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物防治的历史和发展
大学 考研 笔记 教案 《害虫生物防治》教案
要求
掌握天敌引进的程序,限制引进成功的因素,熟练掌握重要天敌的大量繁殖方法。
重点
难点
天敌引进的程序、限制引进成功的因素,赤眼蜂大量繁殖方法。
主要内容:
(一)、天敌引进的程序:
有害生物和寄主植物→国外调查→检疫接受
生物地理学天敌名录天敌寻找↓↓
↑研究实验大量掊养
↓↓
否则继续←移殖后估价←定殖散布←野外移植
重点
难点
相关寄生的类别概念,寻找寄主的过程及重要的生活习性。
主要内容:
一、寄生性天敌昆虫:
寄生性天敌昆虫特性
二、昆虫的寄生有多种方式,有许多术语描述。
(一)、寄生时间长短
(二)、寄生现象:
什么是单期寄生虫、跨期寄生、外寄生、内寄生虫、独寄生、共寄生、完寄生、过寄生、原寄生、重寄生、单主寄生、寡主寄生、多主寄生?
主要内容:
五、寄生蜂类:
(一)、寄生蜂成虫外部特征;(二)、寄生蜂寻找寄主过程:(三)、寄生蜂成虫取食生活习性
六、寄生蝇类:双翅目
1、家蝇卵类型(1)微卵型(2)大卵型(3)膜卵型(4)柄卵型
2、家蝇寄生方式8种类型(P87)
3、家蝇进入寄主的两个途径
课
目
第三章捕食性天敌
第 四章天敌昆虫的引进繁殖与释放
了解生物学防治的发展史和定义,掌握生防的基础理论,熟练掌握生物防治的原则、基本途径和方法。
重点
难点
生物防治的原则、途径和方法;生物防治的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发展历史
1、生物防治概念
生物防治是一门研究利用天敌控制植物病害虫害和农田杂草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或称之为寄生物、捕食者、病原微生物和侵袭杂草的植食性种的管理。研究利用害虫天敌,控制害虫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叫害虫的生物防治。生物防治的重要性
有害生物防治的历史和现状
2005年
2006年
1. 艺康(禄港);
1、 艺康(禄港);
2. 深圳市捷立克卫生服务有限公司;
2、 广东惠利民鼠虫防治工程有限公司;
3. 杭州安欣除虫服务有限公司;
3、 深圳市捷立克卫生服务有限公司;
4. 光华贝斯特(上海)环境卫生有限公司; 4、 杭州安欣除虫服务有限公司;
5. 深圳市万厦环境服务有限公司;
网络资源
• NPMA, 美国害虫管理协会
BPCA, 英国害虫控制协会
CPCA,中国鼠害及卫生虫害防制协会
• Icama,中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zwgk/nydj.htm
全球市场
(家庭与商业市场)
价值约 $ 90亿
家庭市场 $42亿 (47%)
商业市场$48亿 (53%)
For Forum ONLY 艺康版权所有,仅限食品伙伴网内交流
全球商业市场
价值约 $48 亿
拉美 $6亿
亚太区 $12亿
北美 $17亿
欧洲$13亿
For Forum ONLY 艺康版权所有,仅限食品伙伴网内交流
10.广东惠利民鼠虫防治工程有限公司。 10、云南威迪公司。
For Forum ONLY 艺康版权所有,仅限食品伙伴网内交流
技术发展前沿
F美or F国ood:Matee.n-est tFaorutm实ON时LY 艺信康版息权所沟有,通仅限系食品统伙伴(网内2交0流01)
For Forum ONLY 艺康版权所有,仅限食品伙伴网内交流
日本 :(1994)
气动传送管 真空捕获孔
红外侦测器
急冻器
For Forum ONLY 艺康版权所有,仅限食品伙伴网内交流
IPM(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5)IPC 和IPM含义的比较
害虫综合防治(IPC)
是一种有害生物的管理系统,
害虫综合治理 (IPM)
是决议支持系统,根据生产
按照种群动态及与之相联系的环境 者,社会及环境利益和影响的
关系,应用所有适当的技术和方法,效益分析,单一或联合地选择 尽可能相互协调,使种群数量保持 和使用害虫防治策略,协调成
因素密切相关,是决定选用何种取样方法的基础。只有采用 正确的取样方法调查昆虫种群,才能获得较准确的结果。
(1)随机分布 昆虫在田间呈较均匀、稀疏的分布状态。如玉米螟卵块 的田间分布即属此类。多用五点取样、对角线或平行线取样 法。
经济允许水平的害虫种类,依此为标准进行分类。确定关键
性害虫等。
(二)研究关键害虫与作物、天敌及其它环境因素之间的关 系,明确害虫种群数量变动规律及防治适期 (三)研究关键害虫种群数量与作物损失的关系,确定关键 害虫种类的经济阈值
(四)加强动态监控措施。
IPM的实质就是对害虫实行监控,只有通过动态监控, 才能了解关键性种类的种群数量水平、发展趋势和影响因子, 决定有无防治的必要。
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
为治理战略”。
相同点:概念的实质是一样的,都包含了 A:生态学观点 B:经济学观点 C:环境保护学观点
IPC 和IPM含义的区别:
第一:从英文上区别IPC和IPM
防治 控制 管理 经营
方法 措施
过程
第二:从害虫防治实践方面区别 棉铃虫综合防治(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戴小枫和郭予元)
第一节 害虫综合治理概念及特点
一、概念的提出 (1)起源
在20世纪初,在IPM一词创造以前,用于保护作物免受害 虫破坏的IPM基本策略已被应用,但没有明确定义。
病虫害防治中的生物防治方法
通过设置巢穴、食物等方式,吸引鸟类到农田中,利用鸟类控制害虫。
03
生物防治的优缺点
优点
环保安全
持久有效
生物防治方法利用天敌、微生物或天然产 物等自然资源,相比化学农药更加环保安 全,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生物防治方法通过调整生态系统结构,利 用天敌和微生物的特性和功能,能够长期 控制病虫害,减少反复施药的次数。
02
生物防治的主要方法
以虫治虫
天敌昆虫的利用
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的数量,如瓢虫、草蛉等。
人工繁殖天敌昆虫
通过人工繁殖技术,大量繁殖天敌昆虫,释放到田间,控制害虫。
以菌治虫
细菌制剂
利用病原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防治害 虫,如苏云金芽孢杆菌。
真菌制剂
利用病原真菌防治害虫,如白僵菌。
以鸟治虫
鸟类
利用鸟类捕食害虫,如燕子、麻雀等。
生物防治的重要性
1 2
保护生态环境
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
保障农业安全生产
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降低农作物损失 。
3
促进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农业的绿色发展和生态平衡。
生物防治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早在古代,人们就利用天敌和生物农 药来防治病虫害。
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防治技术 不断创新和完善,越来越多的有益生 物和代谢产物被发现和应用。
生物防治方法的效果受环境 因素影响较大,如温度、湿 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的变化 可能影响生物防治的效果。
技术要求高
生物防治方法的实施需要较 高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水平, 对操作者的技能和经验要求 较高。
成本较高
相比化学农药,生物防治方 法的成本通常较高,可能增 加防治成本和农民的经济负 担。04Leabharlann 生物防治的应用前景与展 望
害虫生物防治1
农药残留影响正常的贸易:
(台視新聞,2006/11/2)
农药残留影响正常的贸易:
海南豇豆在武汉连续3次检出高毒农药残留
2010年02月22日14:35
南海网
南海网2月22日消息 (南海网记者杨振东):2010年1月份以 来,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对海南省豇豆连续3次检出 高毒农药水胺硫磷残留,为此,武汉市农业局规定从2月7日 起停止销售来自海南省的豇豆3个月。对此,海南省农业厅 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并向全省各市县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切 实做好豇豆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确保豇豆质量。
第二节 害虫生物防治的意义
挥发 光化学降解 植物吸收 农药
化学降解
土壤胶体吸附
土壤中移动
在微生物作用下降解
施入农田的农药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的转化
大气 湿沉降 飘 浮 施用 农药 农作物 吸收 残留 地表水 农产品 食用 吸收 水生物
吸入 食用 饮用 人 体
饲料
食用 土壤 渗入 地下水 饮用水 畜 禽
有害生物
简化为:利用天敌控制有害生物的一门科学。
第一节 害虫生物防治的定义和内容
2. 害虫生物防治 传统上:利用害虫天敌控制害虫(害螨)的 理论和实践的科学。 扩展后: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天然(无毒) 产物控制害虫的科学。
广义:利用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激素或 提取物)控制有害物种群的发生、繁殖 或减轻其为害的方法。 狭义:一般指利用有害生物天敌来消灭 有害生物。包括以虫治虫、以微生物治 虫、以鸟治虫、以其他动物或植物治虫 等。
食物(吃蔬菜时)中毒频频发生:
食物(吃蔬菜时)中毒。仅1994年我国发生因农药引 起食物中毒210起,中毒人数416人,死亡32人。
浅议生物防治的应用及发展
浅议生物防治的应用及发展作者:姚阳来源:《武汉科技报·科教论坛》2013年第11期【摘要】生物防治包括以虫治虫和以菌治虫。
其主要措施是保护和利用自然界害虫的天敌、繁殖优势天敌、发展性激素防治虫害等。
是人类依靠科技进步同病虫草害做斗争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菌治虫是80年代新兴的生物防治技术。
【关键词】生物;防治;植物一、引言生物防治是利用昆虫的病原微生物杀死害虫。
这类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物等,对人畜均无影响,使用的时候比较安全,无残留毒性,害虫对细菌也无法产生抗药性,因此,微生物农药的杀虫效果在所有防治技术中名列前茅。
二、腊状芽孢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蜡样芽孢杆菌0-9是由本实验室分离保存的小麦内生细菌,该细菌对小麦纹枯病有很强的生物防治作用。
竞争作用是内生芽孢杆菌在寄主体内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主要通过内生菌与病原菌相互竞争位点来夺取营养物质,从而抑制植物病害的发生。
竞争作用与施用剂量、时间、定殖能力及种群建立状况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芽孢杆菌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和方式与病原菌基本相似,进入寄主体内以后,芽孢杆菌会优先占据病原菌的入侵点,与病原菌争夺营养,可有效降低该病原菌及其毒素的积累。
拮抗作用是指内生菌通过同化作用产生抗菌物质抑制病原菌生长或直接杀死病原菌。
芽孢杆菌能够分泌多种抗真菌和细菌作用的拮抗物质,它们对病原菌具有直接的抑制作用。
刘建国等。
研究发现B. cereus S1 能产生新型抗真菌环状多肽APS,抑菌实验表明,此多肽有广泛的抗菌谱且抑菌持久,对病原真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的生长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关于抑菌机制各国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待深入研究。
感染很多内生菌进入植物体内后,寄主植物都会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作用。
研究发现,内生芽孢杆菌能产生或诱导植物产生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ZR4)等,这些生长激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唐文华等(1992)曾对7株蜡样芽孢杆菌增产菌的发酵液进行了植物生长激素类物质的高压液相色谱分析,结果发现吲哚乙酸、玉米素和赤霉素在所有菌株中普遍存在,吲哚乙酸的含量较高且稳定,说明增产菌所产生的植物激素是其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6 生物防治
(二)全部种群管理 (total population management,TPM) 意大利的Knippling提出,其哲学基础是消灭哲学。化 学防治对控制高密度种群最有效,而不育技术是以低密度 种群下最为有效。二者结合可彻底消灭害虫。 昆虫学家张宗炳(1988)曾比较IPM和TPM:5点 ⒈TPM主要针对卫生害虫,也针对少数危害严重的大害虫, 如光肩星天牛,杨干象。对多数农林害虫实行IPM。 ⒉对化学防治的态度。都反对单纯使用化学农药,TPM主 张化学防治为主先行压低虫口,辅以不育技术;IPM则考 虑尽量避免使用化学防治。
确定检疫对象的原则:是否有人为传带的可能;本地 区是否有该虫的分布,或具备适于该虫分布的自然条件; 危险性害虫的危害性质及防治的简易程度;根据国家或有 关地区的规定。 凡危害严重,防治不易,主要由人为传播的国外危险 性森林害虫应列为对外检疫对象。如欧洲榆大小蠹、欧洲 榆小小蠹、美国榆小蠹。凡已传入国内的对外检疫对象或 国内原有的危险性害虫,当其在国内的发生地还非常有限 时应列为对内检疫对象。
(一)害虫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
Stern等于1959年最早提出害虫综合防治 (integrated pest control,IPC),1972年将IPC改为 IPM。 定义:在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指导下,以营林 技术措施为基础,充分利用生物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的客观规律,因地因时制宜,合理使用生物的、物理的、 机械的、化学的防治方法,坚持安全、经济、有效、简 易的原则,把害虫数量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以达到保 护人畜健康、增加生产的目的(马世骏,1979年)。
此阶段强调害虫的生物学、生态学习性的研究。
二、化学防治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中期。 1946年开始大面积使用DDT,相继六六六、氯丹、 毒杀芬等一系列高效、持久的有机氯杀虫剂在害虫防治 上发挥巨大作用。62年美国生物学家Carson出版《寂 静的春天》,“农药合并症”。虫害损失并未因大量使 用农药而下降。 三、害虫综合管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 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很多害虫防治的新策略,主 要包括害虫综合管理、全部种群管理、大面积种群管理 等。
第三节 生物防治的历史和发展
剂完成中试并转让给工厂;
上述标准化生物防治制剂在大面积上示范、推广和用 取得了显著效果。
3.其他有益生物
农田青蛙、蟾蜍、食虫鸟类、蝙蝠、蜥蜴和蜘蛛,家禽、螨类、线虫等都能大 量捕食害虫。
2009年常光辉:
通过人工饲养草地逍遥蛛幼蛛,
散布到田问和森林中去,草地逍遥 蛛可捕食鳞翅目幼虫、蚂蚁、盲蝽
体病毒),茶尺蠖NPV(核型多角体病毒),
油桐尺蠖NPV,茶毛虫NPV,云尺蠖 NPV.扁刺蛾NPV等9种昆虫病毒制剂
已进行了研制,并在川、闽、浙、鄂、
湘、黔、桂、赣等省约3万公顷茶园中。
其他:
(1)研制出92-8型棉铃虫复合病毒杀虫剂; (2)固、液两相生产卵孢白僵菌剂进入工厂小试; (3)高含量Bt粉剂己商品化生产,高含量Bt Ken-Ag 粉(苏云金杆菌肯尼亚亚种 )
贵州、浙江等省试验用红点唇瓢虫防治长白蚧和椰圆蚧具有“三强” (繁殖力强,适应性强,捕食能力强 )的特点,是茶园中害虫的主要天敌。
2.昆虫病原微生物的利用 细菌:如Bt; 真菌:如虫霉、白僵菌、绿僵菌等; 病毒:如核形多角病毒; 其他:线虫、立克次体类等。
真菌:真菌是通过昆虫体壁进入虫体的,也可通过消化道侵染。当真 菌孢子或菌丝接触虫体后,一般在体壁上发芽而穿入体内,在体内发 生很多菌丝,贯穿入各个组织而引起昆虫死亡。当虫体感染真菌后, 常出现食欲减退,身体萎靡,皮肤失常等现象,死于真菌病的昆虫, 其身体往往坚硬,体表有白色、绿色、黄色等不同色泽的霉状物,故 有“硬化病”之称。目前生产上应用常用的病原真菌有球孢白僵菌等 (属半知菌类),可防治玉米螟、松毛虫等200多种害虫。它的分升 孢子寿命很长,可以制成干粉长期保存,便于工业化生产和田间使用。
我国有害生物治理简史
【专题报告】我国有害生物治理简史汪诚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北京,102206)生物种类繁多,在自然界中,本来无所谓好坏;但若从以人为本的立场出发,则可按其对人的益害划分,或有益,或有害,或无益无害,或害益相当。
真正被视为有害者仅占其中很少比例。
归结起来,生物对人造成的危害,可分为两大类:其一是竞相利用自然界的资源,给人造成物质损失;其二是生物的繁育与活动影响了人类的健康以致生命。
当然,造成危害需要一定的条件,是相对的。
从理论上说,有害生物范围极广,诸凡动物、植物、微生物等都有。
随着科学发展,学科和领域越分越细,许多有害生物发展成独立的分支,超越了通常认为的“有害生物”范畴。
例如,医学病毒学通常已不与“有害生物”产生联想。
直接以“有害生物”名义出现的物种只占很小部分,其涵盖范围不仅各国不同,各部门间也有差异。
从我国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来看,较有权威的涵盖面似乎可以“四害”,即:蚊、蝇、鼠、雀出发,以后变为:蚊、蝇、鼠、蟑螂、臭虫,再扩展范围,将蜱、螨、蚤、虱等以致蚂蚁、红火蚁等包括进去,和pest的含义逐渐接近。
本文将按此理解与回顾。
1 历史记载1.1传播疾病相关记载很多。
《黄帝内经》叙述:“恶核者内里忽有核,累累如梅李,不即治,毒入腹,烦闷恶寒,即杀人。
”所述为腺鼠疫。
东汉时期的《论衡》中有:“虫堕器,酒不饮;鼠践筐,饭损不食。
”提出了预防虫媒和鼠传疾病的办法。
《医论》中有:“夜饮藏食于器中,覆之不密,鼠欲食不可得,环器而走,泪堕器中得黄疾。
”《本草纲目》也有,鼠涎“有毒,坠落食中,食之令人生鼠瘘,或发黄如金”,所述都有钩端螺旋体病的特点。
在《鼠死行》中,更形象地描述了鼠疫流行的惨状:“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
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
”同样,国外有关记载也可追溯到公元以前,如《圣经》中所述的流行病就是鼠疫。
1.2危害农业有关记载甚多,影响最广的代表作为《诗经·魏风》,内有:“硕鼠硕鼠,勿食我黍,……勿食我麦,……勿食我苗”,以硕鼠比喻贪官,反映先恨硕鼠祸农。
1 生物防治概论
• 林木害虫生物防治
• 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代谢产物控制林木害 虫的科学 • 本课程侧重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控 制害虫。
第二节 生物防治的研究内容
一、生物防治的内容
生物防治的研究内容归纳起来包括: 1、天敌昆虫的利用:包括寄生性、捕食性昆虫与螨类,一般 称“以虫治虫”。(主要种类?) 2、微生物防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线虫、原生动物、 类菌原体等。已发展成为独立分枝学科“昆虫病理学”(insect
最早的生物防治
• 三千年前的《诗经》记载,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记述胡 蜂科昆虫捕食蛾蝶幼虫的现象。 • 公元304年(晋代)《南方草木状》记载“交趾人以席贮 蚁于市者,其巢如薄絮,囊皆连枝叶,蚁在其中,并巢同
卖。蚁赤黄色,大于常蚁,南方柑桔若无此蚁,则其实皆 为群蠹所伤,无复一完者矣”。说明1700年前我国就利用 黄猄蚁(Oecophylla smaragdina)来防治柑桔害虫,这是 世界上“以虫治虫”的最早例证。
桑尺蠖Phthonandria atrilineata 微红梢斑螟(松梢螟)Dioryctria rubella 桑毛虫Euproctis santhocampa 槐小卷蛾Cydia trarias 金钱松小卷蛾Celypha pseudolexicola 茶黄毒蛾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靖远松叶蜂Diprion jingyuanensis
因地、因时制宜、合理利用化学、生物、物理的方法,以及其他有效 的手段,把害虫控制在不足危害的水平。
• 特点是:(1)从整体出发,考虑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
相互关系,为此,综合防治要以生态学研究为基础;把综合防治提高 到以生态系统为单位进行综合管理; (2)摒弃一旦有有害生物存在,
害虫生物防控发展历程及其研究进展
Special Planning绿色防治害虫生物防控发展历程及其研究进展刘玉升(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山东泰安 271018)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是一门研究利用天敌控制植物病害、虫害和农田杂草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害虫生物防控(传统称谓生物防治)则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产物防控害虫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害虫生物防控研究的内容,包括害虫生物防控的基本理论,害虫天敌的主要类群,害虫天敌资源调查评价方法,天敌标本采集、制作与保存方法,农业害虫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和病原微生物输引、保护利用的原理和方法[2]。
自中国确立生态文明建设、农业绿色发展方向以来,对于害虫生物防控的需求日渐加大,仅仅停留在对于自然天敌因素的输引、保护利用水平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昆虫生产学和天敌昆虫繁育和应用领域得到快速发展[5-6]。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害虫生物防控领域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
害虫防控新技术不断发展,如利用昆虫不育性(辐射不育、化学不育、遗传不育等)及昆虫内外激素、RNAi 和植物抗性(抗虫性)等在害虫防控领域的进展,从而扩大了害虫生物防控的范畴。
所以,害虫生物防控分为狭义的害虫生物防控和广义的害虫生物防控。
狭义的害虫生物防控,又称为传统的害虫生物防控,是直接利用天敌控制害虫的技术[3]。
广义的害虫生物防控,与相关学科交叉渗透,又可理解为“大”生物防控,如将传统农业防治的植物抗虫性、耐虫性、补偿性等利用列入生物防控范畴,并且成为生态植物保护学的主体内容[4]。
DOI: 10.16815/ki.11-5436/s.2020.01.004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世界害虫生物防治发展史世界害虫生物防治发展史可以分为3个阶段:早期生物防治时代,即生物防治的萌芽时期(公元304~1887年);中期生物防治时代,其中包括经典生物防治时期(1888~1939年)和化学防治时期(1939~1962年);现代生物防治时代,其中包括综合防治时代(1962~1992年)和可持续控制时代(1992年至今)[2]。
害虫生物防控发展历程及其研究进展
害虫生物防控发展历程及其研究进展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害虫的防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长期以来,人们主要依赖化学农药来控制害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化学农药带来的诸多问题逐渐凸显,如环境污染、害虫抗药性增强以及对非目标生物的危害等。
因此,寻找更加环保、可持续的害虫防治方法成为当务之急,害虫生物防控应运而生,并在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害虫生物防控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观察到自然界中存在着一些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尝试利用这些关系来控制害虫。
例如,我国古代就有利用黄猄蚁防治柑橘害虫的记载。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害虫生物防控研究始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当时,科学家们开始对害虫的天敌进行系统的观察和研究,试图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和控害机制。
20 世纪中叶,随着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害虫生物防控的研究曾一度受到冷落。
但由于化学农药带来的问题日益严重,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害虫生物防控重新受到关注,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一时期,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害虫天敌的引进和释放、生物农药的研发以及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进行害虫监测和防治等。
在害虫天敌的引进和释放方面,科学家们通过对害虫原产地的调查,筛选出有效的天敌种类,并将其引入到害虫发生地区。
例如,美国从澳大利亚引进澳洲瓢虫成功控制了柑橘吹绵蚧的危害;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丽蚜小蜂来防治温室白粉虱,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然而,天敌引进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引进的天敌可能会成为新的入侵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因此,在进行天敌引进时,需要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和监测。
生物农药的研发是害虫生物防控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微生物、植物或动物等天然产物制成的农药。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
常见的生物农药包括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绿僵菌等微生物农药,以及印楝素、鱼藤酮等植物源农药。
这些生物农药在防治害虫的同时,对环境和非目标生物的影响较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病虫害的生物学防治
真菌
利用真菌如白僵菌防治害 虫。
利用昆虫激素和性引诱剂
昆虫激素
利用昆虫激素干扰害虫的交配行 为,减少繁殖数量。
性引诱剂
利用性引诱剂吸引异性害虫,干 扰其交配行为,降低繁殖率。
利用植物源农药
植物毒素
利用某些植物中含有的毒素来防治害虫。
植物精油
利用植物精油对害虫进行驱避或毒杀。
03 常见病虫害的生 物防治
VS
详细描述
蝗虫是破坏性极强的害虫,它们会大量啃 食植物叶片和茎秆。为了防治蝗虫,可以 引入蝗虫的天敌,如鸟类、蛇类等,这些 天敌能够捕食蝗虫。此外,使用生物农药 ,如蝗虫微孢子、蝗虫病毒等,也能够杀 死蝗虫或抑制其繁殖。
蚧壳虫的生物防治
总结词
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防治蚧壳虫
详细描述
蚧壳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们会附着在植 物表面,吸取植物汁液。为了防治蚧壳虫, 可以引入蚧壳虫的天敌,如红点唇瓢虫、异 色瓢虫等,这些天敌能够捕食蚧壳虫。此外 ,使用生物农药,如苦参碱、烟碱等,也能 够杀死蚧壳虫或抑制其繁殖。
特点
以自然界中存在的天敌昆虫、病原微 生物等有益生物为资源,通过人工大 量繁殖,再释放到田间,达到以虫治 虫、以菌治虫、以菌治病害的目的。
生物学防治的重要性
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 污染,保护生态平衡。
利用自然界的生物资源进行防治,有 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农产品质量
生物防治的挑战
天敌资源有限
自然界中可用于防治病虫害的 天敌资源有限,且不同地区、 不同病虫害所需的生物防治天
敌可能不同。
生态平衡问题
引入外来天敌可能会对当地生 态系统造成影响,打破原有的 生态平衡。
我国病虫害防治策略的发展过程
我国病虫害防治策略的发展过程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十分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不断探索和发展新的防治策略和技术手段。
本文将从我国病虫害防治策略的发展历程、当前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发展历程1.传统防治方法在早期,我国农业生产所采用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主要是传统防治方法,包括化学农药喷洒、人工捕杀等。
这些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虫害,但也存在着环境污染、药害残留等问题,且长期使用还容易导致病虫害对农药产生抗性,使得防治效果逐渐减弱。
2.生物防治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开始意识到传统化学农药的局限性,于是开始研发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天敌、天敌真菌、病毒及其他来源的生物制剂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不但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还能够避免环境污染和药害残留等问题,因此备受农业专家和农民的重视。
3.综合防治方法随着病虫害防治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完善,我国逐渐形成了以综合防治方法为主的病虫害防治策略。
综合防治方法不仅包括生物防治技术,还包括了生态防治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等多种手段,以期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二、当前面临的挑战尽管我国在病虫害防治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虫害抗药性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导致病虫害的抗药性逐渐增强,使得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逐渐减弱。
这需要我们不断研发新的农药,并且加强对农药的使用管理。
2.环境污染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容易导致病虫害的抗药性,还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3.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虽然生物防治技术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加强对其研发和应用的支持,以提高其在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
三、未来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应对当前面临的挑战,我国病虫害防治技术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生态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生态防治技术是指采用植物抗病虫、土壤改良、种植结构调整等手段,通过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从而实现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
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案例二: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林业害虫
总结词
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林业害虫是一种环 保、可持续的方法,能够引起害虫流行 病,降低其种群密度。
VS
详细描述
一些病原微生物能够侵入害虫体内,引起 害虫疾病和死亡。例如,白僵菌和绿僵菌 等真菌能够感染蝗虫和蛴螬等林业害虫, 造成其大量死亡。此外,一些病毒如颗粒 体病毒和核型多角体病毒等也能够感染多 种林业害虫。
研究生物防治制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存 活、繁殖和扩散能力,提高其环境适应性 。
探索生物防治与生态系统的相互 作用
深入研究生物防治措施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寻找既能有效控制病虫害又不破坏生态 平衡的解决方案。
发展新型生物防治技术
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集成与应用
结合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 研发新型的生物防治方法和制剂。
生物防治方法
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寄生性 植物等生物制剂防治,如寄生蜂、病 原菌、病毒等。
园艺病虫害
园艺病虫害
是指对蔬菜、水果、花卉等园艺作物造成危害的各种病虫害,如番茄晚疫病、苹果蠹蛾 、蚜虫等。
生物防治方法
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农用抗生素等生物制剂防治,如寄生蜂、病原菌、农用抗 生素等。
生物防治措施可能会对非目标 生物种群产生不利影响,破坏 生态平衡。例如,释放天敌昆 虫可能会捕食其他非目标昆虫 ,导致生态系统中物种数量的 变化。
生物防治制剂在环境中的存活 、繁殖和扩散能力可能会受到 限制,特别是在气候变化、土 壤类型多样性以及农作物轮作 等环境条件下。
生物防治效果的持久性是另一 个挑战。许多生物防治措施在 短期内可能有效,但长期效果 可能不显著或无法持续。
详细描述
病原微生物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手段。一些病原微生物可 以感染害虫,导致害虫死亡或繁殖力下降。例如,利用病原 细菌或病毒来控制某些害虫的数量。
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天然生物体制或人工培育的有益生物制剂和其他生物农药,对农业、园林病虫害等进行控制、预防和治疗的一种生态友好型技术。
随着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食品安全的要求,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研究进展生物防治技术最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主要以微生物制剂和寄生性生物制剂为主。
随着人们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应用,生物防治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现在,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微生物和寄生性生物,还包括了植物提取物、昆虫素、细胞因子等多个领域。
在微生物制剂方面,研究人员发现了很多新的微生物菌株,如福氏菌、371菌等。
这些菌株具有拮抗、生物醫治、生长促进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可以对农业作物的多种病虫害进行控制。
在寄生性生物制剂方面,已经成功应用的有流感孢菌、貌似植绥螨和涟丰昆虫等。
这些生物控制剂能够在极为复杂的森林和绿地生态系统中发挥出有效的作用。
目前,生物防治技术已不仅是直接阻止病害蔓延,还包括了对病虫害生态有害因素的生物防治。
二、应用前景生物防治技术具有很多优势,如生态环保、安全、长效、广谱性等。
其主要应用于农业、园林、林业等领域,但实际上,这些优势可以遍及整个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于农业而言,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无疑会有利于实现农产品的安全、高效生产。
首先,它是非化学的,不存在残留问题,可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性。
其次,它具有短期和长期的控制效果,可以有效地预防病虫害,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
因此,从环保、安全和经济角度来看,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前景巨大。
同时,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也可以促进生态学的发展。
如某些种植物提取物,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提供环境改善的功能,成为一个可持续的生态系统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涉及到人类健康方面。
随着生物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也不断发掘新的利用价值。
例如,某些生物控制剂具有很好的免疫调节和提高免疫力的功能,因此,可以应用到医疗领域。
2019年整理第三节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及方法
一、综合治理的含义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 优点和局限性,单靠其中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 达到防治目的,有时还会引起其他的一些不良 反应。
196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召开的“有害生 物综合治理”会议上,提出IPM的定义为:综 合治理是一种有害生物的管理系统,依据有害 生物的种群动态及与之相关的环境关系,尽可 能协调地运用一切适当的技术及方法,将有害 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害允许水平之下。
(四)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 防治病虫的目的是为 了控制病虫的为害,使其为害程度低到不足以造 成经济损失。因而经济允许水平(经济阀值)是 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概念。
人们必须研究病虫的数量发展到何种程度,才采 取防治措施,以阻止病虫达到造成经济损失的程 度,这就是防治指标。病虫为害程度低于防治指 标,可不防治;否则,必须掌握有利时机,及时 防治。
损失,且传入后难以防治的; 三是能随植物及其产品、包装材料等远距离传
播,尤其是能随种子,苗木人为传播的危险性 病、虫、杂草。
(二)植物检疫检验的方法
1. 直接检验 随种子、苗木或其他植物产品运输传播的病、 虫、杂草,如有明显的症状或容易辨认的形态特征,用直接 检验法。
2. 过筛检验 在虫体、虫瘿、菌核、菌瘿、杂草种子与作物 种子或其他粮谷类产品混杂的情况下,多采用这种检验法。
可分为田间鉴定和室内鉴定。田间鉴定指在害 虫常发地区,将供试材料播于田间,让自然害 虫侵袭,从而对大量品种进行抗虫性筛选。
优点不需要额外投资,一般可结合耕作、栽培管 理等农业操作措施进行,能达到经济、安全、有 效的目的,是其他防治方法的基础。
生物防治绪论.ppt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引言 生物防治定义 生物防治的范畴
生物防治的原则和方法 生物防治的进展及展望
第一节 引言
• 由于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一些害 虫已经产生很强的抗药性,许多“有害 生物”的天敌又大量被杀灭,致使一些 “有害生物”十分猖獗。许多种化学农 药严重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并通过 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群健康。
•
•
此外还有,利用基因控制技术,即通过对
相关基因的调控,使病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从而使其不产生或降低致病作用,或将一些抗
性基因导入农作物中,使作物产生抗虫性和抗
病性;
•
利用不同植物之间相克的特性,可以采用
套种某些植物的方法来防治一些杂草,如套种
高粱能抑制马齿大须芒草、垂穗草、柳枝稷等
野草的生长;套种芝麻,可抑制禾木科杂草的
6.我国在研究和应用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上最突 出的事例是利用苏云金杆菌。我国已发现有5 个以上血清型的苏云金杆菌菌株,其中有4个 新变种。
7.农用抗生素方面,最重要的例子是研制成功井 冈霉素。用井冈霉素在南方稻区防治水稻纹枯 病的面积达4000万亩,防治效果达80%以上。
• 许多国家对苏云金杆菌、多角体病毒、植 绥螨和赤眼蜂等都已投入了工厂化生产。
• 另一类具刺吸口器,吸食其猎物的体 液(例如食虫蝽[食虫蝽科]、草脉蛉幼虫[草 脉岭科]、食蚜虻幼虫[食蚜虻科])。
• 刺吸口器通常放出很毒的毒素,使猎物 不能行动。
• 澳洲瓢虫(吹绵蚧)、捕食螨(螨)
• 二、寄生昆虫 • 寄生于其他昆虫的昆虫通称为寄生
昆虫(parasitoid) • 大多出现在膜翅目、双翅目。
病虫害的生物防治菌种研发
VS
食品安全评估
对生物防治菌种产生的代谢产物进行安全 性评价,确保其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无害。
04
生物防治菌种研发的挑战与
前景
生物防治菌种研发的挑战
菌种筛选困难
自然界中存在大量微生物 ,筛选具有病虫害防治功 能的菌种需要大量时间和 精力。
作用机制不明确
生物防治菌的作用机制往 往比较复杂,难以明确阐 明,这给菌种研发带来很 大挑战。
环境适应性差
一些生物防治菌在环境适 应性方面存在问题,难以 在广泛的农田环境中存活 并发挥防治作用。
生物防治菌种研发的前景
环保优势
生物防治具有绿色环保的优势,符合当前全球对 环境保护的重视。
作用机制明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防治菌的作用机制将 越来越明确,有助于提高防治效果。
应用范围广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病虫害,生物防治菌 种有望发挥重要作用。
病虫害的生物防治菌 种研发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6
• 生物防治菌种研发概述 • 生物防治菌种的种类与特性 • 生物防治菌种的研发流程 • 生物防治菌种研发的挑战与前景 • 案例分析
目录
01
生物防治菌种研发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生物防治菌种是指利用有益微生 物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方法。
重要性
诱变育种
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诱变剂处理菌种,诱发基因突变,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株。
菌种生产工艺开发
要点一
培养基优化
根据菌种的营养需求,优化培养基配方,提高菌种生长速 度和产量。
要点二
发酵工艺
研究适合菌种生长的发酵工艺条件,如温度、湿度、pH值 等,实现大规模生产。
菌种安全性评价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2.2.2 农用抗生素的定义与分类 2.2.2农用抗生素
定义:由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 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这些物质具有抑制某些危害 农作物的有害生物的作用。 按防治对象分类:杀虫农用抗生素、杀菌农用抗生 素、除草农用抗生素、植物生长调节农用抗生素等。 它们是当今世界农药发展的热点。 注:早期是将医用抗菌素如链霉素、土霉素和氯霉素 应用到农业防治中,由于它对作物产生药害及抗药性 等问题,现应用很少。另外,新开发的抗生素,不只 是防治菌类也有害虫和杂草,故现在统称为农用抗生 素。
第一章:起源与发展
第一章 生物农药的起源与发展
农药与生物农药的定义
生物农药的发展沿革
生物农药的范畴
2013-8-22 횲늡짺럀 4
1.1 农药与生物农药的定义
农药(Pesticide)—用于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
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 等)的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物农药—指来自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等具有农药
2013-8-22 횲늡짺럀 15
2.青虫菌(B.t.Var Galleria),又称蜡螟菌三号、
Ento-bacterin。为是由苏云金杆菌蜡螟杆菌变种经发酵我国由1961年从 苏联引进。 细菌 青虫菌可防治几十种害虫,尤其对鳞翅目类害虫效果更为明显,但对 吮吸口器害虫无效。能防治蚜虫、玉米螟、棉铃虫、菜青虫、灯蛾、 刺蛾等害虫。它残效期长,但毒杀速度慢,故应提前使用。但对家蚕 毒性较高,务须注意。
品种 球形芽孢杆菌 Pasieuria penetrans 双素杆菌
国家 法国 日本 美国
防治对象 双翅目害虫 根癌线虫
俄罗斯 蚜虫和红蜘蛛 美国 与B.t相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病毒),茶尺蠖NPV(核型多角体病毒),
油桐尺蠖NPV,茶毛虫NPV,云尺蠖 NPV.扁刺蛾NPV等9种昆虫病毒制剂
已进行了研制,并在川、闽、浙、鄂、
湘、黔、桂、赣等省约3万公顷茶园中。
其他:
(1)研制出92-8型棉铃虫复合病毒杀虫剂; (2)固、液两相生产卵孢白僵菌剂进入工厂小试; (3)高含量Bt粉剂己商品化生产,高含量Bt Ken-Ag 粉(苏云金杆菌肯尼亚亚种 )
象、跳蝉、大豆根潜蝇、大豆蚜虫
和玉米蚜虫等。一头成蛛每天可捕 食大豆蚜虫80~90头,4龄幼蛛可
捕食大豆蚜头30~40头。
2007年马俊龙:
内蒙古大兴安岭乌尔旗汉林业局森防站人工招引食虫鸟类控制 林业有害生物取得较大成功。目前,施业区内共悬挂各类鸟巢箱 1944个,食虫鸟筑巢率最高达45%,控制林业害虫面积1.15万亩。
剂完成中试并转让给工厂;
上述标准化生物防治制剂在大面积上示范、推广和用 取得了显著效果。
3.其他有益生物
农田青蛙、蟾蜍、食虫鸟类、蝙蝠、蜥蜴和蜘蛛,家禽、螨类、线虫等都能大 量捕食害虫。
2009年常光辉:
通过人工饲养草地逍遥蛛幼蛛,
散布到田问和森林中去,草地逍遥 蛛可捕食鳞翅目幼虫、蚂蚁、盲蝽
贵州、浙江等省试验用红点唇瓢虫防治长白蚧和椰圆蚧具有“三强” (繁殖力强,适应性强,捕食能力强 )的特点,是茶园中害虫的主要天敌。
2.昆虫病原微生物的利用 细菌:如Bt; 真菌:如虫霉、白僵菌、绿僵菌等; 病毒:如核形多角病毒; 其他:线虫、立克次体类等。
真菌:真菌是通过昆虫体壁进入虫体的,也可通过消化道侵染。当真 菌孢子或菌丝接触虫体后,一般在体壁上发芽而穿入体内,在体内发 生很多菌丝,贯穿入各个组织而引起昆虫死亡。当虫体感染真菌后, 常出现食欲减退,身体萎靡,皮肤失常等现象,死于真菌病的昆虫, 其身体往往坚硬,体表有白色、绿色、黄色等不同色泽的霉状物,故 有“硬化病”之称。目前生产上应用常用的病原真菌有球孢白僵菌等 (属半知菌类),可防治玉米螟、松毛虫等200多种害虫。它的分升 孢子寿命很长,可以制成干粉长期保存,便于工业化生产和田间使用。
(二)解放初期
帝国主义的封锁,缺乏农药的情况下,采用生物防治方 法
例:应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
(三)1979年之后
政府提出了生物防治的策略,并创刊《昆虫天敌》, 1983年创《生物通讯》,1990年生防面积达2000万 亩。可以利用的天敌类群有以下几方面:
1.天敌昆虫
种类:可分为捕食性和寄生性两类 捕食性天敌昆虫(特点):一生捕食多头猎物才能完成其发育。幼虫和成虫同为捕 食性,甚至捕食同一猎物。一般较快杀死猎物。如蜻蜓、螳螂、瓢甲步行虫等。
寄生性天敌昆虫(特点):一般一生寄生一头寄主就可完成其发育。幼虫和成虫食性不 同。寄主死亡较慢。如寄生蜂(赤眼蜂、姬蜂、茧蜂)和寄生蝇类。
使用最为成熟的 天敌昆虫是赤眼 蜂,可以活体培 养(柞蚕卵、家 蚕卵),制成卵 卡,防治玉米螟 和松毛虫。
2009年吴家全 李军民:
安徽省引进松毛虫赤眼蜂,在小卷叶蛾卵期,连续放蜂4~5批,一般 寄生率在60%~70%,高的达到90%以上。
大山雀、沼泽山雀、柳莺、白眉姬翁等食虫益鸟。
4、其他生防方法
(1)利用植物与昆虫的代谢产物
①植物代谢产物:如生物碱类的印楝素等可以抑制昆虫产卵、
对幼虫有一定的触杀作用。
②昆虫代谢产物:如昆虫产生的性信息素用于诱杀成虫等。
(2)利用不育性防治害虫
①原理:利用多种特异方法破坏昆虫的生殖腺的生理功能,或是 利用昆虫遗传成分的改变,使雄性不产生精子,雌性不排卵, 或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将这些大量不育个体,释放到自然种 群中去交配造成后代不育,在一定的世代中连续这种做法,使 害虫种群数量一再减少,甚至最后导致消灭的目的。 ②方法:辐射不育、化学不育、遗传不育。
2009年吴家全 李军民:
1.以菌治虫 苏云金杆菌(包括杀螟杆 菌、青虫~10亿/毫升)。白僵菌制 剂含孢量1亿~2亿/毫升防治茶尺蠖、 茶小卷叶蛾等鳞翅目害虫的防效较好。
病毒:病毒主要通过带病毒的食物,接触病虫尸体或其排泄物等传播 而感染。得病的虫体早期外表症状不明显,死前 1-2天才可见到表皮变 黑,有黄色发亮斑点的症状,感病中的昆虫食欲减退,行动迟缓,最 后腹足抓紧枝梢,体下垂而死,尸体体壁变薄,流出含有大量病毒的 液体,但无臭味。应用病毒防治害虫的优点较多,如用量小,专一性 强,不会杀死天敌,而且持续时间长。但病毒必须用活体培养,这样 增加了病毒制剂在生产上的困难,因而在应用上受到限制。 以毒(病毒)攻虫在茶树上已发现的昆虫 病毒有58种,其中茶小卷叶蛾GV(颗粒
2009熊昌勇 蒋清先: 用200毫升白僵菌悬剂+0.1%溴氰菊酯,防
治松毛虫能达到60%以上的死亡率,又有接 近30%的白僵率,是目前使用最佳配比,适 用于干旱少水的地区进行地面超低容量喷雾, 具有用药量少、效果好、工效高、成本低等 优点。
细菌:致病的细菌大多是通过消化道侵入体腔而发病,虫体感染细菌后表现为行动 迟缓,食欲减退,死后身体软化,变色,内脏常软化,带粘性且有臭味。如运用最 多的苏云金杆菌(Bt)。
四、中国生物防治的发展史
(一)古代至二战前
中国生物防治实践早在3000年前,《诗经》中记 载“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记载了胡蜂类捕捉蛾类幼 虫的现象,是记述最早的文献,也是世界上发现害虫 天敌最早的国家。
以黄猄蚁治虫 养鸭除虫 广东中山沙田地区,养鸭除虫已有300多年来历史。
第三节 生物防治的历史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