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思维方式(新版 连淑能)
论及英汉互译中的语态转换问题
论及英汉互译中的语态转换问题发表时间:2009-05-21T16:12:36.780Z 来源:《西部科教论坛》2009年第5期供稿作者:舒春霞[导读] 在进行中英互译时,常对其进行主动与被动语态的相互转换。
本论文着眼于此,分析了此现象,溯源逐本,并佐之以具体实例,更进一步阐释翻译实践中,应遵循各自习惯,适时适地进行语态转换,以期提高译文质量。
[摘要]:在进行中英互译时,常对其进行主动与被动语态的相互转换。
本论文着眼于此,分析了此现象,溯源逐本,并佐之以具体实例,更进一步阐释翻译实践中,应遵循各自习惯,适时适地进行语态转换,以期提高译文质量。
[关键词]:被动语态;主动语态;语态转换;原因分析;实例分析中英语言中均有主动与被动两种不同语态,两者的使用也多有相似,但仍不乏相异处。
最明显之处,则在英语倾向被动表达,而汉语常用主动表达方式。
据统计,在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前30页便有135个被动句,但老舍的代表作《骆驼详子》共211页,但仅近200句被动句,平均2至3页才1句,就汉语而言,被动表达方式使用较少。
除此,英语科技,新闻,论述及公文文体中,此倾向更明显。
英学者John Swales统计后表明,科技英语中谓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用被动方式来表达的。
由此,便可管中窥豹,得知英语中被动句使用范围较汉语更广泛。
Ⅰ.被动与主动语态(voice)是语言借助动词表示主语与谓语关系的一种形式,包括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两种。
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谓语动词动作的执行者,叙述强调的是动作;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谓语动词动作的承受者,叙述强调的是动作完成后所呈现出来的状态。
英汉语中均有主、被动语态两种表达方式,但细究之则不难发现其不同之处。
其一,英语语言中被动句的使用广泛,汉语中被动句使用较少。
在英语语言中,凡是不必说出主动者、不愿说出主动者、无从说出主动者或是为了便于连贯上下文等场合都可以使用被动,其使用更是常见于科技文章、报刊文章和官方文章。
跨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思维的影响-开题报告书
3.主要研究内容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商务交流活动日益频繁,跨文化、跨地域商务谈判 已成为国际商务交流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对各国的文化有更深入 地了解,分析跨文化思维的差异及其对商务谈判思维的影响,通过对思维方式的深层 研究,揭示不同文化背景谈判人员的谈判风格与谈判技巧,更为有效地掌握谈判进程, 为取得“双赢”结果打下坚实基础。本文通过阐述谈判思维在商务谈判中的重要性, 以及文化差异性对思维方式的影响,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在跨文化背景下文化差异对 商务谈判的影响,进而提出应对跨文化谈判中思维模式差异的对策方法,如建立友谊 关系,加强对决策程序的认识,关注不同国家的法律环境等,旨在为现在商务谈判活 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江西财经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及任务书
论文(设计)题目
跨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思维的影响
学生姓
专
名
业
1.选题目的和意义:
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教 师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迅速,商务交流活动日益频繁,跨文化、
跨地域的商务谈判是国际商务交流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国的谈判人员来自
不同的文化背景,都有不同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模式。因此,在商务谈判中为了既能获
4.完成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包括实验设计、调研计划、资料收集、 参考文献等内容。
通过到图书馆查找资料,以及利用互联网浏览相关的文章,并与指导老师探讨 论文的相关事宜,加深了我对本论题的进一步的认识。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经常阅 读一些杂志、报纸,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的资源,然后对资料进行归类、总结, 并做了相关笔记,筛选出对完成论文具有价值的信息。 参考文献: 1樊建廷,2001:《商务谈判》,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敬南菲,2004:《浅析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及主要表现》,载《美中外语》。 3连淑能,2002:《论中西思维方式》, 载《外语与外语教学》第 2 期。 4刘园、李志群,2001:《国际商务谈判----理论·实务·案例》,中国对外经济贸易 出版社。 5刘益民、张旭东、程甫,2006:《心理学概论》, 科学出版社。 6潘肖珏、谢承志,2000:《商务谈判与沟通技巧》,复旦大学出版社。 7汤秀莲,2003:《国际商务谈判》,南开大学出版社。 8万成林,2004:《营销商务谈判》,天津大学出版社。 9赵伟君,2002:《中西文化冲突与我国跨文化商务谈判对策》,载《商业研究》下半 月版。 10周忠兴,2003:《商务谈判原理与技巧》,东南大学出版社。 11[美]Charles Mitchell,2000:《A Short Course In International Culture》,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2[美]Jeffery Edmund Curry,2000:《A Short Course In International Negotiating》,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英语笔译综合-翻译中名词的理解与表达
西方的理性一词,源于希腊文logos和nous。 Logos的本义是“思想”,“理性”,“规 律”,“语词”,“道理”,“概念”, 兼有理性和语言两层含义,nous的本义是 心,思想。
汉英语言常用的表达方式
汉语用词造句成章的最大特点是采用意合法,重意义组合而轻形式结 构,拉个读者和听者领悟其中的意义和关系:词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 变化,用词注重功能、意义;句子不受严谨的主谓结构的约束,少用 或不用关联词语,摆脱形式的束缚,直接表达现实和思维过程,体现 悟性的像似性;词语之间的关系常在不言之中,语法意义和逻辑联系 常隐含在字里行间;造句富于弹性,灵活多变,着重意念,颇多隐含; 讲究语意、文气和语感的通常,言不尽意,得意忘言,富有领悟空间, 对语境依赖较多;流水句很常见,完全句和不完全句混合交错,松句、 散句、紧缩句、无主句、省略句、并列式复句交替使用,句子似句似 段,若断若连,流泻铺排,主从难辨,形散神聚,言简意赅。
2,用名词表示施事者 He is a good eater and a good sleeper. 他能吃能睡。 You must be a very bad learner, or else you must be going to a very bad teacher. You’re all clock-watcher today! Litmus paper can used as an indicator of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cid in a solution. 石蕊试纸可用于指示溶液中是否含有酸 。
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方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 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 道德,西方人偏重自然,注重科学、技术; 东方人重悟性、直觉、意象,西方人重理 性、逻辑、实证;东方人好静、内向、守 旧,西方人好动、外向、开放;东方人求 同、求稳,重和谐,西方人求异、求变, 重竞争等。
英汉对比的研究_论中西思维方式(新版)连淑能PPT文档52页
Hale Waihona Puke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英汉对比的研究_论中西思维方式(新 版)连淑能
1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7、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18、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1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谢谢你的阅读
浅谈学生英语作文中的冗余现象
浅谈学生英语作文中的冗余现象在日常英語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的作文中时常出现冗余现象。
本文通过列举学生英语作文中遣词、造句、组篇等真实语料反映出的冗余现象,对这类错误进行归纳和分析,并提出减少冗余现象的对策,以期提高学生英语表达的正确性。
标签:英语作文冗余对策一、引言英语写作能体现出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在英语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作文中时常出现冗余现象。
本文通过对学生作文中常出现的冗余现象进行归纳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常见冗余现象1.词汇冗余Let me go with you together. (with you已经包含了together的含义,因此应该将together删掉)I managed to do it successfully.(mange to do sth的意思是try to do sth successfully,因此successfully属于冗余副词,应该删掉)此外,受中文思维的影响,学生喜欢在一些动词后面多加副词。
以下括号中的副词都属于学生用词中常见的多余副词:return(back);repeat(again);rise (up),collect(together);think over(carefully);(still)remain。
②I don’t know what to do it next. (do的宾语是what,it应该删掉)③She lost her mobile phone which her father bought it for her. (which是bought的宾语,it应该删掉)Some people like sports while other people don’t like sports. (這句应改为Some people like sports while others don’t.)②重复相同的意义(同义重复),如:in my opinion,I think,see with one’s eyes,hear with one’s ears。
英汉对比研究_论中西思维方式(新版)连淑能共52页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英汉对比研究_论中西思维方式(新版)连 淑能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路 德。
END
论中西思维方式(新版 连淑能)
2. 中国思维科学的兴起:80年代初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于80年代初 倡导建立思维科学(钱称之为Noetic Science) 认为思维科学是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数学科学 等 相并列的一大类科学 3.比较:美国认知科学 vs.中国思维科学 共同点:主攻方向——人脑思维 不同点:研究范围、侧重 美国的认知科学:范围广泛、内容庞杂 注重智能系统、人工智能 重视电脑模拟人脑思维的技术 忽视基础理论——思维学的研究 尤其局限于逻辑(抽象)思维 缺乏对形象思维的研究
观念文化: 哲学观、伦理观、价值观、时空观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心理特征、思维方式 5. 思维方式: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 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 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 语言的使用:体现思维的选择和创造 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 而且是思维方式的变换
一、什么是思维方式?
西方思维方式——分析性
柏拉图之前:类似中国的 “天人合一” 整体观 柏拉图:首先提出了 “主客二分” 的思想 十五世纪下半叶以后:分门别类,分析解剖 定性 → 定量,宏观 → 微观 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笛卡儿:开创西方近代哲学,以 “主客二分” 为原则 分析性思维的特点:区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 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灵魂与肉体、现象与本质, 分析、研究这个二元世界 分析性思维的两个层次: * 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分门别类研究 * 以完整而非孤立、变化而非静止、 全面而非片面、相对而非绝对的 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去分析复杂的世界
整体思维的结构:二元结构—— 阴阳→中庸、兼顾、联系、对应、对称、对立 阴阳鱼太极图:体现整体圆融和会、阴阳互补、 和谐平衡、相反相成、相灭相生、互为因果的 中国辩证思维方式 比较:中国的 “元气说” vs. 西方的 “原子论 “元气说” — 整体性思维方式:横向铺开 注重事物的相互关系、整体把握 “原子论” — 分析性思维方式:纵向深入 注重事物的分析解剖、个体研究
跨文化翻译中的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跨文化翻译中的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1. 康兆春,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州,510032;2. 蒋晓萍,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广州,510006)摘要:中西思维模式存在巨大的差异,而中国的具象思维与西方的抽象思维就是重要的区别之一。
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具有不同哲学渊源,在文化表征上也各不相同。
这种思维模式的差异给跨文化翻译带来一定的挑战,需要译者采取相对应的手段来灵活处理,才能实现成功的跨文化翻译交流。
关键词:具象思维抽象思维跨文化翻译引言不同的语言文化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这些思维模式的差异表现在文化的不同层面。
思维模式的差异常常导致跨文化误交际,使交际的双方不知所云,同时也给跨文化翻译带来挑战,探讨两种语言之间的这种思维模式差异,有助于更好地解决跨文化翻译的一些实际问题。
一、具象思维所谓具象,即具体的形象。
视觉上的大小形状,听觉所感知的节奏和旋律,嗅觉上的香臭,都可以囊括于具象之中。
具象思维是大脑从记忆储存中选取思想,通过类比、比喻和象征形成新的观点的过程[1]。
具象思维对形象材料之依赖,有如水之于鱼。
主体依据大脑记忆储存中的形象,对之进行分析、整合、类比、比喻、比较加工,进而从形象上认识和把握研究客体的本质和规律。
具象思维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是形象性。
形象材料是具象思维运筹的先决条件。
形象性是具象思维最基本的特点。
其二是非逻辑性。
具象思维对事物的认知呈非线性的,它往往是跳跃式地整合形象,因而它缺乏逻辑。
其三是粗略性。
具象思维对事物的认知是定性而非定量分析和认识,往往具有粗略性。
其四是想象性。
具象思维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是对所储存的形象进行想象加工,组成新形象,加深认知。
具象思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这种思维模式比较清晰地体现在儒家思想一些经典里,如“六经”、“四书五经”、“十三经”等。
位居“六经”之首的《易经》提出用图象来表意,64卦均由图象而成,象征天地人。
作为思维的工具,汉字也是具象思维的表征。
浅析诗歌英译中反映的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浅析诗歌英译中反映的中西思维方式差异摘要:由于民族和国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差异,因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本文通过对部分国内外学者的诗歌英译本进行对比,探讨由于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译文的影响和制约,为今后的诗歌英译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字:诗歌;汉英翻译;中西思维差异;一、引言诗歌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其结构紧凑,用词优美,极具艺术和文化价值。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古诗词翻译在实践领域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其中有以许渊冲先生为代表的《宋词三百首》,还有如威特·拜讷(Witter Bynner)等外国学者翻译的《中国诗选》,他们都对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传递中国古典诗词文化作出了贡献。
但是,语言作为表达和交流思想的最主要的工具,它的发展和使用都受制于思维。
通过对比国内外学者的诗歌英译本,发现中西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诗歌的审美观,并体现整体性与分析性、意向性与实证性以及模糊性与精确性的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二、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与诗词翻译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和语言的桥梁,与两者都密切相关:一方面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又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
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中。
(一)整体性与分析性差异与诗歌翻译连淑能将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划分为: 整体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是从整体到局部的过程。
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是以“天人合一”为出发点。
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则侧重于从局部到整体的思维规律,主张区分主体与客体、现象与本质,把整体分解成部分,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
这与中国的“天人合一”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
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有: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许渊冲的译文为:I look for what I miss/I know not what it is/Ifeel so sad, so drear/So lonely, without cheer.Alan Ayling& Duncan Machintosh的译文为:Unending search in endless quest/So cold and still, how cold and still/By grief and anguish,grief and anguish hard oppressed.《声声慢》这首词中有多个叠词,音节变换间带给读者一种孤寂感。
论中西思维方式
论中西思维方式连淑能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
一方面,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又对文化心理诸要素产生制约作用。
思维方式体现于民族文化的所有领域,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交际文化,尤其体现于哲学、语言、科技、美学、文学、艺术、医学、宗教以及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外交、军事、生产和日常生活实践之中。
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又与语言密切相关,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
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之中。
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语言的使用体现思维的选择和创造;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而且是思维方式的变换。
要研究语言的特征及其转换,要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必须深入研究与语言和文化均有密切关系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
(荣开明等,1989:30)不同类型的思维,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思维形式,如逻辑思维主要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非逻辑思维则主要借助直觉、灵感、想象等形式。
思维方法有两类,一是思维过程中运用的具体逻辑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抽象法、类比法、假说法等;二是作为理论工具的方法,如哲学方法、数学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控制方法、模型方法等。
思维程序是思维方式运行的基本路线,是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在思维活动中的有机结合。
思维方式主要由知识、观念、方法、智力、情感、意志、语言、习惯等八大要素组成。
(陈新夏等,1988:504)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动态、有机、复杂的系统。
正是这些要素各自的特征及其结构,规定着思维方式的性质、类型和特征,产生思维方式的差异。
根据不同的角度、标准、特点和理解,思维方式可以分为各式各样的类型。
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 读后感
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读后感英文版Reflections on "Lian Shuneng's View on Chinese and Western Ways of Thinking"IntroductionIn the realm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understanding the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modes of thinking is crucial. Lian Shuneng's insightful discussion on this topic in his work "Lian Shuneng's View on Chinese and Western Ways of Thinking" has provided me with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ities involved. This article aims to delve into the book's contents, highlighting key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ways of thinking, and discussing their implications for modern society.The Core DifferencesLian Shuneng highlights that Chinese thinking tends to be holistic and interconnected, emphasizing harmony and balance.By contrast, Western thinking is often more analytical, focusing on logic and rationality. This difference is reflected in various aspects of life, from philosophy and art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ese culture, for instance, emphasizes the concept of "Yin and Yang," which represents the interdependence of opposing forces, while Western culture often values objectivity and the separation of facts and opinions.The Similarities and ConvergenceDespite these differences, there are also notable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hinking. Both traditions value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for instance, recognizing the importance of new ideas and perspectives. Furthermore,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culture and the increasing exchanges between East and West, there has been a convergence of thinking styles. Westerners are becoming more open to holistic thinking, while Easterners are embracing analytical reasoning.The Impact on Modern SocietyThe understanding of these differences and convergences is crucial for modern society. It helps us navigate the complexities of global communication, promoting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 Additionally, it encourages us to be more open-minded, appreciating the value of diverse ways of thinking.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where cultural exchang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frequent, this open-mindedness is essential for fostering harmonious relations and promoting progress.ConclusionIn conclusion, Lian Shuneng's work has provided me with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ways of thinking. It has强调了中国和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以及这些差异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中华对联与英语英雄双行体对比及其启示
中华对联与英语英雄双行体对比及其启示*黄中习摘要:本文认为,中华对联与英语英雄双行体诗有同有异, 中华对联与英语英雄双行体分别是汉英语言典型的语言艺术形式, 最能体现汉英语言及汉英语言文字特色。
通过对两者的对比分析,找出其异同点,指出对比分析的启示,认为英译中华对联的首选形式是英语英雄双行体诗,一个短联翻译成一个对句就可以,中长联可以用两个或多个对句。
关键词:对联;英雄双行体;对比语言本身是工具,又是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培育民族精神,孕育民族情结、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一种手段。
参照德国哲学家、语言学家威廉·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理论, 潘文国(1997,27-31)认为,“语言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概念和意义体系……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价值体系……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
中华对联与英语英雄双行体诗分别是汉英语言的传统文学形式,各具特色,有同有异,最能体现英汉语言文字及英汉文化特色。
两者都有悠久历史和鲜明特色:两行文字,讲究遣词,格律严谨,音韵和谐,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有一定的可比性。
实际上,它们也反映了汉英民族的思维方式、传统文化及审美情趣的一些不同特点。
第一节英语英雄双行体简介英雄双行体诗歌(Heroic Couplet),又称英雄偶句诗体,是指a rhyming couplet in iambic pentameter (抑扬格五音步押韵两诗行)。
由于这种双行体常用于“英雄”诗歌(即史诗)和英雄剧中,故在17世纪下半叶被加上“英雄”这一定语。
双行体分为“闭合双行体(closed couplet)”和“开放双行体(unclosed couplet)”两种。
闭合双行体就是把一个句子或一个完整的句法单位的结尾保持一致,不依赖上下文,两行诗具有完整、独立的意义。
持续不变地使用闭合双行体意味着两行诗就相当于一个诗节;而开放双行体的重音句型常与抑扬格标准不尽相同:句子结构不对称,每对诗行自由发展,韵律的作用是为了增加色彩而不是作为诗歌的休止符。
浅述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浅述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摘要:长久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因而也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主要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这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两种思维方式各有所长。
西方的线性思维模式长于分析推理,推崇清晰精确,有利于理论建构;中国的环形思维强于综合顿悟,讲求模糊含蓄,有助于体察真谛。
关键词:思维方式;差异;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差异的表现。
长期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由于不同的文化特征,因而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球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不同的区域,东方以中国为代表,西方古代以希腊、罗马为代表,近现代以西欧和北美为代表。
这也就形成了两大类型的思维方式。
由于不同的地理人文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历史背景、政治经济制度、风俗宗教信仰、语言,以及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因素,东方和西方就形成了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自然,注重科学、技术;东方人重悟性、直觉、意象,西方人重理性、逻辑、实证;东方人好静、内向、守旧,西方人好动、外向、开放;东方人求同、求稳,重和谐,西方人求异、求变,重竞争等等(连淑能,2002)。
一、思维模式的概述从广义上说,思维方式是指社会精神生产的生产方式。
从狭义上说,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主体在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荣开明,1989)。
人类的思维主要是由知识、观念、方法、智力、情感、意志、语言、习惯等八大要素组成。
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思维模式这样一个动态复杂的系统(陈新夏等,1988)。
思维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各种文化心理素质的体现,它在一定的历史、社会、地理环境中形成。
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部分(侯玉波,2007)。
一个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影响他/她在一定场合做出的判断和行为。
第二讲中西思维方式对比 ppt课件
西方人
征服自然(human dominion over nature)
理性(rationality) 客观事实(facts) 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
)
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 科学文化(science-focused
culture)
天人合一
天:大自然,或者地球,或者整个空间。
2. “I” consciousness 3. Independence from
organizations 4. Emphasis on individual
initiative 5. Privacy important 6. Belief in individual
decisions
Collectivism
思维方式 modes of thinking
文化 culture
语言 language
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而且是思维方 式的变换。要研究语言的特征和其转换,要研究语言 与文化的关系,必须深入研究与语言和文化有密切关 系的思维方式。
Chinese and English belong to different language families:
decisions
比较下面两则中美领导人在两所知名大学的讲话。
1. Harvard is a world famous institution of higher learning, attracting the best minds and bringing them up 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It is my great pleasure to stand on your rostrum and have this face-to-face exchange with you.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在语言中的表现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在语言中的表现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在语言中的表现摘要: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塑造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并在语言中有所体现。
本文概述了这些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对语言表达的影响。
关键词:思维差异;语言差异思维是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作用。
根据萨培尔一沃尔夫提出的语言决定论和语言相对论的观点:思维是语言的基础,语言必须依靠思维为之提供内容。
同时,语言是表达和传播思维的最佳工具,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语言表达形式的多样性,以下将试图探讨英汉思维方式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对于语言的影响。
一、个体思维与整体思维西方哲学具有崇尚个体思维的传统,即从个体上把握对象,通过逻辑分析达到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
相比较而言,中国古代哲学家一向倡导一体思想,认为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莫不存在于一体之中并由此形成整体思维,主要表现为综合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语言上的表现有:(1)英汉对事物的定义不同,从而用词出现不同的倾向。
英语偏好属概念的词即特指,用词具体细腻,汉语偏好重概念的词即泛指,用词概括模糊。
(2)表现在论证上英文往往习惯于由点到面,由个人到整体;而中国人习惯于从整体类推出个体,由面到点,由大到小、由前到后、由远及近。
(3)在语篇上英语篇章常常呈线形安排,而汉语则呈螺旋型结构。
二、形式或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形式或逻辑思维在西方哲学思维中占有重要地位。
英国人注重逻辑推理和以实验为基础的形式论证,很早就将哲学与语言研究相结合。
相反,中国的传统思维十分重视“悟性”或直觉。
中国人常常不是凭借严谨的形式分析而是靠“悟”。
直觉思维有其优点,如果人们能正确地运用直觉来准确地把握客体特征,直觉是具有一定的认识作用。
但是,直觉具有明显的思维方法论的弱点。
它不重视以科学考察为基础的形式论证,不重视形式结构对准确判断的意义,因此悟性往往导致语言中过度的模糊性,如词性、语义、句法成分等的模糊化。
英汉这一思维方式差异在语言上集中表现为英语的意合和汉语的形合,这也是英汉两种语言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导读:对外汉语专业,顾名思义,就是教外国人汉语,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以偿,也不是所有人都想成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而通过目前的学习,我们学习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中西方对比文化等专业知识,不断地深厚了语言功底,学习了广博的文化知识,我们越来越认为,其实在另一种职业中我们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翻译。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翻译分为笔译和口译,笔译注重译文的连贯通顺符合逻辑,口译注重达意,而不管是笔译还是口译,做翻译之前,了解两种语言思维的差异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了解了两种语言思维方法的差异,才能使翻译达到标准,才能继续翻译任务及工作,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奠定基础。
关键词:思维方式、综合性思维、分析性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正文:由于文化包含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语言是人类最杰出的创造物之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制度文化。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分为物质文化(指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指一切可见可感的物质和精神的产品)、制度文化(指人类的社会制度、宗教制度、生产制度、教育制度、劳动管理分配制度、家庭制度、亲属关系、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社会规约以及与它们有关的各种理论)、心理文化(指人类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信仰、心态等)。
作为制度文化的语言,与其他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
没有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就不可能产生语言,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的变化和发展在语言中得到反映,语言也因此才能不断变化和发展,所以说,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史语言发展的源头活水。
因此,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确切的说是文化的转换。
而不同的文化也承载了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
辜鸿铭_论语_翻译思想探析_文化翻译的范例
辜鸿铭《论语》翻译思想探析*———文化翻译的范例王东波摘要《论语》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和体现,自其面世以后,即开始了不断的传播历程。
在这一过程中,翻译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翻译最为主要的功能是传递信息,进行文化交流。
辜鸿铭的《论语》译本抛却了“形式对等”的桎梏,采用损益、衔接、类比等策略,充分实现了文化传播这一原始和终极的翻译目的。
关键词《论语》辜鸿铭翻译思想传播中图分类号B222.1;H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627(2011)02-0121-06作者:王东波,男,1964年生,山东龙口人,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济南250100儒学诞生于2500多年前的中国,它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儒学最为重要的思想体现在《论语》中,换言之,《论语》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作,其在世界上的影响,是中国任何一部著作都无法比拟的。
因此,从明末清初开始,天主教传教士就开始了对《论语》的翻译。
在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尤其是在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上半期的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对《论语》的英译和传播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学术现象,而辜鸿铭作为华人独自全译《论语》的第一人,以其独步神州的英语造诣以及对儒家学说的精到的理解,在其译本中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准确的再现,充分实现了传播儒家思想的原始目的。
一、辜鸿铭英译《论语》的心路历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没有一个国家或民族能够脱离外界而孤立地存在,它必定要在*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项目“《论语》英译研究”(项目编号:10BWXJ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与其他国家的不断交流中生存和发展。
当不同民族精神之河的洪流奔涌到一起的时候,它们必将相互碰撞并不断汇合。
19世纪末的中国社会正是处于这样一个中西文明冲撞交汇的特殊时期,不仅有西学东渐的浪潮,也有东学西渐的暗流。
在这两股潮流的碰撞中,翻译始终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让中国人放眼世界,让西方人了解中国。
英汉思维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公共英语教育本栏目责任编辑:唐一东英汉思维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顾芳(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绍兴312000)摘要:思维支配语言,语言体现思维。
该文尝试从英汉思维的差异入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导致的两种不同的语言表现方式。
作者尝试从语言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切实可行的培养学生英语思维模式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英汉思维差异;语言差异体现;培养方法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9)07-0085-02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沃森(1983)说过,“在与外国人接触当中,讲本国语的人一般能容忍语音或句法错误。
相反,对于讲话规则的违反常常被认为是没有礼貌,因为本族人不大会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
”确实如此,作者在访美期间发现:外国人对于非本族人的语音、句子错误的表达非常容忍,只要有只字片语,交流就能进行下去,然而对于一些习俗、禁忌却讳莫如深,因此在交际时自觉地遵循会话原则及礼貌原则非常重要。
中国的大学生,母语文化根深蒂固、母语逻辑思维表达已成定势,因此,如何习得英语思维,进而最大限度地促进英语学习,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1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沃森把思维和言语都看成是言语习惯,认为言语是“外显的言语习惯”,思维是“内隐的言语习惯”。
汉语有个成语是“言为心声”,即是说,语言表达并反映了心理,这里的心理指的是人内心所思所想,即为思维。
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上,一般认为,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工具,是思维的记录,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语言反过来又影响思维。
语言水平高的学生自然能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就英语学习者而言,具有英语思维的能力是指在英语的学习和使用过程中能用英语来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从而在英语的学习和使用过程中形成一些英语思维的规则和规律,这些规则和规律受到英语语言的语法、语境、使用习惯和社会习俗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因此,具有英语思维指的是英语的掌握和使用程度与母语一样,可灵活地、流利地、地道地加以使用,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形成一种本能的、条件反射式的思维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中国思维科学的兴起:80年代初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于80年代初 倡导建立思维科学(钱称之为Noetic Science) 认为思维科学是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数学科学 等 相并列的一大类科学 3.比较:美国认知科学 vs.中国思维科学 共同点:主攻方向——人脑思维 不同点:研究范围、侧重 美国的认知科学:范围广泛、内容庞杂 注重智能系统、人工智能 重视电脑模拟人脑思维的技术 忽视基础理论——思维学的研究 尤其局限于逻辑(抽象)思维 缺乏对形象思维的研究
3. 意向性与对象性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意向性
把主体自身作为宇宙的中心:“万物皆备于我” 把 知、情、意 融合在一起 其中的主观情感使传统思维带有浓厚的主体意向 判断价值标准:以主体意向统摄客观事实 以政治判断统摄真假是非 以道德判断作为价值判断 判断学术价值标准:重 “经世致用” 重君主的权术和驭民术 客体主观化,自然人格化,哲学文学化,政治伦理化 重视 “治人” 与 “人治” 的政治伦理
思维方式:精神产品的生产方式 = 思维形式 + 思维方法 + 思维程序 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非逻辑思维形式(直觉、灵感、想像) 思维方法:精神产品的生产工具,如: 具体逻辑方法: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综合法 ... 理论工具方法:哲学方法、数学方法、系统方法... 思维程序:思维方式运行的基本路线 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在思维活动中的有机结合 思维方式的八大要素:知识、观念、方法、智力 情感、意志、语言、习惯
整体思维的结构:二元结构—— 阴阳→中庸、兼顾、联系、对应、对称、对立 阴阳鱼太极图:体现整体圆融和会、阴阳互补、 和谐平衡、相反相成、相灭相生、互为因果的 中国辩证思维方式 比较:中国的 “元气说” vs. 西方的 “原子论 “元气说” — 整体性思维方式:横向铺开 注重事物的相互关系、整体把握 “原子论” — 分析性思维方式:纵向深入 注重事物的分析解剖、个体研究
西方思维方式——对象性
以自然为认知对象 主客二分,天人对立,划分内心世界与外部自然界 区分自我意识与认识对象 将自然作为自身之外的对象来研究 西方哲学的本体论:持尊重客观的态度 理性主义:把主体作为 “旁观者”,对客体进行探究 摆脱主体意向而导致客体意识 以事实判断统摄价值判断 注重真假选择而非伦理规范 排除主观因素,强调客观性,使客体客观化 以客观和冷静的科学态度对待客观世界 (Calm fact-teller: impartial search for truth)
观念文化: 哲学观、伦理观、价值观、时空观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心理特征、思维方式 5. 思维方式: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 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 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 语言的使用:体现思维的选择和创造 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 而且是思维方式的变换
一、什么是思维方式?
西方思维方式——科学认知型
地理环境:开放性、海洋型 手工业、商业、航海业发达 以古希腊哲学家为代表的智者:出于好奇、“惊异” 注重求知,探索自然奥秘 思维的中心:认知自然 追究宇宙起源,探索万物本质,分析自然构造 寻求物质元素,诘问人生目的 重视: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 哲学 + 科学 = 自然哲学,科学哲学 哲学家 = 自然科学家 近现代西方人:发扬古希腊崇尚自然、追求知识的传统 结果:重科学、重认知
西方思维方式——分析性
柏拉图之前:类似中国的 “天人合一” 整体观 柏拉图:首先提出了 “主客二分” 的思想 十五世纪下半叶以后:分门别类,分析解剖 定性 → 定量,宏观 → 微观 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笛卡儿:开创西方近代哲学,以 “主客二分” 为原则 分析性思维的特点:区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 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灵魂与肉体、现象与本质, 分析、研究这个二元世界 分析性思维的两个层次: * 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分门别类研究 * 以完整而非孤立、变化而非静止、 全面而非片面、相对而非绝对的 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去分析复杂的世界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前院长 博士生导师、教授 连淑能 snlian@
内容提要
引言:研究背景 一、什么是思维方式? 二、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 1.时代特征 2.区域特征 3.社会特征 4. 民族特征
三、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1.伦理型与认知型 2.整体性与分析性 3.意向性与对象性 4.直觉性与逻辑性 5.意象性与实证性 6.模糊性与精确性 7.求同性与求异性 8.后馈性与前瞻性 9.内向性与外向性 10.归纳型与演绎型
4. 直觉性与逻辑性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直觉性
灵感、顿悟 未经严密的逻辑程序 直接而快速地获得整体感觉和总体把握 儒、道、佛 —— 孟子:“诚”;老子:“道”;玄学家:“无” 理学家:‘太极”;佛教:“顿悟” 都靠直觉、灵感、顿悟、领会 儒家 —— 孔子:“内省不疚” 孟子:“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论语》:靠直观的自然知识证明道德规范 道家 —— 庄子:“道不可言,言而非道” 主张以无知无欲无思之心去直觉体悟宇宙本体 佛教 —— 禅宗主张 “顿悟”:“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
2. 整体性与分析性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整体性
《易经》:提出了有机整体的初步图式 为中国传统思维奠定了基础 儒家:把自然人性化 道家:把人性自然化 1) 整体性思维的特点: 天人合一 知行合一 情景合一 2) 整体的基本范畴:“道”、“气”、“太极”、 “理” 3) 整体的基本要素:“阴阳”、“五行”、“八卦” 整体思维的目标: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可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 东方 — 中国为代表,思维方式特征: 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重悟性、直觉、意象 好静、内向、守旧;求同、求稳,重和谐 西方 — 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 近现代:西欧、北美为代表,思维方式特征: 偏重自然,注重科学、技术;重理性、逻辑、实证
引言:研究背景
1. 美国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的兴起:1956年 认知科学研究什么? 以认知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思维过程中的信息处理机制, 着重运用信息技术和方法来研究思维活动。 The study of intelligence and intelligent systems, from perception and action to language and reasoning. The exercise of intelligence is called cognition. 这门学科包括: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 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 等涉及思维的部分
智能机必须解决的问题: 抽象(逻辑)思维 + 形象(直觉)思维 突破口:形象(直觉)思维 形象(直觉)思维:中国思维方式的一大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西方思维方式的一大特点 4. 外语界关于思维的研究 语言与思维 外语与外国思维方式 英汉语言文化研究的新动态 中西比较思维学: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英汉语言文化研究的历程 语音、词语、句子、语法 → 修辞、语体 → 篇章、语用 → 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 微观 → 宏观,微观 + 宏观 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
好动、外向、开放;求异、求变,重竞争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 大陆农业型 西方思维方式 — 海洋工商型
2. 思维方式的区域特征(续)
东西方各国、大陆与沿海(包括半岛、海岛)、农村与城市、 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农业地区、工商地区、游牧地区、沙漠、 高山、草原等区域的人,思维方式也有不同,如 居住大陆从事农业的人:缺乏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与竞争,眼界狭窄 • 思维内向、保守、迟缓;安土重迁,乡土观念强 • 群体主义观念强, 执着民族意识 • 内省自求,重人际和谐,竞争意识淡薄 • 重农轻工商,重义轻利,重实用技术轻科学理论 居住沿海从事工商航海业的人:经常与外界交流与竞争,眼界开阔 • 思维外向、开放、敏捷;以四海为家,常流动奔波,乡土观念弱 • 个体主义观念强,热爱自由民主 • 向外进取,重竞争、扩张 • 重工商、航海,重功利,重科学技术理论
3. 思维方式的社会特征
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如: 男性:偏于抽象思维,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 善于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认识事物,重理性 哲学思维、空间意识、数学推理、机械制作能力较强 偏于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思维外向、求异 性格阳刚、直露、好动、好斗,进攻性、独立性强 富于竞争精神 女性:偏于形象思维,较善于整体观察 善于运用直觉、灵感、想像认识事物,重感性 艺术思维、时间观念、语言能力较强 偏于对内心世界的感觉,思维内向、求同 性格阴柔、含蓄、好静、温和,重人际关系,依赖性强 富于和谐精神
根据思维的结构:线性思维、系统思维 横向思维、纵向思维... 根据思维的历史:古代、近代、现代、混合 根据思维的地域:东方、西方、大陆型、海洋型.. 根据思维的民族:汉族、英美民族... 根据不同的特点和理解: 封闭性、开放性、收敛性、发散性 再现性、创造性、静态性、动态性 平面性、立体性...
二、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 1. 时代特征
古代 — 整体性、直观性、辩证性、模糊性 意向性、单向性、封闭性、神秘性 近代 — 分析性、精确性;注重形式逻辑; 注重认识客体和主体 现代 — 综合性、系统性;创造性、多样性; 动态性、前瞻性; 形式化、符号化; 东方和西方思维方式互补并重、辩证运用
2. 思维方式的区域特征
思维方式的类型
根据思维活动的特征: 感知类:直观动作思维、情感思维、经验思维... 想像类:形象思维、艺术思维、直觉或灵感思维... 科学类:逻辑或抽象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 信仰类:理想思维、宗教思维... 根据思维的性质:主体性、客体性 根据思维的内容:日常类、专业类,如: 科学思维、 技术思维、艺术思维、军事思维... 根据思维的任务: 认知型,如古希腊发展起来的以求知为旨趣的思维方式 实践型,如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发展起来的以践行为目的 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