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以德教案(用)

合集下载

为政以德教案(用)

为政以德教案(用)

为政以德教案(用)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为政以德”的理念,并运用这一理念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我国古代哲学家对“德”的理解,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践“为政以德”。

1.2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为政以德”的含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的情感提高学生运用道德理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章:孔子的“德治”思想2.1 教学内容孔子关于“德”的内涵及其在政治治理中的作用“德治”与“法治”的比较2.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孔子的“德治”思想及其内涵讨论法:比较“德治”与“法治”的优缺点2.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孔子及其思想分组讨论,分析“德治”在现代社会的适用性第三章:现代社会的“为政以德”3.1 教学内容现代社会中“为政以德”的具体表现国家领导人如何践行“为政以德”3.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现代社会中“为政以德”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国家领导人的“为政以德”实践3.3 教学活动收集国家领导人的公开讲话和报道,分析其“为政以德”的表现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为政以德”第四章:道德修养与政治治理4.1 教学内容道德修养在政治治理中的重要性如何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4.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道德修养在政治治理中的作用小组讨论法:探讨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途径4.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道德修养的意义开展小组活动,分享提高道德修养的方法第五章:案例分析与实践5.1 教学内容分析典型案例,了解“为政以德”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学生自主实践,践行“为政以德”的理念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为政以德”5.3 教学活动收集典型案例,进行分组讨论学生自主设计实践活动,将“为政以德”的理念付诸实践第六章:道德与法律的关系6.1 教学内容道德与法律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在法治社会中,道德的作用和意义6.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道德与法律的相互关系小组讨论法:探讨道德在法治社会中的作用6.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分组讨论,分析道德在法治社会中的重要性第七章:道德教育与社会和谐7.1 教学内容道德教育对社会和谐的影响个人道德修养对社会和谐的作用7.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道德教育对社会和谐的意义小组讨论法:探讨个人道德修养对社会和谐的影响收集相关资料,了解道德教育对社会和谐的作用分组讨论,分享个人道德修养的经验和方法第八章:道德领导与团队管理8.1 教学内容道德领导的表现和作用道德领导在团队管理中的应用8.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道德领导的特点和作用小组讨论法:探讨道德领导在团队管理中的应用8.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道德领导的表现分组讨论,分析道德领导在团队管理中的重要性第九章:道德风险与道德治理9.1 教学内容道德风险的概念和特点道德治理的方法和策略9.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道德风险的定义和特点小组讨论法:探讨道德治理的方法和策略9.3 教学活动收集相关资料,了解道德风险的表现分组讨论,分享道德治理的经验和策略10.1 教学内容如何将“为政以德”的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10.2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反思如何应用“为政以德”的理念10.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回顾本课程的学习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中的重点环节包括:1. 第一章:引言理解“为政以德”的理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2024年为政以德(人教版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为政以德(人教版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为政以德(人教版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为政以德”的概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掌握道德修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让学生学会分析道德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行动力。

引导学生运用道德原则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道德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导言:介绍“为政以德”的概念和意义。

2. 道德修养的方法:讲解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道德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道德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4. 道德情感的培养:探讨如何培养道德情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5. 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讨论如何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公民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为政以德”的概念和意义。

道德修养的方法和技巧。

道德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道德情感的培养。

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的培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道德原则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道德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介绍“为政以德”的概念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道德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行动力。

4.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公民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道德修养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的实践报告,检查学生对道德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4. 自我评价: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的进步。

为政以德教案(用)

为政以德教案(用)

为政以德教案(用)第一章:为政以德的理念1.1 理解“为政以德”的含义解释“为政以德”的概念,强调政治领导者应具备道德品质。

探讨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强调德治的重要性。

1.2 案例分析:德治的成功案例分析古代圣君如尧、舜、禹等以德治国的成功案例。

讨论现代国家中政治领导者以德治国的实践,如新加坡的李光耀。

第二章:领导者的道德品质2.1 领导者的品德要求探讨领导者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公正、宽容、勤勉等。

分析领导者品德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2.2 案例分析:领导者品德对国家的影响分析领导者品德高尚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讨论领导者品德败坏对国家的负面影响。

第三章:培养道德品质的途径3.1 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强调个人修养对领导者品德培养的重要性。

探讨如何通过自我反省、学习、修身养性等途径提升个人修养。

3.2 社会环境的影响分析社会环境对领导者品德培养的影响。

第四章:道德在政治决策中的应用4.1 道德原则在政治决策中的指导作用强调政治决策应遵循道德原则,如公平、公正、透明等。

讨论道德原则在政治决策中的实际应用。

4.2 道德风险与道德困境分析政治决策中可能遇到的道德风险和道德困境。

探讨如何应对道德风险和道德困境,以保证政治决策的道德性。

第五章:道德领导与民众信任5.1 道德领导与民众信任的关系探讨道德领导对民众信任的重要性。

分析道德领导如何赢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5.2 案例分析:道德领导与民众信任的成功案例分析成功案例中道德领导如何通过以德治国赢得民众信任。

讨论道德领导在维护民众信任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第六章:道德领导与政策制定6.1 道德原则在政策制定中的重要性强调政策制定应遵循道德原则,确保政策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讨论道德原则如何指导政策制定过程,避免不公正和有害政策的出现。

6.2 案例分析:道德领导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分析具体案例中道德领导如何将道德原则应用于政策制定过程。

讨论这些道德领导如何通过道德原则指导政策制定,以实现国家和社会的长期利益。

为政以德教案(用)

为政以德教案(用)

为政以德教案(用)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二语文教案《为政以德》教学目标:一、了解孔子的德政主张。

二、落实本课的字词句。

三、掌握课文中的词类活用。

四、掌握本文的文言句式特点、相关成语。

教学重点:诵读原文,感受孔子思想;细析“季氏将伐颛臾”一节;整理活用现象、句式特点和相关成语。

教学难点:孔子德政观点和固定句式。

教学方法:诵读为主,归纳为辅。

让学生充分诵读,试着背诵。

在熟读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落实字词句,一起归纳课文中文言特点。

课前准备:一、认真阅读课文、注释、翻译,掌握字音字义。

二、查阅资料,了解孔子有关思想。

三、研讨课后练习。

学习建议:诵读、归类。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题导入公元前551前,有一个叫颜徵(征)在的女子在尼山祝祷归家后,果然怀孕。

待十月怀胎时,忽然梦见一位垂髫的仙女,手牵着一只满身龙麟的独角兽,背上坐着一小孩。

仙女言:“此兽名叫麒麟,专为送子而来。

”等到出生时,天上传来奏乐声,同时有五个仙翁,从云彩中冉冉下降。

其中一个说道:“天生圣人,天降音乐。

”结果这个孩子一出生,就发现他与众不同。

怎么与众不同?他降生后不但头顶如反盂(yú,盛汤浆或饭食的圆口器具。

反盂,即头顶上中间低四面高),而且面部有“七露”,眼露筋、耳露轮、鼻露孔、嘴露齿,眼、耳、鼻又均双露,称为七露。

看上去像个怪物,他的父亲叔梁纥和母亲颜徵在就把他扔在野地里了。

后来,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只老鹰给他打扇子,遮蔽骄阳;又有一只老虎将他衔进了一个山洞,并给他喂乳汁。

这就是所谓的“龙生虎养鹰打扇”的传说,这个传说至今还在曲阜一带流传。

这个人是谁?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是也。

孔子,名丘,字仲尼。

孔子是对他的尊称,孔老二是对他带点贬义的称呼。

二、逐章诵读请同学范读、齐读、自读、小组读、男声读、女声读。

读熟全文,读背其中脍炙人口的章节。

《论语》选修第一课《为政以德》1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二语文教案三、德政主张逐章把握孔子的德政主张。

为政以德(人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为政以德(人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为政以德(人教版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为政以德”的含义,认识到德治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论证手法,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为政以德”的思想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回顾《论语》中关于“为政以德”的相关论述。

2. 比喻和论证手法: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论证手法,如“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等。

3. 现实问题: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运用“为政以德”的思想进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论语》和孔子的政治思想,引导学生关注“为政以德”这一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为政以德”的含义。

3.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比喻和论证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4. 分享成果: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为政以德”的重要性。

5. 现实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运用“为政以德”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积极性。

2. 文本解读能力:评估学生在分析比喻和论证手法方面的理解程度。

3. 实践能力:评价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为政以德”思想的实际情况。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论语》中关于“为政以德”的相关论述。

2. 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3. 现实案例:收集一些现实生活中运用“为政以德”思想的例子。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历史和现代的政治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为政以德”的实践意义。

2.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政治决策过程,体会德治的重要性。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为政以德”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为政以德”的含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论证手法,以及如何将“为政以德”的思想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论语《为政以德》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为政以德》教案、教学设计
3.阅读感悟:指导学生阅读《论语》原文,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4.实践体验: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为政以德”的理念,提高道德修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孔子关于“为政以德”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政治道德观念;
2.培养尊重他人、关爱社会的道德情感,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
4.课外阅读:推荐一本关于孔子或《论语》的书籍,要求学生阅读并撰写一篇读书笔记,不少于500字。通过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5.家庭实践:鼓励学生将“为政以德”的理念运用到家庭生活中,为家庭成员做一件有益的事情,并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不少于300字。此举旨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道德的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实例以及贴近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论语》中“为政以德”的内涵。同时,针对学生在道德观念、政治觉悟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应尊重个体差异,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政治觉悟。
3.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复习课堂所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知识。
4.反馈与评价: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论语·为政以德》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撰写心得体会: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为政以德”的心得体会,要求不少于500字。通过写作,促使学生深入反思孔子的政治道德思想,并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现象,提高他们的道德觉悟。

2024版《为政以德》经典教案

2024版《为政以德》经典教案

原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 其所而众星共之。”
注释
孔子说,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 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 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
8
关键概念阐释
为政以德
这是孔子提出的治国理念,强调 以道德教化为基础,通过领导者 的德行影响民众,实现社会的和
谐与稳定。
2024/1/28
北辰
指北极星,古人认为北极星是天空 的中心,众星围绕它旋转,象征着 德治天下的理想状态。
《为政以德》经典教案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孔子政治伦理观探讨 • 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 • 互动环节: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 • 课程总结与展望未来
2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2024/1/28
3
《为政以德》概述
《为政以德》是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一篇,主要阐述了孔子关于政治 和伦理道德的观点。
2024/1/28
该篇强调了德治的重要性,认为政治领袖应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道德 修养来影响和教化民众。
文章中提出了“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观点,即 政治领袖应以德治国,像北极星一样,自己居于中心,而百姓则像其他 星星一样围绕着他。
4
儒家思想与政治伦理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个人修养、家庭和谐以及社会秩 序。
18
05
互动环节:课堂讨论与案 例分析
2024/1/28
19
分组讨论会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与儒家思想相关的问题或话题进行讨论,如“儒家
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儒家道德观对青少年教育的影响”等。

2024年为政以德(人教版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为政以德(人教版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为政以德(人教版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理解“为政以德”的含义及意义。

(2)能够理解“以德服人”的重要性。

(3)能够分析“为政以德”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为政以德”的基本概念。

(2)通过合作探讨,分析“为政以德”在历史和现实中的具体表现。

(3)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为政以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品质,使学生认识到“为政以德”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为政以德”的含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为政以德”的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为政以德”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这一主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解“为政以德”的基本概念,并思考“为政以德”在历史和现实中的具体表现。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为政以德”的理解,分析“为政以德”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为政以德”,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5. 总结与反思:四、课后作业:1. 请简要概括“为政以德”的含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为政以德”。

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历史上著名的“为政以德”事例,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评价: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历史和现实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为政以德”的具体体现。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为政以德”的实例,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为政以德”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语文:《为政以德》教案

高中语文:《为政以德》教案

高中语文《为政以德》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为政以德》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分析孔子在文章中提出的为政以德的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3.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理解:《为政以德》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课文分析:孔子为政以德的观点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为政以德》的心得体会。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观点。

2. 课文分析: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孔子在文章中提出的为政以德的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3. 案例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为政以德的具体表现和实践。

4.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观点。

2.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观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

3. 案例分析法:提供现实生活中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2 教学反馈1. 课后作业批改: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他们的错误和不足之处。

2. 课堂讨论总结: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讨论中的问题和困惑,给予解答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为政以德》的原文和译文。

2. 教学课件: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等教学材料。

4.2 教学材料1. 学生教材:《高中语文》相关单元。

2. 参考资料:相关的书籍、文章和网络资源。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1. 第一节课:课文朗读与理解,分析孔子为政以德的观点。

2. 第二节课:案例讨论,分享现实生活中为政以德的具体表现和实践。

3. 第三节课:课堂总结,学生写一篇关于《为政以德》的心得体会。

《为政以德》教案

《为政以德》教案

《为政以德》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为政以德”的理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通过学习古代圣贤的政治智慧,使学生认识到为政以德的重要性,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领导能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为政以德”的含义及其在古代圣贤思想中的地位。

理解道德在政治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政治智慧的兴趣。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为政以德”的理念。

第二章:孔子的为政以德2.1 课程内容介绍孔子的政治思想,重点讲解“为政以德”的理念。

分析孔子关于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的观点。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

2.2 教学目标掌握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内涵。

了解道德在政治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采用讲授、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

第三章:孟子的为政以德3.1 课程内容介绍孟子的政治思想,重点讲解“为政以德”的理念。

分析孟子关于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的观点。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孟子“为政以德”的思想。

3.2 教学目标掌握孟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内涵。

了解道德在政治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孟子的为政以德思想。

第四章:荀子的为政以德4.1 课程内容介绍荀子的政治思想,重点讲解“为政以德”的理念。

分析荀子关于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的观点。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荀子“为政以德”的思想。

4.2 教学目标掌握荀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内涵。

了解道德在政治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采用讲授、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荀子的为政以德思想。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课程内容总结孔、孟、荀三位思想家的“为政以德”思想,分析它们的异同。

探讨“为政以德”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为政以德”的理念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为政以德教案(用)

为政以德教案(用)

为政以德教案(用)第一章:为政以德的意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为政以德”的含义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认识到领导者应以德行为基础来治理国家或组织。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领导力。

1.2 教学内容讲解“为政以德”的定义和背景。

分析历史上以德治国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

探讨“为政以德”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为政以德”的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领导者以德行为基础的决策过程。

第二章:领导者的道德品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领导者的道德品质对国家或组织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认识到领导者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2.2 教学内容讲解领导者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如诚信、公正、仁爱等。

分析领导者道德品质对国家或组织的影响。

探讨如何培养和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领导者道德品质的认识。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领导者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在决策中的作用。

让学生进行道德品质自我评估,制定提高自身道德品质的计划。

第三章:道德决策与公共政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道德决策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认识到领导者应以道德原则为基础来制定公共政策。

培养学生具备道德决策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道德决策的含义和原则。

分析道德决策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应用和挑战。

探讨如何制定符合道德原则的公共政策。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道德决策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认识。

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评估公共政策是否符合道德原则。

让学生参与模拟公共政策制定过程,运用道德决策的原则。

第四章:道德领导与组织文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道德领导对组织文化的影响。

引导学生认识到领导者应以道德行为来塑造组织文化。

培养学生具备道德领导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讲解道德领导的概念和特点。

分析道德领导对组织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道德领导与组织文化的认识。

《为政以德》教案

《为政以德》教案

《为政以德》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为政以德》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思想。

2.学习《为政以德》的核心理念和重要原则。

3.掌握《为政以德》在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方法。

4.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教科书《为政以德》、多媒体设备、PPT等。

2.教学手段:讲述、互动、讨论等。

3.教学方法:归纳、对比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段视频、图片或者名言等,引出《为政以德》这个话题,激发学生对于这个话题的兴趣。

2.学习《为政以德》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思想(1)介绍《为政以德》的背景和意义。

(2)总结《为政以德》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思想。

3.学习《为政以德》的核心理念和重要原则(1)详细解读《为政以德》中的核心理念和重要原则,比如仁、义、礼、智、信等。

(2)讨论《为政以德》中这些理念和原则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应用。

4.探讨《为政以德》在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方法(1)分组讨论《为政以德》的现实意义,比如在政治、教育、家庭等方面的应用。

(2)总结各组讨论的结果,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5.展开互动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就《为政以德》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分析《为政以德》的内容和意义。

6.梳理总结(1)对本次学习进行梳理总结,强调《为政以德》对于今后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践行《为政以德》的理念和原则。

四、课后作业1.撰写小结:整理自己在学习《为政以德》中的收获和体会,撰写一篇小结。

2.实践应用:选择一个实际场景,思考如何运用《为政以德》中的理念和原则解决问题,写出一篇分析文章。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为政以德》的核心理念和重要原则,同时也能够将这些理念和原则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和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年为政以德(人教版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为政以德(人教版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为政以德(人教版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为政以德”的概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分析《论语》中关于“为政以德”的论述,引导学生运用儒家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为政以德”的概念及其内涵。

2. 儒家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为政以德”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分析《论语》中关于“为政以德”的论述。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为政以德”的概念、内涵及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论语》中关于“为政以德”的论述,引导学生运用儒家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为政以德”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五、教学内容1. 导入:介绍“为政以德”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儒家思想。

2. 讲解“为政以德”的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分析《论语》中关于“为政以德”的论述,讲解儒家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分享各自对“为政以德”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深入阅读《论语》中关于“为政以德”的论述,总结儒家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短视频或讲解相关案例,引发学生对“为政以德”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为政以德”的概念、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分析:《论语》中关于“为政以德”的论述,引导学生运用儒家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4. 讨论:组织学生就“为政以德”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为政以德”在个人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反思是否清晰地讲解了“为政以德”的概念和内涵,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运用儒家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是否成功地培养了学生的道德素养。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024版《为政以德》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2024版《为政以德》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小组成员需共同完成任务,报告需详细 记录任务实施过程,分析任务结果,并 总结经验教训。
2024/1/30
21
个人成长档案袋建设方案
2024/1/30
档案袋内容
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学习计划、课堂表现记录、作业成绩、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 部分。
建设方案
学生可自行设计档案袋封面和内容布局,定期整理并更新档案袋内容,以此记录个 人成长历程。同时,教师可定期查阅学生档案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进步, 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2024/1/30
9
思想内涵与价值取向
思想内涵
本文阐述了德治的重要性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通过对比 法治和德治的不同效果,强调了德治在维护社会稳定、促 进国家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实施德 治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如加强教育、提高民众道德水平、 选拔德才兼备的官员等。
价值取向
本文所倡导的是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礼义廉耻”等 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尊 重长辈和权威、注重个人品德修养等。这些价值取向对于 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文章也体现了对于统治者品德的高标准要求和对民 众利益的深切关注,体现了儒家思想中“民本”的思想。
25
未来发展规划和目标设定
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和教育改革趋势,持续更新教学理念 和方法。
拓展教学领域和课程范围,尝试跨学科教学和综合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 质和创新能力。
加强与同行、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家校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
22
06
教师自我反思与改进方向
2024/1/30
23

高中语文:《为政以德》教案

高中语文:《为政以德》教案

高中语文《为政以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为政以德》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够分析文章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3)能够运用文中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通过课堂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为政以德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为政以德》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2)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为政以德”的含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2)如何分析文章中的比喻和寓言。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前置课程,回顾已学的关于“德”的相关知识。

(2)提问:“德”在现实生活中有何重要性?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要求学生标注出文章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3. 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解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3)分析文章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并阐述自己对“为政以德”的理解。

2. 请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比喻和寓言,解释其寓意。

五、课后反思教师应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以便对后续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评价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以及对于“为政以德”的理解和应用。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可相互评价,了解彼此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思,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为政以德教案用

为政以德教案用

为政以德教案用在现代社会中,政府的权力和责任是巨大的。

作为一名执政者,如何用道德来引导自己的行为以及整个政府的运作,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为政以德的教案用,即通过道德教育来提升政府的素质和效能。

首先,政府应该树立榜样。

领导者的行为是员工和公民们的镜子。

政府的领导者们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遵循道德规范。

他们应该廉洁奉公,做到公正无私,听取民意,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同时,政府应该设立明确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为公务员和政府机构提供明确的行为指南。

其次,政府应该注重培养道德素质。

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政府的工作才能更好地为公民服务。

政府应该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公务员的培训体系中,定期开展道德课程,培养公务员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道德活动和讨论,引导教育公务员们如何处理道德困境和冲突,提升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应对能力。

再次,政府应该强化道德监督和问责机制。

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对政府机构和公务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

对于违反道德规范的人员,要及时进行处理和问责,给予相应的处罚。

同时,政府应该鼓励公民和媒体监督政府的工作,并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和质疑。

这样可以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信任度,提高政府的依法行政水平。

最后,政府应该积极倡导和开展道德教育宣传活动。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公众宣传道德理念和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政府可以利用新闻媒体、社交媒体等平台,发布道德故事和道德典型,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道德模范和道德奖励的宣传力度,以激励更多的人崇德向善。

综上所述,为政以德教案用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树立榜样、培养道德素质、强化道德监督和问责机制,以及积极倡导和开展道德教育宣传活动,政府可以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行政效能。

只有政府以德治国,才能够更好地为公民服务,推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为政以德》教案(2024)

《为政以德》教案(2024)
6
02
教学方法与手段
2024/1/29
7
教学方法选择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使学生掌 握《为政以德》的基本概念和理
论。
2024/1/29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 深入思考《为政以德》的内涵和意 义。
案例分析法
结合历史或现实案例,分析《为政 以德》在实际政治生活中的运用和 体现。
8
教学手段运用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模拟政务活动等,让学生在 实践中深入理解和掌握“为政以德”的理念和应用能力。
35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2024/1/29
36
《为政以德》教案
2024/1/29
1
目录
2024/1/29
• 教学内容与目标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与步骤 • 知识点梳理与解析 • 学生活动设计与组织 • 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 • 教学反思与改进策略
2
01
教学内容与目标
2024/1/29
3
教学内容概述
2024/1/29
《为政以德》的背景与意义
德》的思想。
2024/1/29
9
课堂氛围营造
尊重与包容
营造尊重不同观点、包容多元文化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和交流思想。
互动与合作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活动,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的互动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鼓励与引导
对学生的发言和表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批 判性思维能力。
33
改进措施制定和实施计划
01

《为政以德》教案

《为政以德》教案

《为政以德》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为政以德》这篇文章的背景和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政治道德的思考和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为政以德》是《论语》中的一篇重要文章,是孔子关于政治道德的重要论述。

2. 强调政治道德在古代和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为政以德》这篇文章。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政治道德的意义和作用。

3.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政治道德的理解和看法。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阅读和讨论表现。

2. 收集团队讨论的笔记和学生的个人分享。

第二章:孔子的政治道德观念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孔子关于政治道德的核心观念。

2.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1. 分析《为政以德》中孔子关于政治道德的主要观点。

2. 探讨孔子提出的“仁爱”、“忠诚”、“诚信”等道德原则。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为政以德》中的相关段落。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孔子的政治道德观念。

3.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孔子道德观念的理解和应用。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阅读和讨论表现。

2. 收集团队讨论的笔记和学生的个人分享。

第三章:政治道德在古代社会的应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中政治道德的应用和实践。

2. 培养学生对古代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内容:1. 分析《为政以德》中关于古代政治道德的应用和实践。

2. 探讨古代政治家如何运用道德原则来治理国家和社会。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为政以德》中的相关内容。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古代社会中政治道德的应用。

3.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古代社会和政治道德的理解和看法。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阅读和讨论表现。

2. 收集团队讨论的笔记和学生的个人分享。

第四章:政治道德在现代社会的意义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政治道德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教学内容:1. 分析政治道德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实践。

为政以德 教案

为政以德 教案

为政以德教案教案标题:为政以德教学目标:1. 了解“为政以德”的含义和重要性;2. 掌握一些具体的为政以德的实践方法;3. 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学生讨论活动所需的素材和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为政以德”的兴趣;2.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为政以德’是什么意思吗?为什么它对一个政治家来说很重要?”二、讲解(15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为政以德”的概念和内涵;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个政治家需要以德为本,探讨为政以德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3. 分享一些为政以德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实践中的重要性。

三、讨论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a. 你认为一个政治家应该具备哪些道德品质?b. 你能想到一些为政以德的实践方法吗?c. 为什么一个政治家需要以德为本?2.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全班讨论。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的为政以德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中的道德问题以及政治家应该如何处理。

五、总结(5分钟)1. 强调“为政以德”的重要性和影响;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为政以德”的短文,包括他们对于“为政以德”的理解以及他们认为一个政治家应该如何实践“为政以德”。

教学扩展:1. 邀请一位政治家或相关领域的专家来讲解“为政以德”的实践经验;2. 组织学生参观政府机构或相关机构,让他们亲身感受为政以德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1. 学生在讨论活动中的参与程度;2. 学生对于案例分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内容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政以德》教学目标:一、了解孔子的德政主张。

二、落实本课的字词句。

三、掌握课文中的词类活用。

四、掌握本文的文言句式特点、相关成语。

教学重点:诵读原文,感受孔子思想;细析“季氏将伐颛臾”一节;整理活用现象、句式特点和相关成语。

教学难点:孔子德政观点和固定句式。

教学方法:诵读为主,归纳为辅。

让学生充分诵读,试着背诵。

在熟读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落实字词句,一起归纳课文中文言特点。

课前准备:一、认真阅读课文、注释、翻译,掌握字音字义。

二、查阅资料,了解孔子有关思想。

三、研讨课后练习。

学习建议:诵读、归类。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题导入公元前551前,有一个叫颜徵(征)在的女子在尼山祝祷归家后,果然怀孕。

待十月怀胎时,忽然梦见一位垂髫的仙女,手牵着一只满身龙麟的独角兽,背上坐着一小孩。

仙女言:“此兽名叫麒麟,专为送子而来。

”等到出生时,天上传来奏乐声,同时有五个仙翁,从云彩中冉冉下降。

其中一个说道:“天生圣人,天降音乐。

”结果这个孩子一出生,就发现他与众不同。

怎么与众不同?他降生后不但头顶如反盂(yú,盛汤浆或饭食的圆口器具。

反盂,即头顶上中间低四面高),而且面部有“七露”,眼露筋、耳露轮、鼻露孔、嘴露齿,眼、耳、鼻又均双露,称为七露。

看上去像个怪物,他的父亲叔梁纥和母亲颜徵在就把他扔在野地里了。

后来,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只老鹰给他打扇子,遮蔽骄阳;又有一只老虎将他衔进了一个山洞,并给他喂乳汁。

这就是所谓的“龙生虎养鹰打扇”的传说,这个传说至今还在曲阜一带流传。

这个人是谁?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是也。

孔子,名丘,字仲尼。

孔子是对他的尊称,孔老二是对他带点贬义的称呼。

二、逐章诵读请同学范读、齐读、自读、小组读、男声读、女声读。

读熟全文,读背其中脍炙人口的章节。

三、德政主张逐章把握孔子的德政主张。

本课记载的是孔子及部分弟子有关从政方面的言论,以德从政、以礼从政是其主要思想。

(2.1)【解读】本章孔子谈德政以及德效。

这里讲的是为政者管理政务,除了依靠法律的手段之外.首要依靠的是自身品德的修养。

为政以德,首先是为人以德。

儒家文化强调,先“正心,修身,齐家”,然后才是“治国,平天下”。

孟子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多助者天下顺之。

寡助者天下叛之”,说的就是施行仁政的结果。

有德乃有人,有人乃有政,德闻天下,众人呼应,犹如群星环绕。

“为政以德”就像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里用人们熟知的现象作比喻,来强调施行仁政的重要性、必要性。

事实上,按现代天体学知识,众星并不是“共(绕)”北极星而运转。

为政以德的“德”,含义十分宽广,在儒家文化中至少包括“仁、义、礼、智、忠、信、清、廉、洁、直、孝、勇、诚、敬、恭、敏、惠、温、良、俭、让、宽、简……”等40多个积极道德子目。

借喻释理,赋理以形。

使说理亲切。

是孔子说话艺术的一大特色。

(2.3)【解读】本章谈为政的四大纲领:“政”、“刑”、“德”、“礼”。

《礼记·缁衣篇》记载:“子曰:‘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礼记》这段记载可看作读此则的钥匙。

这里谈的是“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在孔子看来德治高于法治。

为政者首先想到的应是“为政以德”,而不是“为政以法”。

在德、法关系上,应是“德”先“法”后,因为“法”只是对“不德”之人起惩罚的作用。

“为德”是为政者的主要法宝:一、为政者本身应修德,同时还应加强社会公德教育,使社会成员明是非,辨善恶,识忠佞,从而耻恶、耻非、耻佞,进而行善、行是、行忠。

二、“德之不行”,施之以法,再用法去约束他们,“行德”意在使民“知耻”。

“礼义廉耻”,管子称之为治国的四大纲领,他认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知耻且格”表明“行德”应着眼于民众的道德修养,民众的素质提高,如此,才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太平。

另外,不论古今中外,研究管理科学的,其研究范围均逃不出孔子划定的“政”、“刑”、“德”、“礼”的范畴。

所有管理学的管理措施,均在该四大范畴之内。

“政”,政务,规则;“刑”,刑罚,法律;“德”,仁爱,善心;“礼”,礼仪,外交,内外关系的协调沟通,均在“礼”的范畴之中。

“政”、“刑”属于刚性管理,他律管理原则;“德”、“礼”属于柔性管理,自律性管理,柔性管理比刚性管理层次更高。

最好的管理是刚柔结合、刚柔兼济,诸葛亮说:“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不柔不刚,合道之常。

”(《诸葛亮全集·军谶》)(13.9)【解读】本章记载孔子“富而后教”的观点。

孔子与卫国交往较频繁,数次前往,数次离开。

这次卫国之行,冉有为孔子驾着马车,来到一个人烟稠密、人口众多的地方,孔子率先发出了感叹:“庶矣哉!”人口真多啊!冉有不失时机向孔子求教:“既庶矣,又何加焉?”人口众多,又该怎么办呢?孔子说:“富之。

”使他们富裕。

冉有紧追一问:“既富矣,又何加焉?”孔子答:“教之。

”师生之间的对话,有三步曲:“庶之”,“富之”,“教之”。

层层深入,条理井然,告诉我们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先富后教。

《管子·治国篇》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民贫则难治。

”为什么这样说呢?“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

”儒法治国之道如出一辙,强调物质第一,精神第二,但两者难以确定先后,当两手同时抓。

当今社会,开放搞活市场经济,一切措施,意在“富民”;道德规范建设,意在“教民”。

二千多年后,我们的举措仍难离孔子“先富后教”或“边富边教”的理论框架。

四、布置作业。

背诵这三章,完成课后第一题。

第二课时一、提问背诵,及时纠正。

二、继续研读课文。

(12.7)【解读】本章记载子贡问政,孔子以“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而答,强调“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总有人误会孔子教学,说他独断专行,搞一言堂,不搞群言堂,是师道尊严的倡导者,道貌岸然,实在是对孔子的理解不透。

孔子授徒的最大特点是讨论式教学,或者说叫“论辩式”教学。

你看子贡问政,孔子从三个方面回答:“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民以食为天”。

足够的粮食是国家稳定的基础,“足兵”,防止外敌入侵,足够的军备是国家安全的保证,“民信之”,是讲政府在民众中的信誉,不能失信于民,“信誉”是国家政令通畅的根本。

前两项谈物资充足,后一项谈的是精神。

孔子回答到这里,应该是比较完备了。

谁知子贡不依不饶,紧追不舍,先逼一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如果无路可走,三者中间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呢?孔子到底是圣人,他停都没停,应声而答:“去兵。

”仅两个字,干净利落。

子贡仍不善罢甘休,又追一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你看,三选一,是一问,现在二选一,又是一问。

孔子不等他再问,采取两项合一的答题法:“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一般说,物质决定精神,但在一定条件下,精神亦可决定物质。

国家或政府在民众中保持有极高的信誉的话,即便是无食无兵,一夜之间,“兵”“食”即可骤至,此类事例颇多。

信誉是为国之本,为政之本,为人之本。

这是一场“论辩式教学”,朱熹说:“非子贡不能问,非孔子不能答。

”亦可见孔子民主教学的风范。

(1.5)【解读】本章说的是正心、修身、进德、修业,学而优则仕之后,治国平天下时的五大要领,“敬”、“信”、“节”、“爱”、“时”。

①敬业精神。

“敬事”是指工作态度,对工作严肃认真,兢兢业业,尽心竭力,每日都要反省:“为人谋而不忠乎?”②讲究信用。

“信”是为人、存身、立民的根本,“民无信不立”(《颜渊篇》)。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说:“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为官一方,必须讲信誉,上不信则下生疑,下生疑则事不成。

曾子的“三省”是有关个人进德修业的要求,是“修身”的科目,这里孔子说的则是为官后“治国平天下”,是对“修身”的实施与运用。

③节省财政开支。

君子治理国家,注重节俭,反对铺张浪费。

诸葛亮曾劝诫他的儿子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易·否卦·象传》上说:“君子以俭德辟(避)难。

”讲的都是“节用”的问题。

④体恤爱护百姓。

施行仁政,不以强施暴,不行苛政。

“爱人”即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即“仁”。

⑤“使民以时”。

孟子的理解是:“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对孔子思想作了具体的发挥。

至今为止,凡为官一任,均需注意此五大要领。

“道千乘之国”一句总起,后三句分述,文辞简洁,章法严谨。

(16.1)【解读】本章是一篇短小精悍的驳论文,是一篇讨伐贪欲的宣言书,也是一篇捍卫和平的宣言书,是对非正义战争的讨伐檄文。

孔子因季氏伐颛臾一事对冉求进行严厉深刻而又全面的批评,指出冉求错误有三,A讨伐错误;B诿过错误;C文过错误。

因此,全章可分三段:第一段:就事论事,析讨伐之错。

春秋末期,天子大权旁落,诸侯纷争,诸侯大权又旁落,大夫擅权。

鲁国则由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大夫执掌大权,三家均是鲁国第二代君王鲁桓公之后,史称“三桓”。

鲁国四分天下,季氏有其二,因贪欲不止,意欲攻打在鲁国国家内的颛臾。

冉求子路二人,处境、地位均很尴尬,介于两难境地,一是霸道,以武力征服天下;一是王道,以文德感化天下。

冉求子路一边供职于世代霸道之家,一边就学于圣贤王道之师。

“季氏将伐颛臾”,从职责范围讲,食人俸禄,忠人职守,不能不尽责,季氏欲伐,冉有亦当伐。

从道德范畴讲,夫子道德文章,耳提面命,受业孔门,知其以武力征服天下不妥,冉有当止其伐。

季氏将伐颛臾,事关重大,欲不告孔子,恐日后师门不好交待,欲告孔子,难免受一场责难。

在这样一种心理背景之下。

来向孔子报告。

“伐”,《左传·庄公二十九年》说:“师有钟鼓曰伐。

”一般是天子对叛逆者的讨伐,敲锣打鼓,公开进行,季氏攻打颛臾而用“伐”,表明季氏以天子自居,朱熹《四书或问》说:“伐颛臾而曰季氏,见以鲁臣而取其君之属也,是无鲁也。

颛臾而曰伐,见以大夫而擅天子之大权也,是无王也。

将者,欲伐而未成,见其臣尚可以谏,而季氏尚可以止也。

”冉求任季氏家臣,曾为季氏增加赋税,聚敛财富,孔子曾号召弟子们“鸣鼓攻之”。

孔子猜测这次又是冉求与季氏合谋串通,故撇开子路,直指冉求,直呼冉求之名。

先是一句总论,“无乃尔是过与?”恐怕是你的过错吧!“无乃”是一个猜测性语气词,孔子话语的语气表面柔和,但结论却是斩钉截铁似的肯定,“无乃”与其说是语气不确定而缓和,不如说是孔子为后文申斥冉求而蓄势。

接下三句分析季氏将伐颛臾的过错。

第一句,“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从历史角度看,从时间角度说,不能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