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晚清民族危机的加深 1894-1911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朝鲜问题与中日甲午战争
1、朝鲜问题与中日在朝鲜的争夺
朝中关系 、朝鲜与西方关系 、朝日关
系 清政府加强对朝鲜的控制 ——清政府干 涉朝鲜与欧美建交 1882年朝鲜政变与中日在朝鲜的争夺 1884年朝鲜政变与中日在朝鲜的争夺 东学党起义与中日矛盾的激化
日本在朝鲜侵略权势的上升
战;陆战失利 黄海海战期间 ——海战失利,再次乞求沙俄、 英国调停 不成 东北战争阶段 ——辽东失陷,交叉谈判试探 威海卫战役、山海关前战役失败后 ——起用 李鸿章进行谈判
中日甲午战争
4、中日谈判和《马关条约》
李鸿章出使日本 中日谈判
《马关条约》
①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1876年日朝《江华条Hale Waihona Puke Baidu》------在朝鲜攫取了领
事裁判权、海岸测量权以及开放口岸等权利。 规定朝鲜是自主之邦调拨中朝关系。 1882年日朝《仁川条约》---勒索了55万日 元的赔款,并取得了在汉城驻兵的特权。 1884年中日《天津会议专条》---中日都从 朝鲜撤兵;中日都不担任朝鲜军队的训练官; 以后朝鲜遇有重大事件,两国或一国要派兵的 话要互相知照。
东南互保
英国、刘坤一和张之洞以及上海的官僚、买办、商人
等同意互相合作保障长江流域和平。 《中外互保章程》和《上海城厢内外章程》:上海租 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归各省督抚保护, 互不干涉。 (口头保证,没有签约) 参加区域: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和安徽五省—— 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山东、四川、河南、陕西。 列强。 保护了南方的安定;中国在国家民族意识上仍缺乏整 体感;加深了满汉隔阂,进一步削弱了清朝的统治。
在外交方面,新精英们主张联合英日来抗衡俄
法德,平民是发起了盲目排外的暴力斗争,但 他们的救国活动也未能改变中国进一步被殖民 的命运,帝国主义列强对清政府的政治经济外 交方面的控制加深。为了规避统治危机,清政 府实行了包括外交制度在内的新政改革,但辛 亥革命还是发生。通过本讲的学习,让学生了 解在清末民族危机下的中国的外交努力、抗争、 失败及其原因。
一些西方传教士和外交人员大力鼓吹变法。 维新派的外交主张:联合英美日 列强救助行动:英日没有给予维新派实质性的 支持,但对顽固派争取他们同意干涉变法的行 动,也没有具体的支持和办法。在戊戌政变后, 英日驻华大使是积极救助维新派。
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和梁启超
2 义和团运动与中外关系
中外矛盾与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经济、
政治以及文化矛盾。 义和团盲目排外:义和团不加区别地反 对所有外国人,打击一切中国教徒以及 与洋人、洋货有关系的中国人,仇恨和 破坏一切外来商品和外来科学技术,甚 至还围攻外国使馆 。
义和团战士
八国联军侵华
清政府内部主战与主和之争
主和派认为,八国联军之所以侵华,根源是义
和团的仇外,只要清政府镇压义和团,八国联 军就会退兵,清政府就会转危为安。 以载漪为首的后党集团坚决主战,这派人在思 想上保守落后,在外交上夜郎自大,盲目排外。 他们主张借义和团报复帝国主义,乘机废除光 绪,然后再回头镇压义和团。 西太后是在主战与主和之间摇摆。
中俄联盟的评价
俄国达到了修建和控制西伯利亚铁路的
目的。 俄国并不打算保障中国安全:中俄两国 国家利益是矛盾大于合作;俄国在侵略 中国时常常采取的时讹诈欺骗的手段。 铁路沿线成为俄国的势力范围,其他帝 国主义列强掀起在中国瓜分租借地和势 力范围的狂潮。
2、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
(1)赔款与借款
②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 ③赔偿日本军费二万万两白银; ④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 商口岸,日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⑤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二 、联盟政策的失败、瓜分 中国以及门户开放政策
1、“以夷制夷”联盟政策的失 败
• 俄联合的历史背景 中
清政府走向联俄抗日:甲午战争失败后
(2)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晚清时局图
3、门户开放政策
(1)政策的提出 在东亚和中国的政治经济利益需要
采取武力政策受到限制
1899年海约翰的门户开放通谍
(2)政策的内容
一、对于在中国的所为利益范围或租借地内的
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一概不加干涉。 二、中国现行条约税则适用于所有势力范围 内一切口岸所装卸的货物,不论其属何国籍。 此种税款由中国政府征收。 三、在各自势力范围内任何口岸,对他国入 港船舶所征收的入港费,不得高于对本国船舶 所征收的入港费;在各自势力范围内修建、管 理或经营的铁路,对他国臣民运输的货物,应 与对本国臣民运输同样货物、经过同等距离所 征收的铁路运费相等。
(3)门户开放政策的情况与意义
列强态度各不相同。 美国对华政策进入新阶段:独立的对华
政策;美国对华政策的基石 在列强侵华活动中的地位也有了显著的 提高。 门户开放政策不断得到补充和重新解释。
三 民族意识觉醒与戊戌变法 和义和团运动
1 戊戌变法与中外关系
列强对待中国改革的态度:英美对此表示支持,
2、 晚清商约外交
[复习参考题]
1、 谈谈中日在朝鲜问题上的矛盾。 2、
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的对日政策是怎样的? 《马关条约》对中国和东亚的外交环境有何影 响? 3、 谈谈19世纪后期的中俄关系及其变化。 4、 义和团运动期间,中国各种势力有什么样 的对外政策?如何评价? 5、 谈谈列强对中国东北的争夺情况。 6 、 谈谈中国外交制度的现代化过程。
第五章 晚清民族危机的加深 (1894-1911年)
邓红英
[提要]
20世纪90年代,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垄
断资本主义阶段,列强瓜分中国的民族危机出 现。清政府先是因不甘心完全放弃朝贡体系而 卷入了朝鲜问题,在甲午战争失败后是联俄制 日,但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状况,帝国主义掀起 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中 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出现了精英发动 的戊戌变法和群众性的义和团运动。
部门和官职 最高层:总理大臣,會辦大臣,會辦大臣兼尚
書,左右侍郎。 承政官:左右丞,左右參議 四司:和会,考工,榷算,庶务——郎中,员 外郎。 各股:主要是翻譯機構,后有相当于新闻处的 機要股 事务部门:电报处,银库 储才馆
地方交涉机构建立 完善驻外使节制度
外交官专业化
中外签订《辛丑条约》
慈禧:量中华之物力,结予国之 欢心
四 1905年日俄战争及帝国主 义列强瓜分狂潮
俄军占领中国的东北三省并进行殖民统治 中俄矛盾 俄国与英日美之间的矛盾。 英日同盟 日俄战争
清政府中立
《朴茨茅斯条约》
五 晚清新政时期的中国外交
1、 外务部的成立
中外《辛丑条约》签订
一、勒索巨额赔款。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四亿五千万
两,分三十九年还清,年息四厘。 二、拆毁大沽炮台,北京设使馆区,北京到山海关 铁路沿线驻军。 三、迫使清政府承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按 照条约规定,对附和过义和团的官员,中央从王公大 臣以下,地方从巡抚以下被监禁、流放、处死的有一 百多人。发生反抗斗争的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 四、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五、修订新的商约。
的民族危机;三国干涉还辽 。 沙俄的企图:建立途经中国东北的俄国 控制的铁路。
《中俄密约》(1896年)
1、 如日本对俄国东亚领土或对中国对
朝鲜领土实行侵占,两国应以全部海陆 军互相援助,战时允许俄国军舰驶入中 国的一切口岸。 2、 中国允许由华俄道胜银行承办经理 在黑龙江吉林两省接造铁路以达到海参 崴,战时俄国可以利用此铁路运兵运粮 运军械,平时可以运过境的兵粮。
2、清政府依赖外国干涉的求和 政策
清政府统治集团的分
裂:帝党和后党
后党政策:乞求列强调停 ——大多数列
强国家是支持日本的侵略战争,拒绝调 停。 帝党政策:主战——李鸿章不得不派兵 朝鲜
3、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的外交 政策
1894年朝鲜政变 ——亲日派在朝鲜掌权
中日甲午战争
高升号事件期间 ——依赖列强政策失败 牙山之战、平壤之战期间 ——清政府对日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