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第九章情绪和情感
心理学基础-情绪与情感
培养孩子识别、表达和管理情绪 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其情商和社 会适应能力。
100%
激励与兴趣
通过激发积极情绪,提高孩子的 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其主动学 习和探索。
80%
心理疏导
关注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 生的负面情绪,如焦虑、压力等 ,有助于减轻其心理负担。
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情绪调节
心理咨询师通过情绪调节技巧 帮助来访者识别、调节和管理 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联系
情绪和情感都是感情的体验,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 割。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通过情绪表达出来; 情绪的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影响。
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基础
神经系统
情绪与情感的产生与神经系统密切相关。大脑皮层是情绪和情感的高级中枢,丘脑、下丘 脑、脑干网状结构等部位在情绪和情感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愤怒
愤怒是一种强烈的负面情绪,表现为不满、生气 和敌意。它通常与受到阻碍、攻击或不公有关, 如受到欺凌、侮辱或背叛。
悲伤
悲伤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表现为沮丧、失落和悲 痛。它通常与失去或失败有关,如亲人过世、失 恋或事业失败。
恐惧
恐惧是一种逃避或防卫的情绪,表现为惊慌、不 安和紧张。它通常与危险、威胁或不确定性有关 ,如面对危险动物、自然灾害或社交场合的紧张 氛围。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情绪和情感的变化。例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 胺等激素的分泌水平与人的情绪和情感状态密切相关。
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在情绪和情感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交 感神经的兴奋会导致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心跳加速、血压上升等,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则 会导致相反的反应。
普通心理学 第九章 情绪
二、情绪和需要的关系
需要是情绪产生的重要基础。依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情绪具 有肯定或否定的性质。凡是能满足已激起的需要或能促进这种需 要得到满足的事物,便引起肯定的情绪,如满意、愉快、喜爱、 赞叹等;相反,凡是不能满足这种需要或可能妨碍这种需要得到
满足的事物,便引起否定的情绪,如不满意、哀伤、苦闷、憎恨 等。 事物总是复杂的,它与人的需要的关系也是复杂的。一种事 物可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而不能满足另一种需要,甚至和第三 种需要相抵触。因此,不少事物可能引起很复杂的甚至相矛盾的 情绪,所谓百感交集、啼笑皆非。 在日常生活中人往往有各种不同的情绪,他们并不是毫无联 系地发生,而是相互影响的。其中,有的起主导作用,有的只具 有从属的性质,有的暂时,有的持续时间很长。起主导作用的情 绪通常与人的主导需要相联系。当主导需要得到满足或没有满足 时,或产生的肯定或否定情绪往往会冲淡甚至抑制与此同时发生 的其他情绪。 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有赖于认知的评估作用。同一事物, 由于人们认知上的差异,对它的评估可能不同。如果把它判断为 符合于自己的需要,就产生肯定的情绪。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地点 和条件下对同一事物的认知,评估可能不同,因而,产生的情绪 也不同。
二、情绪识别
当我们与他人相互交往的时候,不管是不是面对面,我们都 正在不断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也正在观察并解释对方做出 的表情,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情绪的表达和识别十分及时迅速。 情绪识别并不是针对表情本身的,而是针对着它背后的意义。 例如,皱眉可能是一种情绪表现,我们见到这种面部表情就试 图解释潜在于它背后的情绪。情绪识别是借助于许多线索,特 别是借助面部那些活动性更大的肌肉群的运动而实现的。 情绪识别是一种复杂的认知过程,包括观察、分析、判断、
各种情感的复杂程度是很不一样的。爱,包括柔情和快乐的 成分。恨,包含愤怒、恐惧和厌恶的成分。有时,情感的成分 非常复杂,我们甚至很难用语言来描述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 体验。而有的情感是很单纯的。现代心理学上,把快乐、悲哀、 恐惧、愤怒看作是单纯的情绪,成为基本情绪或原始情绪。 快乐是盼望的目的达到紧张解除后继之而来的情绪体验。 快乐的程度,取决于愿望满足的意外程度。目的无足轻重只能 引起些微的满足;目的极重要,并且意外地达到,则会引起异 常的快乐。 悲哀是失去所盼望的、所追求的东西或由价值的东西而引 起的情绪体验。悲哀的强度依存于失去事物的价值。 愤怒是由于目的和愿望不能达到或顽固地、一再地受到妨 碍,逐渐积累而成的。挫折如果是由于不合理的原因或被人恶 意造成时,最容易产生愤怒。 快乐和愤怒都是企图接近、达到引起快乐和愤怒的目标。 恐惧则相反是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境。恐惧往往是由于缺乏 处理或缺乏摆脱,逃避某种情境的力量或能力造成的。恐惧比
《普通心理学》: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普通心理学》: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一、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我们一直将情绪和情感作为一个统一的心理过程来讨论,但从产生的基础和特征表现上来看,二者有所区别。
首先,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哭、笑等情绪表现,而且多与食物、水、温暖、困倦等生理性需要相关;情是在幼儿时期,随着心智的成熟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多与求知、交往、艺术陶冶、人生追求等社会性需要有关。
因此,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只有人才会有情感。
其次,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
情绪常由身旁的事物所引起,又常随着场合的改变和人、事的转换而变化。
所以,有的人情绪表现常会喜怒无常,很难持久。
情感可以说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如对一个人的爱和尊敬,可能是一生不变的。
因为如此,情感特征常被作为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评价的重要方面。
最后,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
人在情绪左右下常常不能自控,高兴时手舞足蹈,郁闷时垂头丧气,愤怒时又暴跳如雷。
情感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深沉而且久远,不轻易流露出来。
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情绪和情感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是不可分割的。
因此,人们时常把情绪和情感通用。
一般来说,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
当人们干一件工作的时候,总是体验到轻松、愉快,时间长了,就会爱上这一行;反过来,在他们对工作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之后,会因工作的出色完成而欣喜,也会因为工作中的疏漏而伤心。
由此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
【《。
普通心理学-情绪与情感2
有韵律的啜泣
恐惧
眼发愣、脸色苍白、脸出汗、发抖、 毛发竖立
羞愧-羞辱 眼朝下、头低垂
轻蔑-厌恶 冷笑、嘴唇朝上
愤怒
皱眉、眼睛变狭窄、要紧牙关、面
部发红
姿态表情
姿态表情可分为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两种。
欢乐——手舞足蹈
悔恨——捶胸顿足
惧怕——手足无措 的人影
哑剧和舞蹈以及黑暗中
羞怯——扭扭捏捏
语调表情
二、分类
(二)情感分类 人的社会性情感主要有
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活动感。
三、情绪学说
(一)詹姆士---兰格的情绪感知说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于1884年和 1885年不约而同地发表了见解相同的学说,被人称为 詹姆士—兰格学说。
他们认为,在客观环境刺激之后,首先发生身体外周 的变化,然后才引起自身的体验(情绪)。
踢猫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踢猫效应”:老板 骂了员工小王;小王很生气,回家跟妻子吵 了一架;妻子觉得窝火,正好儿子回家 晚了, “啪”给了儿子一耳光;儿子捂着脸,看见 自家的猫就给它狠狠一脚;那猫冲到外面街 上,正遇上街上的一辆车,司机为了避让猫, 却把旁边的一个小孩给压 死了。可见,坏情 绪是可以传染的,情绪影响个体的行为。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 度和持续性,可将情绪状态分为心 境、激情和应激。
二、分类
※ (一)情绪分类
1、心境(mood):具有渲染性、微弱而持久的 情绪状态,通常称为心情。
这种情绪状态不是关于某一事件的特定体验,它 具有广延、弥散的特点。
心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二、分类
※ (一)情绪分类
正如艾利斯所说:“那些我们持续不断地对 自己所说的话经常就是,或者就变成了我们 的思想和情绪。”
普通心理学-人名整理
●听觉理论——位置理论
10.赫尔姆霍茨:共鸣理论(位置理论)
11.冯·贝克西:行波理论
第五章知觉
无
第六章记忆
1.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2.安德森:划分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记忆的脑学说——整合论
3.拉什利:整合论(非定位理论)
●记忆的脑学说——定位说
4.布洛卡:定位说
16.库伯:心理旋转实验、表象的可操作性
17.佩威奥:双重编码理论(图像文字配对实验)、
同时以视觉形式和语言形式呈现能增强记忆和识别
18.科斯林:心理扫描实验、计算理论、表象存在论
第八章言语
1.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第九章情绪和情感
●情绪的维度
1.冯特:情感三维说(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
9.沙赫特、辛格:情绪二因素理论
10.拉扎勒斯:认知-评价理论
第十章动机、需要与意志
1.
●定位说
2.加尔:颅相说
3.波伊劳德:将言语定位在大脑额叶,并由左半球控制
4.布洛卡:布洛卡区(言语运动区)
5.威尔尼克:威尔尼克区(言语听觉中枢)
6.潘菲尔德:电刺激法
●整体说
7.弗洛伦斯:局部毁损法(鸡&鸽子)
8.拉什利:脑损伤技术(白鼠),均势原理、总体活动原理
●机能系统说
9.鲁利亚:机能系统说,神经心理学创始人
11.斯腾伯格:短时记忆中项目的提取是完全系列扫描
12.巴德利、希奇:工作记忆系统(中枢执行系统、语音环、视空图像处理器)
13.艾宾浩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第七章思维
●概念结构的理论(概念的成分和之间关系)
《普通心理学》: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普通心理学》: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一、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我们一直将情绪和情感作为一个统一的心理过程来讨论,但从产生的基础和特征表现上来看,二者有所区别。
首先,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哭、笑等情绪表现,而且多与食物、水、温暖、困倦等生理性需要相关;情是在幼儿时期,随着心智的成熟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多与求知、交往、艺术陶冶、人生追求等社会性需要有关。
因此,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只有人才会有情感。
其次,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
情绪常由身旁的事物所引起,又常随着场合的改变和人、事的转换而变化。
所以,有的人情绪表现常会喜怒无常,很难持久。
情感可以说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如对一个人的爱和尊敬,可能是一生不变的。
因为如此,情感特征常被作为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评价的重要方面。
最后,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
人在情绪左右下常常不能自控,高兴时手舞足蹈,郁闷时垂头丧气,愤怒时又暴跳如雷。
情感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深沉而且久远,不轻易流露出来。
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情绪和情感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是不可分割的。
因此,人们时常把情绪和情感通用。
一般来说,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
当人们干一件工作的时候,总是体验到轻松、愉快,时间长了,就会爱上这一行;反过来,在他们对工作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之后,会因工作的出色完成而欣喜,也会因为工作中的疏漏而伤心。
由此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
【《。
《普通心理学》: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通过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认识活动在我们的⽣活和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
但有时⼈们会发现,伴随认识活动的还有其他⼀些⼼理现象。
⽐如说,当⼈们看⼀场感⼈的电影时,会激动得落泪;回想往事的时候,有时会哑然失笑;遇到违背社会公德的⼈和事,会义愤填膺;经过艰苦的思索,攻克⼀道难题,就会满⼼欢喜。
这种伴随着认识活动产⽣的喜、怒、哀、乐等⼼理现象属于⼈的情绪和情感过程。
什么是情绪和情感呢?我们说,情绪和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产⽣的态度体验。
情绪和情感同认识活动⼀样,仍然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不过反映的内容和⽅式上有所不同。
认识活动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本⾝,包括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它们的外部特征和内在联系。
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种主客体的关系,是作为主体的⼈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例如,长期遭受旱灾的地区降了⼀场⼤⾬,这场⾬显然符合⼈们的主观需要,⼈们会对之采取肯定的态度,产⽣满意、愉快等内⼼体验;相反,已经遭受洪涝灾害的地区仍然降⾬不⽌,造成更⼤的损失,降⾬显然违背了⼈们的主观需要,⼈们对之持否定的态度,产⽣不满、愤怒甚⾄憎恶等内⼼体验。
在⽣活中,我们经常说到⼈与⼈之间“雪中送炭”或者“雪上加霜”,指的是某些事物符合或不符合⼈的需要⽽引起不同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从上⾯的叙述中,我们也看到认识活动和情绪、情感在反映⽅式上的不同,前者以其特有的认知⽅式如形象、表象、概念、符号等反映客观事物,后者是以主观态度体验的⽅式来反映客观对象,并伴随有⾝体的⾏为表现和⽣理变化。
普通心理学第九章 记忆
内江师院教心系
普通心理学
1、编码 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它把来自感官的信 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一般说来, 我们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取的外界信息,首先要转换 成各种不同的记忆代码,即形成客观物理剌激的心理 表征。编码过程需要注意的参与。
内江师院教心系
普通心理学
2、保持 保持也称储存,已经编码的信息必须在头脑中得到 保存,在一定时间后才可能被提取。已经储存的信息 还可能遗失,出现遗忘。 3、提取 保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只有在被提取出来加以应用, 才是有意义的。提取有两种表现方式:回忆和再认。 日常所说“记得”指的就是回忆。再认是原刺激呈现 在眼前的辨认出来。有各种线索可以利用,需要的只 是确定它的熟悉程度。
内江师院教心系
普通心理学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记忆概述 第二节 感觉记忆 第三节 短时记忆 第四节 长时记忆的习得 第五节 长时记忆的保持 第六节 长时记忆的提取
内江师院教心系
普通心理学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一、记忆的概念 (一)记忆的含义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 过程,即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 再认)。 运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 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从向脑内存储信息到再 次提取出来应用,这个完整的过程总称为记忆。
内江师院教心系
普通心理学
(2)逻辑记忆 以概念、判断、推理与逻辑思维过程为内 容的记忆。 (3)情绪记忆 又叫情感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 内容的记忆。当某情境或事件引起个人强烈或深刻的情绪、 情感体验时,对情境、事件的感知,同由此而引发的情绪、 情感结合在一起,都可保持在人的头脑中。情绪记忆具有鲜 明、生动、深刻、情境性等特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 绳”。 (4)运动记忆 是以自身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 记忆。如对书写,劳动操作及某种习惯动作的记忆。 3、按时间长短,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普通心理学考研章节题库-情绪与情感【圣才出品】
1 / 19
【答案】A 【解析】网状结构按功能可分成上行系统和下行系统两部分。上行网状结构也叫作上行 激活系统,它控制着机体的觉醒或意识状态,对保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维持注意状态有密 切的关系。如果上行网状系统受到破坏,动物将陷入持续的昏迷状态,不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6 / 19
A.坎农-巴德学说 B.伊扎德的情绪理论 C.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D.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 【答案】D 【解析】A 项,坎农-巴德学说认为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都受丘脑控制; B 项,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认为,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动力 核心,情绪系统与认知、行为等人格子系统相联系;C 项,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认为情绪 是由生理变化引起的。D 项,沙赫特的情绪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有三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①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②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③相 应的环境因素。情绪唤醒模型的核心部分是认知。
3.热爱并追求真理是(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荣誉感 【答案】B 【解析】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热爱并 追求真理表现出的是一种对真理的强烈的求知欲,属于理智感。
4.人们对科学研究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产生好奇感,这种情感属于( )。 A.道德感 B.美感 C.认识 D.理智感 【答案】D 【解析】A 项,道德感是指按照一定的道德评价标准对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产生的主 观体验。B 项,美感是指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D 项,理智感是
4 / 19
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重大成功之后的狂喜、惨遭失败后的绝望、亲人突然 死亡引起的极度悲哀、突如其来的危险所带来的异常恐惧等,都是激情状态。
普通心理学-情绪和情感
(二)压力与心理健康 1.压力的来源:躯体、心理、社会文化 2.压力与健康:积极、消极
综合性应激压力反应
心身耗竭:崩溃、职业枯竭症、职业倦 怠、疲劳综合征
发展分为三阶段:应激性唤起——能量 储备的消耗——心理耗竭“过劳死”
四类高发人群: 教师、警察、心理咨询师、医护人员等 助人职业;工作高投入者;高压力群体; 自我评价低者。
(一)情绪状态下机体的内部变化 1.呼吸反应 2.循环系统的反应 3.消化系统的反应 4.皮肤电反应 5.分泌腺的反应
(二)情绪的外部变化——表情 1.面部表情
9
2.
体 态 表 、节 奏和速度上的表现。
你 做 的 很 好 !
三、情绪情感的功能 (一)适应功能 (二)动机作用 (三)组织作用 (四)信号作用
斯皮尔伯格根据面部表情的研究提出, 情绪的维度有愉快——不愉快、注意—— 拒绝和睡眠——紧张三个维度,建立了一 个三维模式图:长轴为快乐维度,短轴为注 意维度,垂直于椭圆面的轴则是激活水平 的强度维度,三个不同水平的整合可以得 到各种情绪。
3.普拉契克情绪的分类模式
(二)四维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伊扎德提出了情 绪的四维理论,认为情绪具有:愉快 度、紧张度、激动度和确信度等四个 维度。
31
二、焦虑对学习的影响 (一)焦虑的概念
焦虑是在一种压力状态下产生的一种情 绪紧张状态。 (二)焦虑的种类
1.弗洛伊德:神经过敏性焦虑、现实性焦 虑、道德性焦虑
2.斯皮尔伯格:状态性焦虑、特质性焦虑
三、挫折与适应 (一)挫折的概念
挫折是指人们在某 种动机的推动下,在 达到目标的道路上遇 到无法克服的阻碍时 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 绪反应。
电大普通心理学期末综合练习八
期末综合练习题八(对应的内容:教材第9章第4节“意志行动”和第10章第1节“情绪和情感的概述”)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题4个选项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
)1.()反应实质上是一种意志行动的表现,即当个体遭受挫折后,能审时度势,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勇于克服各种困难,排除阻碍,毫不动摇地朝预定目标迈进。
A.理智B.情绪C.个性D.挫折2.作为挫折情绪反应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在遭受挫折后发泄愤怒情绪的过激行为,表现为以动作、表情、文字等方式将愤怒直接发泄到构成挫折的人或物上。
A.攻击B.冷漠C.退化D.固执3.作为挫折情绪反应的一种形式,()是个体遭受挫折后,不敢面对现实,而放弃原来的目标。
A.攻击B.冷漠C.退化D.逃避4.作为挫折情绪反应的一种形式,()是个承受挫折能力较差,在受挫折后,往往把原因会结为自身,把自己作为发泄愤怒的对象,伤害自己,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采取自杀行为。
A.幻想B.冷漠C.自戕D.逃避5.意志的()是指一个人不屈服于周围人们的压力,不随波逐流,而能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信念,独立地采取决定,执行决定。
A.果断性B.独立性C.坚定性D.自制力6.()表现为一个人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影响。
他们的行动不是从自己的认识和信念出发,而是为别人的言行所左右,人云亦云,没有主见。
A.果断性B.独立性C.受暗示性D.坚定性7.()表现为有能力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且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去实现这些决定。
具有这种意志品质的人,善于审时度势,善于对问题情境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洞察问题的是非真伪。
A.果断性B.独立性C.受暗示性D.坚定性8.()也叫顽强性。
它表现为长时间坚信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为执行决定而努力。
这种意志品质不同于执拗,执拗以行动的盲目性为特征。
执拗的人不能证实现实,不能根据已经发生变化的形势灵活地采取对策,也不能放弃那些明显不合理的决定。
A.果断性B.独立性C.坚定性D.受暗示性9.()力指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心理学复习第一章绪论1.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2.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艾宾浩斯 B.弗洛伊德 C.马斯洛D.詹姆斯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
A.心理现象 B.心理过程 C.认识过程D.个性心理4. 年,德国心理学家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正式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5.心理是的机能,人的心理是对的主观能动地反映。
6.名词解释: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1.手碰到火就缩回()。
A、无条件反射B、条件反射C、兴奋过程 D、抑制过程2.司机看到“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车速,这涉及()。
A.第一信号系统 B.第二信号系统 C.兴奋过程 D.抑制过程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望梅止渴B、乐极生悲C、见风流泪 D、谈虎色变4.神经细胞又称为(),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A、神经胶质细胞B、神经元C、中枢 D、突触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和;高级神经活动的两大基本规律为神经过程的和。
名词解释:神经元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要点:(1)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是大脑皮层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基本过程;(2)基本规律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相互诱导;第三章意识与注意1.听手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这种心理现象是()。
A.注意起伏B.注意分散C.注意转移D.注意分配2.以下关于睡眠或梦的说法错误的是?()A.睡眠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B. 睡眠包括四个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C.梦多出现在深度睡眠阶段D.梦是一种无意想象3.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二用”,从注意的品质来看“一心二用”是( )。
A.不可能的B.不良品质C.无条件的D.有条件的4.注意的品质包括、、和。
普通心理学 普心9(人格)
(四)抑郁质
• 抑郁质的神经过程的特点是弱,而且兴 奋过程更弱。和这种特点相适应,抑郁质 的人的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多疑多虑,内 心体验极为深刻,行为极端内向;敏感、机 智,别人没有注意到的事情,他能注意得 到;胆小,孤僻,情绪的兴奋性弱,难以为 什么事动情,被什么事打动,寡欢,爱独 处,不爱交往;做事认真、仔细,动作迟缓, 防御反应明显。
• 美国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是人格特质理 论的创始人。
• 他认为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元素,是人 以一种特殊方式做出反应的倾向,它以人 的“神经心理系统”为基础,虽然不能直 接观察到,但是可以通过人的行为加以证 实。
• 特质之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特质既可以 为某一个体所具有,也可以为某个群体所 具有。
人格特质理论
• 人格特质理论把特质看做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 性,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元素,也是评价人格的基 本单位。
• 主张人格特质理论的心理学家用一些基本的特 质来描述一个人的人格,每一种特质都有两个对 立的特性,两端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变化的维度, 每个人在这个维度上占据一个位置。每个人都会 具有好多种人格特质,在每一种人格特质变化的 维度上,又会占据某个位置,这样,各人之间的 人格特质就会有很大的差别。
兴奋和抑制
• 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 和抑制。
• (1)兴奋:由相对静止变为活动状态、或 • 者功能活动由弱变强。 • (2)抑制:由活动状态变为相对静止、或 • 功能活动由强变弱。
普通心理学 情绪和情感
情绪。
•
婴儿的哭声、微笑等情绪表达。“视觉悬崖”
实验等。
•
成年人的各种情绪现象。挫折--焦虑;成功—
喜悦等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动机功能
情绪可以增强人的某种需要,引发人的 动机,从而激发人的行动。
同时,情绪本身也能产生动机,从而产 生情绪性行为。
正如古语所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在人的心理体验由积极向消极变化中,就会
产生这种对立体验的转化。
• 2.紧张——轻松
•
这一转化过程取决于当前事件的紧迫性以及
个人的心理准备状态和个性。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3.激动——平静
•
这一转化反映为事件在短时间内对个人的作
用。强烈的影响则产生激动体验,并且伴有激烈
的内部器官活动和明显的表情动作。
最优水平
情绪唤醒水平与
认知操作效果呈 倒“U”字模式。
• 即只有中等 强度的情绪唤醒 水平最有利于知
警觉增长
操
作
水
平
情绪扰
深睡
乱增长
能操作活动,具
有较高效率。 (调节功能)
觉醒点
低
唤醒水平
瓦解 高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信号功能
通过表情实现,其中面部表情、身段 表情、言语表情都是信息传递的手段。
• 4.强——弱
•
这一点体现了情绪两极性的等级水平。
• 如“怒”可以分为:微愠-愤怒-大怒-暴怒-狂怒;
“喜”可以分为:好感-喜欢-爱慕-热爱-酷爱。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普通心理学 情绪和情感
• 引起激情的原因往往很多,一般地说和个人生活中的重大 事件有关。
• 在激情状态下,人的意识范围比较狭窄,行为往往较难控 制。
• 积极的激情对人的生理、心理是有益的。消极的激情对人 是有害的。
• 3、应激
• 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 应激状态的产生与人面临的情景及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
• 二、情绪状态下机体的内部变化 • 1. 呼吸系统的变化 • 2. 循环系统的变化 • 3. 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 4. 皮肤电的变化 • 5. 脑电反应
• 三、情绪的外部表现
• (一)面部表情
– 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 各种情绪状态。
– 据估计,人的面部有80块肌肉,可以产生7000多种不同的表情。
12
• 1、自我意识:在这里是指对自己情绪的觉知。 • 2、自我激励。 • 3、情绪控制。 • 4、人际沟通:这里是指在准确认知他人情绪的基础上正确处理人
际关系的能力。其中“同理心”是人际沟通中最基本的技巧。同理心, 又“共情”,即通过换位思考来感受和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 • 5、挫折承受能力。
13
• 2、动机功能
– 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 情 绪情感可以对动机起到信号放大和减弱的作用,从而对个体的行 为起到不同的激励作用。
• 3、组织功能
– 情绪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发生、发展的 过程,而且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积 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
• 1、心境 • 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 • 心境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 自然环境的变化、时令气候、环境景物都可能成为心境的
普通心理学笔记,大一下的考试
普通心理学笔记,大一下的考试普心,第七章,思维思维是借助于语言、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的形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
思维的概括性:在大量感性材料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
思维的间接性: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作间接的认识。
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在进行思维时,人们需要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
形象思维: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
辐合思维: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发散思维: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
再造想像: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以记忆表象作基础,和词语思维的组织作用。
问题解决的效率除受策略、知识等因素影响外,还受知识表征在的,而是作为一个有结构的整体而存在的。
不同语言的具体结构规则是不同的、意义性语言中的一个词或一句话都有一定的含义,这种意义性使得人们能够相互理解和交流、指代性语言的各种成分都指代一定的事物或者抽象的概念、社会性语言是个体运用语言符号进行的交际活动(一个人说话的内容,常常要受到别人的影响)、个体性语言行为具有个体的特点普心,第九章,动机动机的产生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
需要○1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的状态。
需要是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可能来自有机体的内部,也可能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
当人们感受到这些要求,并引起个体某种内在的不平衡状态时,要求就转化为某种需要。
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2是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人类从渴则饮,到科学技术的发明都是在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
○3人的需要同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
人的需要主要由人的社会性决定的;人的需要的内容及满足需要的手段也和动物不同;由于人有意识,人的需要会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情绪和情感
情感和情绪主要内容
定义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组成。
个体和环境间关系的维持和改变。
具有适应、动机、组织和信号功能
情绪指感情的过程(个体需要和情境的相互作用),具有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的特点。
情绪指稳定、深刻、持久的具有社会意义的感情。
两极性
维度(两极性)
动力性:增加和减少
激动性:激动和平静
强度和紧张度:强和弱
维度理论
三维:Wundt(愉快,激动和紧张)等
四维:Izard(愉快、紧张、激动和确信)
情绪分类
分类
基本情绪(人和动物都有)和复合情绪(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
Izard认为基本情绪有11种,复合情绪有三类
基本情绪的混合
基本情绪与内驱力的结合
基本情绪和认知的结合
情绪状态的分类:
心境: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激情:强烈、爆发、短暂的情绪状态
应激:人对某种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情感神经科学
情感的分类
◆道德感: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
观体验。
◆理智感: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第二节情绪和脑
脑中枢机制
◆情感神经科学
◆两种基本的情绪系统
➢趋近系统:左前额皮层(PFC)
➢退缩系统:右前额皮层(PFC)
◆杏仁核:知觉和产生消极感情有关
◆海马和前部扣带回:情绪调节
◆网状结构:情绪激活
◆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化与情绪
外周神经机制
◆自主神经系统(交感和副交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
血管系统活动加快,呼吸加快,消化系统减慢。
◆情绪与分泌系统:不同的情绪状态会引起不同的激素分泌。
◆情绪与躯体神经系统:面部、姿态和声调表情反应。
唤醒机制
◆两种观点:
➢每种情绪都有独特的自主活动模式,艾克曼研究。
➢每种情绪都有相同的生理唤醒:利文森的研究。
第三节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
面部表情
通过眼部、颜面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
语调表情
◆体语:面部、状态和语音和语调
◆体语在人际交流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感觉反馈
◆通过身体的反馈活动来增强情绪和情感的体验。
➢Laird的假装表情的实验
➢Stepper的姿态实验
第四节情绪理论
早期理论
James-Lange理论(情绪外周论)
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情绪刺激引起了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了情绪体验的产生。
该理论认识到情绪的发生与机体内部生理变化的联系;促进了对情绪生理机制的研究。
但是,该理论片面夸大了有机体内部的变化对情绪的作用,而忽视了皮层中枢的作用。
坎农-巴德学说
强调了被唤醒的丘脑过程是情绪产生的机制
提出了情绪的特定脑中枢
忽视了外因变化的意义及大脑皮层对情绪产生的作用。
认知理论
阿诺德情绪兴奋评定学说
该学说重视皮层的评定作用,但带有很大的假设性
沙赫特-辛格认知-生理学说(p388)
Lazarus 认知-评价理论(p390)
阿诺德情绪兴奋评定学说
沙赫特-辛格认知-生理学说
Lazarus 认知-评价理论
阿诺德情绪兴奋评定学说
沙赫特-辛格认知-生理学说
Lazarus 认知-评价理论
情绪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需要认知的指导。
初评价: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
次评价: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再评价: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
伊扎德的动机-分化理论以情绪为核心,人格为基础,论述情绪的作用和性质。
p393
动机-分化理论
情绪包括神经生理、表情行为和情感体验三个子系统,它们和其它系统相互作用。
神经生理:广泛的神经结构,有2条通路
表情行为:神经肌肉的活动和感觉反馈两部分
情感体验:是情绪系统和其它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受认知系统的影响。
情绪特征主要来源于个体的生理结构,遗传是某种情绪的阈限和强度水平的决定因素。
第五节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
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者他人的情绪的过程。
具体的情绪调节:负性情绪的调节
唤醒水平的调节:保持适度的唤醒水平
情绪成分的调节:通过其它因素(痛苦时离开情景等)的调节来调节情绪。
特征和类型
特征:
恒定性:维持适度的情绪体验和表达。
等级组织:上级回路和长期抽象目标相关,下级组织和具体的行为机制有关。
个体和文化差异:强调自我的文化(表达愤怒很普遍)和强调相互倚赖的文化(表达愤怒是损害和谐的行为)
类型
生理调节
体验调节
行为调节
认知调节
人际调节
个体差异和身心健康
EQ:情绪的知觉评价和表达;情绪促进思维的能力;理解分析情绪的能力;促情绪与智力发展的能力。
个体差异表现在激活阈限、情绪的易感性生理唤醒等。
情绪调节有利于身心健康。
自主神经系统与情绪
面部表情
情绪的分化和发展
情绪研究的新进展
近期的理论不再对先出现什么的问题感兴趣了,认为情绪的发生是一个循环:身体的变化、认识、行为、情绪体验(感受),都可以开始引起情绪。
例如面部肌肉活动也能诱导某些情绪体验(面部反馈理论:面部肌肉的状况通过神经中转到大脑,大脑对这些信息解释为所体验到的情绪。
)
恐惧感产生的“直接通路” (研究发现,丘脑系统到杏仁核的“捷径”是可超越认知过程而直接发生情绪的神经机制)
面部表情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