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手术护理配合

合集下载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干预护理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干预护理

心理护理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
讲解疾病和治疗的相关知识,提 高患者认知水平
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缓解焦虑 和恐惧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 胜疾病的信心
基础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期吸痰、给氧
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病情变化
保持安静的环境 ,避免刺激和过 度兴奋
定期翻身、拍背 ,预防褥疮和肺 部感染
评价结果的应用
指导临床实践:评价结果可用于指导医生制定更有效的干预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监测病情:评价结果可以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评估护理效果:评价结果可以评估护理措施的有效性,为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促进学术研究:评价结果可以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推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干预护理领 域的进展。
诊断方法:心脏超声、心电图、X 线检查等
诊断意义:早期干预和治疗,提 高患儿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并发症:通过早期干预,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 率。
改善生活质量: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病痛和 不适。
促进康复:专业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 低医疗费用。
提高治疗效果: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以增强治疗效果,使患者更快地恢复健 康,减少复发风险。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缺陷,需要及时的干预护理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早期诊断和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患儿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脏相关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肺动脉 高压等。
专业的护理干预措施,如定期监测、合理用药和科学喂养,可以有效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饮食护理
保持营养均衡, 多摄入高蛋白、 低脂肪的食物

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

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

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作者:吴丽影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年第23期[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1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手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干预,并进行总结。

结果 11例患儿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达到临床预期,均顺利恢复并出院;3例患儿合并房室间隔缺损,术后出现心功能差等症状,未达到临床预期;1例患儿由于冠状动脉血管条件差,移植后出现心衰死亡。

结论在小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围手术期诊治过程中,科学缜密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儿的手术成功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23.126.02完全性大动脉转位(Completetranspositionofgreatarteries)为主动脉发自解剖右心室、肺动脉发自解剖左心室的动脉错位畸形,心房与心室连接一致而心室与大动脉连接不一致。

本病是新生儿常见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若不及时治疗第一年的死亡率为90%。

大动脉调转术(ASO)是目前治疗大动脉转位的首选手术方式,而ASO手术难度大、操作复杂,对手术者要求高,且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大动脉转位患儿1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围手术期的实施护理干预,并观察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1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46天,平均年龄(16.2±5.6)天,体重3.2~4.8kg,平均体重(3.8±0.5)kg。

16例患儿均经彩色多普勒确诊并行ASO手术。

本组患儿临床症状表现为出生后呼吸困难、多汗、面色青紫等。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行大动脉转换术(Switch)的手术配合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行大动脉转换术(Switch)的手术配合
功 , 旦 吻合失 败 , 一 手工 缝合 就显 得非 常重要 。
12 . 0 9
[] Mi el ,ein n G sonet a ugr eo e l【.rbG n 2 c a EZ nh a . at itsnssreyi t l r yJPo e h r i n h dy J
作中, 随时 注意为 其保 暖 。③ 麻 醉配合 。T A为复 杂 的发绀 G 型先 天性 心脏病 , 患者 入室后 应 马上 给予 面罩 吸氧 并迅 速套
上 氧 饱 和 度 检 测 指 套 并 贴 好 电极 片 . 续 监 测 心 电 图 和 氧 饱 连
和度指 标 , 快速 建立 浅静 脉通道 , 当补液 。 成麻 醉诱 导后 适 完
医护 论 坛
2℃, 0 头部 置 冰 帽局 部 降 温 并 备好 甲泼 尼 龙 琥 珀 酸 钠 、 露 甘
醇 等 药 物 , 放 升 主 动 脉 阻 断 钳 后 逐 渐 恢 复 室 温 , 密 监 测 开 严
中 、 的尿 量 。⑤ 卧 位与 皮肤 保 护 。患 者取 仰 卧位 , 后 体位 摆 放
2 结 果
患儿 术 后 血流 动 力学 平 稳 , 率 波 动在 10 1 0mi . 心 3 ~ 5 / n 动 脉 压波 动 在 6 ~ 0m 0 7 mHg 经 皮 氧饱 和度 为 9 %~ 0 %。 脏 , 7 10 心
⑥ 体 外循 环 预后 和 术后 止血 常 规用 到 血浆 、悬浮 红 细 胞等 ,
顺 利 完 成 1 2特 殊 手 术 物 品 准 备 涤 纶 补 片 . 心 包 补 片 , 工 血 管 。 3. 牛 人 纤 维 蛋 白 胶 , 血 纱 布 , 搏 导 线 ,— ~ — rln 止 起 5 0 8 0Poee线 , 细 精

小儿大动脉转位患者的护理

小儿大动脉转位患者的护理
这种情况通常在出生后不久被诊断,并且需要及 时的医疗干预。
什么是小儿大动脉转位? 症状
患者可能表现出呼吸急促、青紫、喂养困难等症 状。
及时识别这些症状对于护理和干预至关重要。
什么是小儿大动脉转位? 发病机制
由于血液循环的异常,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增加, 影响全身组织的氧供给。
了解发病机制有助于制定更好的护理计划。
如何进行护理? 营养管理
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以促进康复。
可根据医生建议调整饮食方案。
护理的效果如何评估?
护理的效果如何评估? 观察指标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和生命体征的稳定性来 评估护理效果。
定期评估有助于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护理的效果如何评估? 家庭反馈
通过与患者家庭沟通,了解他们对护理的满意度 和需求。
术后护理
大动脉转位手术后需要特别关注患者的恢复情况 。
包括监测并发症、药物管理和营养支持等。
如何进行护理?
如何进行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定期记录心率、呼吸率、血压和氧饱和度。
监测数据有助于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如何进行护理? 心理支持
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缓解患者和家庭的焦虑有助于整体康复。
谁是需要护患者群体
主要是新生儿和婴儿,特别是出生后几天内 被确诊的患者。
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可能需要不同的护理策略 。
谁是需要护理的患者?
家庭支持
患者的家庭成员也是护理团队的一部分,需 给予心理和情感支持。
教育和支持家属对患者的康复与护理同样重 要。
谁是需要护理的患者? 护理团队
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和心理咨询师等多 学科团队。
团队合作能提高护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调转术巡回护士的护理配合

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调转术巡回护士的护理配合

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调转术巡回护士的护理配合
徐玲;章红杏
【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
【年(卷),期】2013(014)011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调转术巡回护士配合经验,以期提高手术术中护理配合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总结江西省儿童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错位10例的临床资料.围手术期采取的护理配合为:充分的术前访视,完备的手术物品准备,合理调节室内环境温度,手术体位的保护,心肌的保护,术中注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术中各环节的细致掌控,提高护理质量.结果 10例手术顺利,术中无一例死亡,手术成功率为100%.结论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错位调转术是心脏外科急诊手术之一,需要通过多方通力合作才能完成.
【总页数】3页(P123-124,132)
【作者】徐玲;章红杏
【作者单位】江西省儿童医院手术室,南昌330006;江西省儿童医院手术室,南昌3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2;R473.72
【相关文献】
1.一期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临床效果分析
2.新生儿大动脉转位行调转手术的护理配合
3.9例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调转术术后护理
4.大动脉调转术纠治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外科治疗体会
5.大动脉调转术手术时机对室间隔完整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预后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矫治术的循证护理

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矫治术的循证护理
≯ 、
杨俊茹 : 女, 本科 , 主管护师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 0 8 — 2 6
低 了感染 风险 , 减少 了手术 中及术后护理工作量 , 减 少了患者痛
理[ J ] . 当代护士( 下 旬刊 ) , 2 0 1 1 , 4 : 7 4— 7 6 . [ 2 ] 姚娅玲. 综 合 护 理 干 预 在 腹 腔 镜 小 儿 疝 气 围 手 术 期 护 理
术区 , 减轻家属及 护理工作量 , 提 高了患者满意度 , 为腹 腔镜手
1 临床资料
的或潜 在的循证 护理问题 ( 吻合 口出血 、 术 中低 体温 、 术 中压疮 等) 进行分析 , 结合本科 现有设 备和技 术 , 制 定新生儿 大动 脉错
位行大动脉转位矫治术的手术 配合方法。 2 . 1 吻合 口出血
2 0 1 2年 6月 一2 0 1 6年 6月本 院行完全性 大动 脉转位矫 治
鉴方 法, 值 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 新生儿 ; 大动 脉 转 位 矫 治 ; 大 动 脉错 位 ; 循 证 护 理
中图分类 号 : R 4 7 3 . 7 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6 —6 4 1 1 ( 2 0 1 7 ) 0 4 — 0 0 6 0 —0 3 室 间隔缺损及房 间隔缺损 2例 。所 有病例肺 充血 明显 , 肺 动脉
苦, 提高 了患者满意度 , 并增加了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针对缺
乏自主配合能力的患儿采用简单易行的灌肠法, 无副作用; 避免
术中膀胱充盈妨碍操作而采取 导尿 时会 增加 患儿 的痛苦 、 增加 手术室护士工作量 , 延长手术 时间 。采用 开塞露灌 肠可 避免术 中麻醉后患儿肛门括约肌松弛排便污染术区 , 可 降低感染风 险 , 同时延缓了患儿术后第一次 排便 时间 , 避 免术后 过早排便 污染

140例完全性大动脉调转术的围术期护理

140例完全性大动脉调转术的围术期护理

140例完全性大动脉调转术的围术期护理摘要】总结140例完全性大动脉调转术的围术期护理。

护理重点为术前给予间歇低流量吸氧,应用PGE1维持PDA的开放,及时纠酸,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及完善术前准备。

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呼吸道护理,妥善固定各管道,熟练规范操作,严格控制出入量,合理喂养,做好基础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重视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测。

【关键词】:婴儿;完全性大动脉调转;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129-01目前,大动脉调转术(ASO)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及右室双出口伴肺瓣下室间隔缺损的首选术式。

且随着手术方法、体外循环、麻醉、监护技术的提高,各大专科医院及心脏中心已广泛开展,突破难题,成功实施[1]。

2006年1月至2014年5月,本院心胸外科共采用ASO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40例,其中大动脉转位患儿118例,右室双出口22例。

今总结并分析采用ASO治疗先心患儿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探讨并改进护理水平。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40例,男性115例,女性25例。

平均年龄18±21天,平均体重 3.8±1.0kg。

术前都表现为发绀、呼吸困难,经皮血氧饱和度56%~83%。

入院后均采用了ASO治疗,术后ICU的平均监护时间为7天,病情平稳后均转入普通病房,平均住院时间15天。

1.2手术治疗与结果手术方法:均在气静复合全麻、低流量体外循环下实施。

中度低温108例,深度低温27例,术中停循环5例。

正中胸骨切口,心包偏右纵切后右侧悬吊,左侧保留备用。

冠状动脉移植,Lecompete换位,主动脉弓远心端与左室近心端吻合,新建主动脉弓左室连接,排气后开放主动脉,复跳后上下腔静脉开放,恢复平行循环,重建肺动脉根部,吻合肺总动脉远心端与近心端。

手术治愈出院133例,常规随访116例,随访到的患儿均健康存活,预后良好。

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手术护理配合

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手术护理配合

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手术护理配合【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术中护理配合的经验和要点。

方法2006年9月至2012年11月,对34例新生儿患者施行大动脉调转术。

手术期间,巡回护士配合要点包括:保证外周静脉通路通畅,体位舒适,采用灵活的保暖措施,配合麻醉医师进行输血以及确保最后安全转运。

器械护士需了解手术过程和难点,备好手术所用的精密器械和缝线,配合手术医师进行各项操作,包括妥善处理自体心包片和延迟关胸等。

结果手术配合顺利,死亡1例,其他患儿均安返CCU,其中延迟关胸5例。

结论术中精心的护理操作以及与医生的默契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护理配合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为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法洛氏四联症,占先心病总数的7%~9%。

患儿出生后多伴有严重的低氧血症,绝大部分患儿必须及时手术,否则30%的D-TGA新生儿在出生后1周内死亡,50%左右在1个月内夭折[1]。

我院心脏中心自2006年9月至2012年10月共完成新生儿大动脉转位手术23例。

现将手术配合、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全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为2~27 d,平均(8.3±2.5)d;体重2.8~4.3 kg,平均(3.3±0.63)kg。

D-TGA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和卵圆孔未闭(PFO)22例,D-TGA合并PDA和室间隔缺损(VSD)7例,D-TGA合并VSD和房间隔缺损(ASD)5例。

所有病例均经过超声心动图确诊为D-TGA,在全麻低体温体外循环下行switch术以及PDA切断缝合术和/或VSD、ASD修补术。

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为95~210 min,平均(125±21.7)min,手术配合顺利。

1例TGA+PDA患儿,因左心发育不良,反复尝试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术中死亡。

其余患儿安返CCU,其中延迟关胸5例。

3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新生儿的术前护理

3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新生儿的术前护理
2 护理
的喂养 困难 , 营养供给不足将导致器官功能受损 、 免疫功能低下 和组织修复延迟 , 而合理的喂养 , 充足 的能量供应能帮助患J, Il J  ̄
利地 度过 围手 术 期 。 儿 全天 总 热 量需 349 5 2 k 。 患 3 .~6 .J g 临床 常 规 4/ 留置 胃管 。 鼻饲 前 应确 定 胃管 的位 置 , 奶速 度 不 宜 过 快 。 次 喂 喂 每 奶 量 1— 0 d 每 3 。 0 3 , 1 喂奶 前 观 察 吸 收 情 况 , 吸 收不 良应 延 n h次 若 后踢 腿 , 量 将腿 踢 高 , 右腿 交 替进 行 。 直立 踢 腿 : 体 直 立 , 尽 左 ⑧ 身

5 ・ 8
T OD AY NU E, e r a y 2 1 No2 RS F b u r , 0 2, .
3 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 新生儿 的术前护理
余淑君
摘要


总结 了3 完全 大动脉错位新生儿的术前护理。 例 主要 包括保 护性 隔离, 防控制感染、 预 营养支持 、 用药护理、 病情观察。 为积极 认
次1 o 桌面 及 物表 用 20 P h 5P M万金 消 毒 液 擦拭 。 工作 中严 格 遵 守无 菌 操作 规 程 , 新 生 儿前 后 必 须 洗手 。 瓶 每 日消 毒 , 粉 现 配 护理 奶 奶
效 的术前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 本 科2 1年3 2 1 年7 0 1 月 0 1 月期间共 收治 了3 完全性大 动脉错位 例
完全 性 大 动 脉错 位 ( r soio ft r ta e e,G ) Ta psino ege r r sT A , n t h a ti

1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根治术后患儿的监护

1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根治术后患儿的监护
析 3d后 肾 功 能 逐 渐 恢 复 正 常 。术 后 当 天 拍 胸 部 X 线 片 示 , 右 下肺 不 张 , 3天 拍 胸 部 X 线 片 示 , 下肺 部 感 染 。 经 继 续 抗 第 左
炎及 加 强 气道 护 理 等 措 施 , 肺 复 张 , 右 肺部 感 染 好 转 。顺 利撤 离
ME N— I I b型 病 人 可 检 测 出 R T 基 因 9 8编 码 发 生 突 变 _ 。 E 1 3
学科学院 , 国协和医科大学 、 京协和医院。 中 北
( 收稿 日期 :0 8—0 —2 ) 20 5 0
( 文编 辑 寇 丽 红 ) 本
1 完 全 性 大 动 脉 转 位 根 治 术 后 例 患儿 的监 护
g n tp —p e oy ec reain J . n Mu Mo Gee , 98 e oy e h n tp orlt [ ] Hu n l n t 19 , o
7: 2 — 1 4. 1 9 3
ME 中 的 ME 一1型 是 一 种 较 少 见 的 遗 传 性 肿 瘤 综 合 N N 1
护理研究 20 0 9年 4月 第 2 3卷第 4 下 旬 版 ( 第 24期 ) 期 总 8
要注意病人有无颈部血肿及气肿, 告知病人手术后初期应避免
过 多 、 烈 的头 颈部 活动 , 止 出血 , 做 好 护 理 记 录 。 剧 防 并 2 2 3 引 流 管 的护 理 .. 病 人 手 术 后 放 置 了 1根 颈 部 负 压 引 流 管 , 理 时 保 持 引流 管 的 通 畅 以 及 引 流 小 鼓 持 续 负 压 状 态 很 重 护 要 。 特 别 告 诉 病 人 在 活 动 时 应 妥 善 固 定 引 流 管 , 止 引 流 管 打 防 折 、 曲和 脱 出 另 外 , 士 每 日都 定 时 倾 倒 引流 液 并 准确 记 录 扭 护 了 引 流 液 的 量 、 质 和颜 色 , 医 生 能 够 掌 握 拔 管 时 机 提 供 了 可 性 为

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手术后的护理

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手术后的护理

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手术后的护理
晋瑾
【期刊名称】《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年(卷),期】2011(017)026
【摘要】目的总结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新生儿行大动脉调转+冠状动脉移植手术(Switch)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3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Switch术患儿术后给予充分的镇静镇痛,密切监护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呼吸系统状况,积极处理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急性肾功衰等并发症,重视营养支持和新生儿专科护理,做好延迟关胸的护理.结果本组患儿12例恢复,其中1例术后并发右上肺不张,1例二开止血,2例急性肾衰治疗后均好转;1例死亡.结论术后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总页数】3页(P3154-3156)
【作者】晋瑾
【作者单位】430022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儿童ICU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1例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术后并发严重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护理
2.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调转术巡回护士的护理配合
3.1例行大动脉调转术新生儿的护理
4.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术围术期的护理
5.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术围术期的护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调转术后护理

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调转术后护理
正常 。
2 术 后 护 理
人 少 量 生理 盐 水 , 以润滑气道和稀释 痰液 , 并配合皮 囊适 当
加压膨肺 , 利 于 痰 液 排 出 。拔 管 后 对 痰 液 黏 稠 者 加 强 雾 化 吸
人并配合体疗 , 防止 肺 不 张 发 生 。
损6 2例 , 其 他 合 并 畸 形 包 括 卵 圆孔 未 闭 、 房间 隔缺损 、 动 脉
导 管 未 闭 等 。 均在 全麻 体 外 循 环 下 行 大 动 脉 调 转 术 , 体 外 循
环时 间 1 0 9 ~ 1 3 7 m i n , 平均( 1 2 4 . 3  ̄ 1 7 . 5 ) mi n ; 主 动 脉 阻 断 时
间6 6 — 1 0 9 m i n, 平 均( 7 2 . 3  ̄ 1 8 . 7 ) mi n ; 手 中使 用 常 规 超 滤 和 改 良超 滤 , 术毕带气 管插管 回新生儿重症监 护室 。 术 后 早 期 ( 3 0 d内 ) 病 死 7例 ( 8 . 4 %) , 其 中 4例 因 术 后 持 续 低 心 排 、 心 功能衰竭 于术后 2 — 5 d病 死 . 3例 术 后 当 天 因 低 心 排 出 量 综 合征导致 多脏器衰竭病 死。余 7 6例 痊 愈 出 院患 者 . 术 后 延迟关胸 l 5例 , 腹 膜 透 析 9例 , I C U 期 间 发 生 肺 不 张 8例 , 心 律 失 常 5例 。 出 院 后 随访 1  ̄ 6年 , 均恢 复 良好 。 生 长 发 育
2 . 2 呼 吸 功 能 监 护 新 生 儿 气 道 易 发 感 染 而 导 致 阻 塞 出
现 呼 吸困难 l 5 ] , 本 组 患 者 机 械 通 气 均 采 用 同 步 间 歇 指 令 通

小婴儿大动脉调转术的手术配合

小婴儿大动脉调转术的手术配合

离体外循环死 亡 ,1例 复跳后鱼精 蛋 白过敏死 亡 ,2例术 后并发
责任护士于手术前 1 d查 阅病历 ,了解病情 ,掌握患儿 的各
肺部 感染 ,分别 于术后第 3天 、第 6天死 亡。延迟关 胸 52例 ,术 项检查 、治疗 、手术计 划及各项 常规准 备。因手术 操作 复杂 、技
后 3~4 d后 关 胸 。
关键 词 :先 天性 心脏 病 ;大 动 脉 调 转 术 ;手 术 配合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 号:1006—6411(2013)05—0093—03
目前 ,大 动 脉 调 转 术 (A ̄erial Switch Operation,ASO)是 开心包 ,右侧 心包 用 4号丝线悬 吊于胸 骨 ,左侧心包 预 留备 用 。
并冠状动脉 畸形 14例 。手术时 间 220r ain~462min,体外循环 时 关 胸 。
问 173—322min,主动脉 阻断时 闻92~291 min。开放主动脉后 , 2 手 术 配 合
自动复跳 71例 ,室颤 4例 ;2例 术 中出现低 心排 综合 症无 法脱 2.1 术前准备
术难度 大、耗 时长 ,手术 经历升温 一降温 一升温过程 ,体力及 精
1.2 手 术 方 法
力消耗大 ,术前尽量睡眠充足 ,早餐 营养 丰富 ,保证精力充沛 ,建
手术在 全 身麻醉 、体外循 环 、中度低 温 (肛温 28 ̄C 一32 ̄C) 议处于例假期 、身体不适的护士不参加此类手术。
·
质差 、体表面积大 、体 温调节 中枢发 育不完善 ,术前室 温过低会
收稿 日期 :2012—04—12
引起新 生 儿 体 温 不 升 ,低 温 时 室 温 过 高 将 直 接影 响 心 肌 保

1 例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术后ECMO 辅助治疗的护理

1 例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术后ECMO 辅助治疗的护理

1 例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术后ECMO 辅助治疗的护理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以体外循环系统为基本设备,采用体外循环技术进行操作和管理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心脏复杂畸形,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2‰—0.3‰。

本院收治一名新生儿期的大动脉转位的患儿,在外科医生、体外循环灌注师、监护医生、护理人员以及其他职能科室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应用ECMO技术辅助治愈1例患有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新生儿,由于本例患儿体重低,通过文献检索及同行间交流,本例患儿是目前国内成功应用ECMO的年龄最小、体重最轻的案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患儿女性,18天,3.4kg,由急诊收入心脏重症监护室,行心脏彩超示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卵圆孔未闭、PDA。

患儿精神反应弱,口唇、甲床紫绀明显,全身皮肤黄染明显,杵状指(-)。

病情危重,予静点前列腺素E促使并维持动脉导管开放,达到体肺循环之间血液交通,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波动在50-57%,但是伴随发生明显呼吸暂停,遂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患儿入院后第2日,在全麻插管下行低温体外心内直视大动脉调转术。

手术操作过程顺利,停体外循环时肺动脉压力升高,气管内出血,停机困难,几次转流不能停机,考虑到左心功能退化,直接使用ECMO辅助,放置心包及右胸腔引流管及临时起搏导线后未关胸返回监护室,持续ECMO辅助。

术后4日逐渐试停ECMO继续呼吸机辅助呼吸,严格控制出入量,并予利尿、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术后第六天行关胸术,生命体征平稳。

术后第16天,逐渐减低呼吸机参数,患儿自主呼吸平稳,予停机拔管、NCPAP呼吸支持,SpO2>98%,并于术后第18天改为鼻导管吸氧。

于术后19天转回普通病房。

继续抗感染、利尿、强心、营养支持等治疗。

患儿术后23逐渐减低吸氧流量,于术后25天停氧。

术后28天顺利出院。

术后1月返院复查,患儿体重有所增长,无明显紫绀,复查心脏彩超示TGA术后,右房室饱满,主、肺动脉血流通畅。

手术讲解模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解剖矫治手术

手术讲解模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解剖矫治手术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解剖矫治手术
手术步骤: 明。在复温时出现心律失常或停机后产生 心脏活动异常,很可能是冠状动脉供血不 足,应寻找原因,及时处理。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解剖矫治手术
手术步骤:
(2)二期大动脉调转术:目前适用二期 大动脉调转术者有:①出生1个月后完全 性大动脉转位室间隔完整的婴儿,左心室 与右心室收缩压比值<0.6,应用快速二 期大动脉调转术;②心房内调转术后出现 右心室功能不全的病例,进行延缓二期大 动脉调转术。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解剖矫治手术
术前准备: 9.详细和认真阅读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术 和心血管造影等资料,选用大动脉调转术 或其他手术。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解剖矫治手术
手术步骤:
胸部正中切口,在靠近无名动脉的升主动 脉插入动脉灌注管,经上下腔静脉直接插 入带直角的腔静脉管,在心脏停搏后经右 心房切口和卵圆孔未闭插入左心减压管, 而后施行手术。
手术步骤:
2.1-5)。 ⑥两侧冠状动脉起源于一个主动脉窦而无壁内冠状动脉时,施行单窦主动 脉冠状动脉片移植。有壁内冠状动脉者,应尽可能分成两片。在壁内冠状 动脉开口邻近原主动脉瓣 (新的肺动脉)的后交界,往往需要切除部分原 主动脉瓣交界和切开扩大壁内冠状动脉开口,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解剖矫治手术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解剖矫治手术
术前准备:
7.对合并大室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有 明显肺部血流增加者,术前应用利尿药、 血管扩张药等以及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 防止心力衰竭。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解剖矫治手术
术前准备:
8.对严重缺氧的新生儿除应用前列腺素E1 和(或)Rashkind球囊房间隔撑开术外, 还要积极内科治疗包括纠正酸中毒、充分 给氧、应用洋地黄和利尿药等治疗心力衰 竭,以及治疗低血糖等。

新生儿大动脉转位行调转手术的护理配合

新生儿大动脉转位行调转手术的护理配合
医师进行气管插管 , 行桡 动脉 、 中心 静脉穿 刺 , 并做好 各种 监
测 。遵 医嘱 使 用 麻 醉 药 , 意 观 察 病 情 变 化 。 注
识有恐惧 、 焦虑、 无助 的心理 , 因此 , 术前 1d手术 室护士 到病 2 2 2 体温的管理 由于新生儿体 温调节功能差 , .. 手术操 作 房做术 前访视时应该亲切地向患儿家长做 自我介绍 。并深 入 时间长 、 面大 , 创 易发生 低体 温。 因此 , 体外循 环转 机前 和 在
内组 织 剪 、 织 镊 、 式 持 针 器 、 脉 探 子 ,/ 、/ 、/ 组 笔 冠 04 05 0 6无 损
伤 涤纶 线、/ 、/ rl e缝线数根 、 0 6 0 7Po n e 涤纶补 片 、 微量泵 数台 、 合适 的体位 垫及监 测用 的各种 仪器 。由于此类 患儿 病情重 ,
氧 、 中 毒 而 死 亡 。 大 动 脉 转 位 的 最 佳 手 术 方 式 是 行 大 动 脉 2 % 硫 酸 镁 2 5m 。还 要 备 好 肝 素钠 等 。 酸 5 . l
调转术 。临床上普遍认可的是大 动脉 调转术 ( wt ) S ih 最好 在 2 13 2 器械物品的 准备 c ... 出生后两周 内完成 …。2 0 0 4年 1 ~ 00年 1 我院共 为 月 21 2月
准备 好 H K 心 肌 保 护 液 或 自 己 配 制 心 T
态下交叉 循环相比 , 并列循 环下肺 循环 的氧 和血不 能有 效地 肌保护液 :. %生理盐水 50 m +5 09 0 l %碳 酸氢 钠 2 1 % O m +2 进人体循 环 , 因此 , 患儿 出生后会 因体 循环 S O 过低 发 生缺 P: 普鲁卡 因 1 l 0 OT +1 %氯化 鲫 6m +1% 葡萄糖 酸钙 3 m + n l 0 l

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术的护理

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术的护理

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术的护理
李可女;戚卫红
【期刊名称】《浙江预防医学》
【年(卷),期】2004(016)011
【摘要】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是一类复杂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其患者往往需伴有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和/或动脉导管未闭(PDA)方能存活。

近几年来,国内外开展新生儿TGA动脉调转术(Switch),我院于2001—2003年共矫治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手术9例,现将手术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80-80)
【作者】李可女;戚卫红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杭州,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
属儿童医院,浙江,杭州,31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2
【相关文献】
1.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调转术巡回护士的护理配合 [J], 徐玲;章红杏
2.新生儿大动脉转位行调转手术的护理配合 [J], 王瑞欣;崔兰英
3.1例行大动脉调转术新生儿的护理 [J], 蔡香莲;徐芳;丁玲莉
4.9例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调转术术后护理 [J], 刘琳环;胡桂霞;师玉霞
5.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术围术期的护理 [J], 赵丽洁;刘晓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手术配合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手术配合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手术配合摘要】目的提高婴儿大动脉转位患儿手术期间护理配合的质量。

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03年8月至2013年1月期间19例大动脉转位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手术配合体会。

结果手术成功率达到80.9%。

结论动脉调转术是复杂外科手术,需要通过多方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完备的手术物品准备,良好的温度控制和心肌保护,准确的手术器械配合是成功手术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动脉调转术手术配合护理大动脉转位术(Switch手术)用于完全性大血管错位的纠治,手术效果确切,1975年Jatene首次报道成功,1992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报道成功[1]。

我院于2003年8月开始开展,现将19例手术期间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江西省儿童医院心脏病治疗中心2003年8月至2012年9月共19例行动脉调转术治疗的TGA患儿临床结果。

其中男13例,女6例;其中TGA/IVS14例,手术日龄为:10-48d,平均26.81±14.57d,平均体重3.35±0.72kg;TGA/VSD5例,手术日龄为:11-115d,平均59.48±54.52d,平均体重3.89±1.38 kg。

所有患儿均行动脉调转术治疗。

2 护理体会2.1术前访视术前访视患儿,全面了解患儿的全身情况,了解患儿术前诊断。

加强与家属的沟通,评估患儿家属对手术的心态,介绍一些护理小常识。

手术日,巡回护士提前在手术室门口迎接患儿,热情接待患儿和家属,心理上给予家属安慰。

2.2巡回护士配合2.2.1物品准备Switch手术精细,手术前准备好手术头灯,手术放大镜。

准备好血管活性药物及止血药。

常规备10%浓肝素,淡肝素及固定心包稀释后的戊二醛。

2.2.2手术室温度调节手术前打开手术间空调调节室温至24-26℃。

手术中在体外循环开始时,为配合降温,在患儿头部放置冰袋,同时将室温迅速下调;开始复温时,即撤除头部冰袋,并将室温调高。

小儿大动脉转位干预护理

小儿大动脉转位干预护理

小儿大动脉05转位干预护
理的效果评估
护理效果的评价指标
患儿症状改善情 况
患儿生活质量提 高程度
家长对护理效果 的满意度
患儿康复进展情 况
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调查
调查目的:评估 小儿大动脉转位 干预护理的效果
调查内容:患儿 及家属对护理过 程的满意度
调查方式:问卷 调查、访谈等
调查结果:统计 和分析满意度数 据,为改进护理 提供依据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定期监测患儿的 生命体征,及时 发现异常情况。
保持患儿呼吸道 通畅,防止窒息 和吸入性肺炎。
做好患儿的口腔 护理,预防口腔 感染。
保持患儿皮肤清 洁干燥,预防皮 肤感染。
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方法
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 题,确保患儿身体健康
心理支持:关注患儿心理健康, 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其建立 自信心
小儿大动脉转位干预 护理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Part One
Part Two
Part Three
Part Four
Part Five
Part Six
01
汇报人员:XX医院-XX
02
大动脉转位介绍
定义和分类
定义:大动脉转位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畸 形,指左右大动脉的位置发生了互换
培训和教育: 加强护理人员 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护理技能 和知识水平, 确保护理质量。
沟通与协作: 加强医护人员 之间的沟通与 协作,共同制 定护理计划, 确保护理工作 的连贯性和有 效性。
创新与发展: 积极探索新的 护理技术和方 法,不断改进 和提高护理质 量,为患儿提 供更好的护理 服务。

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ASO术的护理配合

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ASO术的护理配合

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ASO术的护理配合
刘丽;刘萍;樊天明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卷),期】2010(012)009
【摘要】@@ 资料与方法rn2006年9月~2008年1月行ASO术治疗新生儿D-TGA 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3~28天,平均10.15±7.1天.体重3~4.2kg,平均3.52±0.33kg.其中伴有室间隔缺损(VSD)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6
例,VSD+PDA 2例.全部病例均经超声心动图证实为D-TGA,在体外循环深低温暂停循环下行ASO术纠治.转流时间49~163分钟,平均为98.5±33.76分钟.
【总页数】1页(P137)
【作者】刘丽;刘萍;樊天明
【作者单位】410011,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骨科;410011,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骨科;410011,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行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术新生儿围术期护理 [J], 柳丽娜
2.经胸腔镜行新生儿膈疝修补手术的护理配合探讨 [J], 唐凤娇;陈思
3.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手术护理配合 [J], 齐萍;郭荣;费璇;王文静
4.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ASO术的护理配合 [J], 刘丽;刘萍;樊天明
5.行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术新生儿围术期护理 [J], 柳丽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手术护理配合【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术中护理配合的经验和要点。

方法 2006年9月至2012年11月,对34例新生儿患者施行大动脉调转术。

手术期间,巡回护士配合要点包括:保证外周静脉通路通畅,体位舒适,采用灵活的保暖措施,配合麻醉医师进行输血以及确保最后安全转运。

器械护士需了解手术过程和难点,备好手术所用的精密器械和缝线,配合手术医师进行各项操作,包括妥善处理自体心包片和延迟关胸等。

结果手术配合顺利,死亡1例,其他患儿均安返ccu,其中延迟关胸5例。

结论术中精心的护理操作以及与医生的默契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护理配合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为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法洛氏四联症,占先心病总数的7%~9%。

患儿出生后多伴有严重的低氧血症,绝大部分患儿必须及时手术,否则30%的d-tga新生儿在出生后1周内死亡,50%左右在1个月内夭折[1]。

我院心脏中心自2006年9月至2012年10月共完成新生儿大动脉转位手术23例。

现将手术配合、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为2~27 d,平均(8.3±2.5)d;体重2.8~4.3 kg,平均(3.3±0.63)kg。

d-tga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和卵圆孔未闭(pfo)22例,d-tga合并pda和室间隔缺
损(vsd)7例,d-tga合并vsd和房间隔缺损(asd)5例。

所有病例均经过超声心动图确诊为d-tga,在全麻低体温体外循环下行switch术以及pda切断缝合术和/或vsd、asd修补术。

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为95~210 min,平均(125±21.7)min,手术配合顺利。

1例tga+pda患儿,因左心发育不良,反复尝试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术中死亡。

其余患儿安返ccu,其中延迟关胸5例。

2 手术室护士配合
2.1 巡回护士配合
2.1.1 准备通路,精确记录出入量
常规于术前1 d访视患儿及家属,并赠送“术前访视温馨提示卡”。

协助病房护士建立良好通畅的外周静脉通路,保留静脉留置针,便于进行术前补液和麻醉医师快捷用药。

若怀疑原有外周静脉通路不通畅,在患儿麻醉后,必须于其上肢或头部另建立新的静脉通路,保证术中用药或补液通畅。

为了更精确的记录出入量,我们采用新生儿吊桶输液,同时将新生儿吊桶改装成为尿桶以便精确记录尿量。

2.1.2 体位准备
患儿取仰卧位,在头部、肩胛部、臀部等容易受压部位的骨隆突处垫好硅胶垫,对于比较瘦弱的新生儿可以在臀部贴好防褥疮贴。

抬高胸部约10°左右,利于术中充分暴露心血管,双上肢平放于身体两侧,妥善固定。

摆放体位过程中注意保护各种插管,勿使
其拖出或弯曲受压。

电刀负极板选择新生儿专用负极板,紧密黏贴,防止灼伤皮肤。

为避免无菌敷料单产生的重力压迫使监测出现误差,患儿安放血氧饱和度探头的手或脚置于血氧保护套内,(我们用废弃的250 ml生理盐水塑料瓶,剪掉前口,胶布粘贴边缘)。

2.1.3 保温措施
新生儿体温调节机制不健全,体表面积比成人相对大,皮下脂肪少,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

若持续处于低温状态会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及各种心律失常,重者可引起室颤[2]。

因此,在手术期间采用灵活的保温措施尤其重要。

在患儿进入手术间之前,将室温度升至25℃~26℃,体外循环降温过程中将室温降至18℃~20℃,体外循环复温后再将室温升至25℃~26℃。

同时联合使用新生儿控温毯,在进行麻醉操作和建立动静脉通路时,将新生儿控温毯温度调至43℃,手术开始后调节为38℃,体外循环降温时停止使用控温毯,复温时再次打开控温毯并将温度提高至43℃,便于术后复温和保温。

2.1.4 输血配合
新生儿凝血机制尚未发育完善,经过长时间深低温体外循环后,凝血功能进一步恶化[3]因失血过多引起体液失衡。

这期间巡回护士应做到以下几点:①术前遵医嘱准备血制品,提前做好严格的输血前核查工作。

②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随时配合麻醉医师,为患儿输注相应的血制品以维持循环稳定。

所有血制品在输注之前均需加
温至37℃,避免直接输注大量冷库血引起患儿体温迅速降低,导致凝血功能进一步恶化或引起室颤等严重并发症。

2.1.5 术后转运准备
转运前备好远红外床并预热,确保便携式监护仪、简易复苏囊及液体微量泵功能正常,备好转运氧气瓶保证供氧,并提前通知监护室工作人员做好接收患儿准备。

2.2 器械护士配合
2.2.1 手术操作的配合
器械护士必须了解手术过程和难点,提前备好手术所用的精密器械和缝线,配合手术医师进行各项操作。

d-tga患儿年龄小,室缺位置较为特殊,术野难以暴露,补片较为困难,器械护士应准备合适的笔式持针器、精细镊子及6/0prolene线、大小合适的涤纶片和四格宽度的长涤纶垫片,配合手术医师进行加固缝合,防止缝线撕脱。

移植冠状动脉时,应提前备好各种型号角度的精细剪刀(前向剪、回头剪)以及冠状动脉刀、针式电刀头等手术器械,还应准备好型号合适的冠状动脉探条,用于游离冠状动脉并探查内径的大小。

为保证主肺动脉通畅,防止术后右心功能不全,吻合大动脉时多采用7/0prolene线连续缝合,心包补片修复取冠状动脉造成的主动脉根部缺损亦用7/0prolene线。

新建主动脉吻合完毕后,在开放阻断前一般需在其表面涂抹生物蛋白胶预防出血,也应提前做好准备。

2.2.2 自体心包片的处理
手术常规留取自体心包片,用于修补原主动脉根部冠状动脉缺损处,形成新建主肺动脉根部。

器械护士的职责之一包括妥善处理自体心包片,先将留取的自体心包平铺于纱布上并放置于弯盘内,然后用0.6%戊二醛均匀喷涂、固定15 min,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五遍,并将手套上的戊二醛残留液一同冲洗干净,保持心包平整挺括。

2.2.3 延迟关胸配合
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手术复杂,体外循环时间较长,常合并严重的心肌水肿和肺水肿,常规关胸会导致心脏组织受压、心排血量减小,影响循环稳定,此时需要延迟关胸[4]。

本组有5例延迟关胸病例,我们利用2 ml注射器及心包引流胶皮管制成两个小撑子,支撑于劈开的胸骨中间,使其不压迫心脏,然后用5/0prolene线将进口人工皮肤缝合于皮肤切缘以保护切口。

3 体会
d-tga患儿一般出生后病情危急,必须得到及时治疗方能存活。

switch 手术是目前治疗d-tga的最理想的手术方式,但由于其手术复杂,精细程度高,对外科技巧要求很高,也给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经验丰富的专科护士来配合完成[5]。

术中精心的护理以及与医生的默契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迎龙.小儿心脏外科监护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52.
[2] 李双梅,谢庆. 婴儿深低温体外循环的护理.现代护理,2006,12(26):2052.
[3] 李春琦.12例新生儿行完全性大动脉调转术的护理配合.中华护理杂志,2008,8(8):750.
[4] 张玉龙,李仲智,李晓峰.延迟关胸在小儿心脏外科应用的经验.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7,5(1):20-22.
[5] 姚建爱,陈秋丽,鲍赛君.完全性大动脉错位患儿行大动脉转换术的术后监护.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