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2013年―2015年
十堰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十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方案公示公告《城市总体规划》是一个时期内指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法定纲领性文件,根据《城乡规划法》有关要求,现将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十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方案予以公示,以充分征求公众意见。
公示期30天,公示期内广大市民可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提出意见建议。
联系电话:8661597 8495358网址:十堰城乡规划网()联系人:郭工朱工袁工联系地址:十堰市规划局(十堰市人民北路11号)十堰市规划局2011年11月10日《十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2002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十堰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10年)》对指导十堰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已至规划期末,规划确定的城市主要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
为抓住新世纪的重要发展机遇期,贯彻落实国家中部崛起战略、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战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要求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引导城乡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根据湖北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关于对十堰市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请示的复函》(鄂建函(2009)219号),十堰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十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第2条规划指导思想(1)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中央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和湖北省制定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战略,大力推进城镇化。
(2)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强化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丹江口库区水源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3)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突出十堰市的发展特色和比较优势,完善城市职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环境品位,实现十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十堰市简介
十堰市简介十堰市位于中国中央山地秦巴山区汉水谷地,湖北西北部,汉江中上游。
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全市国土面积2.3万平方公里,辖两区五县一市及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总人口334万。
十堰位于华中、西南、西北三大经济板块的结合部,起着承东启西、通南达北作用,是毗邻地区最大的汽车制造,汽车科研,医疗卫生,商业集散,交通枢纽,旅游文化中心,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中心城市之一。
“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三张世界级名片闪耀全球。
十堰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上一大中心,秦巴山区三大中心城之首[2],鄂豫陕渝区域性中心城市。
“一城两带”计划实施正在助推十堰经济高速发展,主城区将建成三区一中心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北三县(郧县,郧西县,丹江口市)的汉江生态经济带将成为国家战略生态经济区。
南三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的竹房城镇带将成为全省山区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典范。
发展理念实施“一城两带”战略,加快“五城”建设步伐,建设国际商用车之都、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区域性交通中心和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打造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加快十堰建设成为鄂豫陕渝区域中心城市中心城市!一城两带:建设150平方公里,200万人口,150万辆以上汽车产能区域性中心城市十堰,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助推国家战略生态经济区汉江生态经济带,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山区城乡一体化典范竹房城镇带。
武当山下百里车城(2008年)五城建设:汽车之城、旅游之城、生态之城、和谐之城、区域性中心之城。
三国两区一基地:国际商用车之都、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区域性交通中心和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4]城市名片十堰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丹江口水库,世界第三大商用车生产商东风商用车公司总部所在地3张世界级名片。
十堰是中国黄金旅游胜地。
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十堰市市级政府性基金目录的通知
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十堰市市级政府性基金目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十堰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7.21•【字号】十政办发[2013]119号•【施行日期】2013.07.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金融债券正文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十堰市市级政府性基金目录的通知(十政办发〔2013〕11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监察局关于清理规范市级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十办文〔2013〕14号),市政府对市级政府性基金进行了全面清理规范,现将市级征收的12项政府性基金的征收依据、征收标准、征收对象等予以公布,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此次公布的市级政府性基金是经国家财政部审核批准的。
各项基金的具体征收范围、征收标准、资金管理方式、征收期限、减免政策等,应严格按所公布的执行,凡不按所公布征收的,交费单位或个人有权拒绝缴纳。
二、此次公布的市级政府性基金截止日期为2013年5月31日,今后若国家、省对政府性基金有新的政策,按新的规定执行。
三、为保证市级征收的政府性基金严格依法征收,本通知所公布基金目录将在市人民政府网、市纪检监察网、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网、十堰市财政信息网等网站上公示。
各征收单位应将本通知所列基金名称、征收标准、征收范围等向社会公开,并在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上运行,接受电子监察和社会监督。
四、各县市区要在市级公布的政府性基金目录基础上,按照依法征收的要求,全面清理规范县市区级政府性基金事项,进一步减轻社会负担、优化经济环境,并于今年9月前将清理规范结果报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后,及时向社会公布。
2013年7月21日。
十堰简介2
十堰简介2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辖五县一市两区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即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张湾区、茅箭区、丹江口市和白浪经济技术开发区。
全市国土总面积2.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46万。
十堰城区既是一座因车而建、因车而兴、因车而名的车城,也是一座灵山秀水环抱、四季风景迷人的山城、旅游城,是鄂豫川陕渝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
十堰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这里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
1991年,考古工作者在郧县曲远河畔发掘的两个完整的南方古猿头骨化石,定名为“郧县人”。
人类学家认为,这一发现填补了亚洲人类发展“链条”上空缺的一环,被列为当年“世界考古十大发现”之首。
十堰市域在商、周时属绞、庸等国;战国时属楚国;秦汉时属汉中郡长利县;东汉、魏时属锡县;唐、宋时属武当郡郧乡县;元代始设郧县。
现今的城区,于清朝因人们在百二河和犟河拦河筑坝十处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
1967年,国家为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公司),设立了郧县十堰办事处,196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十堰市(县级市),1973年升格为省辖市。
1994年10月,原十堰市和郧阳地区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
这里是道教和“武当拳”的发祥地,武当道教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十堰是一个资源富市。
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现已探明的矿藏有绿松石、金、银、石煤、稀土、铁锡、钒、锑、铅、锌、大理石、石棉、重晶石、铀、钾、钼、钴等50多种,潜在价值在4000亿元以上。
水力资源丰富,年平均经流量达100亿m2,过境客水280亿m2,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500万kw,其中可供开发利用的有340kw;林特资源闻名遐迩,茶叶、食用菌产量丰富,质优品高,房县被誉为全国“燕耳之乡”;药材资源品类繁多,共生产药材2700余种,在国家确定的363个重点品种中我市约占235种,占总数的65%,素有“天然药库”的美称;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十堰是三峡——神农架——武当山——西安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六大类25处各具特色的风景名胜遍及全市,境内有道教圣地武当山,有轰动中外的郧县猿人遗址和恐龙蛋化石群,有亚洲第一大人工湖——丹江口水库,还有新近发现的鸟脚类恐龙骨架化石。
2013年湖北各地社保基数(2013年7月-2014年6月)
469.59
(8%*基数) 103.2 养老保险
(2%*基数) 42.9 医疗保险 (2%*基数) 25.8 医疗保险 (2%*基数) 24 医疗保险 (2%*基数) 23 医疗保险 (2%*基数) 48 医疗保险 (2%*基数) 31.44 医疗保险 (2%*基数) 31.46 医疗保险 (2%*基数) 37.24
594.82
(8%*基数) 164.31 养老保险
218.5
813.32
18
天门
养老保险基数 其他保险基数 1120 1862
447.44
(8%*基数) 89.60
155.46
602.9
社会保险个人缴纳部分
失业保险 (1%*基数) 19.21 失业保险 (1%*基数) 13 失业保险 (1%*基数) 12.9 失业保险 (1%*基数) 12.76 失业保险 (1%*基数) 14.27 失业保险 (1%*基数) 11.9 失业保险 (1%*基数) 13.1 失业保险 (1%*基数) 12.9 失业保险 (1%*基数) 13.49 失业保险 (1%*基数) 13 失业保险 — 扣大病统筹 按月收 7 扣大病统筹 一年一收 100/年 扣大病统筹 一年一收 100/年 扣大病统筹 一年一收 120/年 扣大病统筹 一年一收 100/年 扣大病统筹 一年一收 80/年 扣大病统筹 一年一收 120/年 扣大病统筹 按月收 7 扣大病统筹 159 150 166.35 159.1 144.1 144.9 156.97 157.38 166.1 扣大病统筹 按月收 7 扣大病统筹 143 个人计 216.78 总合计
(1%*基数) 12.9 失业保险 (1%*基数) 12.9 失业保险 (1%*基数) 12 失业保险 (1%*基数) 11.5 失业保险 (1%*基数) 24 失业保险 (1%*基数) 15.72 失业保险 (1%*基数) 15.73 失业保险 (1%*基数) 18.62
十堰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十堰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2015年)十堰市人民政府二○○九年九月十堰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2015年)规划编制组织单位:十堰市国土资源局规划编制承担单位: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组长:乔冰副组长:王和平王春明成员:胡国礼黄太勇李全李勋军黎世舫程晓武规划编制项目组组长:陈国帅副组长:李红军王建新项目组长:陈璘余立新项目负责:余立新文本编写:安守先左文超余立新李红军刘承德彭季陈璘姚燕成果数据化:周莉姚燕张云霞李红杨丽霞编图:左文超安守先余立新何长忠刘承德统编:余立新安守先左文超审查:李红军王建新目录一总则二矿产资源现状与形势(一)自然经济社会概况(二)矿产资源特点(三)首轮规划实施的评估(四)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现状(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六)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现状(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八)矿业开发的经济社会背景(九)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及保证程度分析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规划目标四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一)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方向(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布局(三)探矿权设置、投放及现有探矿权处置方案(四)勘查准入条件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一)开发利用方向及总量调控(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四)开采准入条件六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一)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二)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分区(三)矿山环境恢复重点治理工程(四)矿山环境监测网络(五)新建、改、扩建和已投产生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六)停办、关闭、闭坑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七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一)法制保障机制(二)行政保障机制(三)经济保障机制(四)社会保障机制(五)科技创新与人才保障机制(六)建立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机制(七)规划实施的重大示范工程手段(八)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矿产资源忧患意识八附则附录《十堰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年—2015年)》编制说明 (77)附表目录附表1 十堰市矿产资源储量表附表2 十堰市矿区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附表3 十堰市矿产开发利用现状表附表4 十堰市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附表5 十堰市探矿权现状表附表6 十堰市矿产采矿权现状表附表7 十堰市矿产矿业权总数规划指标表附表8 十堰市矿产品产量、需求量及其预测表附表9 十堰市矿业经济区规划表附表10 十堰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区表附表11 十堰市矿产资源勘查区规划表附表12 十堰市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表附表13 十堰市矿产资源开采区规划表附表14 十堰市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块表附表15-1 十堰市禁止勘查规划区一览表附表15-2 十堰市禁止开采规划区一览表附表16 十堰市矿区(床)最低开采规模及开采年限规划表附表17 十堰市主要矿产“三率”规划指标表附表18 十堰市矿山整改、联合、关闭规划表附表19-1 十堰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综合评估表附表19-2 十堰市矿山环境重点治理区一览表附表19-3 十堰市矿山环境一般治理区一览表附表19-4 十堰市矿山环境重点预防区一览表附表19-5 十堰市矿山环境重点保护区一览表附表19-6 十堰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规划表附表19-7 十堰市矿山环境监测网点一览表附表20 十堰市风景名胜区一览表附表21 十堰市自然保护区一览表附表22 十堰市文物古迹及地质遗迹保护区一览表附表23 十堰市生态小区一览表附图目录1 十堰市矿产资源分布图(1∶15万)2 十堰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现状图(1∶15万)3 十堰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规划图(1∶15万)4 十堰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1∶15万)5 十堰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图(1∶15万)一总则“十一五”和今后十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亦是我省全面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加速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堰年鉴>(2012年卷)编纂方案》的通知
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堰年鉴>(2012年卷)编纂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十堰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2.23•【字号】十政办发[2012]14号•【施行日期】2012.02.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堰年鉴>(2012年卷)编纂方案》的通知(十政办发〔2012〕1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十堰年鉴〉(2012年卷)编纂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方案要求及时完成撰稿工作,确保《十堰年鉴》(2012年卷)按时出版。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三日《十堰年鉴》(2012年卷)编纂方案《十堰年鉴》是市人民政府主管,市地方志办公室主办的系统记述全市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
为做好《十堰年鉴》(2012年卷)编纂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十堰年鉴》(2012年卷)编纂工作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2011年度各地、各部门的基本情况和各项事业发展现状,充分反映全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面貌及发展进程,为促进十堰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编纂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各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加强对年鉴撰稿工作的领导,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年鉴撰稿工作。
《十堰年鉴》编辑委员会要统领年鉴的组稿、撰稿、编辑、统稿、审稿、出版工作,《十堰年鉴》编辑部要具体组织实施,各地、各部门要成立编写小组,要有分管领导,要安排思想和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文字水平过硬的人员固定担任年鉴撰稿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撰稿工作。
(二)提高撰稿质量。
各地、各部门撰稿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始终把质量意识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
一是把好政治关。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收集各地、各部门、各方面工作资料,充分反映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基本情况。
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通知-十政办发[2013]118号
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通知正文:---------------------------------------------------------------------------------------------------------------------------------------------------- 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通知(十政办发〔2013〕11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国发〔2002〕17号)、《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规范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通知》(鄂政办发〔2007〕22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工作的通知》(鄂政发〔2011〕50号)及《省人民政府关于十堰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批复》(鄂政函〔2012〕320号)精神,我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现就我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工作通知如下:一、相对集中行使城市管理领域中的下列行政处罚权:(一)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强制拆除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或设施;(二)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三)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饮食服务业油烟污染以及在人口集中地区进行焚烧产生有毒有害烟尘、恶臭气体物质的行政处罚权;(四)工商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无固定经营场所无照商贩的行政处罚权;(五)食品监督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无食品卫生许可证、无固定经营场所从事饮食和推销食品等行为的行政处罚权;(六)城市绿化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七)市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八)交通运输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非法营运三类机动车维修、车身清洁维护、汽车美容、“摩的”的行政处罚权;(九)公安交通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车辆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随意停放的行政处罚权;二、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后,其他部门不得再行使已经统一由一个行政机关行使的行政处罚权;仍然行使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一律无效。
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2015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2015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法规类别】科技成果鉴定奖励
【发文字号】十政发[2016]5号
【发布部门】十堰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6.01.18
【实施日期】2016.01.1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2015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十政发〔2016〕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2015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加快秦巴山片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推动我市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弘扬成绩、表彰先进,根据《十堰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以及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评审认定,经研究,决定授予“氮化硅结合碳化硅特种陶瓷”等5项成果为十堰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授予“东风乘用车顶棚开发与应用”等12项成果为十堰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授予“一种淬火机床的研
发与应用”等22项成果为十堰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授予湖北丹江口志成铸造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为十堰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
全市科学技术工作者要向全体获奖者学习,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附件:2015年度十堰市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目录
2016年1月18日
附件:
2015年度十堰市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目录
一、科学技术进步奖(39项)。
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堰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
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堰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十堰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7.24•【字号】十政办发[2012]104号•【施行日期】2012.07.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堰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十政办发〔2012〕10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十堰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已经2012年6月4日市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十堰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根据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国发〔2006〕7号,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的总体部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基本要求,为实现全民科学素质工作2020年的目标,进一步安排“十二五”期间十堰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阶段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推动全市公民科学素质工作深入发展,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国办发〔2011〕29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湖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鄂政办发〔2011〕96号),结合十堰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和任务,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意义公民科学素质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价值的强大动力,是促进科技进步、引领未来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支撑和基础。
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对促进全市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推进“五城”建设,实施“一城两带”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十政发[2013]2号
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正文:---------------------------------------------------------------------------------------------------------------------------------------------------- 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十政发〔2013〕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为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市政府组织专家对各县市区申报的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本进行了论证和审核,经公示无异议后,确定了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27项),现予公布。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求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等工作,为加快我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做出新的贡献。
附件:十堰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2月6日附件十堰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项目类别项目代码项目名称申报地区1民间文学Ⅰ--11张三丰的传说丹江口市2Ⅰ--12王聪儿传说郧西县3Ⅰ--13创世歌郧西县4传统音乐Ⅱ--12房陵长歌房县5传统舞蹈Ⅲ--10铁花龙灯(铁花火龙灯舞)郧县6Ⅲ--11草把灯张湾区7Ⅲ--12蚌壳灯舞(蚌壳舞、蚌壳灯)郧西县、张湾区8Ⅲ--13上津火龙(火龙灯会)郧西县9Ⅲ--14上庸滚龙竹山10Ⅲ--15板凳舞(真武凳舞)竹溪11传统戏剧Ⅳ--7郧阳皮影戏郧县12曲艺Ⅴ--3景阳说唱(景阳说唱艺术)郧西县13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Ⅵ--4武当太乙五行拳丹江口市14Ⅵ--5武当太极拳(三丰太极拳)十堰市、武当山15Ⅵ--6武当太极推拿法十堰市16传统美术Ⅶ--3谭氏木雕技艺房县17传统技艺Ⅷ--12郧阳红薯粉郧县18Ⅷ--13神仙叶凉粉(织女凉粉制作技艺)丹江口市、郧西县19Ⅷ--14板桥豆腐干郧西县20Ⅷ--15酸浆面制作技艺郧西县21Ⅷ--16竹山懒豆腐竹山22Ⅷ--17皮纸术(郧阳皮纸术、皮纸造纸术)郧县、郧西县23Ⅷ--18郧西手工织布技艺郧西县24Ⅷ--19郭氏榨油技艺(郭氏榨油锤榨技艺)张湾区25传统医药Ⅸ--5向氏正骨疗法(向氏正骨)房县26民俗Ⅹ--8送寒衣(郧西送寒衣)郧西县27Ⅹ--9堵河龙舟节张湾区——结束——。
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堰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堰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国家计划【发文字号】十政发[2012]14号【发布部门】十堰市政府【发布日期】2012.04.01【实施日期】2012.04.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堰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十政发〔2012〕1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十堰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四月一日十堰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目录前言一、形势分析(一)“十一五”时期取得的成效(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规划目标三、主要任务(一)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二)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三)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四)加强全民安全素质教育(五)提升安全技术保障水平(六)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七)着力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八)推进职业危害防治监督管理(九)提高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十)健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四、重点工程(一)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程(二)监管监察执法能力建设工程(三)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工程(四)事故隐患治理工程(五)重大危险源监控工程(六)职业危害防控工程(七)公共安全条件保障建设工程(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金安工程”(九)安全文化与教育培训工程(十)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程五、保障措施(一)建立健全齐抓共管的机制(二)严格目标考核与责任追究(三)严格安全生产监督与执法(四)加大安全生产经费的投入(五)加强社会监督与舆论监督(六)加强规划实施与评估考核安全生产是尊重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最直接的体现,是实现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十一五”时期,在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安全生产各项规划目标全面完成,安全生产形势稳中趋好。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建设“一城两带”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2015年湖北十堰中考分数线公布
2015年湖北十堰中考分数线公布2015年湖北十堰中考分数线公布!各县(丹江口市、郧阳区)教育局、各高中阶段学校:经研究,现将我市高中阶段学校2015年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公布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普通高中第一批次(十堰市一中、郧阳中学、东风高级中学)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一) 指令性计划:(1)在城区最低控制分数线为567.8分;(2)在丹江口市最低控制分数线为540分;(3)在郧阳区最低控制分数线为556分;(4)在郧西县最低控制分数线为541分;(5)在竹山县最低控制分数线为545分;(6)在竹溪县最低控制分数线为530.2分;(7)在房县最低控制分数线为541.2分。
(二)国际班计划:十堰市一中、郧阳中学、东风高级中学国际班计划最低控制分数线全市统一为462分。
二、普通高中第二批次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一)十堰市二中、车城高级中学和市柳林中学在城区的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1)指令性计划最低控制分数线为442.5分;(2)十堰市二中国际班最低控制分数线为395分;(二)各县(丹江口市、郧阳区)一中指令计划录取控制分数线:(1)丹江口市一中指令性计划最低控制分数线为530.7分;(2)郧阳区一中指令性计划最低控制分数线为530.6分;(3)郧西县一中指令性计划最低控制分数线为528.1分;(4)竹山县一中指令性计划最低控制分数线为515.1分;(5)竹溪县一中指令性计划最低控制分数线为468分;(6)房县一中指令性计划最低控制分数线为516.5分。
三、普通高中第三批次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1)城区普通高中最低控制分数线为418分;(2)丹江口市普通高中最低控制分数线为332 分,丹江二中在武当山特区招生最低控制分数线为400分;(3)郧阳区普通高中最低控制分数线为300分;(4)郧西县普通高中最低控制分数线为365分;(5)竹山县普通高中最低控制分数线为314 分;(6)竹溪县普通高中最低控制分数线为321 分;(7)房县普通高中最低控制分数线为305分。
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3年度“双亿工程”及新型工业化优秀企业的决定
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3年度“双亿工程”及新型工业化优秀企业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十堰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7.25•【字号】十政发[2014]16号•【施行日期】2014.07.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3年度“双亿工程”及新型工业化优秀企业的决定(十政发〔2014〕1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2013年,全市“双亿工程”及新型工业化优秀企业积极发挥骨干示范引领作用,抢抓机遇,创新驱动,优化结构,经营业绩快速增长,竞争实力显著增强,为推动全市工业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表彰先进,鼓舞斗志,经研究,决定对东风实业有限公司等68家企业予以通报表彰和奖励。
希望受表彰的企业发扬成绩,开拓创新,勇攀新高。
全市企业要向受表彰的优秀企业学习,进一步加强管理,创新进取,提升质效,做大做强。
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服务“双亿工程”及新型工业化企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促进十堰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型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2013年“双亿工程”及新型工业化优秀企业名单2014年7月25日附件:2013年“双亿工程”及新型工业化优秀企业名单(68家,共1060万元)1、东风实业有限公司,奖励70万元;2、十堰市驰田汽车有限公司,奖励50万元;3、十堰东风三立车灯有限公司,奖励50万元;4、东风小康车辆汽车有限公司,奖励30万元;5、十堰东风采埃孚减震器有限公司,奖励30万元;6、东风(十堰)林泓汽车配套件有限公司,奖励30万元;7、十堰冠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奖励30万元;8、东风派恩铝热交换器有限公司,奖励30万元;9、东风特汽(十堰)客车有限公司,奖励20万元;10、十堰百业兴实业有限公司,奖励20万元;11、万向通达股份有限公司,奖励20万元;12、十堰恒融实业有限公司,奖励20万元;13、十堰沃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奖励20万元;14、十堰风神汽车橡塑制品有限公司,奖励20万元;15、十堰华阳投资有限公司,奖励20万元;16、十堰天涯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奖励20万元;17、十堰天舒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奖励20万元;18、东风汽车泵业有限公司,奖励20万元;19、东风汽车车轮有限公司,奖励20万元;20、东风活塞轴瓦有限公司,奖励20万元;21、十堰瑞程传动轴有限公司,奖励20万元;22、东风锻造有限公司,奖励20万元;23、十堰博兴汽车装饰制品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24、东风(十堰)汽车液压动力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25、十堰市泰祥实业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26、十堰正和车身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27、十堰同创传动技术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28、襄阳东昇(十堰)机械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29、湖北世纪中远集团,奖励10万元;30、湖北天运汽车电器系统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31、十堰博硕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32、十堰长江造型材料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33、十堰合骏实业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34、湖北荣泽车桥实业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35、湖北铱派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36、东风(十堰)发动机减震器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37、湖北广奥减振器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38、十堰市华迪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39、十堰凸凹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40、十堰振新杰工贸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41、十堰市先驰车架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42、十堰市倍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43、十堰市通路实业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44、十堰隆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45、湖北大洋车轮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46、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47、东风康明斯排放处理系统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48、十堰市众盟汽车管件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49、湖北高启工贸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50、湖北武当生物医药科技公司,奖励10万元;51、湖北大旗液压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52、十堰方鼎汽车车身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53、湖北神鹰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奖励10万元;54、十堰元晟燃烧器有限责任公司,奖励10万元;55、十堰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56、东风特汽(十堰)专用车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57、十堰杰为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58、东风(十堰)特种车身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59、十堰晨鹏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60、东风(十堰)汽车锻钢件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61、十堰园钧工贸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62、湖北大运汽车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63、十堰市金海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64、湖北星源科技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65、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66、湖北竹山星梦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奖励10万元;67、武当酒业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68、武当山特区仙尊酿酒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
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编报2015年市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计划的通知-十政办发〔2014〕92号
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编报2015年市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计划的通知正文:---------------------------------------------------------------------------------------------------------------------------------------------------- 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编报2015年市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计划的通知十政办发〔2014〕92号郧县、茅箭区、张湾区人民政府,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根据《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和2014年10月11日市政府第41次常务会议要求,为做好2015年市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计划的统筹安排,积极发挥市本级政府性投资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完善项目决策程序,合理安排项目建设资金,确保项目有效实施,促进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现就编报2015年市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计划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编报原则坚持“量入为出、综合平衡、民生优先、统筹兼顾”的原则,集中资金保障民生和重点项目建设,优先安排竣工收尾项目,积极支持续建项目,合理安排新开工项目。
二、编报范围2015年度使用市本级政府性资金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编报范围为:一是全部或部分使用市本级财政资金、使用中央及省级补助资金由市本级财政配套、政府融资(含市各类投资公司融资)及以代建方式建设,总投资在500万元(含500万元)以上,属于2015年度续建或新开工的政府性投资项目,包括各区政府全部或部分使用市政府投资的项目;二是市辖区公立学校、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等公共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自筹资金建设的项目。
三、编报要求(一)各地、各单位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梳理本地、本行业需市本级政府投资的项目,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组织编报计划,由各主管部门汇总和统筹后上报。
十堰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十堰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月18日在十堰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市长周霁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十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六年政府工作的回顾本届政府从2005年开始履职,已经走过整整六年时光。
六年的历程,在十堰发展史上极不平凡。
面对东风公司“两个总部”外迁、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自然灾害频发等多种困难和挑战,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克难奋进,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奋力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预计,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6亿元,比上年增长24.2%,是2004年的2.1倍,年均增长13.3%。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3.8亿元,比上年增长69.9%(扣除不可比因素增长27.9%),是2004年的4.3倍,年均增长27.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6亿元,比上年增长46%,是2004年的5.2倍,年均增长31.8%。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2010年实现县域生产总值295亿元,年均增长10.3%;劳务经济总收入51.9亿元,年均增长16.3%。
农业产业化加速推进,六年新建特色产业基地120万亩,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15家。
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累计建设、改造通村水泥路1.3万公里,解决98.8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3.3万户。
新阶段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任务基本完成,减少贫困人口43万。
工业经济实现历史性突破。
201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完成1313亿元,年均增长18.2%;规模以上企业近千家,产值规模过亿元的企业达130家;地方工业比重超过50%。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东风渝安20万辆扩能、东风实业3万辆整车、正和车身3万辆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
2013年湖北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
2013年湖北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2013年湖北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2013年,湖北经济总量达到24668.49亿,全省人均GDP为42686.43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各地级市来看,首府武汉GDP遥遥领先,宜昌和襄阳GDP逼近3000亿关口,荆州、黄冈、孝感、荆门、黄石、十堰六市超过1000亿;从人均GDP来看,武汉、宜昌和鄂州位列前三,共有8个地市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较上一年增加两个,仍有9个地市和直管县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恩施州人均GDP最低,为2637.56美元。
(部分数据为统计初值,随后做进一步更新)2013年湖北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2013年GDP 排名地级市2012年GDP(亿元)2013年GDP(亿元)2012年常住人口(万)人均GDP(元)人均GDP(美元)人均GDP排名1 武汉8003.82 9000 1012 88932.81 14359.75 12 宜昌2508.89 2816 408.83 68879.49 11121.79 23 襄阳2501.96 2814 555.14 50689.92 8184.77 54 荆州1196.02 1334.9 571.94 23339.86 3768.63 155 黄冈1192.88 1332.55 623.19 21382.72 3452.61 166 孝感1105.16 1230 483.31 25449.50 4109.27 137 荆门1085.26 1215 288.52 42111.47 6799.63 88 黄石1040.95 1144 244.07 46871.80 7568.27 69 十堰955.68 1080 335.68 32173.50 5194.97 1010 咸宁760.99 872 247.5 35232.32 5688.87 911 随州590.52 661.94 217.81 30390.71 4907.11 1112 鄂州560.39 630.5 105.35 59848.13 9663.52 313 恩施482.19 540 330.58 16334.93 2637.56 1714 仙桃444.2 503 118.49 42450.84 6854.43 715 潜江441.76 492.7 95.04 51841.33 8370.69 416 天门321.22 370 133.9 27632.56 4461.76 1217 神农架16.81 19.3 7.65 25228.76 4073.62 14全省22250.16 24668.49 5779 42686.43 6892.47倚窗远眺,目光目光尽处必有一座山,那影影绰绰的黛绿色的影,是春天的颜色。
政府关于十堰的简介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秦巴山区东部、汉江中上游地区,与河南西部、陕西南部、重庆东部等3省市边境交界。
东与湖北襄阳市的保康、谷城、老河口3县市接壤,东北与河南南阳市的淅川县相连,北与陕西商洛市的商南、山阳、镇安3县相接,西与陕西安康市的白河、旬阳、平利、镇坪4县毗邻,南与湖北神农架和重庆市的巫溪县交界。
大巴山东段逶迤于南,秦岭余脉屏障其北,汉江自西向东穿越全境,地跨北纬31°30′至33°16′,东经109°29′至111°16′,东西长约200公里,南北长约195.5公里,国土面积23680平方公里。
至2014年底,全市总人口达346.97万人。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十堰地域自古有“南跨荆襄、北枕商洛、东抚南阳、西掖汉中”之誉,并“南船北马、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
十堰地域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
距今100万年前,这里就有古人类产生,“郧县人”的发现,改变人类起源的一元说。
五帝时期,尧子丹朱分封于房县,十堰成为我国古代史上最早的封国。
大禹时代,十堰地域分属古梁州和豫州。
夏商周三代有房、庸、彭、微、麇、绞、均等上古方国先后在此建国。
春秋战国十堰地区属楚国,战国末以后属秦国。
秦汉以后,十堰地域的房陵(今房县)、上庸(今竹山境)、武当(今丹江口境)、上津、郧县(今郧阳区)等地曾数度设州郡。
明朝在郧县建郧阳府辖郧县、房县、郧西、竹山、竹溪、保康六县。
1932年形成今天十堰市的行政格局。
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历史上产生过古人类文化、古方国文化、诗经文化、帝王流放文化、三国文化、抚治文化和武当文化。
古方国文化揭示国家的产生和演变,诗经文化反映中国文学的渊源,帝王流放文化记载我国封建王朝宫廷斗争的史实,三国文化反映十堰地域为魏、蜀、吴三国结合部的重要地位,抚治文化记载中国封建吏治方略,武当文化则从天人合一方面承载中国道教文化的精华。
十堰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834毫米,平均气温15.2℃,年日照总时数约1958小时,无霜期250天左右,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堰市农村金融服务“十二五”全
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堰市农村金融服务“十二五”全覆盖规划纲要》的通知【法规类别】银行类金融机构【发文字号】十政办发[2011]79号【发布部门】十堰市政府【发布日期】2011.07.31【实施日期】2011.07.3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堰市农村金融服务“十二五”全覆盖规划纲要》的通知(十政办发〔2011〕7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十堰市农村金融服务“十二五”全覆盖规划纲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七月三十一日十堰市农村金融服务“十二五”全覆盖规划纲要为切实贯彻《湖北省农村金融服务“十二五”全覆盖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文件精神,充分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提高十堰市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制定本规则纲要。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重基础、优环境、抓关键、带整体”的工作思路,协调推进农村金融基础建设、金融服务产品供给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扩大金融服务“三农”的层面,提升金融服务“三农”的层次,增强金融惠农、金融强农的服务能力。
重基础。
将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合理布局金融机构网点、代理业务窗口和金融服务设备,为满足“三农”金融服务需求提供保障。
优环境。
以农村信用示范户和信用乡镇建设为支点,推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确保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可持续发展。
抓关键。
将信贷服务作为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的关键环节来抓,针对“三农”发展的资金需求,有针对性地创新信贷产品、信用模式和信贷体制,增强农村信贷供给能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
带整体。
把提升整体金融服务水平作为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的重要任务来抓,根据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变化,不断拓宽农村金融服务范围,努力为“三农”发展提供多样化和多层次的金融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堰市2013年―2015年文化体育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目标为进一步推动十堰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事业快速发展,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据中央及省市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2013年-2015年文化体育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目标。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我市的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思路,加大投入,强化保障,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全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1、文化强市共识初步形成。
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文化强市战略,将文化建设纳入全市发展的总体格局,把文化产业列入全市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使文化成为现实生产力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推动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
2、公共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文体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已形成覆盖市、县、乡(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体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
大力实施文艺精品战略,涌现出《我的汉水家园》等精品力作。
3、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深化文艺院团改革,支持十堰日报传媒集团的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进市县两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组建。
4、文化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初步形成了文化娱乐、艺术培训、图书报刊、文化旅游、文艺演出、印刷复制、体育彩票、体育健身、文化体育用品销售等文化产业格局。
(二)发展环境2013年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2013年-2015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也是全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
1、文化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发展,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和大力推进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文化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2、文化发展空间加大,前景广阔。
“十二五”期间,人民群众用于文化消费的可支配收入将大大增加,文化需求的高速增长将为文化发展发挥强有力的引导、推动和支撑作用;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与文化发展支持政策、相关规划的深入实施,将为文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保障;文化与科技、经济相互交融,新型文化业态层出不穷,文化发展将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可持续发展新兴产业,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我市开放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和丰厚的地域文化积淀,为文化要素整合和文化资源转化提供了良好环境。
3、文化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目前,我市文化发展的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全市公共文化资源布局不够均衡;文化产业实力和竞争力较弱、知名品牌和经营实体缺乏;人才引进和使用的机制不够健全,领军人物、经营人才和专业人才匮乏,特别是文艺创作人才和竞技体育人才严重不足;文化体育、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着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为加快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和全面建设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二)基本原则1、突出转变发展。
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等决策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转变文化发展方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培育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2、突出以人为本。
坚持文化惠民和文化权益均等化的发展理念,精心打造文化民生工程,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以及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上,实现文化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3、突出城乡一体。
按照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和加快构建“一核多支点”新格局的思路,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功能布局,把城区与农村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着力推进城乡文化建设均衡化、一体化发展。
4、突出统筹协调。
坚持“两手抓,两加强”,确保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正确处理好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现代文化发展和传统文化继承、抓繁荣和抓管理的关系,不断提高推动文化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5、突出特色优势。
注重挖掘十堰地方文化资源,发展富有地域风情和文化内涵的武当文化、汉水文化和汽车文化。
6、突出改革创新。
把改革贯穿于文化发展的全过程,大力提高文化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文化新兴产业,继承和改造传统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模式,促进文化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
(三)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1、发展目标围绕我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铸造美好精神家园”为目标,不断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到2015年末,市、县、乡(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更加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乡文化建设一体化基本形成,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全面优化,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地位基本确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优势和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文化条件基本形成,切实把十堰建设成为区域性文化中心。
2、发展思路——着力构建与区域性中心城市相适应的文化传播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着力构建与区域性中心城市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着力构建与区域性中心城市文化建设相适应的人才支撑体系。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一)文化民生工程目标: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平台,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一体化,实现公共文化体育资源的有机整合和优化配置,实现资源高效、良性的运作机制,真正建立起覆盖城乡、运行高效、均等惠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任务和措施:——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做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流动图书馆、农家书屋、农民健身工程等公共文化服务工程。
加大对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的文化投入力度,加强农家书屋、社区文体活动室的建设。
提升“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水平,推进全民健身项目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
——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丰富活动内容,提高活动水平。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
把握公众的文化需求和趋势,加强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和供给。
推进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应用,建设数字图书馆和网上博物馆等文化活动网络,构建覆盖全市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加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
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规划,充分发挥设施的功能,提高设施和场馆的利用率,推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
挖掘、整理、保护文化遗产,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古遗址、古村、工业遗产等专题性文物保护。
支持和引导民间开展以彰显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民间收藏和文物鉴赏等文化遗产保护活动。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长效机制,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保护体系,正确处理保护、传承、利用和发展的关系,鼓励具有市场前景的文化遗产资源在与产业和市场的结合中实现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项目:1、完善城市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室、农家书屋和农民健身工程建设。
加大社区文化建设力度,完成城区社区文化室标准化建设任务。
2、规划建设中国南水北调博物馆,结合南水北调工程等大中型工程建设、旧城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做好工程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实施文化遗址和文物点的保护维修工程。
3、规划建设十堰市图书馆新馆,完成图书馆数字工程建设全市覆盖,实施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
4、规划建设十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历史文化、口头文化、传统表演艺术等民间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实物和文献资料的陈列展示和研究工作。
5、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和健身路径建设。
积极争取建设、土地、规划等部门和支持,在新建住宅小区预留文化活动场所和体育健身场地,其中文化活动场地不少于80平方米,体育健身场地不少于300平方米。
6、继续开展“人民广场大家乐”、“欢欢喜喜过大年”、“周末剧场”、迎新春万人长跑、“我健身我健康我快乐”、“村村乐”农民篮球赛和8月8日“全民健身日”等主题活动;7、开展汽车图书馆、文化体育下乡、流动演出车等多种形式的惠民服务。
(二)精品打造工程目标:发展地域特色文化,鼓励扶持精品创作,以“山、水、车”为根基,以城区为主导、以县市区为基础,以培植项目为抓手,以文体活动为载体,运用现代市场化手段,对重点文化项目、文化产品、竞技体育项目进行开发培育、包装制作、宣传推介,形成具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文艺精品和优势竞技项目。
任务和措施:——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举办或承办高水准的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扩大城市影响力,打造十堰文化品牌。
——实施精品战略。
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力争有突破、有奖项、有影响、有市场。
——实施项目带动。
加强项目规划和选题策划,抓好戏曲、音乐、舞蹈、书法、美术、摄影等作品的创作生产。
——加强艺术教育。
挖掘全市艺术教育资源,提升十堰艺术学校办学层次和教育水平。
——建立奖励扶持机制。
建立健全精品创作生产运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和奖励力度,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打造“一县一品”。
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市县合力共同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努力使其成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开发品牌综合效益。
项目:1、重点扶持具有本土特色艺术作品的创作。
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
创作、编排《十堰记忆·根》、《均州陈世美》等文艺精品。
提高文艺创作生产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加大文艺精品的推广营销,推动文艺精品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步伐。
2、深度挖掘、弘扬武当文化、汉水文化、汽车文化,重点抓好竹溪山二黄、竹山高腔、郧西三弦、郧阳二棚子、均州八岔子等地方戏曲的传承整理、创作演出。
办好诗经文化节、女娲文化节、七夕文化节等地方特色活动,不断提高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3、加强竞赛训练工作的管理,提高竞技体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