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审计基本概念体系
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完整版
•
⑶ 信息量过大: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其业务量也随之增
大,这就增加了记录不当信息的可能性——这种不当信息很容
易被大量的其他信息所掩盖。
•
⑷ 复杂的交易业务:近几十年来,各组织之间的业务日趋
复杂,从而加大了正确记录的困难。
•
降低信息风险的方式有三种:
•
一是报表使用者自行查证信息;
•
二是报表使用者与管理者分担信息风险;
实施独立的、客观、公正的鉴证,发表意见,以合理地保证财
务报表不受利害冲突的影响。
•
⑵ 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之间也可能存在利害冲突。为了使
财务报表被每一个预期使用者所信赖,财务报表必须保持中立,
即不能以牺牲一方利益为代价而使他方受益。基于这一考虑,
也要求有一独立于利害关系各方的审计师对财务资料予以鉴证,
监督,所以就产生了对独立审计的需要。因此具有良好声誉的
独立审计师在审计工作中既代表委托人的利益,也代表代理人
的利益。审计的本质在于促进股东利益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利益
达到最大化。
•
代理成本包括三种:
•
其一,委托人监督和激励代理人、使代理人为委托人的利
益尽力而发生的成本;
•
其二,代理人为担保不损害委托人的利益而支付的成本,
取他所在单位的第一手资料,而是必须依赖他人提供的信息。
信息一旦由他人提供,被有意或无意错报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
⑵ 信息提供者的偏见和动机:如果信息由目标不同于决策
者的人提供,就有可能出现有利于提供者的偏差。其原因可能
是对未来事项的盲目乐观,或是有意以某种方式对信息使用者
施加影响。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将导致信息的错报。
能够促使出资者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审计的出 现是社会选择所致。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操作手册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操作手册第1章审计概述与前期准备 (3)1.1 审计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3)1.1.1 审计的定义 (3)1.1.2 审计的目的 (3)1.1.3 审计的原则 (3)1.2 审计计划与审计程序 (3)1.2.1 审计计划 (3)1.2.2 审计程序 (4)1.3 审计团队组织与管理 (4)1.3.1 审计团队的组成 (4)1.3.2 审计团队的管理 (4)1.4 审计风险识别与评估 (4)1.4.1 审计风险的分类 (4)1.4.2 审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5)第2章审计证据的收集与评价 (5)2.1 审计证据的性质与分类 (5)2.2 审计证据的收集方法 (5)2.3 审计证据的评价与运用 (6)2.4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与保管 (6)第3章财务报表项目审计 (6)3.1 资产负债表项目审计 (6)3.1.1 审计目标 (7)3.1.2 审计程序 (7)3.2 利润表项目审计 (7)3.2.1 审计目标 (7)3.2.2 审计程序 (7)3.3 现金流量表项目审计 (7)3.3.1 审计目标 (7)3.3.2 审计程序 (7)3.4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审计 (8)3.4.1 审计目标 (8)3.4.2 审计程序 (8)第4章重大错报风险识别与应对 (8)4.1 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 (8)4.1.1 审计准备阶段 (8)4.1.2 审计执行阶段 (8)4.2 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 (8)4.2.1 评估方法 (9)4.2.2 评估结果 (9)4.3 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 (9)4.3.1 审计计划调整 (9)4.3.2 审计程序实施 (9)4.4 审计沟通与报告 (9)4.4.1 审计沟通 (9)4.4.2 审计报告 (9)第5章审计抽样技术与方法 (10)5.1 审计抽样概述 (10)5.2 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 (10)5.2.1 统计抽样 (10)5.2.2 非统计抽样 (10)5.3 审计抽样的实施与评价 (10)5.3.1 审计抽样的实施 (10)5.3.2 审计抽样的评价 (11)5.4 审计抽样在实践中的应用 (11)第6章内部控制评价与测试 (11)6.1 内部控制概述与分类 (11)6.1.1 按照控制目的分类 (11)6.1.2 按照控制层次分类 (11)6.2 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与程序 (12)6.2.1 评价方法 (12)6.2.2 评价程序 (12)6.3 内部控制测试的实施 (12)6.3.1 测试目标 (12)6.3.2 测试程序 (12)6.4 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与应对 (12)6.4.1 缺陷识别 (12)6.4.2 缺陷应对 (12)第7章信息技术审计 (13)7.1 信息技术审计概述 (13)7.2 信息技术内部控制的评价 (13)7.2.1 信息技术内部控制的概念 (13)7.2.2 信息技术内部控制的目标 (13)7.2.3 信息技术内部控制的要素 (13)7.2.4 信息技术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 (13)7.3 信息技术审计程序与方法 (13)7.3.1 审计程序概述 (13)7.3.2 审计方法 (13)7.4 信息技术审计风险与应对 (14)7.4.1 信息技术审计风险 (14)7.4.2 信息技术审计风险应对措施 (14)第8章特殊目的审计 (14)8.1 特殊目的审计概述 (14)8.2 合并财务报表审计 (14)8.3 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14)8.4 其他特殊目的审计 (15)第9章审计报告与意见类型 (15)9.1 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与格式 (15)9.2 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16)9.3 保留意见、否定意见与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 (16)9.4 带强调事项段或其他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17)第10章审计后续工作与质量控制 (17)10.1 审计后续工作概述 (17)10.2 审计工作底稿的审查与整理 (17)10.2.1 审计工作底稿审查 (17)10.2.2 审计工作底稿整理 (18)10.3 审计报告的发送与归档 (18)10.3.1 审计报告发送 (18)10.3.2 审计报告归档 (18)10.4 审计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 (18)第1章审计概述与前期准备1.1 审计的基本概念与原则1.1.1 审计的定义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专业的评价活动,旨在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信息的审查,判断其是否真实、完整、合规,从而为报表使用者提供可靠的信息。
《审计》第五章 财务报表的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第二节 管理层、治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对 财务报表的责任
一、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1)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 其实现公允反映(如适用);
(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 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 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 意见;
(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 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第一节 审计目的与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
几个概念 1.注册会计师 2.财务报表 3.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4.错报 5.合理保证 6.审计准则 7.审计意见 8.管理层和治理层
第二节 管理层、治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对 财务报表的责任
一、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三、管理层、治理层责任和注册会计师
责任的关系
第二节 管理层、治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对 财务报表的责任
一、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治理层的责任包括监督财务报告过程。
财务报表是由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在治理层的监督 下编制的。审计准则不对管理层或治理层设定责 任,也不超越法律法规对管理层或治理层责任作 出的规定。
(2)治理层的监督包括考虑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或对 财务报告过程施加其他不当影响的可能性,例如,管理 层为了影响分析师对被审计单位业绩和盈利能力的看法 而操纵利润。
1. 发现错误和舞弊的责任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CPA对舞弊的责任在于:
(1)在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 有责任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 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
2022年注册会计师《审计》章节训练营(第五章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2022年注册会计师《审计》章节训练营第五章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信息技术的概念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企业还没有大规模系统的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只是停留在对财务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阶段,此时我们可以不依赖信息技术,即绕过信息系统,对财务报表和数据进行核实,获取审计证据(选项C)。
ERP系统是集财务、人事、供销、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系统,财务信息只是这个系统所处理信息的一部分,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在规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对企业信息技术进行全面考虑(选项D)。
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信息技术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选项B是记录的定义;选项C是处理的定义;选项D是报告的定义。
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除了上述四项功能外,还可以实现的功能是将相关交易信息在财务报告中作适当披露。
多项选择题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注册会计师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时,如果依赖相关信息系统形成的财务信息和报告作为审计工作的依据,则必须考虑相关信息和报告的质量,而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质量是通过交易的录入到输出整个过程中适当的控制来实现的,所以,注册会计师需要在整个过程中考虑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授权体系及访问权限等四个方面。
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选项B,信息系统有内在的一致性,如果发生错误,由于其惯性,只要涉及到该错误,处理都是错的,但是人工没有其内在一贯性,不一定会重复出错,所以信息系统中产生的错报将远远超过人工处理产生错报的情况。
选项D中的比较可以证实完整性、准确性及授权目标,但一般难以证实访问权限目标,因为对访问的授权可能不在数据中留下痕迹。
单项选择题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自动控制,指的是IT系统控制,将公司的业务活动流程和政策要求固化到系统中,可以提高监督水平。
“可以提高管理层对企业业务活动及相关政策的监督水平”是自动控制体现出的优点。
第五 章审计计划
(二) 总体审计策略中包括的内容
1. 向具体审计领域调配的资源,包括向高风险领域分派有适 当经验的项目组成员,就复杂的问题利用专家工作等。
2. 向具体审计领域分配资源的数量,包括安排到重要存货存 放地观察存货盘点的项目组成员的数量、对其他注册会计师工 作的复核范围、对高风险领域安排的审计时间预算等。
70
固定资产 7 000
70
42
总计
14 000
140
140
统一按1%的比率
2021/8/8
35
审计重要性
对于错报性质的考虑
涉及舞弊或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 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 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 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
计划审计工作并非审计业务的一个孤立阶段,而是一个持续的、不 断修正的过程。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过程中对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 计计划作出必要的更新和修改。
审计过程可以分为不同阶段,通常前一阶段的工作结果会对后一阶 段的工作计划产生影响,而后一阶段的工作过程中又可能发现需要对已 制定的相关计划进行相应的更新和修改。通常,这些更新和修改涉及比 较重要的事项。对重要性水平的修改,对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的 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和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更新和修改等。一旦计划被更 新和修改,审计工作也就应当进行相应修正。
3. 审计方向
总体审计策略的制定应当包括考虑影响审计业务的重要 因素,以确定项目组工作方向,包括确定适当的重要性水 平,初步识别可能存在较高的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初步 识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账户余额,评价是否需要针对内部 控制的有效性获取审计证据,识别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 、财务报告要求及其他相关方面最近发生的重大变化等。
CPA 不能通过不合理的调高重要性水平,降低审计风险
审计各章知识点总结
审计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审计基本概念审计是指对单位或者个体的会计报表,账簿,凭证和其他有关资料进行检查、核实、比对、分析,以评价会计报表是否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的专业活动,同时,根据审计结论,评价目标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和管理效果,客观、公正地向利益相关方提供可靠的信息。
审计的目的是发表审计意见,说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是否能够真实、完整地反映其经济业务活动的结果,以及符合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财政部门的财务制度的要求。
审计可以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由单位自设的审计机构或者职能部门进行的审计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保护企业利益。
外部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审计,目的是向社会公众出具审计报告,为社会公众提供客观、公正、真实的财务信息。
第二章审计准则审计准则是审计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规范和原则,其主要作用是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和活动,为审计实施提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
审计准则主要包括廉洁、独立、客观、真实、保密、审慎、勤勉等原则。
其中,廉洁是指审计师在从事审计活动中,应当恪守职业操守,不受利益干扰,独立是指审计师不受被审计单位、利益相关方或者其他利益主体的影响,客观是指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以客观的态度,不受主观因素的干扰,真实是指审计师应当根据客观事实和证据出具审计报告,保密是指审计师应当保守审计过程中所知悉的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和资料,审慎是指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慎重行事,勤勉是指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认真尽职。
第三章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指审计师在进行审计活动时,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的。
审计程序是审计过程的核心,它包括了整个审计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各项技术程序和规定。
审计程序是指在客观、独立、客观、真实等基本准则的指导下,审计师按照审计准则和审计规范,依据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相关资料,运用审计技术和方法进行的审计活动。
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资料
3、促进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国
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
展
7/21/2020
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
15
政府审计准则
基本准则
通用审计 准则
专业审计 准则
审计指南
7/21/2020
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
16
国家审计基本准则是制定其他审计准则和审计指 南的依据,是中国国家审计准则的总纲,是审计机关 和审计人员依法办理审计事项时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 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基本尺度。
7/21/2020
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
9
国外审计准则的基本内容
报告准则指对审计人编制审计报告的原则、形式、 内容所作出的规范。它包括编写审计报告原则、采用 审计报告形式、规定审计报告内容、报告报送的时间 对象等。
7/21/2020
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
10
国际审计准则简介
《国际审计准则》是由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下属的审计实务委员会IFAC(后改名为国际 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于1980年开 始制定和颁布,其目标是以协调一致的标准 来发展和提高世界范围内的会计师行业。任 何时候都可适用于民间审计的审计进程中。
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
6
审计准则的意义
1、审计准则的概念 审计准则,又称审计标准,是专业审计人员在实施审
计工作时所必须恪守的行为准则和指南,也是判断审计 工作质量的权威性准绳。 (学生守则)
2、意义 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维护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的合
法权益;有助于社会公众对审计结果的信任;促进国 际间审计经验的交流。
7/21/2020
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
2
❖ 美国麦克森.罗宾斯药材公司审计案例
第五章审计准则29页PPT
• 保密:会员应当对因职业关系和商业关 系而获知的信息予以保密。
• 职业行为:会员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避免发生任何会员已知悉或应当知悉的 有损职业声誉的行为。如:
• 1.对其能够提供的服务、拥有的资质以 及积累的经验进行夸大宣传;
• 2.对其他会员的工作进行贬低或比较
19
•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职业道德守则 提出职业道德概念框架,以帮助会员遵 循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为员工提供工作 思路。
• 要求会员:(1)识别对遵循职业道德基本 原则的不利影响;(2)评价已识别不利影 响的重要程度;(3)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消除不利影响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
20
对职业道德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 自身利益; • 自我评价; • 过度推介; • 密切关系; • 外在压力;
21
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 • 一、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认定: • 注册会计师因违约、过失或欺诈给被审
•
7、
。2024年3月上午6时17分24.3.280 6:17Ma rch 28, 2024
•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4年3 月28日 星期四6 时17分 36秒06 :17:362 8 March 2024
我们必须在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
•
9、
。上午6时17分36秒上午6时17分0 6:17:36 24.3.28
(合理保证、有限保证)
16
第二节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 2009年10月14日发布, 2010年7月1日实施的中 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非执业会员)职业道德 守则是用来规范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职业道 德行为,提高职业道德水准,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的准则。
第五章 审计目标
三、财务审计目标
(1)检查重大错误的责任(Auditor’s Responsibilities for Detecting Material Errors) (2)检查重大舞弊的责任(Auditor’s Responsibilities for Detecting Material Fraud)
效 效 率 率 责 性 任
效 效 果 果 责 性 任
社 社 会 会 责 性 任
受 托 经 济 责 任
控制性 控制责任 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 编制财务报表 公允性或可信性 报告责任
●
表示责任内容的发展层次与方向 表示包含防止错误差错、舞弊欺诈、贪污盗窃的责任 图表 5-6 现行受托经济责任之基本格局
三、非财务审计目标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1985年东京宣言
经营审计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向政府中的决
策人和议会并通过他们向人民提供信息来加强 行政部门的责任。经营审计的另一目标是改进 政府部门的质量,其方法是鼓励和促进更好的 计划工作、得力的管理方法,建立适当的综合 信息系统,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对原有经营 方法不断进行评估,用适当的办法改进缺点, 以达到项目目标。
舞 弊 防 范 报 告
财 务 报 表
审计目标 图 5-8 审计本质目标之结构框架
三、财务审计目标
1. 审计责任(Auditor’s Reitor has a responsibility to plan and perform the audit to obtain reasonable assurance about whether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are free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 whether caused by error or fraud. Because of the nature of audit evidenc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raud, the auditor is able to obtain reasonable, but not absolute, assurance that material misstatements are detected. The auditor has no responsibility to plan and perform the audit to obtain reasonable assurance that misstatements, whether caused by errors or fraud, that are not material to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are detected.
企业内部审计与合规性作业指导书
企业内部审计与合规性作业指导书第1章企业内部审计概述 (4)1.1 内部审计的定义与作用 (4)1.1.1 定义 (4)1.1.2 作用 (4)1.2 内部审计的基本原则与目标 (4)1.2.1 基本原则 (4)1.2.2 目标 (4)1.3 内部审计与合规性的关系 (5)第2章内部审计组织与管理 (5)2.1 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与职责 (5)2.1.1 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 (5)2.1.2 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 (5)2.2 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与培训 (5)2.2.1 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5)2.2.2 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 (5)2.3 内部审计工作计划与组织实施 (6)2.3.1 内部审计工作计划的制定 (6)2.3.2 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实施 (6)第3章内部审计程序与方法 (6)3.1 审计准备阶段的工作 (6)3.1.1 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 (6)3.1.2 制定审计计划 (6)3.1.3 审计团队组织与培训 (7)3.1.4 收集和了解背景资料 (7)3.1.5 风险评估 (7)3.2 审计实施阶段的工作 (7)3.2.1 实施审计程序 (7)3.2.2 证据收集与评价 (7)3.2.3 沟通与协调 (7)3.2.4 异常情况处理 (7)3.3 审计报告的编制与发布 (7)3.3.1 审计报告编制 (7)3.3.2 审计报告审批 (7)3.3.3 审计报告发布 (8)3.3.4 后续跟踪与整改 (8)第4章合规性审计基本概念 (8)4.1 合规性的定义与分类 (8)4.1.1 定义 (8)4.1.2 分类 (8)4.2 合规性审计的目标与原则 (8)4.2.1 目标 (8)4.3 合规性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9)4.3.1 审计程序 (9)4.3.2 审计方法 (9)第5章法律法规与合规性审计 (9)5.1 法律法规的分类与识别 (9)5.1.1 法律法规的种类 (9)5.1.2 法律法规的识别方法 (9)5.2 法律法规的合规性审计 (10)5.2.1 审计目标 (10)5.2.2 审计程序 (10)5.2.3 审计内容 (10)5.3 法律法规变更对合规性的影响 (10)5.3.1 法律法规变更的识别 (10)5.3.2 法律法规变更的影响分析 (10)5.3.3 法律法规变更的应对措施 (11)第6章内部控制与合规性审计 (11)6.1 内部控制的定义与要素 (11)6.1.1 控制环境:包括企业治理结构、组织结构、责权分配、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政策等,为内部控制提供运行基础。
高级审计实务课后题答案
第1章审计的供求分析★讨论题参考答案:法定审计最早可以溯源到英国1844年《公司法》,首先提出账目审计的概念,1900年《公司法》全面建立强制审计制度。
英国的相关公司法明确了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职能以及审计师的职责等。
当前,世界各国明确规范了注册会计师法定审计的相关法律,包括商法、证券法、会计法等不同形式。
各国关于法定审计范围的规定大体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以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为代表的全面审计型,它们对公司法下的各种公司都实行强制审计。
第二种是以德、法等大陆法系国家和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审计型,即只使部分公司负有法定审计的义务。
对负有法定审计义务公司的范围确定大体有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营业的性质和公司的规模三个标准。
从组织形式来看,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是其中的上市公司,在各国都被纳入法定审计的范围之内。
这类公司通常规模也比较大,对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影响也比较大。
在有限责任公司中,被列入法定审计范围的通常是规模较大的企业以及从事金融类业务的企业。
此外,考虑到中小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之间也可能存在的冲突,一些国家规定,当有限责任公司中一定股权比例的股东提出要求时,公司也必须聘请注册会计师来审计。
除了各国相关法律明确规定之外,各种社会经济主体可能存在自愿性的对于注册会计师审计服务的需求,这就是自愿性审计需求。
在我国的上市公司,除了进行强制性的中报审计外,部分上市公司还自愿进行了中报审计。
学术界先后对上市公司自愿进行中报审计的需求动机进行了多方面分析。
非上市公司出于某些目的,也有可能聘请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服务。
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不能直接参与经营,为了保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专门聘请独立于公司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审计师对公司的账目进行审核,以查实公司提供的财务信息。
这就是早期的自愿性审计需求。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末,在欧洲工业革命的促进下,产业规模日益扩大,企业开始大量涌现,并诞生了股份有限公司。
《审计》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特点一、单项选择题1.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
A.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B.市场经济C.股份公司 D.资本市场2.下列关于各阶段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标和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6世纪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审计目标是查错防弊,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审计方法是对会计账目进行详细审计B.1844年到20世纪初的英式审计审计目标是查错防弊,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审计方法是对会计账目进行详细审计C.1929~1933年的美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点是帮助债权人了解企业信用为目的的资产负债表审计D.二战后到现在,注册会计师审计开始采用抽样方法3.新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开始复苏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B.《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C.《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4.注册会计师审计方法的审计方法的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
A.账项基础审计、详细审计、制度基础审计B.账项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制度基础审计C.资产负债表审计、利润表审计、制度基础审计D.详细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5.按照审计主体的不同,审计监督体系分为()。
A.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B.详细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C.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和合规性审计D.资产负债表审计、验资和特殊目的审计6.我国目前的审计机关由()领导。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财政部门 D.政府7.审计监督体系中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者的关系是()。
A.政府审计为主,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为辅B.政府审计独立性最强,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弱C.三者地位是平等的,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D.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为辅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有()。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释义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释义《内部审计基本准则》释义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一、制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的意义本准则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是制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及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的依据和基础。
内部审计准则是内部审计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对内部审计活动的原则要求、审计过程的基本步骤以及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进行了规定,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发挥着提纲掣领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的框架本准则共分六章二十七条。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至第三条),主要说明制定本准则的目的和依据,内部审计的定义和本准则的适用范围。
第二章“一般准则”(第四条至第九条),主要说明对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作业准则”(第十条至第十六条),主要说明内部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全过程各个主要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章“报告准则”(第十七条至第二十一条),主要是对审计报告的质量要求、内容、编制等进行规范。
第五章“内部管理准则”(第二十二条至第二十五条),主要针对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提出了对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管理的基本要求。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六条至第二十七条),主要说明本准则的解释权及生效日。
三、本准则的规范要点说明(一)制定本准则的目的和依据制定本准则的目的是对内部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程序、基础事项进行规范,以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责任。
本准则是各个具体准则及实务指南制定的基础。
本准则的制定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
(二)内部审计的定义本准则第二条对内部审计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内部审计是由组织内设的内部审计机构所实施的一种独立、客观的活动,它的目的是通过对组织的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使组织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认识和解决,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内部审计实务标准》
《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导读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审计不是会计的继续或分支第二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第二章内部审计职业实务标准框架第一节职业实务标准框架的结构第二节审计准则框架比较第三章内部审计定义第一节2001年以前的定义第二节2001年定义第三节从定义看国际内部审计研究的主要问题第四章内部审计的基本概念第一节内部审计基本概念体系第二节内部审计是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第五章道德准则第一节制定和遵守职业道德准则的意义第二节道德准则第六章属性标准第一节1000宗旨、权力和职责第二节1100独立性与客观性第三节1200熟练性与应有的职业审慎第四节舞弊审计第五节1300质量保证与改进项目第七章工作标准第一节2000管理内部审计活动第二节2100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和范围第三节2200审计业务计划第四节2300开展审计业务第五节2400报告审计结果第六节2500、2600监察进程《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导读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讲两个问题:1、审计不是会计的继续或分支.把审计与会计区分开来。
2、介绍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一些基本情况.第一节审计不是会计的继续或分支审计是不是会计的继续或分支,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认识。
一种认为审计是会计的继续或分支,甚至够不上一个分支。
沃特豪斯公司的高级合伙人,比尔格乐(Biegler)认为:内部审计是会计职业的一部分。
而佩林(Perrin)教授则认为:“内部审计本身既不是一个具有内涵和学问的学科,甚至也不是从会计职业那里独立出来并得到广泛承认的职业。
”【1】另一种观点认为把审计当成会计的继续或分支是不对的.安德鲁钱伯斯认为:佩林教授的观点是过时的。
【2】我国著名的审计学教授娄尔行指出:“至今仍有一些学者认为,审计乃是会计领域中稽核的一面。
特别是财务审计,不过是会计的延伸。
我们不能同意审计是会计一个分支的看法。
”【3】世界上第一本关于审计理论结构的作者,莫茨和夏拉夫认为:“把审计当作会计的分支是完全错误的”,“审计并不是会计的一部分”。
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
决策活动就要转变为监督活动,根据管理跨度原则,最高领导
境的改变推动着审计呈现出多样发展态势,审计总是力求不断 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 1.1.2 审计动因的经济学分析
•
审计动因是指审计产生、存在与发展的动力和原因。
•
主要的审计动因理论包括信息理论、代理理论、受托责任
理论、保险理论
信息理论认为,之所以需要审计,是由于审计的结果可以
.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 控制测试及评价 实质性程序 审计期望差距 审计失败 审计质量控制 舞弊审计 保证服务概述 期中财务报表鉴证与预计财务报表鉴证 内部控制鉴证与风险评估
.
第1章 审计的供求分析
的话,在没办法直接了解事实,却又必须设法知道的情况下,
我们就需要找一个可靠的第三者来查证。协调冲突各方的利害
关系是审计存在的关键,至于认为审计很专业、很复杂,可能
只有专家才会做;或者一般人看不到公司的账,只有审计师才
可以查账,这些并不是主要的原因。因为即使有这样的专业能
力,也有机会能看到账簿,只要立场不对,别人也会不相信所
产所有者还是由少数管理人员直接控制组织的全部经营管理工
作都变得越来越不现实,这时就出现了权力的分散。
•
就政府审计而言,不论社会制度如何,财产所有者都需要
对财产管理者,即政府行政部门的管理活动进行监督;
•
就内部审计而言,由于决策权和其他管理权部分下放,有
些部门或分支机构要实行独立经营,随之,最高管理层的许多
审计是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是降低风险的活动,即审计是一个把财务 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风险降低到社会可接受的风 险水平之下的过程,甚至认为审计是分担风险 的一项服务。
能源审计方法第五章
能源审计方法第五章5.1 企业能源审计概述5.2 企业能源审计的基本内容5.3 企业能源审计基本原理与方法5.4 企业能源审计分析方法5.5 节能技术改造方案及技术经济评价5.6 企业审计工作程序5.7 能源审计需要的资料5.8 企业能源审计报告的编制5.9 企业能源审计报告审核要求(本科)5.1 企业能源审计概述审计的定义是:由具有法律地位的独立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经济实体的财务会计往来与经济活动所进行的审核、检查与分析评价工作。
审计的过程可概括为: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以国家的政策法令、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等为准绳,对有关财务账目进行核对,进行必要的数据资料处理,计算有关指标体系,对审查的内容进行评价,提出相应的结论与建议,编写出具有公正性的审计报告。
审计是一种服务性工作,审计机构属于服务性机构。
●审计的基本特征:①独立性(专业性强,审计工作单独开展);②(数据的)权威性;③公正性。
能源审计的概念●审计活动按照审计内容能够划分为财务审计、管理审计与综合审计。
●能源审计是一种专业性审计活动,是管理审计的延伸,是企业内部审计中的高层次审计,是对企业管理素养的审计,同时也是评价管理活动的审计。
●按照国标《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的定义:所谓企业能源审计,是指能源审计机构根据国家有关的节能法规与标准,对企业或者其他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的物理过程与财务过程进行的检验、核查与分析评价。
●具体地说,企业能源审计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能源、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诊断、咨询、评价。
●企业能源审计实际上是一种对企业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全面、综合、系统、客观、科学分析的评价方法。
能源审计的特征企业能源审计具有全面性、综合性、系统性、客观性的特征。
●全面性:要建立对企业生产组织、能源技术与装备、能源成本与使用效果三方面的考察,找出问题症结并提出解决方案;●综合性:对不一致能源品种及相互替代效果的分析;●系统性:对能源使用的全过程、整个生产流程的考察;●客观性:不能弄虚作假。
审计学
审计学第一章、总论1、审计的概念: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它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特定时期的财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以及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公允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监督、评价和鉴证的活动,其目的在于确定或解除被审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
2、审计的基本特征:独立性(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权威性(审计监督正常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3、审计的属性(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机构独立、经济独立、精神独立4、审计的目标:指审查和评价审计独享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去,它是指导审计工作的指南。
审计目标是指审查和评价审计对象的:真实性与公允性、合法性和合规性、合理性和效益性5、审计的对象: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综上所述:审计的对象是指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作为提供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营管理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会计的经济监督是内部监督6、审计的职能:经济职能:监察和督促被审计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或其某一特定方面在规定的标准以内,在正常的轨道上进行。
经济评价: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计单位的计划、预算、决策、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
经济鉴证: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其有关经济资料所反映的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公允性、合法性的审核检查,确定其可信赖的程度,并作出书面报告,以取得审计委托人或其他有关方面的信任。
7、审计的作用:制约性作用(揭示错误和舞弊、维护财经法纪)、促进性作用(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第二章、审计的种类、方法、程序1、审计的基本分类:按审计主体分: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按审计内容和目的分:财政财务审计(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其有关资料的公允性及其所反映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合法性所进行的审计)财经法纪审计(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和个人严重侵占国家资财、严重损失浪费以及其他严重损害国家经济利益等违反财经纪律行为所进行的专案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和效益性所实施的审计)2、按审计范围分类:全部审计、局部审计、专项审计3、按审计实施时间分类: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定期和不定期审计4、按审计执行地点分类:报送审计、就地审计(驻地、专程、巡回审计)5、按审计动机分类:强制审计、任意审计6、按审计是否通知被审计单位:预告审计、突击审计7、按审计使用的技术和方法分类:财表导向审计、系统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8、审计三大分支的区别1成审计结论和意见的各种专门手段的总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审计概念是从审计实践中抽象出来,用审计名词或术语表 示的一种理性认识。审计概念体系是相关审计概念互相联 系互相制约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
• 在这里,需要首先指出的一点是,审计概念有着广义和狭
义之分。 • 本节讨论的是后者。
5.1审计基本概念体系概述
• 审计概念体系的存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作用主要体 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4)中立性 - (5)可理解性
5.3过程
5.3.2审计证据
•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 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 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5.3过程
• 1)审计证据的基本特征 - (1)充分性:审计证据的数量特征 – 一般来说,审计师在判断证据的充分性水平时主要 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 (1)审计概念体系是构建审计理论结构的基石。
- (2)审计概念体系还是指导审计实践的路标。
5.1审计基本概念体系概述
5.1.2审计基本概念体系的内容
• 如前文所述,审计概念对审计实务具有指导作用,我们在 此也准备根据审计实务的操作过程来界定审计基本概念体 系的内容,相应的概念体系被界定为“可信性”、“过
- (5)职业行为。
5.2可信性
• 3)职业道德概念框架 - (1)识别对遵循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威胁; - (2)评价已识别威胁的重要程度; - (3)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消除威胁或将其降至可接受
的水平。
5.2可信性
• 4)威胁及其防范措施 - (1)自身利益威胁。 - (2)自我评价威胁。 - (3)过度推介威胁。
• 1)应有职业关注的含义 • 2)应有的职业关注与审计责任
5.5.2职业怀疑
• 职业怀疑态度要求审计师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证 据的有效性,并对相互矛盾的证据,以及引起对文件记录
或责任方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证据保持警觉。
5.5执行
5.5.3审计测试
• 下面简要介绍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下的两种审计测试。
- (2)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 (3)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 (4)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5.4传输
5.4.2真实与公允 5.4.3合理保证
• 审计业务是一种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提供的保证水平低于绝 对保证。由于下列因素的存在,将审计风险降至零几乎是不可 能的,也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 (1)选择性测试方法的运用。 • (2)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
– ③信息技术知识。
– ④会计、审计及相关知识。
5.2可信性
- (2)专业技能 – ①智力技能。 – ②人际关系技能。 – ③沟通技能。
• 3)事务所对审计师胜任能力的判断与培训
5.2可信性
5.2.3职业道德
• 1)职业道德的含义和作用
- (1)向社会昭示行业道德水准,提高行业公信力
- (2)为审计师树立精神信条和专业原则 - (3)对审计法规进行必要补充 • 2)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 (1)诚信; - (2)客观; - (3)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 - (4)保密;
• “传输”主要指审计师在“真实与公允” 的基础上对外公
布其“审计报告”,却又不仅限与此。
• “执行”突出审计师是执业者这一思想。 • 综上所述,审计基本概念体系共包括4部分,15个具体概 念,见表5—1。
5.2可信性
5.2.1独立性
• 1)独立性的含义 - 审计师保持独立性的目标是支持报表使用者对财务报告 过程的信心并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它包括实质独立和
决策。这一概念是基于成本效益原则产生的。
5.3过程
• 2)重要性在审计各阶段的应用 - (1)业务承接阶段 - (2)计划阶段 - (3)实施阶段
- (4)报告阶段
5.3过程
5.3.4审计风险
• 1)审计风险概述
- 风险这一概念虽然源自其他学科,却也是审计执业过程中的
一个核心要素。在审计领域,风险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 - (1)最狭义的审计风险
见的审计证据:
– (1)检查记录或文件; – (2)检查有形资产;
– (3)观察;
– (4)询问; – (5)函证; – (6)重新计算; – (7)重新执行; – (8)分析程序。
5.3过程
5.3.3重要性
• 1)重要性的含义 - 所谓重要性,是指财务报告中存在错报的严重程度,这 一错报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预期使用者的判断和
– ③搜集相关的资料 – ④发现并评估可能的方案 – ⑤比较标准和证据或方案 – ⑥形成审计判断
5.5执行
- (2)审计判断的信息加工模式 – ①审计判断的任务和环境 – ②审计师的信息加工系统 – ③行为和结果
5.5执行
• 2)审计判断的重点环节 - (1)确定重要性水平 - (2)确定审计风险 - (3)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的可靠性
- (2)狭义的审计风险
- (3)广义的审计风险 • 2)审计风险模型 -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 修改后的审计风险模型如下:
-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5.4传输
5.4.1审计报告
• 1)审计报告的含义和内容 • 2)审计报告的类型 - (1)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 (4)密切关系威胁。
- (5)外在压力威胁。
5.2可信性
5.3过程
5.3.1审计标准
• 审计标准是指用于评价或计量审计对象(企业财务状况、经营
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基准。
• 就财务报表审计而言,审计标准是编制财务报表所使用的会计 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 (1)相关性 - (2)完整性
- (3)可靠性
程”、“传输”和“执行”四个方面。
• 以上四部分的内容只是总体上的审计概念,或者说是对审 计概念的基本分类。从总体概念按照逻辑推理下去,还会 形成具体概念层,从而得到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
5.1审计基本概念体系概述
• 具体来看,“可信性”涉及的是审计师,它与人们是否相 信审计师出具的报告有关。
• “过程”指的是审计调查过程。
• (3)大多数证据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
• (4)在获取和评价证据以及由此得出结论时涉及大量判断。 • (5)在某些情况下鉴证对象具有特殊性。
5.4传输
5.4.4沟通
• 1)与社会公众的沟通 • 2)与被审计单位董事会的沟通 • 3)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沟通
5.5执行
5.5.1应有的职业关注
- (4)审计证据的搜集与评价
- (5)审计程序的选择
- (6)对分析程序的评价
- (7)审计意见类型的选择 - (8)对舞弊风险因素的判断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专业性、开放式、国际化的财经教育出版机构
• (1)控制测试
- ①证据检查法 - ②穿行试验法 - ③实地观察法 • (2)实质性测试
- ①交易实质性测试
- ②分析程序 - ③余额的详细测试
5.5执行
5.5.4审计判断
• 1)两种不同的审计判断模式 - (1)审计判断的决策过程模式 – ①确定审计判断的问题和目标
– ②确定审计判断的标准
5.3过程
– ①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 – ②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和舞弊 – ③审计师评价审计证据的能力 – ④证据类型与获取途径
– ⑤审计证据的总体规模与特征
– ⑥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性
- (2)适当性:审计证据的质量特征
– ①相关性 – ②可靠性
5.3过程
• 2)搜集审计证据的程序 - 在实务中,审计师可以采用下列审计程序以获取形成审计意
形式独立两方面的内容。
• 2)行为约束与核心价值 - (1)行为约束观 - (2)核心价值观
5.2可信性
5.2.2胜任能力
• 1)胜任能力的含义 - 专业胜任能力是体现审计师自身素质与熟练执行审计业 务的要求之间的矛盾的概念。
5.2可信性
• 2)胜任能力的基本内容 - (1)专业知识 – ①一般知识及基础知识。 – ②组织及商务知识。
新世纪研究生教学用书 会计系列
第5章
审计基本概念体系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5.1审计基本概念体系概述
5.2可信性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过程
5.4传输
5.5执行
[学习目标]
1.了解审计概念的作用; 2.熟悉审计基本概念体系所包含的内容; 3.掌握各审计概念的含义。
5.1审计基本概念体系概述