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

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

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 M R E S D术-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操作:在(镇静/咽部局麻/静脉麻醉/静脉麻醉+气管插管),内镜下进行(高频点凝切除治疗/黏膜切除治疗(EMR)/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ESD))风险:1.胃肠道准备所造成的水电解质紊乱、低血糖等并发症。

2.药物不良反应、麻醉意外。

3.局部损伤:咽喉部、胃肠粘膜损伤、食管粘膜撕裂等。

4.消化道出血。

5.消化道穿孔。

6.心脑血管意外。

7.部分患者治疗前因诊断需要需加做超声内镜检查。

8.少数患者由于前次检查活检等原因,病变缩小无须电切治疗或病变已自行脱落而无须治疗。

9.部分病例由于客观原因造成切除标本无法取出送病理检查。

10.因各种原因(如患者疾病原因、解剖异常等)不能完成治疗或一次性完成治疗。

11.术后组织病理为癌,并有浸润性,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12.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或者有吸烟史,以上这些风险可能加大,或者在术中或术后出现相关的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13.其他。

(以上内容为医师所告知患者的病情、所需手术/操作/治疗及其风险。

)相关替代治疗方案:外科手术治疗。

相关替代治疗方案的风险:外科手术治疗:优点:可以完整的切除病变组织,部分病例可以根治。

缺点:(1)手术创伤大,住院时间长;(2)费用相对要高;(3)并发症相对多。

患者声明:1.医生已向我解释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相关内容。

2.我已了解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相关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带来的后果。

3.我同意授权操作相关医生根据术中情况选择下一步或其他治疗方案。

4.我了解当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过程中出现针刺伤时,可能会抽取患者血样进行特殊化验。

5.我确认所提供之患者信息准确无误并且无所保留。

6.我确认本人具备合法资格签署本同意书。

医院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医院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医院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Xxx医院文档序号:XXYY-ZWK-001文档编号:ZWK-20XX-001XXX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诊疗指南编制科室:知丁日期:年月日Xxx医院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诊疗指南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方法较多,包括内镜直视下高频电凝电切,息肉蒂部注射无水乙醇等药物或冷冻治疗,电热活检钳术,微波和激光凝固术等。

本节重点介绍高频电凝电切术。

该法是内镜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主要方法。

可将息肉整体切除以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达到治疗息肉、预防恶变、解除临床症状(如出血、梗阻等)的目的。

【适应证】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息肉大小、形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全面考虑。

1.无严重慢性疾病,能耐受内镜检查及治疗者;2.消化道单发或多发性息肉,息肉大小能被不同口径的电凝电切骗局器套取者,息肉直径一般应<2cm;3.病理组织学证实为非浸润型者;4.多发性息肉数目在30个之内;5.局限于粘膜层的早期癌可适用于内镜下摘除。

【禁忌证】1.患者体质差,有严重心、肺疾病,无法耐受内镜检查、治疗者;2.有出血倾向,出、凝血时间延长,血小板减少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经治疗无法纠正者;Xxx医院3.息肉基底部过大,一般指胃息肉基底>2cm或大肠息肉基底>1.5cm者;4.息肉型癌已浸润恶化者;5.已安装心脏起搏器或置人金属瓣膜者(相对禁忌);6.患者及家族不合作者。

【术前准备】1.患者准备(1)检查出血凝血时间、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试验、心电图描记、有条件者术前应用3d止血药物。

(2)胃及十二指肠息肉患者术前禁食12h。

(3)大肠息肉患者术前按结肠镜术前准备,忌用甘露醇导泻,以免肠道内有易燃气体产生,导致通电时爆炸。

2.器械准备(1)高频电流发生器;(2)各型医治用内镜均可选用,以双活检钳管道更适宜,便于抓取息肉,辅佐操纵。

这类内镜前端均为非金属,具有绝缘性,平安度高。

(3)电凝电切圈套器及其附件(三爪钳、圈套器、异物网篮等),最好用前端绝缘的圈套器。

内镜下息肉电凝电切术操作规范(仅限借鉴)

内镜下息肉电凝电切术操作规范(仅限借鉴)

内镜下息肉电凝电切术操作规范1、目的: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消化道息肉2、适应症:经内镜下确诊为消化道息肉;禁忌症:严重的心脏病患者;已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

3、仪器:日本产Olympus-70型电子胃镜. Olympus-V70型电子肠镜ERBEIcc80高频电发生器、电凝切圈套器、活检钳、内镜注射针等.4、术前准备所有病例术前检查血Rt ,肝功、凝血酶原时间、ECG、胃息肉常规胃镜检查,肠息肉使用硫酸镁清洁肠道(禁用甘露醇)。

5、操作方法插入内镜找到息肉后,根据息肉大小以及有无蒂来决定手术方法,由助手协助插入圈套器或活检钳,对直径小于0.5厘米的息肉,一般采用活检钳咬除或电凝灼除,使息肉发白,电凝指数为1.2、通电时间为3-4秒即可。

直径小于2厘米的亚蒂或无蒂息肉,多采用圈套+电凝切除法;圈套器钢丝在息肉基底稍上方为息肉切除的最佳部位,或在基底部注射盐水,使形成蒂,再切除;有蒂息肉采用圈套器+电凝切除法,尽可能保留残蒂1厘米左右长;直径大于2厘米的无蒂息肉可采用圈套器法,但需先将高渗盐水或1:10000肾上腺素溶液在息肉基底部粘膜下注射2-4 点,每点0.5-1毫升,然后再行圈套电凝切除;凝切指数均为30-35,先行电凝再行电切,每次凝切时间均为3-4秒。

大的息肉也可分块分期切除,2-3周后行第二次切除。

切除的息肉用异物钳或经活检孔负压吸引连同内镜一块拔出后送病理检查。

6、并发症及注意事项一、消化道息肉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迟发性出血是指发生于术后24小时的出血,文献报道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为1%-2%,常见原因由于操作者的经验不足有关,迟发性出血的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1)、电凝不充分,电凝指数过小或电凝时间不足;(2)、电凝过度,电凝指数过高或电凝时间过长使创面过大过深,结痂脱落后出血;(3)、套切不彻底,残蒂过长;(4)、套切面位于大血管处;(5)、患者血管弹性差,PT 减少;(6)、创面继发感染;(7)、术后患者饮食运动未严格控制。

内镜下息肉治疗质量标准

内镜下息肉治疗质量标准

内镜下息肉治疗质量标准内镜下息肉治疗是一种常见的内科治疗方法,通常用于治疗胃肠道息肉和其他相关疾病。

在内镜下息肉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遵守一定的质量标准,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内镜下息肉治疗的质量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内镜下息肉治疗的质量标准包括设备的选择和维护。

医务人员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内窥镜和相关设备,并确保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得到及时和有效的进行。

内窥镜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尤为重要,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

其次,医务人员在进行内镜下息肉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工作。

包括患者的病史、身体状况、过敏史等方面的了解,以及治疗前的准备工作,如禁食、清肠等。

对于一些高危患者,医务人员需要进行更为细致的评估和准备工作,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内镜下息肉治疗的操作过程也是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

医务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内镜操作技巧,以及熟悉各种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持镜头清晰,准确定位息肉所在的部位,并且采取适当的操作手段,如切除、止血等。

此外,医务人员在进行内镜下息肉治疗时,需要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对于一些大、扭曲或出血等情况的息肉,医务人员需要采取更为谨慎的操作,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等,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内镜下息肉治疗后的随访工作也是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随访,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以及检查治疗效果。

对于一些并发症或术后症状较重的患者,医务人员需要进行更为密切的随访和观察工作,以及及时的处理。

总的来说,内镜下息肉治疗的质量标准包括设备的选择和维护、患者评估和准备、操作过程、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以及治疗后的随访工作。

医务人员需要严格遵守这些标准,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以及遵守治疗过程中的各项要求,以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和效果达到预期。

内镜下息肉治疗质量标准

内镜下息肉治疗质量标准

内镜下息肉治疗质量标准内镜下息肉治疗是消化内镜学中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消化道息肉的切除。

在进行内镜下息肉治疗时,医生需要严格遵守一定的治疗质量标准,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下面将从准备工作、手术操作和术后管理三个方面介绍内镜下息肉治疗的质量标准。

首先,在进行内镜下息肉治疗之前,医生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了解,包括患者的症状、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等,以便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

其次,医生需要对手术设备进行检查和准备,确保设备完好,以免手术中出现意外。

此外,医生还需要告知患者手术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同意,确保患者能够配合治疗。

其次,在手术操作方面,医生需要严格遵守内镜下息肉治疗的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首先,医生需要在手术中保持手的稳定性,准确切除息肉,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其次,医生需要确保手术操作的熟练性和速度,以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的痛苦和风险。

同时,医生还需要在手术中及时处理出现的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等,确保患者的安全。

最后,在术后管理方面,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确保患者的康复。

首先,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的护理和指导,包括饮食调理、休息疗养等,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其次,医生需要定期复查患者的病情,观察手术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

同时,医生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的随访和管理,定期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了解患者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指导患者的日常护理,以减少疾病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内镜下息肉治疗的质量标准包括准备工作、手术操作和术后管理三个方面,医生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医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内镜下息肉治疗的质量管理,为患者的健康和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121例

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121例

肉, 具有创伤小 、 手术 时间短 、 费用低 的优 点, 但要 重视并 发症 的防治 , 出血 和肠 肠
中 国社 区 医师 ・ 医学专业 2 1 年第 2 01 3期 ( 3 总 第24 )5 第1 卷 8期 3
论 著 ・临
床 论 坛
腹 股 沟 疝 不 同 手 术 治 疗 疗 效 观 察
8 %去 甲肾上腺 素盐液喷洒止血或金属 钛 夹止 m; 息肉回收 , 用异物钳 、 圈套器等 取 出送病理检 查。病理 检查对 息 肉诊断 十 分重要 , 除息 肉应 全部 送病 理检 查 , 摘 术 后病理证实恶变需作进一步治疗 。
结 果
备, 高频 电切 者 , 肠道准备不用甘露醇 ; 术
疗 , 果 息 肉 小 且 表 面 光 滑 , 断 为 良性 如 判
凝 电切 摘 除 消 化 道 息 肉是 一 种 安 全 、 有
效、 便 的治疗方法。 方 关 键 词 胃肠镜 消 化 道 息 肉 摘 除 d i1 . 9 9j i n 10 —64 . 0 o:0 36 /.s . 0 7 s 1x 2 1. 1
内镜 下 治 疗 消 化 道 息 肉 1 1例 2

20 2 0主 机 , G 一9 WR、 G 一2 0 5 E 9 E 5 WR
选 择 电凝 、 电切 强 度 , 常在 3 5 W , 通 0~ 0 先
丁 云美
邱 丽 芬
型 电 子 胃镜 及 E C一9 WM 型 电 子 肠 镜 , 9 D 2 2 R 圈 套 器 , V 33 B 高 温 活 组 S 35 H D 22H 织钳及 B F一2 1 、4 8 N 活 检 钳 , R E 4621F E B I C一8 频 电 烧 灼 装 置 , I M U X C 0高 O P SH Y

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及配合

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及配合
炎 。大部 分急 性胰 腺炎 预后 良好 , 大多数 A 绝 P患者 经 内
治 愈率[ ] 崔乃强 , 1 吴咸 中. 重症急性胰腺炎 治疗 的现 况和展望 [ ] 中国危 J.
重 病 急 救 医 学 ,04,6 1 )7 5— 0 . 2 0 1 ( 2 :0 7 7
[ ] 张圣道 , 2 雷若庆 . 重症 急性胰腺炎 治疗 的争论 、 进展 和发 展趋势 [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 0 ,2 1 :2 2 . J. 2 22( )2 — 3 0 [ ] 卢杰夫 . 内营养治疗重症 急性胰腺 炎的现状 [ ] 内科 ,0 1 3 肠 J. 21 ,
6 4)3 1 5 . ( :5 —34
[ ] 陈绪东 , 4 刘立君. 抗生素及肠内外营养在急性胰腺炎治疗 中的应
用 [ ] 中国当代医药 ,0 1 1 ( 7 :8 J. 2 1 ,8 2 ) 18—19 8. [ ] 张云珍 , 5 王 孟, 杨盼勇. 急性胰腺炎 的治疗体会 [ ] 基层 医学 J. ( 收稿 日期 :0 11 - 修回 日期 :0 2 22 2 1-13 0 2 1 - -7) 0
素和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能有效地减少胰液、 胰酶的分泌, 使胰腺处于“ 休息” 状态从 而能有效控制胰腺炎症的进展 , 有利 胰 腺组织 修 复 , 治疗 急性 胰 腺 的 重要 环 节 。另 外 是 ]
应 用抗 生 素 , 维 持 水 、 及 电解 质 以及 酸 、 碱平 衡 和 提供 足 够 的 热卡 、 必需 维 生素 , 减少并 发 症 的发 生 , 短病 程 , 高 能 缩 提
550 ) 300
【 文章编号】 17- 6 (02 0 -19 2 637 8 21 )2 4 - 7 0 0
132 患者 胃镜 术 前 8h 食 , 禁 水 ; 镜 术前 3d食 .. 禁 4h 肠 米粥, 面条 等半 流 、 少渣 饮食 ( 少水 果 、 菜 、 减 蔬 肉等食 物 ) , 手术 日早 、 午餐禁 食 , 前 晚用 开 水 浸 泡 3 术 0克 的潘 泻 叶一

消化道息肉切除术

消化道息肉切除术

息肉形成原因?
胃肠道息肉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较复杂,目 前仍不清楚,根据对息肉的研究初步提示: 腺瘤的发生是多个基因改变的复杂过程, 而环境因素改变致基因(表达)异常或突变 基因在环境因素作用下表达形成腺瘤;而 增生性息肉或炎性息肉则与感染和损伤相 关,引起适应性反应。如胃窦息肉多与HP 感染有关,杀灭HP治疗后息肉可治愈。
4.错构瘤性息肉:Peutz-Jegher息肉,属错构瘤性息肉,
息肉分布全胃肠道,以空肠最常见,其次是回肠和结肠。息 肉常是散在多发,大小差别明显,多为有蒂或亚蒂,息肉表 面不光滑,有许多小叶状突起,质地中等,一般无恶变。
〖消化道内息肉镜下治疗〗
➢ 消化道息肉组织学分类不同,癌变率有明显差异, 但内镜下难以确定息肉的组织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型, 通常靠内镜 活检或镜下切除后作病理检查才可以明确诊断。
息肉具有家族性?
Turcot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较少 见。其特征是患者有家族性结肠腺瘤病伴 有其它脏器的肿瘤,通常是伴有中枢神经 系统的肿瘤,如脑或脊髓的胶质母细胞瘤 或髓母细胞瘤,因此也有胶质瘤息肉病综 合征之称。结肠腺瘤的癌变率高,有称常 在十几岁时已发生癌变而导致死亡者.
息肉具有家族性?
息肉具有家族性?
息肉患者,尤其是多发息肉患者,其家族 成员也常患有息肉,因为息肉这种病具有 家族性,又叫家族性息肉病,如家族性腺 瘤病、黑斑息肉综合症等。如若发现家人 有息肉病,其他成员应及早到医院检查, 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防止癌变。
息肉具有家族性?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 遗传性疾病,全结肠与直肠均可有多发腺 瘤。息肉从100左右到数千个不等。本病 息肉并不完全限于大肠,常伴有胃息肉及 十二指肠息肉。常于青年及中年发病,有 高度癌变倾向。有报道提示在息肉发生的 头5年内癌变率为12%,在15-20年则大 于50%,癌变的平均年龄为40岁。

内镜息肉电凝电切术操作规范新

内镜息肉电凝电切术操作规范新

内镜下息肉电凝电切术操作规范1、目的: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消化道息肉2、适应症:经内镜下确诊为消化道息肉;禁忌症:严重的心脏病患者;已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3、仪器:日本产Olympus-70型电子胃镜.Olympus-V70型电子肠镜ERBEIcc80高频电发生器、电凝切圈套器、活检钳、内镜注射针等.4、术前准备所有病例术前检查血Rt,肝功、凝血酶原时间、ECG、胃息肉常规胃镜检查,肠息肉使用硫酸镁清洁肠道禁用甘露醇;5、操作方法插入内镜找到息肉后,根据息肉大小以及有无蒂来决定手术方法,由助手协助插入圈套器或活检钳,对直径小于0.5厘米的息肉,一般采用活检钳咬除或电凝灼除,使息肉发白,电凝指数为1.2、通电时间为3-4秒即可;直径小于2厘米的亚蒂或无蒂息肉,多采用圈套+电凝切除法;圈套器钢丝在息肉基底稍上方为息肉切除的最佳部位,或在基底部注射盐水,使形成蒂,再切除;有蒂息肉采用圈套器+电凝切除法,尽可能保留残蒂1厘米左右长;直径大于2厘米的无蒂息肉可采用圈套器法,但需先将高渗盐水或1:10000肾上腺素溶液在息肉基底部粘膜下注射2-4点,每点0.5-1毫升,然后再行圈套电凝切除;凝切指数均为30-35,先行电凝再行电切,每次凝切时间均为3-4秒;大的息肉也可分块分期切除,2-3周后行第二次切除;切除的息肉用异物钳或经活检孔负压吸引连同内镜一块拔出后送病理检查;6、并发症及注意事项一、消化道息肉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迟发性出血是指发生于术后24小时的出血,文献报道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为1%-2%,常见原因由于操作者的经验不足有关,迟发性出血的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1、电凝不充分,电凝指数过小或电凝时间不足;2、电凝过度,电凝指数过高或电凝时间过长使创面过大过深,结痂脱落后出血;3、套切不彻底,残蒂过长;4、套切面位于大血管处;5、患者血管弹性差,PT减少;6、创面继发;7、术后患者饮食运动未严格控制;一旦发现出血,需进行适当处理,即在内镜下行各种措施止血,及药物喷洒,硬化药注射,电凝、激光、微波等;二、穿孔可发生在息肉切除术时的即刻,也可发生在术后数天内;常见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圈套切割部离肠壁太近;2、通电时胃肠蠕动,使圈套钢丝损伤肠壁穿孔;3、圈套钢丝未收紧,导致通电时间过长过深;4、电流强度选择过弱,通电时间过长,使残端的灼伤过深至肠壁全层引起数天后穿孔;5、通电时未将息肉轻轻地向腔内提拉,形成天幕状假蒂;发生穿孔并发症后,大多数行保守治疗,禁食水补液,胃肠减压,抗生素的应用,严密观察一般不需手术治疗均能治愈;但保守治疗失败者需根据穿孔部位、大小、形态和病员全身情况决定做修补,局部切除或造瘘手术;。

消化道息肉内镜治疗操作规范

消化道息肉内镜治疗操作规范

消化道息肉内镜治疗操作规范首先,在进行内镜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明确患者的病情、病史、过敏史等信息,并对患者的麻醉情况进行评估,确保患者适合接受内镜治疗。

在进行内镜治疗时,必须确保消化道内壁的清洁和伸展,以便观察和操作。

因此,在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胃肠准备,如空腹、灌肠等,以清除消化道内的食物和粪便,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镇静和麻醉处理,以减少患者的不适和疼痛感。

在内镜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熟练掌握内镜的使用技术,并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和息肉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内镜治疗方法包括切除术、热灼术和封闭术等。

在进行切除术时,医生需要将切除器具准确地放置在息肉底部并进行适当的力度,以保证完整地切除息肉,并避免损伤到周围的组织。

在进行热灼术时,医生需要将热刀准确地置于息肉表面,并控制好热灼的时间和温度,以避免出现出血或溃疡等并发症。

在进行封闭术时,医生需要将封闭剂准确地注射到息肉内,并掌握好封闭剂的剂量和浓度,以保证封闭的效果。

在内镜治疗的同时,医生还需要对治疗过程进行连续的观察和监测,以及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镇痛和抗感染处理。

在治疗结束后,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观察和评估,并向患者提供必要的注意事项和恢复指导。

此外,在内镜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医疗设备的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2.遵循消化道息肉内镜治疗操作规范,不滥用内镜治疗,避免不必要的切除和热灼;3.在治疗前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告知和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保护患者的知情权和隐私权;4.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紧急情况;5.治疗后要对患者进行随访和复诊,并进行必要的疗效评价。

总之,消化道息肉内镜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仍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规范,保证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医疗人员在进行内镜治疗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并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和个性化的护理。

消化内镜手术分级规范

消化内镜手术分级规范

消化内镜手术分级规范
引言
消化内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技术,用于诊断和治疗消化道疾病。

为了提高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消化内镜手术分级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目的
本文档旨在制定消化内镜手术分级规范,为医生提供一个标准化的评估和选择手术方法的依据,以确保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分级规范
Level 1: 诊断性内镜检查
Level 1手术是用于诊断目的的内镜检查,常见的包括胃镜和结肠镜。

这种手术通常不涉及复杂的治疗措施,只用于对消化道疾病进行初步评估和诊断。

Level 2: 治疗性内镜检查
Level 2手术是用于治疗目的的内镜检查,常见的包括切除息肉、止血和扩张狭窄部位等。

这种手术可能涉及一些较为复杂的治疗措施,但仍属于相对简单和常见的内镜手术。

Level 3: 介入性内镜手术
Level 3手术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内镜手术,常见的包括消化道肿瘤切除、黏膜下层剥离等。

这种手术需要更高水平的内镜技术和专
业知识,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

Level 4: 高风险内镜手术
Level 4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内镜手术,常见的包括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内镜下切除早期癌症等。

这种手术对医生的专业能力和
技术要求非常高,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结论
消化内镜手术分级规范的制定对于提高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非
常重要。

通过明确不同手术等级的标准和要求,可以帮助医生评估
手术复杂度和风险,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医疗机构可以根据这
些规范制定培训计划和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医生在进行消化内镜
手术时具备必要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标准[详]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标准[详]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3年版)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消化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胶囊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消化科涉及腹腔镜和胆道镜等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1.临床科室。

(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内科或者普通外科。

(2)其他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机制。

2.消化内镜诊疗室。

(1)包括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和术后观察室。

(2)有满足消化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房间、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1.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同时具有消化内科和普通外科或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近5年累计完成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0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例或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2)病例不少于10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内镜室操作规范

内镜室操作规范

一、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上消化道内镜能清晰地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壶腹至降段的粘膜形态及病变,如有病变可作活体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以确定诊断。

【适应证】1.有上消化道症状,包括上腹不适、胀、痛、烧心及反酸、吞咽不适、梗噎、嗳气、呃逆及不明原因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贫血等。

2.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不能确定病变或症状与钡餐检查结果不符者。

3.原因不明的急(慢)性上消化道出血或须做内镜止血治疗者。

4.须随访的病变,如溃疡病、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等。

5.高危人群(食管癌、胃癌高发区)的普查。

6.须做内镜治疗者。

【禁忌证】1.食管、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

2.严重心、肺、肾、脑功能不全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者。

3.精神病及意识明显障碍不能合作者4.急性重症咽喉部疾病患者内镜不能插入者。

【术前准备】1.器材内镜、光源主机、活检钳、细胞刷、必要的各种治疗器械、表面麻醉剂、各种急救药品(备用)以及内镜消毒设备。

2.技术准备 (1)了解病史、检查目的、特殊要求、其他检查情况、有无内镜检查禁忌证、有无药物过敏及急、慢性传染病等。

(2)向患者讲明检查目的及配合检查须注意的事项。

(3)术前禁食6~8h。

已做钡餐检查者须待钡剂排空后再做胃镜检查。

幽门梗阻患者应禁食2~3d,必要时术前洗胃。

最好排空大小便。

(4)咽部麻醉:检查前15min用含2%~4%利多卡因的胶浆(内有祛泡剂)或普鲁卡因喷雾或口含,有麻醉药过敏史者可不用麻醉。

(5)不必常规应用镇静剂、解痉剂,对个别精神紧张或胃肠蠕动强者可在检查前15rnin肌内注射阿托品。

患者条件许可时可行无痛胃镜检查。

(6)术前常规检查各项器材是否齐备。

【操作方法及程序】1.患者体位(1)患者取左侧卧位,头部略向前倾,双腿屈曲。

(2)如患者有活动假牙宜取出,松解领口和裤带,轻轻咬住牙垫。

2.插镜目前均使用单手法:术者面向患者,左手持内镜操纵部,右手在距离镜端20cm处持镜,使镜面对准患者舌根部,将镜端自牙垫中插至咽后壁,左手调节旋钮方向,使之顺利到达咽喉部。

胃肠道息肉的内镜治疗

胃肠道息肉的内镜治疗

高频电圈套息肉摘除
EMR术式种类
透明帽法粘膜切除术 注射法粘膜切除术
注射法分片粘膜切除术
透明帽法粘膜切除术
❖ 可用于切除平坦型病变,缺点是容易切除过深, 引发穿孔危险,适用于具有较厚肌层的食管、胃 及直肠等部位的病变。
胃肠道息肉形态学分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日本学者Kudo等将放大染色内镜下的 结直肠黏膜隐窝形态分为五型(Pit Patten 分类标准)
按Pit Patten分类标准对肠黏膜病变进行诊 断,放大染色内镜诊断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 一致性可达90%
Pit pattern – Type I
Ⅰ型为圆形隐窝, 排列比较整齐, 无异型性, 一般为正常腺管开口而非病变
❖ 很多息肉病的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 腹痛、呕吐、粘液血便、肠梗阻等症状。
胃肠息肉的组织学分类
非肿瘤性息肉
胃肠道息肉
肿瘤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 错构瘤性息肉 炎性息肉
管状腺瘤 绒毛状腺瘤 混合型
恶变机会不高 很高的恶变倾向
胃肠道息肉的形态学分类
山田分类(以胃息肉为例): 山田将胃内隆起性病变按其形态的不同,不论其性质分为四型, I型:呈丘状,隆起的起始部较平滑而无明确的境界; Ⅱ型:呈半球状,隆起的起始部有明确的境界; Ⅲ型:有亚蒂,隆起的起始部略小,形成亚蒂; Ⅳ型:有蒂,隆起的起始部有明显的蒂部。
❖ 早治疗(防止癌变,一般息肉越大、数目越多 、腺瘤中绒毛成分越多越易癌变,广基腺瘤样 息肉癌变率高,直肠息肉癌变率高)
腺瘤性息肉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经内镜切除是胃肠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
❖ 方法简便,损伤小,费用低 ❖ 多数为一次性治疗,少数需分次切除 ❖ 定期随访 ❖ 可发现息肉复发 ❖ 给予及时治疗以防止癌变

消化内镜诊疗规范标准

消化内镜诊疗规范标准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3年版)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消化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得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得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胶囊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消化科涉及腹腔镜与胆道镜等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得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得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得辅助科室与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1、临床科室。

(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内科或者普通外科。

(2)其她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得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机制。

2、消化内镜诊疗室。

(1)包括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与术后观察室。

(2)有满足消化内镜诊疗工作需要得内镜设备与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与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与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具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得执业医师与其她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得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房间、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理得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得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得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1、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同时具有消化内科与普通外科或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得临床科室,近5年累计完成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0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得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例或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得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2)病例不少于10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关于消化内镜三级手术情况说明范文

关于消化内镜三级手术情况说明范文

关于消化内镜三级手术情况说明范文消化内镜三级手术情况说明一、前言消化内镜三级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内镜检查和治疗方法,用于诊断和治疗消化道疾病。

本文将对消化内镜三级手术的操作过程、适应症和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说明。

二、操作过程1.患者准备:患者需要提前进行空腹8小时以上的禁食,以确保肠道内清晰可见。

同时,患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告知医生有无药物过敏史或其他重要注意事项。

2.麻醉:消化内镜三级手术通常采用局部麻醉,患者可以在麻醉师的监护下进行手术。

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全身麻醉,具体情况由医生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来决定。

3.插管:医生会在患者口腔中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称为内镜,通过食管、胃进入小肠。

内镜上装有显微摄像头,可以将消化道的情况实时传输到屏幕上。

4.检查:医生在内镜的引导下检查消化道的情况。

根据需要,可以进行活检、切除息肉、止血、扩张或吻合等治疗操作。

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配合医生的指令进行吞咽和呼吸等动作。

5.结束手术: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小心地将内镜从患者体内取出。

患者需要在恢复室等待一段时间,以确保身体逐渐恢复正常。

三、适应症消化内镜三级手术适用于以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胃炎和食管炎:通过内镜检查,可以观察胃和食管黏膜的病变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2.消化性溃疡:可以通过内镜检查发现消化性溃疡的具体位置和大小,进行活检或止血等操作。

3.肠道息肉和肿瘤:内镜可以观察到肠道内的息肉和肿瘤,并进行活检或切除手术,以便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

4.胆道和胰腺疾病:通过内镜检查,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胆道和胰腺的情况,并进行内镜下的治疗。

四、注意事项1.术前准备:患者需要按医生的指示进行相应的术前准备,包括禁食和清洗肠道等。

2.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术后护理,如避免剧烈运动、饮食调整等。

3.细菌感染预防:在操作过程中,医生和护士需严格遵守消毒规范,以减少患者感染的风险。

4.术后异常情况:患者在术后应密切观察自身的情况,如持续腹痛、呕吐、大量呕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D13.1)。

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ICD-9-CM-3:43.41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胃镜发现胃息肉。

2.钡餐造影检查发现充盈缺损,提示胃息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内科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内镜下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31.7/D13.1胃息肉疾病编码。

2.符合胃息肉内镜下切除适应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及Rh因子;(2)尿常规;(3)大便常规+潜血;(4)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5)感染指标筛查(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IV、梅毒);(6)凝血功能;(7)心电图、腹部超声、胸片。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消化道肿瘤指标筛查(CA199、CA242、CEA 等);(2)超声内镜;(3)结肠镜检查。

(七)内镜下治疗为住院后第3天。

1.术前完成胃镜检查和治疗同意书。

2.可使用镇静或麻醉药: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要在内镜室观察至清醒后返回病房。

3.按顺序进行常规胃镜检查。

4.根据术中所见息肉形态、大小、数目等决定内镜下治疗方案并按胃息肉内镜治疗规范实施治疗,围手术期采用适当措施避免可能的治疗并发症。

消化内镜操作规程

消化内镜操作规程

消化内镜操作规程1. 引言消化内镜操作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用于检查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消化内镜操作的流程与要求,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有效性。

2. 负责人员消化内镜操作由专业医生负责执行,辅助人员包括护士和技术人员。

所有参与操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操作标准。

3. 设备准备3.1 检查设备的完好性和可用性,包括内镜和相关器械。

3.2 清洁内镜和器械,确保无菌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3 检查相关设备的电源供应和连接情况。

3.4 检查药品和润滑剂的储备量,按照规定要求储存和使用。

4. 患者准备4.1 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之前,详细告知患者操作过程、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

4.2 给予患者饮食和药物禁忌事项,确保消化道清洁。

4.3 在操作前,核实患者身份和检查区域,并进行合适的麻醉和镇静。

4.4 协助患者取适当的体位,以便进行操作。

5. 操作步骤5.1 消化内镜操作包括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和结肠镜检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选择。

5.2 操作者应对内镜本身进行自检,包括连接状态、灯光亮度和显像质量。

5.3 操作者应通过口腔或肛门将内镜缓慢插入,注意避免损伤。

5.4 在检查过程中,操作者应注意观察病灶、取材和拍照。

5.5 必要时,进行活检或取物,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5.6 检查结束后,缓慢拔出内镜,注意观察异物和出血等并发症。

6. 操作注意事项6.1 操作者应熟悉操作流程和相关知识,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6.2 操作者应实施无菌操作,并定期检查内镜和器械的消毒情况。

6.3 操作者应处理好与患者的沟通和合作,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不适。

6.4 操作者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措施。

6.5 操作者应按照医疗机构的规定记录和报告相关数据和信息。

7. 操作后处理7.1 操作后,对内镜和器械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确保消毒效果。

7.2 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关注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消化内科上消化道息肉内镜下切除术诊疗精要

消化内科上消化道息肉内镜下切除术诊疗精要

消化内科上消化道息肉内镜下切除术诊疗精要消化道息肉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早在1952年就有人把息肉归入癌前状态,并以此为依据,对息肉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结肠切除术等。

自内镜问世以来,对息肉有了全新的认识,使其得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仅可以对息肉进行全瘤活检,治疗其出血等症状,而且可以阻断癌的发生。

消化道息肉摘除已成为内镜下最基本、开展最为普遍的微创治疗。

与手术相比,痛苦少,费用低,已越来越多地为消化科医师所掌握,患者所接受。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内镜下息肉切除适应证和禁忌证也在变化,原来属于禁忌范围现已变为适应证,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分析决定。

一、息肉切除适应证和禁忌证(一)适应证(1)各种大小的有蒂息肉和腺瘤。

(2)直径小于2cm的无蒂息肉和腺瘤。

(3)多发性腺瘤和息肉,分布散在,数目较少。

(二)禁忌证(1)有内镜检查禁忌证者,如严重的心肺疾病。

(2)直径大于2cm无蒂息肉和腺瘤。

(3)多发性腺瘤和息肉,局限于某部位密集分布,数目较多者。

(4)家族性腺瘤病。

(5)内镜下形态已有明显恶变者。

(6)有心脏起搏器者,因高频电可能对起搏器产生干扰,故对于放置有心脏起搏器者,不宜行高频电息肉摘除。

二、息肉切除方法(一)高频电息肉切除术1.器械准备(1)高频电发生器:高频电发生器是利于高频电流通过人体时产生的热效应,使组织凝固、坏死来达到息肉切除、止血等治疗目的。

其电流频率是大于300kHz,无神经效应,对心肌无影响,对人体绝对安全。

各种类型的高频电发生器均可产生电凝、电切和电凝电切混合电流。

切开波是连续等高的正弦波,通电单位面积电流密度大,在短时间内局部组织达到很高温度,使组织水分蒸发、坏死而达切开效果,凝固波是间歇减幅正弦波,通电时局部组织温度低,不引起组织气化,仅使蛋白变性凝固,达到止血目的。

电切波组织损伤小,但凝血作用弱,易引起出血;电凝波有止血作用,但组织损伤大,易引起穿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操作规范
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方法较多,包括内镜直视下高频电凝电切,息肉蒂部注射无水乙醇等药物或冷冻治疗,电热活检钳术,微波和激光凝固术等。

本节重点介绍高频电凝电切术。

该法是内镜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主要方法。

可将息肉整体切除以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达到治疗息肉、预防恶变、解除临床症状(如出血、梗阻等)
的目的。

【适应证】
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息肉大小、形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全面考虑。

1.无严重慢性疾病,能耐受内镜检查及治疗者;
2.消化道单发或多发性息肉,息肉大小能被不同口径的电凝电切圈套器套取者,息肉直径一般应<2cm;
3.病理组织学证实为非浸润型者;
4.多发性息肉数目在30个以内;
5.局限于粘膜层的早期癌可适用于内镜下摘除。

【禁忌证】
1.患者体质差,有严重心、肺疾病,无法耐受内镜检查、治疗者;
血小板减少或凝血酶凝血时间延长,出、有出血倾向,2.
原时间延长,经治疗无法纠正者;
3.息肉基底部过大,一般指胃息肉基底>2cm或大肠息肉基底>1.5cm者;
4.息肉型癌已浸润恶化者;
5.已安装心脏起搏器或置人金属瓣膜者(相对禁忌);
6.患者及家属不合作者。

【术前准备】
1.患者准备
(1)检查出血凝血时间、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试验、心电图描记、有条件者术前应用3d止血药物。

(2)胃及十二指肠息肉患者术前禁食12h。

(3)大肠息肉患者术前按结肠镜术前准备,忌用甘露醇导泻,以免肠道内有易燃气体产生,导致通电时爆炸。

2.器械准备
(1)高频电流发生器;
(2)各型治疗用内镜均可选用,以双活检钳管道更适宜,便于抓取息肉,协助操作。

这类内镜前端均为非金属,具有绝缘性,安全度高。

(3)电凝电切圈套器及其附件(三爪钳、圈套器、异物网篮等),最好用前端绝缘的圈套器。

检查高频电流发生器,确认功能正常,将电切套圈器与
高频电流发生器连接,脚踩通电踏板,再将电切套圈器与电.极板上的湿肥皂短暂接触,见有火花放电现象,即说明性能正常,可以进行操作。

严格按高频电流电凝电切等安全使用规定,将高频电源、内镜、电切圈套器按要求连接起来备用。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患者通常取左侧卧位。

根据息肉的具体位置、大小、外形等情况,可酌情改变体位,但应以息肉不倒卧于胃肠壁、不下垂至与对侧胃肠壁贴近和易于观察为原则。

2.用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覆盖于电极板,并紧密捆绑于患者左大腿外侧或与左臀部紧密接触。

3.常规插入内镜,发现息肉,充分确认其位置、大小、形态后,反复冲洗,吸尽息肉表面粘液及周围液体,使其暴露良好,便于息肉电凝电切操作。

同时,必须吸净胃肠腔内的气体,尤其在大肠息肉切除时更须注意,必要时置换空气,以防易燃气体在通电时发生爆炸。

4.选择合适的电切圈套器,经内镜活检管道插入胃肠腔。


内镜直视下,在靠近息肉处张开圈套,将息肉套人圈套器内。

于息肉根部逐渐拉紧套圈,但切勿用力过度,防止勒断蒂部导致出血。

5.拉紧圈套器后,息肉因血流阻断而顶端变为紫色,启动高
频电源,脚踏开关通电,先凝后切。

若使用新型高频电发生
功能,则可自动输出混合电流,自动通ENDO CUT器,具有.以凝、切电流,更易操作和控制,直至息肉被电切成功。

6.仔细观察确认电切部位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后,用三爪钳、圈套器或网篮捞取息肉,连同内镜一并退出。

【并发症及处理】
1.出血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或手术后均可发生出血,出血可为轻度、中度或大出血。

轻度出血仅见创面轻度渗血或缓慢溢出,可自行停止。

中度出血:上消化道息肉切除术后可表现为呕血或黑便;大肠息肉切除术后可表现为排出鲜血便,应积极行内镜下止血,多数经内科及内镜治疗可止血。

大出血者可出现休克,内科及内镜治疗无效,应紧急外科手术控制出血。

2.穿孔常由于电流强度过大,通电时间过长,视野不佳或内镜及圈套器位置不恰当,即强行切除息肉或因圈套器破损,机械损伤胃肠壁等所致。

小穿孔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并给予抗生素治疗,内科治疗无效或大的穿孔,应立即转外科手术治疗。

3.灼伤电切时,若电极或电切圈套器安放位置不当,或圈套器附近有导电的粘液,或息肉较长倒挂,均可引起电流分流烧灼附近正常钻膜组织。

电灼伤一般仅表现为浅表溃疡,偶可造成贯穿性电灼伤甚至穿孔,应予以重视。

4.溃疡息肉摘除术后,切断面为坏死凝固物,形成的周内
俞合。

胃息肉大肠息肉电切术后,包含2~4溃疡多数在.
以无渣流质或半流制裁为宜,不宜过多进食及过早活动。

适当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口服液体石蜡以保持大便通畅。

胃肠道息肉电切术后一般常规应用H2受体阻滞药或质子泵
抑制药(PPI)及胃粘膜保护药。

5.其他高频电切治疗贲门部息肉时,可发生左侧膈肌痉挛,并在心电图上出现心肌缺血性改变。

此可能为高频电流影响膈神经以及局部高温传至心脏所致。

所以贲门区息肉电切时须小时,时予心电监护。

大肠息肉电切术偶尔可发生肠道气体爆炸。

因此,大肠肉电凝电切术前禁忌口服甘露醇清洁肠道,操作过程中可进行肠道气体置换,即将肠腔内气体尽吸尽并充以隋性气体。

【注意事项】
1.分次电切法广基隆起、直肠大于2cm的消化道息肉,应分次电凝电切。

第一次电切息肉的一部分组织,再进行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直至完全切除。

2.长蒂息肉的切除圈套器应套在蒂中部或在离根郎3一
5mm处紧缩圈套器。

宁可将残蒂保留稍长一些,以免引起胃肠穿孔。

3.术者应技术娴熟,谨慎小心,操作轻柔,动作迅速。

绝不能将邻近正常组织一并套和圈套器,以免误将正常组织切除,扩大创伤面积。

小儿结肠息肉内镜切除必须在全麻下进行。

内镜医师 4.应邀请麻醉科、小儿科医师共同参加操作和监护。

小儿结肠息肉的内镜电凝电切术应注意以下事宜:①术前要做耐心的解释工作。

有条件的,最好让患儿家长观看治疗全过程,以消除其顾虑,取得配合。

不合作者,使用氯胺酮或丙泊酚静脉麻醉。

⑧插镜深度以观察左半结肠为主,因为儿童息肉绝大部分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

③幼年型息肉由于蒂部缺乏粘膜肌层的支持,故对细蒂息肉圈套时一定要缓慢紧缩套圈,切勿用力过猛,一经套住息肉,稍一紧缩即立刻电凝,否则有勒断的危险。

④患儿术后一律住院观察,在医师指导下控制饮食和活动。

一旦有并发症出现,及时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