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子在不断运动”实验的改进

合集下载

“分子运动”的绿色化改进

“分子运动”的绿色化改进

“分子运动”的绿色化改进一、实验改进改进目的现行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一节中,对分子运动的实验演示如图一所示,这样操作,既浪费药品,又污染环境(氨气有毒),对教师和同学的身心健康不利,同时不能很好的说明影响分子运动的主要因素——温度。

因此,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将改动如下,如图二所示:在一个烧杯的内壁和外壁的不同部位贴上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片,然后将烧杯倒扣在装有浓氨水的试剂瓶(敞口放置)很快会观察到烧杯内壁上的滤纸片上的酚酞试液变红色,且从底部向烧杯口依次变红,而烧杯外面的片上的酚酞试液不变红,这要改进:优点在于节约资源,现象直观明了,不会像课本上那样因倒出大量的氨水而造成环境污染,不足之处在于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氨气的散失;同时不能对影响分子运动的主要因素——温度无法验证。

为此,我又对分子运动做了进一步改进,如图三所示,而图三这种装置虽然弥补了试验中的不足,但仪器得动手操作,材料虽然市场有,可价格高,没有机器用手工很难操作,不能普及和广泛推广。

因此,我又回到实验室,用我们现有的仪器和随处可找到的东西来改进装置,使实验更加完美,现改进如图四所示。

二、实验仪器、试剂及装置图1实验仪器:一次性注射器两支,大烧杯一个,大集气瓶两,玻璃导管,细铁丝、棉花2实验试剂:浓氨水,酚酞试液,热水3实验装置图:如图四所示三、实验操作1试验方法(1)、根据实验内容,按照图四的装置组装好仪器。

(2)利用注射器将浓氨水通过细玻璃管直接滴加到集气瓶的底部,此时会观察到缠绕在玻璃管上的小花由下往上逐渐变红。

结论: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从而证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3)若要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则一次按要求组装两套,将其中一套一起放在大烧杯中,然后利用注射器将浓氨水通过细玻璃管直接滴加到集气瓶的底部,并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热水(如上图所示)。

观察到图四二中的小花快速完全变红,而图四一中的小花缓慢变红。

探究分子在不停运动实验改进

探究分子在不停运动实验改进

装置改进的意义
1.比课本上的“大烧杯罩住的两个小烧杯”的实验现象迅速,并且有一个从下往上先后变色以及颜色由浅至深的逐渐变化过程,这就让学生更容易想像“分子在不断运动”
2.可以节约药品并且可以很好地控制浓氨水的挥发
3.减少氨气的挥发和泄漏不污染环境
4.实验具有对比性
5.废品利用
备注
还可改用无色塑料瓶或广口瓶,在青霉素瓶中放少量浓氨水,并将其用线拴好放在瓶底,把滴有酚酞试液滤纸条分别放在瓶外壁上和粘在胶塞上悬在瓶中。
试剂:酚酞、浓氨水

实验仪个锥形瓶放在水平桌面上
2.把细铁丝制作成小树并在树枝上放上小棉花团(3个小树)
3.在小棉花上均匀地滴上酚酞试液,把小树用细线拴好,并让小树花悬在瓶子的中间、底部。另一个放在两个锥形瓶之间
4.事先在青霉素瓶中放少量浓氨水,将青霉素瓶用细线拴好并放在瓶底,或者用注射器向青霉素瓶中注射浓氨水,盖上胶塞,观察现象。白色的小花从下往上逐渐变红。
探究分子在不停运动实验改进
探究分子在不停运动实验改进

实验名称
人教版49页: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的实验改进

实验目的
因为本实验密封性不好,浪费药品,改进实验增强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铁树开花)、培养学生创新和设计能力。

实验仪器及主要试剂
仪器:锥形瓶(大无色可乐瓶)、细铁丝、胶塞、棉花、细线、青霉素瓶(小药瓶)、注射器、小泡末砖

谈“分子运动实验”的细化和改进

谈“分子运动实验”的细化和改进

谈“分子运动实验”的细化和改进《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同样要求青年学生具备独立思考、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并不局限于高等教育,而是要从基础教育抓起。

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开端,也培养了其基本的学习习惯,在学生的一生中至关重要。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落实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有多处学生的“活动与探究”,但是许多探究实验在设计上局限于其要突破的教学难点,主要是有针对性地突出一個目的,强调结果大于过程,若直接按照教材教学则容易存在设计上相对单一,在知识形成的层次与衔接上有所欠缺等问题,尤其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

而一个合理的实验设计应该可以恰到好处地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感受不断提出问题再不断解决问题的喜悦,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以第三单元课题一中的探究“分子运动现象”为例,为了突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教材设计如下实验:1.向盛有约20 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 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1)。

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此实验设计的步骤简单,如果就按照这三个步骤来完成演示实验,效果可能不太好。

学生在接触这个实验时才刚刚开始学习化学,而且对于实验中涉及的化学试剂相对陌生,因此对于步骤1中为什么要在蒸馏水中滴入酚酞溶液,步骤2中为什么又要滴浓氨水,步骤3中为什么要罩大烧杯,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而烧杯B中的浓氨水却不变红等问题的理解有困难,很难想象到氨分子的存在和运动,这样既突破不了本节课的难点,也不能充分利用“活动与探究”这些教学素材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氨分子不停的运动的实验改进

氨分子不停的运动的实验改进

氨分子运动的实验改进焦家垅中学李丽香一、实验在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是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走进微观化学世界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缺乏的理论基础。

氨分子运动的实验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这一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成功地完成氨分子运动的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型氨分子运动的实验,教材中介绍的是:用个小烧杯和一个大烧杯,浓氨水、酚酞溶液,如图(3-4)装置来进行。

三不足之处1.进行探究活动时,氨水挥发出刺激性气味,令人难以忍受,氨水的挥发,污染空气,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2.在实验中,浓氨水和酚酞溶液都用小烧杯盛放,实验需要较多量的药品。

3.原装置只能在讲台上演示,不能移动,教室后面的学生难以观察到实验现象。

四、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1、整个反应是控制在一个几乎密闭的塑料瓶中进行的,没有氨气外逸,安全环保。

2、实验中只需要很少量的药品,符合节约药品的原则。

3操作简单,实验时间短。

五、实验器材和药品塑料瓶橡皮塞细铁丝酚酞溶液浓氨水烧杯胶头滴管棉花等六、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取一只无色矿泉水瓶,在距瓶底约5cm处打一小孔,瓶口配上塞子,塞子下固定一金属丝,再在金属丝上固定几个滴有酚酞的棉球。

用胶头滴管从小孔处向瓶内加几滴氨水,可观察棉球自下而上变红。

七、实验过程l、用胶头滴管给棉花滴加酚酞溶液。

2、用胶头滴管向塑料瓶内滴入浓氨水。

3 棉花球从下往上开“红花”啦。

八、实验效果1、操作不到两分钟,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提高了实验效率。

2、操作简单,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3、器材简单易得,便于推广。

九、实验评价改进实验,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减少环境污染的科学理念,就地取材,节约药品,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探究分子运动实验的改进与思考

探究分子运动实验的改进与思考

探究分子运动实验的改进与思考摘要:对分子运动实验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实验具有环保、节约药品、现象明显、操作简单、循环利用等优点。

关键词:分子运动;绿色环保;微型化;现象明显;循环使用1.问题的提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49页“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是:在装有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观察现象。

几分钟后,看到A烧杯变红,得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论”。

但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却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1)耗时长,自燃放置变色时间大概要8分钟,若把装有浓氨水的小烧杯B放在装有温水的3号烧杯中,变色大概要4分钟。

(2)药品用量大,基本每个小烧杯中都装有10-20ml的浓氨水,且不能重复利用,造成药品浪费。

(3)不环保,使用浓氨水过程中,整套装置没有密闭,氨气直接释放到空气中,即污染环境也使老师和前排同学吸入大量氨气,影响师生健康。

(4)分子运动轨迹不明显,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只看到了实验的最终结果,不能看出分子运动的过程,学生需要推理才能得出结论,不利于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得出理性结论。

(5)整套实验装置不能移动,不利于全班学生清晰观察实验现象。

(6)实验功能单一,本套实验装置只能探究分子运动,不能探究分子运动的快慢以及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7)本实验所用氨水是由实验员采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制取时产生的氨气不可避免的排放到空气中不环保。

为此,笔者对该实验做了适当改进,取得了不错的实验效果,希望与各位读者分享。

二、实验改进2.1实验用品药品:醋酸、紫色石蕊溶液、棉球2.2实验装置仪器:试管、小号烧杯、中号烧杯、表面皿、细铁丝、玻璃棒2.3实验步骤及现象(1)把棉球固定在两根铁丝上,用玻璃棒蘸取适量紫色石蕊溶液滴在棉球上,使棉球湿润;(2)把(1)的棉球分别放进两根试管;(3)分别在两个小号烧杯加入10ml醋酸,把装有棉球的试管倒扣在小号烧杯里;(4)在分别装有适量冷水和70度热水的两个中号烧杯中同时分别放进一个步骤(3)的小号烧杯,观察棉球颜色变化情况。

分子运动实验探究改进三则

分子运动实验探究改进三则

二、 富有趣 味 的小树 开 花
在透 明的塑料 药瓶 的盖子 内用 吸 管和棉 花滤 纸制 作成 小树 的花 和 叶子 , 在棉 花滴上无 色酚酞 试液 , 叶片上滴 上紫甘蓝试 液 , 将 装有浓 氨 水的小瓶 开盖放入 后 , 罩盖 上瓶身 , 片刻后 即可观察 到实验现 象 : 红 花 绿叶的小树十分 可爱 的展 现出来 了。
段 时间后在距 离浓盐酸这 边的 出现 白色 烟圈 。 而放在 一边 的盖浓 盐酸 的瓶 塞边 出现 白烟 。 由于 氨分子相 对氯化氢 分子 是较小 的分子 , 所以 运动 的速度较 之氯化氢要快 些 。 这个 实验 改进 的特 点是 : 1 ) 采用 小药 瓶有 瓶盖 药瓶 用量 少 , 不易 流淌 , 既节约 了药品又减少对 环境 的污染 。 2 ) 通过 小圆点变色 的移动 ,
这个 实验 改进 的特 点是 : 利用 了指 示剂颜 色变 化 的现 象 , 巧妙的 变 换出红花绿 叶的效果 。 1 ) 变单纯 的颜 色变化为立 体的空 间展示 , 趣味性 有所加 强。多 彩
小瓶 方盒 式分 子运 动演 示
事先将 酚 酞试 液 ( 两 小瓶) 、 浓氨 水 ( 一 小瓶 ) 、 紫甘 蓝试 液 ( 两 小 瓶) 石蕊试 液 ( 两 小瓶) 按下 图所示 一字排 开 , 打 开各 个 小瓶上 面 的胶 塞, 迅速将 透明塑料方盒 套入 。 观察盒 内四个小瓶 内溶 液颜色 的变化 。 由于 分子运 动 的结果 , 可 以观 察到盒 内酚 酞试液 变 为红色 , 紫 甘蓝 试 液变 为绿色 , 石 蕊试液变 为蓝色 。它们 同和 外面 的原溶液 的颜色形 成 了鲜 明的对 比, 整个实验 操作简单 , 内容 丰富 , 由氨 水没有颜 色变化 而 其他试 液的颜 色变化恰 好的说 明了浓氨 水有挥发 性 ,并 说明 了酚 酞、

化学创新实验:分子运动探究实验的改进

化学创新实验:分子运动探究实验的改进

化学创新实验:
分子运动探究实验的改进
一、实验名称:分子运动探究实验的改进
二、实验目的:
在做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时,往往受当地气温等条件的限制,用时较长,而用时越长污染越严重,时间短现象又不太明显,加之分子质量小、体积小的特点对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得出正确结论造成了障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经过师生共同研究,设计了一套简易的实验装置,达到以下目的:
1、实验操作简单方便,实验现象明显;
2、药品用量少,仪器拆装方便,有利于学生自主
探究实验;
3、以轨迹显示的形式,弥补分子看不见又摸不着
不易想象的问题,使学生更易于联想得出正确
实验结论;
4、此实验装置有效地解决了实验效率和现象明
显不可兼得的问题。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实验仪器:小烧杯(3个)、玻璃管、漏斗(2个,大小与烧杯内径相当)、滤纸条(长度比玻璃管稍短)。

实验试剂:酚酞试液、浓氨水
四、试验装置图:
五、实验操作部分:
1、按照如图所示连接好实验装置;
2、剪贴好长短合适的滤纸条,并按约2cm 间隔点滴酚酞试液,放入玻璃管;
3、给A 、B 两个烧杯中倒入酚酞试液,然后向烧杯C 中加入约5ml 浓氨水,仔细观察现象。

六、装置改进的意义:
1、实验操作简便易行,节省时间;
2、在药品用量相同的情况下,能看到更为明显的实验现象;
3、实验过程中滤纸条的依次变红至B 中酚酞变红,可以清楚的展现分子运动的轨迹,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4、由于实验时间的缩短,大大减少了氨的挥发,从而使污染降到了最低。

酚酞A
C B。

对“分子在不断运动”实验的改进

对“分子在不断运动”实验的改进

对“分子在不断运动”实验的改进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中,课题2“分子和原子”中“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探究实验,虽然实验现象明显,反应速度较快,但实验过程中挥发出来的氨气没做任何处理,挥发到空气中易污染环境,加之用小烧杯装氨水,所需药品量大,不能充分体现绿色化学“实验量少、回收重复利用、对环境污染小(无污染)”的原则。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对该装置进行了5个改进:一是用塑料瓶(或塑料管)代替大烧杯形成密闭环境;二是用废弃药瓶代替小烧杯装浓氨水;三是用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代替加有无色酚酞试剂的小烧杯;四是实验药品多次重复利用;五是将氨气分子和滴有无色酚酞试剂接触瞬间变色改为依据氨气分子运动路径(总体向上运动)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自下而上逐渐变红,取得明显的实验效果。

一、改进优点1.污染小用塑料瓶代替大烧杯,实验后用橡皮塞密闭后集中处理,整个实验在密闭环境中进行,挥发的氨气对教室、实验室空气污染小,确保学生和教师身体健康。

2.药瓶用量少改小烧杯盛装氨水为带瓶塞的小药瓶盛氨水,改2个盛放滴有酚酞溶液的小烧杯为直接在滤纸条上滴加酚酞溶液,药品用量少(若用装棒冰的塑料管等直径小的塑料管代替塑料瓶作为密闭容器,药品用量更少)。

3.可重复利用小药瓶中的氨水和用过的滤纸都可重复利用。

4.速度快将实验装置改为直立状态,氨气分子向上运动速度快,达到缩短实验时间的目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5.凸现分子扩散运动的痕迹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悬挂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自下而上逐渐变红,很直观地反映了实验中氨气分子的运动路径(总体向上运动),现象明显,趣味性强,效果好。

2.实验原理利用浓氨水的挥发性,打开盛装浓氨水的小药瓶瓶盖,通过由塑料瓶制作的密闭通道,氨气分子运动到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上时,氨气分子溶于水形成氨水,使滴有无色酚酞溶液的滤纸变红。

随着氨气分子向上运动,氨分子遇到滤纸条上滴下的酚酞溶液,白下而上依次变红。

分子运动现象实验改进

分子运动现象实验改进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实验改进
分子运动现象
一、实验目的
课本49页分子运动现象探究实验,实验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主要原因有:
1、浓氨水在倾倒的过程中,氨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2、教材实验没有设计大烧杯内氨气的吸收处理。

3、浓氨水、酚酞溶液取用的量大,废液多。

进行实验改进的目的是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提倡学生节约药品,实验过程更环保,使化学实验绿色化。

二、实验仪器和装置
实验仪器和药品:钟罩、带白线的滤纸、滴管、结晶皿或小烧杯。

酚酞、浓氨水、蒸馏水。

三、实验步骤
1、在画有娃娃脸的滤纸上提前10分钟涂上酚酞溶液。

2、实验前用蒸馏水给娃娃“洗脸”。

3、用铁丝提着细线把娃娃挂入钟罩内。

4、打开盛浓氨水的小试剂瓶,放入钟罩内,观察描述现象。

5、在结晶皿中加入蒸馏水,放入钟罩吸收氨气。

四、改进的意义
1、滤纸上设计害羞娃娃脸蛋变红,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2、小试剂瓶盛浓氨水,各班可以循环利用,节约药品。

3、用蒸馏水吸收氨气,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4、实验废液少,处理方便。

初中学化学部分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初中学化学部分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2)用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涌现大量气泡,反应速度极快,产生的气体来不及收集已逃逸。考虑到制取气体原料的选择依据,碳酸钠不易做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并讨论总结,找出最佳的二氧化碳制取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容易地记住教学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不易混淆。并且也教会了学生制取气体时原料选择的依据。
初中学化学部分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知识点的引出与探讨都是在化学实验的协助下完成的,在课堂上,实验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各种各样主客观原因的存在,目前教材上现有的一些实验在随堂操作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弊端,影响课堂进程或是未能达到原有的实验目的及效果等;但如果注意细节,加强操作规范或是改变方法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化学实验所起的作用和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我们每个从事化学教育人员都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冯克诚、徐发江.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改正,中学化学实验改进设计与规范操作实用全书(上)[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否反应的实验中
我们将,CO2与Ca(OH)2反应有沉淀生成,而与NaOH反应无现象,那么CO2与NaOH是不是确实发生了反应?对于这种无现象的反应能不能设计出一些实验,使反应产生一些现象,从而直观地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在此探究活动中,学生设计的众多方案中有这样一例:由于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将CO2与NaOH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里滴加HCl,如果有气泡产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但是对这样的设计方案过程中是否严密的问题,也有人提出了疑问: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活动与探究”实验中:

分子运动实验的再改进与思考

分子运动实验的再改进与思考

②在脱脂棉上滴两滴酚酞,将脱脂棉(有酚酞溶
液部位朝向试管底)塞进试管内,塞紧橡胶塞;
③观察现象
四、
实验改进后的总结
1.相比于教科书上的实验,笔者的改进实验具有
以下优点:药品用量少、仪器易得、环保、现象明显、时
间短、操作方便、可移动、可探究分子运动与温度关
系。
②将两小团脱脂棉分别放入具支试管中,分别滴
5.实验改进 5
③观察现象。
3.实验改进 3
(1)实验用品
玻璃导管、棉签、浓氨水、酚酞溶液
(2)实验装置,如图 5 所示。
试管、脱脂棉、橡胶塞、浓氨水、酚酞溶液
(1)实验用品
(2)实验装置,如图 3 所示。
借助表面皿探究
分子运动
图 2 借助漏斗探究
分子运动
图 3 借助玻璃导管探究分
(3)实验步骤
①在试管中滴两滴浓氨水,用橡胶塞夹紧;
doi:
10.3969/j.issn.1008-0546.2020.06.026
中图分类号:
G632.41
一、
问题的提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49 页“探究”中提出,在小
文献标识码:B
2.用生活用品改进实验
周广等[3]将蘸有酚酞溶液的物品放入塑料瓶(如
烧杯 A 中盛放酚酞溶液,在小烧杯 B 中加入约 5mL 浓
实验。为此笔者吸取这些文献中改进实验的优缺点,
经过多次实践总结,最终形成如下实验改进方案。
三、
实验再改进
1.实验改进 1
(1)实验用品
化学教与学 2020 年第 6 期
·实验教学研究·
表面皿、250mL 烧杯、脱脂棉、浓氨水、酚酞溶液
(3)实验步骤

分子运动实验的改进

分子运动实验的改进
原实验
向盛有约40 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 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 液的颜色。 1.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 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 么变化。 2.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 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 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 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 (如图所示)。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 象发生?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不足 1、药品用量大、实验时间长。
五、改进的意义 1、简单省时 装置简单化、 微型化,便于制作和实验;吸进氨 水即可看到现象,节省时间,现象 明显。 2、经济 单个实验只需0.5毫 升氨水或更少,节约药品。 3、环保 无氨水味挥发、环 保,还可进一步认识到温度升高分 子运动越快。
2、氨水味挥发大、不环保,认 识不到温度升高分子运动越快。
一、改进实验目的
实验简单化、微型化、明显化、 经济、环保。
二、实验仪器及用品
20毫升注射器2支、滤纸2条、 滴管1支、橡皮2块、浓氨水、酚酞 试液。

三、实验效果(装置)图
四、实验操作
1、剪取长5厘米宽1厘米滤纸(或小棉 球),用双面胶将其粘在注射器活塞中央,每 隔1厘米滴1滴酚酞试液,滤纸平面朝着无刻度 一面,将其插入注射器,推至20毫升刻度处。 2、用注射器(直立或稍倾斜)吸取约0.5 毫升浓氨水(针头离开氨水后再稍微向上抽拉 活塞),将其扎在橡皮(或苯板或带上帽), 手执注射器竖直观察。 3、也可将另一注射器竖直放入热水中,现 象更明显,起到对比作用,可进一步认识到温 度升高分子运动越快。

分子性质实验探究的改进与创新(共5篇)

分子性质实验探究的改进与创新(共5篇)

分子性质实验探究的改进与创新(共5篇)第一篇:分子性质实验探究的改进与创新分子性质实验探究的改进与创新月田镇中心学校许求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学习了空气和氧气的有关知识,为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准备了一定的条件,但是从宏观物质到微观粒子仍是化学学习的一个跨越。

在现阶段的教学条件下,本次实验能起到很好的思维过渡作用。

二、实验的原型及不足之处人教版化学教材P50-活动与探究,通过氨水能使酚酞试剂变红这一原理,设计实验证明氨气分子在运动。

不足之处:1、原实验两个烧杯中装有的均是无色液体,对学生的视觉有一定的冲击,且要用较多的酚酞试剂。

2、结论明显但分子运动的过程还是较为抽象。

3、此活动与探究对分子性质的探究比较单一。

三、实验的创新与改进之处1、将酚酞分间隔滴在纸条上,便于看清分子运动的足迹。

2、增加一个加热氨水的对比实验,证明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3、增加一个滴管中混合水和酒精的实验,证明分子间是有间隔的这一性质并节约药品。

4、使用漏斗能很好地防止氨气先大量向周围扩散。

四、实验用品漏斗、烧杯、玻璃直管、酚酞、氨水、滴管等五、实验过程1、准备好两支玻璃直管,分别向其中放入一条分间隔滴加了酚酞试剂的纸条(长度适中)。

2、连接好橡皮塞与漏斗。

3、将氨水倒10ml左右于小烧杯中,并将小烧杯放置于垫放有石棉网的三角架上。

4、将酒精灯点燃给小烧杯加热,同时将准备好玻璃管一根用漏斗罩在细口瓶上方,一根用漏斗罩在加热至氨水沸腾了的小烧杯上。

5、对比观察思考:分子是否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快慢是否与温度有关。

6、利用滴管证明分子间有间隔。

六、实验效果1、改进后的实验更加形象、直观。

2、节约了药品,比如酚酞与酒精。

3、实验步骤简单但实验现象与结论较丰富。

七、自我评价本实验通过增加一些环节、改进一些操作很好地证明了分子的有关性质,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空间想象能力,渗透了节约药品的理念,但分子的性质还有些没有在此实验中得到证明。

关于分子运动试验的改进方案

关于分子运动试验的改进方案

关于分子运动试验的改进方案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依据化学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精神,以多种形式编入了大量的化学实验。

如何利用这些实验,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每一位化学教师应认真研究的问题。

对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是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一个方面,首先可以从对实验装置、实验方案的改进与创新入手。

例如: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上册第50页有用浓氨水和无色酚酞做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

该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发现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这一性质。

该实验突出的优点是装置简单、易操作、现象明显。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该实验存在一些缺陷:
该实验存在以下缺陷:
操作较为复杂;
所需烧杯较大,所需时间较长;
所需氨水较多,且污染环境;
实验现象不很明显,成功率不高。

为此,我们经过多次设计与试验,得出如下改进方案,供大家参考。

该实验通过以下改进:
将少量浓氨水放入集气瓶中,用橡皮塞将瓶口塞紧。

在集气瓶外用线拴住一个装少量酚酞溶液的小瓶,放置一段时间,小瓶内酚酞溶液无变化(如图一所示)。

再将小瓶转移至集气瓶内,放置一会儿
(如图二所示),可以明显的看到集气瓶内的小瓶中酚酞溶液变红色。

改进后的优点:
操作简单,仪器易得;
实验时间段,现象明显,学生可传递观察;
对环境几乎没有污染,学生可在打开橡皮塞时略能到氨气的气味;浓氨水用量少,且可以重复使用做多个班级的演示实验。

案例30 《 分子运动实验的改进》

案例30  《 分子运动实验的改进》
案例30《分子运动实验的改进》
实验名称
《分子运动实验的改进》
实验目的
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来认识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实验原理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浓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实验仪器
及药品
大试管、硬质白纸、剪刀、胶头滴管、玻璃片、酚酞、浓氨水
实验
装置
实验
步骤
及现象
1.取一大试管和一张硬质白纸,根据试管宽度将白纸剪成条状,以刚好能放进试管为准。
创新
设计
后的
优点
1.操作简单,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2.现象明显,有较强的说服力。
3.节约药品,体现实验的微型性。
4.实验趣味性强。
2.在白纸条上按一定间隔处滴一滴酚酞试液,将白纸条烘干后,塞进大试管中。(白纸条可多做一些,可以分组实验用)
3.取一洁净的玻璃片,在其中央源自水不漏滴浓氨水。(如图1)4.将上面塞好了白纸条的大试管倒扣在玻璃片的中央,使浓氨水被罩入大试管内。(如图2)
5.观察试管中白纸条从下往上的点依次变成红色。(如图3、图4)

对分子运动现象探究实验的改进

对分子运动现象探究实验的改进

量的节约原则。
热氨水的对比实验,证明温度
3.氨分子的扩散过程不明显,实 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内容
验用时较长,往往要等待十几分 更丰富。
钟才能观察到明显变红,不利于 4.新 装 置 容 易 组 装 , 操 作 简
连续学习、思考,容易让学生失 单,便于移动,效果明显,适
去兴趣。
合推广应用。
4.原装置在讲台上演示时不能移 5.实验中的塑料小泡是由棒棒
4.把其中一支具支试管放入盛热水的小烧杯 中;然后同时打开两套装置中的弹簧夹;
5.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
七、实验效果 1、塑料小瓶中的无色酚酞变红,且 温度高的变红快。 2、教室内几乎闻不到有刺激性的气 味,减少了污染。 3、氨水、酚酞的用量减少了,节约 了药品。 4、该实验装置操作简便,便于移 动,可以让全班同学都观察到实验 现象,非常适合高效课堂小组学习 的探究模式。
改进之一:将小烧杯A装无色酚酞改为一支塑料小泡装几滴无色酚酞; 改进之二:将小烧杯B装浓氨水改为具支试管装浓氨水,并用橡胶塞塞好; 改进之三:将“A、B烧杯用大烧杯罩住”改为具支试管与塑料小泡用胶皮 管相连,并用弹簧夹开闭。
实验原型不足之处:
改进装置优点:
1.将 浓 氨 水 放 置 在 敞 口 的 烧 杯 1.装置密封,教室几乎闻不到
动,教室后面的同学难以观察到 冰塑料加工而成,充分利用了
现象,不适应高效课堂小组学习 废弃资源。材料加工过程还可
的探究模式。
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
一定的趣味性。
三、药品及实验器材:
药品:浓氨水、无色酚酞试液、热水、 蒸馏水
器材:铁架台(带铁夹)、具支试管、 弹簧夹、橡胶塞、塑料小泡状容器(连 接玻璃管)、胶皮管,以及其他辅助器 材(滴管、烧杯、试管架等)

分子在不断运动实验改进

分子在不断运动实验改进

分子在不断运动实验改进分子在不断运动实验改进分子是所有物质的基本构成单位,它们在空气中自由运动,不断碰撞,从而影响了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虽然分子的存在在科学界已知数百年,但对其运动和行为的深入研究始终是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这里,我们将讨论分子运动实验的改进,并将着重讨论一些新型技术和方法的发展和应用,以便更好地理解分子在自然界中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在实验中研究它们。

1. 单分子光学单分子光学是一种新型的研究分子行为的方法,它使用光学显微镜来研究单个分子的光学性质。

单分子光学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研究分子在空气中的动力学行为。

通过这种方法,研究人员可以研究分子的扩散,以及这些分子在被吸附或贴附到表面时的特定动力学行为。

通过研究单个分子,可以更好地了解各种物质中的分子的行为,并可以将这些知识应用于生物和化学领域中。

2. 投影Lithography投影光刻技术使得开发者可以制造出非常精密的晶体管和纳米结构。

在这种技术中,一个串行光束照射到光敏材料的表面,这种方法已广泛用于硅晶片等微电子元件的制造中。

而投影Lithography则采用并行光束并在芯片表面上进行照射,能够更快地制造出更多的组件,并使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通过这种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制造非常小的器件,从而研究分子的特定动力学行为。

3. 加热加速分子加热加速分子可以通过加热小分子来研究分子的动力学行为。

当分子被加热时,它们的动态性质会改变,从而可以研究不同温度和环境条件下分子的特定行为。

这种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例如橡胶工业、生命科学、表面化学等。

此外,加热加速分子也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气体化学反应、光催化反应等多种反应类型。

4. 微流控芯片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是一种通过微小流路方法实现样品处理和反应的方法。

这种技术可以非常精确地控制分子在实验过程中的流动和分散状态,从而实现更高精度的实验。

微流控芯片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和化学领域,例如生物反应器和微型分析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是实验药品多次重复利用 ;五是将氨气分子和滴有
无 色 酚 酞 试 剂接 触 瞬 间 变 色 改 为 依 据 氨 气 分 子 运 动 路
径( 总体 向上运 动 ) 有 酚 酞溶 液 的滤 纸 自下而 上 逐渐 变 滴 红 ,取 得 明显 的实 验效 果 。
~ 0 o o O0 o o 00 oo O一
下而 上依 次变 红 。 3实验 装置 制作 .
() 验 结 束 后 , 盖 紧 装 有 浓 氨 水 的 小 药 瓶 的 瓶 5实 塞 ,以备下 次使 用 ;用 橡皮 塞盖 紧 塑料瓶 瓶 口, 以便 处 理 实验 废气 ( 如 图2 示) 装置 所 。 2现 象 .
滴 有酚 酞溶 液 的滤纸 条 自下而 上逐渐 变 红 。
2 1 年第6 0 2 期
总 1期 第4 2
中国 观代黼 装 备
SN 4994/ C1718 S124 N6 .3 1 T

对 “ 分子在不 断运动 "实验 的改进
代 道 强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 教科书化学九年级
上 册 第 三 单 元 《自然 界 的 水 》 中 , 课 题 2 “ 子 和 原 分 子 ” 中 “ 子 在 不 断运 动 ” 的探 究 实 验 , 虽 然 实 验 现 分
滴有酚酞的滤纸条
去掉底 部的两个 塑料
瓶用透 明胶带粘合 在


改进:一是用塑料瓶( 或塑料管) 代替大烧杯形成密环 境 ;二 是 用 废 弃 药 瓶 代 替 小 烧 杯 装 浓 氨 水 ;三 是用 滴
有 酚 酞 溶 液 的 滤 纸 代 替 加 有 无 色 酚 酞 试 剂 的 小烧 杯 ;
图4温度对分子运 动的影响装置图
2实验 原 理 .
利 用浓氨 水 的挥 发性 ,打 开盛 装浓 氨水 的 小药瓶 瓶
盖 ( 图2 如 所示 ,通 过 由塑料 瓶制 作 的密 闭通道 ,氨气 分 子运 动到 滴有 酚酞 溶液 的滤纸 上 时,氨 气分 子溶 于 水形 成氨 水 ,使滴 有无 色 酚酞 溶液 的滤 纸变 红 。随着 氨气 分 子 向上运 动 ,氨 分子 遇到 滤纸 条上 滴下 的酚 酞 溶液 , 白
热水
() 滴有 无 色 酚 酞 溶 液 的滤 纸 条 用 橡 皮 塞 上 连接 3将 的小 夹子 夹住 , 固定在 塑料 瓶瓶 口的一 端 。 (1 掉 塑料 瓶 另 一 端 瓶 1 4拔 3的橡 皮 塞 ,打 开 装 有 浓
氨 水 小 药 瓶 的 瓶 塞 , 将 塑 料 瓶 瓶 口罩在 小 药 瓶 的 瓶 口 上 ,尽量 压 紧( 置如 图2 装 所示) 。观 察实验 现 象 。
3结论 .
() 料 :废 旧矿 泉 水 ( 1材 纯净 水) 2 , 宽透 明胶 1 瓶 个 圈 ,橡 皮塞 2 ,小 铁夹 1 ,小 药瓶 1 根 据 所选 塑 料 个 个 个( 瓶 口径 的大 小选 择 注射用 头孢 美 唑钠 、参 麦注 射 液等 废 药瓶 ) ,浓氨 水 ,无色 酚酞溶 液 ,滤纸 条 。

装 有

图1 探究分子在 不断运动装置分解图
带有夹子的橡皮塞


的 d



改进优 点
滴有酚酞的滤纸条
1污染 小 .
用 塑 料 瓶 代 替 大烧 杯 , 实 验 后 用 橡 皮 塞 密 闭后 集 中处 理 ,整个 实验 在 密 闭环境 中进 行 ,挥 发 的氨 气对 教 室 、实验 室空 气污 染小 ,确 保 学生和 教师 身 体健康 。 2药瓶用 量 少 . 改小 烧杯 盛装 氨 水 为带 瓶 塞 的 小药 瓶 盛 氨 水 ,改 2 个 盛放 滴 有酚 酞溶 液 的小 烧杯 为 直接 在滤 纸 条上 滴加 酚 酞 溶 液 ,药 品用 量 少 ( 若用 装 棒 冰 的塑 料 管等 直 径 小 的 塑 料管 代替 塑料 瓶作 为 密 闭容 器 ,药 品用 量更 少1 。 3可重 复利用 . 小药瓶 中 的氨水 和用 过 的滤纸 都 可重 复利 用 。
收 稿 日期 :2 1— O 2 0 1 1一 0
作者 简介 :代道强,本科,中教高级 作者单位 :湖北省广水 市实验 中学。
图3 究分子在不断运动实验结束装置图 探
2 1J 3 0 2  ̄ 月 -
51
SSN1 7 1 6 2- 438 CN1 - 1499 /1 4' "
二 、实验装置
1 验装 置 图( 图 1 图4 示) . 实 如 ~ 所 带夹的皮 有 子 橡 套一r ]
象 明显 ,反 应 速 度 较 快 ,但 实验 过程 中挥 发 出 来 的 氨 气 没 做 任 何 处 理 ,挥 发 到 空气 中 易污 染环 境 , 加之 用 小 烧 杯 装 氨 水 ,所 需 药 品量 大 ,不 能 充分 体 现 绿 色 化 学 “ 验 量 少 、 回 收 重 复 利 用 、对 环 境 污 染 小 ( 污 实 无 染) ”的原 则 。在 实 际教 学 中 ,笔者 对 该装 置进 行 了5 个
中国 装 砚代 备
22 第期 0 ̄ 6 总T 1C 第 -
12 4 期
度灵 活掌握 ;将 浓氨 水装 入 小药 瓶用瓶 盖盖 紧 备用 。
三、实验步骤及 现象
1操作 .
() 1实验 前 ,按 实 验 装置 图制 作和 准 备 实验 仪 器( 装
置 如 图1 示1 所 。 () 滤 纸 条 上 自下 而上 按 一 定 间 距 滴 加无 色 酚 酞 2在 溶 液( 置如 图 1 示1 装 所 。为增 加趣 味性 ,也 可 以在滤 纸条 上用无 色酚 酞溶 液 按一 定 间距 画 圆圈 、小花 等 图案 。展 示 ,滤 纸条 上不 变红 。
4速 度快 .
装 有 浓 氨 水 的小 药 瓶
图2 究分子在不断运动装置 图 探
将 实验 装置 改 为直立 状 态 ,氨气 分 子 向上运 动速 度
快 ,达 到缩 短实 验 时间 的 目的 ,提 高 了课 堂效 率 。
5凸现分 子扩 散运 动 的痕迹 . 在 整个 实验 过程 中,悬 挂滴 有酚 酞 溶液 的滤 纸 白下 而 上逐 渐变 红 ,很 直观 地 反 映 了实验 中氨 气 分子 的运 动 路 径( 总体 向上运 动) ,现 象 明显 ,趣 味性 强 ,效果好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