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中的等值理论

合集下载

翻译等值理论

翻译等值理论

1.翻译的等值理论翻译理论的历史:严复提出信,达,雅与泰勒提出的翻译三原则是等值理论的另一表现形式。

信,我们可以认为指的是形式和意义的对等,达,我们认为是,雅,我们认为是风格和修辞对等。

Nida提出的基本概念: A. Formal Equivalence B。

Dynamic Equivalence C。

Functional EquivalenceA.Formal Equivalence is the closest possible match of form and content between ST andTT.形式对等是指原文和译文之间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的最大可能的一致。

B.Dynamic Equivalence is to be defined in terms of the degree to the receptor of message inthe receptor language respond to it substantially the same manner as the receptors in the source language.动态对等是指译文读者对译文中的信息的反应同原文读者对原文的信息的反应的等同性的程度。

简单说,也就是译文读者应该获得与原文读者同样的感受和反应。

C. Functional Equivalence was further developed from DE by Nida himself, which pays more attention to communicative functions.Nida 还提出了关于对等的最低标准和最高标准。

Minimal standard: the reader of the translated text should be able to comprehend to the point that they can conceive of how the original readers of the text must have understood and appreciated it. 所谓最低标准就是“译文读者对于译文的理解和欣赏应该达到到原文读者对于原文必须理解和欣赏到的程度”。

英汉互译中的语义等值问题

英汉互译中的语义等值问题

英汉互译中的语义等值问题[摘要]文化影响着语言。

不同的文化下,语言的涵义,使用的范围,影响各有不同。

本文试着用奈达的等值理论从语义、逻辑、功能及风格四方面对英语同汉语互译中的等值问题进行阐述,证明作为翻译的标准和原则,等值理论是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同时,它是相对的,在翻译的时候应更注重格式及内容。

[关键词]语义等值逻辑功能格式一、理论概念语义等值(Semantic Equivalence)理论早在1790年就被英国杰出的翻译理论家泰特勒在他的著作《论翻译的原则》(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一书中提出,“好的译文是将原文的长处完完全全地移注到另一种语言里,使得译文语言所属国的人能毫不含糊地领会,强烈地感受,正像原作所属国的人所领会,所感受的一样。

”但真正将此理论系统化的是尤金•奈达(Eugene Nida,1914-),国际公认的20世纪翻译理论界的泰斗,他著述丰富,立论鲜明,其中的精华是翻译等值论,他的“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一译“灵活对等”)和“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 valence),把读者反应作为评判译文好坏的标准的主张对我国的翻译事业影响非常的深远。

现代翻译中,语义等值问题主要包括三个内容:第一,翻译要达意;第二,译文要再现原文的风格;第三,译文要自然。

其中,“达意”又可分为三个方面。

1.语言涵义的等值问题语言涵义是等值翻译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不同语言民族在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性,产生了很多不同文化背景民族难以理解或解释的词汇。

如汉语中的阴阳,精神文明,工夫茶,政治面貌等词汇,在英语中基本是找不到对等的词语,翻译的时候只能通过对该词意义上的理解,选择意译来传达该词涵义。

但也有一些词汇如果只用意译的方式,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卡特福德翻译范畴转换理论在文本翻译中的运用

卡特福德翻译范畴转换理论在文本翻译中的运用

卡特福德翻译范畴转换理论在文本翻译中的运用作为跨语言文化交际,翻译过程并非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而是要受到诸多复杂因素的制约。

如何有效实现原文和译文之间的“等值”是中外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西方翻译理论研究中,英国学者卡特福德所提出的“等值转换”理论颇具影响力。

该理论从语言视角系统描述翻译实践过程,分析翻译等值的不同层次,探讨等翻译值转换的主要类型,从微观层面较为具体地研究了翻译等值转换的实践方法,对翻译实践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本论文以翻译“等值转换”理论中的范畴转换具体类型划分为理论参照,结合素材翻译实践,即Everyone
Eats:Understanding Food and Culture(《人类饮食:食物与文化的揭秘》)一书汉译中的实例进行了具体分析探讨。

本论文作者主要就素材文本英汉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结构、类别、单位以及内部系统这四种类型等值转换展开了讨论,并通过实例分析阐述对相关翻译策略进行了思考和总结:卡氏翻译转换理论在微观层面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对词汇、词组和语句翻译具有切实的指导作用,但同时由于它对微观层面的密切关注,在宏观层面的语篇、语境等方面并没有具体的讨论,也没有提出具体的翻译标准,所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观能动性较大,缺乏一定的评判标准。

翻译等值理论探究

翻译等值理论探究

翻译等值理论探究〔摘要〕“翻译等值理论”是西方翻译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翻译等值也是翻译活动的最终目标。

本文旨在通过对该理论的分析, 运用具体例子探讨表层直译、深层意译以及语用修辞层面的翻译等值。

〔关键词〕翻译等值;表层;深层;修辞层一、翻译等值理论翻译“等值”或“对等”(equivalence)作为翻译标准,是现代翻译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是语言学派关注的主要思想,很多西方翻译理论家在阐述自己的译论主张时,往往都离不开对翻译等值问题的探讨。

“等值”是几乎所有现代理论着述中的中心术语。

近二三十年来,随着西方翻译理论的引进,我国学者对翻译等值的研究也异常活跃。

翻译研究中等值概念的引进,极大地促进了翻译学研究的发展,加深了人们对翻译的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翻译实践。

现代第一个明确提出等值翻译理论的是前苏联语言学派代表人物费道罗夫他在《翻译理论概要》中提出了“翻译等值”理论:“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外一种语言在内容和形式不可分隔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

他坚持译文与原文之间完全可以确立确切对等的关系。

而翻译等值“就是表达原文思想内容的完全准确并且在作用上、修辞上与原文完全一致”。

等值概念本身由于其模糊性,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

贝克在其代表作《换言之———翻译教程》的导言中指出“本书采用术语equiva2lence 是为了方便起见———因为绝大多数译者已经习惯这个术语,而并非因为它有任何理论地位。

术语equivalence 在这里的用法还有如下限制条件:虽然等值在某种程度上通常能够实现,却受到各种各样语言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总是相对的”。

本文在讨论翻译等值时也遵循相对等值的原则。

等值翻译理论的支持者们通常将“等值”定义为“源语文本与目标文本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使目标文本立即就被看作源语文本的翻译。

”雅克布森在其《论翻译中的语言学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有差异的等值”,由此可以看出语言学派强调的翻译等值并非是绝对的对称,而是如弗斯指出,翻译理论中引进的等值,是使用它作为普通词汇时的模糊意义。

[当代西方翻译等值理论回顾]当代西方主流的理论

[当代西方翻译等值理论回顾]当代西方主流的理论

[当代西方翻译等值理论回顾]当代西方主流的理论翻译的等值(equivalence,有人翻译成对等)作为翻译活动的重要标准,“是现代翻译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西方,从18世纪英国文艺理论家泰特勒在其著作《翻译原理简论》中提出“等值原则”,到费道罗夫再次关注该理论并于1953年在《翻译理论概要》中提出“作用相符、语言与文本相符”的等值理论,等值理论逐渐受到西方翻译理论家的重视,各理论家也纷纷提出自己对等值的看法,如雅各布森的差异值理论、奈达的动态等值理论等,都大大地发展了等值理论并进而推动了翻译理论的发展。

以下笔者将分4个派别来详述各派对于等值理论的探讨。

一语言学派中对等值理论的探讨较有影响的主要是雅各布森和卡特福德1 雅各布森的等值理论主要有两点:(1)提出“在语际翻译的层面上,一般在符号单元之间没有完全对等。

”此处的符号单元实质上就是单词或词组。

即在不同的语言之间,字与字,词与词是不可能完全对等的。

如英语中“cup”一词在汉语中的对应词是“杯子”,但事实上根据《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中的解释,cup指“a small round container with a handle,that you use to dri nk tea, coffee etc.”而汉语中的“杯子”一词显然不止包含cup,还应包含glass、vessel等容器。

因此,即使是最常用的词也不可能达到完全的对等。

但这并不是说这些语言是不可译的,“种种信息可以对外来的符号单元或信息做出充分解释。

”即可以用目的语的完整信息来解释源语的信息,以达到意义上的等值。

(2)根据雅各布森的观点,还提出“差异等值”的理论。

“意义和对等的问题主要在于语言结构和语言用语中的差异,而不在于强调一种语言能否表述以另一种口头语写成的信息……即跨语言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一定的语法和辞汇形式。

”这段话表明,首先雅各布森承认语言的可译性,同时跳出了直译和意译的束缚,提出了差异等值。

翻译的等值性、等同性、代表性论说

翻译的等值性、等同性、代表性论说

中国俄语教学PyCCKKM M3bIK B KHTAE 2019年4月第38卷第2期Anpejib 2019r.T.38 No 2翻译的等值性、等同性、代表性论说武汉大学胡谷明提要:在西方传统的翻译研究中,经常把等值性(3KBHBajieHTHOCTb )和等同性(aAeKBaTHOCTb )作为翻译的 标准来论述。

他们的目的就是想要让译文能代替原文,因而就产生了翻译的代表性(penpeseHTaTHBHOCTb )问题。

本文首先梳理了翻译等值性和等同性术语产生的根源和内涵,然后在吸收借鉴科米萨罗夫、秋列涅夫对翻译代表性 的理解基础上,对翻译代表性的具体标准进行了详尽的说明。

关键词:等值翻译、翻译代表性、信息论、信息嫡、纯翻译、信号翻译[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510 (2019 ) 02-0076-071.引言要谈翻译的代表性,首先要厘清等值思想的概 念。

该思想产生于苏联成立以后。

其演变既是苏俄 翻译理论发展的产物,也是其不同发展阶段的标志。

等值思想的萌芽时期是自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其代表人物有斯米尔诺夫(A. A. C mhphob )和列茨克尔(H. PeuKep ) o (杨仕章 2001: 47 )斯米尔诺夫在1934年出版的《文学百科全书》 中给“翻译”词条下定义时,首次提出翻译等同性(a^eKBaTHOCTb )的概念。

他认为,等同翻译是指作者的所有意图(他深思熟虑的和无意识的)都 得到传递,以从艺术上影响读者的思想、感情,并尽可能(借助准确的等值单位或理想的替换单位) 保留作者运用的形象、色调、节奏等一切手段;但 是保留这些手段不应该视为目的本身,而只应该视为达到整体效果的手段。

毫无疑问,在这一过程中不得不牺牲一些不够重要的文本元素。

(denopoB 2002: 172 )斯米尔诺夫的这一观点在当时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

译文对于外国读者来说就相当于原著的表达。

浅谈文化差异与翻译等值理论文化差异理论

浅谈文化差异与翻译等值理论文化差异理论

《浅谈文化差异与翻译等值理论|文化差异理论》摘要: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翻译是两种文化沟通的桥梁,是人们进行交流的方法之一;本文从影响翻译的文化因素及其排除方法两方面入手,体现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除了通晓两种语言文字外,还必须了解两种文化。

关键词:语言文化:翻译桥梁;文化转换;翻译等值文化与翻译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翻译工作者要想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有必要来关注和研究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任何一个民族的思想都是该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文化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翻译则是沟通两种语言的桥梁。

本文拟就这四个方面作一简单阐述。

一、文化的定义《辞海》中对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有时也特指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神财富,以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相区别。

简单地说,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

二、文化与翻译的关系各个民族之间由于地域、气候、历史变迁等方面的差异,其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政治经济也各异。

各民族文化的不同直接反映在语言上,在这种意义上说,翻译也是跨文化活动,翻译语言就是翻译文化。

在翻译文化特质的内容时,一般情况下,只能做到译文和原文相对等值。

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博士(Dr,EugeneA,Nina)认为:“所谓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贴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首先达到语义对等,其次是达到文体对等。

” 三、文化对翻译的影响(一)影响汉英翻译的文化因素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各民族的宗教信仰、意识等所形成的文化。

欧美人多信仰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而中国人受佛教的影响较深,信“天”。

严格地说,“天”与“God”不完全对应。

浅析英汉翻译等值理论

浅析英汉翻译等值理论

E. e r e 的翻 译 。 书 以魂 牵梦 绕 的 大 海 P a c) 该
的 哀婉 动 人 的 故 事 。 如将 书名 直 译 为 Ⅸ 尔 波 西 内港 》, 则贯 穿 故 事 始 终 的 “ ” 没 有表 情 字
() o f my cas ts r o d 1S me o lsmae ae g o
no ih” “o ly he a ” 文化 寓 f s 和 t p a t g me 的
We ne e kno he vr w t w o t r h o a e f w tr
义, 只译 出 了句 子 的 表 层 语 义 , 有 传 达 句 t l t e weli d y 井 干 方知水 可贵 。 没 i h l s r . l 子 的真 正 含 义 , 易 引起 误 解 。 英 国 历 史 容 在
然 , 值 只 能 是 相 对 的 。 先 , 同语 言有 为 背 景 , 述 了 两 个 男 人 钟 情 于 美貌 少 女 sn e s 我 同 班 同 学 中有 些 人 唱 歌 唱 得 特 等 首 不 叙 ig r . 别 好 。 词性 转 化 ) (
() a rm h u o st Sb 2He tfo t e s n c me o U y
1 对翻译 等值理论的认 识
“ 翻译 等值 ” rn lt n e u v ln e是 ( a s i q iae c ) t ao
西 方 翻 译 理论 中的 核 心 概 念 。自2 世 纪 5 、 0 0 6 年 代 以来 , 多 翻 译 理 论 家 在 阐 述 自 己 0 许 的议 论 主 张 时 , 往 都 离 不 开 翻 译 等 值 问 往
又如书 名P lin y os e Ha b u (y Ma y n r o rb r 并 符 合 目标 语 的 表 达 习 惯 。 : 如

翻译等值理论及其在翻译教学中的应对

翻译等值理论及其在翻译教学中的应对

翻译等值理论及其在翻译教学中的应对作者:梁晓来源:《职业时空》2008年第11期摘要:翻译等值理论是翻译理论的核心。

本文就等值翻译的类型与特质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在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翻译等值理论;教学;类型与特质在诸多翻译理论中,翻译等值理论是充满争议但又极具生命力的理论。

而在翻译实践与教学中,由于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翻译中的绝对等值只是一种理想境界;但等值理论在准确传达翻译信息的方面较其他翻译标准有更大的优势,因而在当今仍是翻译理论的核心。

奈达认为“等值的宗旨就是要实现语言与文化的融合”。

翻译等值理论再次成为我国翻译工作者和翻译教学人员关注的焦点。

一、翻译的等值论及其理论基础翻译等值论是西方翻译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自上世纪50、60年代以来,翻译理论家们把这一概念作为自己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作过详细的论述。

等值论影响最大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语言学家兼翻译家奈达。

奈达根据自己翻译《圣经》的经验称:“译都必须努力求得等值而不同一。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强调复制信息而不是保留话语的形式。

”“翻译是指接受语复制原文信息的最近似的自然等值,首先在意义方面,其次在风格方面。

”在论述形式和结构等值时,奈达还提出“尽可能”在形式和内容上“复制原文”而不是“绝对均匀”。

经过比较,不同的观点是以相异的语言学模式为基础(卡特神德以韩礼德的系统语法的理论模式为其翻译理论的基础,奈达以乔姆斯基的转换语法为基础),然而都是建立在当代语言的基础之上的,都把翻译看作一门科学。

翻译家们给翻译下的定义都是围绕中心词“equivalence”展开的。

翻译的等值概念,不仅是两千多年来西方翻译理论中的一个根本问题,而且是现代翻译学中的一个根本问题。

二、等值翻译的类型与特质准确的译文其作用应与原文相同,即译文与原文必须等值。

由于原文与译文两种语言的特点不同,在实际翻译与教学中,在词语含义、语法特征、修辞手段的运用及风格等表现方面,译文与原文存在不同种类的等值,类型如下:1.结构等值,译文结构、语法、形式与原文相等。

文化翻译理论

文化翻译理论

文化翻译理论文化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着重探讨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对于翻译结果的影响。

文化翻译理论主要包括等值理论、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化转移理论三个方面。

等值理论是文化翻译理论的基础,它认为翻译应该追求源文和译文在意义上的等值。

等值理论强调翻译应该尽可能地保持原文的意义和风格,以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然而,等值理论也面临着一些困难。

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使得完全追求等值难以实现,因为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

因此,等值理论在实践中常常需要进行一定的妥协和调整。

功能翻译理论是对等值理论的一种扩展和修正。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的目标是在目的语文化中实现源语文化的功能。

它强调在翻译过程中应考虑到目标语受众的需要和期待,以及翻译作品所要传达的意义和目的。

功能翻译理论提醒翻译者在翻译中应该灵活运用各种策略,以适应不同的翻译需求和目标。

文化转移理论是相对较新的文化翻译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并得到广泛关注。

文化转移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文化转化过程,翻译作品中的文化元素会随着翻译过程被转移到目标语文化中。

文化转移理论强调翻译需要充分考虑到源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以及翻译作品在目标文化中的接受度和适应度。

总结来说,文化翻译理论是研究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重要理论体系。

它包括等值理论、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化转移理论三个方面。

等值理论强调追求源文和译文在意义上的等值;功能翻译理论注重在目的语文化中实现源语文化的功能;文化转移理论强调翻译作品中的文化元素会随着翻译过程被转移到目标语文化中。

这些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使翻译研究更加综合和深入,也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更多的指导和方法。

浅析的“功能对等”理论

浅析的“功能对等”理论

浅析的“功能对等”理论一、概述“功能对等”理论,又称为“动态对等”或“功能等效”,是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

这一理论主张在翻译过程中,应追求源语言和目标语言在功能上的对等,而非字面上的直译。

换句话说,翻译的目的在于传达原文的含义、风格、文体等信息,使译文读者能够获得与原文读者相似的阅读体验。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应以读者为中心,注重译文的自然性和流畅性,追求在语义和风格上的对等,而非形式上的对等。

奈达认为,翻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损失,翻译者应该尽可能地减少这些损失,使译文尽可能地接近原文。

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它提醒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注重语言的实际功能,而非仅仅追求形式上的对等。

同时,该理论也鼓励翻译者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功能对等理论是一种注重实际效果和读者体验的翻译理论,它为翻译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有助于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1. 介绍“功能对等”理论的基本概念“功能对等”理论,又称为“动态对等”或“功能等效”,是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提出的翻译理论核心。

该理论主张在翻译过程中,译文应以实现源语信息的同等功能为目标,而非追求形式上的逐字逐句对应。

功能对等强调译文的读者应能像阅读原文读者一样理解和欣赏译文,即译文应产生与原文相似的反应。

在奈达看来,翻译的首要任务是传达原文的意义,而不仅仅是复制原文的词汇和结构。

他认为,翻译的目的在于实现交际功能,译文必须能够在译语环境中产生与原文在源语环境中相同的效果。

这种对等不是形式上的,而是功能上的,它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充分考虑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和表达习惯,使译文在语义、风格、文体等方面与原文达到最大程度的对等。

功能对等理论打破了传统翻译理论中“直译”与“意译”的对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翻译观念。

它强调翻译应以实现交际功能为最高准则,而非简单地追求文字上的对应。

苏俄翻译等值理论与西方翻译等值理论对比浅析——以科米萨罗夫和

苏俄翻译等值理论与西方翻译等值理论对比浅析——以科米萨罗夫和

相当的影响力 ,其 中最具说服力的是科勒和奈达。科勒对翻译理论做出的另 贡献是将等值划分为 5 个类型 : 外延等值、内涵等值 、 语篇规约等值 、 语 用等值和形式等值 。其 中 “ 语用等值”类似于尤金 ・ 奈 达提 出的 “ 动态对 等” ,下面将对我国广泛接受的奈达的 “ 功能对等论”进行浅析 。 ( 二)奈达 的 “ 功能对等理论” 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语言学家奈达被誉为 “ 现代 翻译理论之父” 。 他的 “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 涵盖两个基本导 向——形式对等 与动态对等 ( 后为避免引起歧义,将 “ 动态”改为 “ 功能” ) 。“ 功能对等理论”成功地 运用了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奈达认为 ,各种语言的深层结构具有很大的 共性 ,翻译时要挖掘源语深层结构 的表义 ,并运用合理的方式还原为译语的 表层结构 ,尽可能保证深层意义准确传达 ,表层结构通畅流利 。 “ 功能对等”不是只有唯一的对等层次,它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分 为最 高层次的对等和最低层次的对等。“ 所谓最高层 次指译文读者应能以与原文 读者相同的方式理解和欣赏译文 , 这只是翻译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最低层次 的对等值译文读者应能透过对译文的理解 , 而想象到原文读者是如何理解和 欣赏原 文的 ,这是 翻译对等 的最低 限度 ” ( N i d a 1 9 9 3 ,l 1 8 ) 。 四、简 要对比苏 俄与西方等值 思想 ( 以科 氏、奈 氏观点为例) 科米 萨罗夫与奈达对 “ 等值”的理解都不是数学上的绝对相篙 t 他们 从各个角度分析这个问题都能得出翻泽完全等值是不可能的,所以产生 “ 五 层等值划分法”和 “ 形式对等与功能对等” 。他们在研究 “ 等值理论”时都 运 用 了语 言学 的研究 成 果 ,强 调 了语 言传 达 交 际 目的 ( 即行 使 功 能 ) 的重 要性。二者观点不同之处在于科米萨罗夫将等值层次进行了具体的划分,而 只是划分为最高层次的功能等值和最低层次 的功 能等值。但奈达运用了多种科学理论作为功能对等的支撑,这在等值思想的 发展史上是 晰 未有的,也推动翻译理论的发展再人高峰。 但对科 氏等值理论与奈 氏功能对等理论都应辩证看 待。在翻译实践 中,会发现科 氏五层划分法 的界 限非常模糊 ,有时并不能准 确对应到某 个层次 。奈达 的 “ 功能对等理 论 ”强 调信 息 的完全 表达 ,形 式可 做 改 动 ,这一条不适用 于诗歌 翻译 。诗歌翻译不仅追求传达语 用价值 ,也力 求 在 结 构 、音 韵 上 达 到完 美 体 现 。 纵 观苏俄和西方等值思想的发展史 ,可见等值理论都经 历了从概念模糊 到清晰的历程,在其中都涌现出了众多怀有卓越见解的理论家 , 他们从符号 学, 普通语言学 ,现代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等角度 出发深入探讨 了这个问 题。苏俄是等值思想的发源地,随后在西方学者的探究下发扬光大。 五 、结 语 “ 等值理论”在任何国界的翻译理论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人类 智慧的结晶。其核心是 “ 交际目的 ( 语用价值、功能)等值 ” ,它的提出成 我们应该全面认识 “ 等值理论” ,它是随着 时代发 展不断进步的思想。在理解运用等值理论时,应摒除其中不符合现代翻译理 论的部分 ,不能断章取 义,以偏概全。(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 参考 文献: [ 1 ] 蔡 毅 段 京 华. 苏联 翻 译 理 论 . 湖北 :湖 北 教 育 出版 社 ,2 0 0 0年 .

等值理论视角下翻译的转换方法

等值理论视角下翻译的转换方法

等值理论视角下翻译的转换方法关键词:等值,翻译,转换,方法摘要:等值理论是俄罗斯翻译学核心概念,俄罗斯翻译理论学家不断丰富和完善了翻译的等值理论,等值理论强调了意义的层次以及交际层面对等值的影响。

在等值理论视角下翻译的转换方法注重意义在译语中的重构方式,在翻译实践及翻译教学中应当学会对翻译方法的综合利用。

项目来源:2019年华北理工大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ZJ1916一、等值的层次问题翻译的等值问题是西方翻译语言学派的核心概念。

1953年,前苏联学者费道罗夫在其著作《翻译理论纲要》中首先明确了等值翻译的概念:“翻译的等值就是完全准确表达原文思想内容并在功能与修辞上于原文一致”(费道罗夫1955:156)。

另一位前苏联语言学家巴尔胡达罗夫进一步丰富了等值标准,他认为翻译等值即保持原文的内容不变,即意义不变。

巴尔胡达罗夫提出了翻译等值的六个层次,即,音位层、词素层、词汇层、词组层、句子层以及话语层。

巴尔胡达罗夫的翻译等值六个层次观点是依据语言内部的“意义”而提出的。

如果一个句子的翻译单位落在了语音层面,那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音译,音位层面的等值翻译常见于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的翻译。

词素层面的翻译在俄汉、俄汉翻译中较为少见,因为在不同语言中词素作为意义单位构成的方式差别很大,例如,俄语语法中的变格,变位等语法词素很难在汉语中脱离语境单独翻译。

同音位和词素相比,词层面的翻译等值更为常见,它是指在译语中一个词或几个词与原文一一对应。

例如,他住在莫斯科Он живет в Москве. 这句原文与译文实现了在每个单词的等值对应。

词组层面的翻译等值最常见于成语、习语和固定词组的翻译。

成语作为语言单位的意义不等于各个词汇意义的总和,这是成语表意的特点。

因此翻译成语常常建立在词组的整体层面,而非单个词汇。

例如,不三不四,俄语要翻译成ни рыба, ни мясо (意为,既不是鱼,也不是肉),绝不能按照每个字的意义翻译,否则会造成误解。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获奖科研报告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获奖科研报告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获奖科研报告摘要:翻译等值理论是语言翻译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翻译者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

翻译理论强调原文在翻译过程中的中心地位,以及在译文中必须保留原文的文本特征。

千百年来,翻译等值理论一直在翻译领域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翻译学者。

翻译等值理论在运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翻译等值理论观点、概念及流派,并且仍在不断完善。

关键词:翻译等值理论理论运用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自从有语言交流以来,翻译就伴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千百年来,人们在交流翻译活动中不断积累翻译经验,逐步改进翻译方法,产生了许多翻译流派,建立了完整的翻译体系,创立了不同的翻译理论,翻译等值理论便是不同的翻译理论之一。

翻译等值理论从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在翻译领域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翻译学者。

一、翻译等值论的起源翻译等值理论是语言翻译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学的翻译理论强调原文在翻译过程中的中心地位,以及在译文中必须保留原文的文本特征,也就是翻译的对等理论。

我国古代的佛经翻译是最早的对等翻译,至唐宋之前大部分佛经是以词对词、句对句的翻译。

三国时期支谦在《语法经序》中提出“因循本旨,不加文饰”的译经原则。

隋朝彦琮在《辨证论》中主张译经“宁贵朴而正理,不用巧而背源”的观点。

此时期的译文以“义理明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为标准,甚至为了力求保全原来面目,“辞质多胡音”。

但是,这一阶段的译文由于过于忠实原文而显得译文晦涩难懂,甚至不明就里。

系统的等值翻译理论最初在欧洲萌芽、发展,其后为世界各国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工作者所接受并运用,是对翻译活动影响最大的翻译理论。

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同等效果论的是十八世纪英国翻译理论家泰特勒(Tytler),他在1790年的著作《翻译原理简论》中提出“好的翻译是把原作的优点完全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使得译文语言国家的人们能够像使用原作语言的人们一样清晰地领悟、强烈地感受”。

我国著名的翻译大家严复所提出的翻译三要素“信、达、雅”中的“信”便是翻译等值理论的具体体现,是指原文和译文在思想内容和语义上的等值。

论英汉等值翻译的标准 皮方於

论英汉等值翻译的标准 皮方於

着重于客观效果的检验,符合认识论的实践第一观点。 着重于客观效果的检验,符合认识论的实践第一观点。等值概念 的内涵是建立在思想与语言统一的基础上的,不但包括作品思想 的内涵是建立在思想与语言统一的基础上的,不但包括作品思想 艺术内容的等值,而且也包括作品语言形式的等值 这就是说, 作品语言形式的等值, 艺术内容的等值,而且也包括作品语言形式的等值,这就是说, 不但要求译作与原作有相同的信息 相同的思想、相同的形象、 相同的信息, 不但要求译作与原作有相同的信息,相同的思想、相同的形象、 相同的意境、相同的情调,而且要求有相同的言语节奏 相同的言语节奏、 相同的意境、相同的情调,而且要求有相同的言语节奏、相同的 言语风格、相同的言语韵味、相同的言语美学价值。有人说: 言语风格、相同的言语韵味、相同的言语美学价值。有人说:译 文情调应该有所不同,译文要尽量保持异国情调。其实, 文情调应该有所不同,译文要尽量保持异国情调。其实,要求译 作的情调与原作相等,正是为了保存异国情调。 作的情调与原作相等,正是为了保存异国情调。原作既然使本国 读者感受喜闻乐见的本国情调, 读者感受喜闻乐见的本国情调,情调等值的译文就必然会使异国 读者感受到新颖别致的异国情调。言语形式的等值要求译作跟原 读者感受到新颖别致的异国情调。言语形式的等值要求译作跟原 同样地流畅地道,同样优美生动,同样鲜明准确。 作同样地流畅地道,同样优美生动,同样鲜明准确。言语形式的 等值还要求译作有同样的表现风格,原文藻丽不可译成平实; 还要求译作有同样的表现风格 等值还要求译作有同样的表现风格,原文藻丽不可译成平实;原 文明快不可译成含蓄;原文简洁不可译成繁丰,反之亦然。总之, 文明快不可译成含蓄;原文简洁不可译成繁丰,反之亦然。总之, 译作的言语文字要跟原作一样,给读者以相同的美的感受。 译作的言语文字要跟原作一样,给读者依存的。 思想内容与言语形式两者是相辅相成 , 互相依存的 。 思想 内容的等值转换是言语形式等值转换的基础, 内容的等值转换是言语形式等值转换的基础,而言语形式的等值 转换又是思想内容的等值转换的实现。 转换又是思想内容的等值转换的实现。翻译是一种改变语言形式 例如从英语转换成汉语) (例如从英语转换成汉语)而同时尽量保存思想内容和言语特征 的交际活动。等值论要求着重从 的交际活动。等值论要求着重从思想形象内容的等值转换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文章首先介绍了功能对等理论的基本原理,随后详细探讨了该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具体应用,并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其在实践中的运用。

文章还对功能对等理论与其他翻译理论进行了比较,并指出了该理论的局限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功能对等理论对文学翻译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文学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 实例分析, 翻译理论, 局限性, 启示, 研究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是要重新创造原作的功能,而不是简单地对原文进行语言形式上的转换。

通过对原作品的功能、目的和效果进行深入分析,翻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原作品的核心意义,并在翻译中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

在文学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为翻译者提供了一种更加灵活、更具创造性的翻译方法。

通过应用功能对等理论,翻译者可以更好地处理原作品中的文学特色和情感表达,同时保持翻译作品的自然流畅性和可读性。

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增强翻译作品的文学价值,也能够更好地传达原作品的独特魅力。

在未来的翻译实践中,功能对等理论势必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文学翻译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1.2 研究意义功能对等理论作为翻译理论的一种重要分支,在文学翻译领域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的目标是传达原文的意义和效果,而非逐字逐句的对译。

这种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更准确地传达给目标读者。

功能对等理论注重研究翻译过程中的功能对等关系,这有助于提高译者的实际翻译能力,并丰富文学作品在不同语言文化环境中的表现形式。

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也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推动世界文学的传播与发展。

研究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提高文学翻译质量,促进跨文化交流,推动翻译理论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翻译文化信息等值理论及英汉互译

翻译文化信息等值理论及英汉互译

翻译文化信息等值理论及英汉互译摘要:语言是文化的媒介,因此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只有注重商务英语翻译的文化信息传递,克服外来文化障碍,实现文化信息的对等,才能准确地翻译和传递信息。

本文运用翻译理论分析了影响对等翻译的文化差异,阐述了中英文在文化和思维以及语言和表达方面的差异,并探讨了翻译中文化信息的对等及其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文化信息等值不同语言是不同文化的载体,所以在商务英语的翻译,只有注重文化信息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传递,克服异国文化的障碍,做到文化信息的对等,才能准确的翻译传达信息。

文章通过翻译理论分析影响等值翻译的文化差异,比较英汉文化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表达上的具体体现,探讨了对翻译文化信息等值理论的理解及其在英汉互译中的具体运用。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

因此,商务英语翻译不仅是个语言活动,它更是一种文化活动。

而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文化传统,这些文化差异不可避免的影响着商务英语的翻译。

所以要使不同语言间顺利交流,必然需要解决的是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间题、达到等值交流沟通的目的,这同样也是商务英语翻译的目的。

1.商务英语翻译与文化差异并存商务英语的涵盖范围很广,根据应用的不同场合可以分成不同的语域,比如经贸英语、金融英语、经济学英语、会计英语、法律英语、广告英语等。

每个语域又有不同的特点,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行业,团体,功能等因素而产生的各自的变体及其规律,运用的翻译方法也尽不同。

此外,各种语言的组成特点、使用特点也有很大差异,如汉语的逻辑性往往是用合理地调整语序来反映,强调的是观点;而英语则注重结构形式,以紧凑的结构来体现思维的逻辑性。

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传达信息而不是追求形式的对应。

因为词语只有运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

语言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互相交换,也是两种文化的传递。

文化在翻译中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要想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商务英语翻译的人员既要熟悉专业知识和语言特点,又要注意文化信息的等值传递。

解读翻译等值理论

解读翻译等值理论

解读翻译等值理论作者:梁凯凯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6年第10期内容摘要:等值是西方翻译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自从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许多翻译理论家均把“等值”这一概念作为自己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并对其进行详尽的论述。

本文通过分析等值理论的理论基础,主要代表人物和内容,概述等3A值理论的发展过程,指出其对原文和译文互译过程中所带来的意义和影响,并尝试性探究等值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局限性。

关键词:等值理论对等翻译理论奈达功能对等一.等值理论的理论基础“对等”一词,源出于数学。

作为数学专业术语,意指一种绝对对称和平等的关系。

而在《牛津英语词典》里,它是指“具有相似性的事物”或“基本相同”的模糊意义。

那么翻译理论中引进的“对等”概念,是借用它作为数学术语时的绝对意义还是它作为普通语言词汇时的模糊意义呢?根据西方翻译理论史,“对等”的翻译思想是在18世纪中叶开始显膝端倪并一直持续到19世纪的。

那段时间出现的对等观,大多是针对翻译艺术和技巧而论的。

翻译对等论得以突破艺术的规范而成为具有科学性质的理论话语并得到广泛的探讨,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现象了。

[10]翻译等值理论在西方虽然可以说是现代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研究的成果,但其历史源头早在18世纪就已出现。

1789年,坎贝尔把词义与用词目的联系起来进行探讨,有人认为这就是“灵活对等”等理论的先导。

[9]他和泰特勒提出了大致相同的三个原则,即:(1)译作完全复制出原作的思想内容;(2)译作尽量移植原作的风格和手法;(3)译作应和原作一样流畅。

这事实上已经涉及到了等值论。

后来,苏联文学家斯米尔诺夫于1934年更进一步提出了“等同翻译”的概念:“译文要能够传达作者的全部意图,即作者在对读者产生一定的思想感情上的艺术作用这个意义上的全部意图,而且要尽可能地保全作者所运用的形象、色彩、节奏等等全部表达手段”。

[11]作者对读者的意图也就是作品对读者的作用,即作品的效果,而所用的各种手段也就是原作“值”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翻译中的等值理论
作者简介:杨阳,(1986-),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在读研究生,专业方向:应用语言学与测试学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等值概念在文学翻译中的出现,认为等值是相对于传统翻译标准的更为科学的衡量翻译质量的尺度。

并通过例子来证实文学翻译中的完全等值是一种理想状态,并且介绍了不同的处理文学翻译中不等值的补偿方法。

关键词:翻译标准等值标准补偿方法
中图分类号:h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1-0000-01
一部外语作品翻译成其他语言,其语言的形式发生了变化,那么原文和译文的等值,表现在读者看了译文之后,其感受的相等性。

等值翻译理论是比较科学的翻译标准,为评定译作质量提供比较科学的依据。

等值概念的内涵是建立在思想与语言统一的基础上,不但包括作品思想艺术内同的等值,而且也包括作品语言形式的等值。

而翻译是一种改变语言形式而同时尽量保存思想内容和言语特征的交际活动。

等值论要求着重从思想形象内容的等值转换着眼,从言语形式的等值转换着手,达到内容等值与形式等值的统一。

在文学翻译中,则要求神似与形似的统一,要求作品艺术价值的等值与作品言语价值等值的统一。

从理论上讲,翻译的完全等值是一种理想状态,在实践中,翻译的完全等值是不可能达到的。

文学翻译中的不完全等值现象比比
皆是,下面来举例说明:在《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中关于晴雯的判词这样写道“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原文中“霁月”,明净开朗的境界,旧时称赞人品行高尚、胸怀洒落;雨后新晴叫霁,寓“晴”字。

“彩云”,喻美好;云呈彩叫雯,寓“雯”字。

在译文中“霁月”翻译成为了”clear moon”,“彩云”翻译成为了“bright clouds”,英文中bright意为明亮的,鲜明的。

译文传递的信息远远少于原文,造成了信息的缺失。

产生译文和原文的不等值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从语音方面来看,汉字是单字单音,有阴平、阳平、上声、入声四个音调;而英语是拼音文字,莎士比亚在《爱的徒劳》中有这样一句:“the preyful princess pierced and princked a pretty pleasingprickett.”(公主一箭鹿身亡。

)在这里,莎士比亚借助英语中的头韵玩文字游戏。

汉语要做到音韵的等值那就非常困难了。

其次,从语言的感觉来看,宋朝著名词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一种宏大的气势,但是要将这种宏大的气势翻译出来,绝非易事。

还有,就是语言的形,也是其他语言很难传达的信息。

汉语中有一副对联:“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两点;切瓜分片,横七刀竖八刀。

这些对于想要把对联完全等值的译成其他语种的译者来说,其难度可见一般。

第四,语义之间的差别。

每种语言的词汇意义都很复杂,它往往在特定句式和固定搭配中体现其涵义,要在上下文中确定其具体意义。

如:叶圣陶《倪焕之》
中的一句“一大半人的嘴不自觉地张开,不时还漏出‘啧!嘖!’的赞叹声。

”其译文为:many people s mouths gaped open without their being aware of it,and all the while there were clucks of admiration from the crowd..“啧啧”在英语中对等的象声词是tut,但此举中的“啧啧”不能用tut来翻译。

tut的意思是sound made by touching the top of one s mouth with the tongue to express disapproval,annoyance,etc.在西方文化中发出这种声音给人所引起的联想意义是“不赞成、不耐烦、轻视、不满”,与此句中“表示赞叹”的蕴含意义截然相反。

最难的,还应该是由于历史、文化、社会风俗、思维习惯等不同而造成的语言的差异。

由上我们不难看出,文学翻译中的等值只能做到部分等值。

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章,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都有它的中心信息。

那么在保证中心信息的大前提下,再尽可能多地保留其他各项的等值,那么就获得了最大的等值率。

但是如果做不到中心信息不等值,那么即使做到了其他各项的等值,等值率仍然是小的。

而如果一个词的中心信息等值与整个句子的中心信息等值发生矛盾,或是一个句子的中心信息等值与整篇文章的中心信息等值发生矛盾时,要小单位服从大单位。

由于多种综合原因的结果,即使我们在翻译中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不等值现象仍然是避免不了的,因此,有时要根据每种语言自身的特点,采用一些方法来对损失的信息予以补偿。

首先,可以采取信息增值的方法加以补偿,这虽然会使译文显得累赘,但是有时却不得不这样翻译。

如对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中“你别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我是好心好意劝你,倒粘到我身上来了。

”翻译为don t snap and snarl at me when i m trying to do my best for you.i give you my advice with the best will in the world and you turn and lay the blame on me.原文的歇后语“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设计到一个中国神话传说中特有的人物。

如果出于保留原文文化信息的目的将其直译,则不仅要加注说明吕洞宾是谁,还得向西方读者解释吕洞宾如何对狗好心,狗又为何要咬吕洞宾。

其实这句歇后语的故事缘由在此语境中并不重要。

与其煞费苦心将其译成,弄得读者似懂非懂,糊里糊涂,还不如舍弃这一文化背景知识,直接译出“不识好人心”,既确保了关心信息的有效传递,又使译文读起来简洁流畅。

尽管“狗咬吕洞宾”这一文化典故未能在此举的译文中得到体现,但是译者运用snap 和 snarl 这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出狗狂咬乱叫的样子,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原文中运用歇后语所达到的生动、形象的修辞效果。

还有很多补偿翻译中不等值现象的方法,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总之,文学翻译中的等值,既是一个理论的问题,又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虽然完全对等是一种理想状态,但是译者们都将对等理论作为翻译较为科学的标准。

翻译工作者只有经过反复的思索,推敲和修改,慢慢的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翻译经验,才能做到准确取舍,灵活变通,以使得自己的翻译翻译作品与原文达到最大的等值率。

参考文献
[1] 陈宏薇,李亚丹.2007.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杜承南,文军.1994.中国当代翻译百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3] 何自然.1997.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 蓝仁哲.2000.学术论文集[m].重庆:西南示范大学出版社.
[5] 杨仕章.2006.语言翻译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6] mona baker 1991.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