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模块三翻转课堂测试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1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翻转课堂”使得教师角色发生转变,不符合教师身份转变的角色是( )选择一项:
a. 传授者
b. 促进者
c. 推动者
d. 指导者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2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有关"学案”作用阐述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a. 导读、导听、导思、导做
b. 导学、导做、导听、导练
c. 导学、导做、导思、导听
d. 导听、导说、导读、导写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3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教师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包括三个方面( )
选择一项:
a. 筛选资源的能力、使用资源的能力、应用资源的能力
b. 筛选资源的能力、组合资源的能力、上传资源的能力
c. 筛选资源的能力、上传资源的能力、使用资源的能力
d. 筛选资源的能力、组合资源的能力、应用资源的能力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4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不属于初中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对"翻转课堂”的支持的是( )选择一项:
a.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b. 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
c. 学生自己掌控学习,有利于自主管理能力的形成。
d. 注意学科渗透,关注科学发展。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5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布鲁姆把知识领域的目标分成六个不同的层次,层次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 识记、理解、分析、应用、创造、评价。
b.
识记、理解、分析、应用、评价、创造。
c.
识记、应用、理解、分析、评价、创造。
d. 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6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有关"慕课”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a. 它强调"互动与反馈”。
b. "慕课”全称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c. 因为参与慕课学习者是在线看视频,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d. 它倡导建立"在线学习社区”。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7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生本课堂”的"四突出”是( )
选择一项:
a. 突出学生、突出质疑、突出对话、突出探究
b. 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对话、突出拓展
c. 突出学生、突出质疑、突出合作、突出拓展
d. 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合作、突出探究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8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中心"翻转课堂MOOC”团队总结了成功录制教学视频的要点,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择一项:
a. 学生爱看,学生想看
b. 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
c. 时间尽可能长一些
d. 关注学习者的学习体验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9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翻转课堂学生的学习流程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a. 课上观看微视频--独立或合作释疑,动手操作--交流互动--自主纠错- --反思总结--拓展探究-练习巩固
b. 观看微视频--课上交流互动--独立或合作释疑,动手操作--练习巩固--自主纠错--拓展探究--反思总结
c. 观看微视频--独立或合作释疑,动手操作--课上交流互动--练习巩固--自主纠
错--反思总结--拓展探究
d. 课上观看微视频--交流互动--独立或合作释疑,动手操作--自主纠错- --反思总结--拓展探究-练习巩固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10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不属于初中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对"翻转课堂”的支持的是( )
选择一项:
a. 提供一个针对不同学生需要进行灵活沟通的平台。
b.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c. 积极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
d. 倡导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11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不属于"翻转课堂”"生本课堂”"高效课堂”异中之同的是( )
选择一项:
a. 教学组织上都是先学后教;课堂价值观一致。
b. 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c. 教师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都在从怎样"教教材”向怎样"用教材”转变。
d. 增加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课堂更温暖。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12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课堂核心问题要具备"三力”,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选择一项:
a. 在课堂活动方面让学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
b. 吸引学生参与的牵引力
c. 学生的创造力
d. 在教学过程方面形成一个个教学板块的支撑力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