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翻译等值理论回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西方翻译等值理论回顾
摘要自等值理论被引入中国以后,对翻译界影响极大,虽有争议却一直是译界的焦点,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着翻译实践,从而促进了中国翻译学研究的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梳理西方各派等值理论的观点,从而找到等值理论的发展轨迹,以利于对等值理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翻译等值差异等值动态等值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翻译的等值(equivalence,有人翻译成对等)作为翻译活动的重要标准,“是现代翻译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西方,从18世纪英国文艺理论家泰特勒在其著作《翻译原理简论》中提出“等值原则”,到费道罗夫再次关注该理论并于1953年在《翻译理论概要》中提出“作用相符、语言与文本相符”的等值理论,等值理论逐渐受到西方翻译理论家的重视,各理论家也纷纷提出自己对等值的看法,如雅各布森的差异值理论、奈达的动态等值理论等,都大大地发展了等值理论并进而推动了翻译理论的发展。
以下笔者将分4个派别来详述各派对于等值理论的探讨。
一语言学派中对等值理论的探讨较有影响的主要是雅各布森和卡特福德
1 雅各布森的等值理论主要有两点:
(1)提出“在语际翻译的层面上,一般在符号单元之间没有完全对等。
”此处的符号单元实质上就是单词或词组。
即在不同的语
言之间,字与字,词与词是不可能完全对等的。
如英语中“cup”一词在汉语中的对应词是“杯子”,但事实上根据《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中的解释,cup指“a small round container with a handle,that you use to drink tea, coffee etc.”而汉语中的“杯子”一词显然不止包含cup,还应包含glass、vessel等容器。
因此,即使是最常用的词也不可能达到完全的对等。
但这并不是说这些语言是不可译的,“种种信息可以对外来的符号单元或信息做出充分解释。
”即可以用目的语的完整信息来解释源语的信息,以达到意义上的等值。
(2)根据雅各布森的观点,还提出“差异等值”的理论。
“意义和对等的问题主要在于语言结构和语言用语中的差异,而不在于强调一种语言能否表述以另一种口头语写成的信息……即跨语言的
差异主要集中在一定的语法和辞汇形式。
”这段话表明,首先雅各布森承认语言的可译性,同时跳出了直译和意译的束缚,提出了差异等值。
但是雅氏仅将语言方面的差异集中在一定的语法和辞汇形式上,显然是片面的。
2 卡特福德的等值理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提出了翻译等值关系的概念:即“当原语文本或文本中的单位与译语文本或文本中的单位对该语境相同(或至少部分相同)的特征相关时,就发生翻译等值关系。
”并提出翻译等值关系的两个限度。
即:“媒介之间的翻译是不可能的。
无论是媒介层次(音位学或字形学)之间还是语法和词汇层次之间的翻译都是不可能的
(即不能把原语音位译成译语语法,或把原语词汇译成译语字形等等)”。
(2)对形式对等和文本等值做了重要区分。
形式对等是指“任何目的语范畴(单位、类别、结构成分等)在目的语机体中占有的地位,应尽可能与原语范畴在原语中占有的地位相同”。
文本等值是指“特定语境中的任何目的语文本或部分文本……成为原文本或部分文本的等值成分。
”从中可以看出,形式对应趋向于从宏观的角度去研究原语与目的语的对应关系,而文本等值似乎更注重特定的具体的原语与目的语的等值关系。
可以看出,卡式的理论比雅各布森的理论又深入了一层,他的主要贡献在于翻译转换理论。
该理论似乎可以看做是对差异等值的解释和发展。
但他仍然只是从语言学的角度去探讨等值,而没有考虑影响语言或翻译的其他因素。
二交际学派也提出等值理论,有3位代表人物:奈达、卡德和科勒
1 奈达的等值理论:
交际学派提出等值理论的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是奈达。
他提出:(1)上下文等同优先于词汇等同,因为在翻译过程中选择恰当的词汇来翻译原文,主要考虑的是原文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其次才是词汇的等同。
(2)动态等值优先于形式等值,因为形式等值关注的是原文所体现的信息与译文所体现的信息本身的形式和内容的对应关系。
译者更关注“诗与诗、句与句、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对应”。
但采取
形式等值得到的译文仍可能扭曲接受语的语法与文体模式,进而曲解原文信息。
于是奈达又提出了动态等值。
所谓动态对等是指“译文接收者对译文的反应要基本等同于原文的接收者对原文的反应”。
奈达非常重视译文的接收者对译文的反应,认为要评判译文质量的优劣,不仅要看原文与译文在语言形式上是否对等,更重要的是要看译文接收者对译文的反应如何,是否与原文接收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一致。
动态等值的策略对于许多文学文本的翻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正如著名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所指出的那样,语言不仅仅具有交际性,还具有很多其他的功能,因此仅仅强调其交际性显然是过于片面的。
(3)语言的口头形式优先于书面形式,是因为译文如果能被听懂就肯定能被看懂,因此翻译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含义模糊的词、发音容易引起误解的词、书面形式不一定粗俗但发音粗俗的词以及双关语等等。
(4)听众及读者通用、接受的形式优先于传统的享有威望的形式,因为这样可以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主要是关注原文所传达的信息本身的形式和内容。
2 科勒关于等值的论述。
科勒关于等值和对等也做过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在其著作《翻译科学介绍》和《翻译科学研究》中详尽地探讨了等值的概念。
(1)将对等值(equivalence)和对等(correspondence)这两个术语做了区分。
科勒认为对等属于对比语言学的范畴,而将等值归为翻译科学的范畴,对等的研究范围也显然不如等值的研究范围那么宏观。
另外,
掌握对等体现的是外语能力,而掌握等值体现的则是翻译的能力。
(2)划分了5种不同类型的等值。
外延等值,指的是与一个语篇的语言外部内容等值;内涵等值,指词汇选择,尤其是近义词之间的选择;语篇规约等值,与语篇类型有关;语用等值或交际等值,相当于奈达的动态对等;形式等值,与语篇的形式和美感有关,包括原语文本中的文字游戏和文体特色。
科勒划分的这5种等值大大拓宽了等值的范围,并且考虑到了语言外的等值,这对于以前的等值理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三苏东学派的等值理论
前苏联学者在对等值概念进行界定之前,首先明确了什么是翻译中的形式主义。
翻译中的形式主义主要是指逐词翻译原语,形式主义不仅损害原文的意思,还有可能违反翻译的规则。
前苏联学者又进一步强调了确切性的相对性,用等值性替代了确切性,并对等值性进行界定:在功能上与原文相一致;翻译中可以对表达手段进行选择。
1 费道罗夫的等值理论
(1)对翻译的等值进行定义。
“翻译的等值意味着充分传达原文的意思内容并在功能修辞方
面与原文完全一致”。
通过再现原文的形式特点或创造这些特点的功能对应物,来传达原文特有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也就是说,在再现原文形式无法表达原文的内容或内涵时,可以通过改变原文的语言形式来求得整体效果的等值。
(2)认为“牺牲”原文里的一些语言形式或较次要的东西来达到整体的等值,不是一种例外,而是一种规律。
等值要求传达原文的内容与形式,并尽可能地在语言手段所及的范围内再现原文形式的特点。
但是,一篇译文并非原文的各个部分的机械等值,而是建立在整体的系统的效果等值基础之上的。
而被牺牲的东西相比较来说,总是次要的,虽然被牺牲掉了,但并不影响整体翻译的确切性,并且这种牺牲可以使原文中更加重要的东西传达出来。
因此,费道罗夫的等值理论也不是仅仅局限于形式上的等值,而是一种功能作用上的等值。
(3)科米萨罗夫的等值理论。
a 区分了释译与翻译的不同。
认为翻译着重于准确地再现原文,而释译要从译者的主观方面对原文做出解释,从而降低了原文相对于译文的客观性。
当译者在译语里找不到对应的词语或无法表达出原语的深层含义时,就要使用释译的策略。
因此从另一方面来说,释译虽然无法实现形式上的等值,但却是为了实现整体意义上的、真正的等值。
b 提出了翻译的5个标准:等值性、文体风格、语言的地道使用、实用功能和惯例。
其中等值一词是从纯语言意义上来考虑的,指的是对应语言单位的含义一致,从语言单位这一层面追求最大程度的等值。
这里所提到的等值,不仅包含形式意义上的等值,还包括文体风格、美感、情感等其他功能的等值。
但科氏接着又指出,等值
是有一定限度的,即不能妨碍其他规范性要求的使用。
科氏的等值理论也已经摆脱了语言学的束缚,而扩展到了更为广阔的语言交际的层面上。
(4)什维采尔的等值思想。
什维采尔把等值分为3个层次:句法层次。
该等值会出现类型替换,强调符号对符号的替换。
语义层次。
该层次又分为两个小层次:成分层次和所指层次。
成分层次是指保留原文中的语义成分,但采用不同的形式结构手段,主要是语法转换法。
所指层次指保留原文话语的所指意义,即使用与原文不同的语义符号组成语义等值的话语,不仅涉及语法方面,也涉及词汇语义方面。
语用等值。
是等值的最高层次,该层次要考虑一些极其重要的交际因素,包括交际意图、交际效果、收讯人的接受能力,并制约其它所有层次,居于其它各等值层次之上。
什维采尔从符号学的角度深入探讨了等值理论,将语用等值放在最高层次,但他似乎过于强调了语言的交际功能,而忽视了文学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
综上所述,翻译的等值理论在翻译理论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从等值理论的发展也大致可看出翻译理论的发展方向。
从雅各布森提出“差异等值”论开始,标志着等值理论开始受到当代翻译理论家的重视,到后来的卡特福德提出的“翻译转换”理论,都只是在语言层面上进行研究;而奈达、卡德、科勒等开始跳出语言的束缚,转而注重语言的语用功能以及语言外部的等值;再到维耐的5个层次的等值,开始考虑到了读者的存在,包括读者的知识水平
以及理解力,从而更加扩大了等值的范围;而苏东学派的学者们也没脱离这个轨迹,说明这种发展不是一个偶然的过程,而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这似乎和翻译理论的发展过程是一致的,翻译理论从注重语言的研究到注重语言交际功能的研究,再到关注语言外因素的影响,似乎也经历了一个相似的过程。
这不仅说明等值理论在翻译理论中的重要性,也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等值的研究方向会越来越脱离语言层面,从而转向更广阔的语言外因素。
事实上等值正是译者所追求的译作所要达到的标准,然而到底怎样才算达到了等值,或者等值的标准到底该是什么?其实等值一词本身就蕴含了太多的内容。
当然,笼统地谈等值不具任何意义,然而仅从语言的角度谈等值又似乎将等值理论带入了一个死胡同,因此人们从文本的角度、从功能的角度,从目的的角度,从交际的角度,甚至从解构主义的角度去谈翻译,实质上都是在追求译文与原文的一种等值。
随着翻译学的发展,等值理论必也将像翻译学科一样,成为一个开放的理论,而被赋予更多更新的内容,继续推动翻译学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亚丽:《西方翻译等值研究评述》,《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2] 罗曼·雅各布森:《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谢天振:《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 杰里米·芒迪,李德凤等译:《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
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4] catford,j.c.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5:53.
[5] 蔡毅、段京华:《苏联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 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简介:刘雯,女,1976—,河南商丘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工作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