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江西(赣美版)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十册)全册教学设计
江西版(赣美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十册美术教学设计教师本教学设计包含教材分析、设计理念、学情分析、知识目标、育人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环节。
目录第1课雄伟壮丽的古罗马建筑第2课新街古韵第3课风光无限第4课校园新构想第6课能“变化”的蔬果第7课有生命的金属第8课会“传神”的木头第9课藏书票第10课门和窗第11课鲜花送英烈第12课点线面·黑白灰第13课色彩的和谐与对比第14课鸟语花香第15课手绘线条的图像表现第16课吉祥纹样第17课敦煌壁画第18课民间陶瓷第19课陶俑第20课爱心大行动第1课雄伟壮丽的古罗马建筑教材分析古罗马建筑是建筑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承载了古希腊文明中的建筑风格,凸显了地中海地域特色,同时又是古希腊建筑的一种发展。
本课中的图片展示的都是古罗马建筑中极具代表性的建筑。
这些建筑般以厚实的砖石墙、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交叉拱顶结构为主要特点。
万神庙是罗马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神庙本身的建筑外形正面呈长方形,平面为圆形,内部由8根巨大拱壁支柱承荷的圆顶大厅,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
穹顶正中有个采光圆眼,这是除大门外的唯一入光口。
这样的建筑设计巧妙地让阳光从穹顶照下来洒在殿堂内,营造了一种神圣而庄严的氛围提图斯凯旋门是罗马帝王为炫耀其侵略战争胜利而创造出的纪念性建筑物。
这一新的建筑类型强调对称,注重比例。
整个建筑用石块砌成,石块上刻有宣扬统治者战绩的浮雕。
浮雕布局和造型运用虚实相间的手法,创造出真实的空间感。
由于着意表现人物的动势,浮雕中的人物虽不多,却给人以气势宏伟之感。
设计理念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着重引导学生了解古罗马建筑的风格及特征。
教师可以在教材所选作品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尽可能多地提供建筑作品多角度的图片供学生欣赏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学情分析孩子对美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于美术课程中的一些内容由于器材及学生素质的限制,仍然无法很好地开展教学,因此本学期仍要为学生最大限度地创造机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赣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2课 点线面黑白灰》教学设计1
赣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2课点线面黑白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点线面黑白灰》是赣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第12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运用,以及黑白灰的搭配技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点、线、面,以及黑白灰的搭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审美基础,对生活中的点、线、面有直观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黑白灰的搭配技巧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提高理解。
此外,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2.培养学生对黑白灰搭配的审美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运用,黑白灰的搭配技巧。
2.难点:如何将点、线、面运用到实际创作中,以及黑白灰的搭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和认识点、线、面。
2.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点、线、面的运用和黑白灰的搭配。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提高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3.生活物品图片、黑白灰搭配的实例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点、线、面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和认识点、线、面。
2.呈现(10分钟)展示黑白灰搭配的实例图片,让学生感受黑白灰搭配的美感。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运用点、线、面进行创作,同时注意黑白灰的搭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点评,强化对点、线、面和黑白灰搭配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运用点、线、面和黑白灰搭配技巧,进行更复杂的创作。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点、线、面和黑白灰搭配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
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14、鸟语花香》教学设计
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14、鸟语花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4、鸟语花香》这一课是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自然中的鸟和花,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鸟和花的图片,以及绘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
但同时,他们对鸟和花的描绘能力和对色彩的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细节,教授绘画技巧,并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描绘鸟和花的基本技巧。
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发现美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鸟和花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2.难点:教授绘画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描绘鸟和花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鸟和花的形态、色彩和结构。
2.示范法:教师示范描绘鸟和花的方法和技巧。
3.练习法:学生通过实践,提高绘画能力。
4.评价法: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14、鸟语花香》。
2.画材:水彩笔、铅笔、橡皮、画纸等。
3.图片:各种鸟和花的图片。
4.课件: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鸟和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幅描绘鸟和花的画作,讲解绘画方法和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和技巧,动手描绘鸟和花。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优点和不足,再次强调绘画方法和技巧。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创作出更具个性的鸟和花作品。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观察自然、发现美的重要性,以及爱护环境的责任。
江西赣美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案1 宏伟壮丽的古罗马建筑2 新街古韵3 风光无限4 校园新构想5 我们的小天地6 “变化”的蔬果7 有“生命“的金属8 会“传神”的木头9 鲜花送英烈10 点线面黑白灰11 色彩的和谐与对比12 春华求实13 鸟语花香14 陶佣15 敦煌壁画16 爱心大行动17 神奇的溶洞世界18 百里杜鹃红第1课宏伟壮丽的古罗马建筑教学目标1、识记古罗马城的由来、主要建筑和艺术成就。
2、罗马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给予人类的伟大贡献。
教学重点:古罗马最宏伟的建筑——大角斗场、雄伟的万神殿。
教学难点: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的原因问题导入听+想+讲关于罗马城的起源,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一对孪生兄弟罗慕洛和勒莫刚刚降生,篡夺王位的叔外祖父(外祖父的弟弟)怕他们,成人后威胁自己的统治,竟派人把他们装在筐内,投入台伯河,想淹死他们。
但筐子被河边的树枝挂住,两个孩子神奇地得救。
一只到河边饮水的母狼用自己的奶水哺育、救活了他们。
兄弟两长大成人后,杀死了叔外祖父,并建起新城。
新城以罗慕洛的名字命名,称为罗马。
而母狼就成为罗马城的象征,罗马的城徽至今仍刻着母狼的形象。
预习交流想+讲1、古罗马建筑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
著名的古罗马建筑有很多,如万神庙、大角斗场、凯旋门、图拉真广场和记功柱等世界文化遗产。
2、就学生现有的认知,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古罗马。
互动合作想+做+动1、万神庙穹顶。
罗马万神庙由前部的门廊和后面的神殿两部分组成。
最具创造性的是神殿的巨大圆顶。
2、题图斯凯旋门。
凯旋门是罗马帝国为辉煌战争的胜利而创造的新的建筑类型,成功地应用了柱子和拱券的结合。
3、古罗马大角斗场。
是个多功能的宏伟建筑,呈椭圆形长轴约188米,短轴径约54米,可容纳五六万人。
展示评价想+动以卡片的形式将课堂学习的内容记录下来并展示。
巩固拓展听+静第2课新街古韵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街头雕塑的特点并初步掌握泥塑的制作方法。
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4课鸟语花香》教学设计
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4课鸟语花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4课鸟语花香》是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的美术教材,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花鸟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教材通过详细的步骤和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的花鸟,发现它们的美丽和特点,并运用手中的画笔将它们表现出来。
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适合五年级的学生学习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对美术课充满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花鸟画的技巧和表现方法还不够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渐掌握并运用到实际绘画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花鸟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运用手中的画笔,将花鸟的美丽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花鸟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将自然界中的花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现场绘画,为学生展示花鸟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花鸟,发现它们的美丽和特点。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绘画练习,互相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4.评价法: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潜能,提高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画纸、画笔、水彩颜料、投影仪等。
2.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自然界中的鸟鸣声和花香,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美好的氛围,激发学生对花鸟画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花鸟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中的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花鸟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运用所学到的花鸟画技巧,将自然界中的花鸟表现出来。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3课风光无限丨赣美版
教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3课《风光无限》赣美版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风景画的创作方法,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的观察与表现能力。
2. 通过欣赏、讨论、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善于观察、勇于实践的美术素养。
教学内容:1. 学习风景画的创作方法,了解风景画的基本元素:天空、地面、建筑物等。
2. 学习如何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富有特色的风景画。
3. 欣赏优秀风景画作品,分析其创作特点,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风景画的创作方法,能够独立创作出一幅风景画。
难点:如何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富有特色的风景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优秀风景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讨论,激发学生对风景画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二、基本技能学习(10分钟)1. 讲解风景画的创作方法,引导学生了解风景画的基本元素:天空、地面、建筑物等。
2. 讲解如何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富有特色的风景画。
三、实践创作(1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创作一幅风景画。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他评。
板书设计:1. 风景画的创作方法2. 色彩、线条、形状的表现手法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风景画创作。
2. 写一篇关于自己作品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课后反思:1. 学生对风景画的创作方法掌握程度如何?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3.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如何进行更加有效的教学?4.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5. 如何引导学生关注自然风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3课色彩的对比》教学设计
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3课色彩的对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3课色彩的对比》是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对比的基本知识,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色彩对比原理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案例和练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色彩对比。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对色彩有一定的认识,但对比色的概念和平衡色的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分析,掌握色彩对比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对比的概念,掌握对比色的搭配方法,能够运用色彩对比原理进行创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色彩对比的知识,学会运用对比色进行创作。
2.难点:对比色的搭配和平衡色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实践、分析、讨论,发现色彩对比的规律。
3.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品,让学生了解色彩对比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
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教学资料,如优秀作品、案例分析等。
2.学生准备:带好绘画工具,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色彩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色彩对比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对比色的搭配方法。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尝试运用色彩对比原理进行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展示作品,让学生互相评价、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5我们的小天地》教学设计
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5我们的小天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5我们的小天地》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生活的小天地,如家庭、学校、社区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和手工制作基础,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对生活环境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的运用。
2.教学难点:对生活环境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示范法、分组合作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3.剪刀、胶水、彩纸等手工制作材料。
4.参考作品、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生活环境,如家庭、学校、社区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身边的环境。
2.呈现(10分钟)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要表现自己生活的小天地。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搭配、构图等,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4.巩固(10分钟)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作品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绘画和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拓展(10分钟)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理解生活环境。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绘画和手工制作在表现生活环境中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继续创作,表现自己的生活小天地,并提交作品。
8.板书(5分钟)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课堂纪律要求等。
赣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2课 点线面黑白灰》教案3
赣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2课点线面黑白灰》教案3一. 教材分析《点线面黑白灰》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运用,并通过对黑白灰的调配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点、线、面的特性和关系,以及黑白灰在画面中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点、线、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运用点、线、面进行创作时,常常出现混乱、无序的情况。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点、线、面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2.培养学生对黑白灰的调配和运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点、线、面的基本概念。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点、线、面进行创作,并对黑白灰进行合理的调配。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互动法等教学方法,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点、线、面的特性和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点、线、面的图片和案例。
2.准备黑白灰的绘画材料。
3.准备展示用的白板和板书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点、线、面的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图片和案例中都有哪些点、线、面?它们各自起到了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讲解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运用,并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点、线、面的关系。
同时,介绍黑白灰的基本概念和调配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点、线、面进行创作,并尝试对黑白灰进行调配。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心得。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点、线、面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黑白灰在画面中的作用。
赣美版美术教材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案设计全册
五年级美术教学计划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五年级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初步了解了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学习习惯比较好,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
教学目的任务:1、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的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
2、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在美术活动中大胆的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学习浅显的人物比例结构知识和面部表情的画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完成任务的措施:1、认真备课、上课。
2、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风光无限》的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沧桑的历史孕育了无数的雄山秀水、人文胜迹。
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尽展才华,绘尽了这一片大好河山。
本课通过学习诗配画,开拓学生眼界,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绘画技巧。
让学生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对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使其得到更高一层的精神上的享受。
本课的作品表现形式以线描、水墨画为主,富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图文并茂,充满了诗情画意。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起他们对古诗文的浓郁兴趣,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2.本课通过学习诗配画,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
教学重点:学习诗配画,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
教学难点:理解诗配画寓意,通过画笔表现出来。
教具:相关图片范画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情境导入启发示范练习教学过程:1导入采用情境导入,欣赏山水范画,观赏风光美景短片等,增加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的兴趣。
赣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2课 点线面黑白灰》教案1
赣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2课点线面黑白灰》教案1一. 教材分析《点线面黑白灰》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运用,以及黑白灰的构成和美感。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主动运用点、线、面和黑白灰进行创作,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绘画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善于观察和表达,但对于点、线、面和黑白灰的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基本元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掌握黑白灰的构成和美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创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运用,以及黑白灰的构成和美感。
2.难点:如何将点、线、面和黑白灰运用到创作中,形成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践、创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点、线、面和黑白灰的运用。
同时,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创造。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绘画工具、范例作品等。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作品展示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具有点、线、面和黑白灰元素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讲解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运用,以及黑白灰的构成和美感。
通过示例作品,让学生了解如何将这些元素运用到创作中。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尝试运用点、线、面和黑白灰进行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讨论如何将点、线、面和黑白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点、线、面和黑白灰在创作中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创作作业,要求学生运用点、线、面和黑白灰进行创作。
赣美版美术教材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案设计全册
五年级美术教学计划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五年级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初步了解了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学习习惯比较好,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
教学目的任务:1、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的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
2、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在美术活动中大胆的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学习浅显的人物比例结构知识和面部表情的画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完成任务的措施:1、认真备课、上课。
2、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风光无限》的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沧桑的历史孕育了无数的雄山秀水、人文胜迹。
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尽展才华,绘尽了这一片大好河山。
本课通过学习诗配画,开拓学生眼界,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绘画技巧。
让学生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对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使其得到更高一层的精神上的享受。
本课的作品表现形式以线描、水墨画为主,富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图文并茂,充满了诗情画意。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起他们对古诗文的浓郁兴趣,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2.本课通过学习诗配画,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
教学重点:学习诗配画,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
教学难点:理解诗配画寓意,通过画笔表现出来。
教具:相关图片范画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情境导入启发示范练习教学过程:1导入采用情境导入,欣赏山水范画,观赏风光美景短片等,增加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的兴趣。
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2课点线面黑白灰》教学设计
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2课点线面黑白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2课点线面黑白灰》是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点、线、面在视觉艺术中的基本元素,以及黑白灰的构成和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自由运用点、线、面和黑白灰进行创意绘画和设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点、线、面和黑白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黑白灰的运用和创意设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实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点、线、面在视觉艺术中的基本元素,掌握黑白灰的构成和运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点、线、面和黑白灰的基本概念及运用。
2.难点:如何运用点、线、面和黑白灰进行创意设计和绘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点、线、面和黑白灰的基本概念及运用。
2.示范法: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点、线、面和黑白灰进行创作。
3.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进行创意绘画和设计。
4.互动法: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交流,提高审美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2.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点、线、面和黑白灰在作品中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点、线、面和黑白灰的基本概念及运用,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元素。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点、线、面和黑白灰进行创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践,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和设计。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交流,教师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赣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3课 风光无限》教案1
赣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3课风光无限》教案1一. 教材分析《风光无限》是赣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3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欣赏自然风光,了解和掌握风景画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风格的风景画,以及一些简单的绘画技巧指导。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于风景画的概念也有所了解。
但他们在表现自然风光时,往往难以把握整体布局和空间关系,对于色彩的运用也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他们的空间感和色彩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各种风格的风景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风光的能力,学会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所看到的景色。
3.引导学生掌握风景画的绘画技巧,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绘画,表现自然风光的美。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风景画的空间关系和色彩搭配。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展示不同风格的风景画,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示范法:教师现场演示风景画的绘画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画技巧。
3.练习法:学生通过实践,自主完成一幅风景画,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绘画工具(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笔记本(用于记录绘画技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风格的风景画,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风景画的绘画技巧,如构图、透视、色彩搭配等。
同时,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让学生了解同龄人的水平。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绘画技巧,自主完成一幅风景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幅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和分析,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风景画。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5课我们的小天地丨赣美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元素表现自己的小天地。
2. 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欣赏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的运用。
2. 以自己的小天地为题材,进行创意绘画。
3. 欣赏和分析优秀的绘画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能够表现自己的小天地。
2. 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元素,创新地表现自己的小天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线条、色彩等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技巧学习:讲解和示范线条、色彩的基本运用方法,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掌握基本技巧。
3. 创意绘画: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小天地为题材,进行创意绘画。
在绘画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新。
4. 作品欣赏与分析:展示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分析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2. 教学内容:学习基本的绘画技巧,以自己的小天地为题材进行创意绘画。
3.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创新地表现自己的小天地。
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以自己小天地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2. 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的收获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新。
通过欣赏和分析优秀的绘画作品,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
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8课民间陶瓷》教学设计
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8课民间陶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民间陶瓷》是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8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陶瓷艺术的特点、形式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对民间陶瓷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民间陶瓷作品图片,以及简单的制作步骤,便于学生观察和模仿。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他们对民间艺术有一定的了解,但深入了解民间陶瓷艺术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民间陶瓷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民间陶瓷的艺术特点,提高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掌握民间陶瓷的制作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民间陶瓷艺术特点的把握。
2.民间陶瓷制作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民间陶瓷作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2.演示法:教师示范民间陶瓷制作过程,学生跟随操作。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民间陶瓷,提高动手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制作心得,互相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民间陶瓷作品图片、视频资料。
2.准备制作陶瓷的原料、工具(如陶土、泥板、画笔等)。
3.准备展示用的实物陶瓷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民间陶瓷作品图片、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欣赏、讨论,了解民间陶瓷的艺术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实物陶瓷作品,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民间陶瓷的美。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民间陶瓷的制作方法。
3.操练(15分钟)教师示范民间陶瓷制作过程,学生跟随操作。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线条、色彩、形状等方面的处理。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制作心得,互相学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民间陶瓷作品。
赣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8课 民间陶瓷》教案2
赣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8课民间陶瓷》教案2一. 教材分析《民间陶瓷》这一课是赣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陶瓷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技巧。
教材通过介绍陶瓷的历史、种类、制作过程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民间陶瓷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他们对民间艺术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陶瓷的制作过程和艺术特点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和直观的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陶瓷的制作技巧和艺术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陶瓷的基本知识和制作过程。
2.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陶瓷的制作过程和技巧。
2.民间陶瓷的艺术特点和欣赏。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陶瓷的基本知识和制作过程。
2.示范法:展示陶瓷的制作过程和技巧。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陶瓷作品。
4.欣赏法:欣赏民间陶瓷作品,培养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陶瓷作品图片和视频。
2.制作陶瓷的原料和工具。
3.民间陶瓷作品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陶瓷的基本知识和制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民间陶瓷作品,让学生了解民间陶瓷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陶瓷制作,教师现场指导,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制作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学生自由发挥,创作更具个性的陶瓷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陶瓷的制作技巧和民间陶瓷的艺术特点。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民间陶瓷的手抄报,加深对民间陶瓷的了解。
8.板书(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
五年级下美术教学设计-校园新构想-赣美版
教案:校园新构想年级:五年级教材版本:赣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校园的基本构成和设计原则,提高学生的校园设计能力。
2. 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校园环境的认知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和设计的方法,表达自己对校园的想象和创意。
教学内容:1. 校园的基本构成:校园建筑、校园景观、校园设施等。
2. 校园设计原则:实用性、美观性、安全性、环保性等。
3. 校园设计方法:观察、分析、讨论、设计、绘画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校园的基本构成和设计原则,培养学生运用绘画和设计的方法,表达自己对校园的想象和创意。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绘画和设计的方法,将抽象的校园设计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形象。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课件、画纸、画笔、彩泥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环境,让学生谈谈对校园的印象和感受。
2. 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校园设计案例,让学生分析其设计特点和优点。
二、基本构成(10分钟)1. 介绍校园的基本构成:校园建筑、校园景观、校园设施等。
2. 讲解校园设计原则:实用性、美观性、安全性、环保性等。
三、设计方法(10分钟)1.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讨论的方法,了解和认知校园环境。
2. 讲解绘画和设计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校园设计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形象。
四、创作实践(10分钟)1.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校园设计创作。
2.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和设计的方法,表达自己对校园的想象和创意。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提供建议和帮助。
五、展示与评价(5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板书设计:校园新构想基本构成:校园建筑、校园景观、校园设施设计原则:实用性、美观性、安全性、环保性设计方法:观察、分析、讨论、设计、绘画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绘画和设计的方法,创作一幅校园设计作品。
赣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8课 民间陶瓷》教学设计1
赣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8课民间陶瓷》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18课民间陶瓷》是赣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民间陶瓷艺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民间陶瓷的起源、发展、分类和特点,以及如何欣赏和评述民间陶瓷。
本课内容丰富,既有民间陶瓷的历史背景,也有具体的陶瓷作品欣赏,还有评述和创作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手工制作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民间陶瓷方面,学生可能比较陌生,对民间陶瓷的历史、分类和特点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民间陶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民间陶瓷的历史背景、分类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对民间陶瓷艺术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欣赏和评述民间陶瓷作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制作陶瓷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民间陶瓷的历史背景、分类和特点。
2.如何欣赏和评述民间陶瓷作品。
3.陶瓷作品的创作和制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民间陶瓷的历史背景、分类和特点。
2.欣赏法:欣赏和评述民间陶瓷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陶瓷作品,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民间陶瓷作品图片或实物,用于展示和欣赏。
2.准备制作陶瓷的素材和工具,如泥土、陶艺模具等。
3.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民间陶瓷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民间陶瓷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民间陶瓷的历史背景、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民间陶瓷的发展和魅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欣赏和评述民间陶瓷作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学生作业
1、布置作业:把你心中的未来的工具画下来,与大家分享。
2、作业要求:
能用语言评述和绘画形式表现现代、未来交通工具的造型、功能特点
六、评价
1、能收集现代与未来交通工具的图片,并进行分类、布置展览。
2、能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未来交通工具进行欣赏与评述。
教师小结:两位同学回答都正确;方形物体的一组边,如果与我们成平行状,那么它的另一组边则逐渐消失于心点,离我们近的线段就长,离我们远的线段就短,这种现象就是平行透视。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争先恐后地上台验证,学生上台将斜线延长,延长线集中于心点,线描图正确。
3.成角透视;物体的一角对着学生。
生:上下边和左右边的线变的倾斜了,延长线分别向视平线左右两点集中,成角透视有2个消失点。
对家用电器的市场信息调查包括产品使用者的情况调查,市场销售的情况调查,国内外同行业的产品情况调查等。例如学生针对产品使用群体分类调查时,可分别记载长辈与同学对此产品的意见反馈。在调查过程中可以用表格形式记录,可根据产品特点设计表格,例如可以视其功能、形状、颜色、材料、质感等予以记录,再给予等级印象评定。
教学流程
一.导入主题
指导观察校园道路、教学楼(有透视错误、无立体感),分析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你想知道什么是透视吗?
二.学习透视与练习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了解透视术语。
1.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2.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在假想画面上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在开阔的野外,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的。
2、评一评。
(1)你认为怎样的形象感人?
(2)选择一幅你最感兴趣的图例,说说你对作品的感受。
3、介绍《粉笔生涯》的画面内容。
4、对《父亲》内容作简单介绍。
美好的家乡
第二课:长长的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理解掌握透视规律。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三.探究与表现
1.观看正方体、长方体线描图,在不同的位置、角度所呈现出的透视变化。(引导学生观察)
[师生讨论、观察透视现象,强化学生空间思维的形成]
2.平行透视;把物体放平,正面面对学生。
小组讨论:选举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生:上下线和视平线保持着平行关系,平行透视有1个消失点。
生:两边的竖线与视平线垂直,两侧的边线呈倾斜状,慢慢延长向心点集中,消失于心点。
“活动二”的另外一种教学组织方式或许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尝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外进行“活动一”的资料整理,写出调查总结的同时,画出通过小组充分酝酿的家用电器改造方案创意稿,并写上设计说明后,再进入到“活动二”的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让各个学习小组之间交换创意稿。每组学生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其他小组同学的设计创意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每组同学也可以积极阐明自己原有的设计创意主张,补充、完善本组的改良设计。教学过程始终在学生互动促进中推进,在教师适当观念引导中深入,最终帮助每组学生获得一种更为合理的设计改良创意。
教师还应当结合一些线描作品,给学生分析线的繁简关系。
4.做好外出写生前的准备工作。
5.整队到达写生地点,开始作画。(注意辅导学生)
6.整队回教室,修改、整理画面。(对本节课进行评讲)
第
教学目标:
能用语言和绘画形式评述现代、未来交通工具的美观造型、色彩与功能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制作技术和聪明才智。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2.出示新课题,解题。
要向学生讲明,平视是指与房舍平行的位置上观察,如果从侧面观察就是成角透视,这样画出来的房舍不符合教材的要求。所以,同学在写生时,如果自己所坐的位置过偏,可向教师提出来更换。
3.教师结合自己选址情况,向同学介绍所画房舍的特点。由此可以谈到我国民居的一些特点,向同学展示图片。
二、欣赏评述,分析理解。
1、欣赏《请历史记住他们》、《粉笔生涯》、《钢水·汗水》、《白衣天使》、《父亲》、《歌乐山烈士群雕》、《人民的好儿子》。
2、作者其人、创作背景等切入介绍,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三、启发创意,创作表现互相交流。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意思的事件,抓住事件中最突出的部分进行详细描述。
生:没有平行线,都垂直于水平面。
教师小结:回答的很正确;物体的一角与我们正对,倾斜线延长并向视平线上的左右两点消失,这种透视现象叫成角透视。
四.知识扩展与小组竞赛:
1.你热爱我们的校园吗?我们的校园美吗?
学习兴趣高涨,表现欲望强烈。
2.走,我们到校园一起去看看!分成四小组做透视练习。
[把学生带入校园环境中,了解场景构图的特点]
“活动一”是与“活动二”直接相关的一个课前准备活动。主要引导学生尝试有目的地进行市场调查,为“活动二”的设计改造提供信息与依据。
“活动二”的设置根本意图侧重于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因此,如果能够更加积极明确地提示借鉴“活动一”市场产品调查的学习成果,或许比对自己家里一件电器进行设计改造,更能促进此种意识的提高与强化。
四、欣赏与想象“未来的交通工具”
引导学生从未来理想的交通工具将是“轻巧、美观、环保、高效、全自动、多功能、节约能源”方面进行联想与评述。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未来交通工具进行欣赏与评述:
未来的交通工具造型色彩功能
2、从“环保型、节能型、静音型、轻巧型、多功能型、太阳能、、、
能代表未来交通工具发展的新水平”进行联想,激发学生的想像思维。
第
一、教材分析《未来的家用电器》
日常家用电器的造型设计作为教材的主体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设计产品,《缤纷家用电器》形成面对生活实际需要的设计意识,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本课提及的家用电器基本上包括了一切需要耗用生活用电或电池进行工作的家用物品。
教材试图以展示造型各异的常用家电图片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设计与生活的联系,并让其了解设计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作用。教材提供了一张学生课外进行家电市场调查活动的情景图片,使学生产生共鸣,帮助进入第一个学习活动及参与社会调查,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习合作交流的水平。教材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相关图文资料,给调查方法必要指导。整理资料的学习活动能有益地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良方案,相对降低了学习难度,为后面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准备。
4.提出外出写生时应注意的事项,做好外出写生时的准备工作。
5.到达写生现场后,再引导学生对实物进行观察,并做好分组、坐好位置的工作。
6.学生作画。
7.整队,带回教室。
第二节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2.简单总结上次外出写生时的纪律及学习情况。
3.讲线描写生中线的繁与简。
教师可结合所画房舍,具体分析怎样利用线条的繁与简,更有利地表现房舍的主要部分。例如将门框上的木纹加上去,会出现许多线条,与没有线条的白墙部分形成对比,这就是繁与简的对比,这种对比,将会有利于门的突出,因为它应当是画面的主要部分。
针对本课社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突出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与交流,是本课教学组织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课堂教学前积极布置学生认真完成好相关准备活动,是保证课堂教学互动深入展开的前提。
首先发动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分工协作调查了解与一件家用电器相关的产品信息,并整理成文字资料。这件家用电器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家中认为设计不够满意的产品,也可以直接调查学生自己喜爱的家电产品,比如MP3播放器、随身听等电子产品,目的是为“活动二”的设计改良活动顺利展开做准备。教师在活动前对调查过程中的有关注意事宜应作必要指导,帮助学生根据“活动二”的需要,有目的、有方法地完成产品市场调查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4、能够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体验设计对人们生活品质提高及社会进步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三、教学思路
整个基本教学过程由“信息调查——设计创意——效果表现”三部分组成,先是学生分组自行进行市场产品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然后整理资料,提出设计方案,进行创意设计构思,再绘制设计创意稿,尝试独立创意设计,最后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
教学重点:
能用语言评述和绘画形式表现现代、未来交通工具的造型、功能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现代、未来不同时期交通工具发展过程与生活环境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比较教学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1、播放有关现代、未来不同时期交通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
2、谈感受: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越来越快,造型与功能也日新月异。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欣赏现在与未来的交通工具。(板书课题:《现在与未来的交通工具》)
二、欣赏与比较:
1、古代与现代交通工具的造型、色彩与功能特点。(板书:造型、色彩、功能特点)
2、现代交通工具的先进性。
思考:你认为课文中哪些是现代在使用的交通工具?为什么?
你还知道其它正在使用的交通工具吗?说说它们的造型、色彩、功能和先进性。
三、探讨现代交通工具带来的现实问题。
1、消耗大量石油资源
2、污染环境,排放大量的废气,制造噪音等。
教学重点:
室外写生的组织工作(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纪律,而且还要考虑绘画角度,角度若偏,就不能叫做平视的房舍了)。
教学难点:
线条的疏密、繁简组织,通过黑板上的演示及示范作品的观摩解决。
学生学习用具准备:
室外写生的工具,如画板、小凳、铅笔或彩色水笔。
教师教具准备:一些儿童Biblioteka 线描写生作品和照片。教学过程:
第一节
另外,调查中可以用多种方式收集资料,例如可以收集宣传图片资料,也可以用速写方式画出产品,对特别的细节设计处理可画详图,还可以用摄影的方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