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财经大学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资料整理(公共管理学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关系学
1.现代公共关系的发展阶段
(一)巴纳姆时期:不择手段,损人利己
(二)艾维李时期:说真话
(三)伯内斯时期:投公众所好
(四)现代时期:“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
补充;
艾维·李时期—职业化时期
(1)1903年,艾维·李开办宣传顾问事务所,成为美国第一个向顾客提供公共关系服务并收取费用的从业机构。
(2)1906年《原则宣言》标志着PR进入科学发展时期。
伯内斯时期(科学化时期)
(1)1923年,出版了《舆论明鉴》一书,成为公共关系学的第一部经典性著作。在书中提出了“公共关系咨询”的概念
(2)1925年写了教科书《公共关系》,标志着公共关系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被誉为国际公共关系泰斗
卡特利普和森特于1952年合著《有效公共关系》,被誉为“公关圣经”。书中提到公共关系的“四步工作法”。
1955年国际公共关系协会(IPRA)在伦敦成立,标志着公共关系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行业而独立存在。
1947年波士顿大学开设了第一所公共关系学院,并设立公共关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2.公共关系新观念
关系观念、诚信观念、形象观念、传播观念、双赢观念、长期观念
3.关系管理说
美国著名公共关系学者斯科特.卡特利普和森特在其《有效公共关系》一书中,提出:“公共关系是是一门管理科学,借助于传播媒介形成双向信息沟通,促成组织与公众之间建立良好的信赖合作关系,在满足公众利益的基础上求得的组织的发展。”(记住概念就行)4.塑造形象
在公众中塑造、建立和维护组织的良好形象是公共关系活动的根本目的。
5.公共关系主体是从事社会竞争活动的社会活动主体。
两个重要条件;
其一,必须是社会活动的主体
社会活动的主体有两层意思:第一,必须是在进行社会活动。第二,活动的主体既可以
是一个组织,也可以是单个人。
其二,必须是在社会竞争的环境中活动。
6.公众的分类
分类形式1:组织内部公众和组织外部公众
组织外部公众又包括:市场关系公众和非市场关系公众
分类形式2:
(1)非公众: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与组织不发生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社会群体。
(2)潜在公众(未来公众):由于潜在的公共关系问题而形成的潜在公众。组织应予以积极
引导,使潜在公众向有利于组织发展的方向转化,成为现实公
众。
(3)知晓公众(将在公众):潜在公众逻辑发展的结果,即已知晓自己的地位,知道组织行
为或政策对自己造成的影响的公众。他们迫切需要了解有关信
息并形成相应的态度。组织应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与之及时
沟通。
(4)行为公众(现在公众):知晓公众发展的结果。公众不仅意识到组织对自身的影响和作
用,而且采取了行动,形成了对组织的影响和作用。他们迫使
组织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是组织公关实务必须重视的工作对
象。
分类形式3:根据公众对组织的重要态度分类
(1)顺意公众:指那些对组织的政策、行为和产品持赞成、支持和认同态度的公众,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积极环境因素。
(2)敌意公众:指那些对组织的政策、行为或产品持批评、反对甚至敌视态度的公众。(3)中间公众:指介于顺意和敌意之间的公众,他们对组织的态度不明确,处于中立状态。分类形式4:根据公众对组织的认知程度分类
(1)无关公众:对组织无任何认知的个人或团体,与组织互不影响
(2)临时性公众:由于一些临时性的事件、活动而聚集起来的公众,比如运动会、展览会的观众,火车晚点滞留的顾客等。
(3)周期性公众:按一定规律和周期出现的公众,如逢节假日出现的游客和顾客、招生时节的考生和家长等。出现具有规律性
(4)稳定性公众:受偏好、需求、习惯的影响,活跃在组织视野内,组织往往采取优惠政策和特殊的保证措施。如经常去某商场购物的顾客
6.公共关系的原则
(1)内部做起:公共关系始于最高管理层
(2)诚实无欺原则:一个组织公关工作的开展,不仅要依靠专职公关机构和公关人员的不
懈努力,而且有赖于组织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配合和参与。
(3)对外公开原则:社会组织在对外宣传时要做到“好事要留名,坏事要讲清”。
(4)平时联络原则
(5)双向沟通原则:将公众的信息采集进来,用于组织的经营决策;将组织的信息传播出去,在社会上形成有利组织的舆论,从而达到树立形象的目的。(6)互惠互利原则(社会责任):真诚地对待公众和给公众以实际的利益。
(7)开拓创新原则:公关人员要努力通过不断的创新活动去解决自身面临的新问题。7.员工关系(内部员工的素质有利于形象塑造)
员工关系的含义:组织同内部所有员工之间的关系,包括上自最高领导层和下至最基层的一切员工之总和
员工关系的种类:
(1)管理人员
(2)技术人
(3)操作人员
员工关系的工作目标:
(1)让员工认同组织的愿景
(2)增强员工对组织的认知
(3)激励员工充当主人翁的动机
(4)营造组织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
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的途径
(1)了解员工心理,把握员工需求
(2)构建与员工的心理契约
(3)增强员工的参与意识
(4)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
(5)妥善处理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
(6)妥善处理组织中的上级与下级的关系
8.知名度、美誉度
知名度是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美誉度是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好感、接纳和欢迎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即组织的社会影响的美丑、好坏。
美誉度=一定区域内对组织持赞赏态度的公众人数÷一定区域内的知晓公众人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