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全章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1.2概率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1.2概率说课稿
1.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2.生生互动: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2)合作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共同设计实验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随机现象和必然现象的概念;
(2)掌握概率的定义,能运用概率公式进行计算;
(3)能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互评互改:让学生相互评价作业和成果,提出改进意见,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个与概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彩票中奖概率、比赛胜负概率等,让学生感受到概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
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有:
1.对随机现象和必然现象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
2.对概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运用时容易出错;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难以将问题转化为概率问题,缺乏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2)概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3)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理解随机现象的本质特征;

《概率》说课稿

《概率》说课稿

《概率》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等知识的基础上,从上节课所讲的三种事件出发,以探索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的大小为目标,并为学生后面学习用列举法求概率及用频率估计概率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理解概率的意义2.利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P(A)=m/n,求概率的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探索概率意义的过程,体会随机事件可能性大小不同。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上探索概率的定义和过程,体会随机事件可能性大小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整理.分析.归纳.确认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感受量变到质变的对立统一。

3、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能够运用概率的定义求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并阐明理由。

教学难点:正确地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二、学法指导及学情分析本节课共设计了5个教学活动,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类比归纳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探求新知。

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活动教学”这一思想,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过程分析第一环节:情景导入第二环节:明确目标第三环节:自合探究第四环节:反馈提升第五环节:收束点评(一)情景导入同学们都知道守株待兔的故事吧!那么这个农夫再次拣到兔子的可能性有多大呢如何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刻画可能性大小的量“概率”设计意图通过以抽签的方式回答问题,让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这样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

这样安排一方面复习了必然事件、随机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内容,而且还加深了对三种事件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过渡到本节课的教学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明确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掌握以下内容1 理解概率的意义2利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P(A)=m/n求概率(三)自合探究1、合作交流共同学习师:在同样的条件下某一随机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那么它发生的可能性究竟多大呢?能否同数值刻画呢?请同学们讨论下面的问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5章第二十五章学情与教材分析(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5章第二十五章学情与教材分析(人教版)

第25章概率初步本章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一)学情分析:“概率初步”是《课程标准》“统计与概率”的重要内容. 本章是学生在已经了解了统计知识的相关知识,掌握了方差、频率等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概率的相关知识. 由于学生初学概率,面对概率意义的描述,学生容易产生困惑:概率是什么?概率是否就是频率?何时用列表法,何时用树状图等等问题都有待师生一起去探索. 因此,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学习是一大难点. 但这部分内容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今后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预备知识,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本章共包含三部分内容,分别是:随机事件与概率、用列举法求概率、用频率估计概率. 本章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验研究,内容丰富. 本章的教学,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须注意的是,本学段的概率内容还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水平,就《课程标准》来看,这个阶段的学生并没有学习概率中的乘法,所以他们还只能用列表法和树形图法计算一些简单的概率问题.因此,如果问题超过3步的难度,学生完成起来就会非常吃力.所以一般来说,不宜将问题的难度超过3步.(二)教材分析:1.核心素养在随机事件的学习中,通过抽样体会样本及估计结果的随机性,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在用概率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时(如抽奖等),培养学生的概率思想;通过用列表和画树状图求概率,提高学生用枚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频率估计概率,进一步培养学生“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2.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学概念,理解概率的取值范围的意义;(3)能够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随机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概率;(4)能够通过随机试验,获得事件发生的频率;知道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可以用频率估计概率,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5)通过实例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课时安排本章教学时间约需6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2课时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 2课时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1课时章末回顾+检测题1课时4.本章重点(1)随机事件的特点;(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意义;(3)运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计算事件的概率.5.本章难点(1)对生活中的随机事件作出准确判断;(2)对频率与概率关系的初步理解;(3)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列举,解决较复杂的事件概率的计算问题.。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1.2《概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1.2《概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1.2《概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5.1.2节《概率》是学生在学习了统计学基础知识之后,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概率学的基本概念和简单计算方法。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概率的定义、条件概率以及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概率的概念,掌握利用树状图和列表法求解概率的方法,为后续深入学习概率论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统计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在思维方式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但概率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具体的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概率的概念,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概率的概念,掌握利用树状图和列表法求解概率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概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概率的定义,条件概率,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

2.难点:概率公式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概率的概念。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概率相关的实例,如抽奖、投篮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3.学生活动:提前分组,准备进行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抽奖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抽中一等奖的概率?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概率。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概率的定义,通过PPT展示概率的符号表示方法,如P(A)、P(B)等。

同时,介绍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并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25、概率初步教材分析报告

25、概率初步教材分析报告

《概率初步》教材分析一、本章地位本章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对于该领域的内容,本套教科书共安排了三章,这三章采用统计和概率分开编排的方式,前两章是统计,最后一章是概率.一方面,概率与统计相对独立,另一方面概率又以统计为依托.本章概率知识的学习要以前俩章的统计局部的知识为根底.本章的主要内容是随机事件的的定义,概率的定义,计算简单事件概率的方法,主要是列举法〔包括列表法和画树状图法〕,利用频率估计概率,中心内容是体会随机观念和概率思想.二、课程学习目标1、课标要求〔1〕理解什么是必然发生事件、不可能发生事件和随机事件.〔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学概率,理解概率取值X围的意义.〔3〕能够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4〕能够通过试验,获得事件发生的频率,知道大量重复试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5〕通过实例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2011年中考说明对概率的要求事件、事件的概率,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实验与事件发生的频率,大量重复实验时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考试要求】①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②通过实验,获得事件发生的频率;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③能运用概率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知识结构框图四、课时安排〔共15课时〕25.1随机事件与概率约4课时25.2用列举法求概率约4课时25.3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约3课时25.4课题学习约2课时数学活动小结约2课时五、学法教学建议1、注重概念的教学、随机观念的渗透概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与以前所学数学内容不太一样的东西,一些表述、思想、方法学生都不适应,如果一开始形成了错误的概念或“直觉〞“统计概率〞的概念:〔1〕很多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给出“随机事件〞概念.P125【问题1、2】〕→〔2〕不同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可能不一样〔P127【问题3】〕→〔3〕一样条件下,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是一个常数,是由事件固有的属性决定的。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概率》教案1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概率》教案1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概率》教案1一. 教材分析《概率》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概率的基本概念、事件的相互独立性、概率的计算方法等。

本章内容是学生对概率的初步认识,为后续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相关数学知识,如函数、统计等,但对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概率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理解事件的相互独立性。

2.学会使用概率公式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概率的概念和事件的相互独立性。

2.概率公式的运用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概率的计算方法。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概率的概念和事件的相互独立性。

3.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或黑板。

2.与概率相关的实例和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抛硬币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概率的概念。

提问:抛硬币实验中,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为什么?2.呈现(10分钟)介绍概率的基本概念,如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等。

通过PPT或黑板,展示概率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例,如掷骰子、抽签等,计算其概率。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针对各组的计算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巩固概率的计算方法。

提问:如何判断两个事件是否相互独立?5.拓展(10分钟)介绍事件的相互独立性,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

提问:如何计算两个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概率的概念和事件的相互独立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点。

数学说课稿《概率》

数学说课稿《概率》

数学说课稿《概率》数学说课稿《概率》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模拟方法是北师大版必修3第三章概率第3节,也是必修3最后一节,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古典概型的基础上,用模拟方法估计一些用古典概型解决不了的实际问题的概率,使学生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而模拟试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试验分析能力的好素材。

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借助模拟方法来估计某些事件发生的概率;几何概型的概念及应用体会随机模拟中的统计思想:用样本估计总体。

教学难点:设计和操作一些模拟试验,对从试验中得出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随机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模拟方法估计概率的实际应用,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并能够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协调能力、创新意识和处理数据能力以及应用数学意识。

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动手试验,探索、发现规律并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过程分析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提出用学过知识不能解决的问题:房间的纱窗破了一个小洞,随机向纱窗投一粒小石子,估计小石子从小洞穿过的概率。

能用古典概型解决吗?为什么?从而引起认知矛盾,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2、以实验和问题引导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化”、“再创造”的过程通过两个实验:(1)取一个矩形,在面积为四分之一的.部分画上阴影,随机地向矩形中撒一把豆子(我们数100粒),统计落在阴影内的豆子数与落在矩形内的总豆子数,观察它们有怎样的比例关系?(2)反过来,取一个已知长和宽的矩形,随机地向矩形中撒一把豆子,统计落在阴影内的豆子数与落在矩形内的总豆子数,你能根据豆子数得到什么结论?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进行试验、讨论、分析,使学生主动进入探究状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探讨数学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团队精神。

部编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概率》评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概率》评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概率》评课稿前言本文是针对部编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中的《概率》这一单元编写的评课稿。

通过对该单元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总结与反思,以及对教材的评析,旨在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以便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一、教材分析《概率》这一单元主要通过引入随机事件、概率等概念,向学生介绍了概率的基本原理和运算方法。

教材内容围绕着现实生活中的概率问题展开,通过举例和计算来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概率。

该单元的教材内容紧扣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合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分析能力。

同时,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也兼顾了知识的巩固与拓展,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 了解随机事件和概率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计算概率的方法与技巧; 3. 能够分析和解决与概率相关的问题; 4.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1.随机事件的概念与实际应用;2.概率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3.概率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四、教学难点1.通过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概率的概念和方法;2.培养学生对概率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五、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随机事件与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计算方法的介绍与运用;–概率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2.教学方法:–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实例法:通过举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率的应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演算法:通过具体的计算过程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概率的计算方法。

六、教学步骤与策略1.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提问和实例引入概率的概念;–步骤二:讲解随机事件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步骤三:介绍概率计算方法,通过例题进行示范和讲解;–步骤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和解决概率问题;–步骤五:总结与归纳,回顾所学内容。

2.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实例和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教学工具,辅助教学;–相互合作学习: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5.1.2《概率》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5.1.2《概率》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5.1.2《概率》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5.1.2节《概率》是概率统计部分的重要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概率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概率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概率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概率这一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理解概率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概率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概率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验概率的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概率的定义,概率的计算方法。

2.难点: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概率模型,运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概率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概率的计算方法。

3.巩固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直观地展示概率的计算过程。

2.练习题:准备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入概率的概念,如抛硬币、抽签等,让学生思考:这些事件的结果是随机的,那么我们如何来描述这种随机性呢?2.呈现(10分钟)讲解概率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概率的意义。

如: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1/2。

同时,介绍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概率,如P(A)、P(B)等。

《数学》第十章“概率统计”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数学》第十章“概率统计”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布 曲线 。 实践和理论都证 明: 有 一 种 特 殊 而 常 用 的分 布 .
它 的分 布曲线是有 规律的 , 这就是正态分 布 。正态分布
曲线 取 决 于这 个 随 机 变 量 的 一 些 表 征 数 , 其 中最 重 要 的
是平均值和差异度 。平 均值也 叫数学期望 , 差异度也就
是标准方差 。 数 理统计 包 括抽 样 、 适 线 问题 、 假设 检验 、 方 差 分 析、 相 关 分 析 等 内容 。 根据大纲要求 , 本 章 教 学 目标 为 : 1 . 掌 握 分 类 计 数 原 理 和分 步 计 数 原 理 , 并 能 运 用 它
课程 的基本组成部分 。 《 中等职业学校 数学教学大纲》 要求继续加强随 机性数 学教 学。 通过本 章教 学, 可使 学生进一步确立尊重事实 、 用数据
说 话 的态 度 , 学会 用 随机 观 点来 解 释 现 象 , 做 出估 计 和 决 策 。 形成正确 的世 界 观 和 方 法 论 。 在 准 确把 握教 学 要 求 基 础 上 , 从认真剖析概念 、 注
● 江苏教育 ・ 职业教育/ 课 程 与 教 学
责任编辑

琳E - ma i l : wa n g q 0 8 0 9 1 0 @1 6 3co m

《 数 学》 第十章“ 概 率 统 计"
教 材 分 析 及 教 学 建 议
一郑步 春
【 摘 要 】统计 与概 率的内容在 九年 义务教 育阶段 已经成为数 学
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 的应用 问题 。 2 . 理 解随机事 件发生 的不 确定性及 频率的稳定性 ,
理解概 率的定 义 , 能 说 出频 率 与 概 率 的 区别 。 初 步 学 会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学情与教材分析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学情与教材分析

第25章概率初步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一)学情分析:“概率初步”是《课程标准》“统计与概率”的重要内容. 本章是学生在已经了解了统计知识的相关知识,掌握了方差、频率等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概率的相关知识. 由于学生初学概率,面对概率意义的描述,学生容易产生困惑:概率是什么?概率是否就是频率?何时用列表法,何时用树状图等等问题都有待师生一起去探索. 因此,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学习是一大难点. 但这部分内容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今后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预备知识,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本章共包含三部分内容,分别是:随机事件与概率、用列举法求概率、用频率估计概率. 本章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验研究,内容丰富. 本章的教学,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须注意的是,本学段的概率内容还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水平,就《课程标准》来看,这个阶段的学生并没有学习概率中的乘法,所以他们还只能用列表法和树形图法计算一些简单的概率问题.因此,如果问题超过3步的难度,学生完成起来就会非常吃力.所以一般来说,不宜将问题的难度超过3步.(二)教材分析:1.核心素养在随机事件的学习中,通过抽样体会样本及估计结果的随机性,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在用概率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时(如抽奖等),培养学生的概率思想;通过用列表和画树状图求概率,提高学生用枚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频率估计概率,进一步培养学生“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2.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学概念,理解概率的取值范围的意义;(3)能够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随机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概率;(4)能够通过随机试验,获得事件发生的频率;知道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可以用频率估计概率,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5)通过实例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课时安排本章教学时间约需6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2课时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 2课时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1课时章末回顾+检测题1课时4.本章重点(1)随机事件的特点;(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意义;(3)运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计算事件的概率.5.本章难点(1)对生活中的随机事件作出准确判断;(2)对频率与概率关系的初步理解;(3)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列举,解决较复杂的事件概率的计算问题.。

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教材分析

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教材分析

• 25.3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约2课时
• 25.4课题学习
约2课时
• 数学活动
• 小结
约2课时
五.本章的内容安排和教学建议
一.全章引入
建议本章引入部分应该安排1课时.
教学形式可以自由选择.概率起源的故事和 “摸球游戏”与概率论的故事.也可举生活 实例,渗透随机观念,如天气预报中的降水 概率为90%的意义等.
二.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随机事件的定义,概率的 定义,计算简单事件概率(古典概率类型)的方法, 主要是列举法(包括列表法和画树形图法),利用 频率估计概率(试验概率)。中心内容是体会随机 观念和概率思想。
三.本章的考试说明要求
基本要求: 1、能借助频率的概念或已有的知识与 生活经验去理解、区分不可能事件、必 然事件和随机事件的含义;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知 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 概率的估计值;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 教材分析
一. 地位和作用 二.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三.本章的学习目标 四. 本章的课时安排
五.本章的内容安排和教学建议
六.本章编写特点 七.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 地位和作用
本章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在本 套教科书中该领域的内容共四章,按统计和 概率分开编排,前三章是统计,最后一章是 概率.从安排的顺序上,概率与统计相对独 立。
本章许多内容是以统计部分的知识为 依托、为基础的,比如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等。
一. 地位和作用
本章内容在旧版本教材中并没有涉及, 是新课标实施后的新增内容,可是近两年, 这部分知识在中考的课标卷中已经开始频频 出现。
概率的初步这部分内容几乎是课改地区 必考的知识点。可见《概率初步》这章内容 还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引起我们广大教师的 重视。

《概率》教学设计

《概率》教学设计

《概率》教学设计《概率》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章的主要内容是随机事件的定义,概率的定义,计算简单事件概率的方法,主要是列举法(包括列表法和画树形图法),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中心内容是体会随机观念和概率思想。

课题学习“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

2、本章知识结构框图: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统计以及简单的频数、频率的计算在七年级、八年级都已学过,学生有一定的概率基础。

对抽签、抽奖学生都很感兴趣,因为这些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设计时选取抽签、抽奖、掷正方形骰子、摸球抓阄、猜拳、投硬币等与学生贴近的素材引起了他们极大地学习热情。

对于画树形图,分支较多时学生审题有一定困难,对于列表法摸球放回与不放回容易混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什么是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什么是随机事件;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判断,归纳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有关事件作出准确判断。

(2)通过“摸球”这样一个有趣的试验,形成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定性分析的能力,了解影响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因素。

(3)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规律的数学模型,理解概率的取值范围的意义,发展随机观念。

能够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形图)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4)能够通过实验,获得事件发生的频率;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

2、能力目标:(1)动手能力:动手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2)归纳能力:通过试验,归纳事件发生的频率,得出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形图)的方法。

(3)计算能力: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3、情感目标:(1)体验从事物的表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感受到数学的科学性及生活中丰富的数学现象。

(2)在试验过程中,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需经过大量重复的试验,让学生从中体验到科学的探究态度。

必修III《概率初步》的教材分析(印发)

必修III《概率初步》的教材分析(印发)

必修III 《概率》教材教法分析一、本章知识的地位、作用和要求1、学科发展的基础作用:课程标准中指出: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2、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需要:具备概率论的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一个未来公民的必备常识,学习概率论的一些基本性质和简单的概率模型,加深对随机现象的理解,消除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错误认识,能通过实验、计算器(机)模拟估计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认识世界。

3、新课标要求(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2)通过实例,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3)通过实例,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4)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包括计算器产生随机数来进行模拟)估计概率,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

(5)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人类认识随机现象的过程。

1、知识结构图2、思维方法结构图三、 了解概率论的发展历程概率论就是研究随机现象中数量规律的数学学科。

历史上概率论起源于赌博。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概率论取得了飞速发展。

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数学家柯尔莫哥洛夫(Kolmogorov )等人建立了概率论的公理化体系。

近年来,概率论已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理论、经营管理等诸多方面。

特别是对金融领域中随机现象的研究与应用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金融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 重点与难点解析第一单元:事件与概率1. 关于概率:在数学上概率是用公理化形式定义的,是一种数学模型,‘概率统计定义’、‘古典概率定义’和‘几何概率定义’都是一些描述性的说法,我们不必过分揣摩,探究其用语,而应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概率定义。

概率的公理化定义:设Ω为一个样本空间,若对每一个随机事件A 定义了一个实数 P(A),满足下列三个基本性质:公理一(非负性) :对任意事件A ,有1)(0≤≤A P ; 公理二(规范性) : 0)(,1)(=∅=ΩP P ;公理三(可列可加性):对两两互不相容事件 ,,,,,321n A A A A ,满足()∑∑∞=∞==⎪⎭⎫ ⎝⎛11i i i i A P A P2.重复试验:概率论描述的是可以重复试验的随机模型。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6章概率初步【说课稿】感受可能性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6章概率初步【说课稿】感受可能性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6章概率初步【说课稿】感受可能性感受可能性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前面所学的数学问题,其结果往往是确定的,而从本节课开始就要接触结果不确定的情况——随机事件.它既是概率论的基础,又是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现象的一个反映.因此,学好它,既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也为今后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发展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亲自演示,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使学生乐于亲近数学,感受数学,喜欢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重点、难点分析重点:随机事件的特点。

难点: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

(四)学情分析由于学生以前未接触过结果不确定的数学问题,所以对随机事件概念的出现一时难以适应,教师只有通过大量、生动、鲜活的例子,让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随机事件的有关概念。

二、教法分析为了说明什么是随机事件和它有什么特点,我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经历体验、操纵、观察、归纳、讨论总结概括出定义,为了检修学生是不是了解它的特点,我通过一定的例题加以巩固,特别让学生对“生死签”问题进行思考、再讨论,既能发现学生对随机事件的特点掌握怎样?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研究主体性。

充分挖掘出学生的研究潜力,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让学生充裕感触感染数学的价值。

三、学法指导建构主义以为:“数学研究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进程,而应是自动建构的进程”。

教师通过一系列活动和具格式子,让学生通过观察,着手操纵,积极思考,充裕讨论和交流。

逐步加深对随机事件及其特点的了解和掌控。

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研究思维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是研究的主体和教师是学生研究的构造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四、教学过程问题与情境问题引入:2010年10月22日晴早上,我早退了。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 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 教材分析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一、教学目标1.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学概念,理解概率的取值范围的意义.3.能够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随机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概率.4.能够通过随机试验,获得事件发生的频率;知道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可以用频率估计概率,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5.通过实例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教材分析本章主要内容是随机事件和概率的概念,用列举法求简单随机试验中事件的概率,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它是在第二学段定性描述随机现象发生可能性基础上,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率)进行定量研究.三、教学建议1.正确理解概率与频率的联系与区别初学概率的学生容易混淆概率与频率两个概念,更不容易理解两者的联系与区别.相同条件下,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是一个常数,是由事物固有的属性决定的.而相同条件下进行随机试验,即使是相同次数的重复试验,某一事件的频率也不一定相同,也即频率具有随机性.但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一般来说频率会越来越稳定于某个常数附近,这个数就是概率.2.注意数学数据分析能力的建构数据分析与概率是初中数学的主干内容,在教学中应有意识、有目的地为学生创造收集、记录分析数据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加工有用的信息,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进行辨析和讨论.3.鼓励学生动手试验,注意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了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试验操作获得一定的活动经验,体会随机试验中频率的随机性以及大量重复试验中频率的稳定性,进而加强对概率意义的理解,教科书在25.3节设置了一个投掷硬币的试验,为学生提供一个体验随机试验的机会.由于在这个试验中需要获得的投掷次数相对较多,因此这里需要发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动手试验,靠集体的力量快速地获得试验频率.4.注意把握教学难度必须注意的是,本学段的概率内容还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水平,教学重点是概率意义的理解和随机观念的培养.用列举法求概率,应该重视学生对古典模型两个前提条件的理解,不应在计算繁难上作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重点,控制难度.5.强调结合实际,选取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概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一领域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充满趣味性和吸引力的.教学时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挖掘身边的一些素材,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概率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调动学生学习概率知识的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率全章教材分析
大张庄中学
金树芊
(一)知识地位:
从《新课程标准》看本章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对于该领域的内容,一方面概率与统计相对独立,另一方面概率又以统计为依托。

本章教学是初中数学新课改中添加的内容它自成体系与初中数学的前后联系不多,但有关概率教学的三个部分即随机事件、概率的定义;计算简单概率的方法;利用频率估计概率,他们相互依托,关联性强。

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从去年的中考试题来看,概率在试题的比例虽然较小,但概率已成中考命题的亮点和热点.
(二)课时分配安排(本章大约需要14课时)
1、概率:4课时
2、用列举法求概率:4课时
3、利用频率估计概率:2课时
4、课题学习:2课时
5、小结:2课时
(三)知识结构
(四)研究的思想、观点
1.随机思想——事件的发生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事件发
生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可能性
2.不确定的观点——用不确定的观点认识和理解世界,培养概率
思维
(五)主要内容
1.随机事件、概率的定义
2计算简单事件概率的方法(.列表和画树状图)
3.求概率的方法;
4.求概率方法的应用。

(六)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
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例1.一个袋中装有2个黄球和2个红球,任意摸出一个球后放回,在任意摸出一个球,两次都摸到红球的概率.
例2.转动转盘,求转盘停止转动时指针指向阴影部分的概率.
2.通过实验,获得事件发生的概率;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
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例3.通过实验获得图钉从一定高度落下后钉尖着地的概率.
3.通过实例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4.一个游戏的中奖率是1%,买100张奖券,一定会中奖吗? (七)本章重点、难点分析
(1)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用频率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有助于我们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分析事件的本质属性,帮助我们作出合理的判断.因此这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的计算往往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对在保持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某事件出现的频率趋于稳定,学生较难理解,是本章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要注意的是“等可能性”是一种假设,是一种理想状态,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学生“抬杠”。

在本章中,安排“讨论”、“思考”和“练习”三个环节,在讨论中,主要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力图与学生先前所学的内容发生联系,引起共鸣,产生知识的迁移。

本章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先尝试、再思考,后讨论。

教学时,可多举几个随机试验,例如,掷一枚均匀的硬币、摸球、抽签等,通过分析,再抽象概括出等
可能条件下的概率(即古典概型).同时根据课本中列举的活动进行探索交流,教学时要注意突出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即古典概型)的两个基本特征——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等可能性.并不是所有的试验都是古典概型
(八)内容解读
1.随机事件:指不确定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1)用不确定的观点认识与理解它的发生与不发生;
(2)用可能性表述(而不是分类讨论)它发生的数量规律(概率); (3)可能发生,不一定发生,更不是已经发生了。

2.事件的概率
(1)描述定义: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数值含义); (2)古典定义:表示事件可能发生的结果数占所有等可能结果数的比值(比值含义);
(3)几何定义:表示事件可能发生的点所在区域的面积占所有等可能点所在区域面积的比值(比值含义);
(4)统计定义:表示在重复实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的稳定性(隐定值含义)。

3.求概率的方法:根据后三种定义,得到常用的求概率的方法。

(1)列举法
判断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如
果都相等,可进行第(2)步;如果不都相等,则不能用列举法。

(2)几何法
所有可能发生的点(结果)不能一一列出——通过计算区域的面积求面积比值。

(3)频率估计法
一个重复实验获得事件的一个频率值,就直接用这个频率作为概率的估计值;
几个重复实验获得一组频率数据,就用频率的平均值作为概率的估计值。

4.求概率方法的应用
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方法求概率。

例.有一个抛两枚硬币的游戏,规则是:若出现两个正面,则甲赢;若出现一正一反,则乙赢;若出现两个反面,则甲.乙都不赢.
(1)这个游戏是否公平?请说明理由;
(2)如果你认为这个游戏不公平,那么请你改变游戏规则,设计一个
公平的游戏;如果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那么请你改变游戏规则,设计一个不公平的游戏;
(九)疑点解释
1.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与“结果”。

例1,同时抛掷A、B两枚硬币,落地后两枚硬
币朝上的面的: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三种:
两正一正一反两反
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四个:
(正, 正)(正, 反)(反, 正)(反, 反)
2.有序结果与无序结果,
例1.同时抛两枚硬币A、B,两枚硬币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4种)例2. 从A、B两枚硬币中,随意取一枚上抛,再取剩余一枚上抛,落地后两枚硬币面朝上的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8种)
3. 无放回摸出与有放回摸出。

4.相同事件概率不等与不同事件概率相等(等概率事件)。

5.给出条件相同与不同,随机过程相同与不同。

6.必然中的偶然,偶然中的必然。

例1,在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俄罗斯队2:0领先的情况下,后三局比赛中国队有没有可能夺得金牌?有可能,可能性(概率)有
多大?
7.可能与现实,可能与一定,随机事件的发生在事(或实验)前、事(或实验)后的说法。

8.中奖率、命中率、发芽率与概率。

(十)主要习题
1.了解概率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
2.列出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的问题;
3.求事件的概率问题;
4.应用问题;
5.决策问题与游戏公平性的判断问题。

(十一)教学建议
(1)概率所研究的对象具有抽象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学生很难用
已获得的知识解决问题。

这就决定了概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不能沿用传统的记忆加形成性训练的机械学习方法去学习,教师不能沿用传统的给予加示范性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去教学,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经历概率模型的构建过程和模型的应用过程,从中获得问题情境性的情境体验和感悟,才能解决概率问题。

在本章的学习中,要注重观察和试验。

(2)概率内容比较抽象.试验的不确定性、概率结果的唯一性,常常使学生感到困惑.所以本章的编排是以问题带概念形式来展开的,教学中应多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兴趣,加深对本章主要内容的理解.正因为这个原因,本套教科书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不断加深.到本章为止,义务教育阶段的概率内容全部到位学完.(3)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概率与统计”这块内容到这里已全部学完.应适当注意统计与概率之间的内在联系,频率作为概率的估计值就是体现两者联系的一个方面.用频率的近似值估计概率,在教学中有两点要引起重视.一是实验条件不变;二是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频率趋于稳定,这个稳定值可作为概率的估计值.实验条件不变实际上不容易做到,有条件的话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效果将更好。

(4)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即古典概型的教学,应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古典概型的两个特征: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每个试验结果出现的等可能性。

我们知道对于一个实际问题,有时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可以将问题转化为不同的古典概型来解决,而且所得到的古典概
型的所有可能结果越少,问题的解决就变得越简单。

教学时一定要注意现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学会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古典概型,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千万不可拔高教学的要求。

教学时不要把重点放在“如何计数”上。

(5)其他建议见《教学参考书》
(十二)中考趋势
概率的引进丰富了中考内容,概率的考察已由考小题向考小题、大题相配合考察转变;由考察概念、考记忆、考计算向考阅读、理解、考实际应用、考说理转变。

考题类型:
1.2008年考查列举法的运用(投币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