学,从15世纪发轫,一直持续至今,它最辉煌的年代是17~19世纪,以赫尔巴特的科目主题课程与教学为典型代表,形成了以分科为形式和以历史、文学加神学为中心的课程中心整合法。
5.中国“原始”课程与教学形态,以尧舜实施的()课程与教学为典型代表。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章节题库(教学方法)【圣才出品】
第21章教学方法一、单选题1.学生中心取向有效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是()。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认知主义学习理论C.情境理论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答案】B【解析】学生中心取向的有效教学研究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指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通过学生的认知、态度、自我调节等中介过程起作用,学生的学习是认知结构的获得与应用的过程。
2.教学观念的核心成分是()。
A.教学效能感B.教学监控C.教学行为D.教学策略【答案】A【解析】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教育观念的核心成分,教育观念是教学监控能力的心理背景,教学策略是衡量教师教学行为水平的指标,教学行为是体现教师素质盼客观指标。
3.教师在制订和运用教学策略时,除考虑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要考虑()。
A.教学技能B.教学技巧C.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D.学生的学习策略【答案】D【解析】教师在运用教学策略要考虑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策略等各种因素。
4.技术性教学方法的特点是()。
A.抽象与具体相统一B.有固定程序C.适用于各种内容和各种形式D.无固定程序【答案】A【解析】技术性教学方法,是在教育思想与学校课程实施之间发挥技术中介作用的教学方法。
它具有技术性特点,上接受原理性教学方法的指导,下与学校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构成操作性教学方法,是具体和抽象的统一。
5.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有()。
A.讨论法B.演示法C.实验法D.谈话法【答案】C【解析】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练习、实验和实习等实际活动,巩固并完善所学知识、技能和技巧,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
6.从教学方法的媒体特征及其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看,讨论法属于()。
A.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B.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C.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D.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答案】A【解析】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是一类通过教师应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课后习题(课程与教学理论)【圣才出品】
第4章课程与教学理论一、单选题1.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课程与教学论专著是()。
A.《学记》B.《雄辩术原理》C.《大学》D.《大教学论》【答案】A【解析】中国的《学记》,约成书于战国后期或末期(即公元前221年前),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课程与教学论专著。
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则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专著。
2.课程与教学论诞生的标志是()。
A.夸美纽斯的《普通教育学》出版B.赫尔巴特的《大教学论》出版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出版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出版【答案】C【解析】《大教学论》是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代表作,是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全面地研究和阐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著作,既被公认为教育学诞生的标志,也被赞誉为课程与教学论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
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影响重大而深远的《普通教育学》,主要追求的是教学的科学性。
3.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是首先由()提出来的。
A.裴斯泰洛齐B.杜威C.赫尔巴特D.孔子【答案】A【解析】裴斯泰洛齐深刻洞悉了哲学思辨的局限性并极端地加以否定,首次公开提出了教育教学心理学化命题。
4.课程论从教学论中独立出来的标志是()。
A.博比特l902年出版的《课程论》B.杜威1918年出版的《儿童与课程》C.博比特l918年出版的《课程论》D.杜威1902年出版的《儿童与课程》【答案】C【解析】博比特的《课程论》被西方社会公认为“课程论”诞生的标志。
5.古典人文主义课程与教学在批判自然主义时,强调“训练心智官能”“促进能力迁移”以及()。
A.继承人文传统B.学习古典语言C.突出人文学科D.提升德育价值【答案】D【解析】古典人文主义特别重视儿童,特别强调心智训练。
它与自然主义的不同表现在:①超越功利,训练心智官能;②减轻学习负担,突出心智能力迁移;③拒绝物质诱惑,提升德育价值。
6.斯宾塞阐明,自然科学知识具有()。
A.功利价值B.训练价值C.德育价值D.功利、训练与德育价值【答案】D【解析】斯宾塞在1859年发表的著名论文《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他站到哲学的高度,雄辩地阐明了科学知识具有多层价值:实用的价值、训练的价值和教育(即德育)的价值。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1章课程研 2
制过程
3 第12章课程规
划与设计
4 第13章课程与
教学目标
5 第14章课程结
构
第15章课程资源
第16章课程实施与组 织
第17章校本课程开发 第18章教学媒体
第19章教学组 1
织形式
第20章教学过 2
程
3 第21章教学方
法
4 第22章教学策
略
5 第23章学习方
式
第25章课程与教学 美学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详解
12.1复习笔记 12.2课后习题详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详解
14.1复习笔记 14.2课后习题详解
15.1复习笔记 15.2课后习题详解
16.1复习笔记 16.2课后习题详解
读书笔记
就冲里面对“表现性评估”和“表现性评价”进行了“看似有模有样”“看似非常有道理”的区分,我要给 差评。
目录分析
第1章绪论
第2章课程与教学基 础
第3章课程与教学本 质
第4章课程与教学理 论
1
第5章教育内容
2
第6章学生成长
3
第7章教师发展
4 第8章课程与教
学的协作参与
5
第9章环境开发
第10章课程与 1
17.1复习笔记 17.2课后习题详解
18.1复习笔记 18.2课后习题详解
19.1复习笔记 19.2课后习题详解
20.1复习笔记 20.2课后习题详解
21.1复习笔记 21.2课后习题详解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绪 论【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含义(一)课程与教育的含义1.课程的含义(1)课程含义在中国的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里:①“课”的基本含义为,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讲授或学习并加以考核试用;②“程”的本义是一种长度单位,被人们引申为事物发展的经过或步骤;③“课程”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们预定分量、内容和步骤并据以刻苦努力地阅读、讲授、学习和作业,同时伴随着严格的考核试用,并关乎人的安身立命问题,属于严肃神圣的事项。
(2)课程含义在西方的发展在西方,从中世纪起这一术语便一直是指学校时间表上科目内容的安排,后日本学者后来将它翻译成汉字“教育课程”。
(3)现代的课程含义①在广义上,课程指的是一切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进程;②在狭义上,课程则专指学校课程,其基本含义是“学校教学的科目及其进程”。
2.教育的含义(1)在中国传统里,教育指的是通过传授和效法使人至善。
(2)在西方,教育指的是引发人的善良本性。
(3)到了现代,教育的基本含义:①在广义上,教育指人类开展的培养人的一切活动。
②在狭义上,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是专门教育机构里教职人员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人们增进知识与技能、提升思想品德的活动。
3.课程与教育的联系(1)现代学校教育的典型特征是专门化和制度化;(2)课程的“学校教学科目及其进程”的典型特征也是专门化和制度化。
由此可见,“教育”与“课程”的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还有相同的地方。
(二)学习与教学的含义1.学习的含义(1)在广义上,学习包括动物和人的学习,指的是有机体通过效仿及练习而获得的潜在能力的较为持久的变化过程及结果。
(2)在狭义上,学习专指学校里的学习。
在这个层面上,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组织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系统掌握知识技能和发展道德品质,从而促进经验与行为获得比较持久的变化和提升的活动。
2.教学的含义(1)西方的教学在西方,有“teaching”所表达的“教学”和“instruction”所表达的“教学”概念。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课程与教学评价【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旨在评定成绩,作出结论。 4.以实施评价的规范程度为依据的分类 (1)正式评价 正式评价,是指根据明确的评价目标,通过规范的评价程序,使用经过设计的评价工具
1 / 4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价。 (4)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包括对教
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诸因素的全面评价。 2.课程与教学评价功能 课程与教学评价对课程与教学活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具有以下功能: (1)检查 课程与教学评价是检查课程与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它可以衡量教学达到目标的程度。 (2)反馈 通过评价活动,可以获得有效地反馈信息。 (3)激励 加强课程与教学评价有利于激发评价对象的成就动机。 (4)研究 通过课程与教学评价,有利于开展教育研究活动。 (5)定向 适时而客观的评价,可以使师生明确需要努力的方向。 (6)管理 通过课程与教学评价,有利于提高课程管理与教学管理的水平。 3.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 (1)古代的课程与教学评价 古代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口试、笔试或观察来主观判定效果,缺乏信度和效度。 (2)现代的课程与教学评价
在当代,教育性功能逐渐受到了重视。它强调评价作为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应自觉地服务于课程与教学目标,成为实现目标的促进性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
的成长。
c.重视评价对象的参与及其自我评价
当代课程与教学评价是把被评价者看做参与评价的主体,采用各种方法和途径,使之积
极参与评价过程。在许多评价中,自我评价都成了重要的组成部分。
②缺点
a.缺乏外界参照体系,难以进行比较;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章节题库(课程研制过程)【圣才出品】
第11章课程研制过程一、单选题1.课程研制的三个阶段为()。
A.规划、实施和评价B.设计、规划和评价C.选择、组织和实施D.计划、实施和总结【答案】A【解析】课程研制过程是由课程规划、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三个阶段组成的。
课程规划,就是包括教师在内的课程工作者作出决定并制订出教师和学生将要执行的教学计划的过程。
课程实施,实质上就是把课程计划变为教与学的行动。
课程评价,是对课程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估,以确定预期教育目标是否实现,学习和计划是否获得成功。
2.许多人会参与课程研制,他们分别来自政府、()、公众以及社会。
A.学校、教育系统B.学校、家庭C.企业、官员D.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答案】A【解析】课程研制涉及各种不同的层面,如个别教学、班级、学校、地方、国家以及世界层面。
因此,许多人都会参与课程研制,他们分别来自政府、学校、教育系统、公众以及社会。
3.课程创新总是在()过程中实现的。
A.课程改革B.课程改革和课程变迁C.课程改革、课程变迁和课程研制D.课程变迁【答案】C【解析】一般说来,课程改革既包含在课程变迁之中,也是课程变迁的实现机制。
而课程研制,则是课程改革和课程变迁的具体化。
事实上,人们总是在课程研制、课程改革和课程变迁的过程中,实现着课程创新。
4.课程目标的来源有学习者、社会生活、()。
A.学科专家B.生态需要C.教育政策D.学科专家和生态需要【答案】D【解析】泰勒将教育目标的来源归纳总结为三个方面:“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和“学科专家的目标建议”。
当代,人们接受并把握了自然生态的规律和观念,形成了生态主义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开辟了目标的生态来源,即“对生态平衡的研究”。
5.筛选课程目标的筛子为()。
A.教育哲学B.学习心理学C.教育哲学和学习心理学D.法律法规【答案】C【解析】用于筛选与确定教育目标的,是教育哲学和学习心理学两把筛子。
学校信奉的教育哲学或社会哲学,可以保证目标本身的内在一致性,使目标具有逻辑合法性和价值合理性;而蕴涵在学习心理学里的目标准则,意在确保目标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之间的一致性,使目标发挥引导实践的功能,并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校本课程开发【圣才出品】
第17章校本课程开发17.1复习笔记一、校本课程开发概述(一)课程管理体制课程管理体制,是指一个国家承担课程管理职能的组织机构及其工作制度的总称,包括各级课程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隶属关系、职责权限划分以及它们的工作常规等内容。
1.课程管理体制的类型根据课程管理的主体不同,可将课程管理体制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体系是指以中央教育行政部分或其代理机构为主体的管理体制,其基本特点是:①制订和颁行全国统一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②由国家组织专家决策,统一编制或统一审定教材;③举行全国或区域性的毕业统考和升学考试,考试结果作为评价课程教学效果的指标。
(2)地方分权制地方分权课程管理体制是指以地方权力机构为主体的管理制度,其基本特点是:①全国没有统一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由地方自主决定;②课程开发由地方自主决策,全国没有统一的教材;③没有全国性的统一考试制度,由地方自行组织考试与测验。
(3)学校自主制学校自主课程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的课程管理权力在学校,由学校自主对课程进行管理的管理制度,其基本特点是:①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对社会需要的预测,自行制订教学计划或课程方案;②课程开发由学校自主决策,学校可以自由选择教科书;③没有全国性和地方性的统一考试制度,由学校自行组织考试与测验。
2.课程分权权利过分集中和分散都不利于教育计划的实施,改革的目的是试图根据本国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集权和分权之间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和最佳的结合点与生长点。
(1)趋势①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借鉴了地方分权和学校自主的优点,把部分权力下放给地方和学校。
②实行地方分权制和学校自主制的国家,开始建立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逐渐加强中央对课程标准的控制和对课程质量的保障。
(2)含义现代教育和课程体制的改革与进步,已经基本上超越了单一的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或学校自主制,走向更合理的分权平衡制。
①中央集权制国家的权力下移,并不意味着国家权力的全部转让,而是走向更合理的分权。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课后习题(课程与教学目标)【圣才出品】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课后习题(课程与教学⽬标)【圣才出品】第13章课程与教学⽬标⼀、单选题l.最早提出“课程⽬标”的是()。
A.格朗伦B.塞勒C.博⽐特D.斯腾豪斯【答案】C【解析】课程与教学⽬标的提出及其定义,经过了长期的认识过程,⾄今仍然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
美国学者博⽐特最早在其被誉为“课程论诞⽣的标志”的《课程论》著作中提出了“课程⽬标”。
2.课程与教学⽬标的主要功能是()。
A.激励、导向和标准B.激励C.标准D.导向【答案】A【解析】课程与教学⽬标的功能,是课程与教学⽬标的特殊结构对社会和⼉童的发展所产⽣的作⽤和影响。
它具有三⼤主要功能:激励、导向和标准功能。
3.布卢姆等⼈将认知领域的教育⽬标分为识记、领会、应⽤、()六个层次。
A.分析、综合和练习B.价值评价、价值观的组织和品格形成C.分析、综合和评价D.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和创作【答案】C【解析】布卢姆等将教育⽬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其中认知领域的教育⽬标有识记、领会、运⽤、分析、综合和评价。
4.布卢姆等将情感领域的教育⽬标分为接受或注意、反应、()五个层次。
A.分析、综合和练习B.价值评价、价值观的组织和品格形成C.分析、综合和评价D.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和创作【答案】B【解析】布卢姆等依据价值内化的程度,由低到⾼将情感领域的教育⽬标分为五个层次,包括接受或注意、反应、价值评价、价值观的组织和品格形成。
5.⾟普森将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标分为知觉、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六个层次。
A.分析、综合和练习B.价值评价、价值观的组织和品格形成C.分析、综合和评价D.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和创作【答案】D【解析】⾟普森将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标分为知觉、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和创作。
6.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中,学会学习的核⼼成分是()。
A.智⼒技能B.动作技能C.认知策略D.⾔语信息【答案】C【解析】认知策略指是学⽣借以调节他们⾃⼰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过程的技能,是学⽣操纵管理⾃⼰学习过程的⽅式,是学⽣学会如何学习的核⼼成分。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教育内容【圣才出品】
第5章教育内容5.1复习笔记一、教育内容概述(一)教育内容的概念1.教育内容的定义教育内容,是伴随历史进程逐步发展和丰富起来的。
(1)发展①原始社会,主要给儿童传授渔猎经验和群居生活共同遵守的风俗习惯。
②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字的创造,学校的产生,老人代表成人社会在“庠”“序”“校”里,向新生一代传授生产知识、渔猎采摘经验和祭祀规范、风俗习惯,使得教育内容不断丰富,并形成了体系。
③现代社会,人们创造出了把教育内容及其呈现形式和实施方式统一起来的课程。
(2)载体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
在我国:①古代使用的是经典著作,如“四书”“五经”;②20世纪上半叶,使用的是“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等;③20世纪下半叶使用的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等;④现在开始改为使用“课程计划”或“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材”以及“课程资源”等。
(3)定义及性质①定义教育内容是指“经选择而纳入教育活动过程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世界观等文化总体”。
广义上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所有内容,狭义上它特指学校教育内容,选择标准一般包括社会发展需要、个人发展需要和文化发展需要等。
②性质教育内容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从人的发展结构看,它包括德、智、体、美等方面;从社会结构看,它则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和宗教等方面。
2.课程内容的含义课程内容与学习经验之间存在区别:课程内容是课程层面上的教育内容,而学习经验则是教学层面上的教育内容。
(1)课程内容的含义在课程研究和研制领域,课程内容指的是“学习课程里包含的具体事实、观点、原则、问题等等”。
任何特定的内容项目都可以为不同的教学目的服务;反之,不同的内容项目也可以为特定的教学目的服务。
(2)课程内容范畴的主要课题在研制课程材料的过程中,课程内容范畴的主要课题是指一门具体课程或科目中的内容概念界定、内容项目选择并将其组织成一门具有连贯性的学习课程。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章节题库(教学过程)【圣才出品】
第20章教学过程一、单选题1.教学活动过程中,“教”与“学”的基本矛盾是()。
A.认知矛盾B.情感矛盾C.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矛盾D.教师提出的认知任务与学生现有知识和心理发展的矛盾【答案】D【解析】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认识和学习任务或其他任务与学生的知识和心理的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基本矛盾是贯穿始终的矛盾,也是其他矛盾赖以依存的矛盾,主要体现在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
2.教学性教育包括()。
A.社会劳动B.课堂活动C.课外活动D.实践活动【答案】B【解析】教学性教育是指学校以教学为主并借助教学完成对学生的多方面教育任务,它包括课堂活动。
而社会劳动、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和游戏娱乐等进行的教育属于非教学性教育。
3.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分为()等阶段。
A.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B.疑难、问题、假设、验证和结论C.分析、综合、联合和系统D.形象、感受、认识和练习【答案】A【解析】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提出,应该根据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的规律去规定教学过程。
并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个阶段。
4.根据杜威的主张,教学过程可以分为()等环节。
A.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B.疑难、问题、假设、验证和结论C.分析、综合、联合和系统D.形象、感受、认识和练习【答案】B【解析】杜威主张教学过程实质上包含着学生认识发展过程,继而提出了学习过程的五个阶段:从情境中发现疑难(疑难)、从疑难中提出问题(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假设)、推断哪一种假设能解决问题(验证)、经过检验来修正假设获得结论(结论)。
5.领会书本上的知识,从而达到对客观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的教学环节是()。
A.运用知识经验B.感知教学材料C.激发学习动机D.理解教学材料【答案】D【解析】理解教学材料就是要领会书本上的理性知识,从而达到对客观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
理解教学材料是在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学生自己的思维加工而实现的,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要素。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学生成长【圣才出品】
第6章学生成长6.1复习笔记一、学生概述(一)学生观1.学生观(1)微观层次学生观可以是教师对个别学生的基本认识和看法。
(2)宏观层次学生观是在一定时期,人们基于一定的教育理想、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而形成的对学生认知、态度和行为上的集中的认识和看法。
2.学生的概念学生一般指在初等学校、中等学校、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
按学习的阶段分,有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及研究生等。
也有用来泛指一切受教育的人。
(1)广义上学生泛指在家庭里、社会上和教育机构中受教育的人。
(2)狭义上学生专指在大中小学、幼儿园等正规学校机构里专门从事学习活动的人。
3.现代学生观的内涵现代学生观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就意味着教师要坚信人是可以教育的,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应从着眼于并切实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的角度来设计课程与实施教学活动,应自觉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意味着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把学生视为具有丰富内心世界和独特个性的个体,是现代学生观的重要方面。
(3)学生是学习主体学生是学习主体,有着丰富的教学认识论意蕴。
教学认识的核心是知识学习,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客观上具有主体性。
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并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现代教学的客观要求,是教学活动优化的重要条件。
(4)学生是权责主体学生既是法律上的权责主体,也是道德上的权责主体。
在法治社会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并承担着一定的法律责任,因而,学生是一个法律上的权责主体。
学生在教育伦理体系中也享有一定的伦理权利和承担特定的伦理责任,因而是伦理上的权责主体。
(二)学习观1.学习的概念(1)广义概念学习包括动物和人的学习,指的是有机体通过效仿及练习而获得的潜在能力的较为持久的变化过程及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原初性课程资源、粗加工课程资源和精加工课程资源 ①原初性课程资源,是指那些可以作为课程构成因素和条件保障的一切资源。它们主要 不是因为课程活动而存在的,但当教学活动展开时它能够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②粗加工的课程资源,指课程文件、课程与教学材料等。 ③精加工的课程资源,指经过认真雕琢的、具有许多课程品性的精细的课程资源。 2.要素 (1)非物质资源 ①思想资源 思想资源是指一切有可能渗透到课程与教学活动之中,影响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各类人员 所具有的全部思想观念。它分为三类: a.有关自然界的思想; b.有关社会的思想; c.有关人——个体的人和人类的思想。 ②知识资源 知识资源是指全部人类知识。课程知识资源可以分为四大类: a.语言知识 b.数学知识 c.自然知识 d.社会知识 ③经验资源 经验资源是指教育系统中的教师、管理者、研究者、工作人员和学生所具有的个人经历 的总和。教师的经验,是起主导作用的课程资。它支配着课程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学生的经
圣才电子书Leabharlann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15 章 课程资源
15.1 复习笔记
一、课程资源概述 (一)概念 课程资源是指能为课程与教学活动所用,并满足其需要的一切素材和条件。 1.广义概念 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那种本身不是专门为课程与教学活动而存在的,只有人们开发课程 时才被考虑进来作为课程开发的一种素材或条件,它对课程与教学活动而言是潜在的、非直 接的。 2.狭义概念 狭义的课程资源是指直接构成课程与教学的各因素的直接来源,它对课程与教学的作用 是直接的。 (二)类型和要素 1.类型 (1)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 ①校内课程资源,指在学校范围之内的课程资源。 ②校外课程资源,指超出学校范围以外的课程资源。 (2)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①素材性资源,指能构成课程的因素的资源,是课程的来源。 ②条件性资源,指不能成为构成课程的因素,但能为课程运作提供保障,决定着课程的 实施范围和水平的资源。
2 / 9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验,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基础。 (2)物质资源 ①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指组织课程与教学活动所拥有的劳动力的总量及其活动。它受社会经济系统
的供求规律的制约。 ②财力资源 财力资源包括各级政府可能用于课程与教学活动的最大财力的指标,各种社会组织(企
3.发挥教育内容资源
(1)选择、重组知识资源
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要把教材当做唯一的资源,应该根据课程
标准选择知识内容,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教材和自编教材,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2)认识利用自然资源
学校和教师应该创造条件使学生亲密地接触自然,并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学会认
识和利用自然的初步方法,形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初步观念。
3 / 93
圣才电子书
(4)学校文化建设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学校文化对于开发学校师资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有
助于教师的思想水平的提高,并能增强教师的道德修养,改善教师的业务素质。
2.利用学生经验资源
学生已有的经验视为学校课程与教学开发的重要资源。
(3)熟悉开发社会资源
学校内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重视学生的社会生活资源,使学校和社会相互沟通,
4 / 9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以实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目标。
二、课程与教学材料 (一)课程与教学材料的概念 1.教学材料 教学材料,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用来与学生交流的所有天然或人造物品,是经过精选和 加工的课程资源。它是为教学活动而设计的,它本身是一种课程要素。它包括课本、讲义、 讲授提纲、参考书、教学指导书、教学辅导材料、多媒体课件、各种教具学具和教案学案等。 2.课程材料 课程材料,在狭义上是指课程设计过程中编制的各种课程产品。它包括各种课程文件、 课本、教学辅导材料、学习材料、作业材料、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等。在广义上,是指课 程研制、开发过程中人们专门编制的用于规划、实施、教学、评价与管理活动的所有的产品 的总和,包括课程产品、教学材料和管理文件。它包括课程产品、教学材料和管理文件。 (二)课程与教学材料的实质和作用 1.实质 (1)商品特性 课程与教学材料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产品,它的文化商品价值,需要通过它的教育价值而 实现。 (2)社会属性 课程与教学材料是一定的社会阶层、团体对学校教育的控制工具。它们通过对教育内容 的选择,来实现对人才培养目标和整个学校教育的控制。 总之,课程与教学材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中介和手段。
业、社会团体)提供的财力支持,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用于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财力, 按来源可分为“政府拨付”、“社会支持”和“学校开发”三部分。
(三)开发的途径 1.挖掘教师智力资源 教师是学校最为宝贵的课程资源,因此,智力资源开发要从增强个体教师智力和加强学 校组织建设着手。 (1)人才引进 学校要广泛吸收优秀教师,包括引进高水平的中年教师,吸收有良好基础与广阔发展前 景的青年教师。 (2)教师培养 教师培养应针对学校课程与教学发展的需要,围绕课程与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主题来进 行。它是开发教师的智力资源和提升课程与教学的有效途径。 (3)教师组织建设 学校运行的管理系统、科目组和年级组,是整合教师资源的组织系统。学校要充分发挥 学校管理系统在组织教师进行课程与教学活动方面的作用。
(1)热爱和尊重学生
学校和教师要使课程与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获得发展的过程。
(2)了解和研究学生
学校要在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探索,充分享受在自主创造中成长的
快乐。
(3)解放和激发学生
消除学生的身心束缚,使学生以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的自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