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运动与设计》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设计描述(精选7篇)_算法及其描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描述(精选7篇)_算法及其描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描述(精选7篇)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算法及其描述教学设计”。
第1篇: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目标1.学问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相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说明与建议想想议议课本图11.l-l出示了一组好玩的图片,分别表示了几种不同的运动。
在课文中也列举了很多物体做机械运动的例子。
老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相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老师还可引导学生结合思索以下问题,由浅入深地提高对机械运动概念的相识:足球场上正在进行竞赛,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运动员、足球是运动的,球门是静止的。
)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它们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在变更。
)静止的物体是肯定不动的吗?(不是。
球门相对于地面的位置虽然没有变更,但随地球的运动,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在变更,因此也在运动着。
)通过回答这些问第1 页题,学生可以相识到机械运动的特点就是物体位置的改变,然后过渡到对参照物的讲解。
课本图11.1-2是地壳板块移动影响地貌的示意图。
20世纪初期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后来发展为板块构造学说,并得到了古生物学、古地磁学等方面证据的支持。
可与地理学问整合,扩高校生的视野。
探讨表明,日本茨城县鹿岛町与中国上海市的距离,由于板块运动每年缩短2.9cm;而科学家们发觉欧亚大陆板块在与邻近板块相互碰撞、挤压作用下,每年平均上升约0.2cm~0.5cm。
参照物通过阅读课文,或放映教学VCD,使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而后提问:为什么乘客会产生错觉?经学生探讨,初步明确乘客推断动、静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推断。
为了加深这一相识,可让学生做下面的试验: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思索回答:a.选取课桌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b.选取课本作标准,尺子、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c.选取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通过以上探讨,使学生相识相对于不同的标准,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况不同,因而描述物体的运动状况须要选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
体育课教学设计及教案

体育课教学设计及教案一、引言体育课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此,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及教案的编写是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原则、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并进一步介绍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体育课教案。
二、体育课教学设计原则1.以学生为本:体育课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而设立的,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需要将学生的兴趣、特点和需求放在首位。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设计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2.循序渐进:体育课的教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不同的阶段,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和知识点。
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让学生逐步进阶。
3.互动参与:体育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体育课中获得成就感和乐趣。
三、体育课教学目标1.身体素质的提高:体育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2.技能的培养:体育课的另一个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各类体育技能。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发展阶段,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可操作性的技能训练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并逐步提高他们的运动水平。
3.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体育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教师在教学中可安排合作活动以及比赛等,引导学生学会沟通、协作和互助,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4.体育知识的传授:体育课还应传授学生相关的体育知识,包括规则、战术、策略等内容。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项目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体育课教学方法1.游戏教学法:游戏是小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之一,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引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
教案中的运动与体育教学设计

教案中的运动与体育教学设计运动和体育教学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是教师进行课程教学的重要工具,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能水平和健康素养的提高。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案中实现有效的运动与体育教学设计。
一、课程目标的明确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明确课程目标。
教师需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学生在运动和体育方面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是改善学生的运动技能,提升体能水平,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等。
只有明确了课程目标,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从课程中获得最大的受益。
二、知识结构的合理组织在教案设计中,教师需要深入理解运动和体育的相关知识结构,并对知识进行合理组织。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程要求,将知识分为不同的层次和模块,逐步进行教学。
例如,在教授篮球运动时,可以先从基本运球、投篮等技术开始,然后逐渐引入进攻、防守策略等更复杂的知识。
通过合理组织知识结构,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运动和体育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例如,针对技术性较强的项目,可以采用示范-示范-练习的教学方法,让教师先示范正确的动作,然后学生模仿进行练习。
而对于策略性较强的项目,可以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四、评价与反馈的及时性教学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与反馈。
教师需要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评价可以是定量的,如通过测量学生的运动成绩或体能测试来评估学生的表现;也可以是定性的,如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通过评价与反馈,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创新与拓展的教学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一些创新和拓展的内容。
七年级《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教案、教学设计

5.家庭作业:
-家长参与监督学生的运动练习,共同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确保运动时间和质量。
-家长与学生共同完成一次户外运动,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家庭运动氛围。
作业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进步和成长。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
-进行运动项目的实践练习,如篮球、足球、跳远等。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运动动作,给予鼓励和反馈。
2.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水平。
-增强学生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3.教学实施: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运动练习,积极投入,展示自己的运动才能。
-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鼓励和表扬。
-运动安全规范、运动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
2.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掌握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提高运动技能。
-培养学生遵循运动规则、注意运动安全的意识。
3.教学实施:
-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传授运动项目的技巧和知识。
-学生认真观察、模仿,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问和解答疑问。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了解运动生理学基本知识,形成团队协作和互助互爱的精神风貌。
2.难点:
-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激发学生运动潜能,培养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引导学生将运动乐趣与成功体验相结合,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年级上册科学7《运动物体的位置和快慢》教学设计

(3)为什么说空中加油机保持了相对静止的运动状态?
(4)用直线把物体运动与对应的参照物联系起来。
6.教师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作出评价。
●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1.按照教科书所示的方法进行活动,记录不同时刻运动学生相对于
站立学生的方向和距离。
四年级上册科学7.《运动物体的位置和快慢》
备课人:
课题
《运动物体的位置和快慢》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
动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
2.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科学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能提出探索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2.在教师引导下,能从运动会上同学们赛跑场景的观察
速度(米/秒)
判断谁跑得快
1
2
4.整理、分析数据,比较谁跑得快,理解物体运动的快慢通常用速度描述。
5.教师点评学生的活动情况,对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并给予具体指导。
●外出旅游,我们选择哪种交通工具更合适?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及其速度范围。
2.了解生活中常见交通工具的优缺点。
3.根据常见的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和特点,结合外出的距离等选择
我是这样描述物体运动的
活动
描述位置的变化
跳远
滑滑梯
5.总结探究活动中的经验,得出结论: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位置发生了变化。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需要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播放视频。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看到大树快速向后退去,什么原因?
2.5《运动与位置》(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

(二)拓展建议
1.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推荐的科普图书,深入了解运动与位置的知识,并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2.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浏览提供的在线学习资源,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可以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运动与位置》教学目标和《运动与位置》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运动与位置》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运动与位置》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运动与位置》学习状态。
2.科学思维:学生能够运用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分析物体的运动和位置变化。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建立和运用运动与位置的概念,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3.科学态度: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探究和思考问题。学生能够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成果,学会合作和交流。通过学习运动与位置,学生能够培养科学态度,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②物体的运动方式
-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方向运动
-曲线运动:物体沿曲线方向运动
-振动运动:物体在某一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
③运动的描述方法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加速度: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位移: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和方向
④运动的规律
-惯性定律:物体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趋势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在知识方面,大部分学生已经学习了基础的数学知识,对于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有一定的认识。在生活中,学生也已经有了一些关于运动和位置的经验,例如玩捉迷藏、踢足球等活动。
第七章体育教学设计模板

第七章体育教学设计模板引言: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体育教学,学生可以锻炼身体、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培养自信心。
然而,要进行有效的体育教学,需要有一份仔细设计的教学计划。
本文将介绍一份体育教学设计模板,帮助教师在进行体育课教学时有一个清晰的指导。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2. 理解目标: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3. 技能目标: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
4.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活动:明确每个教学活动的内容,包括运动项目、规则和技巧。
2. 教学材料:准备所需的体育设备和教学材料,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 教学时间:根据每堂课的时间安排,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顺序和时长。
三、教学方法:1. 指导教学法:通过示范和解说,引导学生正确掌握体育技能。
2. 团队合作法:通过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游戏化教学法:通过游戏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个性化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性,采用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每个学生取得进步。
四、教学评价:1. 测试评价:通过测试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确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2. 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体育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和报告评价: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和要求学生撰写体育活动报告,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五、教学时序安排:根据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需求,合理安排每堂课的教学时序,确保每个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以及时间的合理利用。
六、教学场地和设备准备:根据每个教学活动的要求,确保教学场地和设备的准备工作,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七、教学安全与健康:1. 教学安全:确保教学活动没有安全隐患,保障学生的身体安全。
2. 教学健康:注意学生的体能状况和身体健康问题,合理安排体育活动的强度和时间。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案课后教学反思

教案名称:《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课后教学反思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摩擦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对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性质和影响因素,提高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
1.2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性质;(2)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摩擦力的概念与性质2.1 教学内容(1)摩擦力的定义;(2)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3)摩擦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提问法和互动讨论法,让学生在理解摩擦力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2.3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力的知识;(2)讲解摩擦力的定义和分类;(3)分析摩擦力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4)开展课堂互动,让学生提问、解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摩擦力的计算方法3.1 教学内容(1)摩擦系数的概念;(2)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3)摩擦系数的测定方法。
3.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和实验法,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3.3 教学步骤(1)讲解摩擦系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摩擦系数与摩擦力、正压力的关系;(2)介绍摩擦力的计算公式,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3)演示摩擦系数测定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实验原理;(4)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测定摩擦系数,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第四章: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4.1 教学内容(1)摩擦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4.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4.3 教学步骤(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现象,让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重要性;(2)分析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丰富课堂内容。
体育游戏设计与实践教案

体育游戏设计与实践教案一、教案背景。
随着体育游戏在现代社会中的普及和受欢迎程度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对体育游戏设计和实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此,设计一份体育游戏设计与实践教案,对于帮助学生了解体育游戏的设计原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体育游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2. 掌握体育游戏实践的基本技能;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4. 提高学生的体育游戏设计和实践水平。
三、教学内容。
1. 体育游戏设计基本原理。
游戏规则的制定。
游戏场地的设计。
游戏道具的选择。
游戏难度的设置。
2. 体育游戏实践基本技能。
运动技能的训练。
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比赛策略的制定。
比赛心理素质的培养。
3. 体育游戏设计与实践案例分析。
分析优秀体育游戏的设计理念。
分析成功体育游戏的实践经验。
分析体育游戏设计与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理论课程讲解体育游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能。
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游戏实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 小组合作与个人表现相结合。
分组进行体育游戏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个人表现优异者进行示范,激励其他学生提高实践水平。
3. 案例分析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分析成功体育游戏的设计与实践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五、教学过程。
1. 第一阶段,体育游戏设计基本原理的学习。
介绍体育游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分析优秀体育游戏的设计理念和成功经验。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款体育游戏。
2. 第二阶段,体育游戏实践基本技能的培养。
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游戏实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分析体育游戏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对学生的实践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3. 第三阶段,体育游戏设计与实践案例分析。
分析成功体育游戏的设计与实践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运动与位置》优质教学设计

《运动与位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各种各样的运动。
2.懂得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可以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3.知道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4.学会判断我们身边的物体是否在运动,学会描述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5.意识到自然界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
教学重点懂得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可以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并学会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
教学难点学会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并学会描述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运动的物体图片、课本插图等等。
教学过程活动一:各种各样的运动1.出示课本13页的小诗。
风儿起了,穿过柳林,枝条轻轻摇曳。
鸟儿飞了,掠过湖面,水面泛起涟漪。
船儿起锚,驶离港湾,留下片片浪花。
……2.学生自由读一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这首小诗描写了哪些物体他们都在干什么这首小诗描写了风儿、鸟儿和小船三个物体。
风儿穿过柳林,鸟儿掠过湖面,小船驶离港湾。
3.教师引导:这三个物体都在运动,其实,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运动,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物体在运动呢学生说一说自己见过的运动的物体。
4.教师出示课本14页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这些图片中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预设:我们刚才列举的物体都是在运动的,下面我们就来探究物体的运动。
活动二:判断物体的运动1.出示课本15页的两幅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对比这两幅图,看一看这两幅图中的哪些物体是在运动的你又是这么判断的预设:汽车是在运动的,他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从草地的一边行驶到草地的另一边。
骑自行车的人是运动的,他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
天空中的老鹰是运动的,他从一棵树的上空飞到了另一棵树的上空。
河里的鸭子是运动的,他从湖的中央游到了湖的边上。
路上的玩具小车是运动的,他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2.刚刚我们分析了图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请大家想一想,这些运动的物体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中班教案中的体育与运动教学设计

中班教案中的体育与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身体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运动能力和协调性的发展。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和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热身运动1. 指导幼儿进行简单的拉伸运动,如摸头、摸脚、扭动腰部等,以增加身体的灵活性和活动范围。
二、基本动作练习1. 引导幼儿进行基本动作练习,如走、跑、跳、滚等。
通过模仿和示范,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姿势和动作技巧。
三、游戏活动1. 进行小组活动,如传球游戏、擒贼游戏等,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和成就感。
四、平衡练习1. 设置平衡练习的环节,如教幼儿走平衡木、踩踏板等。
通过平衡练习,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
五、游戏竞赛1. 组织游戏竞赛,如跳绳比赛、接力赛等,增强幼儿的运动能力和竞争意识。
注重奖励与鼓励,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六、放松活动1. 指导幼儿进行放松运动,如深呼吸、伸展运动等。
帮助幼儿缓解身体疲劳,恢复体力。
七、反思讨论1. 结束教学活动后,组织幼儿进行反思讨论。
引导幼儿回顾当天的课程内容,并让幼儿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和参与度等,进行综合评价。
2. 针对幼儿的不足之处,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幼儿的进一步发展。
教学延伸:1. 在日常的班级活动中,加强体育运动的融入,如进行团队游戏、舞蹈活动等,持续培养幼儿的运动兴趣和参与度。
2. 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参与体育运动活动,提供家庭共同锻炼的机会,促进家庭的健康生活方式。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此次体育教学活动,幼儿在运动技能、协调性、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和提高。
他们学会了基本的动作技巧,并在游戏竞赛中展示了自己的运动能力。
同时,他们还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养成了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案课后教学反思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课后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影响因素以及摩擦力在实际运动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解摩擦力的作用,并能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摩擦力的概念;(2)了解摩擦力的影响因素;(3)能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摩擦力的表现;(2)通过实例分析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2. 难点: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在实际运动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
2. 知识讲解:(1)摩擦力的概念;(2)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润滑剂等。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在实际运动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摩擦力的作用和应用,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有关摩擦力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后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了解了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能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但在课堂上,对于摩擦力的计算和摩擦力在实际运动中的应用,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理解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学前教育教案中的体育与运动教学设计

学前教育教案中的体育与运动教学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改变,体育与运动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体育与运动教学既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成长,也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学前教育教案中合理设计体育与运动教学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学前教育教案中的体育与运动教学设计,并探讨如何有效实施。
1. 教学目标的设定体育与运动教学的第一步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确定适合他们的体育与运动教学目标。
例如,可以设定帮助幼儿掌握基础运动技能、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促进协作能力等目标。
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有效引导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
2. 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合幼儿的体育与运动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运动项目,并考虑到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基本的跑、跳、投等动作来培养幼儿的大运动技能,还可以通过游戏形式来增加幼儿的参与度。
3. 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学前教育教案中,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实施体育与运动教学。
幼儿的学习特点决定了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游戏教学等形式来引导幼儿的学习。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幼儿的体验和参与感,给予他们积极的激励和鼓励。
4. 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环境的创设对于体育与运动教学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在宽敞的操场或者室内场地进行体育与运动教学活动,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运动场所。
同时,教室内的器械和道具也要准备充足,以方便幼儿的实践操作。
5. 教学评价的方法在体育与运动教学中,教学评价应该注重对幼儿综合素质的评价。
除了考察幼儿的运动技能外,还应该关注他们的协作精神、参与度和创造力等。
教师可以采用观察记录、打分评估等方式来进行综合评价。
总结:体育与运动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选择适合幼儿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幼儿在体育与运动中的进步和问题,进而指导教学实施。
《运动与身体变化》教学设计(2)

《运动与身体变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 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练习收集数据、求平均数、分析数据。
2. 学习运用实验和统计的方法研究、解决问题,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 培养探究和合作意识,体验实验活动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运用实验和统计的方法研究、解决问题。
教学资源:学生经验:已学会了求平均数的统计知识。
学程预设: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预设2分钟)看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板块一】导入语:人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今天这节课我们要通过搜集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分析,弄清楚其中的因果关系。
(板书课题)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预设9 分钟)1. 提出问题: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同桌说说,集体交流。
2. 实验求证实验1:四人小组来了解运动后1分钟脉搏跳动后次数的变化情况。
(一人运动、一人记时、一人测量脉搏、一人记录),四人轮流运动。
并求出平均数,填入98页表格内。
【板块二】实验过程可以根据班级情况确定为每四人小组同时实验,也可以推选出四人做代表,做一个实验,教师负责掌控。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预设7 分钟)1. 讨论运动后脉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两次变化相同吗?为什么?小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2. 实验2:用同样的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了解脉搏变化的情况。
和实验1同样分工合作。
3. 讨论:通过实验,得到什么结论?把实验结果及讨论得到的结论在全班进行交流。
【板块三】结论:如果运动强度不同,带来的脉搏变化情况也有所不同,运动强度越大,脉搏跳动次数越多。
四、引申反思(预设12 分钟)1. 课后向体育老师了解三年级与课上学生每分钟脉搏跳动次数达到多少最合适?老师是怎样为我们安排活动的。
2. 设计并完成活动:测量你在不同的活动前后每分钟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并制作成统计表。
3. 看“你知道吗?【板块四】引申反思的内容可以不限于这两点。
《运动与设计》教学设计

《运动与设计》教学设计运动与设计教学设计设计主题:运动与设计设计目标:1. 了解运动与设计的关系,探讨运动对设计的影响;2.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审美能力;3. 提升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
设计内容:本次教学设计将通过引导学生探索运动与设计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审美能力,并提升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展示设计作品,引发学生对设计的兴趣和思考。
2. 提出问题:你认为运动和设计之间有什么联系?运动对设计有什么影响?第二步:学习理论知识(15分钟)1. 介绍运动与设计的关系:运动是一种动态的艺术形式,设计则是将静态的元素转化为有机变化的过程。
两者都追求美感和和谐。
2. 分析运动对设计的影响:速度、力量、节奏等运动元素能够为设计注入活力和动感。
3. 讨论案例:通过展示运动场馆、运动品牌的设计案例,学生围绕案例讨论运动对设计的影响和体现。
第三步:创意思维培养(20分钟)1. 提供一些运动场景的照片或视频,并请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2. 分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思考,如何将运动中的元素应用到设计中,以增加创意和视觉冲击力。
3.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介绍他们的创意设计思路,并展示他们的设计作品。
第四步:设计实践(40分钟)1. 分发纸和绘图工具,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思路进行手绘或草图绘制。
2. 鼓励学生在设计中尝试不同的运动元素,例如速度的表达、力量的展示等。
3. 指导学生使用各种设计软件或工具进行设计制作。
4. 学生可以选择各种设计作品形式,如海报、服装设计、包装设计等。
第五步:作品展示(20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设计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2. 学生通过展示和解释,表达设计灵感和创意的来源,以及运动元素如何应用到设计中。
3. 全班同学进行互动和评价,分享对作品的观点和建议。
第六步:总结和评价(15分钟)1. 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强调运动与设计的关系,并肯定学生的创意和设计能力。
四年级数学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平移、旋转等运动形式的定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运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运动轨迹,计算运动过程中的距离和方向。
3.通过身体数据测量,观察和分析身体变化,建立运动与身体变化的联系。
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运动与身体变化的现象,提高实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实践观察作业:
-请学生观察并记录自己在一周内的运动情况,如运动方式、运动时间、身体变化等。
-学生需要以日记或图表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运动数据,并分析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
4.家庭互动作业:
-与家长一起,共同完成一个关于运动与身体变化的趣味实验或游戏,如制作简易的运动轨迹图、模拟运动场景等。
-家长需参与并签字确认,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或游戏心得。
5.创意绘画作业:
-请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幅以“运动与身体变化”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作品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坐标系、图形变换等,表现运动与身体变化的场景。
-提供参考资料和工具,如坐标系、尺子等,以便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2.学生活动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探讨运动与身体变化的关系。
-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进行数据测量和分析,总结运动规律。
3.小组分享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收获。
-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作业评价:
1.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及时反馈。
体育教学设计方案

体育教学设计方案名称:体育教学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目的是通过体育运动的组织和指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本文旨在设计一套体育教学方案,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活动。
2. 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3. 培养学生的体能素质,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抵抗力。
4.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培养他们遵守规则和纪律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提高他们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 跑步训练:包括短跑、中长跑、障碍跑等。
通过跑步训练,提高学生的耐力和速度。
- 球类运动:包括足球、篮球、排球等。
通过球类运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技战术能力。
- 游泳训练:通过游泳训练,提高学生的水性和水安全意识。
- 健身操:通过健身操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 校园体育活动组织:包括运动会、体育比赛等。
通过组织校园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
2. 教学方法- 示范讲解法:教师通过示范动作和口头讲解,向学生传授技能知识。
- 个别指导法: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不同需求,进行个别指导和教学。
- 小组活动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 游戏化教学法:教师通过有趣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1. 教学评价- 学生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程度、主动性和合作态度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 学生技能水平:通过测试学生在不同体育项目上的技能表现评价学生的技能水平。
- 学生体能素质:通过体能测试评价学生的体能素质。
- 学生组织能力:通过观察学生在组织校园体育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组织能力。
2. 考核方式-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 技能测试:对学生在各项体育项目上的表现进行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运动与设计
班级:五年级执教人:只嘎完小江云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
过程与方法:
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找出自行车上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设计并作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不同方面分析一个问题是必要的;形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勤思考、大胆解释的态度。
教学重点
找出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增加或减少摩擦力得设计并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
对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断和解释。
教学准备
有关图片,自行车实物,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摩擦力的概念。
2、出示人滑倒的图片和汽车打滑的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3、看来运动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那么摩擦力对于我们有害还是有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二、课堂实施:
(一)、摩擦力的利与害
出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
问题1、摩擦力对我们有利还是有害?
问题2、摩擦力在什么时候对我们有害?
问题3、摩擦力在什么时候对我们有利?
各小组讨论得出:(我们走路、汽车行驶摩擦力太小了要打滑,这时摩擦力是有利的。
机器运转,部件相互摩擦而摩损,这里的摩擦力是有害的。
小孩蹬滑板车玩,摩擦力对滑板车前进有阻碍作用,这里的摩擦力是有害的,但人能稳稳地站在滑板车上,靠的是鞋子和车板间的摩擦力,这里的摩擦力又是有利的。
)
(二)、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什么?
1、学生举例: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少摩擦力。
2、教师出示增大摩擦力的图片,请学生解释为什么要这样的设计。
3、追问: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力?
(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4、教师又出示减少摩擦力的图片,让学生解释为什么要这样的设计以及用什么方法减小摩擦力?
(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或减少接触面积来减小摩擦力)
5、小结。
为了更好地运动,人们在制造有关物品时,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当人们需要摩擦力的时候,就想办法去增大摩擦力;当人们不需要摩擦力时就想办法去减小摩擦力。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
1、引导:这些设计在很多交通工具上得到运用,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自行车上就有很好的体现。
2、出示探究问题:
问题1、我们的自行车上有哪些与运动密切有关的部件?
问题2、自行车运动哪些地方需要摩擦力?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的?
问题3、自行车运动哪些地方不需要摩擦力?是用什么方法减小摩擦力的?
3、出示自行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
4、小组讨论并汇报探究结论
自行车上与运动密切有关的部件:轮子、脚蹬子、前轴、后轴、齿轮、链条、中轴大链盘、刹车片等。
自行车运动需要摩擦力的有:轮胎表面、脚蹬板表面、把手表面、刹车橡皮等。
增加摩擦力的方法:后轮胎、脚蹬板表面、把手用做花纹的办法,增加表面粗糙;刹车橡皮运用施加压力办法。
不需要摩擦力的有:前轴、后轴、脚蹬子轴、大小齿轮和链条。
减少摩擦力的方法是在轴上安滚珠、加润滑油。
5、同学们交流自行车上的好设计。
(1)、轻便、安全。
(2)、手把上和轮子做有花纹,防止打滑。
(3)、后轴里安滚珠,使自行车减少了摩擦力,开的速度加快了。
(4)、大轮盘带动小齿轮盘,使速度加快。
(5)、刹车机关做在手把上,便于操纵。
三、知识拓展
自行车最初是一个看守树林的工人在1817年发明的,那时自行车全是木头做的,没有脚蹬和链条,靠双脚轮换蹬地前进。
后来经过不知多少人的不断改进才成现在这个样子。
现在自行车遍及全世界,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
四、复习巩固
(一)、增大摩擦力的实例有:
1、鞋底部的花纹
2、轮胎表面的花纹
3、自行车的刹车片
4、水泥地面的凿痕
5、老虎钳柄上的突起部分
6、公路上的减速带
(二)、减少摩擦力的实例
1、在齿轮上涂润滑油
2、在轴承上安滚珠
3、锁不灵活了,往锁孔里加点油
4、拉链不灵活了,涂点石蜡
五、课外延伸
阅读资料库中的短文—《世界没有了摩擦》。
你能选择该短文后面的一个问题写一篇小论文吗?
你能在“………”处接着往下写吗?试试吧。
.
你能够写一篇题为“在没有重力的世界里”的作品吗?
板书设计
7、运动与设计
有利摩擦力:走路、汽车行驶摩擦力、人站在滑板车上,鞋子和车板间的摩擦力
有害摩擦力:机器运转、小孩蹬滑板车,摩擦力对滑板车前进的阻碍作用增大摩擦力:鞋底做花纹、汽车轮胎做花纹、挂铁链
减少摩擦力:旱冰鞋安滚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