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原理复习资料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原理复习资料整理
名词解释
1.全纳式教育(P334):给所有受教育者(包括残疾者)提供均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在适当的帮助下残疾和非残疾儿童与青少年在各级普通学校共同学习。
2.专家型教师(P116):又称“专业化教师”,指那些在教学中具有丰富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够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专业敏锐洞察力的教师。
3.幼儿园教学(P295):幼儿园教学是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对幼儿所有的学习活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支持、帮助与引导和幼儿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过程。
4.幼儿教育观(P105):幼儿教育观是在一定儿童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为什么要教育儿童、要把儿童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等方面的一些基本观点。
5.幼儿园支架式教学(P313):是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和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幼儿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6.课程模式(P236):是课程实施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所构成的课程方案或课程框架。
7.单元主题活动(P267):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
8.幼儿园课程(P223):
根据1932年颁发的《幼儿园课程标准》解释,幼儿园课程即教学科目、教育计划和学习经验。
简答题
1.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践要点。(P303)
答:主要有五个方面:教师和幼儿一起控制;重视幼儿的能力;与幼儿形成可信任的关系;做出支持幼儿游戏的评论;采取问题解决的方式去解决社会冲突。
2.幼儿学习活动的特点。(P299-302)
答:幼儿学习活动的特点和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并具有以下7个特点:活动性、直观性、兴趣性、主动性、广泛性、游戏性、模仿性。
3.简述幼儿园单元主题活动选择的依据(P266)
答:课程目标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现有的内容或材料
4.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指导策略(P318)
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尊重幼儿的兴趣注重个体差异打破讲台——课桌模式
5.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P297—298)
答:平等性、目的性与计划性、广泛性、多样性。
6.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途径。(P122)
答: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微型教学教育活动决策训练
通过反思来提高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7.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的基本理论包括?(P252)
答:儿童的发展是一个建构和共享的过程,教育应遵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儿童的发展。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特点,课程应具有过渡性,相互衔接,逐渐提高,有效衔接过渡。
供给儿童的知识要系统化,能反映儿童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客观现象之间的重要联系和相互依存性。
教学活动的类型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和“作业”,前者属于非正规教育活动,后者为正规教育活动,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教学方法多样化,如直观法、游戏法、口授法等。
8.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主要观点(P240)
儿童具有天赋的潜能,处在不断成长和发展的状态,教育的基本认识是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由的发展
教育方法必须以了解儿童为基础,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异能局限于单纯传授知识。
课程和教学内容包括感官训练、实际生活训练、体格训练和基本知识技能的训练,尤其注重感官训练和肌肉训练,强调儿童适应环境必须以感官为基础。
9.幼儿园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的特点(P262-265)。
论述题
1. 举例说明幼儿的学习有什么特点?(P299)
学习就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幼儿的学习活动特点与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依照皮亚杰的理论,幼儿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两个发展阶段中,因此,他们的学习活动具有以下主要特点:活动性;这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直观性;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育内容、任务、幼儿实际发展水平,选择实物模型、图片、幻灯等。兴趣性;教师要设法把要教的东西变成幼儿的需要,使幼儿感到学习的乐趣与意义,调动幼儿内在的探究和学习动机。主动性;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好奇、探索是他们的天性,教师应该尊重幼儿,保障幼儿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重视活动过程对幼儿的意义性和实际动手操作。广泛性;幼儿园教学应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游戏性;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形式,幼儿的学习大部分以游戏为主,在玩中学,边玩边学,只有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游戏中学习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模仿性;幼儿的学习常常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榜样或效仿他人而获得经验的,从外在现象模仿发展为内在本质模仿。
2. 结合实际论述支架式教学方式在幼儿园中的运用。(P313) 幼儿园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和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幼儿自己,最后撤去支架。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作为文化的代表引导着教学,使幼儿掌握、建构和内化那些能使其从事更高认识活动的技能,这种掌握、建构和内化便可以更多的学习进行自我调节。支架式教学一般包括:预热、探索、独立探索这几个环节。教师通过这几个环节逐步减少对幼儿的指导,最终放手让幼儿独立发现、独立探索。此外,设置问题情景,提出具有挑战性、能引发幼儿新旧经验之间冲突的任务,引导幼儿意识到问题的冲突,并提示解决问
题的线索,便成为教育者有效的支架行为。
3. 论述全纳式教育受到提倡的原因。(P334)
答:全纳式教育是指给所有受教育者(包括残疾者)提供均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在适当的帮助下残疾和非残疾儿童与青少年在各级普通学校共同学习。受到提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强调教育机会平等。强调关注所有儿童的需要、关注集体、关注合作、以培养儿童作为社会的正式成员来面对未来的生活。使每个人都能得到有效的教育,因人施教的教育。全纳式教育意味着充分发挥每个儿童的能力,使所有儿童都能参与到学习与生活中去,每个幼儿都应被接纳和受到尊重。
历史的发展表明,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随之而来的是对民主问题的关注,对民主要求的提高。人们希望被纳入社会生活,平等地参与社会和政治生活。而每个人只有受到适合的教育,各种素质得到很好的发展才有可能更好的纳入社会和政治生活。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认识因人施教,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克服因人施教将会遇到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